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 单元复习课一、基础训练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 的是( )A .AB =3,BC =4 B .AB =4,BC =3,△A =30°C .△A =60°,△B =45°,AB =4D .△C =60°,AB =62.(2020春•武侯区期末)如图,AB 平分△DAC ,增加下列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ABD 的是( )A .AC =ADB .BC =BD C .△CBA =△DBA D .△C =△D第2题图3.(2020•黑龙江)如图,Rt△ABC 和Rt△EDF 中,△B =△D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Rt△ABC 和Rt△EDF 全等.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A =90°,AB =BD ,过点D 作DE△BC 交AC 于点E ,量得AE =10 cm ,则DE 的长为________.5.如图,已知AB△BD 于点B ,ED△BD 于点D ,AE 交BD 于点C ,且BC =DC.求证:AB =ED.第5题图二、课堂探究例1 直线l 1△l 2△l 3,且l 1与l 2的距离为1,l 2与l 3的距离为3.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 角三角板如图放置,顶点A ,B ,C 恰好分别落在三条直线上,则△ABC 的面积为( )A .254B .252C .12D .25例2(2020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若△ABC的面积为21cm2,AB=8cm,AC=6cm,则DE的长为cm.例3 如图,AC△CF于点C,DF△CF于点F,AB与DE交于点O,且EC=BF,AB=DE,求证:AE=BD.例4 如图,已知△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AE,并延长AE交BD于点F.请判断AE与B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三、巩固训练1.(2019·宜春二模)如图,在△ABC中,AB=8,AC=6,O为△ABC角平分线的交点,若△ABO的面积为20,则△ACO的面积为()A.12B.15C.16D.182.(2018秋·龙湖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3),点B(9,0),且△ACB=90°,CA=CB,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 ___.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AC.求证:BG=FG.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P平分△DAB,BP平分△ABC,点P恰在DC上.(1)求证:AP△BP;(2)若△D=90°,猜想AB,AD,B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含课后作业与答案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 SSS AAS SAS ASAAAS ASA 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 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判定 边角边(SAS )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 边边边(SSS )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备注 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015•西城区模拟)问题背景:(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2)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故答案为 EF=BE+DF.(2)结论EF=BE+DF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在△ABE和△ADG中,,∴△ABE≌△A 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EF≌△AGF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答案】证明:∵AE⊥AB,AD⊥AC,∴∠EAB=∠DAC=90°∴∠EAB+∠DAE=∠DAC+∠DAE ,即∠DAB=∠EAC.在△DAB与△EAC中,DAB EAC AB AC B C ∠=∠⎧⎪=⎨⎪∠=∠⎩∴△DAB ≌△EAC (ASA )∴BD =CE.类型二、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CB ,AB ∥CD.求证:∠B =∠ D.【思路点拨】∠B 与∠D 不包含在任何两个三角形中,只有添加辅助线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证明:连接AC ,∵AD ∥CB ,AB ∥CD.∴∠1=∠2,∠3=∠4在△ABC 与△CDA 中1243AC CA ∠=∠⎧⎪=⎨⎪∠=∠⎩∴△ABC ≌△CDA (ASA )∴∠B =∠D【总结升华】添加公共边作为辅助线的时候不能割裂所给的条件,如果证∠A =∠C ,则连接对角线BD.举一反三:【变式】在ΔABC 中,AB =AC.求证:∠B =∠ C【答案】证明:过点A 作AD ⊥BC在Rt △ABD 与Rt △ACD 中AB AC AD AD=⎧⎨=⎩∴Rt △ABD ≌Rt △ACD (HL )∴∠B =∠C.(2).倍长中线法:【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例8】3、己知:在ΔABC 中,AD 为中线.求证:AD <()12AB AC +【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 =AD ,∵AD 为中线,∴BD =CD在△ADC 与△EDB 中DC DB ADC BDE AD ED =⎧⎪∠=∠⎨⎪=⎩∴△ADC ≌△EDB (SAS )∴AC =BE在△ABE 中,AB +BE >AE ,即AB +AC >2AD∴AD <()12AB AC +. 【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AC ,2AD ,AB 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D 旋转180°.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 )A.1 <x< 6B.5 <x< 7C.2 <x< 12D.无法确定【答案】A ;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2x<7+5,所以选A选项.(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4、(2016秋•诸暨市期中)如图,已知∠1=∠2,P为BN上的一点,PF⊥BC于F,PA=PC.求证:∠PCB+∠BAP=180°.【思路点拨】过点P作PE⊥BA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PE=PF,然后利用HL证明Rt△PEA与Rt△PF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PAE=∠PCB,再根据平角的定义解答.【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过点P作PE⊥BA于E,∵∠1=∠2,PF⊥BC于F,∴PE=PF,∠PEA=∠PFB=90°,在Rt△PEA与Rt△PFC中,∴Rt△PEA≌Rt△PFC(HL),∴∠PAE=∠PCB,∵∠BAP+∠PAE=180°,∴∠PCB+∠BAP=18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开县二模)如图,已知,∠BAC=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且CE⊥BD 交BD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答案】解:如图2,延长CE、BA相交于点F,∵∠EBF+∠F=90°,∠ACF+∠F=90°,∴∠EBF=∠ACF,在△ABD和△ACF中∴△ABD≌△ACF(ASA),∴BD=CF,在△BCE和△BFE中,∴△BCE≌△BFE(ASA),∴CE=EF,∴BD=2CE.(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思路点拨】因为AB>AC,所以可在AB上截取线段AE=AC,这时BE=AB-AC,如果连接EM,在△BME中,显然有MB-ME<BE.这表明只要证明ME=MC,则结论成立.【答案与解析】证明:∵AB>AC,则在AB上截取AE=AC,连接ME.在△MBE中,MB-ME<BE(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和△AME中,()()()AC AE CAM EAM AM AM =⎧⎪∠=∠⎨⎪=⎩所作,角平分线的定义,公共边, ∴ △AMC ≌△AME (SAS ).∴ MC =M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 BE =AB -AE ,∴ BE =AB -AC ,∴ MB -MC <AB -AC .【总结升华】充分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截长补短是关键.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6、如图(1),AB ⊥BD 于点B ,ED ⊥BD 于点D ,点C 是BD 上一点.且BC =DE ,CD =AB .(1)试判断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 沿直线BD 向左平移,使△CDE 的顶点C 与B 重合,此时第(1)问中AC 与BE 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答案与解析】证明:(1)AC ⊥CE .理由如下:在△ABC 和△CDE 中,,90,,BC DE B D AB CD =⎧⎪∠=∠=︒⎨⎪=⎩∴ △ABC ≌△CDE (SAS ).∴ ∠ACB =∠E .又∵ ∠E +∠ECD =90°,∴ ∠ACB +∠ECD =90°.∴ AC ⊥CE .(2)∵ △ABC 各顶点的位置没动,在△CDE 平移过程中,一直还有AB C D '=,BC =DE ,∠ABC =∠EDC =90°,∴ 也一直有△ABC ≌△C DE '(SAS).∴ ∠ACB =∠E .而∠E +∠EC D '=90°,∴ ∠ACB +∠EC D '=90°.故有AC ⊥C E ',即AC 与BE 的位置关系仍成立.【总结升华】变还是不变,就看在运动的过程中,本质条件(本题中的两三角形全等)变还是没变.本质条件变了,结论就会变;本质条件不变,仅仅是图形的位置变了.结论仍然不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ABC 中,BC =AC ,△CDE 中,CE =CD ,现把两个三角形的C 点重合,且使∠BCA =∠ECD ,连接BE ,AD .求证:BE =AD .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吗?为什么?【答案】证明:∵∠BCA =∠ECD ,∴∠BCA -∠ECA =∠ECD -∠ECA ,即∠BCE =∠ACD在△ADC 与△BEC 中ACD=BCE AC BC CD CE =⎧⎪∠∠⎨⎪=⎩∴△ADC ≌△BEC(SAS)∴BE =AD .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因为还是可以通过SAS 证明△ADC ≌△BEC.【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若△ABE≌△ACF,且AB =5,AE =2,则EC 的长为( )A .2B .3C .5D . 2.52.(2015春•平顶山期末)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 ′O ′B ′等于已知角∠AOB 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 ′O ′B ′=∠AOB 的依据是( )A.SAS B.A SA C.A AS D.SSS3. (2016•新疆)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4. 在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5. 如图,点C、D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若在线段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 线段CD的中点B. 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C. 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D. 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6.在△ABC与△DEF中,给出下列四组条件:(1)AB=DE,BC=EF,AC=DF;(2)AB=DE,∠B=∠E,BC=EF;(3)∠B=∠E,BC=EF,∠C=∠F;(4)AB=DE,AC=DF,∠B=∠E.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组.A.1组 B.2组 C.3组 D.4组7. 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A. 相等B.不相等C.互补D.相等或互补8. △ABC中,∠BAC=90° AD⊥BC,AE平分∠BAC,∠B=2∠C,∠DAE的度数是( )A.45°B.20°C.、30°D.15°二.填空题9.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2cm ,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2cm ,若'''A B C △的周长为16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m .10. △ABC 和△ADC 中,下列三个论断:①AB =AD ;②∠BAC =∠DAC ;③BC =DC .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写出一个真命题:__________.11.(2015春•成都校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C=90°,∠B=30°,AD 平分∠BAC ,CD=2cm ,则BD 的长是 .12. 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 ”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 ”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_____.13. 如右图,在△ABC 中,∠C =90°,BD 平分∠CBA 交AC 于点D .若AB =a ,CD =b ,则△AD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14.(2016秋•扬中市月考)如图,AC ⊥AB ,AC ⊥CD ,要使得△ABC ≌△CDA .(1)若以“SAS ”为依据,需添加条件 ;(2)若以“HL ”为依据,需添加条件 .15. 如图,△ABC 中,H 是高AD 、BE 的交点,且BH =AC ,则∠ABC =________.16. 在△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BAC ,DE ⊥AB 于E.若AB =20cm ,则△DBE的周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7. 已知:如图,CB=DE,∠B=∠E,∠BAE=∠CAD.求证:∠ACD=∠ADC.18.已知:△ABC中,AC⊥BC,CE⊥AB于E,AF平分∠CA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 于D.求证: AC=AD19. 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BD=CD.求证:BE=CF.20.(2015•北京校级模拟)感受理解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则线段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自主学习事实上,在解决几何线段相等问题中,当条件中遇到角平分线时,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如:在图②中,若C是∠MON的平分线OP上一点,点A在OM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OBC和△OAC,从而得到线段CA与CB相等学以致用参考上述学到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③,△ABC不是等边三角形,但∠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求证:FE=FD.【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EC=AC-AE=5-2=3;2. 【答案】D;【解析】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O′C′=OC,O′B′=OB,C′D′=CD,∴△OCD≌△O′C′D′(SSS).故选D.3. 【答案】D;【解析】∵∠B=∠DEF,AB=DE,∴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 ≌△DEF;故选D.4. 【答案】D;【解析】A项应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B项如果腰不相等不能证明全等;C项直角三角形至少要有一边相等.5. 【答案】D;【解析】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6. 【答案】C;【解析】(1)(2)(3)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7. 【答案】A;【解析】高线可以看成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进而用HL定理判定全等.8. 【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得∠B=∠DAC=60°,∠C=30°,所以∠DAE=60°-45°=15°.二.填空题9. 【答案】10,16;【解析】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周长相等.10.【答案】①②③;11.【答案】4cm;【解析】解:∵∠C=90°,∠B=30°,∴∠BAC=90°﹣30°=60°,∵AD平分∠CAB,∴∠CAD=∠BAD=×60°=30°,∴AD=2CD=2×2=4cm,又∵∠B=∠ABD=30°,∴AD=BD=4cm .故答案为:4cm.12.【答案】①③【解析】②不正确是因为存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与某一个三角形不全等的情况.13.【答案】ab 21; 【解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D 点到AB 的距离等于CD =b ,所以△ADB 的面积为ab 21. 14.【答案】AB=CD ;AD=BC【解析】(1)若以“SAS ”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B=CD ;△ABC ≌△CDA (SAS );(2)若以“HL ”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D=BC ;Rt △ABC ≌Rt △CDA (HL ).15.【答案】45°;【解析】Rt △BDH ≌Rt △ADC ,BD =AD.16.【答案】20cm ;【解析】BC =AC =AE ,△DBE 的周长等于AB.三.解答题17.【解析】证明:∵∠BAE =∠CAD ,∴∠BAE -∠CAE =∠CAD -∠CAE ,即∠BAC =∠EAD .在△ABC 和△AED 中,BAC EAD B E BC ED ∠∠⎧⎪∠∠⎨⎪⎩=,=,=, ∴△ABC ≌△AED . (AAS )∴AC =AD .∴∠ACD =∠ADC .18.【解析】证明:∵AC⊥BC,CE⊥AB∴∠CAB +∠1=∠CAB +∠3=90°,∴∠1=∠3又∵FD∥BC∴∠2=∠3,∴∠1=∠2在△CAF 与△DAF 中CAF=DAF 1=2AF=AF ∠∠⎧⎪∠∠⎨⎪⎩∴△CAF 与△DAF (AAS )∴AC =AD.19.【解析】证明:∵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已知)∴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又∵BD=CD∴△BDE≌△CDF(HL)∴BE=CF20.【解析】解:感受理解EF=FD.理由如下:∵△ABC是等边三角形,∴∠BAC=∠BCA,∵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DAC=∠ECA,∠BAD=∠BCE,∴FA=FC.∴在△EFA和△DFC中,,∴△EFA≌△DFC,∴EF=FD;学以致用:证明:如图1,在AC上截取AG=AE,连接FG.∵AD是∠BAC的平分线,∴∠1=∠2,在△AEF和△AGF中,,∴△AEF≌△AGF(SAS),∴∠AFE=∠AFG,FE=FG,∵∠B=60°,∴∠BAC+∠ACB=180°﹣60°=12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2=∠BAC,∠3=∠ACB,∴∠2+∠3=(∠BAC+∠ACB)=×120°=60°,∴∠AFE=∠CFD=∠AFG=60°.∴∠CFG=180°﹣∠AFG﹣∠CFD=180°﹣60°﹣60°=60°,∴∠CFG=∠CFD,∵CE是∠BCA的平分线,∴∠3=∠4,在△CFG和△CFD中,,∴△CFG≌△CFD(ASA),∴FG=FD,∴FE=FD.。
数学习题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
寨河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复习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科目:数学设计者:王凡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能够掌握理解三角形的边和角,以及能够应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证明全等三角形,技能:会证明全等三角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点:全等三角形的五种证明方法,多边形难点:全等三角形的五种证明方法学习过程: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射线,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直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C)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叫做三角形的高。
(D)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总在三角形的内部。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1cm,2cm,3.5 cmB. 4cm,5cm,9 cmC. 5cm,8cm,15cmD. 6cm,8cm,9cm3.根据定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都是()(A)直线(B)线段(C)射线(D)以上都对4. 如果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那么,它们的长度比可能是()A、1∶2∶4B、1∶3∶4C、3∶4∶7D、2∶3∶4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6.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A、9cmB、12cmC、12cm或15cmD、15cm7.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8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 4cmB. 5cmC. 6cmD. 13cm8.如右图所示,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若AB=5cm,AC=3cm,则△ABD的周长比△ACD周长多()A、5cmB、3cmC、8cmD、2cm9.如图所示,在△ABC中,D, E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是△ABC的平分线B、BD是AC边上的高C、BD是AC边上的中线D、DE是△ABC的中线10.下列图形中具有不稳定性的是()A、长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8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 4cm B. 5cm C. 6cm D. 13cm1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2,3,那么x的取值范围()A. 23x<< B. 25x<< C. 2x> D. 15x<<13.所有内角都相等的18边形,它的每个内角、外角的度数是()A.120°,60° B.140°,40° C.160°,20° D.100°,80°14.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边数是()A.8 B.9 C.10 D.111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①七边形有14条对角线;②外角和大于内角和的多边形只有三角形;③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是4:1,则它是九边形. A.0个 B.1个 C.2个 D.3个二.填空题1.在△ABC中,若︒=∠25A,︒=∠78B,那么=∠C________。
人教版数学八上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件共34张PPT
2
。
(3,3,1;2,2,3)
1、如图,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A
解:3x + 2x + x = 180
35xx
6x=180
X=30
23xx
B
xx C
∴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60°,90°
2、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3:5, 求解这:三设个三内个角内的角度分数别。为x,3x,5x
B A
小莉的设计方案:先在池塘旁取一个能
直接到达A和B处的点C,连结AC并延长至
D点,使AC=DC,连结BC并延长至E点,
使BC=EC,连结CD,用米尺测出DE的长,
这个长度就等于A,B两点的距离。请你说
明理由。
解: AC=DC
∠ACB=∠DCE
A
B
BC=EC
C
△ACB≌△DCE(SAS)
E
D
AB=DE
则x + 3x + 5x = 180 x=20
∴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20°,60°,100°
题型考查
1.符合条件∠A+∠B=62°的三角形是( C )
A、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2.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4㎝,9㎝ 两根木棒围成三角形的是( C )
A、4㎝ B、5㎝ C、9㎝ D、14㎝ 3.如图,在△ABC中,∠A=70° A
点,∠1=∠2,AE=DE,
试求AB=DC。
AD
12
BEC
简解:∵E是BC的中点, ∴BE=EC。又∴ ∠1=∠2,AE=DE, △ABE≌△DCE(SAS),∴AB=DC 。
3.如图,已知BE⊥AD, CF⊥AD,且BE=CF,请你 判断AD是△ABC的中线还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期末复习专题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专题全等三角形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B.两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D.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已知△ABC≌△DEF,∠A=80°,∠E=50°,则∠F的度数为()A.30°B.50°C.80°D.100°3.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0,那么△ABC中与这个角对应的角是()A.∠AB.∠BC.∠CD.∠D4.如图,△ABC≌△DEF,则此图中相等的线段有()A.1对B.2对C.3对D.4对5.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的距离,先在的垂线上取两点,,使,再作出的垂线,使,,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得,因此测得的长就是的长,判定△≌△最恰当的理由是( )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6.如图所示,已知△ABE≌△ACD,∠1=∠2,∠B=∠C,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A.AB=ACB.∠BAE=∠CADC.BE=DCD.AD=DE7.如图,已知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F,若∠1=∠2=∠3,AC=AE,则有( )A.△ABD≌△AFDB.△AFE≌△ADCC.△AEF≌△ACBD.△ABC≌△ADE8.如图所示,∠E=∠F=90°,∠B=∠C,AE=AF,结论:①EM=FN;②CD=DN;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在如图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的个数是()A.1 B.2 C.3 D.410.如图,∠DAE=∠ADE=15°,DE∥AB,DF⊥AB,若AE=8,则DF等于( )A.5B.4C.3D.211.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与AC交于点D,DE⊥AB于点E,若BC=5,△BCD的面积为5,则ED的长为().A. B. 1 C.2 D.512.如图,AB=AC,BE⊥AC于E,CF⊥AB于F,BE,CF交于D,则以下结论:①△ABE≌△ACF;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正确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13.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AQ=PQ, PR⊥AB于R点,PS⊥AC于S点,PR=PS.则四个结论:①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②AS=AR;③QP∥AR;④△BRP≌△QSP.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③14.如图,AC=AD,BC=BD,连结CD交AB于点E,F是AB上一点,连结FC,FD,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3对B.4对C.5对D.6对15.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2,则△BCE的面积等于()A.10 B.7 C.5 D.41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 )A.4个B.3个C.2个D.1个17.正方形ABCD、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RKP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在线段DK上,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则△DEK的面积为( )A.10B.12C.14D.1618.如图,△ABC中,∠ACB=90°,D为AB上任一点,过D作AB的垂线,分别交边AC、BC的延长线于EF两点,∠BAC∠BFD的平分线交于点I,AI交DF于点M,FI交AC于点N,连接BI.下列结论:①∠BAC=∠BFD;②∠ENI=∠EMI;③AI⊥FI;④∠ABI=∠FBI;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19.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的边AB、BC上的动点(其中P、Q不与端点重合),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⑴BP=CM;⑵△ABQ≌△CAP;⑶∠CMQ的度数始终等于60°;⑷当第秒或第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20.如图,在不等边△ABC中,PM⊥AB于点M,PN⊥AC于点N,且PM=PN,Q在AC上,PQ=QA,MP=3,△AMP的面积是6,下列结论:① AM<PQ+QN,②QP∥AM,③△BMP≌△PQC,④∠QPC+∠MPB=90°,⑤△PQN的周长是7,其中正确的有()个.A.1B.2C.3D.4二填空题:21.小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棒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若只带一块配成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则应该带第_______块.22.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________.23.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24.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O ≌△ADO.下列结论:①AC ⊥BD;②CB=CD;③△ABC ≌△ADC;④DA=DC.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是 .25.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已知AB ,BC ,CA 的长分别为5,7,6,则S △ABP ∶S △BPC ∶S △APC =___________.26.如图,BD 平分∠ABC ,DE ⊥AB 于E ,DF ⊥BC 于F ,AB=6,BC=8.若S △ABC =28,则DE= .27.如图,OP 平分∠AOB ,PB ⊥OB ,OA=8cm ,PB=3cm ,则△POA 的面积等于 cm 2.28.如图的三角形纸片中,AB=8cm,BC=6cm,AC=7cm,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三角形,使点C落在AB边的点E处,折痕为BD,则△AED的周长为.29.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 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BPE与△CQP全等时,时间t为s.30.如图,在△ABC中,AB=AC,BE=CD,BD=CF,则∠α与∠A之间的数量关系为.31.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判断 EC与B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2.如图,已知△ABC中,点D在边AC上,且BC=CD(1)用尺规作出∠ACB的平分线CP(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中,设CP与AB相交于点E,连接DE,求证:BE=DE.33.如图,四边形ABDC中,∠D=∠ABD=90゜,点O为BD的中点,且OA平分∠BAC.(1)求证:OC平分∠ACD;(2)求证:AB+CD=AC.34.在△ABC中,AB=AC,∠BAC=100°,点D在BC边上,△ABD和△AFD关于直线AD对称,∠FAC的平分线交BC 于点G,连接FG.(1)求∠DFG的度数;(2)设∠BAD=θ,①当θ为何值时,△DFG为等腰三角形;②△DFG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吗?若有,请求出相应的θ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5.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E为AC上的一点,BE交AD于点F,已知AE=EF. 求证:AC=BF.36.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1)如图,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37.如图(1)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沿射线AB方向由A向B运动,点F同时从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射线BC方向运动,过点D作DE⊥AC,连结DF交射线AC于点G.(1)当点D运动到AB的中点时,求AE的长;(2)当DF⊥AB时,求AD的长及△BDF的面积;(3)小明通过测量发现,当点D在线段AB上时,EG的长始终等于AC的一半,他想当点D运动到图(2)的情况时,EG的长始终等于AC的一半吗?若改变,说明理由,若不变,请证明EG等于AC的一半.38.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D=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应用:如图2,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4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8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50海里/小时的速度,同时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70海里/小时的速度各自前进2小时后,在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两舰艇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参考答案1、B2、B3、A4、D5、B6、D7、D8、C9、D 10、B 11、C 12、D 13、A 14、D 15、C 16、A 17、D.18、C 19、C 20、C 21、2 块. 22、55° 23、4 .24、①②③25、5∶7∶6 26、4; 27、12 cm2.28、9cm .29、1或4 30、2∠α+∠A=180°.31、平行且相等32、【解答】(1)解:如图1,射线CP为所求作的图形.(2)证明:∵CP是∠ACB的平分线∴∠DCE=∠BCE.在△CDE和△CBE中,,∴△DCE≌△BCE(SAS),∴BE=DE.33、1,∵EN∥AD,∴∠MAD=∠MNE,∠ADM=∠NEM.∵点M为DE的中点,∴DM=EM.在△ADM和△NEM中,∴.∴△ADM≌△NEM.∴AM=MN.∴M为AN的中点.(2)证明:如图2,∵△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CB=CE,∠CBE=∠CEB=45°.∵AD∥NE,∴∠DAE+∠NEA=180°.∵∠DAE=90°,∴∠NEA=90°.∴∠NEC=135°.∵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C=180°﹣∠CBE=135°.∴∠ABC=∠NEC.∵△ADM≌△NEM(已证),∴AD=NE.∵AD=AB,∴AB=NE.在△ABC和△NEC中,∴△ABC≌△NEC.∴AC=NC,∠ACB=∠NCE.∴∠ACN=∠BCE=90°.∴△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ACN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图3,此时A、B、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D∥EN,∠DAB=90°,∴∠ENA=∠DAN=90°.∵∠BCE=90°,∴∠CBN+∠CEN=360°﹣90°﹣90°=180°.∵A、B、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CBN=180°.∴∠ABC=∠NEC.∵△ADM≌△NEM(已证),∴AD=NE.∵AD=AB,∴AB=NE.在△ABC和△NEC中,∴△ABC≌△NEC.∴AC=NC,∠ACB=∠NCE.∴∠ACN=∠BCE=90°.∴△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4、35、证:延长AD到G,使得DG=AD.(1分)在△ADC和△GDB中∴△ADC≌△GDB ∴AC=BG 且∠CAD=∠G∵AE=EF∴∠EFA=∠EAF∴∠G=∠EFA∵∠EFA=∠BFG∴∠G=∠BFG∴BG=BF∵AC=BG∴BF=AC36、(1)证明:连结AD.∵AB=AC ∠BAC=90° D为BC的中点∴∠B=∠BAD=∠DAC=45°,AD⊥BC∴BD=AD, ∠BDA=90°又BE=AF∴△BDE≌△ADF (SAS)∴ED=FD ∠BDE=∠ADF∴∠EDF=∠EDA+∠ADF=∠EDA+∠BDE=∠BDA=90°∴△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DEF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连结AD∵AB=AC ∠BAC=90° D为BC的中点∴∠DAC=∠BAD=∠ABD=45°,AD⊥BC∴BD=AD, ∠BDA=90°∴∠DAF=∠DBE=135°又AF=BE∴△DAF≌△DBE (SAS)∴FD=ED ∠FDA=∠EDB∴∠EDF=∠EDB+∠FDB=∠FDA+∠FDB=∠ADB=90°∴△DEF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7、(1)AE=(2)设AD=x,则CF=x,BD=6-x,BF=6+x∵∠B=60°,∠BDF=90°∴BF=2BD 即6+x=2×(6-x)∴x=2即AD=2 ∴BD=4,DF==×4×=∴S△BDF(3)不变过F作FM⊥AG延长线于M由AD=CF,∠AED=∠FMC=90°,∠A=∠FCM=60°可得FM=DE易知△DEG≌△FMG由全等可得CM=AE,FG=GM即AC=AE+EC=CM+CE=EG+GM=2GE38、(1)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应是EF=BE+DF ;(2)如图,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AOB=40°+90°+(90°﹣80°)=140°,∠EOF=70°,∴∠EAF=∠AOB,又∵OA=OB,∠OAC+∠OBC=(90°﹣40°)+(80°+50°)=180°,延长FB到G,使BG=AE,连接OG,先证明△AOE≌△BOG,再证明△OEF≌△OGF,可得出结论应是EF=AE+BF ;即EF=2×(50+70)=240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40海里.先制定阶段性目标—找到明确的努力方向每个人的一生,多半都是有目标的,大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结果,应该定得比较远大些,这样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
数学八年级上人教版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
三、解答题:
1 、 已 知 如 图 △ ABC≌△DFE , ∠A=96º,∠B=25º,DF=10cm。
求 ∠E的度数及AB的长。
A
D
B
CE
F
2 已知如图 CD⊥AB于D,BE⊥AC于E, △ ABE≌△ACD , ∠ C=20º, AB=10 , AD=4,G为AB延长线上的一点。 求 ∠EBG的度数及CE的长。
C E
F
A
D BG
3如图:已知△ABC≌△ADE,BC的延长 线 交 DA 于 F , 交 DE 于 G , ∠ ACB=105º, ∠CAD=10º,∠D=25º。 求 ∠EAC,∠DFE,∠DGB的度数。
D
G FC
E
A
B
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4)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 最小的边是对应边; (5)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 最小的角是 对应角;
2、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2 如图2,已知△ABC中,AB=AC, D在AB上,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 BD=CE,DE与BC交于点F. 求 证:DF=EF.
提示:此题辅助线作法 较多,如: ①作 DG∥AE交BC于G; ②作EH∥BA交BC的延 长线于H; 再通过 证三角形全等得DF= EF.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1.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1 如图1,已知△ABC中,AD 是△ABC的中线,AB=8,AC=6, 求AD的取值范围.
提示:延长AD至A',使 A'D=AD,连结 BA'.根据“SAS”易证 △A'BD≌△ACD,得AC =A'B.这样将AC转移 到△A'BA中,根据三角 形三边关系定理可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学习任务单及课后练习
(3)
【学习任务二】
思考 2: 找到对应的边、角后,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找对应的边、角有什么
用吗?它们有没有特殊的良好的关系值得研究呢?
【例 1】 如图,△ABC≌△CDA,AB 和 CD,BC 和 DA 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
及对应角.
A
D B
C
练习: 如图,△ABN≌△ACM,∠B 和∠C 是对应角,AB 和
∴ AC=A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CE=∠AB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且∠1=∠2 ∴∠ABC=∠ACB 又∵∠ABC+∠ACB+∠A=180°,∠A=50° ∴∠ABC+∠ACB=130° ∴∠ABC=∠ACB=65° ∠1=∠ABC-∠ABD=65°-39°=26°
(1) 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2) 求线段 NM 及线段 HG 的长度.
E H
M
F
G
N
推荐的学习资源 1.观看网络课程:全等三角形 2.阅读课本第 31、第 32 页,在书上圈画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来自全等三角形》学习任务单及课后练习
课例编号 课题 教科书
姓名
课程基本信息
课前学习任务 复习三角形一章,梳理求证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的证明方法.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思考 1:下列三幅图中,△DEF、△DBC 和△ADE 都是△ABC 经过一系列变换
后得到的.
(1) 它们经历的是何种变换?
(2) 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A
E
A
D
B
C
E
F
B
C
A D
B
C
D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初二上册数学全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人教新课标版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知识点一: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将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证明某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后,采用哪个全等判定定理加以证明,可以按下图思路进行分析:找夹角SAS已知两边找第三边SSS找直角HL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AAS找夹角的另一边SAS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ASA找边的对角AAS找夹边ASA已知两角找任一对边AAS和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如图,A,F,E,B四点共线,ACCE,,AEBF,ACBD。
求证:ACFBDE。
BDDF知识点二:构造全等三角形例2.例3.如图,在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BEBF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
求证:21C。
,连接AE,EF和CF。
求证:AECF。
知识点三:常见辅助线的作法1.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例4.如图,AB//CD,AD//BC,求证:ABCD。
2.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的知识例5.如图,AP,CP分别是ABC外角MAC和NCA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求证:BP为MBN的平分线。
例6.如图,D是ABC的边BC上的点,且CDAB,ADBBAD,AE是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4.“截长补短”构造全等三角形例7.如图,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意一点。
求证:ABACPBPC。
解答过程:法一:在AB上截取ANAC,连接PN在APN与APC中ANAC12APAPAPNAPCPNPC(SAS)在BPN中,PBPNBNPBPCABAC,即AB-AC>PB-PC。
法二:延长AC至M,使AMAB,连接PM在ABP与AMP中ABAM12APAPABPAMP(SAS)PBPM在PCM中,CMPMPCABACPBPC。
八年级数学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 复习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建立知识系统;2. 使学生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的方法、归纳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将所学知识科学地组织起来,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难点: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点分析: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研究平面几何的重要工具。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经常将全等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多种多样,为全等这一传统的话题增添了新颖的味道。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知识点一: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将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证明某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后,采用哪个全等判定定理加以证明,可以按下图思路进行分析:⎧→⎧⎪⎪→⎨⎪⎪⎪→⎩⎪⎪→→⎧⎪⎪→⎧⎪⎪⎨⎨⎪→⎨⎪⎪⎪⎪⎪→⎩⎩⎪⎪→⎧⎪⎨→⎪⎩⎪⎩SAS SSS HL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第三边找直角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对边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
求证:ACF BDE ∆≅∆。
思路分析:从结论ACF BDE ∆≅∆入手,全等条件只有AC BD =;由A E B F =两边同时减去EF 得到AF BE =,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
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CF DE =,也可以是A B ∠=∠。
由条件AC CE ⊥,BD DF ⊥可得90ACE BDF ∠=∠=,再加上AE BF =,AC BD =,可以证明ACE BDF ∆≅∆,从而得到A B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是对全等三角形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回顾和巩固。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但部分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全等判定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复习课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复杂图形的全等判定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资料、PPT、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资料、笔记本、尺子、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全等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判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 第十一章 三角形多边形的内角和(2022年最新)
23.(1)50°;(2)略;(3)360°.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三角形认识
一、选择题
1.三条线段a=5,b=3,c的值为整数,由a、b、c为边可组成三角形( )
A.1个B.3个C.5个D.无数个
2.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上两点,且BD=DE=EC,则图中面积相等 三角形有( )
17.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DC=∠BCD,DE⊥DC交AB于E.
(1)求证:DE平分∠ADB ;
(2)若∠ABD的平分线与CD的延长线交于F,设∠F=α.
①若α=50°,求∠A的值;
②若∠F< ,试确定α的取值范围.
18.如图,四边形ABCD中,∠A+∠B=200°,∠ADC、∠D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求∠COD的度数.
(1)若点P在线段AB上,如图(1)所示,且∠α=60°,则∠1+∠2=;
(2)若点P在线段AB上运动,如图(2)所示,则∠α、∠1、∠2之间的关系为;
(3)若点P运动到边AB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则∠α、∠1、∠2之间有何关系?猜想并说明理由;
(4)若点P运动到△ABC形外,如图(4)所示,则∠α、∠1、∠2之间有何关系?猜想并说明理由.
(1)如图1,若∠B=∠C,试求出∠C的度数;
(2)如图2,若∠ABC的角平分线BE交DC于点E,且BE∥AD,试求出∠C的度数;
(3)①如图3,若∠ABC和∠B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试求出∠BEC的度数.
②在①的条件条件“∠A=145°,∠D=75°”改为“∠F=40°”,其他条件不变,∠BEC的度数会发生变化吗?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若变化,求出∠BEC的度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必考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必考题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必考题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课,要求学生会通过观察几何图形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通过正确的分类动手探索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具体说:(1)正确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将两个三角形相等的边和角对应重叠在一起,看是否重合;(2)相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一定要3条边和3个角都相等,可能一边或一角相等就足够(这个判断不一定要正确,但要有这种想法,探索命题的真假才有可能);(3)能正确地将三角形的6个元素按条件的个数分成:①一个元素:一个边或一条角对应相等。
②两个元素:两边或一边一角或两角对应相等。
③三个元素:三边或两边和一角或一边和两角或三角对应相等。
或者按:①边(一条边或两条边或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
②角(一个角或两个角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
③边和角[一条边和一个角或一条边和两个角(又分为角边角和角角边两种)或两条边和一个角(又分为边角边和边边角两种)分别对应相等];(4)能将分好的三大类(12小类)条件用画图的方法进行验证,找出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三条公理和一条定理;(5)能用这四个判定,直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或能补充一个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于知识的完整性和分类的数学思想的渗透,我认为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增强学生的观察、猜想和动手操作能力。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必考题2一、制订好复习课的复习目标复习要对以前多节新课中的知识点或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压缩整理,所以要制订好复习课的复习目标。
首先,选择合适的知识范围非常重要。
其次,应确定对所选知识点中重点的复习深度,过易会让学生索然无味,过难会让学生畏惧前行,失去信心。
我对这节课的难度把握是保全突尖,教学流程本身有梯度,例题与配套变式也有梯度。
不过对于例3“求证两线段相等”这个问题既需要添加辅助线,又要连续两次证全等。
问题的梯度设置过大,许多学生还观察不出。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三角形编者:肖潇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至少两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不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重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b,c,则a+b>c 或c-b<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 -b|<c<a+b要求会的题型:①数三角形的个数方法:分类,不要重复或者多余。
Page2题11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②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或者三条线段的比值,要求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方法:最小边+较小边>最大边不用比较三遍,只需比较一遍即可Page2题4③给出多条线段的长度,要求从中选择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方法:从所给线段的最大边入手,依次寻找较小边和最小边;直到找完为止,注意不要找重,也不要漏掉。
Page2题11④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方法: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c<a+bPage2题5,9,10⑤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要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方法:因为不知道这两边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要分类讨论,讨论完后要写“综上”,将上面讨论的结果做个总结。
Page3题14,15 第2课时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高从△ABC的顶点向它的对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那么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2.三角形的中线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的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手拉手”模型)-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点E在BC边上,请说明DB⊥BC;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AB=CB,连接BD,AC,BD=
7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友情提示:在图3中,∠BAD+∠BCD=180°)
A
D
图1
图2
图3
B
图4
∴∠BAD=∠CAE
等角-公共角 得 新等角
=
在△ABD 和△ACE中,ቐ∠BAD =∠CAE
=
∴△ABD≌△ACE(SAS)
活动二:推理论证,抽象模型
变式3:
如图,若△ABC和△ADE变为等边三角形, 即∠BAC=∠DAE=60°
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BD≌△ACE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手拉手”模型)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模型
问题1.如图,已知:△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DAE=90°,AB=AC,AD=AE,
________,
求证:△ABD≌△ACE .
活动二:推理论证,抽象模型
变式1.如图,已知:△ABC和△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特殊到一般
模型思想
手拉手模型
条件:AB=AC, AD=AE, ∠BAC=∠DAE.
结论:△ABD≌△ACE
总结:共顶点,等线段,等夹角,得全等,找全等,回初始.
活动四:学以致用,运用模型
1.问题背景:某数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托管延时服务中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把两个等腰直角三角
形的直角顶角顶点重合,
(1)如图1,在△ABC、△ADE中,∠BAC=∠DAE=°,AB=AC,AD=AE,连接BD,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全等三角形》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课堂实录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知识梳理】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到期末复习了。
首先一起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课前同学们已复习了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题目: 师:(1)、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生:能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师:(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从哪几方面考虑?为什么? 生: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师:(3)、全等变换有哪些?一个图形经过_______________ 后,位置变化了,但_____________都没有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后的图形全等。
生: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和大小都没变,即平移、旋转、翻折前后的图形全等。
师:以上这个结论很重要,因为有全等形就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有助于解题。
师:(4)、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判定?(1)文字语言(2)符号表示 生:SSS 、SAS 、ASA 、AAS 、HL 师:(5)、角的平分线性质和判定是什么?两者区别和联系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师:下面通过一些题目具体复习各知识点。
1、下列条件能判断△ABC 和△DEF 全等的是( )A )、AB=DE ,AC=DF ,∠B=∠EB )、∠A=∠D ,∠C=∠F ,AC=EFC )、∠A=∠F ,∠B=∠E ,AC=DED )、AC=DF ,BC=DE ,∠C=∠D生:选D ,只有D 符合SAS 。
师:2、在△ABC 和△DEF 中,如果∠C=∠D ,∠B=∠E ,要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的条件是( )A )、AB=EDB )、AB=FDC )、AC=DFD )、∠A=∠F 生:选C ,可通过画图确定,一一探究符不符合四个判定中的哪个。
师:3、在△ABC 和△A’B’C’中,AB=A’B’,AC=A’C’,要证△ABC ≌△A’B’C’,有以下四种思路证明①BC=B’C’;②∠A=∠A’;③∠B=∠B’;④∠C=∠C’,其中正确的思路有(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生:选C ,也是通过画图确定,一一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
◆随堂检测
1.如图,已知AC和BD相交于O,且BO=DO,AO=C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只能证明△AOB≌△COD
B.只能证明△AOD≌△COB
C.只能证明△AOB≌△COB
D.能证明△AOB≌△COD和△AOD≌△COB
2.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
C.只有乙D.只有丙
3.“三月三,放风筝”,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DF,EH=FH,不用度量,就知道∠DEH=∠DFH,小明是通过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得到的结论,请问小明用的识别方法是_____(用字母表示).
4如图,∠ACB=∠DFE,BC=EF,要使△ABC≌△DEF,则需要补充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
是.(只需填写一个)
◆典例分析
例:在△ABC中,∠ACB=90o,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⑴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⑴的位置时,求证:①△ACD≌△CEB;②DE=AD+BE
⑵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⑵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⑶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⑶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如图:
解析:这类问题每一问所用的思路基本相同
⑴①∵∠ADC=∠ACB=90o,
∴∠1+∠2=∠3+∠2=90o,
∴∠1=∠3.
又∵AC=BC,∠ADC=∠CEB=90o,
∴△ADC≌△CEB.
②∵△ADC≌△CEB,
∴CE=AD,CD=BE,
∴DE=CE+CD=AD+BE.
⑵∵∠ACB=∠CEB=90o,
∴∠1+∠2=∠CBE+∠2=90o,
∴∠1=∠CBE.
又∵AC=BC,∠ADC=∠CEB=90o,
∴△ACD≌△CBE,
∴CE=AD,CD=BE,
∴DE=CE-CD=AD-BE.
⑶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D、DE、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BE-AD(或AD=BE-DE,BE=AD +DE等).
∵∠ACB=∠CEB=90o,
∴∠ACD+∠BCE=∠CBE+∠BCE=90o,
∴∠ACD=∠CBE,
又∵AC=BC,∠ADC=∠CEB=90o,
∴△ACD≌△CBE,
∴AD=CE,CD=BE,
∴DE=CD-CE=BE-AD.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下列各作图题中,可直接用“边边边”条件作出三角形的是()
A.已知腰和底边,求作等腰三角形
B.已知两条直角边,求作等腰三角形
C.已知高,求作等边三角形
D.已知腰长,求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2.下列条件不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直角边和它所对的锐角对应相等
D.一个锐角和锐角所对的直角边对应相等
3.△ABC中,AB=AC,BD、CE是AC、AB边上的高,则BE与CD的大小关系为()
A.BE>CD B.BE=CD C.BE<CD D.不确定
4.如图,若△OAD≌△OBC,且∠0=65°,∠C=20°,则∠OAD= .
5.如图,AB ∥CD ,AB =CD ,O 为AC 的中点,过点O
、F 在直线MN 上,且OE =OF 。
根据以上信息,
(1)请说出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2)证明:∠EAM=∠NCF
6
④BD=CE.。
请你以其中三。
图5
E
●体验中考
1.(2009江苏省)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 ②AB DE B E BC EF =∠=∠=,,; ③B E BC EF C F ∠=∠=∠=∠,,;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2.(2009江西省)如图,已知AB AD =,
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 A .CB CD = B .BAC DAC =∠∠ C .BCA DCA =∠∠
D .90B D ==︒∠∠
3.(2009年浙江省)已知命题:如图,点A ,D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BE ,∠A =∠FDE ,则△ABC ≌△DEF .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 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F
E
A
B
C
D
A
C
B
D
F
E
参考答案:
随堂检测:
1、D.解析:结合对项角相等,它们都符合SAS判定方法答案:D
2、B.解析:注意条件间的对应关系答案:B
3、SSS.解析:DH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答案:SSS
4、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的理解.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根据判别方法ASA,可补充条件∠B=∠DEF;根据判别方法AAS,可补充条件∠A=∠D;根据判别方法SAS,可补充条件AC=DF.
提示:补充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条件,主要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中的隐含条件,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进行补充.
拓展提高:
1、A.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A中已知三条边长
2、B. 解析:AAA不能判定全等,要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隐含的条件:有一个角是90o
3、B.解析;△ABD≌△ACE
4、95°.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根据该性质可得∠OAD=∠OBC.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得∠OBC 的度数
5、本题的全等三角形不止一个,因此应根据条件和有可能全等的三角形进行一一筛选。
解:(1)有四对全等三角形,分别为
①△AMO≌△CNO,
②△OCF≌△OAE,
③△AME≌△CNF,
④△ABC≌△CDA;
(2)证明:∵AO=OC,∠1=∠2,OE=OF,
∴△AME≌△CNF,
∴∠EAO=∠FCO.
∵AB∥CD
∴∠BAO=∠DCO,
∴∠EAM=∠NCF.
评注:本题属于结论开放题,必须将正确的结论找对、找全。
6、此题为探索、猜想、判断并证明的试题,我们要认真观察、作出判断再加以说明。
考题提供了四个论断,让我们创编一道“知其三可推一”的数学问题。
我们的思路就是按着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SAS,ASA,AAS,SSS逐一验证。
通过验证发现①②④满足“SSS”,得∆ABD≌∆ACE,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③满足“SAS”,得∆ABD≌∆ACE,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D=CE。
②③④和①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满足“SSA”得不出三角形全等。
故符合要求的问题有两个。
现列举一个:
已知:如图,在△ABD和△ACE中AB=AC ,AD=AE,∠1=∠2,则BD=CE。
证明:在△ABD和△ACE中,由∠1=∠2,得∠BAD=∠CAE。
又AB=AC ,AD=AE,所以∆ABD≌∆ACE,所以BD=CE。
体验中考:
1、C.解析:④属于边边角,不成立答案:C
2、C.解析:C中条件和已知条件AB=AD,AC=AC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解:是假命题.
以下任一方法均可:
①添加条件:AC=DF.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1分
在△ABC和△DEF中,
AB=DE,
∠A=∠FDE,
AC=DF,
∴△ABC≌△DEF(SAS).
②添加条件:∠CBA=∠E.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FDE,
AB=DE,
∠CBA=∠E ,
∴△ABC≌△DEF(ASA).
③添加条件:∠C=∠F.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在△ABC和△DEF中,
∠A=∠FDE,
∠C=∠F ,
AB=DE,
∴△ABC≌△DEF(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