高原情怀 大山精神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当前,以“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为核心的云南精神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共识。
云南精神的核心内涵是:“高原情怀: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坚定、担当、务实”。
宣传云南精神,理解云南精神,实践云南精神,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云南精神的特征云南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共同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的体现。
云南精神具有历史性、共同性、时代性和激励性四个基本特征。
历史性。
民族精神、地区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民众的精神基因。
精神基因如同生物基因一样,不是突然产生的,是一种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不断优化,在历史进化中继承延续的基本因素。
云南精神,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在云南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
云南精神源远流长,是在云南历史发展中继承延续下来的,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它来自历史、存于现实,也将延续于未来。
云南精神贯通于云南人民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过程中,是在云南历史土壤中开出的“精神之花”、结出的“精神之果”。
共同性。
民族精神、地区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共同性”。
民族精神、地区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民,在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
云南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在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长期交往交融、互帮互助、团结奋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精神品质。
云南精神一经提出,就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就因为它表达了云南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风貌和共同的心声。
事物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是相比较而言的,是可以转化的。
从云南区域来看,云南精神具有共同性,而从地区比较来看,它又具有云南特色、云南个性。
我们出去,人家说我们是“云南人”,我们也自称是“云南人”。
什么是“云南人”?具有高原情怀的人,具有大山品质的人,就是“云南人”。
“云南人”是一个共同的称谓,也是一个共同的精神符号。
高原情怀 大山精神
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一)哲人有言:“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
”(二)七彩云岭、巍巍高原,赋予了云南各族人民独特的“高原情怀。
”高原情怀,是“上善若水”般真挚情感和红土高原般博大胸怀的有机统一,是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大情怀。
大情怀,公而忘私,不计一己之得失;大情怀,矻矻求自强,拳拳为天下,铁肩担道义;大情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百姓谋求幸福。
大情怀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三)高原情怀,源于云南人民的精神境界和风貌。
(四)高原情怀,深深植根于云南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
(五)高原情怀,逐步完善于云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
(六)高原情怀所包括的开阔的视野、创新的勇气、包容的胸怀、学习的态度,是博采众长、大气质朴的独特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具体反映,是中国精神与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高原情怀的树立,要在人品修养上着力。
(八)高原情怀的树立,要在务实作风上用功。
(九)高原情怀的树立,要在思想方法上创新。
云南山水人文催生高原情怀,云南各族人民赞美高原情怀;高原情怀反哺红土高原,高原情怀润泽云岭大地。
关于大山精神,我觉得:(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
”(二)大山精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切合云南实际的奋斗目标。
(三)大山精神,要以开阔的胸襟,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来凝心聚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
(四)大山精神,源于云南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
(五)大山精神,贯穿云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
(六)大山精神,蕴含着心忧天下、俯首为民的情怀。
(七)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大山精神,不仅是云南山水锻造出来的地方精神,还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云南精神
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云南精神可乐小学葛爱惠开国元勋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2011年8月30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历史的责任,不仅需要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行为体系。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摒弃陋习,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就是要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登高望远的创新勇气,像高原生生不息、包容的胸怀;像高原容纳万物、学习的态度;高原蕴藏着无数的秘密需要我们去理会。
秦书记还进一步深刻阐述:“提倡大山精神,就是要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着;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傲然耸立;不断进取,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不逃避电闪雷鸣,历经风霜雪雨而巍然。
”高原情怀----高远、开放、包容,大山精神----坚定、担当、务实。
云南精神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是真情的流淌,是正气的结晶,是无畏的宣言。
正彰显着云南人民的精、气、神!云南精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切合云南省情及各行各业实际的奋斗目标。
以桥头堡建设的全面实施为标志,云南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新阶段必有新目标,新目标赋予新任务。
这就是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民族团结、扶贫攻坚“四张牌”,实现大开发,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创造出了过去自己不曾有过的发展奇迹,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我们今天站在迈向新目标、完成新任务的历史起点上,仍然必须面对发展不快、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的省情和现实。
大山精神
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在中共云南省委第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秦光荣代表八届省委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向全省干部和群众提出了“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的号召,仍然在全省人民心中激荡。
秦光荣说: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征程中,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所以通过初步学习,结合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注意两点:一、扎实苦干,脚踏实地,敢于创新所谓扎实,就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探求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一抓到底,取得实效。
所谓苦干,就是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尽心尽力地开展工作,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不计较个人得失。
扎实苦干要务实。
务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我们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和法规,联系具体工作部门的实际,认真分析学校及学生的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既符合当前实际,又兼顾长远利益的工作措施,并付诸落实。
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新情况,要针对新问题采取新措施,不断校正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和挫折,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是扎实苦干。
扎实苦干要创新。
扎实工作要有创新精神,有精神才会有想法,有想法才能有做法。
创新可以使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创新并不是想当然,不是异想天开,而应当从具体工作着手,做好岗位职责内的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扎扎实实,坚持不懈。
在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学校学生规模快速增长、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少数新生行为习惯较差等情况,从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内容、技术手段等方面创新,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才能使工作在新的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二、勇于担当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温家宝总理说过:“事不避难,勇于担当。
”勇于担当,就是要勇于承担并负起责任,勇于担当,源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
读《论高原情怀》《论大山精神》有感云南建设学校党委行政支部舒嘉林首先,我们要树立高原情怀,要热爱高原,就必须深化对高原的认识。
我们云南人居住在高原上,认识了高原,就是认识了云南省情。
只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高原,认识他对云南人的养育之恩,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奉献之情,我们才可能热爱他,保护他,与他相生相吸。
我省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部的云南高原,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
云南高原是上天赐予云南人民的一块宝藏,是大地恩赐云南人民的美丽家园,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区位优越。
云南人民祖祖辈辈世袭生存在云南高原上,高原之精华养育了云南人,也培育了云南人率真豪放的性格。
云南人依仗高原,利用高原资源,发展经济社会,创造了无数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这就是美丽的“七彩云南”,生我们、养我们的云南高原,我们可爱的家乡。
其次,要树立高原情怀,就要立足高原,保护高原,构建天人和谐、物我合一的关系,促高原永葆青春与活力。
云南高原山青水碧、天蓝地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块净土和宝地。
曾几何时,在刀耕火种的荒蛮时代,在大炼钢铁的疯狂岁月,在唯GDP至上的发展观念下,高原生态受到过极大的破坏,树木也曾惨遭涂炭,地面搞得千疮百孔,大地在呻吟流血,人民在叹息流泪。
“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导致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水土大量流失,干旱极度严重,无数的人只能背井离乡,异地迁居,另寻生存之地。
正如秦光荣书记所说,事实告诉我们,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论生产力有多么发达,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有多高,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永远不可能超越大自然而独立存在,更不必说是发展。
即使在高度发达的文明之中,自然仍然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起着支撑或制约作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
为了人类的将来,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从历史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不断深入探索自然规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治理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放在重要位置。
倡导大山精神 培养高原情怀
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跨越发展云南建设学校党委行政党支部杨东华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提出并阐述的“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高度概括了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在云南城乡建设战线上,在云南城乡建设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恰是我们承袭云南历史发展,掌握世界和大中华发展之脉搏,与时俱进做好一切工作的一盏明灯。
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进步和发展。
当前我们国家处于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期,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加入到社会生产中,而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合格人才数量、质量与社会发展需要间的矛盾。
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给予的高度关注,需要教育者个体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提高,明晰历史责任,结合发展条件,挖掘无限潜能,积极工作。
情怀若高原,主动开阔视野,创新勇气,开拓胸怀,秉承虚心学习的态度,强调个体工作和生活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全心全意办好教育、服务学生、教好书。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
”同样,学校教育的发展,不仅仅在于硬件设施的达标,更在于学校的包括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价值。
也就是常说的“软实力”。
学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发展成果的继续发展,需要我们大力提倡“大山精神。
”就是沿着党和国家指明的教育方向,坚定社会主义教育信念,像大山一样执着;要沿着已指明的发展方向,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地,需要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博大情怀忘我工作;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社会教育的发展亦然。
在困难面前用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不逃避电闪雷鸣,历经风霜而巍然挺立,是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品质。
云南建设学校的大好发展机遇,源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源于加快云南省城乡建设事业的需要。
和谐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之云南精神的精髓
2 0 1 1年 秦 光 荣 同 志指 出 : “ 高原情怀 、 大 山品质 的云 南精 神 ,是 流淌在 云 南人 血液 中 的云 南精 神 ,成就 了 云南 过去 的辉 煌 ,成就 了
第2 3 卷第 1 期 2 0 1 3 年 3月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i n c a n g Te a c h e r s ' C o l l e g e
V0 1 .2 3 No. 1
M8 r. 2 I 】 1 3
和谐是 高原情怀 、大 山 品质之 云南精神 的精髓
如茶 文化 、饮 食文 化 、石 刻 、书 画 、医药 文 化
自然环 境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依 山的 民族有着 和 山川环境 相适 应 的生产 生活 方式 ,傍 水 的民族 有 着和 山水 息息相 关 的文化 。云南人 依赖 自然 环 境而 生存发 展形 成 了他 们重 视 自然 ,认 为 自 然 与 人 类 同根 的 意识 。。 云南 各 民族在 云 南极 端复杂 丰 富的 自然环 境 中 ,同时在 各 自生活 的 具体 的生 态环境 中创造 了 自己独特 的 与大 自然 和谐 相处 的文 化 。高原 大 山的 自然和谐 赋予 云 南 独特 的 、优 良的 自然 禀赋 ,并 给予 一代代 云 南 人得 以生 息繁衍 。在 自然 生 息的历 程 中 ,依 托 高原 ,仰仗 大 山 ,云南 人对 自己生活 的这 片 土 地 充满 了敬 畏 之 情 ,受 高 原 大 山 的气 势 影 响 ,将 高原 大 山之 特性 凝炼 为云南精 神 。
倾心高原情怀
倾心高原情怀,浓墨大山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今年三月,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在总结我省三年大旱、三年大干、三年大发展经验时提出:“云南各族人民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就是我们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云南精神。
这个具有典型云南特色的区域精神必定成为促进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深受高原和大山地貌的影响,高原造就了这里的人们身在高原的宽广胸怀,高屋建瓴的视觉,大山锻造了这里的人们务实坚韧,不断攀登,敢为人先的精神。
树立高原情怀,就是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提倡大山精神,就是要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着;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傲然耸立;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像大山一样不逃避电闪雷鸣,历经风霜雪雨而巍然。
从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到郑和七下西洋;从近代边疆人民反击英法侵略到抗日战争中的滇西抗战;从云南讲武堂走出的朱德、叶剑英等著名将帅到西南联大培养的杨振宁、邓稼先等科学家;从腾冲抗日县长张问德的铮铮硬骨到“一二·一”爱国青年的民主呐喊;从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第一根电线到云南白药、普洱茶的发现;从小河淌水到共和国国歌无不体现出高原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勇气。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云南各族人民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三年大干、三年大旱的抗旱精神;用坚守和信念为后人栽下棵棵大树的杨善洲,杨善洲的精神与大山精神、高原情怀一脉相承。
老书记身上集中体现了高原情怀,充分彰显了大山精神;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用心尽力为民服务的村民小组长陶应全,他是一个“一心为群众,很少照顾家”。
“云南精神”铸我魂—建筑工程学院suo金
“云南精神”铸我魂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金“云南青年志在四方”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随着党的十八大春风走进了高校校园。
身为一名上世纪末走出大学殿堂的70后教育工作者,我切身感受到,当前这个活动进校园是非常及时的,因为它是对“云南精神”的集中诠释。
作为一位从云南的大山里走出去,毕业后又回到云南的我来说,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云南精神,就是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的综合。
这是2011年8月30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来的。
此后,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对云南精神作了精辟阐述:云南精神就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就是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
云南精神,蕴含科学的哲理,提升人完善人,服务发展,为云南人利用好各种有利因素提供了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云南精神展现的是一种站得高,望得远,气定神闲,成竹在胸的全新境界。
我从自己家庭的成长经历深刻感到了“云南精神”丰富内涵。
从小,父亲有意、无意总会在我们耳畔提起他们的过往岁月,当时总会抱怨大人老是忆苦。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世代农民,家中排行老大,下有4个兄弟,还有一个妹妹不幸夭折。
家境贫寒加上兵荒马乱,靠几亩薄地难以糊口。
于是小学没有毕业,不满14岁的父亲就担负起家中老大的责任,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父亲毅然背井离乡,结伴步行到千里之外的云南边疆修建滇缅公路。
父亲离家时,脚蹬一双草鞋,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长裤都没有,穿的是半截裤。
为了生存和生活,为了兄弟们能活下来,为了撑起这个家。
他一路前行,没有回头。
援藏路、滇缅路、越南、老挝、甚至云南每个专州县都留下父亲筑路的身影。
父亲先做记分员,后改学卫生员。
从一个小学没毕业,大字不识几个就去学医,注定这是一条不平路。
但父亲没有令工友们失望,三年学医就小成,而立之年成了云南公路系统中西医结合小有名气的医生。
当年他的动力是什么?就是看着那么多的工友在修路时病倒缺医少药。
父亲身上这种坚定、担当、务实的精神,永远是我们这个家庭的传家宝。
云南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云南精神把高远厚实的精神境界 、开放 圆融的 人文理念 、包容旷达的精神 品格 、勇毅坚定的顽强 意志 、敢于担 当的责任意识 、求真务实 的实践品质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 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 融合 。核心价值理念 “ 高原情怀 、大山品质”是红 土高原博大胸怀与大 山坚定 务实精神 的有机统一 ,
云南 跨 越 式 发展 ,为 实 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 复 兴 再立 新功 的精 神动 力 。 “ 人 无远 虑 必有 近忧 ” “ 防患于 未然 ”
目标设定 ,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和保障。“ 高原情 怀 、大山品质”这一云南精神 ,是 云南 的核心价值 理念 ,是加快云南跨越发展 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是 云 南 各 族人 民在 与 大 自然 长期 搏 斗 的 过程 中形 成
创新 ,就是打破 常规 、冲破各 种陈规陋习 的束缚 ,
敢 闯敢 试 ,这 就是 解 放 思 想 、转 变 观 念 ,一 切 从 实 际 出发 。墨 守 成规 永 远 不 会 有进 步 ,只有 创 新 才 能 迎来 新 的发 展 机 会 。一 个 优 秀 的 民族 必然 是 一 个 不
作 出正确 的决 策 和 制度 安 排 ,引领 云 南 经济 社 会 快 速健 康 发展 。
境界 。这是生活在云南这片高原土地上 的各族人民
对这片热土挚爱 和所特有的情感 。这种情感具有十
分 丰 富 的 内涵 。 “ 高远 ” ,只 有 站 得 高 ,才 能 看 得远 。它 是胸 怀 大 局 ,敢 为天 下 先 的先决 条 件 。云南 人 所 具 有 的 这 种 “ 高 远 ”境 界 , 已被 中 国近 现 代 历史 所 证 明 :抗 英 斗 争 、抗 法 斗 争 、护 国运 动 、护法 战争 以及 抗 日
论高原情怀与大山精神的践行
在 中共云南省委第九次代表大会上 , 省委书记秦 光荣在《 工作报告》 中提 出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优 良传 统 , 立 高原 情 怀 , 导 大 山精神 , 韧 不拔 、 树 倡 坚 勇 往 直前 , 造 无愧 于 时代 、 创 无愧 于人 民的新 业绩 。“ 树 立‘ 高原 情 怀 ’就是 要 形 成 开拓 、 , 创新 、 进 、 容 的 奋 包 精神面貌 , 我们要立足高原 , 俯视高原 , 从中获取精神 的营养 , 造 高原 情怀 。它包括 : 创 开阔 的视 野 、 创新 的 勇气 、 包容 的胸怀 、 学习的态度 ; 提倡 ‘ 大山精神 ’就 , 是 要 培 养 扎实 、 刻苦 、 力 、 当的 工作 作 风 , 山支 努 担 大 撑 着 云 南 的蓝 天 , 架着 云南 的 山河 , 彰 显 着 云南 人 也 的精 、 、 。 气 神 陪伴大山, 仰视大山,干 、 不 断进 取 、 勇于担 当。” ① 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的提出 , 体现 了一种思想解 放 下 的强烈 的特 色意 识 和实践 意 识 , 即重 视对 云 南基 本 省 情 、 实省 情 和 发 展省 情 的分 析 , 观 认 清现 实 现 客 存在 的不足并 加 以克 服 ; 以开 放 的态度 向别 人 的特色 学 习 , 握 云南 的“ 色 ” 把 特 又善 用 “ 特色 ”不 是 在封 闭 , 中使 自己 的特 色 萎缩 , 是在 不 断解放 思 想 中形成 更 而 高层 次 的云南 特 色 。这 种特 色 、 践 意识 是体 现 云南 实 发展实际的, 符合世界和 中国发展大势。秦光荣在云 南 省 第九 次 代表 大会 上 的报 告 中指 出 :就 我 省而 言 , “ 纵 向比 , 发展成就显著 、 变化令人鼓舞 ; 向看 , 横 即使 与周 边 省 区相 比 , 来跟 云南 发展 条件 相 当的或 不如 原
云南精神显神威 心中日月焕光芒
云南精神显神威心中日月焕光芒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云南精神显神威,“心中日月”焕光芒》。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巍巍高原、茫茫群山赋予了各族人民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
这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就是我们的云南精神。
云南精神来源于云岭高原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贯穿着彩云之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特质和精神品格,是云南人的魂魄,这种精神在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一经提出就喊得响,落得实,意义深远,作用非凡,彰显着新时期高原儿女博大的情怀和开放包容的气度,循着高原精神的足迹,我们找寻云南人不曾忘却的气节,扬起我们腾飞的羽翼,内化成一代代云南人的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从震惊清王朝的“恒乍绷起义”起义。
到红二、六军团长征途径今香格里,与藏民和松赞林寺结下深厚情谊,再到今天挺起迪庆脊梁的各族儿女,我们在云南精神的感召下,前赴后继,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不惜牺牲,积极融入到了全省、全国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中,编制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绘就了迪庆未来18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俯首为民,是心忧天下所有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百姓为天的大情怀。
在迪庆发展的历程中,州委州政府始终与人民保持了鱼和水、血与肉的紧密联系,州委州政府在搞改革、促发展、抓建设、保民生、谋幸福的每一项决策措施,无不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达着对老百姓的牵挂。
说到这里我们哪能忘记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龚曲此里,面对三次走出高原的难得机遇,他说:“我是翻身农奴的后代,党培养我这么多年,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龚曲此里原本可以不上高原,是他自己选择了这条为党的事业坚守高原的奉献之路。
弘扬高原精神的口号标语
1.爱高原,奉献高原,传承高原精神,铸就卓越之路!
2.弘扬高原精神,追求卓越,创造辉煌!
3.高原精神,山川之魂,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4.勇攀高峰,追逐梦想,高原精神,我们共同的力量!
5.高原之心,勇敢前行,开启辉煌征程!
6.爱高原,奋斗奉献,高山河谷见证高原精神!
7.坚毅不拔,矢志不移,高原精神,永远不灭!
8.高原之才,高原智慧,高原精神,引领未来!
9.守望高原,传承热血,高山之魂,激励一生!
10.高原精神,不惧艰险,不畏困难,创造卓越!
11.高原壮丽,激荡心灵,高原精神,永远激励!
12.爱高原,敬畏自然,高原精神,绽放人生!
13.高原壮志,高原情怀,高原精神,展翅飞翔!
14.珍爱高原,磨砺品质,高山阻挡不了高原精神!
15.高原之光,照亮远方,高原精神,永远闪耀!
16.迎接挑战,追求卓越,高原精神,筑梦之路!
17.高原草原,培育豪情,高原精神,永远前行!
18.爱高原,涵养智慧,铸就高原精神的辉煌!
19.高原风景,丰富生活,高原精神,点亮希望!
20.不负高原,不辜负自己,高原精神,成就辉煌未来!。
云南精神
庾澄庆
庾澄庆可谓是出身名门。 祖籍云南墨江。庾家祖 先创办过亚细亚烟草公 司,庾澄庆的祖父庾恩 锡曾任云南省昆明市长, 父亲庾家麟是政界资深 人士,母亲是京剧名伶 张正芬。庾家昔日宅院, 就是今日中国云南的旅 游名胜庾园。庾澄庆就 读复兴小学、及人中学、 台北工专,家中除了他 之外还有两名姐姐
聂耳
郑和
郑和( ,1371-1433),原名 马三保。出身云南咸阳世家, 明朝伟大的航海家。1381年 (洪武十三年)冬,明军进攻 云南。10岁的马三保被掳入明 营,受宫成为太监,后进入朱 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 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 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 (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认为 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 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 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 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1431年(宣德六年)钦封郑 和为三宝太监。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
云南精神
2011年8月30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 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首次阐述了云南精 神,即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此后,他多 次在不同场合对此进行阐述。 秦光荣对云南精神作了精辟阐述:云 南精神就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 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这一精神 的提出,展现的是一种站得高、望得远、 气定神闲、成竹在胸的全新境界,使地处 西南边陲高原的云南,再次聚焦了人们的 目光。云南精神的提出,引发了人们的广 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杨丽萍
杨丽萍,1958年生于云南,洱源白 族人,自幼酷爱舞蹈。1971年进入 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九年后调入中 央民族歌舞团,并以“孔雀舞”闻 名。1992年,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 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 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 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003年,杨 丽萍任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总 编导及主演。2009年,编导并主演 《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 声》,再获成功。在2012年央视春 晚以舞蹈《雀之恋》,再展舞蹈诗 人的风姿。
大山精神
大山精神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嘉宾:大家好!长期以来,山川秀美、资源富饶而地处极边,憨直纯朴、粗狂豪爽而保守狭隘是云南给外界的直观、简单的印象;民族众多,美丽但却落后,神奇而又封闭则是国人对云南固有的认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潮涌动之下,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最近提出“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以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为核心的云南精神,是云南千百年来人们融合自然与社会形成的精神文化内核,更是未来云南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原动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这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个最朴素却是最深刻的文化地理学理论。
文化与地理有着天然的联系。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生存发展的土壤,而地理环境就是地域文化孕育形成的重要源地。
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社会发展必要的条件之一。
地理环境在云南文化的形成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云南多山,因而在文化上不可避免不同程度地打上“山”的印记,表现出“山文化”的特征。
云南是山的王国。
“开门见山”这一成语能够形象地再现云南的地理环境。
一座座大山自北向南长驱而下,构架了云南高原的骨骼与筋脉。
群山起伏连绵,大山成为连天接地的桥梁,因而在云南很难见到地平线,凡天壤相接之处,必有山的轮廓嵌入天际。
无山的景致在云南是找不到的,无论是偏僻的山村,还是坝子里的都市,太阳总是从东山升起,西山落下,山便成为了云南人日常生活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参照物。
“靠山吃山”这句俗话,形象而且准确地表述了云南大山与人的“生物链”关系。
大山是云南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但大山又制约着云南人的谋生手段及生产、生活方式,云南许多地方迄今依然处在贫困状态,都是因为山地环境的恶劣。
按照汤因比的理论,挑战越严峻,人的应战能力必须越强大,云南人要在大山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山一样坚定执著的性格。
云南红河元阳的哈尼梯田,就是一个挑战与应战的典型样本。
哈尼人创造的“梯田文化”是云南的大山子民坚强性格的缩影。
高原情怀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筹谋开放大局提倡高原情怀《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自良8月26日一大早,平日里安静的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大楼一时热闹起来,掌声不时响起。
履职6年省长的秦光荣走出他在16楼的办公室,逐层看望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我要换个地方办公了,谢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
”和工作人员握手惜别之际,他动情地说,“多年来你们忠于职守为政府工作尽责,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虽然换了一个地方办公,但我会记住与同志们朝夕相处的岁月,也特别珍惜与大家结下的深厚情谊。
”这是此前一天中央决定宣布后秦光荣的第一个公开活动。
8月25日,中共中央宣布了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秦光荣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不再担任云南省委书记。
受中央委派宣布决定的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说,“秦光荣同志领导经验丰富,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在云南工作十余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为推进云南又好又快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据本刊记者观察和了解,云南省干部群众普遍认为,随着秦光荣由省长转任省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接任省长,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已经实现了顺利交接,“可望使云南平稳发展和更好更快发展”。
在履职省委书记一个月来,秦光荣已经主持召开了两次省委常委会。
一次常委会的主题是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对秦光荣的任前谈话精神和进一步做好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部署了即将召开的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党代表的选举、省委班子的推荐考察及会务准备;另一次常委会的主题是审议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城镇居民的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有保障地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镇落户,并同等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今后十年云南新增转户1000万人,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一体。
一个月来,秦光荣的两次重要活动引人关注。
一是履职省委书记第三天,他率队深入滇中滇东罕见的重旱地区查看旱情,召开抗旱救灾专题会议,要求按照中央领导指示突出“保民生、夺丰收”两大主题全面部署了抗旱救灾,确保人畜饮水,力争全年粮食继续保持增产,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提前应对今冬明春可能发生的更大旱灾;二是在滇西中心城市大理调研并主持召开了主题为“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会议,决定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城市化、工业化用地尽量用荒山荒坡,切实保护住全省宝贵的良田好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一)哲人有言:“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
”(二)七彩云岭、巍巍高原,赋予了云南各族人民独特的“高原情怀。
”高原情怀,是“上善若水”般真挚情感和红土高原般博大胸怀的有机统一,是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大情怀。
大情怀,公而忘私,不计一己之得失;大情怀,矻矻求自强,拳拳为天下,铁肩担道义;大情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百姓谋求幸福。
大情怀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三)高原情怀,源于云南人民的精神境界和风貌。
(四)高原情怀,深深植根于云南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
(五)高原情怀,逐步完善于云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
(六)高原情怀所包括的开阔的视野、创新的勇气、包容的胸怀、学习的态度,是博采众长、大气质朴的独特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具体反映,是中国精神与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高原情怀的树立,要在人品修养上着力。
(八)高原情怀的树立,要在务实作风上用功。
(九)高原情怀的树立,要在思想方法上创新。
云南山水人文催生高原情怀,云南各族人民赞美高原情怀;高原情怀反哺红土高原,高原情怀润泽云岭大地。
关于大山精神,我觉得:(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
”(二)大山精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切合云南实际的奋斗目标。
(三)大山精神,要以开阔的胸襟,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来凝心聚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
(四)大山精神,源于云南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
(五)大山精神,贯穿云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
(六)大山精神,蕴含着心忧天下、俯首为民的情怀。
(七)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大山精神,不仅是云南山水锻造出来的地方精神,还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八)大山精神的弘扬,要在“恒”字上下功夫,“实”字上做文章。
(九)大山精神这朵盛开的精神奇葩,必将结出大山般的硕果回馈云南人民。
云南山水人文催生高原情怀,云南各族人民赞美高原情怀;高原情怀反哺红土高原,高原情怀润泽云岭大地。
云南山水孕育大山精神,云南历史造就大山精神,建设新云南呼唤大山精神,现实新发展亟须大山精神。
大山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驱动力,必将激发云南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斗志,有力推动云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奋发前行。
在云南城乡建设战线上,在云南城乡建设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恰是我们承袭云南历史发展,掌握世界和大中华发展之脉搏,与时俱进做好一切工作的一盏明灯。
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品格的真实写照。
要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以山连山、岭接岭的气度,敞开山一样博大的胸怀,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胆创造沿边开放奇迹。
把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灵魂,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中,让云岭高原的魅力更加迷人,云南大山的风光更加美好。
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云南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云南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投入,更需要精神支撑,而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正是云南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云南精神,必须把握云南精神的深刻内涵。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构成云南精神的两大内核。
弘扬云南精神,就是要高瞻远瞩、视野宽阔,志存高远、气魄宏大;就是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走向全球、拥抱世界;就是要胸怀博大、雅量豁然,海纳百川、容纳万物;就是要自强不息、执着坚守,忠贞不渝、一往无前;就是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敢于胜利;就是要淳朴实在、脚踏实地,克勤克俭、艰苦奋斗。
深刻领会云南精神的丰富内涵,才能使之内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落实到工作实践中。
当前,根据国家总体部署,我省肩负起了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历史责任,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
完成好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不仅需要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行为体系。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扬弃陋习,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创造新的业绩。
一、树立高原情怀,就是要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云南地处高原,云南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高原就在我们脚下。
高原高高隆起,连绵不绝,虽万古而不复;高原气势雄浑,阻断大地,离天近,与日齐。
高原孕育了云南的万千气象,养育了云南各族人民,也给我们提供了力量的源泉。
我们要立足高原,俯视高原,从中获取精神的营养,创造“高原情怀”。
它包括:开阔的视野。
登高则望远。
我们应该不断拓展视野,不断提升理念、思想的厚度和深度。
要增强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能力,能够用国际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增强理解和领会国家战略部署的能力,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之中;要增强历史眼光,不仅看到事物的现在,也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要增强科学眼光,能够洞察科学技术和理论的最新成果,并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创新的勇气。
高原生生不息,高原人更应该创新不止。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决心、更多的办法推进创新,云南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要用人类发展的最新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进一步形成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行动的习惯;要大量研发、引进吸收最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全面提高云南的生产力水平;要形成独特有效地解决工作中重点、难点的思路和办法,创造切合实际、富有活力的模式和体系。
包容的胸怀。
高原容纳万物。
包容不仅是一种优良的个人品质,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的道德基础。
要形成包容的宇宙观,厚待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敬重山岳湖泊,善待花鸟鱼虫,自觉履行维护自然和谐、平衡的责任;要形成包容的生活观,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人和事,谅解和尊重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支持善举,辅助幼弱,促使人际和谐;要形成包容的事业观,强调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虚心听取和领会不同意见,鼓励创造和探索,宽容挫折和失败。
学习的态度。
高原蕴藏着无数的秘密,需要我们去发现,去领会。
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丰富知识、提高水平、增强能力的基础。
繁重的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求我们始终要勤学,如饥似渴,忙里偷时,见缝插针,多花时间和精力学知识和技能;始终要真学,入脑入心,理解透彻,应用自如,真正能够用先进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为;始终要善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突破难题,防止死背硬套,人云亦云。
二、提倡大山精神,就是要培养扎实、刻苦、努力、担当的工作作风云南到处都是山,山与我们时刻相伴,山就在我们身边。
大山深深扎根大地,昂首傲视万物,不怒自威;大山持之以恒,于无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
大山支撑着云南的蓝天,架着云南的山河,也彰显着云南人的精、气、神。
陪伴大山,仰视大山,我们要从大山得到启迪,具有“大山精神”。
也就是:信念坚定。
大山执着,横亘千古而无一言。
我们要像大山一样,保持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不动摇,保持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不松懈,不管遇到什么曲折和干扰,都坚定不移地做云南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者、建设者,做我省改革发展的推进者、维护者。
要以理想作明灯,以忠诚为基石,以信仰当血脉,形成云南人民良好的品质。
扎实苦干。
大山根基牢固,才能傲然耸立。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事业、对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扎扎实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
云南发展面临着激励的竞争形势,只有扎实苦干才有出路。
对涉及云南发展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做,决不能抱着应付塞责的心态,更不能有弄虚作假的想法;要专心做,集中全部的时间、精力和智慧于工作上,沉下去,深下去,不受干扰不分心,以优异的工作成效示人;要主动做,超前谋划,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推诿,不扯皮。
不断进取。
大山攀高不止,生生不息。
我们要树立一种永不满足,永不停顿的精神,不在成绩面前狂妄,不在挫折面前气馁,坚持不懈把云南发展大业推向前进。
要戒浮躁,防止浅尝辄止,防止一遇困难就退缩,防止不谋实事做表面文章;戒短视,增强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强化整体布局和长远利益;戒骄傲,不能有一点成绩便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得意便猖狂;戒享乐,胜由检败由奢,决不能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过度享乐消磨我们的坚强意志,腐蚀我们的崇高理想,将对成就云南大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勇于担当。
大山从不逃避电闪雷鸣,历尽雨雪风霜而巍然。
我们要提倡乐于作奉献,勇于担担子的精神,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促进发展的好风气。
要积极主动干实事,实干是最硬的功夫,最大的落实,任何事情如果只是坐而论道肯定不成,要切实把我们的思想、责任和勇气转化为一件件具体工作,一个个具体环节,一项项具体责任,推进实践,促进发展;积极主动解难题,前进就有阻力,发展必有矛盾,只要敢碰敢触不回避,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积极主动挑重担,要面对困难无私无畏,面对危机冲锋在前,面对机遇紧紧抓住,面对失误敢于负责,在具体入微的工作、生活各方面体现出我们的精神和素质,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理解。
实业兴文化,广告开发展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