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生勤学

合集下载

白居易自述苦学注释

白居易自述苦学注释

白居易自述苦学注释
【最新版】
目录
1.白居易的简介和成就
2.白居易的苦学经历
3.白居易的注释作品及影响
4.对白居易苦学精神的评价和启示
正文
白居易,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刘禹锡并称“新乐府三杰”,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著称。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白居易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苦学。

他自述曾因家境贫寒,白天读书,晚上织布,以维持生计。

即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仍然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典著作,他不仅熟读经典,还广泛涉猎注释家的见解。

他对《诗经》、《尚书》、《礼记》等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留下了自己的注解。

这些注释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研究这些经典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白居易的苦学精神令人敬佩。

在那个时代,社会风气浮躁,很多人追求功名利禄,而白居易却能够沉下心来,用心学习,用心创作。

他的苦学经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白居易的苦学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白居易的苦学注释不仅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白居易勤学苦读的文言文

白居易勤学苦读的文言文

白居易勤学苦读的文言文文言文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九岁谙识③声韵④。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⑤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⑥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⑦。

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⑧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翻译我出生才六七个月时,乳母就抱着我在屏风旁玩耍。

她指着屏风上刻着的“无”字或“之”字给我看,我当时虽然嘴里不能说出来,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

后来再问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即使试上十遍百遍,我都能指它们出来,不会有什么差错。

而我一向有的读书的缘份已注定在识文断字之中了。

等到我五六岁时便学习写诗,九岁时已熟识声韵之学了。

十五六岁时,我才知有考取进士可登仕途的事情,更加严束自身,刻苦读书。

二十岁后,在白天学习赋文,在夜里学习书法间或着学习诗歌,没有空闲时间睡眠和休息。

到了口舌磨出疮,手肘磨出老茧的地步,以至于长大成人后体质还不健壮,未到三十岁就眼睛就已老化,眼前好像有数以万计的蝇子在飞,这大概是年轻时刻苦学习的原因,因此自己常常自悲。

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

②宿昔:以前。

③谙识:熟悉。

④声韵:诗赋的声韵格律。

⑤课:指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⑥遑:闲暇,空闲。

⑦胝:老茧。

⑧瞀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⑨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⑩及:等到。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才华出众,被称为“诗仙”,是唐代文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说是从居难到居易的过程。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学识素养。

他在少年时期就经历了家族的衰败,家境一落千丈。

他没有继承家族的财富,被迫依靠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谋生。

白居易一直秉承父亲的教诲,以励志读书、努力学习为己任。

他用功读书,对诗词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的文学造诣充满自信。

白居易的诗词并没有给他带来立即的成功和财富,而是一次次的失败和困境。

当时的唐朝社会风气保守,白居易的诗风大胆奔放,与当时的文学审美主流格格不入。

加上当时政治腐败,他不得不转行做了一些小官,但仍未脱离贫困的生活。

白居易并没有放弃,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用笔者和诗人的身份一直走下去。

他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其他文人达成交往,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地位。

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才华,最终使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和赞赏的文学家。

他的诗被列入了《全唐诗》,被誉为“白诗一绝”,被后世尊为“大诗人”。

白居易的一生中,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和逆境,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他对生活充满热爱,表现在他的诗歌中。

他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深入人心的描绘,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白居易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

他的生活经历表明,只要我们有信心和毅力,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最终也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们应该像白居易一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努力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毕竟,只有那些不断努力追求的人,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 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白居易――从居难到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美学家和诗人,也是唐代文人官员中极富声望的人物。

他的诗文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诗仙。

白居易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一段从居难到居易的人生历程。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地位贵族的家庭,他的祖父是唐朝的宰相。

白居易从小聪明机智,学习成绩出色,被誉为当时的奇才。

他的父亲因为政治争议被贬官,家境一落千丈。

这个家境的变故对年少的白居易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他不得不辍学寻找谋生的机会。

白居易的一生面临过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从不因此而气馁。

他坚持学习,时常阅读各种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他喜欢文学,对诗歌格调颇有独到之处。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白居易开始在诗歌上发掘自己的才华,也逐步获得了一些名望。

白居易的才华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他逐渐结交了一些文艺界的名流。

他的诗歌开始被一些重要人士所赞赏,他的声誉也逐渐扩大。

在这个过程中,白居易的政治理想也开始发展起来。

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国家的命运。

在唐代,政治和文化是分不开的,白居易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文化的力量来影响政治的走向。

他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探讨了许多社会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政府要依法治国,对百姓要负责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的政治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他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白居易的政治抱负最终得到了实现。

他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官职,最后成为了尚书右丞相。

他在这个职位上积极参与政治决策,努力改善国家的状况。

他致力于国家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白居易的成功和名声归功于他的才华和勤奋。

他克服了家庭困难和贫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一生是一个从居难到居易的故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白居易的事迹告诉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奋斗,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获得成功。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尚书左丞、右卫大将军、户部尚书等职务,为唐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福州浮山(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

他的祖父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白居易,父亲是当时的贺州刺史。

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曾经在礼部上任职,后来调任秦州尉,又在安禄山之乱中受到牵连,于是干脆辞官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创作。

白居易曾经游历各地,多次经历风雨坎坷。

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文学作品传世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被后人称为“白乐天风”。

二、创作特点白居易擅长写家居生活、民间风情、议论时政、叙述历史等,其诗歌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较为细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贵妃的形象描绘和感情渲染,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诗歌,也是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它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影响和价值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当时的高度认可,也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等都被人们传唱和引用,成为了经典名句。

同时,他的诗作和思想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新诗运动和风雅文化的兴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沧桑,也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学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白居易生平故事

白居易生平故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一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童年与求学阶段: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在少年时期就以才华横溢而闻名,并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仕途。

2. 步入仕途:白居易在进入仕途后,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在朝中担任过许多职务,如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等。

他在任期间,曾多次上书直言,积极推行改革,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

3. 仕途波折:然而,白居易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辗转各地任职。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的诗歌,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4. 晚年生活:白居易晚年回归故里,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这期间,他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虽然白居易在晚年归隐,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他的诗歌作品中,有许多作品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展示出他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5. 支持唐代文学: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支持者。

他积极参与文学交流和创作活动,倡导诗歌创作的平易近人风格,与其他文人共同推动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6. 结交朋友:白居易一生交友广泛,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

他们之间相互切磋、交流,共同推动唐代文化的发展。

例如,他与刘禹锡、王之涣、韩愈等人都有深厚的友谊。

7. 离世:846年,白居易在洛阳离世,享年75岁。

他的离世使得唐代文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但他的诗歌作品、精神品质以及对唐代文化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8. 文学成就:白居易的文学成就斐然,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有描绘社会现实的诗作。

诗人白居易的一生佛缘暮年潜修净业

诗人白居易的一生佛缘暮年潜修净业

诗人白居易的一生佛缘,暮年潜修净业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3-9-16 11:44:31繁體版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极虔诚的佛教徒,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公元七七二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县东郭村,父亲白季庚,母亲陈氏,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识声律,白居易始祖为楚国白胜,传至秦朝有名将白起,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他自幼勤学苦读,“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成厚茧)。

”白居易时逢中唐动乱年代,藩镇割据,吐番、回纥入侵,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骨肉流散,写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悲叹骨肉手足散居五处,只能泪眼对明月,遥寄思乡情了。

唐德宗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在长安写下了不少好诗传诵一时,奠定了他在诗坛占据的一席之地,比如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少年时代白居易的才华,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开创了中唐歌行体诗的先河,是中华文化的熠熠闪光的明珠。

唐代文人中,白居易是与佛教僧侣往来最为密切的大诗人。

《五灯会元》之卷四上有如下记载:“杭州刺史白居易,字乐天,久参佛光,得心法,兼禀大乘金刚宝戒,元和中,造于京兆兴善法堂,致四问。

十五年,牧杭州,访鸟窠和尚,有问答语句,尝致书于济法师,以佛无上大慧演出教理……复受东都凝禅师八渐之目,各广一言而为一偈,释其旨趣,自浅之深,犹贯珠焉,凡守任处,多访祖道,学无常师,后为宾客分司东都、罄己俸,修龙门香山寺。

”贞元十六、十七年间,白居易两度到洛阳,参访了东都圣善寺法凝禅师,求得“观、觉、定、慧、明、通、济、舍”八字心要,并发挥为八渐偈,可以说法凝禅师是他的佛学启蒙导师。

贞元十九年,他从佛光如满禅师处接受斋戒,他退居后,和在香山寺的佛光如满禅师结香火社,遂自称香山居士,他与佛光如满的情谊延系了三十五年之久,白居易曾四度至长安兴善寺问道於大彻禅师,转向南宗禅的参究,他写道:“已年四十四,又为五品官……近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外顺世间法,内脱区中缘,进不厌朝市,退不恋人寰,自吾得此心,投足无不安。

白居易小时候的故事

白居易小时候的故事

白居易小时候的故事
白居易小时候的故事
唐代诗人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自幼好学,是个很有天分的孩子。

他5岁开始作诗,日日勤学苦练,十几岁便在家乡小有名气。

16岁时,白居易长途跋涉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顾况是当时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许多学子都会带自己的诗作去向他求教。

白居易也听说过顾况的大名,于是,一到长安,他便拿着自己的诗卷前去拜谒,希望顾况能指点一二。

门人将白居易领入府中。

顾况见来人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颇有些轻慢。

当他看到诗卷上署名“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便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听了这略有嘲弄之意的话,白居易并不辩解。

接着,顾况打开诗卷,映入眼帘的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读到这里,顾况不禁站起来,高声赞叹道:“好诗!”他一改刚才轻慢的态度,郑重地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别说长安,就算整个天下,‘居’又何难!”
从此,白居易名动京师,他那首得到顾况称赞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被千古传诵。

白居易自述苦学注释

白居易自述苦学注释

白居易自述苦学注释摘要:一、白居易自述苦学背景介绍二、白居易的早期学习经历1.出生六七个月时,乳母在屏风旁教导识字2.五六岁开始学习诗歌创作3.九岁精通声韵三、白居易对进士的向往与努力1.十五六岁了解进士制度2.发奋读书,刻苦学习四、白居易成年后的学习生活1.白天学习赋诗,晚上读书2.不断练习,不懈努力3.口舌生疮,手肘生胝,身心疲惫五、白居易的学习成果与感慨1.学有所成,作品广泛流传2.身体逐渐衰弱,但仍然坚持学习3.对学习的悲叹与反思正文:**白居易自述苦学:逆境中的文学巨匠**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白居易是一位独树一帜的大家。

他的诗作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

然而,这些成就的背后,是白居易艰辛的求学经历。

**一、白居易自述苦学背景介绍**白居易,字乐天,河南郑州人。

他生活在唐朝中期,这个时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风气浮躁。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白居易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刻苦学习。

**二、白居易的早期学习经历**白居易自幼就显露出过人的才智。

出生六七个月时,乳母就抱着他在屏风旁玩耍。

乳母指着屏风上刻着的“无”字或“之”字给他看,虽然他当时还不能说话,但心里已经默默记下了这些字。

到了五六岁,白居易开始学习诗歌创作,九岁就已经精通声韵。

**三、白居易对进士的向往与努力**十五六岁时,白居易了解到进士制度,对这个崇高的荣誉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于是,他开始刻苦读书,发奋学习。

这个时期的白居易,为了追求学术上的成就,不惜付出任何努力。

**四、白居易成年后的学习生活**成年后,白居易的学习生活更加艰辛。

他白天学习赋诗,晚上读书,间或还练习音乐。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时间,使得他的口舌生疮,手肘生胝。

尽管身心疲惫,但白居易从未放弃过学术追求。

**五、白居易的学习成果与感慨**经过多年的努力,白居易终于在文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他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学习历程。

白居易事例

白居易事例

白居易事例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被人们广泛传颂,并且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事迹和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白居易的典型事例:
1.刻苦学习:白居易自幼聪慧,勤奋好学。

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还经常向一些年长的文人请教,并且自己不断地练习写作。

由于他学习非常刻苦,口舌生疮,手肘磨出老茧,甚至出现了“指为琴弦,笔为琴柄”的形容。

2.长安赴考: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赴长安应进士试,历时三年,期间他为了筹措路费,曾向好友元稹承诺“愿将心事寄杨朱”,表达了自己追求功名的决心。

3.诗才横溢: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涉及广泛,包括感伤、闲适、山水、风情、哲理等,其中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长恨歌》等最为著名。

他的诗歌作品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脱俗,自成一派。

4.初恋情结:白居易在19岁时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湘灵相识,两人情投意合,开始了一段青梅竹马的初恋。

然而,这段感情最终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原因而无法实现,成为了白居易心中永远的痛。

5.酿酒技艺:白居易自酿美酒,酒质醇厚,香气扑鼻。

他在《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中曾写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描述了自己与友人一起品酒的场景。

6.颐养天年:白居易晚年时,爱好打坐、修道、炼丹等养生活动,
他认为这些活动有助于颐养天年。

他还曾写下《养老》一诗,描述自己养老的感受。

这些事例展示了白居易多面的人生和才华,也为我们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白居易自述苦学注释

白居易自述苦学注释

白居易自述苦学注释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其优美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文学思想而著称于世。

在他的一些自述中,可以看到他的苦学之志和对文学追求的执着。

白居易在自述中谈到了自己苦学的过程和为了追求文学成就所做的努力。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创作,他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挫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和成就。

因此,他从不停止对文学的探索和追求。

白居易还提到,自己在学习中碰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气馁或放弃。

相反,他总是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和才华。

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和取得更高的成就。

白居易注释自己的苦学,说明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要求。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够使自己的文学创作更加出色,并达到自己的追求。

他通过自述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衷,同时也向后世的读者传递了一种奋发向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总之,白居易在自述中展示了他苦学的精神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他的自述反映了他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这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白居易的名人故事(3篇)

白居易的名人故事(3篇)

白居易的名人故事(3篇)风流往事篇一“诗魔”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从小就耳闻目染了被俾女侍候的乐趣。

据说,在他官居翰林学士的时候,就开始在家里储起妓女来,他最宠爱的妓女有两位:樊素和小蛮;曾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曾留下一首春风得意的《宿湖中》:“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由此可知,白大诗人当年是何等风流。

即使后来被贬江州,却因聚友豪饮消愁于九江之上,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琵琶行》。

白居易在杭州做官与在苏州时一样春风得意,风流潇洒,有不少青楼知己,他最看中的是一位艺名叫玲珑的官妓,经常携此妓外出游玩,留下了段段风流。

玲珑名声远播,色艺过人,当地的文人骚客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为自豪,能请到玲珑作陪,便是有面子。

时在越州的元稹听说后心里痒痒,为了搞到玲珑,他花了一大把银子,才将玲珑弄来越州。

元稹让玲珑陪他一个多月,之后才将她送回杭州。

用今天大款嫖客的话讲,这是“包月”。

才华满腹的白大诗人也难逃纠缠于女人的命运,但世人却也不曾责怪于他与多少个女人在一起,在那样一个多情的时代,留下如此才气,如此风情,还有那满溢爱情之美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长恨歌》,还有那羞涩多情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行》,为这盛唐的诗坛添了明亮的一笔。

勤学苦读篇二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

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

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生平事迹范文

白居易生平事迹范文

白居易生平事迹范文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文学评论家。

他出生于河南杞县一个贫穷的官宦家族,自幼聪颖而好学。

白居易以其清新、纯美的诗风,被誉为盛唐四大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早年经历白居易自幼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

他的父亲是一位中书舍人,文人雅士,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父亲对白居易悉心培养,使他从小喜欢读书和写作。

他十分聪明,很早就学会了读书写字。

年纪轻轻的时候,他就已经写出了一些优秀的诗作,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公元791年,白居易20岁那年,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进士。

此后,他进入了唐朝官场,成为了一名官员。

在官场上,白居易不仅在学问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还广交朋友,结识了很多文学上的知名人士,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白居易是唐代文学的一颗明星,他以其深情、细腻的诗词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中,既有抒发自己个人情感的,也有关注社会时事的,无一不展现出他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

他的诗风清新、纯美,擅长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他的诗作多涉及到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他善于利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所描绘的景象。

他的诗作也常常表达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慨,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是《琵琶行》,这是一篇具有深情厚意的长篇叙事诗。

诗中,他以琵琶为主线,描述了一个曲折悲壮、催人泪下的故事。

通过琵琶的音乐和主人公的命运,他表达了对人生矛盾和命运沉痛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才华。

除了《琵琶行》,白居易还留下了许多其他优秀的诗作。

他的诗作涉及到的主题广泛,既有对爱情的探讨,也有对友情、亲情的思考;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社会风情的观察;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他的诗作不仅赋予了人们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带给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白居易的政治成就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一代诗王:白居易

一代诗王:白居易
“凌晨亲政事,向晚恣游遨。”
江州
仕途得意
(29--44岁)
【指陈时政,直言进谏】
读书避乱
(29岁之前)
【刻苦攻读,才学惊人】
辗转为官
(44--57岁)
【避祸远嫌,自请外调】
闲居洛阳
(57--75岁)
【参禅拜佛,醉吟悠游】
闲居洛阳
开通八截滩:
龙门口南面的伊河上有一段被称作“八节滩”、“九峭石”的险 滩,礁石满布,水流湍急,水道经常堵塞,经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 剧,因此,即使在严寒的冬季,船夫们也得光着身子下水拉船。常 年在香山寺栖居的白居易,耳闻目睹此场景感到黯然神伤。他倾注 自己的财力,并号召“贫者出力,仁者施财”,在他的苦心努力下 ,终于开通了八节滩,从此,“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
“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重大转折。
江州
读书避乱
(29岁之前)
【刻苦攻读,才学惊人】
读书避乱
刻苦攻读: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 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 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拜见顾况:
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况睹姓名,熟 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 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江州
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
志在兼济
行在兼济 仕途得意
【指陈时政,直言进谏】
辗转为官
【避祸远嫌,自请外调】
读书避乱

白居易勤学好学的故事

白居易勤学好学的故事

白居易勤学好学的故事
白居易勤学好学的故事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勤学好学的故事,欢迎阅读。

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

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

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
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白居易写的诗,生动流畅,连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婆婆都能明白。

可是谁能想到,他那里是什“天才”,他学写诗花了多大的心血啊。

成名后,白居易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

他还是一天天不停的读了写写了读......白居易给后世留下了3千多首诗歌,成为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刻苦学诗的白居易

刻苦学诗的白居易

刻苦学诗的白居易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生长在书
香门第,祖父和外祖父都是诗人。

白居易6岁开始上学,读书很用功,先生每教一篇诗文,他不但认真背诵,而且还要细细地领
会其中的含义。

因为深受家庭文化的熏陶,他从
小就爱好文学,尤其喜爱诗歌。

对古人的名篇更
是百读不厌,他不仅读,还要用笔抄写,并且一
定要背诵下来。

不管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从不间断。

有的同学劝他:“何必这么用功呢?
不要当“拼命三郎”吧!”他就对人家说:“要
学诗,就先得背诗,不下苦功怎么行呢?”
白居易勤学苦练,学问大有长进。

刚上学不
久他就能写诗,到了九岁时,他就懂得声韵,能
依照复杂的声调韵律来写格律诗了。

以后,他每天写诗,每当他把一首诗写完以后,就念给小伙伴听,有时大人也来听。

大家都
夸小白居易的诗写得好,还把他称做“小诗人”呢!。

唐代诗人白居易教学文案

唐代诗人白居易教学文案

唐代诗人白居易唐代诗人白居易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近3500首诗篇,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尊重和喜爱。

公元772年2月28日(唐大历7年正月20日),白居易诞生于河南郑州新郑县东郭宅。

他的父亲白季庚曾任彭城县令。

白居易从小就很聪明,5、6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辨别声韵。

关于他的聪明,史书上有很多记载,他自己也有不少叙述。

这自然是他成为一个大诗人的有利条件,但更重要的还是他的勤奋和好学。

他从小就背诗诵文,青年时代更加酷爱学习。

他每天很早就起来读书,从清晨一直读到深夜。

遇到好诗、好文章,就反复阅读,一读就是几十遍、上百遍。

除了读书,就是练习写诗、写字,天天伏在桌子上写,天长日久,连胳膊肘上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

《与元九书》上对他这段的学习,有过一段生动的记载:“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学问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社会生活。

白居易从11岁起,为避兵祸,就离家远游,南北奔走。

有一首诗生动地记叙了这段苦难的游历生活:“孤舟三通楚,赢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

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

”贫困的生活,使他接近了人民。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访贤问圣,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了解战乱、灾荒和残酷的阶级剥削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夜宿农家,他便同村夫村妪亲切交谈,了解乡俗俚语,收集土语方言。

长期的漫游和广泛的接融社会,使白居易增长了渊博的知识。

29岁那年,他考中了进士,做了校书郎,开始踏入官场。

805年,他改任周至县尉,帮助县令维持治安,催讨赋税和徭役。

漫长的仕途,使他深刻地了解了社会的上层,更了解社会的下层,积累了丰富的题材。

公务之余他把一切时间都用在了写诗上。

白居易的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富于人民性。

他敢于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虐、荒淫与腐朽,同情人民的遭遇、凄凉与苦难。

他每遇不平,就展纸命笔。

唐朝从贞元末年起,宫廷需要的东西由宦官到市上直接采购,这些人横行不法,甚于强盗,常常买了东西不给钱,随便撕一块破绫抵价,人民敢怒不敢言。

年少诗精白居易

年少诗精白居易

年少诗精白居易年少诗精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年少诗精白居易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倍尝离乡背井之苦。

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

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岁时开始学写诗,八、九岁时已通晓声韵。

他学习非常刻苦,读书、作文、学习写诗,一日也不间断。

因为经常朗读和写字,他的口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16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京城长安,行进在咸阳古道上。

他从11岁起就远离故乡亲人,在浙江一带过着萍踪浪迹的生活;知道他今天来长安是希望在这人才荟萃的国都,得到诗人的推荐和延聘,找到一个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负。

老人越发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了。

顾况开始看到诗稿上写“白居易”三个大字时,还打趣说:“长安物价猛涨,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说:“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不要说住在长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难了!老夫刚才开了个玩笑,可不要见怪噢。

”由于得到顾况的夸赞,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出了名。

不到几年,他考中进士。

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右拾遗。

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僚。

他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有不少是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官僚统治集团鱼肉人民的罪行进行无情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

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谏,大胆发表意见,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来降为江州司马。

以后虽然又几次回到京城,做了几任大官,但因为朝政混乱,像白居易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

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共写下二千八百多首诗,这些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白居易何以成为唐代作品最多的诗人

白居易何以成为唐代作品最多的诗人

白居易何以成为唐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一、出身书香门第,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白居易,太原人。

出身于仕宦之家,生于唐代宗七年(772年),卒于(846年),享年75 岁。

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其祖父,外祖父,父亲都是名经出身,他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他自幼聪明好学,经乡试州试到一举及第,成为当时中举学子中年龄最小者,顺利实现“三登科第”。

他曾有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可见诗人的聪明与勤奋,为诗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又据宋人笔记《复斋漫录》记载关于白居易的故事:一次白居易带了自己的诗去向前辈诗人顾况请教,顾况说:长安百物昂贵,居实不易。

直到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后才不禁道:能作这样的诗在长安居住也不难。

后来经考证这个故事杜撰的成分多,从一个侧面足见,白居易少有诗才,并不是凭借门第或攀附权贵而得以崭露头角的。

白居易一生笔耕不辍,主要表现在他不仅善于继承传统,而又不受传统的束缚,他善于向民间文学学习,从民歌民谣中吸取养料,其间创作了大量的写实的现实主义作品。

他一生笔耕不辍,即使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或是在遭贬谪的途中,他都勤于耕耘,天资聪明加上内在勤奋终于流传给后世众多作品。

二、他在生前就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使自己的作品得以完整流传后世三、健康长寿,善于用诗歌调整自己心态十五岁,在那个年代也算高寿了, 相比白居易生活在唐大历七年(772年),卒于(846年),享年七誉为“初唐四杰”之冠,却英年早逝。

留下的作品并不多。

李贺(790-816)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也是早逝没有留下多少诗作,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也都没有他高寿,当然白居易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政治斗争中无端被排挤,被贬为江州司马,长达四年。

其间写下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他虽然忧愤但他善于通过寄情山水来排遣自己,庐山是诗人常去的好地方,在这里美丽的山水陶冶了诗人,并留下诗人华丽的诗篇,如《大林寺桃花》等。

勤奋好学的诗人白居易事迹简介

勤奋好学的诗人白居易事迹简介

勤奋好学的诗人白居易事迹简介白居易前辈与刘禹锡前辈是同龄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

家道中落,家贫多故,勤奋好学,贞元十六年二十八岁及第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官终刑部尚书。

白前辈知识渊博,学富五车,论诗强调继承《诗经》和杜甫的创作精髓,在文论和长篇叙事诗创作上都代表着唐朝的卓越文学成就,素有“诗魔”与“诗王”之称。

《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是白前辈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人十六岁所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可以说是诗人为普通的野草写了一首赞歌,前面四句赞美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后面四句触景伤情感悟了时光易逝与送友的离别之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带着“韧劲”“有嚼头”的诗句,成为了中华大地炎黄子孙传之千古的绝唱。

白前辈十六岁时从江南应举初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诗人顾况,顾前辈看到白居易这个名字,诙谐幽默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长安物价正贵,恐怕白居不易)但当他翻开其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这首诗也是白居易前辈的成名之作。

其实白前辈是靠勤奋学习而成功的,《与元九书》是他的一篇使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的诗论。

他在文中叙述了自己从小勤奋好学的经历,“仆始生六七月时,乳娘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岁,便学为诗。

九岁谙识声韵。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