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储列表
中国历史帝制简表(全)
中国历史帝制简表(全)夏朝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夏启 (约前2070年-约前2040年)- 夏康 (约前2040年-约前2005年)- 夏相 (约前2005年-约前1980年)- ...商朝 (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 汤 (约前1600年-约前1563年)- 太甲 (约前1563年-约前1546年)- 太庚 (约前1546年-约前1523年)- ...周朝 (约前1046年-约前256年)- 周武王 (约前1046年-约前1043年)- 周成王 (约前1042年-约前1021年)- 周康王 (约前1020年-约前996年)- ...秦朝 (前221年-前206年)- 秦始皇 (前221年-前210年) - 秦二世 (前209年-前207年)汉朝 (前206年-220年)- 汉高祖 (前206年-前195年) - 汉惠帝 (前195年-前188年) - 汉文帝 (前188年-前141年) - ...魏晋南北朝 (220年-589年)- 曹魏 (220年-265年)- 东晋 (317年-420年)- 南朝宋 (420年-479年)- 北朝齐 (479年-502年)- ...隋朝 (581年-618年)- 隋文帝 (581年-604年)- 隋炀帝 (604年-618年)唐朝 (618年-907年)- 唐太宗 (627年-649年) - 唐高宗 (649年-683年) - 唐中宗 (684年-690年) -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 后梁 (907年-923年)- 后唐 (923年-936年)- 后晋 (936年-947年)- ...宋朝 (960年-1279年)- 宋太祖 (960年-976年) - 宋真宗 (976年-997年) - 宋仁宗 (997年-1022年) - ...元朝 (1206年-1368年)- 成吉思汗 (1206年-1227年)- 元世祖 (1311年-1320年)- 元武宗 (1328年-1332年)- ...明朝 (1368年-1644年)- 明太祖 (1368年-1398年)- 明成祖 (1398年-1424年)- 明宣宗 (1426年-1435年)- ...清朝 (1644年-1912年)- 清太祖 (1644年-1661年)- 清康熙帝 (1662年-1722年)- 清雍正帝 (1723年-1735年)- ...以上是一个简化的中国历史帝制表,列出了各个朝代的帝王名称及其统治时间。
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年号表
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年号表一、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二、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 (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三、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周 (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771年)四、东周 (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五、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六、西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汉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七、新朝 (公元8年-公元23年)王莽 (公元8年-公元23年)八、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光武 (公元25年-公元57年)明 (公元58年-公元75年)章帝 (公元76年-公元88年)和帝 (公元89年-公元106年)殇帝 (公元107年)安帝 (公元107年-公元125年)顺帝 (公元126年-公元144年)冲帝 (公元144年)桓帝 (公元146年-公元167年)灵帝 (公元168年-公元189年)献帝 (公元189年-公元220年)九、三国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魏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蜀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吴 (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十、西晋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晋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十一、东晋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晋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十二、南北朝 (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朝宋 (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南朝梁 (公元502年-公元557年)南朝陈 (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北朝北魏 (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北朝东魏 (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北朝西魏 (公元535年-公元556年)北朝北周 (公元557年-公元581年)十三、隋朝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十四、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十五、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后梁 (公元907年-公元923年)五代后唐 (公元923年-公元936年)五代后晋 (公元936年-公元946年)五代后汉 (公元947年-公元950年)五代后周 (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十国南唐 (公元937年-公元975年)十国吴 (公元902年-公元937年)十国南楚 (公元907年-公元951年)十国南汉 (公元917年-公元971年)十国闽 (公元909年-公元945年)十国南平 (公元924年-公元963年)十国北汉 (公元951年-公元979年)十国北唐 (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十国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十国辽 (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十国西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十国西南夏 (公元1032年-公元1226年)十国南诏 (公元938年-公元1253年)十国西汉 (公元917年-公元971年)十国南楚 (公元907年-公元951年)十国南汉 (公元917年-公元971年)十国吴越 (公元907年-公元978年)十国闽 (公元909年-公元945年)十国南平 (公元924年-公元963年)十国北汉 (公元951年-公元979年)十国北唐 (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十六、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十七、辽朝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辽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十八、西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夏 (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十九、金朝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金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二十、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二十一、元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二十二、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二十三、清朝 (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清 (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中国朝代帝王表
中国朝代帝王表秦朝(统一后,公元前221-201,共15年,历三帝,赢姓)0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12年02.秦二世(胡亥),后被赵高所杀,3年03,子缨,斩杀赵高,1年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01.汉高祖(刘邦)一大汉开国皇帝,12年02.汉惠帝(刘盈)一来去匆匆,过眼云烟分享截屏03.少帝(吕后专政),8年04.汉文帝(刘恒),23年05.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其成功,16年06.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建元,54年07.汉昭帝(刘弗陵)-中兴之主,始元,13年08.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本始,25年09.汉元帝(刘爽),初元,16年分享截屏10.汉成帝(刘骜),建始,26年11.汉哀帝(刘欣),建平,6年12.汉平帝(刘行),元始,5年13.汉孺子(刘婴),居摄,3年新朝(王莽夺权,公元9-25共17年) 分享截屏01.新始祖(王莽),始建国,15年02.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东汉(公元25-220,共196年,刘姓,历十四帝)01.光武帝(刘秀),建武02.汉明帝(刘庄)一小有作为,永平,1803.汉章帝(刘炟)--“章草”皇帝,建初,13年04.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05.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06.汉安帝(刘祜),永初,19年07.汉婴帝(刘懿),即住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08.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09.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10.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建和,21年12.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13.汉少帝(刘辩),光熹,5个月14、汉献帝(刘协),初平,32年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换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注:建安十八年,曾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中国历史皇帝简表(全)
中国历史皇帝简表(全)西周时期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3年)- 周成王 (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1021年)- 周康王 (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 周昭王 (公元前995年-公元前977年)- 周穆王 (公元前976年-公元前922年)- 周共王 (公元前921年-公元前900年)- 周懿王 (公元前899年-公元前892年)- 周孝王 (公元前891年-公元前878年)- 周夷王 (公元前877年-公元前842年)- 周厉王 (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28年)- 周宣王 (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周幽王 (公元前781年-公元前771年)- 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 (公元前718年-公元前697年)- 周襄王 (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2年)- 周顷王 (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78年)- 周闵王 (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51年)- 周景王 (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 周悼王 (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7年) - 周敬王 (公元前626年-公元前609年) - 周元王 (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 - 周贞定王 (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86年) - 周哀王 (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72年) - 周思王 (公元前571年-公元前545年) - 周襄王 (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1年) - 周顷王 (公元前520年-公元前519年) - 周匡王 (公元前518年-公元前510年) - 周定王 (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76年) - 周献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69年) - 周简王 (公元前468年-公元前441年) - 周灵王 (公元前440年-公元前433年) - 周景王 (公元前432年-公元前421年) - 周悼王 (公元前420年-公元前402年) - 周敬王 (公元前401年-公元前375年) - 周元王 (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8年) - 周贞宣王 (公元前367年-公元前321年) - 周敬宣王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07年)- 周考王 (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82年) - 周威烈王 (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56年)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 - 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汉高祖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 汉惠帝 (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 汉高后 (公元前187年)- 汉文帝 (公元前186年-公元前157年) - 汉景帝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 - 汉武帝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汉昭帝 (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汉宣帝 (公元前73年-公元前48年)- 汉元帝 (公元前47年-公元前33年)- 汉成帝 (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 汉哀帝 (公元前6年-公元公元前1年) - 汉平帝 (1年-5年)- 汉赵王 (5年-7年)- 汉更始帝 (23年-25年)- 汉王莽 (公元8年-公元23年)新朝 (公元9年-公元25年) - 新王莽 (公元9年-公元23年)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 汉光武帝 (公元25年-公元57年) - 汉明帝 (公元58年-公元76年) - 汉章帝 (公元77年-公元88年) - 汉和帝 (公元89年-公元105年) - 汉殇帝 (公元106年)- 汉安帝 (公元107年-公元125年) - 汉顺帝 (公元126年-公元144年) - 汉冲帝 (公元145年)- 汉桓帝 (公元146年-公元167年) - 汉灵帝 (公元168年-公元189年) - 汉献帝 (公元190年-公元220年)魏 (220年-265年)- 魏文帝 (220年-226年)- 魏明帝 (227年-239年)- 魏齐王 (240年-254年)- 魏孝文帝 (255年-265年)蜀 (221年-263年)- 蜀汉丞相刘备 (221年-223年) - 蜀汉丞相刘禅 (223年-263年)吴 (222年-280年)- 吴代王孙权 (222年-229年) - 吴帝孙权 (229年-280年)晋 (265年-420年)- 晋武帝 (265年-290年)- 晋怀帝 (290年-291年)- 晋愍帝 (291年-300年)- 晋元帝 (301年-317年)- 晋成帝 (317年-323年)- 晋康帝 (323年-325年)- 晋穆帝 (325年-357年)- 晋哀帝 (357年-364年)- 晋孝武帝 (364年-396年)- 晋安帝 (396年-419年)- 晋孝武帝 (420年)南朝中国 (420年-589年) - 南齐 (479年-502年)- 南梁 (502年-557年)- 南陈 (557年-589年)北魏 (386年-534年)- 魏道武帝 (386年-409年)- 魏明元帝 (409年-424年)- 魏太武帝 (424年-452年)- 魏文成帝 (452年-465年)- 魏宣武帝 (465年-471年)- 魏明元帝 (471年-499年)- 魏太和帝 (499年-515年)- 魏景明帝 (515年-528年)- 魏孝昌帝 (528年-530年)- 魏 just (530年-534年)北朝北中国 (439年-589年) - 北齐 (550年-577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隋 (581年-618年)隋朝 (581年-618年)- 隋文帝 (581年-604年)- 隋炀帝 (605年-618年)唐朝 (618年-907年)- 唐高祖 (618年-626年)- 唐太宗 (626年-649年)- 唐高宗 (649年-683年)- 唐睿宗 (684年-690年)- 唐神宗 (705年-710年)- 唐中宗 (712年-756年)- 唐敬宗 (805年-820年)- 唐文宗 (824年-840年)- 唐武宗 (841年-847年)- 唐怀宗 (855年)- 唐宪宗 (860年-873年)- 唐僖宗 (873年-888年)- 唐明宗 (888年-926年)- 唐烈祖 (907年-911年)- 唐敬宗 (916年-924年)吴越 (904年-978年)- 吳越国王錢鏐 (907年-932年) - 吴越国王钱氏 (932年-978年)南唐 (937年-975年)- 南唐敬宗李煜 (937年-975年)北宋 (960年-1127年)- 宋太祖 (960年-976年)- 宋太宗 (976年-997年)- 宋真宗 (997年-1022年) - 宋仁宗 (1022年-1063年) - 宋英宗 (1063年-1067年) - 宋神宗 (1067年-1085年) - 宋哲宗 (1085年-1100年) - 宋英宗 (1100年-1127年)北宋 (1127年-1279年) - 宋欽宗 (1127年-1162年) - 宋高宗 (1189年-1194年) - 宋理宗 (1194年-1224年) - 宋宁宗 (1225年-1235年) - 宋理宗 (1224年-1264年) - 宋度宗 (1276年-1279年)南宋 (1127年-1279年) - 宋高宗 (1127年-1162年) - 宋孝宗 (1162年-1189年) - 宋光宗 (1189年-1194年) - 宋宁宗 (1224年-1224年)- 宋理宗 (1224年-1264年) - 宋度宗 (1274年-1278年)元朝 (1271年-1368年) - 元太祖 (1271年-1294年) - 元成宗 (1294年-1307年) - 元仁宗 (1308年-1311年) - 元英宗 (1312年-1320年) - 元泰定帝 (1321年-1328年) - 元文宗 (1328年-1329年) - 元仁宗 (1329年-1332年) - 元英宗 (1333年-1368年)明朝 (1368年-1644年) - 明太祖 (1368年-1398年) - 明成祖 (1398年-1424年) - 明仁宗 (1424年-1425年) - 明宣宗 (1425年-1435年) - 明英宗 (1435年-1449年) - 明代宗 (1449年-1457年)- 明英宗 (1457年-1465年) - 明宣宗 (1465年-1487年) - 明孝宗 (1487年-1505年) - 明武宗 (1505-1521年)- 明世宗 (1521年-1567年) - 明神宗 (1567年-1572年) - 明光宗 (1572年-1620年) - 明宪宗 (1621年-1627年) - 明穆宗 (1627年-1644年)大顺王朝 (1644年)- 李自成 (1644年)清朝 (1644年-1912年) - 清顺治帝 (1644年-1661年) - 清康熙帝 (1661年-1722年) - 清雍正帝 (1722年-1735年) - 清乾隆帝 (1735年-1796年) - 清嘉 (1796年-1820年)- 清道光帝 (1821年-1850年)- 清咸丰帝 (1851年-1861年)- 清同治帝 (1862年-1875年)- 清光绪帝 (1875年-1908年)- 清嗣德帝 (1908年-1912年)临时政府 (1912年)-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1912年)大正维新 (1912年-1949年)-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912年) - 袁世凯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李圆铭 (1912年) - 黎元洪 (1913年-1916年)- 冯国璋 (1916年)- 段祺瑞 (1917年-1922年)- 黎元洪 (1922年-1923年)- 杨宇霆 (1923年)- 黎元洪 (1924年)- 段祺瑞 (1924年-1926年)- 孙中山 (1926年)- 蔡锷 (1926年)- 唐继尧 (1926年)- 阎锡山 (1926年)- 魏遵贤 (1926年)- 鲁望龙 (1926年-1927年)- 陈宝琛 (1927年)- 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 (1927年-1949年)。
完整版!中国422位皇帝在位顺序表,重要资料任性收藏!
完整版!中国422位皇帝在位顺序表,重要资料任性收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
据资料显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
秦朝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
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西汉西汉(前202年—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东汉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三国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西晋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传5帝,国祚五十一年。
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在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北魏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中国黄金储备历年表
中国黄金储备历年表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黄金储备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下面
是中国黄金储备的历年表:
1949年-1953年: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金储备主要集中在中央银行手中,储
备规模有限。
1954年-1964年: 在这一时期,中国黄金储备迅速增加。
在为国家经济做出巨
大贡献的同时,中国也不断采取措施积极增加黄金储备量。
1965年-1978年: 这一时期,中国黄金储备增长缓慢。
由于众多的内外因素,
包括文化大革命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等,中国黄金储备增长受到较大限制。
1979年-1999年: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黄金储备
也随之增长。
中国逐渐恢复参与国际黄金市场,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黄金贸易。
2000年-至今: 在以中国经济为主导的变革时期,中国黄金储备增长迅猛。
中国
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提高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以增加国家金融安全和国际话语权。
中国黄金储备的发展历程表明,黄金作为国家经济和金融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将继续谨慎管理和稳步增加黄金储备,以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同时,中国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在黄金产业与市场方面的合作,推动全球黄金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中国历代皇帝排名顺序表
中国历代皇帝排名顺序表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
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②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西周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该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在这之前,所发生的事的年代都是推测的,历史事件是凭借甲骨文,金鼎文和人们的传说来叙说的,断断续续,无从查考,而甲骨文那些记载的也不全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所以争议很大。
③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
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
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
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汉(前赵)、后赵(魏)、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汉)。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
共有二十国。
⑤武则天(公元624-705年)于690年称帝,国号“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也称“南周”。
并自以“瞾”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自为皇帝,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史称“武周革命”。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仅有的一个女皇帝。
她登位时已经67岁,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
直到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⑥“五代十国”指朱温灭唐后建立的后梁及继起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为五代。
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它的割据势力,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
其他中华王国:吐蕃、西域各国、渤海国、高句丽、琉球王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回鹘、古代越南王国、吐谷浑等等。
由于有些朝代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现在的史学家为了有所区别,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词以示区别,比如五代的时候,梁唐汉晋周前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字,因为这些朝代以前都出现过,同样的还有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历史上亦称为后金。
中国古代朝代和帝王的排列表
中国古代朝代和帝王的排列表一、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6),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
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二、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后)→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孺子婴(刘婴)三、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辨)→汉献帝(刘协)四、三国(一)魏国:220~265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二)蜀国:221~263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三)吴国:222~280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末帝(孙浩)五、两晋南北朝(一)西晋:265~317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二)东晋:317~420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西海公(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三)南朝1.宋:420~479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宋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宋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宋顺帝(刘准)2.齐:479~502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齐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3.梁:502~557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梁元帝(萧绎)→贞阳侯(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4.陈:557~589陈武帝(陈霸先)→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四)北朝(386~581)1.北魏:386~534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献帝(拓跋弘)→北魏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废帝(元朗)→孝武帝(元修)2.东魏:534~550东魏孝静帝(元善见)3.西魏:535~556西魏文帝(元宝炬)→西魏废帝(元钦)→西魏恭帝(元廓)4.北齐:550~577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5.北周:557~581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阐)六、隋(581~618)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隋恭帝(杨侑)七、唐(618~907)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八、五代十国(907~960)(一)五代(907~960)1.后梁:907~923后梁太祖(朱温)→后梁末帝(朱友贞)2.后唐:923~936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愍帝(李从厚)→后唐末帝(李从珂)3.后晋:936~947后晋高祖(石敬塘)→后出帝(石重贵)4.后汉:947~950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佑)5.后周:950~960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后周恭帝(柴宗训)(二)十国(902~979)1.南吴:902~937武帝(杨行密)→景帝(杨渥)→宣帝(杨隆演)→睿帝(杨溥)2.南唐:937~975烈宗(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3.前蜀:907~925高祖(王建)→蜀后主/通正公(王衍)4.后蜀:934~966孟知祥后蜀高祖(934年~934年在位,共七个月)后蜀开创者↓孟昶后蜀后主(934年~965年在位)孟知祥第三子5.吴越:907~978太祖(钱镠)→世宗(钱元瓘)→成宗(钱弘佐)→忠逊王(钱倧)→忠懿王(钱弘掓)6.南楚:907~951马殷楚武穆王(897年~930年在位)楚国的开创者↓马希声楚衡阳王(930年~932年在位)马殷次子↓马希范楚文昭王(932年~947年在位)马殷四子↓马希广楚废王(947年~950年在位)马殷之子(950年被其兄马希萼所弑杀)↓马希萼楚恭孝王(950年~951年在位)马殷之子7.闽:909~945王审知闽太祖(909年~925年在位)闽的开国者↓王延翰闽废帝(925年~927年在位)王审知长子(927年被其弟弑杀)↓王延钧闽太宗(927年~935年在位)王审知次子(927年弑杀其兄王延翰继位)↓王继鹏闽康宗(935年~939年在位)王延钧之子(被其叔父所杀)王延羲闽景宗(939年~944年在位)王审知子子(弑杀其侄王继鹏继位)↓朱文进闽武帝(944年~945年在位)王审知部将↓王延恭闽和帝(943年~945年在位)王审知之子(943年自立为王)8.南汉:917~971刘龑南汉高祖(917年~941年在位)南汉的开创者↓刘玢南汉殇帝(941年~943年在位)刘龑第三子↓刘弘熙南汉中宗(943年~958年在位)刘龑子↓刘继兴南汉后主9.南平:924~963南平武信王(高季兴)→文献王(高从诲)→贞懿王(高宝融)→贞安王(高宝莇)→德仁王(高继冲)10.北汉:951~979刘崇北汉世祖(951年~954年在位)北汉的开创者,五代后汉刘知远的弟弟刘钧北汉睿宗(954年~968年在位)刘崇次子↓刘继恩北汉平帝(968年7月~968年9月在位)刘钧养子↓刘继元北汉英武帝九、宋辽西夏金(一)北宋(960~1127)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二)辽(916~1125)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西辽(1124~1218)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感天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后(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屈出律(西辽乃蛮部太阳汗之子)(三)西夏(1038~1227)景宗(李元昊)→毅宗(李谅祚)→惠宗(李秉常)→崇宗(李乾顺)→仁宗(李仁孝)→桓宗(李纯佑)→襄宗(李安全)→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四)南宋(1127~1279)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宗(赵显)→宋端宗(赵昰)→宋怀宗(赵昺)(五)金(1115~1234)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吴乞买)→熙宗(完颜)→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末帝(完颜承麟)十、元朝(1271~1368)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定宗(孛儿只斤•贵由)→宪宗(孛儿只斤•蒙哥)→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刺)→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儿)→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十一、明朝(1368~1644)明太祖(洪武,朱元璋)→惠帝(建文,朱允炆)→成祖(永乐,朱棣)→仁宗(洪熙,朱高炽)→宣宗(宣德,朱瞻基)→英宗(正统,朱祁镇)→明代宗(景泰,朱祁钰)→英宗(天顺,朱祁镇)→宪宗(成化,朱见深)→孝宗(弘治,朱佑樘)→武宗(正德,朱厚照)→世宗(嘉靖,朱厚熜)→穆宗(隆庆,朱载垕)→神宗(万历,朱翊钧)→光宗(泰昌,朱常洛)→熹宗(天启,朱由校)→思宗(崇祯,朱由检)十二、清朝(1644~1912)清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仁宗(嘉庆,爱新觉罗•颙琰)→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詝)→穆宗(同治,爱新觉罗·载淳)→德宗(光绪,爱新觉罗·载湉)→清废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
中国历代皇帝在位时间表中国皇帝大全知识讲解
元朝(1260-1368年)
1.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5年; 2.元成宗:1295-1308年; 3.元武宗:1308-1312年; 4.元仁宗:1312-1321年; 5.元英宗:1321-1324年; 6.元泰定帝:1324-1328年;
元朝续
7.元天顺帝:1328-1328年; 8.元文宗:1328-1329年; 9.元明宗:1329-1332年; 10.元宁宗:1332-1333年; 11.元顺帝:1333-1368年。
唐朝(618-907年)
1.唐高祖李渊:618-626年; 2.唐太宗李世民:626-650年; 3.唐高宗李治:650-684年; 4.唐中宗李显:684-684年; 5.唐睿宗李旦:684-684年; 6.武后武则天(武曌):684-705年; 7.唐中宗李显:705-710年; 8.唐睿宗李旦:710-712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1.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46-公元前209 2.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09-公元前206
东汉续
7.汉顺帝刘保:126-145年; 8.汉冲帝刘炳:145-146年; 9.汉质帝刘缵(zuan):146-147年; 10.汉桓帝刘志:147-168年; 11.汉灵帝刘宏:168-190年; 12.汉献帝刘协;190-220年
明朝(1368-1644年)
1.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9年; 2.明惠帝朱允炆:1399-1402年; 3.明成祖朱棣:1402-1425年; 4.明仁宗朱高炽:1425-1426; 5.明宣宗朱贍(dan)基:1426-1436年; 6.明英宗朱祁镇:1436-1450年; 7.明代宗朱祁钰:1450-1457年; 8.明英宗朱祁镇:1457-1465年; 9.明宪宗朱见深:1465-1488年;
中国帝王年号全表
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前2513-前2435年,黄帝孙昌意子,二十即位,在位七十八年]、帝喾[黄帝曾孙,五帝之一,姓高]、唐尧、虞舜秦(前221唐(618—907)(行政区划分州、县两级,州设刺史(边远州为总管,武德后期改为都督),县设县令,县下设乡、里;贞观元年全国改分为十道,玄宗时改为十五道;交州地区行政是都督府、州、县制)(一)唐时期全国图【宗章二年669年】。
属岭南道一部分。
有谅州、峰州、交州、爱州、驩州(二)唐时期全国图【开元二十九年741年】。
属岭南道一部分。
置安南都护府(府治交州),领有交州、棠州、爱州、驩州、峰州等刘(刘)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城夏朝(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古代地名对照表:扬州(广陵,江都)南京(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京)、洛阳(古又称“洛邑”东都)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安阳(西河,殷都,邺城)郑州(亳都、隞都)杭州(临安)背诵口诀夏禹定都在阳城,先毫后殷莫忘商。
中国皇帝在位时间列表
中国皇帝在位时间列表在位时间30年或以上的中国皇帝列表1. 清圣祖(康熙)玄烨在位61年 1661年—1722年(玄烨自顺治十八年正月登基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驾崩,实际在位将近62年)2. 清高宗(乾隆)弘历在位60年 1735年—1795年(清高宗乾隆帝在位60年后让位于嘉庆,尊为“太上皇帝”,拥有皇帝的权力多达63年多。
)3. 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前141年—前87年4. 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49年 982年—1031年5. 明神宗(万历)朱翊钧在位48年 1572年—1620年6. 梁武帝萧衍在位47年 502年—549年7. 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46年 1055年—1101年8. 明世宗(嘉靖)朱厚熜在位45年 1521年—1566年9.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 712年—756年(玄宗本可以做皇帝至761年,但安史之乱发生时,玄宗人未崩;太子李亨(肃宗)却在灵武强行登基,唐玄宗退居为太上皇)10. 宋仁宗赵祯在位41年 1022年—1063年11. 蜀汉后主刘禅在位40年 223年—263年12. 宋理宗赵昀在位40年 1224年—1264年13. 秦始皇嬴政在位37年前247年—前210年(嬴政前247年即位为秦王,前221年灭六国后自称始皇帝,为帝11年)14.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在位37年 1333年—1370年(妥欢帖睦尔去世后,元朝庙号元惠宗,明朝谥号元顺帝,1368年离开大都后为北元皇帝,1370年去世。
)15. 宋高宗赵构在位35年 1127年—1162年16. 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 649年—683年17.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34年 1260年—1294年18. 清德宗(光绪)载湉在位34年 1875年—1908年19. 汉光武帝刘秀在位32年 25年—57年20. 汉献帝刘协在位31年 189年—220年21. 南汉高祖刘岩在位31年 911年—942年22. 后蜀后主孟昶在位31年 934年—965年23. 宋宁宗赵扩在位30年 1194年—1224年24. 明太祖(洪武)朱元璋在位30年 1368年—1398年25. 清宣宗(道光)旻宁在位30年 1820年—1850年秦始皇前247年即位为秦王,前221年灭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前210年去世,为帝11年,从登基为秦王至去世在位共计37年;吴大帝孙权222年称吴王,229年称帝,252年去世,为帝23年,从自称吴王到去世在位共计30年;成武帝李雄304年称成都王,306年称帝,334年去世,为帝28年,从自称成都王到去世在位共计30年.∙据《史记》记载商王武丁在位约59年,武乙在位约35年,纣王在位约30年,周穆王在位约55年,周厉王在位约37年,周宣王在位46年,周平王在位51年,周襄王在位33年,周敬王在位44年,周显王在位48年,周赧王在位59年,秦昭襄王在位56年,但是商周时期并没有皇帝这一称号,未列入。
中国历史统治者简表
中国历史统治者简表夏朝 (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1600年)- 禹 (大禹):夏朝的开国君主,治理黄河流域,有贡献于水利建设与治水工程。
商朝 (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 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统一各部族,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
- 商世杰:商朝的重要统治者,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周朝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256年)- 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的中央政权。
- 周宣王:周朝的重要统治者,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了土地流转和生产力的发展。
秦朝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7年)- 秦始皇:秦朝的开国君主,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制度。
- 秦二世:秦朝的重要统治者,崇尚法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朝 (公元前206年 - 公元220年)- 汉高祖 (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推翻了秦朝,建立了大汉帝国。
- 汉武帝:汉朝的重要统治者,推行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隋朝 (581年 - 618年)- 隋文帝:隋朝的开国君主,统一南北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
- 隋炀帝:隋朝的重要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朝 (618年 - 907年)- 唐太宗 (李世民):唐朝的重要统治者,进行了多项内外政策的改革,为盛世奠定了基础。
- 唐玄宗:唐朝的重要统治者,进行了文治政策,推动了文艺繁荣和科技进步。
宋朝 (960年 - 1279年)- 宋太祖 (赵匡胤):宋朝的开国君主,统一了北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王朝。
- 宋理宗:宋朝的重要统治者,推行了科举制度,促进了士人文化的繁荣。
元朝 (1279年 - 1368年)- 忽必烈:元朝的开国君主,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的中央政权。
- 元英宗:元朝的重要统治者,致力于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为元朝的治理作出了贡献。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明太祖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君主,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的中央王朝。
中国皇帝列表(10)
图们
公元1558年至公元1592年
撒辰汗
布延
公元1592年至公元1603年
库图克图汗
林丹
公元1603年至公元1634年
额哲
公元1634年
元朝
罗平
姓名
在位时间
林桂芳
延康
1282年
赵良钤(林桂芳同期皇帝)
延康
1282年
大兴
姓名
在位时间
杨振龙
安定
1289年
大金
姓名
在位时间
朱光卿
赤符
1337年
天完
武安皇帝天定贤王
段兴智
道隆、利正、兴正
天定
公元1251年至公元1254年
大理总管
参见:大理总管列表
哈剌汗
元
蒙古帝国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元熙祖
毅玄皇帝
孛儿只斤孛瑞察儿
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
海都汗
拜姓忽儿
敦必乃汗
葛不律寒
八哩丹
甘麻刺
元宣祖
功哲皇帝
孛儿只斤合不勒
元烈祖
神元皇帝
也速该
?年-1171年
(空位时期)
姓名
在位时间
徐寿辉(徐真一)
治平、太平、天启、天定
1351年-1360年
宋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明皇帝(小明王)
韩林儿
龙凤
1355年-1366年
大汉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炀皇帝
陈友谅
大义
1359年—1363年
顺皇帝归德侯(明太祖降封)
陈理
德寿
1363年—1364年
我国黄金储备达1054吨
我国黄金储备达1054吨成为世界第五大黄金储备国,但在整个储备资产中占比仍不足2%来源:新京报2009年4月25日本报讯(记者苏曼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表示,中国黄金储备目前已达到1054吨,中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五大黄金储备国。
这是6年来中国首次披露黄金储备变动情况。
6年增加454吨黄金储备胡晓炼昨天在就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出我国黄金储备数额。
胡晓炼表示,本世纪以来,我国调整过两次黄金储备,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别从394吨调整到500吨和600吨。
自2003年以来,逐步通过国内杂金提纯以及国内市场交易等方式,增加了454吨。
目前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在各国公布的黄金储备中,只有6个国家超过1000吨,我国排名第五。
央行网站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3月底之前,登记的中国黄金储备依然为1929万盎司(600吨),维持在2003年以来的600吨水平,454吨的黄金储备很有可能是近期增加的。
胡晓炼昨天也表示,最近已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规定,就黄金储备变动情况向其进行了通报,并得到认可。
黄金占外储比例仍较低截至今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为19537.41亿美元,但是由于美元的波动,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受到威胁。
专家认为,增加黄金储备既是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也为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做足准备。
不过,虽然中国虽然增加了部分黄金储备,但黄金储备在整个储备资产中占比仍不到2%。
而发达国家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普遍高达40%~60%,欧元区国家黄金在外汇储备中占比达到了60.8%。
国际金价“闻风而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胡志浩表示,将一些外汇资产转换为黄金储备,可以有效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可以对未来美元以及美元资产可能出现的贬值做部分对冲。
高赛尔金银首席分析师王瑞雷认为,增加黄金储备也为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打下了基础。
王瑞雷表示,未来中国还有增持黄金储备的空间。
国库存银:康熙留800万,雍正留6000万,乾隆留下多少?多还是少
国库存银:康熙留800万,雍正留6000万,乾隆留下多少?多还是少国库存银:康熙留下800万,雍正留下6000万,乾隆留下多少?多还是少文/悠然我国古代王朝著名的盛世有汉代的文景盛世、唐朝的开元盛世、明代的永宣盛世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最终盛世,中国古代封建时代的“凤尾”,是清代统治的强盛时期,这个盛世,古中国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各方各面在原本的体制基础上达到了新高度,综合国力增强、经济高度增长、人口大幅增加、版图极其广阔。
关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年间的影剧有许多,从这些影剧中我们知道这三位帝王在外期间的爱情等故事,对康乾盛世也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然而影剧充斥着娱乐性,并非代表着正史,现在就让小编和大家谈一谈有关清代的正史——清朝国库。
顺治是清代的第一任皇帝,顺治时期国家还未统一,战事频频,国库里的存银所存无几,国库库银最少时仅仅只有20多万两白银。
当然这是特殊时期,自然要特殊看待。
康熙8岁称帝,14岁亲政,15岁足智多谋勇斗鳌拜,加冠后定三藩之乱、一统台湾、大胜沙俄,使康乾盛世的历史长河长流,国库的存银比顺治年间有所增加,存银最丰足时高达4400余万两。
康熙一系列成就,让清朝国泰民安,但一系列的战事也耗资巨大,且康熙几次南巡,所需花费极大,再加上晚年期间发生九子夺嫡,库银如流水一般流出,导致雍正继位时,清朝国库只剩下白银800万两。
雍正接下了这个唯有康乾盛世之名的空壳子的大清,继承帝位后,实行改土归流、立军机处强皇权、密建皇储等等,严查贪污腐败之事,汲取康熙政事的不足,励精图治,扩大了大清疆域,做事雷厉风行,整饬吏治,一天休息时间仅仅只有2个时辰,如此勤于政事程度不亚于周恩来总理为政,雍正帝勤政的努力程度与寒窗苦读的高三党不分仲伯。
在雍正帝的统治下,盛世的脚步并未从此停滞,并且用十三年使国库亏空现状得到好转,到雍正帝驾崩时存银有白银6000万两,比康熙年间最顶峰时还多了600多万两呢!乾隆是这盛世中最后一位帝王,他在康熙之上实现了多民族的统一,社会快速发展,他在雍正之上一反严苛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治理,放松了对官吏的考治,抚慰了官民的暴动之心,使社会得到了稳定,健全对西藏统治,攻占新疆,中国版图再次扩大乾隆帝曾几次普免天下的钱粮,为农民减轻了重担,并重视水利工程,增加农业的生产量,使民安居乐业,国库也逐渐富足起来,国库存银最高值有着8000万两白银。
中国皇储列表
中国皇储列表中国皇储列表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储君,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并仅限于君主头衔为皇帝的政权。
秦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秦始皇嬴政 1 胡亥第十八子二世皇帝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死后,赵高矫诏立为太子,回咸阳即位汉西汉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汉高祖刘邦 1 刘盈嫡子,次子汉惠帝前202年- 前195年吕雉所生,以太子即位汉惠帝刘盈 1 刘恭庶子汉前少帝,后被废黜前188年前188年,皇太后吕雉命令汉惠帝皇后张嫣收养刘恭立为太子,并杀死其生母。
前188年,汉惠帝死,刘恭登基,即前少帝。
前184年,刘恭发现身世真相,并扬言报复,吕雉得知后,刘恭被废黜,并被处死汉文帝刘恒 1 刘启嫡长子汉景帝前179年- 前157年窦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汉景帝刘启 1 刘荣庶长子临江闵王前153年- 前150年栗姬所生,被废黜,后被迫自尽2 刘彻嫡子,九子汉武帝前150年- 前141年王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汉武帝刘彻 1 刘据嫡长子戾太子前141年- 前91年卫皇后所生,被杀2 刘弗陵庶子,六子汉昭帝前87年赵婕妤所生,以太子即位汉宣帝刘询 1 刘奭嫡长子汉元帝前67年- 前49年许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汉元帝刘奭 1 刘骜嫡长子汉成帝前47年- 前33年王政君所生,以太子即位汉成帝刘骜 1 刘欣侄子汉哀帝前8年- 前7年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成帝无子,刘欣被立为太子,以太子即位汉平帝刘衎 1 刘婴堂侄孺子婴6年- 8年汉宣帝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炀侯刘勋孙、广戚侯刘显子。
5年,汉朝外戚王莽毒死汉平帝,次年从汉朝皇室中挑选了时年2岁的刘婴。
但是,因年龄太小,并未正式即位,仅当一个“皇太子”。
王莽自称“摄皇帝”,8年王莽强迫刘婴禅位给他,建国号“新”,尊刘婴为定安公。
25年,刘婴被更始帝杀死新君主皇储与君主关系皇储谥号在位期间备注新皇帝王莽 1 王临嫡子,三子缪王9年- 21年王皇后所生,因与王莽的侍妾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
中国历史朝代及在位皇帝列表
12
刘骜
前51-前7
前33-前7
建始
前32-前29
孝成皇帝
统宗(后除)
河平
前28-前25
阳朔
前24-前21
鸿嘉
前20-前17
永始
前16-前13
元延
前12-前9
绥和
前8-前7
15
13
刘欣
前25-前1
前7-前1
建平
前6-前3
孝哀皇帝
太初元将
前56月-8月
元寿
前2-前1
16
14
刘衎
前9-6
前1-公元5
246-302
260-266
景元
260-264
元皇帝
咸熙
264-266
37
蜀汉
221-263(43)
1
刘备
161-223
221-223
章武
221-223
昭烈皇帝
烈祖
38
2
刘禅
207-271
223-263
建兴
223-237
思公、孝怀皇帝
延熙
238-257
景耀
258-263
炎兴
263
39
孙吴
229-280(52)
永初
107-113
孝安皇帝
元初
114-119
永宁
120-121
建光
121-122
延光
122-125
25
7
刘保
115-144
125-144
永建
126-132
孝顺皇帝
敬宗(后除)
阳嘉
132-135
永和
中国历代帝王在位一览表
盘古至今历史年表:盘古为庙号,所谓庙号是大臣为了纪念主公特起的名号。
盘古王朝。
盘古,姓钱,名坑寿,字大海,坑寿的母亲名金客绣盘古原名毘多崩娑那,号混沌氏,都于大洪荒国(今中国西方帕米尔高原,帕米尔3字,为波斯囯语,犹屋顶之意系世界第1高原)。
盘古王朝历1600帝,共在位29900年,公元前117738至前87838年。
以后1个“前”字代表公元前。
天皇,姓木,名德,字有道,庙号天皇,号天灵氏,史称天朝,都于柱州国(今昆仑山下柱州)。
天朝帝王数1004帝王,共在位18900年,公元前87838年至前68938 年。
地皇,姓帝,名鸡,字拂晓,庙号地皇,号西方氏,史称地皇王朝。
都于龙门囯(今河南省洛阳一带)。
地皇王朝帝王数1000帝王,共在位18000年,前68938至50938年。
谋幸考证今洛阳15朝古都1 地皇都于龙门国,今洛阳2夏太康都于斟囯,今洛阳3商汤都于西毫,今洛阳,商汤至盘庚迁都8次。
4西周周公在洛邑首都坐镇,今洛阳5东周平王都于洛邑,今洛阳6西汉末年刘玄年号更始,为淮阳王,都于雒阳,今洛阳7东汉刘秀庙号汉光武,都于雒阳,今洛阳8曹魏都于洛阳,今洛阳市9西晋司马炎庙号武帝,都于洛阳,今洛阳市10北魏孝文帝都于洛阳,今洛阳市11隋朝炀帝恭帝都于东都,今洛阳市,605至617,617至617至618 12武周武则天都于神都,今洛阳市13后梁太祖都于西都,今洛阳市14后唐庄宗都于西京,今洛阳市15后晋石敬瑭庙号高祖,都于西凉,今洛阳市人皇,姓土,名德,字明君,庙号人皇,号居方氏,史称人皇王朝。
首都,谷口国(今山西省太谷) 。
人皇王朝帝王数2500帝王,共在位41600年,前50938至9338年后五帝,紧接人皇,也是后五龙帝,首都,都在五龙山,(今陕西省肤施地方),所以史称后五帝又简称后五帝。
一帝,皇伯氏,字最大,庙号皇伯帝,在位48年,前9338至9290年。
二帝,皇仲氏,字二名,庙号皇仲帝,在位45年,前9209至9245年。
华夏帝王列表
华夏帝王列表中国皇帝(君王)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鹘)、吐蕃、高昌、于阗、柔然、吐谷浑、渤海国(大震)、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前理汉武帝刘彻、后理)、大中、东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中云南列朝自世隆以下【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前理、后理)、大中】和东夏(大真)的君主称皇帝;南越(吕后时)、于阗(五代时)的君主一度称皇帝;南越、东越、闽越、东瓯、高昌、于阗、吐谷浑、渤海国(大震)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君主称王;匈奴的君主称单于;回纥(回鹘)、柔然的君主称可汗;吐蕃的君主称赞普。
十六国时期:汉赵、后赵、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后秦、胡夏9个政权称皇帝,后凉、北燕2个政权称天王,前凉、西秦、南凉、北凉、西凉5个半独立政权称王。
其中:汉赵刘渊304年—308年称汉王;后赵石勒319年—328年称赵王,328年—330年称天王,石虎335年—349年称天王;成汉李雄304年-306年称成都王;前燕慕容皝337年-348年、慕容儁348年—352年称燕王;后燕慕容垂384年—386年称燕王,慕容盛400年—401年、慕容熙401年—407年称天王;南燕慕容德398年—400年称燕王;前秦苻健351年-352年、苻坚357年—385年称天王;后秦姚苌384年—386年称万年秦王,姚兴399年—416年称天王;胡夏赫连勃勃407年—418年称天王.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前蜀(907-925,之前是唐朝的蜀王)、后蜀(934—965,之前是后唐的蜀王)、吴(927—937,902—919年是唐朝的吴王,919—927年称大吴国王)、南唐(937—958,之后是称国主)、闽(933—945,之前是后梁、后唐的闽王)、南汉(917—971,之前是后梁的南海王)、北汉的君主称皇帝,吴越、楚、南平3个半独立政权的君主称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司马尚 皇太孙,司马遹庶出三子 冲太孙 301年-302年 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称帝,不久败死,复以太子之子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302年去世
2 刘彻 嫡子(排行九) 汉武帝 前150年-前141年 王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武帝刘彻 1 刘据 嫡长子 戾太子 前141年-前91年 思皇后卫子夫所生,被废后起兵失败,自杀
2 刘弗陵 庶子(排行六子) 汉昭帝 前87年 钩弋夫人赵氏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宣帝刘询 1 刘奭 嫡长子 汉元帝 前67年-前49年 恭哀皇后许平君所生,以太子即位
冉魏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冉魏平帝冉闵 1 冉智 嫡子 350年-352年 冉魏亡后被俘。
前秦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前秦明帝苻健 1 苻苌 嫡长子 献哀太子 351年-354年 强皇后所生,354年为流矢所中死
2 苻生 嫡子,三子 前秦厉王 355年 强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前秦宣昭帝苻坚 1 苻宏 嫡子 357年-385年 苟皇后所生,苻坚死后南逃东晋,随桓玄篡晋,失败被杀
前秦哀平帝苻丕 1 苻宁 嫡子 385年-386年 杨皇后所生,苻坚死后南逃东晋,投奔叔父苻宏
前秦高帝苻登 1 苻懿 皇太弟,族弟 献哀太弟 387年-388年 387年,苻懿为哀平帝苻丕之子,封勃海王,苻丕被晋军所杀之后,大臣护送苻懿及弟弟济北王苻昶到远房堂兄南安王苻登所控制地区。苻登起初提议拥护苻懿继位,但在大部分部下拥护之下自己继位,封苻懿当太弟,388年,苻懿去世,苻登改封儿子苻崇当太子
十六国
成汉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成武帝李雄 1 李班 侄子 成哀帝 324年-334年 李雄之兄李荡之子,以太子即位,同年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
汉昭文帝李寿 1 李势 庶长子 史称汉末主 338年-343年 李宫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赵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2 孙和 三子 文皇帝 242年-250年 王夫人所生,后来被废黜,253年,被宗室孙峻赐死,264年,其子孙皓即位
3 孙亮 七子 史称吴废帝 250年-252年 潘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258年,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260年,贬为候官侯,自杀
吴景帝孙休 1 孙??(雨+单,音湾) 嫡长子 262年-264年 朱皇后所生,266年为孙皓所杀
吴末帝孙皓 1 孙瑾 长子 269年-280年
晋
西晋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晋武帝司马炎 1 司马衷 嫡子(排行第二,同母兄夭折) 晋惠帝 267年-290年 武元皇后杨艳所生,以太子即位
晋惠帝司马衷 1 司马遹 庶长子 愍怀太子 290年-299年 淑媛谢玖所生,300年被嫡母贾南风杀害
汉元帝刘奭 1 刘骜 嫡长子 汉成帝 前47年-前33年 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成帝刘骜 1 刘欣 侄子 汉哀帝 前8年-前7年 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姬丁氏所生,成帝无子,侄刘欣以太子即位
汉平帝刘衎 1 刘婴 堂侄 孺子婴 6年-8年 汉宣帝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炀侯刘勋孙、广戚侯刘显子。5年,汉朝外戚王莽毒死汉平帝,次年从汉朝皇室中挑选了时年2岁的刘婴。但是,因年龄太小,并未正式即位,仅当一个“皇太子”。王莽自称“摄皇帝”,8年王莽强迫刘婴禅位给他,建国号“新”,尊刘婴为定安公。25年,刘婴被更始帝杀死
汉和帝刘肇 1 刘隆 庶幼子 汉殇帝 105年 后宫所生,年仅百天,以太子即位
汉安帝刘祜 1 刘保 庶子 汉顺帝 120年-124年 李宫人所生,被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后,孙程等发动政变拥立
汉顺帝刘保 1 刘炳 庶子 汉冲帝 144年 虞贵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三国
蜀汉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中国皇储列表
秦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秦始皇嬴政 1 胡亥 第十八子 二世皇帝 前210年 于秦始皇死后矫诏杀其长兄扶苏,自立为太子,回咸阳即位
汉
西汉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汉高祖刘邦 1 刘盈 嫡子(排行次子) 汉惠帝 前202年-前195年 高皇后吕雉所生,以太子即位
新
君主 皇莽 1 王临 嫡子,三子 缪王 9年-21年 王皇后所生,因与王莽的侍妾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
东汉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汉光武帝刘秀 1 刘强 嫡长子 东海恭王 26年-43年 废皇后郭圣通所生,辞位为东海王
魏明帝曹睿 1 曹芳 堂侄 齐哀王/邵陵厉公,史称魏废帝 239年 曹操之曾孙、任城王曹彰之孙、曹楷之子,魏明帝养子,以太子即位,254年,曹芳被司马师废去帝号,贬为齐王,晋朝立国后封为邵陵县公
东吴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吴大帝孙权 1 孙登 庶长子 宣太子 229年-241年 徐夫人所以养母身份抚养他,241年,孙登病逝
晋明帝司马绍 1 司马衍 嫡长子 晋成帝 325年 庾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晋康帝司马岳 1 司马聃 嫡长子 晋穆帝 344年 褚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晋简文帝司马昱 1 司马曜 庶子,三子 晋孝武帝 372年 夫人李陵容所生,以太子即位
晋孝武帝司马曜 1 司马德宗 庶长子 晋安帝 387年-396年 淑媛陈归女所生,以太子即位
2 刘粲 嫡子 汉隐帝 317年-318年 呼延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隐帝刘粲 1 刘元公 嫡子 318年 靳皇后所生
前赵末帝刘曜 1 刘熙 嫡子 319年-329年 羊皇后所生,328年,刘曜兵败为后赵所俘,刘熙成为汉赵实际上的领导人,但并未登基称帝。329年,后赵中山公石虎大破汉赵军,刘熙被擒,不久被杀,汉赵自此灭亡
汉惠帝刘盈 1 刘恭 庶出第五子 汉前少帝,后被废黜 前188年 妃嫔所生,其祖母皇太后吕雉令皇后张嫣收养之立为太子,并杀其生母。前184年,刘恭得知母仇扬言报复,吕雉遂废杀之
汉文帝刘恒 1 刘启 嫡长子 汉景帝 前179年-前157年 孝文皇后窦猗房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景帝刘启 1 刘荣 庶长子 临江闵王 前153年-前150年 栗姬所生,被废黜,后被迫自尽
汉光文帝刘渊 1 刘和 嫡长子 310年 呼延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旋被刘聪所杀
汉昭武帝刘聪 1 刘乂 皇太弟 310年-317年 刘渊单皇后所生,310年,刘聪政变,杀其兄皇帝刘和,刘聪为刘渊庶子,而刘乂为嫡子,故立其为皇太弟,317年,被刘聪皇子刘粲诬告刘乂谋反,被废为北部王,不久为刘粲派人所杀
后凉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后凉懿武帝吕光 1 吕绍 嫡子 后凉隐王 396年-399年 石皇后所生,吕光内禅,以太子即位,被吕纂所杀
前燕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1 慕容俊 嫡子,次子 前燕景昭帝 335年-348年 段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昭烈帝刘备 1 刘禅 庶出长子 汉怀帝 221年-223年 夫人甘梅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怀帝刘禅 1 刘璇 庶长子 238年-263年 贵人王氏所生,蜀汉灭亡后,264年,锺会在成都反魏,刘璇为乱兵所害。
曹魏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魏文帝曹丕 1 曹睿 嫡长子 魏明帝 226年 嫡妻甄洛所生,以太子即位
2 苻崇 子 史称前秦末主 388年-394年 苻登被杀后,以太子即位
前秦哀平帝苻崇 1 苻宣 子 394年 苻崇死后投靠仇池杨盛
后秦
君主 皇储 与君主关系 皇储谥号 在位期间 备注
后秦武昭帝姚苌 1 姚兴 嫡长子 后秦文桓帝 386年-394年 蛇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后秦文桓帝姚兴 1 姚泓 长子 史称后秦末主 402年-416年 以太子即位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 1 慕容晔 嫡长子 献怀太子 352年-356年 可足浑皇后所生,356年七月十二日病逝
2 慕容暐 嫡子,三子 前燕幽帝 357年-360年 可足浑皇后所生,以太子即位
前燕幽帝慕容暐 1 慕容冲 皇太弟,慕容暐幼弟 西燕威帝 384年-385年 384年,西燕济北王慕容泓先为部属高盖所杀,慕容冲才被拥立为皇太弟,未登帝位前实际上已是国家元首,但因兄长慕容暐仍然在世,而原为前燕皇帝,当时由前秦所扣留,所以慕容冲只称太弟,到慕容暐被前秦所杀才称皇帝,385年,慕容冲即帝位
2 石宣 嫡子,次子 337年-348年 天王皇后杜珠所生,333年立为河间王,337年立为皇太子,348年被处决
3 石世 嫡子,最幼子 348年-349年 刘皇后所生,初为齐公,348年立为皇太子,349年继石虎为皇帝,同年改封为谯王,被石遵所杀
后赵彭城王石遵 1 石衍 侄子 349年 石遵兄燕王石斌之子,被冉闵处死
2 刘庄 嫡子,四子 汉明帝 43年-57年 光烈皇后阴丽华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明帝刘庄 1 刘炟 庶子,五子 汉章帝 60年-75年 贾贵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汉章帝刘炟 1 刘庆 庶子,三子 清河孝王 79年-82年 宋贵人所生,被废为清河王
2 刘肇 庶子,四子 汉和帝 82年-88年 梁贵人所生,以太子即位
3 司马邺 侄子 晋愍帝 312年-313年 吴王司马晏之子,晋武帝之孙,311年,晋怀帝于洛阳被俘之后司马业逃亡许昌,后在雍州刺史贾疋的护送下逃入长安,312年,自立为皇太子。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业于长安即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