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以西方媒体报导《金陵十三钗》时所突显的文化冲突为例

合集下载

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审美意蕴的缺失-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审美意蕴的缺失-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审美意蕴的缺失2011年岁末上映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以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根据著名华人作家严歌苓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国内知名导演张艺谋执导。

《金陵十三钗》借助战争诠释了人性中的善、恶、美、丑。

真、善、美是传统美学命题:“真即指艺术的真实性,指作品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以及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有无正确的感受和认识。

”[1]但是却由于思维和情绪表达意向过于直接,而缺乏一定的文化艺术转换空间,在对人性的复杂性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比度和层次感,这就使电影的创新性和文化审美价值大打折扣。

一、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情节《金陵十三钗》这部影片,描写了在1937年日本侵华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中,无情的战火将六朝古都南京炸成了一片废墟。

一支十几个人组成的国军?孕到痰级佑嗖吭诔す倮罱坦俚拇?领下准备撤出南京,却在即将出城门的前一刻偶遇一批被日本小部队追赶的教会学校女学生,在这些国军的帮助下,这批以书娟为代表的女学生获得了解救并返回了文彻斯特教堂,而受雇远道而来为神父英格曼收殓遗体的美国入殓师约翰?米勒也随着这些女学生到了教堂,却发现英格曼神父的遗体已经被移走,而一群秦淮河的妓女被教堂逃跑的厨子所骗也来到了教堂避难。

[2]故事主要围绕这些人物展开,女学生和陈乔治是教堂的守护者,他们是纯洁和希望的象征,李教官是这些希望的守护者,约翰则不愿白跑一趟而想要找到自己的酬金并在神父的房间中舒服地休息一晚,妓女们则是生活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女性代表。

故事的刚开始主要以教堂内这群人的内部矛盾展开,但是教堂并不是安全的地方,日本侵略者很快就找到了这里,并且还发现了女学生,意欲对这些女学生施以暴行,正准备躲藏起来的约翰看到自己身上的神父制服,听着女学生们的惨叫和日本兵的淫笑,大胆地站出来冒充英格曼神父,想要保护这些女学生,但是他的力量在日本军队的面前如此渺小。

在这里,李教官在发现日本兵的暴虐行径之后,在第一时间设计了陷阱,救了这些女学生,但是随后又有无数的日本兵到来,面对日本人所谓参加庆功宴的要求,在约翰拼尽全力却也没有办法救这些女学生的时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卑贱妓女们勇敢地站了出来,慷慨赴死,保护了这些女学生纯洁的生命。

金陵十三钗的影评

金陵十三钗的影评

篇一:金陵十三钗影评影评;金陵十三钗电影应该是纪念南京大屠杀的,不过角度较为特别,从一个获救的女学生的讲述中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当年那场浩劫的冰山一角。

开始,国民党士兵抵抗日军和平民逃难弥漫着一股灰色的调子,主要的场景是在天主教堂,整个故事大都发生在这里,有些戏剧的感觉。

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约翰原来是个殡葬工,满脑子想的都是挣钱的事。

可是在逃到教堂,为了安全化身为神父,并在与学生们和十三钗的相处中渐渐转变了,最后帮女学生们逃离了南京城。

教堂的窗户是五颜六色的,色彩绚丽,或许包含的寓意在于,人们用淡漠来掩盖内心的脆弱。

在最危难的时刻,人们摘下了冷漠麻木的面具,迸发出人性的光辉,而这些人性的光辉凝聚在一起,就是强大的光芒,照亮每个人心里的阴暗。

我们应该佩服导演的构思,以这种特写镜头诠释人性光辉的力量。

关于人性的光辉,是印象最深刻的,渗透在在影片快节奏和慢节奏交替的过程中,并且渐渐显露出来。

约翰,是个酒鬼小混混,本来要去教堂收尸的美国人,他有些轻浮,有些低俗,但在女学生遭到威胁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因为良心的呼唤;他站了出来,毅然决然承担了责任,帮助了这些中国的女孩。

他不是个神父,但他的行为已经超越了神父。

作为教堂里唯一的男人,外国人,他给了别人希望。

他看着女孩尸体时的难过,他为了女孩恳求日本人,他为了玉墨等人默默祈祷,他做了他能做的,他放弃了他想拥有的,一个人的人性光辉在危难的时刻爆发出来,带着怜悯和信念,而且,约翰是个普通人,在灾难中他也在不停地进行着心灵的自我救赎,呼唤心底真善美的自己,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性光辉才显得格外珍贵。

自我救赎,让约翰和战争中人面兽心,甚至是衣冠禽兽的日本兵比起来,显得无比高大。

他展现出的是不分国界的仁爱。

金陵十三钗,作为背负着万千骂名的,实质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妓女,她们虽妩媚而放荡,却有着简简单单,有情有义,爱恨分明的内心。

因为女学生们在日军入侵时舍身保护在地窖中的她们,因为不想女学生白白送死,她们决心顶替女学生们去日军军营。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金陵十三钗》是著名作家张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以金陵故事为线索,以金陵十三钗为主题,讲述了十三位性格迥异、身世不同的女性在战争年代的生存与挣扎。

该小说描写了13个女性在战乱年代的艰辛生活,展现了她们坚强、聪慧和顽强的生存意志,也反映了那段历史的残酷和悲惨。

此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以不同的叙事艺术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视作品《金陵十三钗》是根据该小说改编而成,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影视作品《金陵十三钗》的叙事艺术入手,对其进行一番赏析。

影视作品《金陵十三钗》在叙事结构上的变化值得注意。

小说以金陵十三钗的身世、生活、情感为主线,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她们在战乱年代的命运起伏。

而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叙事方式的不同,叙事结构也做了一些改变。

影视作品由于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对原著内容进行删减和整合,所以在叙事结构上可能不如小说那样复杂多变,但通过对角色的选取和情节的把握,同样能够表现出每位女性的特点和故事走向。

影视作品《金陵十三钗》在叙事方式上的突破也是其独特之处。

影视作品通过画面、音乐、对白等多种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影视作品通过表演的形式,可以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表现手法上,《金陵十三钗》的影视作品可能会更注重于画面的美感和情感的冲击,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来吸引观众,加深观众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和认同。

影视作品《金陵十三钗》在叙事角度上的拓展也是其独特之处。

影视作品通过导演的视角和编剧的笔触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塑造,可能会加入一些原著中未曾有过的细节或情节,以便更好地适应影视作品的叙事需要。

这样一来,影视作品不仅可以使原著内容更为生动具体,也可以为观众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视角和思考。

影视作品《金陵十三钗》的叙事艺术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中呈现出来的特殊魅力。

性别元素、叙事视角与话语逻辑——西方批评视野中的《金陵十三钗》

性别元素、叙事视角与话语逻辑——西方批评视野中的《金陵十三钗》

性别元素、叙事视角与话语逻辑——西方批评视野中的《金陵十三钗》路璐【摘要】摘要: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2011)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西方主流媒体对该片大多持否定态度。

抨击主要集中于大屠杀叙事中性别元素的征用和以女学生为叙事视角的使用。

本文认为西方批评话语的深层逻辑不是基于彼时的历史事实,而是基于今日的“中国想象”。

【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6【关键词】关键词:《金陵十三钗》性别元素叙事视角大屠杀一旦进入叙事,也就是说“历史事实”一旦被转换为“叙事话语”,引起的争议是复杂且广泛的。

从本质上讲,大屠杀真相是对人类叙述能力与现有审美陈规的挑战,本雅明就悲观地认为,惨无人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作为一个文类、一种话语模式的“讲述故事”艺术(storytelling)衰落了……面对满目疮痍的世界,人们已经无话可说[1](P25)。

但是不去回忆,就无法清算罪行与审判凶手;不去叙述与呈现,就面临遗忘与虚无。

英国政治学家奥克肖特就认为“历史是历史学家的经验。

历史不是别人而是历史学家‘制造出来’的:写历史就是制造历史的惟一办法。

”[2](P36)因此,大屠杀不仅在人类的记忆中存在,也需在历史叙事中不断出现,而无论是关于大屠杀的叙述话语,还是关于大屠杀的解释与分析,甚至是关于大屠杀叙述的批评话语,都构成了一个相当庞大而独特的历史话语景观,在这个庞杂的景观中,中心与边缘、共谋与排异、历史真相与当代政治微妙地相互勾连又相互指涉,或许正像齐格蒙特·鲍曼说的,“大屠杀是最富有戏剧性道德意义的事件。

”[3](P229)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2011)也深嵌在大屠杀的话语景观中,重复着某种戏剧性的命运。

这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特征明显,一面是不可避免地回溯民族历史的创伤,希冀通过影像穿过历史的暮霭,重现事实本身;另一面又延续了近年来国内电影在呈现南京大屠杀影像时的“世界化”倾向(如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合拍片《拉贝日记》),努力突破证据的罗列、情绪的宣泄,希望把历史真相融入到普适性更高的影像修辞中,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让世界听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回响。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摘要】《金陵十三钗》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自其问世以来,广受读者喜爱。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部经典作品也被搬上了荧幕,成为了一部备受瞩目的影视作品。

本文将从影视化叙事的艺术手法、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角色刻画与表演、场景布景和服装设计、音乐与配乐等方面进行赏析,揭示《金陵十三钗》影视作品的魅力所在。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本文还将探讨影视作品对原著的影响,以及影视化叙事的成功之处。

通过对比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差异与联系,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金陵十三钗》的魅力所在,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背景介绍、作品简介、影视化叙事的艺术手法、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角色刻画与表演、场景布景和服装设计、音乐与配乐、成功之处、对原著的影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导演的中国电影,根据贾平凹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该小说讲述了清朝末年金陵城中一位富家千金与十三位佳人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女性们在乱世中的坚韧与勇气。

这部影视作品在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备受观众好评。

背景介绍,《金陵十三钗》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对于中国传统妇女形象的重新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相对较低,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而《金陵十三钗》则通过展示女性角色的多样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呼唤人们对于女性地位的重新审视与理解。

影片通过镜头语言、场景设计、服装表现等多种手法,展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与思想。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详细解读《金陵十三钗》影视化叙事的艺术手法,并探讨影视作品对原著的影响及其成功之处。

1.2 作品简介《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影视作品,讲述了民国时期南京上流社会女子的爱情和家族纷争。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作者:王振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3期影视剧本是以现实场景为题材的一种抽象再现。

基于影视剧本的抽象表现形式,一部好的影视剧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吸引观众眼球,而可能不会过多地考虑怎么演才会重现历史本原。

电影《金陵十三钗》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以南京淪陷时社会底层民众的反抗战争为线序,主要讲述了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学生、饱受世人诟病的社会底层民众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等一群互不相识的人们,在日军铁蹄的践踏下,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人的善良本性和家国情怀为原生动力向危难做最坚决的斗争的故事。

故事内容盘根错节,爱恨交织,悲壮恢弘,爱国主义题材鲜明,引人深思。

一、爱与恨盘根错节同善与恶双重人性的冲突原本与战争毫无关联的美国殡葬商人约翰米勒在日军闯进教堂,肆意蹂躏学生的一刹那,受到人类本性的启发,让他义无反顾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从唯利是图的商人便成了大义凛然的斗士。

一群饱受社会诟病的社会“另类”人物和十四名学生看到南京沦陷后,为逃避战难一起躲进教堂。

当这三个群体相遇之时,一个爱恨交织、矛盾丛生的故事就在机缘巧合间悄然开幕。

随着剧情故事的展开,约翰受到人类本性感知与社会底层的“另类”人物玉墨真挚相爱,学生看不起与他们一起躲避战难的社会“另类”,孟书娟的父亲为一己之利甘当汉奸,日军设宴邀请教会学生赴约助兴,社会底层的“另类”人物玉墨等一群人受人性善良的感召赴宴搭救,孟父舍命帮助学生逃离南京……,这一系列爱恨情仇的故事情节与人性残暴情景再现,成了吸引观众眼球的黄金视角。

二、巧妙的细节设计与悲壮的场景效果相互烘托电影以南京口音的独白为开篇,让人顿时便产生了一种对灾难的畏惧感与历史的沧桑感。

紧接着电影中南京沦陷后,社会底层在逃亡过程中豆蔻的琴弦被刮断的细节实际上就为她们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躲难场所,汉奸孟先生请求约翰务必带领女儿离开南京的细节,隐晦的点明了孟先生的真正身份及学生的最终出路。

探析中外合拍片中的文化冲突——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探析中外合拍片中的文化冲突——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一、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差异
首先是在制作模式上的差异。《金陵十三钗》在筹备期 间就确定了国际化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必然会带来沟通 与交流上的困难与问题。主角克里斯蒂安·贝尔在拍摄电 影时发现,中西方的电影制作方式非常不同,他发现在中 国电影的制作模式是高强度的连续工作,演员以经验指导 表演。而在美国的电影制作模式中,相应的演员工会组织 会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演员的正常作息,导演需要做的则 是充分发挥演员自身的个性与创造力来服务于电影。
视听解读
探析中外合拍片中的文化冲突
———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阴 李冠骏
摘要院在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合拍片凭借一流的电影技术与成功的营销经验为电影资本与资源的融合提供 了平台。同时,电影作为承载文化观念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所造成的文化冲突成为了合拍片发展的巨大阻 碍。《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国际化视野与本土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中外合拍片,其中的文化冲突自然也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 严峻考验。
另外一个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就是读解视角的差异。 对于影片的读解是有各种不同视角的,如西方人的视角、 东方人的视角、女性的视角等,正是由于对不同视角的不 同解读让这部电影的意义生成了不同版本,也就造成了种 种误读。西方视角中对于约翰一夜之间转变为一个无所不 能的英雄这种方式表示质疑,认为这个过程太过突兀,而 东方视角则认为善恶就在“一念之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与精神的体现。但是当这种观念植入西方意识的时候会产 生一种不和谐的基调。电影中约翰占据了整个电影的意志 中 心 点 ,他 本 身 还 是 带 有“ 英 雄 拯 救 ”式 的 美 国 价 值 的 体 现,夸张地表达了约翰个人的能力与精神属性,但对于中 国人的描写还带有负面色彩。电影套用了美国式的“英雄 拯救”的内核,将神父、妓女、陈乔治都化身成无畏死亡威 胁的英雄人物,试图将“妓女”这一形象转换为一种可以被 观者所认同的角色。但是用妓女这样的瞬间式的精神价值 提升和假神父的性格转变是无法带给人们情感上的认同 的,只是流于表面的伟大崇高。当读解视角的不同带来影 片理解的差异时,文化冲突的矛盾就更加凸显出来。电影 要让东西方的文化观念共存,使其文化观念相互包裹与贴 合,才能让不同视角下对电影的理解更加接近。李安对于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作者:陈晓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6期摘要:电影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手段之一。

本文以影片《金陵十三钗》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阐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试图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以此帮助人们认识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差异作者简介:陈晓阁(198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1“文化在电影作品中的存在,堪称为无孔不入的渗透。

”[1]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体现文化内涵。

任何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它们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作为精神文明的电影是一门艺术,属于文化的产物,但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却能更全面的展示物质文化的成果。

“电影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中的主导文化形态”[2]。

各种各样的电影里包含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相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不同国家或民族的电影的多样性。

电影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族文化,因此,一旦脱离了民族文化,电影也就不复存在。

本文尝试以电影《金陵十三钗》为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情节简介《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的环境背景是抗日战争中沦陷的南京,展示了十三名风尘女子为了能够使十四名女学生安全逃脱,而选择舍生取义的故事。

电影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义”属于中国的一种儒家思想,并且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不仅在于男性,而且也在于女性,因此中国古代“巾帼不让须眉”的佳话也得以流传至今。

在中国古代,虽然女子的地位非常低,有些甚至还由于家庭不幸而沦落风尘,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但是她们内心深处的那份“义”却不曾改变。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摘要】电影《金陵十三钗》通过展现清末军阀混乱时期,十三位金陵女子的命运故事,生动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

影片中描绘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理解,展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障碍与解决方法。

探讨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同危机,以及跨文化交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分析电影内容,我们可以得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性。

电影《金陵十三钗》启示我们要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对话,促进全球文化的多元共生与繁荣。

【关键词】电影《金陵十三钗》、跨文化交际、文化碰撞、文化融合、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理解、沟通障碍、解决方法、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危机、人际关系、启示、文化交流、文化理解、重要性、必要性、促进。

1. 引言1.1 影片简介与背景《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导演张艺谋执导,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该电影讲述了清朝晚期金陵(今南京)城内,因战火纷飞而聚集在一个花园中的十三位美丽女子,她们的命运因战乱而交织,展现了妇女在乱世中的坚韧与智慧。

影片的背景设置在清朝灭亡和民国初期,通过女主人公身世的变迁展现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风貌与命运变迁。

电影《金陵十三钗》在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呈现了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与理解。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们来自不同背景族裔,面临各种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展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障碍及解决方法。

电影也探讨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认同危机,展现了人们在面对不同文化时对自我身份的认识与定位。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如何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展示人际关系、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性。

1.2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愈发突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日益频繁。

而跨文化交际作为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金陵十三钗》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影视作品,该影片改编自琼瑶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民国时期金陵城内的风云故事。

影片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影视界的翘楚之作。

接下来,我们将对《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影视作品。

影片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巧。

整个剧情以“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却又融入了《金陵十三钗》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通过多条主线故事交织展开,令整个叙事过程更加丰富有趣。

影片还通过大量的flashback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过往经历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整个叙事结构紧凑而又富有张力,令人难以自拔。

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独特。

在影片的拍摄手法上,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舞台表演元素,采用了大量的舞台道具和服装,并结合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营造了一种古典而又现代的氛围。

尤其是在服装设计上,影片所呈现的锦绣华丽、繁复多姿的民国时期服装,几乎成为了整个影片的一个视觉焦点。

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特技镜头,将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与现代电影的精彩画面完美结合。

在影片的音乐配乐上,影片采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营造了一种古色古香的优雅气息,这与影片的叙事风格非常契合。

整个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独特,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在整个故事中,每一位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

在经历了生死离别和纷繁世事之后,每一位主要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性格的转变既展现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又为整个故事赋予了更多的戏剧性。

影片的主要角色也都是一些非常有作为的演员,他们的出色表演深深打动了观众。

尤其是在爱情线上,每一位女主角都有着自己的坎坷和苦楚,这种命运的彼此交叉让整个影片更加感人。

在影片的主题表达上,影片呈现出了极强的文化自信和重视传统文化的态度。

《金陵十三钗》女性批评主义分析外国版

《金陵十三钗》女性批评主义分析外国版

《金陵十三钗》女性批评主义分析外国版从外国的女性批评主义分析《金陵十三钗》,可以拥有一些独特的视角。

《金陵十三钗》中作者把13个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下用女人代替)和金陵大学的女学生置于同一个环境里,两个社会身份完全不同群体,从一开始就针锋相对。

在女学生眼里,这些女人是社会的败类,她们寄附在男人身上,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才得以苟活。

女学生们态度鮮明地要和这群女人划清界限,认为她们同自己讲话的资格都没有。

“呸,我跟你说话了吗?你也配搭我的腔?”孟书娟拿出抬手专打笑脸人的态度。

在教堂里,女学生们住的“阁楼”和女人们住的“地下室”也在空间上象征了社会身份的悬殊,暗含着“高贵”与“低贱”的区别。

英格曼神父和法比副神父对这群女人的歧视和压迫更多体现在冷漠的态度上,而非语言上。

在他们心里,这群低贱女子甚至连人的资格都不具备。

当女人们潜入教堂的阅览室取暖时,英格曼神父的反应足以表明他冷漠的态度。

他认为这些女人不配听他的愤懑指责,便把法比·阿多那多从卧室叫来。

“法比,怎么让这样的东西进入我的阅览室?”在故事的结尾,英格曼神父不假思索地打算用这些“贱命”去拯救女学生的命,是法比拆穿了他,“那就是你向日本人供认的时候,已经想好要牺牲这些女人了。

”[1]诚然,英格曼神父在故事结尾不再那么厌恶这群女人,但依然没有尊重她们作为人的基本生命权利。

在这位神父心中,存在着强大的偏见,生命并不平等。

在灾难面前,他代替上帝行使了选择权,把“诺亚方舟”给了女学生们。

除了女学生和神父这些人对女人们明显的鄙夷外,还有几个容易被忽略的男性对这群风尘女子的态度才是最令人深思的。

第一个是张世祧,这个最后一次让赵玉墨对男人抱有幻想又幻灭的男人。

张世祧看中了赵玉墨“淑女其表,娼妓其内”的气质,认定她为理想型的妻子。

却在赵玉墨的名妓身份被揭穿,觉得“她的小打小闹不再那么可爱”后,给了她“一根金条和五十块大洋”,回归家庭,甚至在妻子的安排下,远走美国。

历史叙事的危机——评《金陵十三钗》

历史叙事的危机——评《金陵十三钗》

历史叙事的危机——我看《金陵十三钗》杨弋枢看完《金陵十三钗》后有一瞬间,我被一个感觉袭击了:难道,虚构电影不适合承担历史叙事之重?电影这门艺术,陷入自身的窠臼了吗?这种讲一个封闭故事的艺术创造到底在多大意义上和真实的历史或者真实的今天有关系?我甚至对虚构电影自身的根本存在发生了怀疑——好在这感觉只是刹那。

打开网络,关于《金陵十三钗》的评论多到看不完,豆瓣网上一改导演以往作品的民间声誉,意外地得到八点几分的高分,导演真的触动大众了。

从无数好评里,完全可以体会《金陵十三钗》带来的观看快感:震撼的战争场面、漂亮的画面、流畅的故事、悲壮的英雄、大义的妓女,观众说,它拍出了危难时刻人性的美丽和尊严。

人性啊,而且是多重的人性:入殓师从追求私利的小我转变成有着宗教精神的爱他人的大我(请注意入殓师躲在橱中,那个服装在身份认同过程中的暗示作用的细节);妓女们世俗放肆,但她们都内心纯洁,在关键时刻自我牺牲(请注意玉墨替女学生赴难前,换发型之后走在下地窖的楼梯上,那个仰角拍摄的玉墨集性感与纯真为一身的灿烂笑脸);女学生骄傲自尊但是有正义、有怜悯心(在地窖口,女孩保护妓女的仰摄与俯摄转换的镜头);日本侵略军人也是有修养、思乡的可同情者(大佐的始终如一的忧悒神情、他的歌足够了);就连汉奸,也是只为救女儿不做坏事的(谁都有理由为自己辩护)。

电影用它的人性之光照亮了所有人,看看豆瓣上以万计的满分,就知道战争加人性真是一剂良药。

事实上,当那些试图自杀的少女们在得到妓女们替她们赴日本人邀请的许诺后,纷纷跳下阳台放弃自杀时,电影铆足了力气编织的人性幻影已经破灭了——这群女孩是理解赴日本人庆功宴的意味的,她们可以做出自杀的决定以保自身清白,那就应该完全能理解让另一些人代替她们的实际含义,偏偏这些早熟、高尚并且始终有行动的女孩子在这个节点上,没有任何行动或态度,任由编剧和导演将她们处理成接受别人替自己受难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女性观众,电影里的女性与我如此隔膜。

电影《金陵十三钗》影评的跨文化解读-文档

电影《金陵十三钗》影评的跨文化解读-文档

电影《金陵十三钗》影评的跨文化解读1 引言1937年的南京,日军残暴,满目疮痍,但由国际友人主持的一个教堂暂时还是一方净土。

几个神职人员收留了一群躲在教堂里的金陵女大学生、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伤兵。

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故事,结果竟然是那13个最“下贱”的女子成了保护众人的英雄。

与同题材的战争片比较,该影片在表现对战争痛恨对和平渴望的同时,描写了即使是在战争的阴影之下不可磨灭的中国精神和人性救赎。

然而,这次《金陵十三钗》在北美和国内同期上映时,该片的国内票房一片叫好,在北美却冷淡得令片商发毛。

不仅无缘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初选,而且被一些外国影评家尖刻的批评为“是一个庸俗商业片和政治宣传片的混合体。

在一片欢呼和批判声中,我们仍然需要肯定的是,这是中国电影人希望跨越中美文化差异鸿沟,让美国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尝试。

本文针对于外国一些媒体对《金陵十三钗》的观影感想的报导,分析海外观众对影片主题错误理解所体现的不同文化价值观。

2 理论背景2.1 Samovar,的文化价值理论了解一个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积累文化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人们较正确地描绘出互动双方的“文化图案”,“文化主题”,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沟通。

根据Samovar,的理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其中的一些价值观能折射一种文化,这些价值体系就是文化价值观。

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不仅世界观不同,对于善恶,美丑的评判标准,也有所差异。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包容其他文化群体的行为,并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言行,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

2.2 Hall模式Hall(1987)从沟通的角度,把文化归纳成高情景文化与低情境文化两种。

在高情境文化里,沟通过程的信息,大部分表现在个人的内化性或经由肢体来表达,很少表现在外显性的制码过程。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审美意蕴的缺失——兼与同名小说比较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审美意蕴的缺失——兼与同名小说比较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审美意蕴的缺失——兼与同名小说比较摘要:电影《金陵十三钗》明显受好莱坞电影影响。

它力求在主旋律电影要素、商业电影要素和艺术电影要素之间求得平衡,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对人精神、心理、品性挖掘和表现的单一性,在运用画面、声响、情节等手段表现日军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中国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反抗,高扬国入团结自卫的伟大精神和自是一家的价值理念时,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却遮蔽了同名小说的文化多元性和精神超越性,使电影的艺术回旋空间明显不足,对人性的张扬也缺乏丰富性和对比度,导致电影的创新性大打折扣,文化审美意蕴也存在诸多缺失。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电影;小说;文化审美意蕴电影《金陵十三钗》由国内著名编剧、作家刘恒和原小说作者严歌苓共同编剧,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美国好莱坞电影金像奖获得者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拍摄3年耗资6亿元人民币,声势浩大,成为当前战争题材商业大片的又一力作,取得了不菲的票房业绩。

但如果不被影片的宣传攻势所左右,而以更高的审美标准去衡量就会发现,电影在运用画面、声响、人物、情节等手段表现日军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中国人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反抗,高扬团结自卫的伟大精神和自是一家的价值理念时,思维、情绪、意向未免过于直截、单一、执着,缺乏艺术的回旋空间,缺少人性的丰蕾I生和对比度。

电影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回归倾向,满足了当下国人团结奋进、重振中华的愿望诉求,但过分淡化了小说原著的文化多元性和精神超越性,将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内涵一笔消除,导致电影的创新性大打折扣,文化审美意义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民族批判视角的消失小说自始至终揭露和抨击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但同时也反省和批判了中国人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说,小说还存在着内批判视角。

它有一条清晰的情节因果链:因为(哲学与人文论文--论文发表向导网江编辑加扣二三三五一六二五九七)中国政府下令国军撤退而导致南京几十万下层官兵和百姓被日军屠杀;因为由中国人组成的埋尸队里有人告密,屠杀过程中有两个幸存的中国被俘士兵躲到了威尔逊教堂里,从而引来日军的搜查,三个躲藏在教堂里的中国军人和一个教堂厨子(也是中国人)被枪杀;教堂厨子被杀,躲藏在阁楼里的女学生发出一声细微的惊叫;因为这一声惊叫,引来日军隔天更全面的搜查,女学生终于被发现,日军以司令部开宴会需要唱诗班助兴的名义邀请女学生,实际是无耻的诱骗和劫掠。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权威资料]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权威资料]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电影《金陵十三钗》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电影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手段之一。

本文以影片《金陵十三钗》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阐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试图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以此帮助人们认识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电影《金陵十三钗》;文化差异作者简介:陈晓阁(198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与翻译。

[]:I206[]:A[]:1002-2139(2014)-26--01“文化在电影作品中的存在,堪称为无孔不入的渗透。

”[1]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体现文化内涵。

任何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它们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作为精神文明的电影是一门艺术,属于文化的产物,但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却能更全面的展示物质文化的成果。

“电影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中的主导文化形态”[2]。

各种各样的电影里包含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相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不同国家或民族的电影的多样性。

电影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族文化,因此,一旦脱离了民族文化,电影也就不复存在。

本文尝试以电影《金陵十三钗》为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情节简介《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的环境背景是抗日战争中沦陷的南京,展示了十三名风尘女子为了能够使十四名女学生安全逃脱,而选择舍生取义的故事。

电影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义”属于中国的一种儒家思想,并且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不仅在于男性,而且也在于女性,因此中国古代“巾帼不让须眉”的佳话也得以流传至今。

在中国古代,虽然女子的地位非常低,有些甚至还由于家庭不幸而沦落风尘,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但是她们内心深处的那份“义”却不曾改变。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影像美学特征表达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影像美学特征表达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影像美学特征表达
宁浩
【期刊名称】《数码影像时代》
【年(卷),期】2024()5
【总页数】3页(P0068-0070)
【作者】宁浩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
【相关文献】
1.悲剧抑或是闹剧——论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悲剧美学
2.浅析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以西方媒体报导《金陵十三钗》时所突显的文化冲突为例
3.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里的电影《金陵十三钗》
4.从小说《金陵十三钗》到电影《金陵十三钗》
5."自然之镜"中的女性影像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金陵十三钗》和《八佰》的意象美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评金陵十三钗

评金陵十三钗

消费文化下的“好莱坞式”叙事——影视创作与受众美学角度分析影片《金陵十三钗》摘要:电影为了迎合与获得“好莱坞”味道,有意大大降低了人物的精神与道德上的起点。

对于十三钗的集体英雄主义的精神升华,应提供更有力的人物心理依据和更充足的叙述情节铺垫。

而张导的细腻、雅俗共存、戏剧化表达这些美学风格还是贯穿了整部影片。

关键词:“好莱坞”式主题缺失细腻该片上映之初,对于《金陵十三钗》的好评如潮,认为这是张艺谋十年以来最好的一部影片。

经过了这段热潮后,再来冷静分析下这部影片。

下面就从叙事分析、人物分析、视听语言方面,在创作与美学上分析下《金陵十三钗》。

叙事分析本片以女学生书娟为第一视角,讲述在她眼里发生的这个故事。

相信这是张艺谋第一次将真实的沉重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在此之前,真实历史的巨大事件几乎很少直接进入他的电影。

而在这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下,所表达的女性主义、人道主义、现实主义题材,也是在华语影坛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部电影要打动人,一定要让观众有带入感;要让观众有带入感,则一定要让这部电影显得很真实,特别是对叙事情节的处理要让观众具有情感认同。

首先就说这样一个情节,几个国军士兵迎着坦克冲上去,然后一个个倒下。

不可否认,画面可能很精美,但是情节太虚假。

我很难想象有多少军队会这样去迎战。

从其他的几个战术来看,这些士兵是具备很高的战斗素养的,再看他们的装备。

他们固然不可能是国军的王牌军队,但也绝非草包之徒。

但是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迎着坦克被打死。

感觉导演纯粹就是为了让他们死掉,制造一个好看的画面才安排的镜头,完全不符合叙事情节的需要。

那两个妓女的离开教堂的情节也处理得非常粗糙。

她们竟然能够轻而易举的离开日军严密把守的教堂就让人非常匪夷所思。

影片当中没有任何交代,说明她们是如何逃脱的。

而她们离开教堂回去妓院的理由更是荒唐。

一个妓女是为了拿回耳坠。

影片完全没有交代这两个耳坠的来源,另外,如果这两个耳坠对于这个妓女非常珍贵的话,为什么她逃离的时候背着一箱子的物品,却会偏偏忘记这个最珍贵的东西呢?另外一个妓女的理由更是荒谬,仅仅是拿回一段琴弦,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弟弟”弹一段秦淮曲。

《金陵十三钗》电影影评

《金陵十三钗》电影影评

《金陵十三钗》电影影评在观看完《金陵十三钗》两个多小时后,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心中不断回荡着一个问题:我们为何无法拍摄出《辛德勒的名单》?或许这部电影的票房会再创新高,或许官方媒体和坊间将充斥着溢美之词,甚至可能成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有力竞争者。

而导演张艺谋那充满哲理的眉头,也将再次在他的强大气场和辉煌履历前,化解一切质疑和反问。

然而,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却对这部影片感到失望至极。

我看到的是一个原本只为赚取化妆费而孤身闯入死地的美国牛仔,他头脑中充满了酒精和性幻想,却突然被唤起了良知和人性,仅凭几把扳手和摇杆就能修好军用卡车,随后带领十几名中国女孩穿越日军封锁线成功逃生;还有那个带领部队行动模糊、始终未发一枪却弹无虚发,仅凭一杆装有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和几束手榴弹就击毁日军两辆坦克和一个联队的国军教导员;以及一群从头到尾都不会好好穿衣服,哪怕身处地窖也要裸露肩膀、大腿或其他部位,满口黄色段子,道德和觉悟时高时低的风尘女子;那个美丽动人、风情万种、情深似海、深明大义,操着流利伦敦腔,被称为“Queen of England”的秦淮河头牌;以及一个在任何场合都能风姿绰绝、风情荡漾,被剪裁合体的旗袍完美衬托出臀部曲线的背影。

我无法相信在 1937 年的南京,一个战时沦陷区、人间修罗场中能成为活命庇护所的教堂,竟会空无一人,只有二十来个女人和两个男人在此避难;也无法相信一个刚刚奸淫掳掠、枪杀女童的日军军官,会体态端庄、态度诚恳地鞠躬致歉,并优雅地用管风琴即兴演奏一曲家乡儿歌;更无法想象五六个人组成的敢死队真的能在坦克和机关炮的火力下冲上前去,一颗半自动步枪子弹能打在手榴弹上产生迫击炮弹的杀伤力,一个士兵会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去捡一只鞋;还有那群从死亡之城侥幸逃脱的女人,却依然穿着如同即将登台演出的服装,在奔向地窖保命时,走的却是巴黎秋装发布会的步伐;两个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女人,会为了几根琴弦和一对耳环选择重回地狱,并且当场就顾影自怜地戴上;而这些女人,明知自己即将遭受侮辱或牺牲,却在前一天晚上还能天真无邪地回忆童年,饶有兴趣地互相评论彼此的新发型,然后一起笑容可掬、错落有致地合唱一曲《秦淮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J : 手中
浅析电影 盒陵十三钗 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 —
以西方曩体I导 盒I I 童十三钗 时所突丑的文化冲突为饲
【 摘要 】2 1 年 1 , 《 陵十 三钗 》登 陆国 内外影 院。这部 由张艺谋 导演 , 01 2月 金 邀请到好 莱坞新科奥斯卡影帝加盟主演 ,花 费巨资拍摄 的影片是 中国电影迈 出国 门,欲 征服奥斯卡的一次强力 出击。对此 ,许 多西方主流报 纸都对影片给予 了特 别报导 。跨文化 交际 学者霍夫斯特德的价值尺度理论可 以解释西方新 闻报 导 中突 显的文化 交际障碍— —从对主演克里斯蒂安 ・贝尔在 中国拍戏 时遇到的文化差异

那 我就 是傲 慢 无礼 。而 在 这儿 ,如 果 我不 与其 它演 员讨 论 表演 ,就 会 被认 为是失礼 ,这真是 太神奇 了 l” 第 三 ,工作 的 时间 长度 不 同。 中 国 演 职人 员可 以因为 拍摄 的需 要 而长 时 间 工作 ,中 间没 有 太多 的休 息 。 贝尔 虽然接 受 了这种 高 强度 的 工作

种 强 烈 的 文 化 差 异。 《 日美 他 却没 带任何 随从 ,孤 身一 人来 华 今 场 ( 要 是 美国 ),冲着 奥 斯 卡最 主 金陵十三钗 》的拍摄。中方 纽约时报 》和 《 好莱坞报 参加 《 佳外语 片去 的。从主演 到特 效团 队 , 国》、 《
特 意给 他 安排 了保 镖。 有 时 ,出于 的工 作 态度 。个 人主 义也 反对 服从 机会 ,并 仍 旧幻 想爱 情。 妓女 豆 蔻 安全 考虑 ,保镖 会让一 些路人 避让 , 权 威 ,而 在 中 国 ,集 体 所体 现 的权 钟 情 于伤 兵 ,玉 墨与假 神 父 之间 的 这让 他 觉 得 十 分不 方便 。 “ 我对 他 威 性 却 是存 在 的 ,并 且 常 常表 现 为 情意 正 是在 战争魔 爪 中被 蹂躏 的 爱 们 ( 镖 ) : ‘ 要 这样 ,我 只 代表 那 个集体 的领 导人 或是 声 望年 情之花 的最后一 次带血绽放 。 保 说 不 是 随便 在 街上 走 走 ’,他 们 却 回答 事较 高 的老 者 的权威 性。在 中国人 每 个 人都 有渴 望爱 情 的权 利 , 我说 : ‘ 尊敬 ,这 就是 我 们 必需 做 看来 ,贝尔正是 这种集体 ( 斯卡 ) 即使 是残 酷 的战 争也 不能 剥夺 这一 奥 的。 ’” 权 威 性 的代 表 。所 以 ,对他 ,人们 人 的基本 权利 。 可悲 的是 ,许 多 美 贝尔在 中国 经 受 的文 化 交 际障 纷 纷给 予特 别 的尊敬 。他 到片 场所 国观 影评 论 家看 不到 这导 演 的这 一

道 》均报 道 了 贝尔在 中国的 文化 碰 撞 经历 。主 要 有 四个 方面 :第 一 ,
片场 的工作气 氛不 同。 “( 美国的 ) 片场 一般 都 很பைடு நூலகம் 闹,不会 如 墓地 一
般 安静 。 ”第二 ,工 作 方式 不 同。 张 艺谋 示意 贝尔作 为一 名经验 丰 富 的 老演 员 ,应 该 给年 青 的经验 较 少 的演 员予一 定 的指 导 ,这让他 大 为 吃惊 。 “ 当他 们告 诉 我 这个 ( 要 指 对经 验较 少 的演 员给 出指导 ),我 目瞪 口呆 , 因为在 美 国片场 ,这 是 不 为职业 道 德所 接 受 的。对于 我 来 说 ,如果我对 别人 的表 演指手划 脚 ,
到影评 中对影片主题 的理解 差异 的主要成 因。
【 关键词 】 《 陵十三钗 》 西方媒体报 导 文化 交际障碍 金
d i O3 6 /.s .0 2 9 62 1 .40 2 o: .9 9j s 1 0 —6 1 .0 20 .0 l in
今 年 中国 电影 界 的岁 末压 轴 大 这 次都 由美 国人 来 挑大 梁。 影 片中 片 要 数 张 艺 谋 导 演 的 《金 陵 十 三 的大部 分 对 白也是 英语 对 白。 可 以 钗 》。 该 片 以 日军侵 华 南京 大屠 杀 说 ,这是 中国 电影 人希 望跨 越 中美 为故事 发 生 的背景 ,讲 述 了十三 名 文化差 异鸿 沟 ,让 美 国人 通 过 电影 妓 女和 一 群教 会女 学 生 同到教 堂避 了解 中国 的又 一次 尝试 。笔 者 为此 难 ,因为 出身 不 同 ,两 个群 体 之间 存 在着 许 多 矛盾 ,但是 ,当 日军 需 要 女学 生 前往 日本 军人 宴会 为他 们 唱 歌 时 ,妓 女们 却 挺 身而 出 ,乔 装 成 女学 生 的模样 去 赴这 个毫 无生还 饶 有兴 趣地 收寻 了外 国一些 媒体 对 《 陵十三 钗 》的拍 摄过 程和 观 影 金 感 想 的报 导 ,从 中 看到 了美 国 明星 在 中 国拍摄 电影 期 间所遭 遇 的文 化 交 际 障 碍 ,与 读 到 了 美 国 人 在 观 金 可能 的死 亡 之约。 张 艺谋 的名 字早 看 时 由于价 值 观体 系 不 同对 《 陵 因 《 高梁 》、 《 红 大红灯笼高 高挂 》 十 三钗 》所 要体 现 的主题 的一种 错 误理解 。 等 一 系列 影 片被 美 国 民众 所 闻知 , 而本 片在 美 国掀起 舆论 浪潮 的另一 贝 尔在 华 拍摄 工 作 时遭 遇 的文化差异 个原 因是 奥斯 卡奖 获得 者 克里 斯蒂 安・ 贝尔在 其 中演 出 了 “ 神 父约 假 克 里 斯 蒂安 ・ 贝尔并 不 是 第 一 翰 ”这个 至 关重 要 的角 色。约 翰原 次 出演 与 中 国主题 有 关 的 电影 。他 本只 是一 个 到 中美来 淘金 的 美国殡 在 年 少 时 曾参 加 过 斯 皮 尔 伯 格 的 葬 员 ,因要给 一位 过 世 的神 父料理 《太阳帝 国 》的拍 摄 ,对 日军侵 华 后事 来 到教 堂 ,却 遇 上 了同 到教 堂 历史 有所 了解 。但 很 显然 ,这 个与 “ 中国历 史 ”短 暂 的 “ 电”经 验 触 来避 难 的教 会女 学 生和妓 女 ,为 了
时 间表 ,却 对 中 国人 这种 “ 劳任 任 保护 她们 免 遭 日军 的侵犯 ,他 假扮 并没 有 引导 贝尔 对 中国历 史 、中 国 怨 ” 的工作 态 度表 示 不解 。最 后 , 文化 进行 更 深入 的 了解。 当他 再 次 他 只能解释 为 “ 中国没 有工会 ”。 在 神 父和 日本军 官周旋。 第 四,明星对 自我 身份认 同的不 同。 张 艺谋和 制 片 人在 多 个场 合 接 因 《 金陵十三钗 》而踏上中国的土 坟场 ”一 般 安 刚刚 荣获 奥斯 卡最 佳 男配 角 的 贝尔 受国内外媒体采访时都讲到, 《 金 地 时 ,面 对 片场 里 “ 大牌 ” ,而 可 以说 是名 副其 实的 “ 陵十三钗 》的拍摄就是 着海外市 静 的迎 宾场 面 , 贝尔立 即感 受到 了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