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洛阳模式_述评_城市规划与大遗址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洛阳古城区保护理_论与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丽景门古城区调研摘要:历史街区是指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进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这类地区在以前其实是存在很多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人类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城市建设。
然而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后,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已经随着新城的出现而消逝。
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当它们真的成为历史的时候,人们才开始重视它们,才开始明白它们的重要意义。
才开始想着要去保护那些失去之后不复返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前进的过程中,怎样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进行良好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我们就以古城区的文化街区的保护与规划为例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研究对象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建城史4000多年,在我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
素以“九朝古都、八代陪都”而闻名中外。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西晋、北、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29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最兴盛时期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
悠久灿烂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文化造就了在历史篇章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长期以来的发展也使得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地上的地下的、宏伟的精巧的、保存完整的残缺的...这些各式各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在市的很多地方,而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怎么样才能既保持城市建设的高速全面发展,又避免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呢?怎么样合理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一期总体规划的编制始于1954年。
关于《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成果的报告(精简版)
关于《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成果的报告关于《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成果的报告关于《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报告——2016年3月18日市规划局局长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会议作《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汇报,请予审议。
一、洛阳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回顾自1952年以来,我市共编制完成了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对指导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期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是1956—1976年,确定的城市性质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城市总人口控制在50万以下,规划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规划确定的“跳出老城建新区、然后再逐渐连片发展”的城市布局方式被国内专家、学者誉为“洛阳模式”。
第二期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是1981—2000年,确定的城市性质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和以机械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市总人口65万人,用地规模59.6平方公里,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是基于现状,调整结构,填平补齐,仍保持东西向带形城市格局。
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是2000—2016年,首次开展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在城镇空间结构上提出“都市圈”概念,划定了161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和旅游城市;中原西部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城市人口139万人,建设用地133.18平方公里。
二、第四期《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已提前实现2006年,我市生产总值达13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8%;建成区面积172.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74万人,实现并突破了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16年城市人口139万人、建设用地136.26平方公里的规划目标。
2、外部政策环境的新变化为洛阳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为我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中原城镇群发展规划》对我市提出了新的要求;河南省提出重点发展“郑洛汴工业走廊”,完善区域交通体系,强化中原地区的交通地位,为我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
第一期 历史遗址活化规划洛阳案例
遗址保护性活化重点要解决几大问题:
1、尊重场地特征和文脉延续 2、遗址空间的保护与利用 3、文化主题的注入 4、游憩性和参与性活动
遗产活化研究思路
遗产活化体系的三个基本内容:
• 遗产价值评价 • 分级活化体系 • 活化方式选择
遗产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历史文化价值 教育科研价值 活化利用价值
构 建 遗 产 价 值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在欧洲,多数城市,特别是历史上的公共建筑,如广 场、宫殿、寺庙教堂、博物馆、纪念建筑等,多数由 石材与砖料砌筑,虽然历经战火与朝代更迭,却数千 年巍然屹立,为欧洲各国的遗产旅游、艺术旅游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
遗产活化与创意文化
1+1 ≥ 3
遗产活化+创意文化 = 产业发展+区域升值+文化传承+…
途径
原体式 ①
②
③
修复式 ④
⑤
新体式 ⑥
展示功 能
新功能
浅层活化
①原体式+展 ②原体式+新
示功能
功能
中层活化
③修复型+展 ④修复型+新
示功能
功能
深层活化
⑤新体式+展 ⑥新体式+新
示功能
功能
外郭城大部分段 落、宫城和皇城 少量段落、一些 城门和城楼、
郭城中轴、宫城、 主要宫殿、园林、 一般宫殿、衙署、 名人和官员宅邸、 里坊、街区、民
分类指标
指标要素
历史文化 价值指数
∑HCI=1.00
内在文化价值要素 0.60
外在表现价值要素 0.40
教育科研 价值指数
∑SPI=1.00
考古发现要素 0.55 保护要素 0.20
“洛阳方式”述评:城市基本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摘 要
结 了有关经验和教训 。 关键 词 洛阳方式 城 市基本建设 文化遗 产保护
被写进 了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文物保护法 》。
研 究 文 集 ,为 中 国 的 文 物 考 古 事 业 做 出 了 突 出 的 贡
“ 阳 方 式 ” 的 出 现 , 不 是偶 然 的 , 它 是 洛 阳 洛
2 洛 阳基本建 设中的考 古发掘
洛阳配合基本建 设的考古发掘工作 ,早在1 5 2 9 年 就 开 始 了 , 是 建 国 后 全 国 最 早 配 合 基 本 建 设 进 行
考 古 发 掘 的地 区之 一。
1 洛 阳城 市基 本建 设与文 化遗产 保 护的
典型性
1 5 年 秋 ,洛 阳邙 山 脚 下 ,烧 沟 村 附 近 ,因 学 92
城 乡规划 ・ 园林建筑及绿化
Ur anan b d Rur a ig ・L ds p c t cur dVi ce c al Plnnn an ca e Arhi t e an r e es n e
・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资助项 目 ( 目编号 :2 0 0 1)・ 项 0 30
Key W or ds
L Uoya ng SC he m e, Ur ban
洛 阳 城 市 基 本 建 设 与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经 历 了 复 校 基 建 发 现 大 量 汉 墓 ( 千 座 )。 1 5 年 1 月 2 近 2 9 1 2 杂 、 曲 折 的 道 路 。 它一 直 是 中 国基 本 建 设 中 , 处 理 与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关 系 的焦 点 之 一 。 5 年来 ,文 物 考 古 界 通 过 配 合 洛 阳市 的基 本 建 5 设 , 不 但 发 现 了偃 师 商 城 、 勘 探 、调 查 了 周 王城 、 日 , 中 央 文 化 部 、 中 国科 学 院 、 河 南 省 文 化 局 、 洛 阳专 署 文 物 管 理 委 员 会 、 洛 阳 市 文 化 局 联 合 组 成 洛
洛阳文化保护论文
1.1 研究对象和背景1.1.1 研究对象洛阳自古为帝王之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后梁、后晋等 13 个王朝在此建都,时间累计长达 1500 多年。
司马光《过洛阳故城》中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辉煌的历史使洛阳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 100 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如图 1.1)。
五大都城遗址之一的隋唐洛阳城遗址是隋、唐两代东都都城遗址(公元 605 年~公元 907 年),整体格局主要由城郭遗址、苑囿遗址、漕运遗址和墓葬遗址四部分组成。
城郭遗址总面积约 47 平方公里,平面大致呈南宽北窄的梯形。
城郭遗址按照空间分布格局可分为洛河以南里坊区(以下简称洛南里坊区)、洛河以北里坊区及洛河以北宫城皇城区。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洛南里坊区遗址(如图 1.2),是隋唐洛阳城里坊遗址的主要分布区。
洛南里坊区遗址面积约 22平方公里,占城郭遗址规模的三分之二。
1.1.2 研究背景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由来已久。
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随之也带来了诸多文化遗址被破坏的惨痛教训,文化遗产保护成为越来越尖锐的社会问题,隋唐洛阳城遗址也同样无法回避这个矛盾。
洛阳是我国 1949 年以后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从 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在洛阳安排了十几个大型工业项目,城市中遗址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特别突出。
图 1.2 洛南里坊区位置示意图图 1.1 洛阳五大古都遗址示意图第一章绪论2隋唐洛阳城遗址范围地跨洛河北的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与洛河南的洛龙区即洛阳新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工区被作为洛阳市中心区来规划,上面摆满了工业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造成了隋唐东都城遗址被破坏的沉痛教训。
例如,建于 1956 年的洛阳玻璃厂就选址在西工工业保留区的东半部,正好压在隋唐都城的精华宫城、皇城遗址上1(如图 1.3)。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中共洛阳市委党校陈元一、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与旅游业现状洛阳的古都历史和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本人走了不少地方,觉得其它地方在这方面与洛阳相比,或显得单一,或显得缺乏内涵,或显得粉饰太厚。
相比之下,洛阳给人的感觉一方面是大气又不失深沉,另一方面则是细腻又不失灵气。
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历史文化遗存相当丰厚。
按类别分:古建筑、石刻、陵墓、遗址、书籍、民间工艺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都是极其丰厚;按区域分,河洛大地俯首皆是,并且分布非常集中。
密度如此之高,全国除了关中平原、北京周边一带可以相提之外,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类别如此之全,全国无二。
二是时间连续纵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
从华夏文明起源阶段开始,直至封建社会全时期、近现代,每一时期在洛阳都有相对应的重要文化遗存被发现,并且阶段性的高峰除了元明清时期略显单薄之外,其它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可圈可点的。
在这方面全国也仅西安所代表的关中地区可比,但西安的夏商时期与洛阳相比略逊色,洛阳则在明清以后略逊色于西安。
河洛文化和文化遗存的影响力远比其它区域文化范围广、时间持久。
三是历史文化遗存和区域的人文载体内涵丰富。
洛阳发现的相当多的文化遗存以及没有遗存的文化地区区域,依附其上的历史、典故、传说等人文载体的内涵非常丰富,甚至是多层叠加。
譬如汉魏城遗址、邙山、龙门等等,时间和空间留下的历史、传说等不胜枚举。
四是部分遗存历史价值极其重大。
像龙门、白马寺、周王陵、二里头遗址等等,其历史价值重大,在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五是尚待研究的空间广阔。
正所谓有差别才会有发展动力。
我市目前从事洛阳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还是太少,对许多领域的研究尚属起步甚至是空白。
与西安、北京等地区相比,我们有很大差距。
但这也是一种优势,不断的研究会有更多使人惊喜的地方。
譬如对二里头夏文化的研究,以后肯定会有新发现。
大遗址保护与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大遗址保护与洛阳城市总体规划作者:苏原来源:《中国名城》2016年第02期摘要:通过洛阳城市空间研究和规划回顾,梳理“洛阳模式”实施历程,探索新的发展时期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互惠共赢的新方法、新思路。
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作用,创建由外而内、内外互动的保护模式,破解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难题,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关键词:大遗址;洛阳模式;总规;互动;共赢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uoyang city space research and planning review, combing the "Luoyang mod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explore the new development period, the big site prote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and win-win new method, new ideas. To emphasize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ity master plan, create the protection mode of the outside and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city,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great rui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o achieve the win-win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large sites ; Luoyang mode ; the protection plan ; the rules ; interaction中图分类号: TU-9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2-66(7)引言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务院把洛阳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
以洛阳市为例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2019年文档
以洛阳市为例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城市化建设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层面,城市文化建设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其巨大的魅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劲体现,也是城市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较量,更是文化的角力。
在我国的不少城市和地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只顾单纯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要建设特色的城市文化,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一、洛阳市的文化遗产洛阳市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其历史文化遗产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厚重精深,因此在1982 年就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其中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河图洛书,《易.系辞上》中记载:“河出图?o洛出书?o 圣人则之”,被誉为“万典之祖”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而洛阳正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区,是最早意义上的“中国”;洛阳市是“十三朝古都”,据史料记载,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一一夏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其中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形成了世界罕见的“五都贯洛”景象①;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以及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洛阳雕塑艺术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拥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以及登峰造极的洛阳唐三彩;洛阳也是“牡丹之都”,洛阳牡丹栽种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栽培历史已达千年,现有品种1100 多个,牡丹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她既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又代表了刚直不阿、不畏权贵,这些文化元素都是牡丹深为国人喜爱的原因,洛阳也被称为“牡丹花城”;洛阳的地方民风民俗如根雕、耍皮影、剪纸工艺、刺绣、河洛大鼓等也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总之,洛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价值,下表是洛阳市的文物资源数量,洛阳市当之无愧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宝库。
新时期大遗址展示规划的原则与手段浅析——以隋唐洛阳城为例
新时期大遗址展示规划的原则与手段浅析——以隋唐洛阳城为例摘要】笔者通过参加隋唐洛阳城展示规划设计方案竞赛,从何谓展示、大遗址的文化意义、隋唐洛阳城展示规划的手段、隋唐洛阳城大遗址展示规划三大核心节点方案等方面进行浅析,得出大遗址展示规划应首先正确认识大遗址的文化意义;其次应系统地看待大遗址区,尊重各个历史时期遗址,统一进行展示规划,同时也要尊重大遗址展示规划真实性、完整性、可逆性的原则;最后应针对大遗址各核心节点的各自情况,选择合适的展示手段,或者几种展示手段相结合进行展示规划设计。
【关键词】大遗址;展示规划;文化意义1.引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而作为古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东方起点——隋唐洛阳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仅注重保护而缺乏有效的展示。
如何在新时期的现代化洛阳城中合理展示隋唐洛阳城大遗址被提上日程。
2.隋唐洛阳城概况隋唐洛阳城遗址区的宫城遗址位于洛阳老城区范围内,它已经淹没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而皇城范围主要包括瀍河区和洛河南部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区,其中只有洛河南部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区空间上就像美国的“中央公园”一样被完全的保护起来,夹杂在新、老城之间(如图一所示)。
中轴线贯穿老城区及洛河南部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区,临近定鼎路,并与之交叉。
3.隋唐洛阳城展示规划的手段大遗址展示的手段是丰富多样的,但目前我国比较常见是陈列性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陈列性展示越来越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加的渴望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游赏大遗址地的需要,大遗址展示的内容和手段因而日趋广泛化和综合化。
大遗址展示规划的手段主要分为:保护性展示、利用性展示、环境性展示、游览性展示、传播性展示。
4.隋唐洛阳城大遗址展示规划三大核心节点方案4.1隋唐洛阳城大遗址展示规划原则(1)尊重历史;本次竞赛方案的亮点所在就是尊重隋唐洛阳城上各个历史时期遗址,重点展示隋唐洛阳城,同时较全面地串联隋唐洛阳城主要历史时期遗址,反应隋唐洛阳城变迁史。
洛阳古代城市规划:千年之谜
洛阳古代城市规划:千年之谜洛阳,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规划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瞩目的话题。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城市规划追求的是以天人合一为理念的完整规划体系,而洛阳的城市规划却有着许多令人费解之处,使得它成为一个千年之谜。
首先,洛阳的古城规划布局并不规则,与其他古代中国城市有着明显的区别。
传统的中国城市布局通常是以中轴线为基础的,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南京的紫金山以及过去的长安城。
这些城市都遵循着严谨的规划体系,但是洛阳却不同。
洛阳没有严格的中轴线,而是呈现出多个复杂的发展方向。
这个特点使得洛阳的城市布局显得扑朔迷离,让人难以理解。
其次,洛阳古城的规模之大也令人惊叹。
洛阳曾经是东汉、魏晋以及北周、北魏等多个朝代的都城,其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据史书记载,洛阳古城面积达到四十多平方公里,超过了如今的北京故宫。
而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城市规模,以及确保生活便利性,对当时的城市规划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
另一个令人困惑的地方是洛阳古城里的众多宫殿和陵墓。
在洛阳的郊区和城内,可以找到好几处大规模的皇家陵墓以及宏伟的宫殿遗址,比如白马寺、洛阳故城、龙门石窟等。
这些庞大的建筑群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的修建之难,以及规划者如何统筹兼顾不同建筑的布局和功能,都是一个谜团。
最后,洛阳的古代城市规划还体现了不同朝代的文化与艺术风格。
比如春秋时期的洛阳城遗址,它以其独特的汉字风格和古代遗迹而闻名。
而后来的魏晋和唐代规划则更注重城市的气势和布局。
这种多样性使得洛阳成为了不同朝代文化与艺术的交汇点,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综上所述,洛阳古代城市规划的千年之谜仍然悬而未决。
它的不规则布局、庞大规模的城市,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风格都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对象。
或许,只有经过更多的考古发现和深入的研究才能解开这个古代城市规划的谜题,揭开洛阳千年之谜的面纱。
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
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洛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洛阳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古城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洛阳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洛阳市的文化遗产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旅游开发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部分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存在隐患。
对洛阳市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保护和传承洛阳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洛阳市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提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促进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洛阳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对于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可以帮助充分挖掘和利用洛阳市的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文化遗产旅游是一种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旅游形式,通过有效管理和开发,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研究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洛阳市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历史的瑰宝。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继续感受历史的魅力。
研究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可以使洛阳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更加知名,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研究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以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发展策略。
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
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摘要】洛阳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本文将从洛阳市文化遗产概况、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管理策略和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将重点分析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的重要性,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需要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加强资源整合和保护力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洛阳市的文化遗产旅游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概况、资源、现状、策略、规划、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洛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洛阳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古城等,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洛阳的兴衰和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文化遗产旅游成为洛阳市重要的旅游产品,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学习和体验。
文化遗产旅游不仅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能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市民的文化自信。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景区开发过度、文物保护不力、旅游管理不规范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洛阳市的文化遗产资源,实现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促进文化遗产旅游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洛阳市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王陵、洛阳古城、白马寺等众多知名景点。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洛阳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开发和管理洛阳市的文化遗产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研究——以洛阳片区为中心
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研究——以洛阳片区为中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遗址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省份,拥有丰富的遗址资源,其中以洛阳片区为代表。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址,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研究持续深入开展,以洛阳片区为中心。
一、洛阳片区的大遗址资源洛阳,位于中国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洛阳片区拥有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遗址,被誉为"中国大遗址博物馆"。
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都洛阳遗址、白马寺遗址、龙门石窟、郑州古城遗址等。
古都洛阳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占地面积广阔。
这里曾是东汉、魏晋、北魏时期的都城,历代王朝对洛阳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造。
通过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可以了解到历代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白马寺遗址是我国佛教寺庙建筑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摇篮"。
遗址内保存有大量的佛教造像和文物,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白马寺遗址是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重要见证,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和宗教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
石窟丰富的造型艺术和浓郁的佛教文化内涵引人入胜,被誉为"人类文化瑰宝"。
龙门石窟的发现与保护工作,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石窟艺术、佛教文化传播以及历史文化交流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郑州古城遗址是河南省首府郑州市的历史发祥地,也是我国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遗址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和遗迹,展示了当时的都城规模和建筑风格。
同时,这里还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理想场所。
二、大遗址保护的必要性和挑战大遗址保护是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传承历史和推动文明进步。
_洛阳模式_述评_城市规划与大遗址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洛阳模式, 一般理解为 “远离旧城建新 城” 但是对其具体内涵很少有人细究。 , 在 我们收集的几十种资料中, 大都语焉不详,
30
建筑学报
北
1 洛阳市 1990 年城区示意 (红色:1953 年城区;绿色:1980 年城区;蓝色:1990 年城区;
深绿色:公园)
2 洛阳市第一期城市规划示意
价, 弄明白它与洛阳文化遗址保护的关系, 关键在于弄清楚洛阳工业区的选址过程。 1. 洛阳工业区的 6 个 156 项目与苏联 签订协议的具体时间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以苏联援 建的156个项目为基础进行的。 洛阳工业区 1953 年 7 月开始选址,1954 年 2 月选址结 束。选址实际上主要是由第一拖拉机厂筹 备处负责进行的。 所以, 弄清楚洛阳工业区 的选址过程,关键是弄清楚第一拖拉机厂 的选址过程。 2. 洛阳工业区选址的具体过程 1953年1月8日, 第一机械工业部提出 《拖拉机厂设计任务书》 。中央领导同志指 示在中原地带的河南省内建厂。 1953年7月 15 日成立了联合选厂组。 联合选厂组开始 紧张的选址工作。 根据 《一拖厂志》 经历 , 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 年 7 月 15 日到 9 月 15 日。 筹备处根据一机部汽车局的意见, 主要 在洛阳西郊的西工地区北部选址。 《一拖厂志》 记载: “这片地区地形开阔 平坦, 地下水位低, 土质好, 居民少, 靠近 城市, 铁道接轨方便, 经济上比较合理” (图 1)。 1953年9月初, 建厂筹备处北京工作组 按照有关规定, 到一机部、 民政部、 财政部、 民航局、铁道部等部门汇报,一路顺利过 关。 但是, 文化部却坚决不同意, 说这里是 周王城遗址(当时还没有明确发现这里还是 更重要的隋唐东都城故址), 不能建厂。 文 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指出 : “你们要在洛阳涧河东边建工厂是不行的, 郭老(郭沫若)也不会同意, 因为在那里, 地 下有周王城的遗迹, 是无价之宝。 郑振铎 ” 的意见得到了国务院(当时称政务院)领导支 持。 筹备处因此放弃在此处建厂。 第二阶段, 1953年 9月 16 日到11 月16 日。 主要在郑州市的四个地区(贾鲁河以西
中国古代都城的“洛阳模式”
中国古代都城的“洛阳模式”“洛阳模式”是指洛阳古都发展的历程、内容和经验,在道路上体现为洛阳古都发展的道路;在制度上体现为洛阳城空间是中国古代都城空间的“原型”;在思想上体现为以“天下之中”为核心的建都理论建构;在形象上体现为成熟的中土、仁德都城。
“洛阳模式”具有开创性、整体性、集大成性、包容性、辐射性的特点。
洛阳学是以洛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古今洛阳城市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问。
标签:洛阳学;古代都城;洛阳模式在中国数以百计的古都中,洛阳的地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从中国古都发展史来看,洛阳都城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建都时间最早、立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多,二是古都洛阳对中国古都制度有许多重要的开创和发展之功,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建都观念与都城制度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笔者曾撰《国家、空间与社会——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①,对洛阳古都空间发展特点及其与中国古代都城空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总结和提出了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洛阳模式”新见解。
本文意在旧稿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就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洛阳模式”的核心内涵及特点略述一二,为方兴未艾的洛阳学研究提供一种视角,以求教于方家指正。
一、何谓“洛阳模式”“洛阳模式”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洛阳在中国古代建都时间早、立都时间长。
在夏朝至唐朝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洛阳几乎都能成为相应王朝的都城或陪都。
洛阳在都城建置上则包括了三代都城、统一的中央王朝之都、分裂时期区域性都城、少数民族建立的都城和陪都等中国古代都城的主要类别。
从一定意义上说,宋以前几千年中国历史的关键事件、重大场面,许多都与洛阳这座古城有直接联系。
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历史若以都城空间规制来划分,大致包括两个时期:封闭式都城时期和开放式都城时期。
前者历夏、商、周、秦、汉、隋、唐,后者含宋、辽、金、元、明、清。
在空间组织形式上,中国古代都城则大致经历了单一宫城的都城(夏时期)、城郭形态的“双城制”都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宫城、皇城和郭城的“三城制”都城(魏晋至明清时期)等历史阶段。
中国城市文化遗址与文物的现状及保护情况-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的调研
中国城市文化遗址与文物的现状及保护情况——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的调研摘要:我国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些城市的文化遗址与出土文物见证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同时也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条件。
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历史遗存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与开发,然而,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
本文聚焦千年古都——河南省洛阳市的文化遗址与文物的现状及保护情况,选取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白马寺为调研地。
采用了实地观察,深入访谈和文献整理等方法,对于三处地点进行实地走访体验,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展开访谈,并查找文献辅助研究,对于中国城市中颇具代表的洛阳市的历史遗存的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研究指出:洛阳市在该方面已有较大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其资金使用量远远不够。
此外,文化遗址存在不科学的管理与旅游开发,出土文物虽有了较好的修复与展示,但缺少民众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综合分析,结合实地考察情况,运用多种学科相关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了改进建议,期待对于现状有所帮助。
关键词:文化遗址;文物;洛阳市;现状;保护情况;目录一、前期准备与研究设计 4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4 (二)研究设计 51、研究内容 52、研究方法 63、预期结果 6 (三)预设调研思路 6 (四)调研地背景情况71、洛阳博物馆72、龙门石窟83、白马寺8二、实地调研情况与问题分析 91、洛阳博物馆 92、龙门石窟 113、白马寺 164、洛阳城市19三、洛阳城市相关政策与现状19四、问题解决方案211、洛阳博物馆212、龙门石窟213、白马寺234、洛阳城市23五、结语23 附录24一、前期准备与研究设计(一)研究背景与目的洛阳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都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1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不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以及邙山陵墓群等6处大型遗址,密度之高、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
洛阳遗址保护案例
分 析 篇 洛阳市城北周边区域城乡统筹规划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for the North Suburban Area of Luoyang City
5.1 规划依据
5.1.1 上位规划
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洛阳市总体规划中确定邙山陵墓群为城市北部最 重要的调节城市生态功能的生态绿地。 总规中根据邙山陵墓群西段要求限制洛阳市跨越 国道 310 向北发展,限制孟津县向南发展;根据 陵墓群中段要求限制洛阳市向北发展;根据陵墓 群东段要求限制偃师市向西发展;根据东汉南兆 域要求限制伊河南组团向东发展。 邙山陵墓群(包括南兆域)保护范围内不设置重 点发展乡镇,控制现有村庄及镇的规模,远期逐 渐合并搬迁。
二 .《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 1、邙山陵墓群保护区划 2004 年 7 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了邙山陵墓群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 保护范围 西段:洛阳市北郊、孟津县境内,北魏陵区。 保护范围一:北界孟津县游王庄村——孟津县崔沟村北;西界孟津县崔沟村——洛阳市邙山乡 冢头村南;东界孟津县游王庄村——洛阳市瀍河区盘龙冢村;南界洛阳市邙山乡冢头村南—— 洛阳市瀍河区盘龙冢村。面积 63.4 平方公里。 保护范围二:以红山乡杨冢村南、新唐村东南、上寨村南、邙山乡中沟村西、洛阳市驾驶员训 练场西、庄王山村北、苗南村西、洛阳车辆段等 9 个大冢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各延伸 300 米为 保护区保护范围,面积 2.64 平方公里 中段:洛阳市北郊、孟津县境内,东汉陵区。 保护范围:北界孟津县送庄乡东立射村——孟津县会盟镇靳村;西界孟津县送庄乡东立射村—— 送庄乡左坡村南;东界孟津县会盟镇靳村——孟津县平乐乡半个寨;南界孟津县送庄乡左坡村 南——孟津县平乐乡金村保护范围,面积 64.2 平方公里。 东段:偃师市境内,东汉、曹魏、西晋陵区。 保护范围:北界首阳山一线;西界偃师市首阳山镇寨后村、保庄村——偃师市首阳山镇小湾村、 义井铺村;东界首阳山主峰——偃师市老城乡塔庄村;南界偃师市首阳山镇小湾村——老城乡 塔庄村之间的洛河北堤,保护范围总面积 43.6 平方公里。 2) 建设控制地带 西段:洛阳市北郊、孟津县境内,北魏陵区。北界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孟津县长华乡缠 阳村——长华乡水泉沟村;西界孟津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红山乡杨冢村南;东界孟津县 长华乡水泉沟村—洛阳市瀍河区小李村南;南界洛阳市红山乡杨冢村南—邙山乡苗南村——河 区小李村南。 中段:洛阳市北郊、孟津县境内,东汉陵区。北界孟津县长华乡水泉沟村——孟津县白鹤乡牛 庄村——孟津县会盟镇李家庄;西界孟津县水泉沟村——洛阳市瀍河区小李村南;东界孟津县 与偃师市的分界线;南界洛河河道北堤。
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
洛阳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管理洛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众多的文化遗产。
洛阳市辖区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白马寺、龙门石窟、洛阳博物馆等,这些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成为了洛阳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洛阳市要加强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
洛阳市有着大量的文化遗产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例如,龙门石窟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但是景区的设施、服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洛阳市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提高景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其次,洛阳市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需要得到细心的保护和管理。
洛阳市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它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它的风俗和民俗文化。
因此,洛阳市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同时,洛阳市也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形成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共识。
最后,洛阳市要加强文化遗产旅游的服务意识。
文化遗产旅游是一项文化服务业,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洛阳市的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从游客的需求出发,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时,洛阳市的旅游从业人员也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洛阳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开发和管理,推动文化遗产旅游的健康发展,是一个要面临的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文化遗产旅游的服务质量,才能实现涵盖经济、社会、环保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指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离旧城建新城”的“洛阳 模式” 。 关键词 / 洛阳模式 城市规划 大遗址保护 ABSTRACT/ In the 50Õs of the 20th century, Òconstructing new city far away from the old cityÓ in 1st phase Luoyang planning was regarded as ÒLuoyang modeÓ.This mode becomes famous model in Òmega-sites conservation and urban planningÓ. But after reviewing the historic course, this paper gives the mode a new definition: only by the way of Luoyang 3rd phase planning in 1990 - retaining 22 km2 for conservation of mega-sites in the center of urban development district, can it be regarded as ÒLuoyang modeÓ in genuine sense. KEY WORDS/ Luoyang mode, Urban planning, Conservation of mega-sites
在以上三点中,第一点的内容可以简 单概括为 “远离旧城建新城” 第二点的内 , 容是 “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第三点是 , “合 理地进行了功能分区” 。 奇怪的是,这里面完全没有提及洛阳 的文化大遗址保护。 如果洛阳市20 世纪50 年代规划与大遗址保护无关,洛阳不是一 个在中国历史上有极重要位置的文化古都, 那么, 这个规划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 涉及 到文化遗产保护, 尤其是洛阳大遗址保护, 我们就不能不产生疑问。 “洛阳模式” 究竟 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洛阳的大遗址保护究 竟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为了解决这 些疑问, 我们必须认真梳理 “洛阳模式” 产 生的具体过程。 二、 “洛阳模式”的产生过程 对“洛阳模式”要作出正确理解和评
等)、 洛阳市的三个地区(洛河南、 涧河西、 白马寺)勘察,同时在偃师、新安、 陕州等 三个地区考察。 经过反复比较, 筹备处认为 郑州贾鲁河以西地区最为理想,苏联专家 也认为郑州的城市条件比洛阳好。在此关 键时刻, 据筹备处成员苏远的回忆录 《行板 如歌》 (内部铅印稿)记载, 毛泽东主席发了 话: “古时候那么多帝王在洛阳建都, 难道 就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么?” (我们在调查 过程中, 第一拖拉机厂的许多老领导、 老同 志也都提到“毛主席一句话把拖拉机厂放 在洛阳”这件事)这样,就又回到洛阳。 这 时, 已经发现洛河南中心有大渠通过, 地下 水位高, 居民点比较稠密, 搬迁困难, 而且 铁路接轨需要建设洛河铁路桥,不仅要加 大投资, 而且非短期内能够解决, 势必要推 迟建厂。 因此放弃洛河南地区(当时还没有 明确发现这里还是十分重要的隋唐东都城 南半部遗址) 。洛阳老城以东的白马寺地 区, 在勘探中发现大量唐宋古墓, 地基处理 非常困难。 这样, 就只有将选厂重点转向涧 河以西地区。 第三阶段, 从1953年11月17日到1954 年 2月20 日。 根据中央在洛阳建厂的指示, 考虑到洛阳东郊、西郊、洛河南都不宜建 厂, 北郊又是邙山, 实际上只剩下一个更西 端的涧河以西地区。因此集中力量在这里 勘探。 1953年 12 月 16日, 国家计委主任李 富春率领各工业部和铁道、 卫生、 水利、 电 力、 公安、 文化、 城建等部的领导、 技术人 员及苏联专家希辛斯基(总交货人、 中国第 一拖拉机制造厂设计总工程师、苏联国家 汽车拖拉机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来此实地 勘察 2)。经反复勘探后,1954 年 1 月 8 日, 国家计委讨论通过, 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 确定在远离洛阳老城的涧河以西建设 4 个 重工业厂(第一拖拉机厂、 矿山机器厂、 滚 珠轴承厂、 中型电力厂) 。 至此, 洛阳工业
2)
区的选址过程方告结束。 回忆这个过程, 很明显, 洛阳工业区的 选址,之所以 “远离旧城建新城” 是迫不 , 得已的。 洛阳北郊是邙山, 东郊白马寺地区 古墓太多, 南郊要过洛河, 在当时建桥比较 困难, 最理想的西工地区, 又遭到文化部的 坚决反对。因此被迫选择了远离老城 8km 的涧西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 文化部社会文 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先生坚持保护洛 阳大遗址的坚定态度,对洛阳工业区的选 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 在洛阳第一 期城市规划中,是否体现了郑振铎先生保 护地下大遗址的意图呢? 3. 洛阳市第一期城市规划: “洛阳模 式”的诞生经过 洛阳的第一期城市规划,是在中央政 府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进行的。 1954 年 4 月,建工部城市规划局洛阳城市 规划组 13 人来到洛阳, 与洛阳市城市建设 委员会规划处一起,共同进行洛阳城市规 划。洛阳涧西工业区的规划,共计提出 40 多个方案。 在这些方案的基础上, 建工部规 划组组长何瑞华提出一个综合方案,得到 指导专家、苏联列宁格勒国家城市设计院 建筑师巴拉金的赞赏, 确定为最后方案。 这 就是著名的何瑞华方案的形成经过。 1954年8月份, 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 洛阳工业区初步规划完成。规划把西工区 作为城市的中心区,涧西和老城各设一个 副中心,形成东西长 15km 的带状形格局。 在西工区规划示意图中, 将铁路以南、 洛潼 公路以北(即拖拉机厂最初选择的厂址)作为 工业保留区。 1956年上半年, 洛阳市在1954 年初步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涧东 暨城市总体规划(图 2)。 1956年 7 月, 在国 家建设委员会主持, 文化部、 卫生部、 公安 部、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参加的审查会上, 被批准通过。 这就是洛阳
建筑学报
31
传统与发展
TR AD ITION AND D EVEL OPMEN T
1) 市第一期规划的形成经过。
所覆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 和巨大价值的西工区隋唐城的宫城、皇城 遗址与周王城遗址, 除个别地点之外, 几乎 被占压殆尽。这是洛阳现代城市发展在文 化遗产保护方面极为沉痛的教训。 三、洛阳市第一期城市规划失误的原 因分析 回顾洛阳市第一期规划的失误,在事 情过去 50 年之后, 依然让我们觉得奇怪和 惊心动魄。 这个失误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 细究起来, 我们感到确实是非常复杂的。 1. 王城公园与大遗址保护 历史的一 : 个误会 曾经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认为洛 阳市第一期城市规划设计了王城公园,保 护了周王城遗址。 然而实际上, 洛阳王城公 园面积只有 36hm ,即 0.36km ,而周王城
2
只有1990年出版的洛阳市政府组织编写的 《当代洛阳的城市建设》 一书, 比较详细地 说明了中国城市规划界理解的洛阳模式的 内涵。主要内容如下: “洛阳的城市规划, 采取了社会主义城 市规划的原则,正确处理了新区与老城的 关系,生产与生活的关系。 经过 30 多年建 设实践,证明洛阳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科学 的、 成功的, ……洛阳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誉为 ‘洛阳模式’ 。 ” “洛阳模式的特点之一, 是采用了在离 开老城 8km 的涧西区新建工业区、逐渐再 与老城连成一个完整城市的做法,没有采 用以老城为中心的四面放射的格局。 ……” “洛阳模式的特点之二, 是生产与生活 统一规划, 把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 ……群 众生活方便, 减轻了城市公共交通流量, 保 证了生活区的环境质量和安全。 ……” “洛阳模式的特点之三, 是巧妙地利用 了自然地形, 合理地进行了功能分区。 …… 节省了基建投资, 减少了常年运转费用, 提
传统与发展
TR AD ITION AND D EVEL OPMEN T
“洛阳模式”述评:城市规划与大遗址保护 的经验与教训
杨茹萍 杨晋毅 钟庆伦 谢敬佩
引论 1. 大遗址保护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发展 中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洛阳 规划界、 文物界55年来面临的严峻考验。 过 去一般认为, 洛阳市在上世纪 50年代创造 了在城市规划中保护文化遗产的“洛阳模 式”作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文化遗产保护的 , 最突出范例之一,一直得到普遍的赞誉和 好评。 因此, 洛阳市文物界多年来在文物保 护工作的实践中, 虽然历尽艰难, 却没有人 怀疑闻名遐迩的洛阳市第一期城市规划有 什么问题。 我们认为, “洛阳模式” 是中国在城市 规划中,在社会历史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 下,对文化大遗址保护作出的第一次宝贵 的尝试。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 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2. 洛阳盆地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 要地位 历史文献记载和50余年来的考古发掘 证明, 洛阳市区及其周围地区, 是中华文明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在洛河两岸, 由东往西 30km 范围内, 分布着著名的中国历史上五 大都城遗址 夏代都城(二里头遗址)、 : 商代 都城(尸乡沟遗址)、 汉魏都城(周成周、 东 汉、 曹魏、 西晋、 北魏都城)、 隋唐东都城、 东周王城。 这些都城跨越三千年历史, 当时 都是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大都市,它们如此 集中地分布在这样狭小的范围内,在全世 界都是不多见的。 1953年初,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制 订。 太原、 包头、 兰州、 西安、 武汉、 大同、 成都、 洛阳被列为 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点 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洛阳城市建设与文化 遗产保护开始发生尖锐的矛盾。 一、 “洛阳模式”的基本内容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资助项目 (2003001 )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洛阳,471039) 收稿日期:2 0 0 6 - 0 6 - 2 9
摘要 / 梳理了洛阳市第一期城市规划的产生过程,对 “洛阳模式”做出了新的评价,分析了洛阳市第一期城市 规划对大遗址保护产生失误的原因。指出,20 世纪 90 年 代洛阳市第三期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的中心位置保留 22km 的大遗址保护区,在中国城市规划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