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做法和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实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实验任务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实施分组合作教学时,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入典型的化学实验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技术。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选择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实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循序渐进教学法循序渐进教学法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组织实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施循序渐进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设置合适的实验难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实现实验技能的提升。
五、多元评价教学法多元评价教学法是指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运用多元评价教学法时,教师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实验创新能力等方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相关推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通用7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1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研究与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思考对学科教学而言,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在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的思维知识,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化学实验还能使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
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二、完成教学模式的革新(一)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
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初三化学教学论文8篇(初三化学教学分析论文)
初三化学教学论文8篇初三化学教学分析论文初三化学教学论文摘要:初三化学的学习是每一位学生开展未来化学研究的基础,在初三面临中考压力的前提下,学校要及时响应新课改号召,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通过利用多媒体等科技设备和增加实验次数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初三化学教学化学论文化学初三化学教学论文:初三化学教学分析论文一、充分利用第一节化学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尤为重要。
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的心。
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注重上好第一节化学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课件,认真备课,要设置许多问题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
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首先,要尽可能地通过情景模式的创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热情,情景模式的创设要具有新意,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化学课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学课的趣味性,使他们在一开始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就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有就是教师要精心设置课堂提问。
比如,“什么是化学?”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课学生们不能回答,即使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很正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大胆地通过实例来强化课堂效果,可以通过实验,通过动态的课堂问答来解决这个问题。
恰当的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二、利用化学实验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学生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运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研究在初中化学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创学内容与手段,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例如,在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或独立完成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调动其他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另外,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这对于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枯燥。
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
例如,在实验室收集CO2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从而让学生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之,让学生多参与实验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加强实验安全性,提高实验有效性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是最重要的。
许多药品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而大多数实验仪器都是玻璃制品,容易破碎。
酒精灯等实验工具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和心理压力,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其对实验的观察和动手操作。
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始终保持“安全第一”的意识,检查所有仪器和装备的可用性,了解实验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化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化学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实验教学,采取多种对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养。
构建高效初中化学实验课化学实验可以让化学课程更加高效。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激发研究兴趣。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进行一个小实验,向白纸上喷洒一种无色液体,纸上出现“同学们!欢迎进入神奇的化学世界”等字样,这样的“小魔术”可以揭开化学神秘的面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积极的研究氛围。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探析一、激发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发现与发明的源泉,也是求知的动力。
兴趣的培养在于合理的、科学的引导。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兴趣的引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化学课程。
化学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注重同学之间合作学习从中取得进步,在互助合作中发现同学的优势,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使之成为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完成化学实验课程。
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有利于集体关系的形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二、联系实际生活,开发化学课上的课程资源新课改要求教师使用教材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仅要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不仅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连,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化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将学生现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生活事物中学习,理解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就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使老师的教学模式有所提升,不再是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提升到如何做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合理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习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敢于提问,我们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合作。
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有紧张感和焦虑感。
因此,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个性,同时还能展现他们叛逆期的灵性。
【推荐】九年级化学实验论文-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九年级化学实验论文篇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一。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
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二。
适当增加规律实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
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
通过这个实验和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推荐36篇)篇1: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前后呼应,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
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规划。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
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
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再次,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紧接着,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
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
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后面学习SO2、Si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帮助学生理解长久以来,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
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问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没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8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随想一、化学实验的“兴趣作用”要贯穿教学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
在绪言课中,我做了一个“烧不焦手帕”的实验。
将纯棉质的手帕完全浸泡到配置好的酒精溶液中。
用镊子夹住手帕的一角提起来,划着火柴点燃。
手帕上烈火熊熊,不一会儿火焰变小。
轻轻晃动几下,火焰熄灭,而手帕却完好无损!学生的兴趣来了,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多做一些小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
同时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我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课时准备了一根形状奇特的洁净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学生看到了形状奇特的红色的铝丝,然后再给学生讲解其原理。
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对其变化的认识更加清晰。
二、化学实验的危险性不要总挂在嘴边,实验时不要畏首畏尾,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化学实验中的危险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熟悉实验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
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例如浓硫酸的溶解性实验,大家都了解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一开始做实验时可能有恐惧心理。
那么就先要求熟记浓硫酸溶解要领,然后演示时要稳健流畅,学生实际操作时搭配好人员并做好一切保护措施,实验的成功率就会很高。
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再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
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使教学工作如虎添翼有些实验通过多媒体去制作演示效果也不错,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验满、浓盐酸的挥发性等等。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精选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精选一、利用网络技术增强实验规范性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实验学生易于出错,甚至有一些实验如果学生操作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个时候,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实验的模拟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熟练实验的操作技能,并规范实验的操作,这样等学生通过网络技术熟悉了实验操作之后,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信心会大增,并且对于实验的畏惧心理也会相应地降低。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一旦操作失误,往往伴随而来的是那些实验仪器的损坏,或者引发其他的事故。
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酒精灯,如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将酒精洒落,很容易诱发火灾,而网络技术在这里的优越性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无论面对着多么复杂的实验无论面对的是多么危险的操作,学生都可以首先通过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在进行模拟仿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纠正,让学生熟悉每一个实验环节,这样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科学实验,就能有效杜绝危险的发生。
二、网络技术能够再现危险性实验在初中阶段,有很多的化学实验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实验却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比如有些化学药品有毒,或者有着一定的危险性,而有的实验反应又过于强烈,这样的实验只能由教师演示学生是不允许操作的,而有的实验过程极短,实验现象难以让学生进行分步观察和判断,这些实验都是我们在常规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时难以完成的,针对这种不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模拟。
例如:粉尘爆炸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甲烷的燃烧实验,这样的实验因为实验反应太过剧烈,所以在平时做这些实验的时候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演示的实验;而对于浓硫酸的稀释和将水慢慢地注入浓硫酸,这样的实验,又因为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并且在稀释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则会引发危险,这样的实验根本就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既能降低实验的危险性,又能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能够了解实验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感悟实验原理。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研究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挥和互相配合。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灵活地创新教学内容与手段,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有位名人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自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配合或独立完成。
如比较常见金属(Mg、Zn、Fe、Cu)的活动性顺序时,我们以金属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速度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
如果仅是老师演示,一来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二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可以请学生上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一边适当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谁好时”?我事先收集好两可乐瓶的CO2气体和配置好饱和石灰水与NaOH溶液,课堂上请学生上来做:在一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在另一瓶中倒入等量的饱和NaOH溶液,再分别振荡并观察变化。
明显看到两瓶都变瘪,加入NaOH溶液的可乐瓶变得更瘪,从而知道NaOH溶液比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更好。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自参与实验,积极性很高,整个实验过程兴趣盎然,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比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让学生从已知结果推算过程,这对喜欢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所以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
比如在实验室收集CO2时,课本上讲道:由于CO2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故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方法和策略[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方法和策略【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创新一、通过创设情景。
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
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很多化学教师已经习惯性的展示蜡烛熄灭实验和饮料瓶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分析这些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有那些性质,学生的思维完全被限定在教师的思路内,我是这样设计的: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你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这些性质吗?提供蜡烛、烧杯、火柴、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和饮料瓶,这样学生自己根据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就能够想到利用气球的拍打很快想到气球下沉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而利用饮料瓶的实验通过自己动手看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便开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
这样学到的知识比老师的简单说教强化多了,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知识。
三、把实验探索的机会延伸到课外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在完成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和探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增加一些后继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
但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还要让学生即使反馈信息适时适当的给以指导。
四、优化实验设计,改进实验装置《质量守恒定律》中: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等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
因此,我引导学生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连同红磷一起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
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
初三化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
有机化合物合成策略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化合物出发,逆向推 导合成路线,确定关键中间 体和合成步骤。
多样性导向合成
利用组合化学、平行合成等 方法,快速合成大量结构多 样的化合物。
绿色合成
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合成方 法,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 原子经济性。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质谱分析
分析当前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如教学内容抽象、实验条 件不足等。
02
提高学生化学学习 兴趣与成绩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 绩。
03
促进初中化学教育 改革
为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提供实践经 验和理论依据,推动教育改革的 深入进行。
论文概述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及可能的 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化合物的氢谱、碳谱等, 推断其结构。
红外光谱
通过分析化合物在红外光区的吸收峰,判断其官能 团及化学键类型。
有机化合物功能探讨
生物活性测试
评价化合物对生物体的药理作用、毒性等,筛选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构效关系研究
04
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 分析
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解释反应如何进行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如何 相互作用形成产物。
反应速率
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与反应物浓度 、温度等因素有关。
活化能
反应发生所需的最小能量,决定了反应速率 对温度的敏感性。
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定律
热力学系统
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组成的整体,包括开放 系统、封闭系统和孤立系统。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篇一一、准确性———目的启示观察是通过视觉神经来对外部信息的一个接收与选择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观察者是否抓取到正确的信息将直接决定信息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在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准确性,而这可以通过目的启示来实现。
目的启示的核心概念就是观察者在观察中要有强烈的目的性,要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化学实验,从而确保观察时能够正确聚焦与定位。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几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氧气中燃烧的比较,用于实验的物质是红磷、木炭、硫、铁丝,实际上在实验中所代表的是烟、雾、光、火焰这四种不同形态物质的实质与区别。
除此以外,这个实验还说明了可燃物分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不同区别,这些都是学生在观察时所要带着的目的。
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带着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去观察实验,就不容易被实验中其它无关紧要的现象或因素分散了注意力,能更好地聚焦于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本身,从而极大地提高观察实验的准确性。
二、全面性———多维思考由于实验一般是由两种及以上的物质共同作用的一项活动。
所以,从不同的物质角度出发,所观察得到的现象与结论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应当尽可能地全面和细致,而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多维思考。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制取氧气”为例,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一套装置中,虽然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不多,操作的环节也并不繁琐,但实验中却多有细节,一旦其中有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论。
比如,如果药品在试管的底部堆积,那么不但加热无法均匀,而且受热的面积也因此而增大了;如果铁夹在试管的中间部位夹着,那么加热就不能均匀地进行;如果试管口的位置在设置上向上倾斜,那么水就非常容易倒流,从而导致发生试管炸裂的危险;如果导管在试管内过于长,那么对于气体的导出就非常不利,等等。
化学实验小论文(5篇)
化学实验小论文(5篇)化学试验小论文(5篇)化学试验小论文范文第1篇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进展师范生的教学模式理念讨论和探究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乐观展现和推动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活跃教学思想,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组合,提高老师素养,而且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学模式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培育从教力量具有剧烈的示范作用。
90年月初期以来,我有幸得到化学教育界老前辈刘知新、潘鸿章、马经德等先生的指教,在系统学习和把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化学学习论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老师引导下以同学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分层递进引导、组织探究发觉为主旨,以“激趣——疑问——假设——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同学自主发觉学习为主旨,以“定向——自学——争论——精讲——演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结合对化学试验教学的讨论,构建了以试验探究发觉学习为主旨,以“观看试验——预备试验——操作试验——串联试验——设计试验”为主要教学环节的“试验串联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的总结论文多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运用上述教学模式执教的多堂公开课均获得好评。
为了提高同学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为了将来在教学中能引导学校生教学中注意讨论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对化学教学较高层次的探究。
初期,我较多地采纳在活动课程中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讨论。
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选择讨论课题设计讨论方案实施讨论方案信息加工处理成果沟通评判。
例如:引导同学就铜与浓硫酸试验中对浓硫酸浓度的选择和反应装置的防污染设计进行讨论。
通过试验操作、比较分析、查阅文献、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当浓硫酸的浓度范围为84%~90%时,反应速度较快,反应现象明显稳定。
通过讨论,同学还设计了成套防污染试验装置,撰写的小论文《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选择》获省和全国中师生化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3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3篇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准备与开展一、初中化学实验准备化学教师是实验的主要引导者,在实验的准备阶段必须先了解实验内容,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目的列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在部分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完美的实验效果,药品用量大,危害较大,所以在实验的准备阶段不仅要考虑到实验的成功与否,还要考虑到对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倡导绿色实验。
在一般的化学实验过程中,仪器应以小型的为主,把药品的用量控制到最少量,在选择设备的时候除了关注实验的趣味性外,还要考虑余液的处理和实验安全。
例如,在《金属与矿物》和《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实验过程可能用到铁、铝、铜、盐酸和硫酸等,在实验准备阶段要将这几种金属片裁成一厘米宽,十厘米长的金属条以供使用,试管选用小型试管,将金属片置于酸中观察反应现象,实验结束后拿出金属条清洗干净以供下一次实验使用,这样的实验过程简洁、高效,在药品用量最少的情况下达到了实验效果。
初中教材中也有制取氧气的实验,在制取的过程中一般选择的是高锰酸钾,主要是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
使用高锰酸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在取用药品时要当心不要洒落在桌上。
教师在实验准备阶段就要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棉花要放在试管口两厘米的位置,这样做能防止高锰酸钾被气流引到水中,实验结束后要将小型试管和药品一起回收,试管要用双氧水清洁。
在学习酸碱指示剂这一知识点时,也需要用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准备一些花瓣、白菜和胡萝卜。
在实验开始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用一种物品进行实验,各小组在结束后可相互交流。
在课堂上研碎胡萝卜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实验准备阶段就要研碎好,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节省药品。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实验内容在化学授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它不仅能教授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考试过程中,实验题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所以,教师要认真组织开展实验教学课程。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研究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挥和互相配合。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灵活地创新教学内容与手段,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有位名人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自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配合或独立完成。
如比较常见金属(Mg、Zn、Fe、Cu)的活动性顺序时,我们以金属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速度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
如果仅是老师演示,一来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二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可以请学生上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一边适当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谁好时”?我事先收集好两可乐瓶的CO2气体和配置好饱和石灰水与NaOH溶液,课堂上请学生上来做:在一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在另一瓶中倒入等量的饱和NaOH溶液,再分别振荡并观察变化。
明显看到两瓶都变瘪,加入NaOH溶液的可乐瓶变得更瘪,从而知道NaOH溶液比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更好。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自参与实验,积极性很高,整个实验过程兴趣盎然,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比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让学生从已知结果推算过程,这对喜欢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所以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
比如在实验室收集CO2时,课本上讲道:由于CO2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故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化学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适应初中生特点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学生发展化学实验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二、以学生为本的实验教学设计1.了解学生特点,设定合理实验目标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定合理的实验目标。
实验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挑战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动手能力和兴趣特长实施分层教学。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提高实验难度,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提问、设疑、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呈现真实的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
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
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三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
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
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
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
成功。
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
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
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
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
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
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
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
丰富多
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培养良好实验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和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
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
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
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
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
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
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
到了§5-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
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
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
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灵活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