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云南精神

合集下载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当前,以“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为核心的云南精神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共识。

云南精神的核心内涵是:“高原情怀: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坚定、担当、务实”。

宣传云南精神,理解云南精神,实践云南精神,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云南精神的特征云南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共同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的体现。

云南精神具有历史性、共同性、时代性和激励性四个基本特征。

历史性。

民族精神、地区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民众的精神基因。

精神基因如同生物基因一样,不是突然产生的,是一种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不断优化,在历史进化中继承延续的基本因素。

云南精神,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在云南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

云南精神源远流长,是在云南历史发展中继承延续下来的,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它来自历史、存于现实,也将延续于未来。

云南精神贯通于云南人民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过程中,是在云南历史土壤中开出的“精神之花”、结出的“精神之果”。

共同性。

民族精神、地区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共同性”。

民族精神、地区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民,在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

云南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在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长期交往交融、互帮互助、团结奋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精神品质。

云南精神一经提出,就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就因为它表达了云南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风貌和共同的心声。

事物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是相比较而言的,是可以转化的。

从云南区域来看,云南精神具有共同性,而从地区比较来看,它又具有云南特色、云南个性。

我们出去,人家说我们是“云南人”,我们也自称是“云南人”。

什么是“云南人”?具有高原情怀的人,具有大山品质的人,就是“云南人”。

“云南人”是一个共同的称谓,也是一个共同的精神符号。

高原情怀 大山精神

高原情怀 大山精神

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一)哲人有言:“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

”(二)七彩云岭、巍巍高原,赋予了云南各族人民独特的“高原情怀。

”高原情怀,是“上善若水”般真挚情感和红土高原般博大胸怀的有机统一,是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大情怀。

大情怀,公而忘私,不计一己之得失;大情怀,矻矻求自强,拳拳为天下,铁肩担道义;大情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百姓谋求幸福。

大情怀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三)高原情怀,源于云南人民的精神境界和风貌。

(四)高原情怀,深深植根于云南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

(五)高原情怀,逐步完善于云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

(六)高原情怀所包括的开阔的视野、创新的勇气、包容的胸怀、学习的态度,是博采众长、大气质朴的独特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具体反映,是中国精神与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高原情怀的树立,要在人品修养上着力。

(八)高原情怀的树立,要在务实作风上用功。

(九)高原情怀的树立,要在思想方法上创新。

云南山水人文催生高原情怀,云南各族人民赞美高原情怀;高原情怀反哺红土高原,高原情怀润泽云岭大地。

关于大山精神,我觉得:(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

”(二)大山精神,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切合云南实际的奋斗目标。

(三)大山精神,要以开阔的胸襟,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来凝心聚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

(四)大山精神,源于云南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

(五)大山精神,贯穿云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

(六)大山精神,蕴含着心忧天下、俯首为民的情怀。

(七)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大山精神,不仅是云南山水锻造出来的地方精神,还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云南精神

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云南精神

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云南精神可乐小学葛爱惠开国元勋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2011年8月30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历史的责任,不仅需要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行为体系。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摒弃陋习,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就是要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登高望远的创新勇气,像高原生生不息、包容的胸怀;像高原容纳万物、学习的态度;高原蕴藏着无数的秘密需要我们去理会。

秦书记还进一步深刻阐述:“提倡大山精神,就是要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着;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傲然耸立;不断进取,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不逃避电闪雷鸣,历经风霜雪雨而巍然。

”高原情怀----高远、开放、包容,大山精神----坚定、担当、务实。

云南精神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是真情的流淌,是正气的结晶,是无畏的宣言。

正彰显着云南人民的精、气、神!云南精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切合云南省情及各行各业实际的奋斗目标。

以桥头堡建设的全面实施为标志,云南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新阶段必有新目标,新目标赋予新任务。

这就是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民族团结、扶贫攻坚“四张牌”,实现大开发,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创造出了过去自己不曾有过的发展奇迹,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我们今天站在迈向新目标、完成新任务的历史起点上,仍然必须面对发展不快、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的省情和现实。

将云南精神应用到教学实践论文

将云南精神应用到教学实践论文

关于将云南精神应用到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精神的力量可以使人战胜一切,超越生命;可以使一个地方告别落后,走向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云南体现,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构成了云南精神的核心内涵,通过对“云南精神”的学习、理解,对高远、开放、包容,坚定、担当、务实六大品质的积极探索,我下决心将其应用到今后的教学辅导、学生工作中,推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工作,将云南精神注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使之发扬光大。

以下就是我对于将“高原情怀”精神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一、提倡志存高远的云南精神云南精神的提出,是值得我们云南人骄傲和感叹的——“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提得充满了文人情怀,同时又不失质朴,真是文辞优美,格调深远。

了解它的出处及蕴含的深意,越发觉得这个精神真是和咱们云南人如此贴切,和云南人的精神一脉相承。

高原情怀的高远、开放、包容;大山品质的坚定、担当、务实,这十二个字把云南人要敞开胸怀,打开世界的大门,勇敢走出去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表达的如此深刻。

这个具有典型云南特色的区域精神必定成为促进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深受高原和大山地貌的影响,高原造就了这里的人们身在高原的宽广胸怀,高屋建瓴的视觉,大山锻造了这里的人们务实坚韧,不断攀登,敢为人先的精神。

树立高原情怀,就是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提倡大山精神,就是要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着;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傲然耸立;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像大山一样不逃避电闪雷鸣,历经风霜雪雨而巍然屹立。

——云南精神,让我们动容,令我们奋进。

二、构建高职学生的云南精神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定型阶段,为了让他们在这个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能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云南这方热土,树立富民强滇的志向,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适合高职学生的云南精神体系,使学生们感悟云南精神,理解云南精神,贯彻云南精神,所以云南精神对即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年青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演讲稿《爱在富民 最美的云南精神》 散旦代表队

演讲稿《爱在富民  最美的云南精神》 散旦代表队

听,发展这个永恒的话题,响彻云南每个角落,大地飞歌,山河巨变!共产党人跨越厚重的荣誉,抒写着革命事业最壮美的诗行看,永不停步的中华儿女,用智慧和勤劳,创造奇迹,留做笑谈!云南人接受时代的洗礼,托起了红土地上最绚丽的太阳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散旦代表队的段xx,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在富民最美的云南精神》你看到路边那朵无名小花绽放了吗?你听到屋后那棵古树的絮语了吗?你看到雨后出现的那道彩虹了吗?这些美你都看见了吗?朋友们,那些美都在哪儿,都听我来讲讲吧!我说最美的是山,“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

当官一场手空空,回家又钻山沟沟……”如今,他的名字又一次传遍云岭、感动神州的时候,他却走了……他用深沉的脚印书写对祖国的忠诚,用滚烫的热血报答百姓的牵肠,用真诚无私奉献履行心的承诺,用理智豁达倾诉儿女情长。

他留下的不仅是一座青山,更是一个楷模、一份信念、一座丰碑、一面旗帜。

一辈子有多长,老书记用他80高龄却依然屹立挺拔的身姿告诉了我;一辈子有多长,老书记用他在党旗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铮铮誓言告诉了我;一辈子有多长,老书记用他坚守的理想、信念、忠诚告诉了我;一辈子到底有多长,老书记用他身后那一片广袤无垠、生机盎然的绿色大地,用他对这方乡土深沉的爱恋、对百姓无限的眷恋、对大亮山最深切的呼唤告诉了我。

我说最美的是山,龙潭村地处高寒山区,是一个480多人聚居的彝族村。

10多年前的龙潭村没产业、交通不畅、贫穷落后,没人愿意干村书。

1999年,李应芝当选为龙潭村党总支书记,担起了这份苦差事。

她爱人担心她身体吃不消,但她将“带头干”贴在心里做标签,带头修路,带头引水,带头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带头挑土建校舍……16年来,“挑土书记”干成了龙潭村名副其实的当家人、主心骨,干成了全国劳动模范。

我说最美的是山,一捧黄土阅苍生。

19年的殡葬工作,邱子荣仅有过两天的休息,更别提有任何的节假日。

在他的办公室里,所有的文件、书稿、档案都离不开死亡,每天面对的也是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

读《论高原情怀》《论大山精神》有感云南建设学校党委行政支部舒嘉林首先,我们要树立高原情怀,要热爱高原,就必须深化对高原的认识。

我们云南人居住在高原上,认识了高原,就是认识了云南省情。

只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高原,认识他对云南人的养育之恩,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奉献之情,我们才可能热爱他,保护他,与他相生相吸。

我省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部的云南高原,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

云南高原是上天赐予云南人民的一块宝藏,是大地恩赐云南人民的美丽家园,资源丰富,生态优美,区位优越。

云南人民祖祖辈辈世袭生存在云南高原上,高原之精华养育了云南人,也培育了云南人率真豪放的性格。

云南人依仗高原,利用高原资源,发展经济社会,创造了无数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这就是美丽的“七彩云南”,生我们、养我们的云南高原,我们可爱的家乡。

其次,要树立高原情怀,就要立足高原,保护高原,构建天人和谐、物我合一的关系,促高原永葆青春与活力。

云南高原山青水碧、天蓝地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块净土和宝地。

曾几何时,在刀耕火种的荒蛮时代,在大炼钢铁的疯狂岁月,在唯GDP至上的发展观念下,高原生态受到过极大的破坏,树木也曾惨遭涂炭,地面搞得千疮百孔,大地在呻吟流血,人民在叹息流泪。

“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导致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水土大量流失,干旱极度严重,无数的人只能背井离乡,异地迁居,另寻生存之地。

正如秦光荣书记所说,事实告诉我们,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论生产力有多么发达,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有多高,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永远不可能超越大自然而独立存在,更不必说是发展。

即使在高度发达的文明之中,自然仍然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起着支撑或制约作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

为了人类的将来,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从历史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不断深入探索自然规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治理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放在重要位置。

弘扬云南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云南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云南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凸显地域特色。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云南人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了云南人特有的精神,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云南精神的概括,高远、开放、包容,坚定、担当、务实是云南精神的基本内容,云南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云南的生动体现,是引领云南各族人民奋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云南人的积极参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我们弘扬云南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日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云南精神;心价值观;践行“精神”一词较为抽象,“精神”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一切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又是精神财富的实践者。

因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特定区域、一个特定群体的认识,最终来源于这个特定区域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任何时代的人民群众既创造了历史又发展了自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其精神活动是相互关联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精神的发展,包括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而云南精神正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对云南人民特征的生动概括,每一个云南人都应投入到对云南精神的宣传中,认识云南精神了解云南精神,成为云南精神的真正践行者。

一、云南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世世代代云南人的生产实践孕育了云南人特有的品性,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云南精神,云南精神源远流长,在云南历史的发展中延续下来,也将在现实的土壤中发展下去。

云南精神有其自己的独特个性,高原情怀,大山品质,就是“云南人”特有的性格。

“云南人”是共同的称谓,也是共同的精神符号。

云南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又会赋予云南精神以全新的意义,真正体现时代发展的精神。

时代精神就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必须要具有高远、开放、包容的情怀;改革创新,还必须具有坚定、担当、务实的品质。

云南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跨越发展。

和谐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之云南精神的精髓

和谐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之云南精神的精髓
广物的心理和谐是云南精神 的心理基础 :多 民族的人际和谐是云南精神的人际关系基础 。 关键词 i云南精神 :和谐 :高原情怀 ;大 山品质
2 0 1 1年 秦 光 荣 同 志指 出 : “ 高原情怀 、 大 山品质 的云 南精 神 ,是 流淌在 云 南人 血液 中 的云 南精 神 ,成就 了 云南 过去 的辉 煌 ,成就 了
第2 3 卷第 1 期 2 0 1 3 年 3月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i n c a n g Te a c h e r s ' C o l l e g e
V0 1 .2 3 No. 1
M8 r. 2 I 】 1 3
和谐是 高原情怀 、大 山 品质之 云南精神 的精髓
如茶 文化 、饮 食文 化 、石 刻 、书 画 、医药 文 化
自然环 境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依 山的 民族有着 和 山川环境 相适 应 的生产 生活 方式 ,傍 水 的民族 有 着和 山水 息息相 关 的文化 。云南人 依赖 自然 环 境而 生存发 展形 成 了他 们重 视 自然 ,认 为 自 然 与 人 类 同根 的 意识 。。 云南 各 民族在 云 南极 端复杂 丰 富的 自然环 境 中 ,同时在 各 自生活 的 具体 的生 态环境 中创造 了 自己独特 的 与大 自然 和谐 相处 的文 化 。高原 大 山的 自然和谐 赋予 云 南 独特 的 、优 良的 自然 禀赋 ,并 给予 一代代 云 南 人得 以生 息繁衍 。在 自然 生 息的历 程 中 ,依 托 高原 ,仰仗 大 山 ,云南 人对 自己生活 的这 片 土 地 充满 了敬 畏 之 情 ,受 高 原 大 山 的气 势 影 响 ,将 高原 大 山之 特性 凝炼 为云南精 神 。

云南人精神

云南人精神
史,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特质和精神品格。是云南人的魂魄。 云南的发展离不开云南精神,云南的未来更离不开云南精神。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这一全新提炼的“云南精神”。 胸怀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既饱含对云南人民的深情,又满载对广袤红土地的厚爱。一时间,云岭云南精神 班级:11级会计与审计班 学号:20111911133 姓名:苏云光 云南精神就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云南精神展现的是一种站得高、望得远,坚定神闲,成竹在胸的全新世界。 提倡大山精神,云南到处是山,山与我们时刻相伴,大山扎根大地,昂首傲视万物。大山持之以恒,于无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大山支撑云南天地山河,也彰显云南人的精气神。陪伴大山,我们要从大山中得到启迪,具有大山精神,扎实苦干、不断进取、生生不息。历尽风霜雨而巍然。 伦敦时间8月4日傍晚,陈定这个92年的男孩以12时18分46秒的成绩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金牌。成为继刘翔之后第二名在奥运会田径场夺金的男运动员。当记者问他苦不苦累不累?他只是默默一笑,做为云南人的陈定艰苦训练,坚忍不拔,从不被看好的云南弃子到打破记录的奥运会冠军,相对于田径金牌的荣耀,也许最能打动他的是这份永不言弃的云南精神。 大山是云南人的衣食父母,安身立命所在。人民对高原,大山怀有感激崇敬之情。崇拜山,崇拜高原,崇拜自然,高原情怀。大山精神一直以来是云南人民身体最重要的基因。 杨善洲,一位普通而又评分的党员干部,用他不平凡的一生践行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他六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塑造了“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崇高形象。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大山,献给党和人民。 云南红色青春。①学习他的这种“百姓书记”、“泥腿书记”。②学习追求他那种“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不能把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成为骗人的假话。”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人生价值。这就是云南革命精神。 回顾西南服务光辉的战斗历程,弘扬西南革命精神。对于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以更昂扬的精神,更高的标准,更务实的作风。努力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 云南精神,焕发了人们的斗志、唤醒了那些沉睡的人们,别为困难所惧,别为假象所惑,别为得失所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行走正道,始终保持卓越品质,始终保持加速前行,打破束缚,冲破藩篱,走向光明。 审视当前云南,云南的发展迎来了党的十八大的召开,这成为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撬动力。国家向西南开发导向催动力。建设西南强桥头堡的龙头带动作用。 云南精神,蕴含科学的哲理。提升人、完善人、服务发展,为云南人利用好各种有利因素提供了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有利于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将动力拧成一股强大合力。助推云南发展步伐。 云南人民历来敦厚淳朴,性格直爽,热情好客,口碑较好。云南精神是对云南文化属性的总结升华。以前缺乏客观、准确、有力的定性。云南的文化属性不被外人所了解。难免产生以偏概全的看法,个别人的形象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形象,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有过一句名言:“人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精神,一个民族要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要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云南精神来源于云岭高原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贯穿着彩云之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

倾心高原情怀

倾心高原情怀

倾心高原情怀,浓墨大山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今年三月,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在总结我省三年大旱、三年大干、三年大发展经验时提出:“云南各族人民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就是我们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云南精神。

这个具有典型云南特色的区域精神必定成为促进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深受高原和大山地貌的影响,高原造就了这里的人们身在高原的宽广胸怀,高屋建瓴的视觉,大山锻造了这里的人们务实坚韧,不断攀登,敢为人先的精神。

树立高原情怀,就是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提倡大山精神,就是要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着;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傲然耸立;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像大山一样不逃避电闪雷鸣,历经风霜雪雨而巍然。

从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到郑和七下西洋;从近代边疆人民反击英法侵略到抗日战争中的滇西抗战;从云南讲武堂走出的朱德、叶剑英等著名将帅到西南联大培养的杨振宁、邓稼先等科学家;从腾冲抗日县长张问德的铮铮硬骨到“一二·一”爱国青年的民主呐喊;从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第一根电线到云南白药、普洱茶的发现;从小河淌水到共和国国歌无不体现出高原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勇气。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云南各族人民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三年大干、三年大旱的抗旱精神;用坚守和信念为后人栽下棵棵大树的杨善洲,杨善洲的精神与大山精神、高原情怀一脉相承。

老书记身上集中体现了高原情怀,充分彰显了大山精神;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用心尽力为民服务的村民小组长陶应全,他是一个“一心为群众,很少照顾家”。

云南精神(ygy)

云南精神(ygy)

何为大山品质?
(一)大山精神,要一切 从实际出发,制定既符合科 学发展观要求又切合云南实 际的奋斗目标。
以桥头堡建设的全面实施为标志 ,云南发展迈入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这就是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 、民族团结、扶贫攻坚“四张牌”, 实现大开发,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 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 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 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4600万各族人民 。
(三)大山品质,蕴含着 心忧天下、俯首为民的情怀。
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 题,云南省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了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实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 ”覆盖工程。到2009年底为止,完成了第一批国家 统一招标采购设备的安装调试,解决了68万余户农 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第二批国家统 一招标采购的154万套设备也将于近期内安装调试 ,项目完成后,全省纳入规划村的受益农户通过直 播卫星可收听收看40余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 同时,通过重点解决边境、藏区、革命老区、民族 自治区及贫困山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和少数民族语 广播电视译制、播出等问题,扎实推进20户以下通 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盲村”的工程建设,计 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云南精神
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 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
一、云南精神的提出
2011年8月30日,秦光荣书记正式提出并阐述 了“云南精神” 2011年8月0日,秦光荣同志在省委常 委扩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提出并阐述了“高原情 怀”:“树立高原情怀,就是要立足高原,俯 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 面貌,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登高望远;创新 的勇气,像高原生生不息;包容的胸怀,像高 原容纳万物;学习的态度,高原蕴藏无数秘密 ,需要我们去领会。”

领悟云南精神

领悟云南精神

领悟云南精神七彩云南绚丽的自然风光璀璨夺目,高山蜿蜒连绵、坝子星罗棋布催生滇人特有的情怀和品质。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云南精神,成就了云南过去的辉煌,成就了云南现在的科学发展,必将成就云南未来的跨越。

”弘扬践行云南精神,首先要深切感悟云南精神,明白来源,知道指向,发扬光大云南精神的高远开放、包容和谐、刚毅坚定、担当务实,担负起历史与现实赋予的责任,加力提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云南精神是云南人应有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的概括与提炼,是自古及今多少仁人志士不断创造、充实、完善的行动指向。

当代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杨善洲,他的先进事迹所凸显的,正是立志高远、开放进取、和谐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刚毅坚定、艰苦奋斗、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

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就能找到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进程中践行云南精神的路子。

尤其是加快桥头堡建设,把我们云南推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时俱进正当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更应该向代表云南精神的杨善洲等先进人物学习,深刻领悟云南精神的精髓,清除山旮旯愚昧封闭陈旧的观念,唤醒4600万云南人跨越发展的意识,强化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立赶超之志,鼓奋进之气,全力迈开发展挺进的稳健步伐。

培养高原情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铭记高原情怀,利用高原条件,珍惜高原资源,尊重高原生态,发挥高原优势。

伟大的精神都需要培养,生长在云岭高原的每个人,高原情怀都在我们的心中涌动,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培养增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各项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省第九次党代会在部署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时,提出“四个翻番”和“两个倍增”。

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

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

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人总是要有一种可贵精神的,创新发展,赶超先进。

一个地方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具备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显得特别重要。

云南要实现跨越发展,不仅需要清晰的目标引领,还需要精神动力。

就在我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提出并阐述了“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这一全新提炼的“云南精神”,胸怀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既饱含对云南人民的深情,又满载对我们少数民族贫困地方的厚望,值得我们大学生认真领会和思考。

一、准确把握高原情怀与大山精神的科学内涵高原情怀就是高远、开放、包容;大山精神就是坚定、担当、务实。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是云南谋求新一轮大跨越、实现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准确理解大山精神,以开阔的胸襟,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来凝心聚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

因为大山精神,源于云南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蕴含着心忧天下、俯首为民的情怀。

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不仅是云南山水锻造出来的地方精神,还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云南有高原、有大山,谋发展离不开高原和大山,有26种民族杂居,这是云南的实际。

1.要求树立高原情怀。

就是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

开拓的精神,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登高望远;创新的勇气,就是要像高原生生不息、充满活力;奋进的斗志,就是要像高原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包容的胸怀,就是要学习高原容纳万物的品格。

2.提倡大山精神。

云南到处都是山,山与我们时刻相伴,大山扎根大地、昂首傲视万物,大山持之以恒,于无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大山支撑云南天地山河,也彰显云南人精气神,陪伴大山、仰视大山,我们要从大山中得到启迪,具有大山精神,也就是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着;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才能傲然耸立;不断进取,像大山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从不逃避电闪雷鸣,历尽风雨雪霜而巍然,这就是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深刻理解云南精神的基本内涵

深刻理解云南精神的基本内涵

/深刻理解云南精神的基本内涵地方人文精神是一个地区在漫长历史中逐渐积淀并延续至今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对这个地区人民性格气质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

就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而言,巍巍高原赋予了云南各族人民高远、开放、包容的崇高情怀;茫茫群山塑造了云南各族人民坚定、担当、务实的优良品质。

云南精神就是深植于云岭大地文化土壤中的内在气质,是蕴含在全体云南人思想行为中的集体人格和价值追求。

总体而言,云南精神包括如下几层含义:高远厚实的精神境界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是说仁者喜爱大山的高远与沉稳,智者喜爱流水的柔美与灵动。

事实上,智者像水一样,千变万化,能够适应具体环境,从容面对一切情况;仁者则如大山一般,守护自己的基本准则,以不变应对万变。

云南多崇山峻岭,云南人民也如大山一般沉稳憨厚,云南人常说自己“憨”,实际上,云南人的“憨”更多的是对“仁”的坚守,对自己做人原则的守护。

云南人虽然志存高远,但为人敦厚朴实,故而,云南人不会心高气傲,而是能够保持稳重与踏实。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为志存高远,云南人才能够做到淡定从容、坦然自若,因为敦厚朴实,云南人才能够保持脚踏实地,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巍巍高原所赋予的一种精神境界,也是茫茫大山所塑造的一种特殊品质。

可以说,志存高远、品格敦厚,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对云南人性格气质的一种高度概括,更是对云南人精神境界的一种准确表述。

开放圆融的人文理念尽管云南人憨厚朴实,但并不孤陋闭塞,而是具有开放圆融、会泽百家的人文理念。

在古代云南,“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往来四方的马帮穿梭不息;在近代云南,西南联大所造就了举世赞叹的学术辉煌;在当今云南,桥头堡建设带来的开放与繁荣,无不见证了云南人开放多元的理念。

开放多元的理念同时也伴随着圆融和谐的精神。

“圆融”一词本为宗教用语,在佛教那里,意为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在道家那里,圆融是指“内以修身,外以行善”的出入世并重的圆融精神,可见,圆融意味着多元与和谐。

云南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云南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开放— 创 新一 再 开放一 再 创新 ,这 就 是发 展 的真谛 。
云南精神把高远厚实的精神境界 、开放 圆融的 人文理念 、包容旷达的精神 品格 、勇毅坚定的顽强 意志 、敢于担 当的责任意识 、求真务实 的实践品质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 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 融合 。核心价值理念 “ 高原情怀 、大山品质”是红 土高原博大胸怀与大 山坚定 务实精神 的有机统一 ,
云南 跨 越 式 发展 ,为 实 现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 复 兴 再立 新功 的精 神动 力 。 “ 人 无远 虑 必有 近忧 ” “ 防患于 未然 ”
目标设定 ,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和保障。“ 高原情 怀 、大山品质”这一云南精神 ,是 云南 的核心价值 理念 ,是加快云南跨越发展 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是 云 南 各 族人 民在 与 大 自然 长期 搏 斗 的 过程 中形 成
创新 ,就是打破 常规 、冲破各 种陈规陋习 的束缚 ,
敢 闯敢 试 ,这 就是 解 放 思 想 、转 变 观 念 ,一 切 从 实 际 出发 。墨 守 成规 永 远 不 会 有进 步 ,只有 创 新 才 能 迎来 新 的发 展 机 会 。一 个 优 秀 的 民族 必然 是 一 个 不
作 出正确 的决 策 和 制度 安 排 ,引领 云 南 经济 社 会 快 速健 康 发展 。
境界 。这是生活在云南这片高原土地上 的各族人民
对这片热土挚爱 和所特有的情感 。这种情感具有十
分 丰 富 的 内涵 。 “ 高远 ” ,只 有 站 得 高 ,才 能 看 得远 。它 是胸 怀 大 局 ,敢 为天 下 先 的先决 条 件 。云南 人 所 具 有 的 这 种 “ 高 远 ”境 界 , 已被 中 国近 现 代 历史 所 证 明 :抗 英 斗 争 、抗 法 斗 争 、护 国运 动 、护法 战争 以及 抗 日

论高原情怀与大山精神的践行

论高原情怀与大山精神的践行
中 图分类 号 : 6 3 F 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2 9 (0 2 0 — 1 2 0 1 7 — 9 4 2 1 )2 0 0 — 4
在 中共云南省委第九次代表大会上 , 省委书记秦 光荣在《 工作报告》 中提 出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优 良传 统 , 立 高原 情 怀 , 导 大 山精神 , 韧 不拔 、 树 倡 坚 勇 往 直前 , 造 无愧 于 时代 、 创 无愧 于人 民的新 业绩 。“ 树 立‘ 高原 情 怀 ’就是 要 形 成 开拓 、 , 创新 、 进 、 容 的 奋 包 精神面貌 , 我们要立足高原 , 俯视高原 , 从中获取精神 的营养 , 造 高原 情怀 。它包括 : 创 开阔 的视 野 、 创新 的 勇气 、 包容 的胸怀 、 学习的态度 ; 提倡 ‘ 大山精神 ’就 , 是 要 培 养 扎实 、 刻苦 、 力 、 当的 工作 作 风 , 山支 努 担 大 撑 着 云 南 的蓝 天 , 架着 云南 的 山河 , 彰 显 着 云南 人 也 的精 、 、 。 气 神 陪伴大山, 仰视大山,干 、 不 断进 取 、 勇于担 当。” ① 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的提出 , 体现 了一种思想解 放 下 的强烈 的特 色意 识 和实践 意 识 , 即重 视对 云 南基 本 省 情 、 实省 情 和 发 展省 情 的分 析 , 观 认 清现 实 现 客 存在 的不足并 加 以克 服 ; 以开 放 的态度 向别 人 的特色 学 习 , 握 云南 的“ 色 ” 把 特 又善 用 “ 特色 ”不 是 在封 闭 , 中使 自己 的特 色 萎缩 , 是在 不 断解放 思 想 中形成 更 而 高层 次 的云南 特 色 。这 种特 色 、 践 意识 是体 现 云南 实 发展实际的, 符合世界和 中国发展大势。秦光荣在云 南 省 第九 次 代表 大会 上 的报 告 中指 出 :就 我 省而 言 , “ 纵 向比 , 发展成就显著 、 变化令人鼓舞 ; 向看 , 横 即使 与周 边 省 区相 比 , 来跟 云南 发展 条件 相 当的或 不如 原

云南精神显神威 心中日月焕光芒

云南精神显神威 心中日月焕光芒

云南精神显神威心中日月焕光芒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云南精神显神威,“心中日月”焕光芒》。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巍巍高原、茫茫群山赋予了各族人民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

这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就是我们的云南精神。

云南精神来源于云岭高原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贯穿着彩云之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特质和精神品格,是云南人的魂魄,这种精神在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一经提出就喊得响,落得实,意义深远,作用非凡,彰显着新时期高原儿女博大的情怀和开放包容的气度,循着高原精神的足迹,我们找寻云南人不曾忘却的气节,扬起我们腾飞的羽翼,内化成一代代云南人的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从震惊清王朝的“恒乍绷起义”起义。

到红二、六军团长征途径今香格里,与藏民和松赞林寺结下深厚情谊,再到今天挺起迪庆脊梁的各族儿女,我们在云南精神的感召下,前赴后继,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不惜牺牲,积极融入到了全省、全国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中,编制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绘就了迪庆未来18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俯首为民,是心忧天下所有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百姓为天的大情怀。

在迪庆发展的历程中,州委州政府始终与人民保持了鱼和水、血与肉的紧密联系,州委州政府在搞改革、促发展、抓建设、保民生、谋幸福的每一项决策措施,无不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达着对老百姓的牵挂。

说到这里我们哪能忘记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龚曲此里,面对三次走出高原的难得机遇,他说:“我是翻身农奴的后代,党培养我这么多年,党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龚曲此里原本可以不上高原,是他自己选择了这条为党的事业坚守高原的奉献之路。

云南精神

云南精神

庾澄庆
庾澄庆可谓是出身名门。 祖籍云南墨江。庾家祖 先创办过亚细亚烟草公 司,庾澄庆的祖父庾恩 锡曾任云南省昆明市长, 父亲庾家麟是政界资深 人士,母亲是京剧名伶 张正芬。庾家昔日宅院, 就是今日中国云南的旅 游名胜庾园。庾澄庆就 读复兴小学、及人中学、 台北工专,家中除了他 之外还有两名姐姐
聂耳
郑和
郑和( ,1371-1433),原名 马三保。出身云南咸阳世家, 明朝伟大的航海家。1381年 (洪武十三年)冬,明军进攻 云南。10岁的马三保被掳入明 营,受宫成为太监,后进入朱 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 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 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 (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认为 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 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 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 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1431年(宣德六年)钦封郑 和为三宝太监。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
云南精神
2011年8月30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 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首次阐述了云南精 神,即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此后,他多 次在不同场合对此进行阐述。 秦光荣对云南精神作了精辟阐述:云 南精神就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 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这一精神 的提出,展现的是一种站得高、望得远、 气定神闲、成竹在胸的全新境界,使地处 西南边陲高原的云南,再次聚焦了人们的 目光。云南精神的提出,引发了人们的广 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杨丽萍
杨丽萍,1958年生于云南,洱源白 族人,自幼酷爱舞蹈。1971年进入 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九年后调入中 央民族歌舞团,并以“孔雀舞”闻 名。1992年,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 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 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 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003年,杨 丽萍任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总 编导及主演。2009年,编导并主演 《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 声》,再获成功。在2012年央视春 晚以舞蹈《雀之恋》,再展舞蹈诗 人的风姿。

浅谈用云南精神引领人们的价值追求

浅谈用云南精神引领人们的价值追求

浅谈用云南精神引领人们的价值追求作者:李成能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2期摘要:一个地方要走在改革和发展的前列,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能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不能没有坚强的精神支柱。

在目前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亟需用云南精神凝聚人心,构建起云南各族人民的主流价值观,在价值追求上,大力弘扬云南精神,不断增强云南精神的引导力和感召力,成为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关键词:云南精神;引领;价值追求当前云南正处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新时期,在这个肩负重任的新的历史时期,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向全省干部和群众提出了“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的号召,“高原情怀,大山精神”是对千百年来云南人民生产实践活动中积淀起来的优秀品格的高度诠释。

云南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云南是大山的世界,云南的山不仅气势雄伟、高耸入云,而且山连山、连绵几百里,始终看不到山的尽头,给人一种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神秘。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滋养了云南独特的人文气质和优秀品格,赋予了云南人独特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云南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深受大山熏陶濡染,充分吸收大山的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特质,逐渐凝成自己大山般的精神品格。

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特质和精神品格,是云南人的魂魄。

当前正处于社会改革转型时期,矛盾凸显时期,价值追求多元化时期,如何正确引导人们的价值追求事关“两强一堡”建设的伟大事业,事关云南能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云南精神引领人们价值追求的时代意义精神是一个地方的支柱,也是最大的凝聚力和财富。

发展需要牢固的社会基础,需要强大的内在动力,需要一种精神引领与支撑。

一个地方没有特色鲜明、反应思想灵魂的地域精神,不可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云南精神
可乐小学葛爱惠开国元勋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2011年8月30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历史的责任,不仅需要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行为体系。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摒弃陋习,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就是要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登高望远的创新勇气,像高原生生不息、包容的胸怀;像高原容纳万物、学习的态度;高原蕴藏着无数的秘密需要我们去理会。

秦书记还进一步深刻阐述:“提倡大山精神,就是要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着;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傲然耸立;不断进取,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不逃避电闪雷鸣,历经风霜雪雨而巍然。

”高原情怀----高远、开放、包容,大山精神----坚定、担当、务实。

云南精神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是真情的流淌,是正气的结晶,是无畏的宣言。

正彰显着云南人民的精、气、神!
云南精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切合云南省情及各行各业实际的奋斗目标。

以桥头堡建设的全面实施为标志,云南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新阶段必有新目标,新目标赋予新任务。

这就是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民族团结、扶贫攻坚“四张牌”,实现大开发,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这是一个宏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创造出了过去自己不曾有过的发展奇迹,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我们今天站在迈向新目标、完成新任务的历史起点上,仍然必须面对发展不快、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的省情和现实。

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任务与实际承载力的反差,只能靠精神与志气、胆识与魄力来补充。

云南精神,源于云南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

云南的大山,千姿百态,或婀娜妩媚,或刚健伟岸,中外闻名。

梅里雪山之神奇,玉龙雪山之峭拔,大理苍山之雄健,宾川鸡足山之灵秀,高黎贡山之惊险,令人心驰神往。

云南人生在山上,长在山上,朝夕与大山作伴,经年累月与大山为友。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对于文人墨客关于山景山情的吟咏,云南人有深切的感悟和体会。

几千年来,云南人与大山同阅人间沧桑,共历天地变化,结下深情厚谊。

一方面,云南人孜孜不倦地敬畏保护大山,赋
予大山人文韵味;另一方面,大山把自然的无限风光和生活的血液乳汁奉献世人,并对云南人民形成自己共同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山不管岁月如何演进,不管人类和自然如何对待,或膜拜呵护,或摧残折磨,总是高昂不屈的头颅,挺拔不阿的身躯,彰显坚定执着的品行,恪守与生俱来的责任:为漫山遍野的树木花草提供营养,为奔腾流淌的江河泉溪送去生命琼浆,抚养栖身山野的飞禽走兽,赐赠给人类蕴藏其身的矿产资源。

此之谓大山的坚定执着。

大山“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灿烂阳光下,风雨如磐中,云雾缭绕里,大山始终风度依旧,保持本真。

与狂躁不已的大海相比,大山淡泊宁静;与飘忽不定的行云相比,大山沉稳持重;与变动不居的流水相比,大山重情重义。

不仅如此,大山从不投机取巧,始终乐此不疲地为自然、为人类做同样的事情:描绘江河运行轨迹,给天地增添景致,替太阳滤色,为风雨定向,为寒温刻度,为空间标高。

此之谓大山的扎实苦干。

大山从盘古开天地起,无论是面对炽热云团冷却时的荒凉寂寞、地壳陷裂隆起漂移的剧烈动荡,还是面对大海温床、堤岸、地球脊梁的反复变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自我修持,攀高不止,精进不息。

此之谓大山的图强进取。

大山从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起,不管是无数雷鸣电闪的锻造淬火,还是无数风霜雨雪的剥削侵蚀,都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一往无前的气概,始终从容面对,不曾回避,一动不动地昂昂矗立。

此之谓大山的勇于担当。

大山的这些可贵品质经过长期的开掘过滤积淀,已深深融入云南人民的血液里,成为支撑和推动云南人民一路前
行的精神动力。

云南精神,贯穿云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

云南人民在漫长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中,深受大山熏陶濡染,充分吸收大山的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特质,逐渐凝成自己大山般的精神品格。

自古以来,云南人凭依大山般的坚定执着谱写自己的文明史诗。

蜀身毒道、马援故道的开辟,郑和七下西洋书写世界航海史上的精彩篇章,护国运动打响反对倒行逆施、保卫革命成果的第一枪,滇西战场对日寇的浴血奋战、英勇抗击……大山般坚定执着的品质成为云南人民勇往直前的内在力量。

从两汉时期的农业技术和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西南丝绸之路的熙来攘往,到唐宋时期云南部分地方经济已接近中原地区水平、文化灿烂辉煌,再到元明清时期云南方方面面获得与内地的同步发展……一部云南地方史,承载的就是云南26个民族扎实苦干、开疆拓土的历史。

云南的大山,山与山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接,铸就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瑰丽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养育了一代代人的情感和精神。

这些民族文化成为各个民族生存的根和血液,成为一种信仰和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像灯光一样引导他们的生活,神形兼备,形影不离,并以图腾、口传心授、文学、音乐、歌舞等形式,世代相传,源远流长。

它既是民族的心灵史,又是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历来就是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如大山一样不屈的精神力量,同时,又是凝聚民族团结和人心的强大力量,犹如巍巍大山,坚韧不拔、坚不可摧。

这种民族文化是中
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也是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要充分吸收、弘扬,使之成为打造大山精神,建设云南的强大精神力量。

云南精神,蕴含着心忧天下、俯首为民的情怀。

青山不老,草木有情。

多山的云南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巍巍大中华联系在一起,将云南人民大山般图强进取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大山般勇于担当的品质无不充盈毕现。

俯首为民,是心忧天下所有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百姓为天的大情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与人民始终保持了鱼和水、血与肉的紧密联系,搞改革、促发展、抓建设、保民生、谋幸福的每一项决策措施,无不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达着对老百姓的牵挂。

近年来,我省以空前的力度加大民生投入,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应对自然灾害、饮水安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攻坚、“兴边富民”工程、高原湖泊治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这是全省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人民是大山的主人,服务人民,全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是大山精神的应有之义。

大山精神是云南省情、民情、民心、民意的提炼与升华,展现的是一部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进步的壮美画卷。

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云南精神,不仅是云南山水锻造出来的地方精神,还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坚定执着,就是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保持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认定方向不
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手,碰到困难不退缩,坚持拼搏不停步,不达目标不罢休。

扎实苦干,就是瞄准既定目标不分心分神,不左顾右盼,不瞻前顾后,真正凝心聚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锲而不舍抓落实;就是“不说大话,不悦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就是坚持脚踏实地,用行动说话,靠实践检验,心无旁骛地想事干事干成事。

图强进取,就是胜利而不骄傲,失败而不气馁,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就是以勇立潮头的胆略、舍我其谁的抱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冒,化挑战为机遇,化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变落后为先进勇于担当,就是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勇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就是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遇到困难不绕道,碰到风险不缩头,出了失误不躲后,在履职尽责中无私奉献、勇于牺牲。

大山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不仅与云南人民的历史生命相生相伴,更与云南人民的现实创造与未来发展相随相依。

它植根于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渗透在云南各族人民的血肉心灵里。

坚定执着、扎实苦干、图强进取、勇于担当的大山精神,是浑然一体、有机统一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性与云南人民个性的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理想追求与价值实践的统一。

云南的山水孕育出大山精神,云南的历史造就了大山精神,建设新云南呼唤大山精神,实现新发展需要大山精神。

大山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驱动力,必将激发云南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斗志,
有力推动云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奋发前行。

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云南精神,成就了云南过去的辉煌,成就了云南目前的科学发展,必将成就云南未来的跨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