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合集下载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报告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报告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报告库恩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篇幅短小,内容精炼,意义深远。

全文围绕着“常规科学”、“范式”、“危机”、“非常规科学(革命)”等关键概念的阐述与科学革命发展的历程与结构展开论述。

在导言中,库恩就明确指出: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改变对熟知材料的理解和评价。

然后,库恩引出人们最为认可的常规科学的发展规律,发现危机,在常规科学原有体制下无法解决,怎么办?这时提出了规范,要想解决危机,就只能打破原有规范,发动科学革命。

经历科学革命,重新确立新的规范时,也是新的世界观的确立。

革命解决了危机,科学是不是进步了呢?按照库恩的观点,科学由于革命而进步。

在库恩看来,常规科学是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的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

”这个概念在本文中十分重要,其中的关键在于阐述了什么是常规科学并提出了“科学共同体”这一贯穿全文的前提条件。

因为文章中讨论的科学革命的发生与结束都是在同一个科学共同体中展开,在后文中库恩甚至现实地直接指出“科学生活中的最坚定的原则之一就是在科学问题上禁止诉诸政界首脑或社会大众。

”而科学共同体中的成员“只针对他的同事这个团体工作,团体的成员分享他的价值和信念。

”以至于“在一个学家培养教育的最好阶段以前,教科书都系统地取代了那些使他们的写作成为可能的创造性的科学文献。

”这亦深深的体现了科学共同体与社会其它成员甚至是人文学家们的不同。

而正是这些不同,让范式能够找寻到深深扎根的土壤,也正是这样使得科学革命的完成、范式的彻底转换如同库恩在文中调侃一般——“每一段时间都会有些人改宗,知道最后抗拒者死光以后,整个专业有会在一个单一的新范式内工作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焚书坑儒、罢黜百家”,而科学共同体亦能通过此等办法让人统一在同一范式之中。

毫无疑问,科恩为科学发展的历程提出一种崭新的科学观。

他说:“历史如果不被我们看成是秩事或年表的堆成的话,那么它就能对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形象产生一个决定性的转变。

《科学革命的结构》书评

《科学革命的结构》书评

《科学革命的结构》书评学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 生物技术(2)班姓名: 贺吉颖学号: 20111105384《科学革命的结构》书评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无疑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论著之一。

自首次出版之后仅仅三十五年,该书就售出数百万份,并被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

这作为一本学术性专著来说是相当不同寻常的。

究竟是什么使得库恩的这本论著如此受人关注?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需要结合哲学史来理解库恩的这部论著的理论主张。

自从笛卡尔的近代哲学以降,随着自然科学取得节节胜利,自然科学被当成知识的典范。

尤其是牛顿一手创立的近代科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给大众、学者和思想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自然科学的崇拜,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大行其道。

在哲学中,科学被当成合理性和进步性的化身,虽然唯理论和经验论就知识的来源和有效性等问题争论不休,但是,它们都没有对科学本身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做出根本性的质疑。

康德创造性地综合唯理论和经验论,提出了他的批判哲学,但批判哲学探究的是理性的限度,是为了从哲学的认识论上为牛顿力学的有限性提供辩护,而牛顿力学本身的合理性,依然是个不言自明的事实。

随着自然科学在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地位的节节攀升,以自然科学的方式来改造人文社会科学,乃至改造哲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作为19世纪科学主义的主要代表,实证主义干脆废黜了康德的物自体,认为人类知识的恰当对象仅仅是可还原为感觉经验的现象,此外都是没有认知意义的形而上学。

然而,实证主义在解释数学和逻辑的本性时遇到了,20世纪以石里克和卡尔纳普为主要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在数理逻辑和物理学革命的启发下,将有意义的知识陈述划分为可用经验方法检验的综合命题和仅仅凭借自身意义为真的分析命题,前者体现的是物理学等经验科学的知识,后者则体现的是数学和逻辑的知识。

此外的命题都是无认知意义的形而上学。

作为现代科学主义的颠峰,逻辑实证主义将科学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推向了极致,在他们看来,科学的合理性不仅得到经验和理性方法的充分保障,科学的进步性在新经验证据和观察的累积中不断得到证实,而且,科学的成功足以使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楷模。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作者托马斯·库恩对科学革命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引发了我对科学革命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科学革命的几个主要特征,包括范式的变革、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科学研究的方法等。

这些特征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科学革命的结构。

而这种结构的变化和演变,不仅受到科学本身的发展和变革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正是这种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得科学革命的结构变得如此复杂和多变。

其次,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

在书中,作者指出科学革命并非像传统观念中那样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不断迭代的过程。

科学革命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而是伴随着各种复杂的变化和冲突。

这种非线性的过程,使得科学革命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也使得科学革命的发展路径更加曲折和扑朔迷离。

最后,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一个充满着挑战和变革的过程。

在书中,作者对科学革命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指出了科学革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变革。

科学革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而这些挑战和变革,正是科学革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

通过阅读《科学革命的结构》,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革命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不断迭代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挑战和变革的过程。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革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革命的结构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当代问题。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更好地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变革。

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革命的结构
状态和过程
5
3
4
对工作或学习的启示
对工作或学习的启示
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我 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学习和工 作的启示
其次,不可通约性提醒我们, 要勇于接受和适应新的观点和 方法,以不断推动个人的学习 和成长
首先,范式的概念提示我们, 在解决问题或进行创新时,需 要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假 设作为指导
深入分析
4. 常态科学与非常态科学
库恩将科学发展分为 两种状态:常态科学 和非常态科学。在常 态科学阶段,科学家 们主要在既定的范式 下进行研究,解决范 式内的问题。而在非 常态科学阶段,由于 范式的转变,科学家 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挑战和机遇
3
个人观点
个人观点
我认为,《科学革命的
结构》为我们理解科学
最后,常态科学与非常态科学 的划分提示我们,在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要有勇气改变思路 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5
结论与总结
结论与总结
1
总的来说,《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它为我 们理解科学的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通过深入剖析范式、不可通约性、解释与预言以及常态科学与非常 态科学等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价值
目录
-
1 背景介绍 2 深入分析 3 个人观点 4 对工作或学习的启示 5 结论与总结
科学革命的结构
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托 马斯·库恩(Thomas Kuhn),他 通过深入剖析科学发展的历史,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科学革命结 构理论
《科学革命的结构》自问世以 来,便在科学界和哲学界引起 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在本次读书报告会中,我们将 一起探讨《科学革命的结构》 中的核心观点、影响及对我们 的启示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报告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报告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书报告本文是在对托马斯·S.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仔细研读后,首先通过对该书各章节分别经行简要介绍,梳理出作者核心观点。

同时,介绍了该书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并对书中科学发展是否是“非积累性”的进行了集中探讨。

最后,阐述了该书对我的启示以及我对作者核心观点的见解。

一、《科学革命的结构》内容简介第一章:历史的作用。

库恩指出现如今“科学的发展变成一个累积的过程:事实、理论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或单独的结合着而被加进到构成科学技巧和知识的不断增长的堆栈中。

而科学史则变成一门编年史学科,它记载这些成功的累积过程以及抑制它们累积的障碍。

”(P1)这是一个误区,所以库恩提出该书的目的是要“勾画出一种大异其趣的科学观”(P1)为其观点的提出作了铺垫。

①第二章:通向常规科学之路。

首先对“常规科学”给出了定义:是指坚实的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的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成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

(P10)并指出“范式”所具有的两个特征:1,空前的吸引一批坚定地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

2,无限制的为重新组成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

(P10)所以说常规科学是一群以共同范式为基础经行研究的人,都承诺同样的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实践。

①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三章:常规科学的本质。

库恩说:“常规科学研究乃在于澄清范式所已经提供的那些现象和理论。

它具有一种内在机制,每当造成这些限制的范式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时,它能保证使束缚研究那些限制变得松弛”(P25)从而指出了常规科学的缺陷。

第四章:常规科学即是解谜。

作者提到“解答常规科学问题,即以一种新的方式实现预期,这就需要解决所有各种复杂仪器方面、概念方面以及数学方面的疑难(从而扩大范式所能应用的范围和精确性)。

《科学革命的结构》——5分钟总结一本书

《科学革命的结构》——5分钟总结一本书

《科学革命的结构》关于作者托马斯·库恩,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

1949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执教于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主要著作有《科学革命的结构》《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必要的张力》。

关于本书这本书自1962年问世以来,影响力很快扩散到整个人文社科领域,成为引用率最高的书籍之一,而库恩的名字也与“范式”的概念关联到了一起。

范式的概念准确地抓住了人类知识状态的共同特征,即对事实的知识并不总是单纯积累的,而且看待事实的视角、研究事实的方式也有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

核心内容科学的历史演化不仅有积累,更有很多间断和革命,不同时代的科学有不同的范式,科学家也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做研究。

突破既有的范式,意味着改变某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坚信不疑的原则,而这就是科学革命。

科学就是通过不断地转换范式,打破旧有框架束缚,才取得了进步。

一、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所谓成熟的科学,一般都具备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有成熟的教科书供学习使用,能够清楚区分出哪些是大家已经接受的知识、哪些是有待于探索的问题。

不够成熟的科学则往往做不到这些,要么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要么就是不能有效区分已经接受的知识与有待于探索的问题,在这些科学中,一切都可以争论,学科的基础问题同时也就是研究的前沿问题。

库恩指出,即便是那些现在公认为成熟的科学,也都有过从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历史。

一门学科从不成熟到臻于成熟,转变的标志就是大量争论烟消云散,基本共识得以确立。

库恩用两个特征来概括科学成熟的标志:一是有某种理论、著作或研究成就,空前地吸引了一大批坚定的拥护者,他们不再相信对于同一类现象的研究还可以用其它的方式进行;二是这些理论、著作或研究成就能够提出丰富的问题,把追随者的目光引向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工作,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总是纠结于对基本概念的泛泛争论。

这两个特征有一个更简洁的说法,就是范式的确立。

库恩所说的范式,就是那些能够化解基本争论并形成共识的理论、著作与研究成就。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解读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解读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解读关于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解读关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解读一、解读我们在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前,首先了解了库恩的生平,他从一个物理学者,转变为科学史家,再转变为科学哲学家,他的一生都与几个重要的词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范式、常规研究、科学革命。

在这本书中,我们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常规研究————反常————反常时期————新的范式(范式) (科学革命) 虽然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名字和革命一起计入历史,但是长时间的常规研究是一门学科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范式的行成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资源,他们不再纠结于基本的概念,而是利用论文的形式对最新的热点进行交流。

正是这种交流,使我们的资料更加详尽,观察和理论的一致性更加精细。

这个专业化的过程,一方面使我们知识和理论更加丰富,帮助我们去解释更多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会限制我们的眼界,使范式变化受到很大的阻碍。

所以我们要借助于范式去进行研究,因为范式越精确,涵盖面越广,作为反常的指示器越灵敏;而不是依赖范式,纠结于范式,错失发现的机会。

二、启示:范式的继承与反常的探索承认与学习已有学科领域的范式,并不等于全盘接受、固守陈规,而是在已有范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新范式的形成依赖于真正有能力的人接受它,并在新理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使新理论日渐完善,直至整个科学共同体都认可它。

而发现与探索反常则是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所必须做的工作。

下面我们结合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谈谈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的范式理解及反常研究。

财务概念框架(CF)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6年12月发布的,作为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也根据研究发布了相关的报告,我国则是在1992年发布了基本准则,并于2006年根据趋同化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尽管时间、制度背景、经济环境差别很大,但是这些理论框架内容都基本相同。

范式来源简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来源简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来源简评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近期推送“范式”,今日主题“革命史范式”欢迎各位师友一起交流~”《科学革命的结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

该书是现代思想文库中的经典名著,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常态、危机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观的转变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时期。

常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当中看到范式一词,那么范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本文旨在探讨自然科学中范式的概念。

最早提出自然科学提出范式一词的人是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n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中系统阐述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通俗的讲,就是一群科学团体所遵循的一个基本思路,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被理解的,仍需进一步深入认识的是什么?在库恩看来,科学史就是一系列范式所构成的历史图景,库恩关于一门科学如何进步的图景可以概括为下列开放的图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一、前科学时代:在这个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没有统一的科学共同体,没有公认的范式。

经过长期的争论,才逐渐形成统一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即“范式”,由此前科学时期进入了科学时期。

比如化学和炼金术、天文学和占星术不分彼此的时代。

二、常规科学时代:在研究过程中,大部分科学家对于共同的范式坚信不疑。

常规研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现象上都很少要求创造性的东西,他们的任务是搜集观察和实验的资料,进行一般理论性研究即解难题或释疑。

三、科学危机时代:原有的范式不能解释新出现的问题,即使在原有的理论上修修补补也无济于事,由此科学家对原来的范式产生了怀疑,提出新理论,由此引发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革命的结构——夏佩尔一、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回顾1、“范式”理论:范式理论是库恩哲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内容。

总的来说,“范式”就是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共同信念。

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共同的研究范围。

2、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实质上就是指范式的转化和更替。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1)前科学时期: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共同体和一个公认的范式,存在许多竞争的学派。

(2)常规科学时期:有了公认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就在范式的支配下进行研究,常规科学时期就开始了。

“常规科学”就是按照常规或者说按范式进行研究的科学。

“常规科学不能改变范式”,常规科学研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现象上都很少要求创造性的东西。

其任务主要是搜集观察和实验资料,进行一般的理论性研究,即解难题或释疑。

所谓难题是范式可以规定肯定有解的问题。

在此阶段,科学家的任务不是检查范式、批判或改变范式,而是坚守范式,坚定不移地用范式去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当“范式”遇到反常时,他会调整理论,吸收反常,直到使反常成为预期的结果为之。

(3)科学危机时期:当反常愈积愈多并深入到范式的核心,理论的调整和修补无济于事,使常规科学陷入困境和迷途时,科学就进入了一个显著不稳定的时期——危机时期。

这时人们对范式的信念开始动摇,涌现各种竞争的理论,集体成员因失去共同的信念而分裂,引起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

(4)科学革命时期:所谓革命实质上就是新旧范式的替换,即科学共同体除去那些顽固不化的反常、重新概念化的过程。

科学危机在这时结束。

库恩认为由于范式不是认识而是信念,因而从旧范式到新范式的代换不是科学共同体的认识的深化,而是信念的改变。

(5)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整个科学史遵循着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的周期运动规律向前发展。

浅析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模式

浅析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模式

C AMN H A / ■£ HR I C I G N
浅析托马斯 ・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模式
◎胥 明 琳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 0 5 1 5) 0 中图分类号 :6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6 3 09 (0 1 0 - 0 3 0 D4 A 1 7 - 9 2 2 1 ) 1 0 9- 1 摘要 : 马斯 ・ 托 库恩对哥 白尼革命和二十世纪物理学史作 了细致 的研 究, 立 了关于科 学发展 的“ 创 科学革命论” 强调科学进 , 步的革命性质 , 同时说 明科 学发展模式大致是: 前科 学一常规科学一危机 一科学革命 一新 的常规科 学。库恩的科学革命模 式既 有进 步的一 面, 也有其 明显 的弱点和 不足 , 本文对此进行 了简要 的论 述。 关键词 : 库恩 ; 范式; 科学革命
托马斯 ・ 恩 , 国著名 的历史学派科 学哲学 家 , 论物 念与范式的预期不相符合 ,也就是人们无法用范式对 现象 作 库 美 理 理出身 , 转向科技史研究 , 后来 又从相 对直接的历史问题转到 出解释。随着 常态科学 的发展 , 科学研究 中的反常现象会不断 关注哲学 问题 。库恩凭借扎 实的 自然科学 功底 和浓厚的哲学 增多 , 并逐渐失去控 制 , 就动摇 了人们对 “ 这 范式 ” 的信念 , 从 素养 , 着眼于科学 发展 的历史 和现状 , 引进 了社会 因素 、 学 而引起常态科学 的“ 科 危机 ” 。一种全新 的范式 出现并且 吸引越 家的心理 因素 、 学家集团的要求和心理状态等进行研究 , 科 提 来越 多的科学家的忠诚 ,直到原来那个 问题百 出的范式被放 出了一种连续和 中断 、 渐变和突变交替进行 的科学发展模式 , 弃 , 危机就会被解决 。新 的范式充 满了希望 , 指导新 的常态科 即“ 范式革命 ” 的科学发展观 。库恩理论 的一个关键 特征即摒 学活动 , 直到它也遇 到严重麻烦 , 并且 出现新 的危机 随之又发 弃一种理论结构 , 并用 另一 种不相容的理论结构取代它 , 强调 生新 的革 命 时 为 止 。 科学进步具有革命性 。 库 恩通过强调 量变 的重要 性和质变 的混乱性来 客观地 、 库恩认为 , 科学 的发展不 是累积 的、 堆栈 的 , 而是范式转 开创性地 描述 了科 学的发展过程。但他的不足在于他想把量 换 的结果 。“ 范式” 是库恩哲学的基本 观点 , 也是区别 其他哲学 变和质变完全 区分 开 , 过分 的强调范式 “ 不可通约的” 的革命 , 的本 质 内容 。“ 范式 ” 原文来 自希腊文 , 含有 “ 同显示 ” 共 的意 而忽 略了质变 和量 变是 无法明确区分界线的 , 也就是说 , 范式 思, 由此 引出模式 、 模型 、 范例等义 。在库 恩看 来 , 范式包含 了 革命和常规科学的进步有时是难 以清 晰区分 的。 在库恩看来 , 科学 实践 中一切影响科学家的活动和发展 的因素 ,是科学发 范式不仅是纯粹认识论 上的知识体系 ,而且是知识的社会形 展 的指示器 ,它可以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脱离科学活动 的 式 , 即一定社会集 团的信念和行为规则。 他列举 了“ 确性 、 精 一 其它竞 争模式 , 所以库恩说 “ 范式” 很接近 “ 科学共 同体 ” 这个 致性 、 广泛性 、 简单性 和有效性 ” 为评价一种 理论是否 充分 作 词 。一种 范式是且 仅是 一个 科学共同体所共有 的一整套信念 的标准规则 , 实际上仍采取权贵主义 的立场 , 但 以权 威的科学 和思维模式 , 规定 了该领域 内科学工作者共 同的基本理 论 、 基 家或科学家集 团的意志作为最后标准的。 本观念和基本方法 ,提供 了共 同的理论模 式和解决问题的框 库恩认为科学革命造成 了科学家们世界观 的转变 ,科 学 架, 也就是说 , 掌握了共有 的范式才组成 了科学共同体。 家以什么样的世界观工作 ,是 以科学家们所用 的范式为基准 库恩提出 了“ 范式转换” 的科学发展观并认 为范式的更迭 的 , 而科学家们所用 的范式是 具有 很强的主观性 的, 他们认 为 必须通过革命才能够实现 ,即当科学共 同体共 有的一套 旧范 哪个 范式是正确的就利用哪个范式来进行研究工作 ,而不是 式不能满足 当前科学研究和发展 的需要 时就要 打破 当前 旧的 以客观世界的条件为依据来进行科学研究 的,所 以具有很强 范式 、 创造新 的范式 , 从而发生科学革命 。库恩将 “ 科学革命 ” 的主观性 。 虽然范式 中确实蕴含有许多想象 的成分 , 但是这类 定义为 : 科学 发展 中的非累积性事件 , 中旧范式全 部或部分 想象 也是 建立在大量客观材料基础上 的,而绝非纯粹主观 的 其 地被一个完全不能并立 的新范式所取代 ,科学就是 因此 而不 想象 。 断地向前发展 。 通过科学革命 , 具有进步 的新范式取代了旧 库恩 的主观的评价标 准与新 旧范式间不可通约 的观点是 范式 , 取得 了具有创造性地研究 结果 , 的科学共 同体取代 了 相联 系的 , 新 这实际上就是 说 , 因为从事科 学研究 的人更换 了 , 旧的科 学共 同体 , 新的常规科学取代 旧的常规科学。哥白尼天 所 以从评价选择 的标 准到整个社会心理 、研究传统 以及世界 文 学取 代托勒密天文学 , 因斯坦相对论 取代 了牛顿力学 , 爱 就 图式都改变 了。 所以 , 库恩 的这种主观真理观使 他分不清辩证 是 库恩的科 学发展模式— —通过范式的改变引起科学革命来 法 的否定 与形 而上 学的否定 之间的区别 ,不理解新 旧知识之 进行科 学的发展 ,库 恩的科学革命模 式否定 了逻辑实证主义 间批判地继承 的关 系 ,而片面地 强调 新范式的产生必然是 旧 的“ 科学 发展是积 累的” 的观点 , 也否认 了卡尔 ? 波普尔 的“ 科 范式 的决定性 的破坏 。这不仅不符合 人类认识 由浅人深发展 学发展史是 突变 的”的观点 ,而是把上面两者有效 的结合起 的规律 , 也忽视 了旧理论在科学探索时的借鉴作用 。 来, 创立 了关于科学发展的“ 学革命论” 科 模式 , 强调科学发展 另外 ,作为库恩学说 的主要概念 的范式虽是一个 容量很 过程 中的质 的飞跃 , 告诫人们不要用凝 固的、 不变的观点来看 大的网络 , 由于缺乏有机的联 系而显得有些含混不清 。 但 关于 待科学知识的增长。 “ 范式不 可通 约” 的论点 , 虽然后来用“ 部分交 流” 替代 , 始终 但 库 恩认为 科学 的发 展模 式 大致是 :前 科学 ——常态 科 未能完满地表达新 旧范式之间既继承又变革的辩证关 系。 学——危机—— 革命——新 的常态科学——新的危机 。 库 恩 的“ 科学革命 模式 ” 的弱点 是很 明显 的 , 我们不 能 但 范式建立之前 , 没有 形成 一门学科以及系统 的理论 , 还 科 因此 否定 他的成就 。他不仅把人们考察科学知识增长 的注意 学活动多是混乱 的、多样化 的,这一 时期被称 为 “ 前科 学时 力从 理论 证明转移到理论发展 , 而且 引入了社会历史因素 , 他 期” 。出现 了统一 的范式后 , 就进入渐进性发展 的常态科学时 的科 学发 展含 有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思想 ,这对于启迪人 期 。所 谓“ 态科 学” 就是 在一定 的范式框架 内进行研究 , 常 , 这 们 的思想和开 阔思路 , 都是非常有益的。 些 范式 由一些具有普遍性 的理论假设 、定律 以及它们 的应 用 参考文献 方 法构 成 ,而这些都是某个特定 的科学共 同体 的成员所接受 [ 托 马斯 ? 1 ] 库恩. 学革命的结构 【】北京大学 出 科 c. 版社 2 ] 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 []四川教 育 出 M. 版社 的。库 恩认 为 , 在某一范式框架 内进行研究 的科学 家 , 都在从 【 刘钢. 3 】 科学究竟是什么? [] 商务印书馆 M. 事库恩所谓 的“ 常态科学” 他们对于共 同的范式坚信不 疑 , , 它 [ 查 尔默斯. 作者简介 : 明琳 , ,1 8 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思想 政治理 胥 女 (9 6 。 们 的任务就是坚 守范式 ,坚定不移地用范式去解决科学研究 0 9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 科 中的各种问题。在这个 过程 中, 常态科学 家将不可避免地经历 论教学研究院 2 0 学技术与社会。 些 困难或显见 的否证 , 出现“ 常” 即 反 。所谓“ 反常” 就是观 ,

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内容综述

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内容综述

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内容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几个核心概念——“常规科学”、“范式”、“反常”和“革命”的解析剖析了库恩的核心思想。

并利用库恩的理论对嘉宾讲座的内容进行了理解。

1《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结构本书的主旨思想便是用“范式”来解释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从而用“范式”的变更定义了“科学革命”。

并由范式建立、常规科学发展、发现反常、产生危机、进行革命这一过程构建出一个“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这一概念既是本书的中心也是全书的主线。

按照这一主线,我认为本书主要可分为三部分:“常规科学”、“异常”和“革命”。

本书的前两部分便是我们说到了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前四部份。

也就是为第三部分“革命”来做出铺垫,由常规科学与危机引出第三部分基于“范式”对“科学革命”进行的建模。

我认为本书的具体结构划分应该如下:其中,第1章为全书的引言,2-4章为“常规科学”部分,6-8章为“异常”部分,9章及之后章节为“革命”部分。

第5章与第6章为对“范式”这一概念的引出和解释。

下面为我对本书中核心内容与核心概念的理解。

2对书中核心概念的分析何为常规科学?本书在书籍的开头,便提出了一个概念——“常规科学”,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新颖的。

科学为什么会有“常规”与非常规之分呢?在对本书的前两章进行理解我,我认为“常规”这次词的意思就是“非开创性的”。

库恩所指的常规科学是在已有范式(或者称其为已有科学成就)下产生的,为科学共同体所公认的科学成果。

将其称之为“继承性科学”或许符合这一定义的本意。

“继承”这一次也凸显了库恩所认为的常规科学的目的。

库恩认为常规科学的目的是在已有范式的框架下,对世界的观察结果进行诠释。

其根本目的是保持现有范式的权威性、正确性。

也就是说常规科学所作的便是继承并发展范式。

常规科学的焦点问题有三个:1、关注能结束事物本质的事实。

2、验证理论和观察结果的一致性。

3、明确范式的经验工作。

库恩在书中用一个很有趣且贴切的词概括了常规科学——“常规科学即是解密”。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革命的结构》是托马斯·库恩所著的一本经典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库恩学派”在科学哲学领域中的崭露头角。

作为一本文化批评和科学历史学的著作,其主题主要围绕着科学进步的本质、科学革命的发展过程和科学理论形成的思想建构展开,引领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视角。

库恩首先阐述了传统的科学哲学观点:“科学是一种渐进性的加法过程,新的科学理论会不断地积累到旧的科学理论之上,从而推动科学的不断前进”。

但是,库恩认为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在科学历史中,有时会出现突兀的科学革命,这些革命不仅给旧的理论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而且还引入了新的认识框架和思想方法。

这种情况不仅导致旧的科学理论遭受撼动和淘汰,同时也强调了新的理论在进步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库恩还提出了“科学范式”这一新概念,这是指一个领域内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观念和实践方式。

这个理论框架将影响科学家的观察、实验、问题提出和解释,并且为理论证明、实验运用和新事实的发现提供基础。

在一个科学领域中,一个科学范式是通过教育、研究、交流和实践共同建构的,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科学革命就是通过破旧立新的方式引入新的科学范式,这个过程不仅扭转了科学发展的方向,而且意味着新的认知、实践方式的方式和早期的科学范式不一致。

这样的变革在过程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逆性,并意味着将旧的科学范式逐步淘汰出局。

这种科学革命不是靠科学方法本身的持续发展带来的,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现象。

另外,库恩还提出了“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这个概念指出一个科学领域内的科学家们不仅通过研究、讨论、批判和交流知识,而且还涉及了伦理、价值观、社会意义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等多个因素,这个社会共同体对科学范式的形成和演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综合起来,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对科学哲学领域的贡献在于,揭示了科学革命的本质、科学范式和科学共同体的概念。

这些对于我们了解科学领域内的社会、历史、人文基础,以及科学密码的门槛,对于科学革命的形成过程和对科学思想的挑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

《科学革命的结构》读后感《科学革命的结构》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出版的科学哲学著作,主要内容围绕着“科学革命的本质”这一核心内容,并通过对“范式”“不可通约性”“科学共同体”“常规科学”“危机”等概念的阐释,使人在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得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革命来进行的”这一结论。

本文主要围绕对“范式”的理解展开,并通过分析“范式”与“科学革命”的关系来说明为何要以“范式”作为社会学理论这门课的引入。

一、“范式”是什么?“范式”一词贯穿全书,库恩在书中首先便提到了他对范式的理解,即范式拥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这些著作或理论取得的成就能够吸引一批坚定地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二是这些成就还给这些拥护者留有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但凡拥有这两个特征的成就便可以被称为范式。

书中对范式的阐释很多,例如“范式是科学家观察自然的向导,是他们从事研究的依据”、“范式是科学的构成要素”、“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范式是共有的范例”等等,但这些解释都只能说明范式的某个方面,要理解范式的含义还需要分析范式是如何产生的。

在一个新的范式产生之前有一个“前范式时期”,库恩对这一时期的解释是“许多个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她们的研究成果并没有组合成为我们所知道的科学”,这一时期存在着许多竞争着的学派,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去从事科学研究,并企图以自己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去解读整个学科范围内的科学,但他们往往很难成功,因为不同学派所使用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都是不同的,在众多学派的竞争中,逐渐有一种理论胜出,为众多的科学家所接受,这些科学家开始以这一理论来研究和解读世界,这一胜出的理论便被称之为“范式”。

因此,范式可以说是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它能领导整个学科内的科学家在共同的理论框架下、遵循共同的规则来进行科学研究。

正是有了被科学家广泛认同的范式,科学理论的精度和广度才能进一步提升,正如库恩所说“范式具有科学理论的推进器的作用”。

科学革命的“范式”替代——读《科学革命的结构》想到中国航天的巨变

科学革命的“范式”替代——读《科学革命的结构》想到中国航天的巨变

123——读《科学革命的结构》想到中国航天的巨变《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库恩是美国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

阅读《科学革命的结构》,虽然对诸多科学概念生疏而拗口,但内容严谨、尤其是对科学革命与哲学的阐述,重塑了科学的真理形象,标志着20世纪科学哲学的转折点,有开创了科学哲学新时代之说。

由此,“科学革命”被列为欧美大学相关科系的必修课程。

□王建蒙《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多次出现“范式(paradigm)”一词,并且是作者贯穿于全书的一个词。

什么是“范式”?在《常规科学的本质》一章中是这样定义的,“范式”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它的这个含义使我找不出更好的词的情况下借用了“范式”一词,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使我们得以借用“范式”一词的“模型”或“模式”的含义并不完全是定义“范式”时通常使用的含义。

《科学革命的结构》把建立在一种或者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称为“常规科学”。

这种科学成就在某一时期被公认为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

按照这种观点,常规科学是在特定范式指导下进行的。

然而,当常规科学会面临不断变化发展的问题、出现常规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科学家便会在不放弃原来范式的基础上寻找新的解决方式。

只有当一种范式解决不了反常事件而同时又发现另一种能够解决这种反常范式时,才会采用一种范式替代另一种范式,这种转变便是科学革命。

通过科学革命使新范式过渡为成熟科学,便形成了通常的科学发展、科学进步模式。

1968年,托马斯·库恩在一次演讲时强调:“我是一位执业的科学史家,而不是哲学学会会员。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对科学史界产生了直接影响,但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可能更为持久。

”科学革命与科学进步相辅相成读过《科学革命的结构》后,发现书名“革命”一词的用法已经远远超出了作者当初的思维与设想。

众所周知,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工业革命,第一次是指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第二次是指19世纪60年代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第三次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

浅谈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浅谈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浅谈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作者:景浩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5期摘要《科学革命的结构》这本伟大的著作在出版问世后在实际上已经因为它自身学科的科学性不再那么局限引起了大批感兴趣的读者的关注,是因为它将社会科学与哲学、历史有效的联系在了一起,让科学进步的过程的逻辑经验(实证)主义就是真理的观点再也无法站得住脚。

《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范式转变”的思想对自然科学中的具体科学发现起到了理论性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科学发展;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为什么《科学革命的结构》这样一部关于科学史的研究著作从初版面试后就能有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如此的高度关注。

托马斯库恩在这本书中所浇灌的心血引起世界各国的名学大家的深厚兴趣,乃至出现了一股延续至今的研究和评论的“库恩热”。

所以,科学在大部分人看来是一种发展过程,是一个一直向真理接近的过程。

可是,在托马斯库恩看来,这却是不正确的。

从库恩的角度来说明,科学技术包含的发展规律的作用的内部因素和政治、经济、经济、文化特别是心理等的重视科学的外部因素,才是科学的发展过程逐渐走向成熟的两个条件。

也就是因为对科学的影响的这两个重要条件,在托马斯看来,科学就不会像书上写的那样一板一眼,而是长期累积知识的结果,库恩被科学家们称之为范式的支配。

1 范式库恩认为,“范式是共有的范例”。

就像我们在学习物理定理时一样,当得知一个定理之后,需要熟悉例题解答的每一个过程,通过具体对物体常规定律的应用来领悟如何真正掌握物理的知识,能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同时,在此理论基础上,每每面临新的问题到来时,与已知的知识理论进行类比,从而推知新的结论。

范式具有如下特点:(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作者:张雯来源:《成功》2017年第28期库恩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篇幅短小,内容精炼,意义深远。

全文围绕着“常规科学”、“范式”、“危机”、“非常规科学(革命)”等关键概念的阐述与科学革命发展的历程与结构展开论述。

在导言中,库恩就明确指出: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改变对熟知材料的理解和评价。

然后,库恩引出人们最为认可的常规科学的发展规律,发现危机,在常规科学原有体制下无法解决,怎么办?这时提出了规范,要想解决危机,就只能打破原有规范,发动科学革命。

经历科学革命,重新确立新的规范时,也是新的世界观的确立。

革命解决了危机,科学是不是进步了呢?按照库恩的观点,科学由于革命而进步。

一、理论《科学革命的结构》描述的是科学发展的历程,即规范——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一)规范1.可以使新手准备好参加此后他工作的科学共同体。

2.在接受了这种规范以后,就有一个“选择那些可以肯定有解的问题的标准。

因此,在规法的基础上,“常规科学”就形成了。

(二)常规科学坚实的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间内公认为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的所有规范的总和。

它的目的不是发现新类型的现象,也不是发明新的理论,而是澄清范式所提供的那些理论和现象。

(三)科学革命首先,“反常”:随着事物的发展,科学家也会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现象或问题,这些现象或问题用以往的规范往往难以解释或有很好的解释。

其次,“危机”:这些反常的现象与我们先入为主的规范相冲突,与预期不符,使得科学家往往无所适从。

接着,“范式转变”:在经历了各种既定规范下的假定解释无果的情况下,就会使得一些科学家转而怀疑这些既定规范的正确性。

最后,“新范式”:当问题变得尖锐化的时候,一些科学家会主动提出新的原理,进而逐步形成新的,可以更好地解释以往现象和新现象的规范。

(四)新常规科学新的科学规范的形成意味着新常规科学的再此形成,科学就是这样一次次突破以往的规范,形成新的规范,也就是创新。

读《科学革命的结构》

读《科学革命的结构》

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主要对科学发展和演进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从前范式时代科学研究的状况,到范式的确立,常态科学研究中异于已有范式的反常出现,危机随之出现以及以危机为契机的科学革命的发生——一个新的与现有范式不重合的范式的出现。

科学便是在这种循环模式的状态下向前迈进,而库恩也在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不可通约性,认为在范式演进的不同时期,建立在不同范式基础上的科学不可相互比较。

这种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观点为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提供新路径。

在本书中,库恩将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科学哲学领域,提炼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是范式更替的过程,是不断逼近真理的过程。

库恩在本书中展现出了其惊人的哲学天赋和创造性思维,他通过构建范式的概念说明了科学史被革命的断裂分为不能轻易地进行比较的各个周期这一新观点。

《结构》一书在科学史和科学研究领域无疑占有崇高的地位,也具有巨大的价值,然而于这本书的光环同在的,是无数学者对这本经典的质疑。

本文也将就本书中的相对主义和编史学方法展开讨论。

相对主义是库恩思想的鲜明特点。

在对于历史演进的探讨中,库恩将革命引入科学范式革新的过程,将历史分为革命性的断裂,但它们既不整齐也不绝对,此外,在这些断裂之间还是有连续性的:每场革命既是断裂也是演进。

在《结构》中,库恩却大肆渲染这些断裂,虽然暴力革命(对旧有范式的推倒重建)在科学和社会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库恩在本书中为了说明革命或范式更替的这种作用,忽略了演进在科学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这在库恩阐明其观点的同时无疑也留下了一个逻辑漏洞。

库恩更多强调了质变,即新范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方式取代旧范式,如量子论和相对论对牛顿力学。

他同时认为科学家解决技术难题时离不开形而上学背景和方法论预设,但是这些东西并非整齐划一,这带有明显的相对主义色彩,从而使得对于革命性断裂的分析含混不清,其重要性又被放大的倾向,同时又对将科学研究的过程过分地形而上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论断过于绝对地否定了存在于科学研究中的共识性或一般性的科学模型。

读书报告——科学革命的结构

读书报告——科学革命的结构

读《科学革命的结构》有感托马斯·库恩以他新颖的观点,精彩的论证,生动地表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科学是跳跃是发展的,而并不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科学的发展都伴随着世界的改变,发现一个这样一个事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但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是理论决定所能观察到的结果”,而《科学革命的结构》所说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

库恩在前言中表示:如果我们不把历史看成是轶事或年表的堆栈的话,那么,它就能对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形象产生一个决定性的改变。

如果我们主要是寻求和考察那些从科学教科书中得出的,不含历史的旧规老套的问题的回答而继续使用历史资料的话,那么新科学史观就不可能从历史中产生。

,教科书似乎经常这样暗示:科学的内容是唯一地由书中各页所述的观察,定律,理论所呈现的,而科学方法只是由收集这些教科书资料所使用的各种操作技巧,连同把这些资料和教科书的理论概括联系起来所使用的逻辑运作,二者凑合在一起的结果而已,而科学就是流行教科书中所收集的事实,理论,方法的总汇,那么科学家便是这样的一批人:他们不管成功与否,都力求为这个特殊总汇贡献一二。

科学的发展就变成了一个累积的过程。

库恩说这种科学观大大地影响了我们关于科学本质及其发展的理解,因为科学发展不是上面所认为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在《结构》第二章中向我们指出了通向常规科学之路和常规科学的本质:他认为“常规科学”是指坚实地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学科共同体在一段时期内公认为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

例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牛顿的《原理》和《光学》,拉瓦锡的《化学》等等,这些著作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了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

同时,哲学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就是库恩所谓的范式。

库恩:历史的作用《科学革命的结构》

库恩:历史的作用《科学革命的结构》

库恩:历史的作用《科学革命的结构》推荐语:经典的含义,大概就是时时翻新,有加无已吧!每次重读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都觉得这是一本可以一生阅读的书。

库恩精炼出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是:起先,是具有一个范式和致力于解谜的常规科学;随后,是严重的反常,引发危机;最终,由于新范式的诞生,危机得以平息。

我们在研究中习惯于找常规性的、符合经验规律的事实,但对于新理论而言,更应该寻找“反常”的事实。

本文为第一章:历史的作用。

历史是有可能预见未来的唯一途径,但这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历史基础之上的。

历史如果不被我们看成是轶事或年表的堆栈的话,那么,它就能对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形象产生一个决定性的转变。

这个先前形成的、甚至由科学家们亲手描绘的科学形象,主要得自于对已有科学成就的研究。

这些成就被记录在经典著作中,更近期的则被记录在教科书中。

每一代新的科学家都从中学会如何从事这一行业。

然而,这些书的目的不可避免地是说服和教育;从这些书中所获得的科学观根本不符合产生这些书的科学事业,正如同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不可能从一本旅游小册子或语言教科书中得到一样。

本文要力图表明,我们在一些基本方面已经被教科书误导了。

本文的目的是要勾画出一种大异其趣的科学观,它能从研究活动本身的历史记载中浮现出来。

如果我们主要是寻求和考察那些从科学教科书中得出的、不合历史的旧规老套的问题的回答而继续使用历史资料的话,那么,新科学观就将不可能从历史中产生。

例如,这些教科书似乎经常这样暗示:科学的内容是唯一地由书中各页所述的观察、定律、理论所呈现的。

这些书几乎总是使人认为,科学方法是这些教科书资料中所使用的各种操作技巧,加上把这些资料与教科书中的理论概括相联系所使用的逻辑运作而已。

由此形成的一种科学观大大地影响了我们关于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理解。

如果科学就是流行教科书中所收集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的总汇,那么,科学家便是这样一批人:他们不管成功与否,都力求为这一特殊的总汇贡献一二。

试论库恩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重构

试论库恩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重构

试论库恩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重构提要80年代以来,库恩展开了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重构工作。

通过对“范式”和“不可通约性”加以语言学改造,库恩在必然程度上走出了“心理主义”误区,给科学哲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但由于没有把历史主义原那么贯彻到底,因此库恩仍未摆脱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阴影。

关键词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范式不可通约性重构1962年,库恩发表了约10万字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这部标志着科学哲学中“历史学派”形成的名著直到此刻仍引发人们的极大爱好和烈火争辩。

争辩的核心集中在所谓“不可通约性”和与此相联系的科学的合理性、科学与真理的关系等问题上。

80年代以来,库恩开始全面总结自《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以来自己所走的路,试图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进行重构。

从“范式”到“分类学”和“辞典”在《结构》中,库恩提供了一幅既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又不同于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进展图景:任何一门科学在形成公认的范式前,处于彼此竞争的前范式时期,一旦形成范式那么进入常规进展时期,这时,科学一起体的工作确实是在范式的指导下“解疑”,随着科学的进展,会显现用原有范式说明不了的各类反常现象,乃至引发危机,通过竞争,新范式推翻旧范式,新的科学一起体取代旧的一起体,这确实是科学革命。

这种新的科学进展动态模式可简表如下:通过竞争解疑新范式交替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科学革命─────→确立范式反常、危机新旧一起体更替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在这幅科学进展图景中乃至于在整个《结构》中,范式都称得上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库恩的初衷是用这一概念来表示科学一起体的一起信念和科学成绩和科学变革的大体单位,但由于他本身对这一概念的说明确实是含糊不清的,因此招来了铺天盖地的批评。

尽管独创了范式那个概念,但库恩并未给它下过概念。

范式一词的原文是paradigm,原意是“词尾转变”。

库恩借用语法上的paradigm那个词来讲明范式具有“范例”、“模型”、“模式”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作者:张雯
来源:《成功》2017年第28期
库恩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篇幅短小,内容精炼,意义深远。

全文围绕着“常规科学”、“范式”、“危机”、“非常规科学(革命)”等关键概念的阐述与科学革命发展的历程与结构展开论述。

在导言中,库恩就明确指出: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改变对熟知材料的理解和评价。

然后,库恩引出人们最为认可的常规科学的发展规律,发现危机,在常规科学原有体制下无法解决,怎么办?这时提出了规范,要想解决危机,就只能打破原有规范,发动科学革命。

经历科学革命,重新确立新的规范时,也是新的世界观的确立。

革命解决了危机,科学是不是进步了呢?按照库恩的观点,科学由于革命而进步。

一、理论
《科学革命的结构》描述的是科学发展的历程,即规范——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一)规范
1.可以使新手准备好参加此后他工作的科学共同体。

2.在接受了这种规范以后,就有一个“选择那些可以肯定有解的问题的标准。

因此,在规法的基础上,“常规科学”就形成了。

(二)常规科学
坚实的建立在一种或多种过去科学成就基础上的研究,这些科学成就为某个科学共同体在一段时间内公认为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的所有规范的总和。

它的目的不是发现新类型的现象,也不是发明新的理论,而是澄清范式所提供的那些理论和现象。

(三)科学革命
首先,“反常”:随着事物的发展,科学家也会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现象或问题,这些现象或问题用以往的规范往往难以解释或有很好的解释。

其次,“危机”:这些反常的现象与我们先入为主的规范相冲突,与预期不符,使得科学家往往无所适从。

接着,“范式转变”:在经历了各种既定规范下的假定解释无果的情况下,就会使得一些科学家转而怀疑这些既定规范的正确性。

最后,“新范式”:当问题变得尖锐化的时候,一些科学家会主动提出新的原理,进而逐步形成新的,可以更好地解释以往现象和新现象的规范。

(四)新常规科学
新的科学规范的形成意味着新常规科学的再此形成,科学就是这样一次次突破以往的规范,形成新的规范,也就是创新。

再稳定再发展,发现问题,再次突破…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例如,2006年7月,奇虎退出了专门查杀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旧病毒厂商怨恨奇虎360打破了“病毒软件卖钱”的旧范式。

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升级,目前360安全卫士已发展成国内最受欢迎的杀木马、防盗号工具软件之一。

这就是人们常常听到旧范式的人对于革其命的新范式的抱怨。

与其怨恨,不如寻求新范式中的新生存方式,或者寻求下一个范式突破。

总言之,科学的正确的是有局限性的,科学永远都是“近似性的真理”。

在当前的科学体系中肯定存在一些不正确,不确切的观点和现象。

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糟粕会不断的被剔除,科学规范会越来越近于“真理”。

因此,我们要有批判地思想,不要固定思维,科学发展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

把握住科学研究方向,遇到反常现象和问题才不会毫无办法,科学才能够有新的发展。

二、本质以及规律
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

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推测和方法的总和。

瑞泽尔认为: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学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

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

因此它能够将存在于一科学中的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

范式的特点: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他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先例。

由此可以推出,这一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了科学革命。

因此,在库恩看来,“科学革命”的实质就是“范式的转换”是少部分人在广泛接受的科学范式里,发现现有理论解决不了的“例外”,尝试用竞争性对策理论取而代之,进而排挤掉“不可通约”的原有范式。

三、应用:范式的转化与市场营销组合(4Ps)
在市场营销中,有著名“市场营销组合”理论,营销理论组合的迅速发展,从经典的4Ps,到顾客导向的4Cs,一直到目前关系营销的4Rs。

这种演变过程反映的是市场营销的重心从企业内部向外部转移的过程,从以卖方为中心向买方为中心的发展演化过程。

因此,这是基于从“交易”到“关系”范式转变的视角。

1.“4Ps”营销组合理论,即“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组合理论。

①产品(product)——构成对目标交易有价值的某种东西;②价格(price)——决定目标交易对方需要为此付出什么;③渠道(place)——将某项供给置于目标交易方可以处置的状态之下;④促销(promotion)——吸引目标交易方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注意,并且对目标交易方对此的感觉和嗜好施加影响。

这是由克服市场交换障碍而决定的。

2.“4Cs”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被很多人认为是对经典4Ps的颠覆。

但从交换障礙克服的视角来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之间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一种继承和深化的关系。

①把产品(product)转化为顾客需要(customer need),是因为认识到顾客进行交换,真正需要的不是某个实体形态的产品,而是需要它带来的利益或价值。

这就是要求企业关注通过交换能够给顾客带来多少利益,而不是能够提供什么实体形态的产品。

②价格(price)转化为成本(cost),是要求企业关注交换过程中需要顾客支付的货币成本所可能带来的交换障碍,因为这是顾客所失去的东西。

③渠道(place)转化为便利(convenience),是要求企业关注交换过程中需要顾客耗费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等所有可能带来的交换障碍,因为这些也是顾客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④促销(promotion)转化为沟通(communication),是要求企业增加交换过程中与顾客的交流,增加双方信任,减少道德风险等带来的交换障碍。

这就是“交流障碍克服”这一理论的内容核心认识更加深入和透彻。

3.“4Rs”营销组合理论,即关联(relevance)、反应(response)、关系(relationships)、回报(return)四个要素组成。

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企业应该与顾客发展长期关系(relevance);另一方面企业应该与各个合作伙伴构建关系网络(relationships)。

接个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工和合作,才能对顾客要求做出快速反应(response),而回报(returns)则是企业与任何关键成员构建合作关系的基础。

因此,在营销组合理论演变的逻辑过程中,新的假定(范式,理论)要求对先前的假定进行重建,并对先前的事实进行重新评价。

这是基于从“交易”到“关系”范式转变的视角。

库恩认为:“理论要作为一种范式被接受,它必须优于它的竞争对手。

”一种范式的简历意味着该门学科的发展已经成熟。

范式的确立是常规科学的标志。

正如库恩感叹道,当一种范式知道整个团体的研究工作时,正是这个标准可以明确地宣告一个领域已经成为科学了。

四、总结
托马斯库恩是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来用哲学的观点来评价科学的发展历程。

而且他提出的范式立论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常规思维。

正如他在导言中说:我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改变对熟知材料的理解和评价。

库恩彻底改变了逻辑实证主义者告诉我们的那种累积式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掀起了科学哲学世界里的另一场革命。

《科学革命的结构》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不是累积式的进步,而是通过科学革命的断断续续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第一版.
[2]王兵,浩瀚书海中的奇珍——来自《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启迪,中国研究生.
[3]陈兰芝、仇永民.库恩范式视域下的问题观及其认识论意义——基于《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反思.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7月第四期.
[4]衣永红.科学认识论中的“范式转换”——解读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凉山大学学报,2006年12月第四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