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与TD融合之IUR-G+技术

合集下载

1g到5g各代技术及标准

1g到5g各代技术及标准

1g到5g各代技术及标准一、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1G是一种模拟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使用频分多址(FDMA)技术。

该系统只能提供语音通话服务,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在标准方面,全球主要采用美国TIA-EIA的IS-95标准。

二、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2G引入了数字技术,提高了信号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相比1G,2G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包括语音、短信、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等。

主要采用的无线协议包括TDMA、CDMA和GSM等。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国际标准包括ETSI的GSM以及IS-95的升级版CDMA ONE等。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3G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语音质量。

相比2G,3G引入了更先进的调制和编码技术,如OFDM和OFCDN等,使得数据传输更快、更可靠。

主要的国际标准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等。

四、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4G是更先进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语音质量。

相比3G,4G引入了更先进的调制方案,如OFDMA,并采用了更先进的信道编码和调制策略。

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国际标准包括LTE-A(包括FDD-LTE和TD-LTE)、WiMAX 2.0和HSPA+等。

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G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连接。

相比4G,5G引入了更先进的网络架构和技术,如大规模MIMO、毫米波通信、网络切片等。

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国际标准包括3GPP的5G NR(新无线电)和IMT-2020(5G)等。

六、各代技术的比较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具体比较如下:1. 语音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语音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从第一代的模拟信号到第五代的数字信号,语音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2. 数据传输速率: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用户可以更快地下载和上传数据,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支持多媒体应用和服务。

EC20_Mini_PCIe(Audio版本)_硬件设计手册_V1.0

EC20_Mini_PCIe(Audio版本)_硬件设计手册_V1.0
2 产品综述 ................................................................................................................................................. 8 2.1. 本章概述..................................................................................................................................... 8 2.2. 产品简介..................................................................................................................................... 8 2.3. 关键特性..................................................................................................................................... 9 2.4. 主要功能................................................................................................................................... 11
1 引言 ........................................................................................................................................................ 7 1.1. 安全须知..................................................................................................................................... 7

GPRS原理、协议、应用

GPRS原理、协议、应用

MF009001 GPRS原理ISSUE1.0目录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1)课程目标 (1)相关资料 (1)第1章 GPRS概述 (1)1.1 GPRS的产生 (1)1.2 GPRS的发展 (1)1.3 GPRS与HSCSD业务的比较 (2)1.4 CSD与GPRS的比较 (3)1.4.1 电路交换的通信方式 (3)1.4.2 分组交换的通信方式 (4)第2章 GPRS基本功能和业务 (6)2.1 GPRS业务种类 (6)第3章 GPRS基本体系结构和传输机制 (8)3.1 GPRS接入接口和参考点 (8)3.2 网络互通 (8)3.3 逻辑体系结构 (8)3.3.2 主要网络实体 (10)3.3.3 主要网络接口 (12)3.4 高层功能 (14)3.4.1 网络接入控制功能 (14)3.4.2 分组路由和转发功能 (15)3.4.3 移动性管理功能 (17)3.4.4 逻辑链路管理功能 (17)3.4.5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18)3.4.6 网络管理功能 (18)3.5 功能分配 (19)3.6 GPRS数据传输平面 (20)3.7 GPRS信令平面 (21)3.7.1 MS与SGSN间信令平面 (21)3.7.2 SGSN与HLR间信令平面 (22)3.7.3 SGSN与MSC/VLR间信令平面 (22)3.7.4 SGSN与EIR间信令平面 (23)3.7.5 SGSN与SMS-GMSC、SMS-IWMSC间信令平面 (23)3.7.6 GPRS支持节点间信令平面 (24)3.7.7 GGSN与HLR间信令平面 (24)第4章移动性管理 (25)4.1 MM状态 (25)4.1.1 IDLE状态 (25)4.1.2 STANDBY状态 (25)4.1.3 READY状态 (26)4.2 MM状态功能 (26)4.2.1 MM状态迁移 (26)4.2.2 就绪定时器功能 (27)4.2.3 周期性路由区更新定时器功能 (28)4.2.4 用户可及定时器功能 (28)4.3 SGSN与MSC/VLR的交互 (29)4.3.1 SGSN-MSC/VLR关联的管理 (29)4.3.2组合RA/LA更新 (29)4.3.3 CS寻呼协调及网络操作模式 (30)4.4 MM规程 (31)4.4.1 GPRS附着功能 (31)4.4.2 GPRS分离规程 (33)4.4.3 清除功能 (36)4.5 安全性功能 (36)4.5.1 用户鉴权 (36)4.5.2 用户身份机密性 (37)4.5.3 用户数据和GMM/SM信令机密性 (37)4.5.4 用户身份检查 (38)4.6 位置管理功能 (38)4.6.1 小区更新规程 (39)4.6.2 路由区更新规程 (39)4.6.3组合RA/LA更新规程 (42)4.6.4 周期性路由区更新和位置区更新 (43)4.7 用户数据管理功能 (44)4.7.1 插入用户数据规程 (44)4.7.2 删除用户数据规程 (44)4.8 MS类标处理功能 (45)第5章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46)第6章分组路由与传输功能 (48)6.1 PDP状态和状态转换 (48)6.2 会话管理规程 (49)6.2.1 静态地址与动态地址 (49)6.2.2 PDP上下文的激活规程 (50)6.2.3 PDP上下文的修改 (52)6.2.4 PDP上下文的去激活 (53)6.3 业务流程举例 (54)6.3.1 MS发起分组数据业务 (54)6.3.2 网络发起分组数据业务 (55)第7章用户数据传输 (57)7.1 传输模式 (57)7.1.1 GTP传输模式 (57)7.1.2 LLC传输模式 (57)7.1.3 RLC传输模式 (57)7.2 LLC功能 (57)7.2.1寻址 (58)7.2.2服务 (58)7.2.3功能 (58)7.3 SNDCP功能 (58)7.4 PPP功能 (60)7.5 Gb接口 (60)7.5.1物理层 (60)7.5.2 FR子层 (60)7.5.3 NS子层 (61)7.5.4 BSSGP层 (61)7.6 Abis接口 (62)7.6.1结构A (63)7.6.2结构B (64)7.6.3结构C (64)第8章信息存储 (66)8.1 HLR (66)8.2 SGSN (67)8.3 GGSN (69)8.4 MS (69)8.5 MSC/VLR (70)第9章编号 (71)9.1 IMSI (71)9.2 P-TMSI (72)9.3 NSAPI/TLLI (72)9.3.1 NSAPI (72)9.3.2 临时逻辑链路标志(TLLI) (72)9.4 PDP地址和类型 (73)9.5 TID (73)9.6 路由区识别 (73)9.7 小区标识 (74)9.8 GSN地址 (74)9.9 接入点名字 (74)第10章运营方面的问题 (75)10.1 计费信息 (75)10.2 计费功能 (75)10.2.1 分组型业务计费方式和电路型业务计费方式的区别 (75)10.2.2 计费基本功能 (76)10.2.3 话单类型 (76)10.2.4 话单传送接口 (77)10.3 网络服务质量(QoS) (77)10.3.1 优先级别 (78)10.3.2 延时级别 (78)10.3.3 可靠性级别 (78)10.3.4 峰值吞吐量级别 (78)10.3.5 平均吞吐量级别 (79)10.4 消息过滤功能 (80)10.5 兼容性问题 (80)第11章与GSM其它业务的交互 (81)11.1 与点对点短消息业务关系 (81)11.2 与电路交换业务的关系 (81)11.3 与补充业务的关系 (82)第12章 IP相关的基础知识 (83)12.1 NAT (83)12.2 FIREWALL (83)12.3 GRE (83)12.4 DNS (84)12.5 RADIUS (84)MF009001 GPRS原理ISSUE1.0 课程说明课程说明课程介绍本课程为华为传送网网络级网管T2100的一个整体介绍,主要阐述了网络级网管T2100兴起和发展的客观需求,华为传送网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

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

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C-Netz,法国的Radiocom 200 0和意大利的RTMI。

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数字化,具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丰富的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使得移动通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过去的补充地位跃居通信的主导地位.我国目前应用的第二代蜂窝系统为欧洲的GSM系统以及北美的窄带CDMA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GSM系统包括GS M 900:900MHz,GS M1800:1800MHz 及GS 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系列主要有GS M900,DCS1800和PCS1900三部分,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工作频段的差异。

目前我国主要的两大GSM系统为GSM 900及GS M1800,由于采用了不同频率,因此适用的手机也不尽相同。

不过目前大多数手机基本是双频手机,可以自由在这两个频段间切换。

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系统除GSM900和GSM1800另外加入了GS M1900,手机为三频手机。

TD-LTE 256QAM高阶调制关键技术探索

TD-LTE 256QAM高阶调制关键技术探索

“L TE 增强技术”专题12018年第3期TD-LTE 256QAM高阶调制关键技术探索为了满足高速热点接入速率的要求,系统需要能支持更高阶的调制方式,比如256QAM 。

因此详细介绍TD-LTE 高阶调制技术256QAM 的技术原理,及基于BICM-ID 与MLC 的256QAM 传输技术方案,利用高端频谱资源,可实现新型高低频段协作组网结构设计;利用低频段传输信令、高频段传输业务,解决小区覆盖问题,同时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

TD-LTE ;256QAM ;BICM-ID ;MLC ;高端频谱资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9)张庆,郭华**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18-02-13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8.03.001 中图分类号:TN929.5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8)03-0001-06引用格式:张庆,郭华. TD-LTE 256QAM高阶调制关键技术探索[J]. 移动通信, 2018,42(3): 1-6.【摘 要】【关键词】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256QAM High Order Modulation for TD-LTE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speed hotspot access rate, the system needs to be able to support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such as 256QAM.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256QAM high order modulation technology for TD-LTE was introduced fi rstly. Then, the schemes of 256QAM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ased on BICM-ID and MLC were learned. The design of a new type of high-low frequency band collaboration network structure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 use of high-end spectrum resources. The low frequency signaling transmission and high frequency services transmission, not only solve the cell coverage problem, but also improve the system spectrum utilization.TD-LTE; 256QAM; BICM-ID; MLC; high-end spectrum resource(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Jiangsu Co., Ltd., Nanjing 210029, China)ZHANG Qing, GUO Hua[Abstract][Key words] 1 引言传统的3G 网络已不能满足室内、慢速移动、热点等有大量数据业务的业务需求,TD-LTE 网络对无线数LTE 增强技术,也被称为千兆LTE 网络技术,它实现了4G ITU 标准初期制定的1 Gbps 速率目标,是4G 迈向5G 的桥梁。

GL频谱共享技术综述

GL频谱共享技术综述

GL频谱共享技术综述作者:夏宝平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03期摘要:随着GSM、UMTS、LTE、NB-IoT以及5G等各种网络制式共存于无线网络中,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如何有效提高GL频谱利用率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GL频谱共享技术通过将LTE部分频谱作为GSM和LTE的共享频谱,两个制式根据话务量按需使用共享频谱,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解决了传统Refarming技术一段频谱只能分配给一种制式的问题。

关键词:GSM;LTE;频谱;共享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2-0000-021 背景随着5G技术、NB、云计算、虚拟化等息技术的应用,无线电技术在宽带、泛在、移动以及多制式的特点越发明显,GSM、UMTS、LTE、NB-IoT以及SG等各种网络制式共存,带来频谱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

传统的Refarming方案由于采取了固定分配频谱资源的模式而导致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GL频谱共享技术可以实现GSM和LTE网络共享频谱,从而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2 技术简介GL频谱并发特性在LTE带宽内拿出一部分频谱资源供GSM和LTE动态共享,共享资源优先给GSM使用,缺省情况按照LTE不影响或对CSM影响很小的前提调度共享资源。

在没有GL频谱共享时,只能部署一个小带宽的LTE载波:在使用GL频谱共享时,可以部署一个更大带宽的LTE载波:GL频谱共享方案包括GL频谱资源静态共享和GL频谱资源动态共享两大类。

其中:CL频谱静态共享方案:包括GL负间隔,CL频谱共享静态配置等。

此类技术工程部署过程及配置操作较简单。

CL频谱动态共享方案:GL共谱调度,需要LTE与GSM站点完成交互,通过交互达到频谱共享。

2.1 静态频谱共享通过根据CSM的频点使用情况,利用PUCCH BLANKING等抗干扰特性达到频谱资源静态最大化的效果。

通过不同的压缩方案,可以支持LTE与异系统的部分频谱叠加,提高频谱利用率。

Iur-g+接口测试方案分析

Iur-g+接口测试方案分析

An ls fI rg I tra eT si gP o r m ay i o u - + n e fc e t r g a s n
ZH AO ng Do
( i aM o i o p D s n I si t . L d Chn bl Gr u e i n tt eCo t .,Xia 1 0 7, ia e g u ’ n 7 0 7 Chn )
I r + 功 能提 供 了相 应 的 方 法 。 u- g
关 键 词 :u- +接 口 ;T -C MA; S ;切 换 ;测 试 方 案 Ir g DS D GM 中图 分 类 号 : TN99 5 -4 2 . 3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O 43 3 2 1 ) 10 1-3 1 O—7 X(O 12- 120
Ab ta t s r c :To s th v ie s r ieb t e M n wic o c e v c e we n GS a d TD- CDM A e wo k,a x e i n fI rg+ i t ra e wa e — S nt r n e p rme to u - n e f c s p r
f r d b i a M o i .Chn o i e f r d f l e t n v ro s t p c l r l s n i n n h u h u g a i g a d c n o me y Ch n b l e i a M b l p ro me i d t s a iu y ia e e se v r me tt o g p r dn n o — e e i wi o
赵 栋
707) 10 7 ( 国移 动 通 信 集 团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陕 西 西 安 中

铁路GSM-R简介

铁路GSM-R简介

GSM-R资料目录一、GSM-R的现状31.SM-R在世界发展现状 42.GSM-R在我国的技术发展现状 5⑴欧洲GSM-R技术规范的现状 5⑵我国GSM-R技术标准与规范的现状及必要性 5⑶我国GSM-R标准、规范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6二、GSM-R的应用情况81、SM-R与话音通信81.1GSM-R与无线调度通信91.2 站场无线通信与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信息传送9 1.3 区间通信与应急通信91.4 GSM-R与有线调度91.5 GSM-R与普通话音通信92、GSM-R与列车控制102.1 列控信息传送102.2 机车同步操控信息传送103、GSM-R与铁路信息化123.1 列车无线车次号校核系统信息传送123.2 列车尾部风压装置信息传送12三、大秦线GSM-R系统的网络结构 131.交换系统142.GPRS系统143.基站系统15⑴BTS基站设备15a公共子系统16b载频子系统17c天馈子系统17⑵天馈线 17a天线17b馈线18c漏泄同轴电缆18⑶直放站 18⑷频率配置19⑸大秦线BTS连接图19四、GSM-R工程硬件安装211、接地规程 211.1接地系统的作用211.2接地系统的组成211.3建筑物的地下接地网221.4接地系统的室内部分221.5接地系统室外部分241. 馈线接地夹接地位置252. 馈线接地夹的固定253. 馈线避雷器的接地262.机柜的安装262.1机柜安装介绍262.2不靠墙安装262.2.1安装流程262.2.2底座简介272.2.3机柜定位272.2.4安装下框架292.3在防静电地板上安装311、支架形式 322、支架组件 323、支架安装方式324、支架数量 325、安装流程 346、机柜定位 347、支架定位 358、固定支架 369、机柜安装 3610、绝缘测试362.4安装单板和模块时的防静电要求362.5安装开关盒、风扇盒和插框等371、装风扇盒 372、安装其它盒体382.6安装单板382.7安装各功能模块392.8防尘网的安装、拆卸与除尘393.射频成套电缆的安装413.1安装发信电缆413.2安装收信电缆423.3安装机柜内天线跳线434.天馈系统的安装454.1漏泄同轴电缆454.2基站天馈系统464.2.1接头制作464.2.2组装天线(以定向天线为例)474.2.3工具仪表见表:484.3隧道口洞顶天馈线的安装50五、华为设备安装视频51GSM-R的现状我国铁路GSM-R网络的发展目标是在全路建立一张移动通信网络,利用通信的手段实现铁路移动设施和固定设施的无缝连接,确保列车平稳、高速、安全地运行。

中国移动核心网R4系列之-架构、协议和接口

中国移动核心网R4系列之-架构、协议和接口
操作维护功能: 操作维护功能是软交换设备中负责系统管理和操作维护的部分,是用户使 用、配置、管理、监视软交换设备运行的功能集合;
计费功能: 软交换设备根据计费对象进行计费和信息采集的功能,并负责将采集到的 信息送往计费中心;
R4 MGW功能
用户面关口接入功能: MGW是3G R4核心网的用户承载面的网关接入设备,位于3G CS核心网通往 无线接入网(UTRAN/BSS)及传统固定网(PSTN/ISDN)的边界处;是Iu接 口、PSTN/PLMN接口的关口承载通道,以及宽带媒体流(如RTP流)的终结 点。
•R4在核心网电路域引入IP宽带承载,从传统电路交换向分组数据交换转变, 形成以IP core为基础的电信网络新框架,是传统网络向NGN演进的必经之路;
•TDM核心到IP核心的转变将引发核心网运营,规划,管理,维护上深刻的变化;
R4关键特征-TrFO的引入
MSC server
OoB Codec Negotiation
与HLR交互 IAM
寻呼和鉴权加密过程
SETUP CALL PROCEEDING
准备承载 ADD_req(C$) ADD_rsp(C2, T3)
APM ADD_req(C$) 建立承载 ADD_rsp(C1, T2)
承载建立过程 ADD_req(T$) 准备承载 ADD_rsp(T1) RAB_ASSIGN_req
MGW
分组网
SS7
H.248/MGCP
IP
T D
ATM
M
MGW
•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 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而传统交换将控制,承载和交换封闭在同一实体之内, 相 互之间的制约使用户的业务能力受限;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核心网.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核心网.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核心网.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GSMR 核心网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出行至关重要。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GSMR(GSM for Railway)作为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其核心网在保障铁路运营的稳定、高效和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GSMR 核心网是整个 GSMR 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它负责处理呼叫控制、用户数据管理、移动性管理等重要功能,以确保铁路通信的顺畅和可靠。

首先,呼叫控制是 GSMR 核心网的一项基本任务。

当铁路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通信时,核心网会接收并处理呼叫请求。

它会根据用户的权限和当前网络的资源状况,为呼叫建立合适的连接路径。

无论是语音呼叫还是数据呼叫,核心网都要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路由选择和连接建立,以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

比如,列车司机与调度员之间的紧急通话,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接通,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

用户数据管理也是核心网的重要职责之一。

GSMR 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有相关的身份信息、权限级别和服务配置等数据,这些数据都存储在核心网的数据库中。

核心网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用户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当用户的状态发生变化,如位置更新、权限调整等,核心网要及时更新相应的数据,以提供准确的服务。

移动性管理是 GSMR 核心网的另一个关键功能。

由于铁路运输的特点,用户(如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在移动过程中会不断跨越不同的基站覆盖区域。

核心网需要实时跟踪用户的位置变化,并在用户移动时,确保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当用户从一个基站覆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核心网要迅速进行切换控制,使通话和数据传输不受影响。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GSMR 核心网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架构。

它通常由多个网络节点组成,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等。

移动交换中心是核心网的核心组件之一,它负责处理呼叫的建立、释放和切换等功能。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xxx-2013中国联通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China Unicom Fiber Distributed System Equip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2013-xx-xx发布2013-xx-xx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录目录 (I)前言 (V)中国联通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 (1)4系统定义 (2)4.1 多系统接入单元 (2)4.2 扩展单元 (3)4.3 远端单元 (3)5设备功能要求 (3)5.1 系统制式 (3)5.2 载频要求 (3)5.3 业务要求 (3)5.4 双通道能力要求 (3)5.5 固网和WLAN能力要求 (3)5.6 远程供电 (4)5.6.1 光纤直流远供 (4)5.6.2 PoE供电 (4)5.7 网管功能要求 (4)5.8 组网要求 (4)5.8.1 组网能力 (4)5.8.2 传输方式 (4)5.9 设备升级能力 (4)5.9.1 2G&3G系统 (4)5.9.2 3G&4G系统 (5)6设备形态 (5)6.1 多系统接入单元 (5)6.1.1 功耗 (5)6.1.2 设备尺寸 (5)6.1.3 接口需求 (5)6.2 扩展单元 (6)6.2.1 功耗 (6)6.2.2 设备尺寸 (6)6.2.3 接口需求 (6)6.3 远端单元 (7)6.3.1 室内型 (7)6.3.2 室外型 (8)7无线射频指标 (9)7.1 工作频段 (9)7.1.1 定义 (9)7.1.2 指标要求 (9)7.2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及误差 (10)7.2.1 定义 (10)7.2.2 指标要求 (10)7.3 自动电平控制(ALC) (10)7.3.1 定义 (11)7.3.2 指标要求 (11)7.4 最大增益及误差 (11)7.4.1 定义 (11)7.4.2 指标要求 (11)7.5 增益调节范围 (12)7.5.1 定义 (12)7.5.2 指标要求 (12)7.6 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 (12)7.6.1 定义 (12)7.6.2 指标要求 (13)7.7 频率误差 (13)7.7.1 定义 (13)7.7.2 指标要求 (13)7.8 矢量幅度误差(EVM) (14)7.8.1 定义 (14)7.8.2 指标要求 (14)7.9 峰值码域误差(PCDE) (14)7.9.1 定义 (14)7.9.2 指标要求 (14)7.10 带内波动 (15)7.10.1 定义 (15)7.10.2 指标要求 (15)7.11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 (15)7.11.1 定义 (15)7.11.2 指标要求 (15)7.12 输入互调 (16)7.12.1 定义 (16)7.12.2 指标要求 (16)7.13 输出互调 (17)7.13.1 定义 (17)7.13.2 指标要求 (17)7.14 噪声系数 (17)7.14.1 定义 (17)7.14.2 指标要求 (18)7.15 杂散发射(非期望辐射) (18)7.15.1 频谱发射模板 (18)7.15.2 杂散辐射 (19)7.16 阻塞 (25)7.16.1 定义 (25)7.16.2 指标要求 (25)7.17 带外增益和带外抑制 (27)7.17.1 定义 (27)7.17.2 指标要求 (27)7.18 带内载波泄露抑制 (28)7.18.1 定义 (28)7.18.2 指标要求 (29)7.19 传输时延 (29)7.19.1 系统时延及最小系统时延 (29)7.19.2 时延校正补偿精度和范围 (30)7.20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30)7.20.1 定义 (30)7.20.2 指标要求 (30)7.21 邻道抑制比(ACRR) (31)7.21.1 定义 (31)7.21.2 指标要求 (31)7.22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 (31)7.22.1 定义 (31)7.22.2 指标要求 (31)7.23 收发隔离度 (32)7.24 FDD-LTE系统特有指标要求。

移动新套餐加大GSM压力 扩容瞄向新技术

移动新套餐加大GSM压力 扩容瞄向新技术

3Co mmunications Wo rld We ekly无线通信中国移动全球通套餐中数据业务量比例增大了,GSM 网络的压力也随之更大了。

2011年G SM 扩容需求的强烈,使得T D 网络投资都将有缩减。

本刊记者|鲁义轩5月17日,中国移动全面下调全球通资费,降幅达15%~40%,同时又在全球通套餐内大幅度增加了上网流量。

此举一出,业内人士预计,本因数据业务和老旧设备已倍感压力的GSM 网络,将迎来更大的考验。

加上中国移动今年以来最大一笔GSM 扩容采购结果有望近期出炉,此举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各地GSM 网络扩容工程的加快。

各地进度不一3月初有证券机构发出报告,称中国移动正在进行的2011年GSM 网络扩容招标规模达到200万载频。

尽管此数字未得到中国移动确认,但中国移动此前对资本市场披露的2011~2013年资本开支计划分别为1324亿元、1304亿元、1256亿元,较先前市场预期有大幅增长,而且因2011年GSM 扩容需求强烈,使得TD 网络投资都将有缩减。

因目前GSM 网络中需替换的老旧设备比例较大,加上站址资源、备电资源紧张,所以本次GSM 扩容采购除了基站设备,还包括电源配套、基站配套、传输配套等设备。

在与多个地方公司沟通中记者得知,不同省市分公司在GSM 扩容项目中除了建设量不一,期次也不同。

例如江苏移动目前进行的是第14期扩容工程,规模约为9万个载频,基站数每个月根据需求的紧急程度分批上报。

3月开始的广东移动GSM 第15期扩容工程计划新增载频6900个;广西移动GSM 第15期第一阶段扩容工程包括新建基站1129个,搬迁基站11个;浙江移动GSM 扩容与技术改造工程目前已到第18期。

2010年中国移动在GSM 网扩容上进行了总量100万载频的采购。

在2011年的GSM 扩容指导意见中,中国移动对华为、中兴通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的M z 、M z 扩容设备满意度相对较高。

有证券机构预测,在今年的GSM 扩容采购中中兴通讯有望拿下近%份额。

无线技能评定--网络优化 专业GSM题库

无线技能评定--网络优化 专业GSM题库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57 识
客观题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58 识
客观题
无线电波传 播的基本原 中 理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60 识
客观题
无线电波传 播的基本原 低 理
天线是一个无源器体,天线的增益来 自于 A)天线内部的放大器B)馈线和天线 阻抗完全匹配带来的增益 C)能量的重新分配D)VSWR(驻波 比)很低带来的增益 在基站选点时,天线摆在何处最好。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51 识
客观题
网络结构和 网络资源规 低 划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52 识
客观题
无线电波传 播的基本原 低 理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54 识
客观题
无线电波传 播的基本原 中 理 业务量预测 和爱尔兰B 中 公式
TD重选GSM 低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22 识
客观题
TD重选GSM 中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24 识
客观题
GSM重选TD 低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25 识
客观题
GSM重选TD 中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27 识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64 识
客观题
传播模型和 中 覆盖预测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65 识
客观题
传播模型和 中 覆盖预测
WX-GU-TZ- 通用专业知 单选 DX-0067 识

1g到5g各代技术及标准 -回复

1g到5g各代技术及标准 -回复

1g到5g各代技术及标准-回复1g:模拟技术(1979-1992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移动通信开始迅速发展。

1979年,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诞生了。

1g采用了模拟技术,通过模拟信号进行通信传输,其主要特点是信号传输和语音通话。

然而,由于1g的技术条件有限,所以无法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多样化的通信服务。

此外,1g的基站容量也非常有限,导致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2g:数字技术(1991-2003年)1991年,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面世了。

2g采用了数字技术,使得通信传输更加稳定和高效。

相对于1g,2g具有多样化的通信服务,如短信、彩信和多媒体信息传输等。

同时,2g能够提供更好的手机网络覆盖和通话质量。

2g的最著名的标准是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它成为了全球最广泛使用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3g:宽带技术(2001-2011年)2001年,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问世了。

3g采用了宽带技术,使得用户可以享受更快速的数据传输。

3g的主要特点是支持视频通话、互联网接入和高速数据下载。

此外,3g还加强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多方面通信服务,如语音识别、位置服务和即时通信等。

3g的标准有CDMA2000、WCDMA和TD-SCDMA等。

4g:全IP技术(2009年至今)2009年,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问世了。

4g采用了全IP(Internet Protocol)技术,大幅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

用户可以享受更高的互联网接入速度、高清视频播放和流畅的在线游戏体验。

4g的标准包括LTE(长期演进技术)和WiMAX(全球互操作性微波访问)等。

此外,4g还加强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多用户连接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通信需求。

5g:超高频率技术(2020年至今)2020年,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式商用。

5g采用了超高频率技术,使得数据传输速度更快、时延更低。

5g的主要特点是高速移动通信、低功耗、广域覆盖和大规模连接。

卡特GSM产品新功能及软件版本介绍

卡特GSM产品新功能及软件版本介绍
MC-TRX: 可以插入2000年商用的基站机架 MC-RRH: 绿色节能
REC pooling: GSM/TD-LTE基带池 Light Radio solu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Alcatel-Lucent 2008, XXXXX
BSS产品路标
网络容量以及 覆盖
B10
Gb over IP STM-1 in TC BSC Evo 2000 TRXs Optimized HR connectivity Twin TRX1800 MHz 45 W
B11
Dynamic Power Save STM-1 in BSC
IP in the BSS
Iur-g+ GSM/LTE cell reselection
BSC Evolution支持STM-1接口
B11
- 传输
采用新的 “TP STM1” 接口板
▪ 只要插入新的接口板,BSC硬件即 具备STM-1接口支持能力
STM1光口连接 ▪ 4个具有冗余保护的接口,安全稳定 ▪ Abis和Ater接口都能使用,配置简便 ▪ 允许E1/STM-1的混合配置,灵活易用
MC-RRH 外观尺寸与功耗
▪ AISG: 提供可调天线接口 ▪ External : 提供外部告警接口 ▪ RF接口:直接连接天线 ▪ 电源与接地 ▪ Optical:SUMX19”与RRH间接口 ▪ CPRI:WCDMA/LTE BBU与RRH间接口
11 | Presentation Title | Month 2008
业界领先的GSM解决方案
发展中市场
GSM网络将延续到 2025+ 语音和数据容量仍在扩容
还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 无线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GSM的介绍

GSM的介绍

一.GSM的涵义GSM[1]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

GSM使用的是时分多址的变体,并且它是目前三种数字无线电话技术(TDMA、GSM和CDMA)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GSM将资料数字化,并将数据进行压缩,然后与其它的两个用户数据流一起从信道发送出去,另外的两个用户数据流都有各自的时隙。

GSM实际上是欧洲的无线电话标准,据GSM MoU联合委员会报道,GSM在全球有12亿的用户,并且用户遍布120多个国家。

因为许多GSM网络操作员与其他国外操作员有漫游协议,因此当用户到其他国家之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

美国著名通信公司Sprint的一个辅助部门,美国个人通信正在使用GSM作为一种宽带个人通信服务的技术。

这种个人通信服务将最终为爱立信、摩托罗拉以及诺基亚现在正在生产的手持机建立400多个基站。

手持机包括电话、短信寻呼机和对讲机。

GSM及其他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的演进,无线移动通信包括高速电路交换数据、通用无线分组系统、基于GSM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以及通用移动通信服务二.GSM历史:1998年,目标为制订接替GSM的第三代移动电话(3G)规范的3GPP启动。

Iur-g+接口测试方案分析

Iur-g+接口测试方案分析

Iur-g+接口测试方案分析赵栋【摘要】To switch voice service between GSM and TD-SCDMA network, an experiment of Iur-g+ interface was performed by China Mobile. China Mobile performed field test in various typical wireless environment though upgrading and constructing network elements. Compared the data of switching on with the data of switching off about Iur-g+ interface, the Iur-g+ interface performance of these equipment manufactures were gained. The program of interface test and the notice in testing provide relative methods for further test in Iur-g+ functions.%为了更好的在GSM网络和TD-SCDMA网络之间进行语音业务切换,中国移动进行了多厂家间的Iur-g+接口实验,采用升级现网网元、新建网元等方法,在各种典型无线环境下进行现场测试,对比Iur-g+接口开启、关闭时的不同效果,获得了各厂家问的fur-g+接口性能情况,及接口测试的测试方案、测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进行规模测试、开启Iur-g+功能提供了相应的方法.【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1(034)021【总页数】4页(P112-114,124)【关键词】Iur-g+接口;TD-SCDMA;GSM;切换;测试方案【作者】赵栋【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3-30 引言随着TD-SCDMA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将全新的3G网络与GSM网络充分融合,成为中国移动的一个巨大挑战,而两张网络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则是挑战的重点之一。

GSM-R系统网络优化技术

GSM-R系统网络优化技术

G S M-R系统网络优化技术(总1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GSM-R系统网络优化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出行及通信的便捷性的需求日益提升。

同时,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建成开通也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便捷出行的需求。

但是,高速铁路在高速运行状态下,电平快速衰落、无线环境快速改变,加之高速铁路采用的穿透损耗较大的封闭车厢,都对GSM网络的传统覆盖方式提出了挑战。

于是衍生出了新一代的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

GSM-R系统是在GSM的基础上,针对铁路移动通信的特点开发的一种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其安全性受到网络结构和用户终端移动性本身的制约,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频率优化,干扰排查,多普勒效应等内容。

通过分析GSM-R网络的体系结构特点,讨论了GSM-R系统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结合工作实践,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列车的通信系统可以说对于游客来说是有一定改善需求的领域,由于信息化的加强使得信息产品的使用在生活中越来越密不可分,因而移动通信需求可以说成为了一个比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就实际情况来说,高速铁路自身的控制系统,实际上也需要对于通信技术又跟更高的要求,虽然两者并非同类,但是技术要求却是一致的。

因为实际上可以说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论对于客户需求或者是自身的强化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GSM-R系统网络优化的方法,介绍网络性能统计、优化的常用工具。

对于GSM-R系统日常维护工作中发现的网络性能指标偏低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编写相应网络优化方案,总结网络优化经验,提出GSM-R网络优化工作的维护建议。

关键词:GSM-R系统;高速铁路;列车通信;网络优化引言随着我国铁路提速、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修建以及重载技术的不断发展,GSM-R作为一种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式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适应铁路运输的特典和成熟的技术优势,符合通信信号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其安全可靠性要求也更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M与TD融合之IUR-G+技术
1、技术背景
由于中国移动的 GSM 网络,平均负荷较重,TD-SCDMA 建设后,GSM 网络还要承载异系统切换入的用户业务,因此 TD-SCDMA 系统的小区一般都配置多个邻近GSM 小区,实现 3G 到 2G 的切换。

系统切换过程中,RNC 在选择目标小区时,不但要考虑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还要考虑目标小区的负荷,尽量不切入高负荷小区。

Iur-g 接口标准流程解决方案使 RNC 具备查询 BSC 的容量信息和负荷信息的功能,这样RNC 在选择异系统切换的目标小区时,就可以避免切入 2G 高负荷小区。

采用此种策略一方面可以提升 3G 往 2G 切换成功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异系统切换原因导致2G 小区拥塞,影响 2G 用户体验。

2、IUR-G+技术定义
TD-SCDMA系统与GSM系统是相互补充的两个系统,两个系统的相互操作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在TD网络享受3G业务,同时在GSM网络享受良好的网络覆盖。

IUR-G接口的开通使RNC与BSC直接交互信息,提高系统间切换成功率。

3、Iur-g+特性标准流程
TD-SCDMA 系统 Iur-g+特性标准流程包括如下两部分:
◆信息交互流程
◆公共测量流程
通过以上流程交互,可以实现 RNC 向 BSC 的小区容量和负荷的查询,避免因为目标小区拥塞导致的盲目切换。

(1)信息交互流程
基于 Iur-g 接口的信息交互流程用于在 RNC 查询 BSC 系统下配置的小区无线资源容量
信息。

信息交互流程包括如下流程:
◇立即上报方式的信息交互流程
◇基于数据变化方式的信息交互流程
◇信息交互初始化失败处理流程
◇信息交互失败指示处理流程
◇信息交互停止流程
(2)公共测量流程
基于 Iur-g 接口的公共测量流程实现了 RNC 与 BSC 之间当前无线资源占用情况的交互。

公共测量流程要求上报小区的总资源占用情况,以负荷表示。

负荷取值范围:0 ~100,表示 GSM 小区已经被占用的时隙比例。

计算公式:负荷 = (1 –剩余可用 FR 时隙数 /(小区载频数目× 8))×100%。

注:GSM 侧可根据内部算法,负荷超过一定门限后可以直接设定 100%,此时 RNC 禁止选择此小区为系统间切换的目标小区。

公共测量包括如下流程:
◇立即上报方式的公共测量流程
◇周期上报方式的公共测量流程
◇事件上报方式的公共测量流程
◇公共测量初始化失败处理流程
◇公共测量失败指示处理流程
◇公共测量停止流程
UR-G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4、IUR-G接口的实现
当前,IUR-G接口只支持传输FE/GE,,通过SCCP/M3UA/SCTP/IP承载控制面数据,IUR-G接口不承载用户面。

IU-G接口控制面协议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