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冶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主要可分为青铜时代和从早期铁器时代到完全铁器时代两部分。
我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的,在早起的文明国家中我们使用金属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由于中国在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青铜冶炼和生铁冶铸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冶金业很快后来居上,跃升为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青铜时代在夏王朝建立时期开始,夏王朝的青铜器冶炼技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开端,也标志着我国古代人民正是告别石器时代走向新文明,在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达到鼎盛时期。
而铁冶炼技术开始于从春秋时期,东周、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得以发展,在唐宋元时期达到最高潮,在明清时期又得以扩展,发展了铸造、锻造、有色金属生产和加工技术。
古时期铜或铁制文物,主要为兵器、生产工具、礼器等,如作为国宝级文物的司母戊铜鼎,中山王铁足铜鼎,还有许多古墓中挖掘出的铁制兵器等等,我们可以看出冶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铜器时代还是铁器时代都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近代冶金发展史早在19世纪中期,西方冶金技术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以钢铁工业发展突出。
1832年尼尔松(Neilson)用热风炼铁,大大强化了炼铁生产。
增加了高炉炉高,改进了高炉的炉型,使得高炉构造更适于炼铁生产,工艺远比古时期得以优化,也使得19世纪末铁产量较世纪初翻了十几番。
1856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转炉炼钢,标志着近代炼钢技术的开端,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平炉炼钢技术的产生,电炉技术的发明,使得钢铁工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冶金技术的面貌。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它的建设标志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联合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本溪、鞍山、上海、阳泉和石景山等地的钢铁工厂也先后起步,使得我国的冶金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请思考: 你能说出棉花、棉
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
棉花种植的普及;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和工具 的推广;棉花、棉布可以御寒、生暖;价格比丝 绸低廉。这些就是其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二、衣被天下 三、从烧陶到制瓷
1、陶器的发明
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9千年前) 中华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 工艺。
莲塘乳鸭图
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
棉纺织业
宋末元初,边疆地区种植的
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黄道婆将
她从海南黎族那里学来的纺织技
术加以革新,推广了“捍、弹、
纺、织
之具”,
使棉纺
黄道婆
织业迅速发展。松江在
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
织中心。
古纺织图
学思之窗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 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 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 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唐代出现缂丝 技艺,在宋代风行 开来;唐后期,南 方丝织业逐渐超过 北方,成为我国丝 织业的重心。
缂丝,是我国独特的 丝织工艺品。以本色生丝 为经、彩线为纬,以“通 经断纬”手法,可自由变 换色彩,使纹饰更加绚丽。
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就发现的 缂丝腰带,是 中国目前发现 的最早的一件 缂丝实物。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 溶点在700~900℃之间,具有优 良的铸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和较 好的化学稳定性。从使用石器到 铸造青铜器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 的飞跃,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巨 大动力。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冶炼业
发展情况(成就)
冶铜业 原始社会晚期 开始
商周
繁荣
春秋时期 发明冶炼生铁
中国四冶历史发展
1965年5月1日,为了适应国家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经国家重工业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中国四冶”)于甘肃兰州正式成立,当时拥有正式职工21000余人。
中国四冶最早名称是“重工业部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未久改称“冶金工业部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当时下属的第一工程公司、第二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公司、第四工程公司、第五工程公司、机运公司、企业公司等各大工程公司的前身均分别系1953年前后于安徽马鞍山、北京石景山、内蒙古包头、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先后成立的,隶属于当时的国家重工业部,是安徽马钢、北京首钢、内蒙古包钢、黑龙江齐齐哈尔北钢等工程建设的施工劲旅。
中国四冶各路施工队伍汇聚西北各地,横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区几十个县(市),短短十余年就建设了西宁特钢公司、酒泉钢铁公司、兰州钢厂、西北铝加工总厂、兰州碳素厂、兰州连城铝厂、青海镁厂、西北铁合金厂、宁夏有色冶炼厂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追溯岁月,若按各工程公司成长历史,中国四冶至今实际成立已经61周年(截止2014年)了,按各大工程公司汇聚大西北整编管理时算起,中国四冶至今也至少走过了49周年(截止2014年)的漫长历程。
中国四冶的开拓者、第一任主要领导人王德山,德高望重,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随彭德怀元帅南征北战,文革中受迫害被打倒,并划为右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后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曾任中央候补委员,在甘肃省、冶金工业部也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
1969年初,国家冶金工业部对所属冶金建设施工队伍进行大调整,本企业正式更名为“冶金工业部第四冶金建设公司”。
自此,“四冶”名称一直伴随至今。
1979年初,中国四冶奉命由甘肃兰州调派江西贵溪、德兴、铅山、瑞昌等地,参加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江西铜基地的建设,总部设在贵溪至今。
进驻江西时,中国四冶拥有正式职工12000余人(不含西北留守人员)。
归属首钢前,中国四冶进驻江西后先后担当了包括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贵溪火力发电厂、贵溪冶炼厂、贵溪化肥厂、景德镇焦化煤气厂、青岛国棉二厂、青岛第二啤酒有限公司、龙岩恒发火力发电厂、韶关冶炼厂、厦门高殿水厂、金华水泥厂、中州铝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宜兴水泥厂、马钢自备电厂、首钢第二炼钢厂等国家大型重点工业项目,同时还涉及鹰潭水厂、余江水厂、瑞昌水厂、贵冶影剧院等城市公共设施项目,以及厦门邮电大楼、鹰潭工商银行大楼、兰州比科新大厦、兰州五交化配送中心大厦、兰州东方大厦、南昌消防大厦等高层民用建筑,并在国内承建了十几条高等级公路和一大批桥梁、隧道工程的建设。
中冶发展历程
中冶发展历程中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创立到发展,再到转型升级的过程。
以下是对中冶发展历程的详细介绍:创立阶段:中冶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有色金属部。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冶集团主要从事冶金行业的相关业务,包括矿山、冶炼、建筑等。
这一时期,中冶集团逐步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经验和资源。
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冶集团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中冶集团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等。
同时,中冶集团也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这一时期,中冶集团逐渐成为了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转型升级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中冶集团开始转型升级。
中冶集团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在新能源、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中冶集团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逐步实现了转型升级。
亮点事件:1. 参与“三桶油”项目:中冶集团积极参与了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建设,为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海外拓展:中冶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中冶集团成功承建了一系列大型工程。
3. 技术创新:中冶集团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展望:未来,中冶集团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理念,不断拓展新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中冶集团将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中国冶金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同时,中冶集团也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项目,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
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与早期发展2009-06-07 12:06有关冶金起源研究的思考考古发掘的商代以前的早期铜器500余件和一些冶金遗物【早于商代的铜器、炼渣、炉壁、铸范等冶金遗物200余件1.加强中原地区早期冶金技术的研究已分析检测的样品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以外的北方和西北地区,中原地区陕西、山西、河南的早期铜器及冶金遗物被检测的样品数目仅有61件,这无疑是探索华夏文明起源的一大缺环。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二里头文化铜器和冶铸遗物的研究对搞清我国夏代冶金技术水平以及与周边地区冶金技术的关系,进而探索夏文化的起源和早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检测的样品数量较少,早期所做的分析有些需要重新考察,炉壁、炉渣和陶范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开展。
因此,下一步应加强二里头冶金技术的研究工作。
2.加强夏家店下层文化冶金技术的研究分布于辽西地区和京、津、唐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是我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分析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铜器仅有4件,内蒙赤峰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集中出土50多件铜器,此外三座店,大山前遗址也有铜器出土。
对这些遗址铜器进行检测分析,对研究我国北方古代冶金技术水平以及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和影响,阐明其在华夏文明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火烧沟四坝文化铜器的定量分析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曾对甘肃玉门火烧沟四坝文化遗址出土铜器65件进行了定性分析,由于当时不允许对器物取样,所以进行的是器物表面带锈的分析。
有的器物表面锈层较厚,有的明显锈蚀产物分布不均匀,故对这类器物表面分析的的结果往往与基体金属的成分存在差别,加之所用携带式X-射线荧光仪分辨率不高,致使定性分析的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最近,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与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26件火烧沟铜器进行了取样,正在进行定量分析。
部分齐家文化铜器的检测也存在着与火烧沟同样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其定量分析和研究。
冶金概论-中国冶金历史
冶金工程概论论文——中国冶金历史概述***************中国冶金历史概述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的。
上了几节冶金工程概论,对于冶金还是不甚了解。
为了更好的对冶金这个行业有个清楚的认识,我浏览了一下中国冶金历史,希望对于我们今后冶金的学习有些许帮助!前述、中国冶金工艺简述在早期的文明国度和地区中,中国使用铜、铁等金属的年代相对说来是较晚的。
但是,由于中国在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使中国的冶金业很快就后来居上,跃升于世界的前列,并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技术进步带动生产发展,并进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典型范例。
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铸造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铸造既作为成形工艺而存在,又成为冶炼工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到了“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地步。
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是冶铸并称,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常用词汇“模范”、“范围”、“陶冶”、“就范”等,都是由冶铸技术衍生而来的。
这种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冶金传统,是古代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一、夏王朝时期中国冶金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采石和烧陶发展起来的。
采石时不断发现各种金属矿石,烧陶窑为金属的冶铸准备了高温炉和在炉内还原条件下冶炼矿石的技术。
在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的青铜刀,以及在其他一些新石器晚期遗址中相继发现的早期铜器和铜渣等,标志着中国冶金业的诞生。
《左传》等古文献中关于夏代铸九鼎的记载和这时期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物,说明随着夏王朝的建立,青铜冶铸业有了初步发展。
二、商周青铜冶铸的兴盛历年出土的商周青铜工具有锄、铲、 、锛、斧、凿、钻、刀、削、锯等,青铜武器有戈、矛、钺、戟、剑、镞等,礼乐器有鼎、簋、盘、盂、钟等。
青铜工具以超过木石工具的优良性能提高了整个社会生产力,青铜武器则成为维护奴隶制国家的物质力量。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丰富冶铁技术的国家,其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石器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冶铁技术经过多次变革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冶铁技术之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史:1.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开始使用石头和木头来制造简单的冶铁工具。
这些工具主要用于采集和加工矿物质,例如铁矿石、铜矿石等。
2. 商代:商代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冶铁技术的起点。
商代人使用炭作为燃料,通过烧制铁矿石来提取铁。
他们还发明了铁锤、铁镐、铁斧等冶铁工具,这些工具被广泛用于农业和建筑工程。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冶铁技术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使用更高效的冶铁工具,例如风箱和高炉。
风箱可以提供更强的空气流动,使炭火更加炽热,从而提高了铁矿石的冶炼效率。
高炉是一种革命性的冶铁设备,其结构和原理被用于现代钢铁工业。
高炉的出现使得中国的冶铁技术在世界上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4.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冶铁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以替代炭火。
这种新型燃料提高了冶铁效率和品质,并促进了冶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5.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冶铁技术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新型的冶铁设备,例如水轮和水力锻机。
水轮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动力,使得冶铁设备的运转更加顺畅。
水力锻机则可以制造更加精确的冶铁产品,例如刀剑和铁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时期,从简单的石器到革命性的高炉和水力锻机,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特点。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和文化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冶_精品文档
中冶中冶作为中国最大的冶金工程承包商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
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冶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核心竞争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发展历程中冶成立于1982年,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冶金工程建设的国有企业,中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第一家冶金设计院。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冶逐渐壮大,并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冶金企业。
二、业务范围中冶主要从事冶金工程承包和矿山工程承包两大领域。
在冶金工程承包方面,中冶涵盖了炼铁、炼钢、冶金材料制备等全产业链,拥有完善的技术和项目管理体系。
在矿山工程承包方面,中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矿山勘探到矿石加工的全过程服务。
三、核心竞争优势中冶作为冶金工程领域的龙头企业,具有以下核心竞争优势:1. 技术实力:中冶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实力,可以提供各类冶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服务。
中冶在技术创新上积极探索,引进了大量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冶金工程的发展。
2. 项目管理能力:中冶拥有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和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可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中冶注重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努力实现客户的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 品牌知名度:中冶作为国内最大的冶金工程承包商之一,拥有广泛的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
中冶在国内外涉足了大量的知名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和武汉汉口长江大桥等。
四、未来发展方向中冶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
中冶将继续关注绿色环保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清洁能源等。
中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冶金工程承包商,为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冶作为中国最大的冶金工程承包商之一,凭借技术实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品牌知名度等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
中冶将以绿色环保和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动中国冶金工程的发展。
国内各大钢铁厂历史一览
国内各大钢铁厂历史一览武钢--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日正式投产。
马钢--1958年9月20日成立。
包钢--1954年建厂。
鞍钢--1948年鞍山钢铁公司成立,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
邯钢--1958年建成投产。
攀钢--成立于60年代,具体哪一年不详,公司的网页只是说四十年的历史。
唐钢--1943年建厂,“一五”至“八五”成为断代史,不知为何?济南钢铁--1958年建厂,厂名“济南钢铁总厂”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解放后通过技术改造和建设,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
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1932年由西北实业公司筹建;1934年8月8日,破土动工。
1937年10月,初步形成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
西北炼钢厂更名为太原铁厂。
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原名。
解放前年产钢最高仅1.6万吨。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
西北炼钢厂更名为西北钢铁公司。
1952年9月,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
1954年,轧制出我国第一张硅钢片。
1958年8月,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太钢1053m3高炉、1000mm初轧机、自备电厂工程装备从前苏联引进并投产。
同时,更名为太原钢铁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钢铁企业。
1966年8月,中国第一套万能、炉卷轧机投产。
1968年8月,2×50吨转炉炼钢设备从奥地利引进并投产。
1970年3月,中国冷轧不锈钢成套设备从德国引进并投产。
1978年,基本建成1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本钢断代史--建于1905年,新中国成立后,本钢经过恢复性建设和扩建改造,企业初具规模,到1952年,年产生铁23.1万吨,特钢2.1万吨。
中国冶金技术的历史分析
中国冶金技术的历史分析自古以来,冶金技术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冶金技术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虽然漫长曲折,但是总的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
1. 先秦时期的冶金技术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主要是铜冶炼和铁冶炼。
铜冶炼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
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则为中国的自然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的中国,一些贵族阶层和富商们拥有着铜器和铁器,这些器具被用来充当一种权力象征。
这种情况引起了部分士人阶层的不满,进而促进了文字的诞生,为中国文明史的发展打下了巨大基础。
2. 隋唐时期的冶金技术隋唐时期,冶金技术得到了大幅发展。
唐朝时期,工匠们开始研究将铁水注入漏斗的方法,推动了钢铁制造的发展。
随着农业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对铁制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此时期,中国的冶金科技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因其高质量的钢铁制品而声名远扬。
不仅赢得了不少小国的尊重和信任,而且不少外国派遣使节来中国学习冶铁技术。
3. 元明清时期的冶金技术元代时期,蒙古人开始兴建大规模的钢铁冶炼工厂,并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使冶铁科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代时期,因为世界上第一批钢铁工厂的建立,导致冶铁水平大幅提高,从而推动了中国的商业繁荣。
清代时期,中国的冶金科技受官府的保护,加上市场的需求,大规模的冶铁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中国的钢铁产量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峰。
4. 当代中国的冶金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冶金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冶金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今的中国,先进的冶金技术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不仅增强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国本身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的冶金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例如新材料、新技术等,都在冶金产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起步阶段。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夏朝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商朝和西周时期铁器使用逐渐普及。
当时的冶铁主要采用铁矿炉和土法炼铁,这些方法对炼铁的温度、燃料和矿石有一定的要求。
夏商周时期的冶铁技术属于早期冶铁技术,对铁器的制作还比较粗糙,铁矿也仅有少量的利用。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革阶段。
战国时期是铁器制作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和推广的时期,各国在冶炼技术上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索。
其中最重要的是《吕氏春秋》中记载的铁工贾子明发明的风炉法。
风炉是一种采用风力加热燃烧的炉子,通过加大燃料投入量和炉子宽口等改进,使得冶炼温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使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战国时期还发明了一种新的冶炼技术,高炉冶铁技术。
高炉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炼铁设备,可以高温熔化铁矿,使得铁的提取率更高,铁质更纯净。
高炉冶铁技术的出现,为后来的冶铁技术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高炉冶铁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高炉的结构和操作方式逐渐完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秦汉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铁矿石炼制技术,法铁技术。
法铁技术是一种将矿石直接加热熔化的方法,使得铁矿石的资源利用率大大增加,对冶炼工艺有了显著影响。
此外,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冶炼矿石,蛋白石。
蛋白石是一种富含磷元素的铁矿石,通过加入蛋白石,可以在铁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提高铁的硬度和耐磨性。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铁器制作到高炉冶铁的演变过程。
从夏商周时期的铁器制作、风炉法到战国时期的高炉冶铁,再到秦汉时期的法铁技术和蛋白石冶炼,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为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些冶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对中国古代冶铁工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后世冶铁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中国古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
以下是中国古冶铁技术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创新:
1. 窑炉技术:中国古代最早的冶铁技术是采用窑炉冶炼,窑炉是一种用土建造的圆形或矩形炉膛。
公元前500年左右,南方的越国和楚国开始使用窑炉冶铁,这使得中国冶铁技术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2. 风炉技术:公元前1世纪,中国南方的汉朝时期,发明了风炉。
风炉是一种利用气流和燃料之间的反应生成高温的设备,它的出现使得冶铁工艺更加高效,冶炼温度也得以提高。
3. 高炉技术: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北方的北魏时期,中国出现了高炉技术,这是中国冶铁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高炉是一种巨大的炉膛,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冶炼产量。
高炉使用石灰石作为熔剂,使得冶金反应更加充分,生产出更纯净的铁料。
4. 钢的生产:公元5世纪到6世纪,北方的北魏时期,中国开始生产钢。
中国冶铁工匠通过改良冶铁工艺,使得冶炼出的钢更加纯净,品质更好。
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早期生产钢的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古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经历了从窑炉到风炉再到高炉的演化,同时也实现了钢的生产。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
中国古代冶铁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对世界冶金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冶金企业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4月,根据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战略部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湖北省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全面转型进入集团化发展轨道。
中国一冶总部位于武汉市。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二冶集团,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特级建筑企业,现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总部位于包头市。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冶)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地址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建材路105号;公司简称中国三冶。
公司英文名称:CHINA THIRD METALLURGICAL GROUP CO.,LTD。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坐落在贵溪市,1979年因参加江铜建设由兰州、西宁等地搬迁,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
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面临倒闭的困境,几万名的职工家属陷入生活的困境。
近年来,在贵溪市发生了许多有关涉及四冶的重大事件,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冶金工业是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历程充满艰辛和辉煌。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介绍中国冶金强国的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阶段丰富的资源储备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冶炼铁器的历史,表明中国冶金工艺的悠久历史。
随着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冶金工业开始迈向现代化。
技术引进与合作在建国初期,中国冶金工业欠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为了迅速发展,中国积极引进国外的冶金技术,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交流。
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短期内的技术跃迁,还为中国冶金工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冶金企业的兴起随着国家对冶金工业的重视,一批大型冶金企业相继建立。
例如,首钢集团、宝钢集团等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冶金工业的代表。
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中国冶金强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与突破近年来,中国冶金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中国的冶金装备和工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质增效与环境保护为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冶金工业积极推进提质增效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中国冶金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国际合作与走出去战略中国冶金工业逐渐开展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冶金组织和论坛。
同时,中国冶金企业也积极投资海外资源,推进“走出去”战略。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冶金工业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中国冶金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冶金生产过程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冶金工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冶金业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冶金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北方连年争战,矿冶业呈凋敝停滞状态,而南方矿冶生产则续有发展,《册府元龟》卷169 载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受贡的九炼钢刀剑即来自徐州、江陵等地,如后唐同光三年(925),“徐州进九炼钢刀剑各一”,后晋天福元年(941),“荆南遣使进..九炼纯钢金花手剑二口”。
五代轩辕述所撰《宝藏畅微论》说:“铁铜,以胆苦水浸至生赤煤,熬炼成,而黑坚”,表明其时已知用胆水浸铜,到宋代则得到长足的发展。
后周广顺三年(953)所铸著名的沧州大铁狮,长6.3 米,高5.4 米,宽3 米,重达40 吨。
从狮足至脊部共分15 段,依次接铸成型,共用范344 块。
广州光孝寺铁塔为南汉刘■所建。
西塔建于大宝六年(963)。
东塔建于大宝十年(967),为现存的最早铁塔,由方座、莲座和七层塔身、塔刹构成,总高7.7 米,由17 件铸件叠装而成。
经分析,所用材质为中磷、木炭、生铁,系亚共晶白口组织。
宋代矿冶业较诸前朝有很大发展。
据史籍记载,有宋一代共设有4 监,12 冶,20 务,25 场,铁的税额(“岁课”)以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为最高,达824 万斤,比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高出约76 倍。
王安石变法时期,矿冶业最为繁荣,铜、铅、锡在此期间都达到最高税额,分别为1460 万斤、919 万斤和232 万斤。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货币需求量很大。
唐代于全盛时期(玄宗年间),全年铸钱额为22 万74 贯。
而宋神宗年间(1068—1085),年铸铜钱500 余万贯,铁钱88 万余贯,比唐代增长20 余倍。
宋代的铁主要产自磁州、邢州、兖州和徐州。
黄金开采以山东登州、莱州为最著称。
其他有色金属产地则多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
官营矿冶业的管理相当严格,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当时的铜矿官员要逐日登录下矿人数,采矿、磨矿篓数,淘洗和入炉冶炼的矿石斤数。
《宋史·薛奎传》提到,永州“发调兵三百人采铁,而岁入不偿赀。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中国冶金强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史诗般的历程。
这一过程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和变革,它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骨骼精奇的奋斗。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冶金产业不断壮大,从产品规格到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变革,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之一。
明代以前,中国的冶金技术较为落后,主要以手工坑炉、大炮火炉进行冶炼,产出的铁种类单一,冶炼效率也比较低下。
直到元代以后,中国的冶金技术逐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炼铁、炼钢的过程得到了改进和优化。
在明朝时期,中国铁器规格提高,炼铁技术也有所创新。
在清朝时期,随着采矿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机械化轨道的进步,中国冶金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品种、规格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20世纪初期,中国冶金产业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工业化改革,真正进入到了现代化的阶段。
1920年代至1930年代,煤铁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先后形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国钢铁巨头——沙钢、包钢、鞍钢等也在这一时期创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冶金产业得到全面的改革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大力加强冶金生产的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拓展钢铁生产线,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了当时全球冶金产业的领头羊。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国际钢材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随着国际化经营和产业升级,中国产钢规模进一步扩大,设备先进化程度不断提高,钢铁工艺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高档钢铁的生产品种蓬勃兴起。
到2019年,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的新全球形势下,中国冶金产业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冶金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中国钢铁巨头功不可没。
这些企业不仅集成了中国铁矿石采选、炼钢、轧钢等生产线,还推出了各种创新产品和工艺技术。
例如,包头钢铁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无需浸泡处理的环保电镀钢卷,极大改善了环保问题,提高钢的质量并降低了成本。
同样,鞍钢等品牌也推出了大量创新型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
钢铁,前所未闻的故事(六)
钢铁,前所未闻的故事(六)2016-11-10 无名高手向洋看世界写点冶建的故事吧。
所谓冶建就是冶金建设公司,就是负责建设各种钢铁厂的公司。
1998 年钢铁工业部拆了以后分成了俩大块,一块是赫赫有名的中冶集团,世界五百强啊。
旗下无数设计院、冶建单位,中冶赛迪、中冶京诚都是他的兵。
一块就是宝钢、鞍钢这种钢铁企业。
冶建单位前身就是过去的基建工程兵,过去一个师直接转制变成了现在一个冶建公司,加上后面的分化,从一冶一直到N 冶。
最早的时候冶建单位外号“野”战军,那真心苦,很多老冶建经常给我说:我们那个时候建攀钢,地上挖个窝窝就住下,俗称“干打垒”;我们那时候建宝钢,都是住的那种席子做的棚棚,现在好歹可以住住集装箱房子了。
早年冶建单位经常是坐着火车到处跑的,今天建设攀钢,呼啦啦跑到攀钢;明天建设武钢,呼啦啦跑到武钢。
火车上运载着鸡猪什么的,黎叔当攀钢大老板的时候有次陪着几个老外参观,突然路上一群鸭子大模大样的走过去,只好停车等它们路过,生态生态,黎叔解释。
又过了一会儿,一群猪又卧倒在路中间睡觉,和平和平,黎明解释。
当然这些东西不能完全怪冶建单位的兄弟,没办法,当时中国人都讲究以场为家,什么都要小而全,子弟校、医院、食堂,除了火葬场以外的社会福利设施都要自己建,这在家里养个鸡鸭猪什么的不能叫错吧?黎明当宝钢总指挥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冶建单位的小棚子,清理厂区里面所有跟生产无关的东西。
宝钢是中国国营大钢厂里面唯一没有厂中村的国企,跟黎叔当时远见卓识有很大关系。
否则这个盗损都太惊人。
尽管这样,盗损还是很猛,说点笑话,宝钢建设期间周围的农民造房子都不用买建材了,去宝钢工地上拿就可以了。
宝钢有一个自己的公安局跟宝山分局一个级别,宝江分局专门负责宝钢的事情。
有一年,市场上突然有一批宝钢的钢管很便宜,宝江分局调查后抓人,一直抓到宝钢里面的天车工,厂里自己都没发现自己的产品丢了。
还有一批很猛的大妈,3 米高的围墙,一百多斤的钢铁一下子就扔过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5年5月1日,为了适应国家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经国家重工业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中国四冶”)于甘肃兰州正式成立,当时拥有正式职工21000余人。
中国四冶最早名称是“重工业部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未久改称“冶金工业部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当时下属的第一工程公司、第二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公司、第四工程公司、第五工程公司、机运公司、企业公司等各大工程公司的前身均分别系1953年前后于安徽马鞍山、北京石景山、内蒙古包头、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先后成立的,隶属于当时的国家重工业部,是安徽马钢、北京首钢、内蒙古包钢、黑龙江齐齐哈尔北钢等工程建设的施工劲旅。
中国四冶各路施工队伍汇聚西北各地,横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省区几十个县(市),短短十余年就建设了西宁特钢公司、酒泉钢铁公司、兰州钢厂、西北铝加工总厂、兰州碳素厂、兰州连城铝厂、青海镁厂、西北铁合金厂、宁夏有色冶炼厂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追溯岁月,若按各工程公司成长历史,中国四冶至今实际成立已经61周年(截止2014年)了,按各大工程公司汇聚大西北整编管理时算起,中国四冶至今也至少走过了49周年(截止2014年)的漫长历程。
中国四冶的开拓者、第一任主要领导人王德山,德高望重,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随彭德怀元帅南征北战,文革中受迫害被打倒,并划为右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后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曾任中央候补委员,在甘肃省、冶金工业部也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
1969年初,国家冶金工业部对所属冶金建设施工队伍进行大调整,本企业正式更名为“冶金工业部第四冶金建设公司”。
自此,“四冶”名称一直伴随至今。
1979年初,中国四冶奉命由甘肃兰州调派江西贵溪、德兴、铅山、瑞昌等地,参加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江西铜基地的建设,总部设在贵溪至今。
进驻江西时,中国四冶拥有正式职工12000余人(不含西北留守人员)。
归属首钢前,中国四冶进驻江西后先后担当了包括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贵溪火力发电厂、贵溪冶炼厂、贵溪化肥厂、景德镇焦化煤气厂、青岛国棉二厂、青岛第二啤酒有限公司、龙岩恒发火力发电厂、韶关冶炼厂、厦门高殿水厂、金华水泥厂、中州铝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宜兴水泥厂、马钢自备电厂、首钢第二炼钢厂等国家大型重点工业项目,同时还涉及鹰潭水厂、余江水厂、瑞昌水厂、贵冶影剧院等城市公共设施项目,以及厦门邮电大楼、鹰潭工商银行大楼、兰州比科新大厦、兰州五交化配送中心大厦、兰州东方大厦、南昌消防大厦等高层民用建筑,并在国内承建了十几条高等级公路和一大批桥梁、隧道工程的建设。
苏达为中国四冶1979年进驻江西后的第一任主要领导人,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后在马鞍山离休并安度晚年,享受副部(省)级待遇。
之后四冶历届变更频繁,主要领导人先后有耿显义、王文阁、刘凤山、翟树森、张健(后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有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卢本善(后任首钢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张作臻、李鼎均、周凤鸣等。
除达到退休年龄人员外,均以现金补偿形式一次性买断工龄,解除合同关系,实现了职工身份置换。
中国四冶破产前一直是一家老牌的国有独资一级总承包施工企业,具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建筑装饰装修专业承包、钢结构工程施工专业承包、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炉窑专业工程专业承包等九个国家一级施工资质,以及建筑勘察乙级、建筑设计乙级、房地产开发四级及其他相关产业经营许可资质,并拥有国家商务部核准的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进出口企业资格和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任务A级实施企业资格,可从事境外承包工程、输出劳务和相关进出口业务。
值得庆幸的是,上述大部分资质渴望在企业重组后将给与保留和继承,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9年初,中国四冶正式开始破产后的重组工作,江西省国资委决定将中国四冶下划鹰潭市属地管理。
经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复的,保留四冶总公司,破产其下属12户子公司的政策性破产实施方案,2007年12月21日和12月27日四冶公司下属江西地区10户企业和甘肃地区2户企业分别进入法定破产操作程序。
根据“妥善安置职工,依法处置债务,平稳发展经济”破产工作三大任务的要求,经过一年的努力,至2008年12月底职工安置及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已基本完成,企业多年遗留的问题和包袱已基本得到解决。
2009年重点工作是抓紧进行企业改制重组,以实现平稳发展经济的工作要求。
1、四冶改制重组的相对优势。
一是品牌优势,由于采取“保留四冶资质,破产独立法人”的破产操作方式,使“中国四冶”的品牌和9个一级资质的优质无形资产得以保留,同时四冶总部的净资产也得以保存,从而为企业的改制重组留下了优质资源;二是资质优势,有9个一级资质,可承揽的业务面广,可多领域多行业参与竞争,发展的路子宽;三是市场优势,我们在全国设立了50多个分公司,经营网络遍布全国,多领域多行业的专业市场并逐步走出国门,寻找国际市场;四是人才优势,干过许多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吸收、培养了一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技术骨干;五是企业文化的优势,40多年的建设历史,队伍转战大江南北养成了吃苦耐劳、敢打敢拼、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精神,创造了许多冶金建设行业的奇迹和第一,有强烈的质量、安全及服务和品牌意识;六是通过下属企业破产,企业解决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职能等历史包袱。
2、改制重组的总体思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研究建筑行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全新的体制、机制。
改制后的企业将实现向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方向发展,业务范围由单一施工向上下流产业链的拓展,并分解成一年完成改制重组,二年实现赢利,五年实现整体上市的阶段目标。
3、设立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1)公司注册资本:一是满足9个一级资质注册需要;二是要满足根据自身实力,承揽大型工程项目的需要(承揽大型工程的工程量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5倍),并根据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资本金。
(2)股权结构:国有股为第一大股东,占控股地位,以现有资产作价出资;
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以自然人身份,以现金方式入股;企业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以职工持股会的形式以现金入股;同时可考虑吸收有技术、有市场、有实力的企业参股。
(3)公司的组织结构:利用有效资源,本着突出主业做强,专业做精形成特色的原则,根据资质对应要求设立若干个专业性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
鼓励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型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或专业子公司建立松散的劳务关系,进行劳务分包,最大限度安置职工,保证企业原有骨干人员不流失,最终形成“公司——专业公司(区域公司)——项目部”的组织层次,并组建海外公司,在中东等地区与国内大公司合作发展,力争三年打造国际总承包团队。
(4)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母、子公司将依法设立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各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按公司章程行使其职能。
(5)公司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公司在建立全新的产权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将着力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员工优化组合,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和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
2012年11月鹰潭市国资委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简称中国节能)签署了《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协议书》。
根据协议,鹰潭市国资委将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51%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节能。
中国节能控股后,将通过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带动四冶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帮助四冶尽快取得建筑业特级资质;给予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融资担保,确保四冶能有资源优势和资产实力参与鹰潭市
的项目建设;在依法依规基础上,对中国节能内部投资建设项目,优先由四冶施工并带动整个鹰潭建筑业的发展;通过规范和加强四冶的管理,建立更加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四冶快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