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知道京剧的声腔、板式及四大行当;知道谭派艺术。
2、能力目标:学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体会(西皮流水)有板无眼的节拍特点,并能模仿、体验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3、情感目标: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学情分析京剧作为“国粹”,代表着中华戏曲文化的主流,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
而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昆曲即是京剧的基础,作为我们当代的学生,都应对京剧和昆曲有所认识和了解。
当今社会,流行歌曲在学生中是主流,在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之外,都是一些明星演唱的歌曲,或网络歌曲,而作为中华瑰宝的京剧不被学生所接受和认知。
那么,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去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欣赏角度。
本节课的京剧选段《这一封习书信来的巧》,是教育部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教材中的唱段之一。
唱段的节拍属有板无眼类,没有拖腔,易于学生演唱,这段老生唱腔《定军山》,为谭派著名剧目,此剧目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电影。
在知识领域,本节课的认知内容,即要了解国粹,戏曲活化石,还要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更要去体会京剧里西皮、二黄两个声腔,四种常用的板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对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和知识有多方位的认识。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接受京剧,本节课事先让学生预习了容易接受的戏歌《说唱脸谱》,一是能加深对京剧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还能展示才华。
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背景,吸引学生。
提高学习的兴奋点,为更好的完成教学重、难点,作好充分的准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有板无眼的(西皮流水)节拍特点,能模仿、体验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教学难点: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情景创设、感受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说唱脸谱》(教师自制音频)的音乐声中,步入教室,师:今天,大家同老师合作唱一首戏歌《说唱脸谱》,之所以称戏歌,就是在歌曲中加入了京剧唱腔的成分,使得戏如歌、歌如戏、戏中有歌的风格。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3 (1)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音乐2、学生课前准备:预习:了解关于京剧知识的资料。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以及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角色、脸谱、锣鼓经等知识。
3、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播放京剧《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片段,让学生置身于京剧艺术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2、合作探讨法,了解京剧知识:京剧行当、京剧脸谱、京剧锣鼓经等。
3、讲授法学习相关知识。
4、模唱法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上课前先播放京剧《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片段视频,让学生置身于京剧艺术中,感受京剧。
【教师活动】请学生谈论京剧的行当,服装,头饰,脸谱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活动】自由谈论,发表见解。
(二)京剧知识教学【教师活动】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学生活动】京剧。
【教师活动】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整理关于京剧的资料,现在请大家谈谈对京剧的认识,让大家了解你了解京剧的程度。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自己所了解的和收集的关于京剧的知识。
1、你了解“京剧”么?【教师活动】刚才同学们讲到了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它为什么叫“京剧”?【板书】什么是京剧?【学生活动】“京剧”表示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一个剧种。
【教师活动】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是清朝末年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大型剧种,虽然他的形成只有两百年的历史,但追根溯源,他和上千年代的传统戏曲是一脉相承的。
京剧不仅在国内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2、你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么?【教师活动】你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么?(媒体演示,出示四组图片,让学生分辨其性别、服饰及性格色彩等。
八下音乐 第五单元《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育资源建设教师备课专用一封书信来的巧》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唱段,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想学好唱段必须要清楚歌曲的拍子,同学们看一下这段戏曲是几拍子的?1.生:4\1拍2.师:在京剧中我们称拍子为板式,强拍称板,弱拍称眼一拍子叫做有板无眼.二拍子叫有板有眼四拍子叫一板三眼.自由拍子称为散板3.师:纵观这一选段我们的板式是有板无眼只有一个强拍让我们感受一下,打拍子X |X|X|X|X|体会拍子4.生:打拍子感受5.师:在京剧中念作为一项基本功,我们一起试着打折板眼念歌词.6.视唱简谱(注意前倚音),演唱.7.加入歌词演唱8.师:这段戏曲是老生唱段,唱段中有许多表现老生的词你们能找到吗??9.生:呃那10.师:这些虚词是老生独有的“呃”、“那”有什么作用呢?。
11.生:增加唱腔呃流畅性、抒情性,体现人物身份的至高和威严。
12.师:我们试着再来唱一遍。
13.除了这些虚词我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字的发音和我们平时不一样?14.出(chv)15.师:京剧咬字是依字行腔,讲究程式化,我们一起来体验。
16.生:演唱17.师:京剧中还要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一起做一做,京剧的刀出鞘,紧战袍等.18.生:演唱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虽然他的形成只有两百年的历史,但追根溯源,他和上千年代的传统戏曲是一脉相承的。
京剧不仅在国内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发展。
除了传统戏《穆桂英挂帅》等,还创编了许多现代样板戏,像著名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至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京剧题材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事情景,进入京剧选段学习】【通过拍子和体验歌词的念,体会京剧的板眼特点】【通过虚词和依字行腔更多的了解老生和京剧唱腔】。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设计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教材分析
京剧与中国画、中医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是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种。
本课《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京剧传统戏《定军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并掌握有关京剧的简单知识。
2、能够通过本课京剧选段的欣赏,感受传统京剧。
3、通过动口,动手的体验,进一步走进京剧,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
模仿京剧唱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人音版 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教案设计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多听多看京戏,走进京剧,了解京剧音乐方面相关知识,增添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念、唱、做的活动中,对京剧唱腔、板式、行当做初步了解,逐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学唱京剧唱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感受体验京剧老生特有的声腔特点。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京剧唱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的声腔特点和韵味。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老生唱腔的韵味。
三.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京腔京韵【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播放京剧音乐导入《京调》,学生视听结合进教室。
2、揭示课题:京腔京韵二、新课教学(一)京剧艺术简介1、简介京剧形成。
2、交流京剧四大行当。
(二)学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1、聆听:你能根据音乐声音的高低,唱词的内容,听出性别、年龄、身份来吗?说一说:京剧行当?(老生)2、《定军山》剧情简介3、互动模仿黄忠的表情、神态,感受其刚强豪迈的性格。
为学唱老生唱腔做铺垫。
4、聆听范唱,找一找、念一念:京韵发音的声韵,感受京韵发音特点。
Shür sin zhür siao chü guo书信助小出个5、学唱,感受谭派老生唱腔特点。
(1)跟教师逐句学唱两遍,理解每句含义,学唱时要求衬词亮出来。
(2)分析流水板式,击掌跟唱。
(3)跟伴奏唱,注意老生唱腔的韵味、老生人物形象。
(4)表演唱,加上动作唱,人物会更生动形象。
注意别忘了黄忠发号令的精气神。
(5)师生合作完整表演和评价。
6、了解京剧唱腔和板式(1)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变化较大,唱腔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
二黄: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的情绪。
(2)对比欣赏:了解京剧板式,用击掌或晃指合乐,感受板式变化使情绪有什么变化。
京剧板式:流水板散板唱段中(西皮流水)为1/4拍,(西皮散板)为----拍,相比较------的节拍比较自由,------的节拍就比较规整。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以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音乐故事》中的一首歌曲《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歌曲结构、歌词含义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内容,兼顾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旨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及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歌曲《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的背景故事;•理解歌曲的曲式和歌词含义;•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和创作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和美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和人文情怀;•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和思想表达。
三、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歌曲《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是一首中国风的歌曲,由张杨清阳演唱,歌曲讲述了一位深爱着音乐的女孩,在长时间离开母校后,收到了母校同学寄来的一封信,情感流露在歌词中,歌曲以曲子的方式构建了出情感和氛围的一种表达形式。
2.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并简单介绍歌曲《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学习环节•学生听歌曲,再听一遍,对歌曲的整体感觉做个简单记录;•单独或分组小结:歌曲曲式和歌词含义,整个故事情节的描写等;•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注意发音和韵律等问题,并适当引导学生表现出歌曲情感的不同层次;•学生彼此分享自己学唱或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并逐步建立起音乐交流的氛围。
(3)巩固环节1.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按照歌曲中描述情节编写小故事或编写简单歌词,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印象;2.学生进行表演,可根据歌词想象情节,或简单地在教室中唱一唱;3.教师做总结和点评,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在音乐交流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歌曲的背景故事、歌词含义和表述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和内涵。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角色和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2、欣赏传统京剧《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亲身体验“西皮”和“二黄”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内容】以《这封信来得巧》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模仿京剧唱腔。
【教学准备】1、电脑多媒体课件。
2、事先布置作业:了解京剧。
【教学过程】一、随《说唱脸谱》音乐进教室二、导入新课师:刚才这首《说唱脸谱》大家都很熟悉,一定猜到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吧?(戏曲、脸谱、京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京剧,感受它独特的京腔京韵。
1、了解戏曲知识师: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
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是其中最具影响的一种。
2、京剧的形成1790年清朝乾隆皇帝庆祝80大寿,来自中国安徽省的几个徽剧戏班奉命进京演出,他们从此在北京城里扎下根来,他们逐渐学会了北京人的京腔,还把北京人喜爱的汉戏、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的唱腔和表演方法融合到了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3、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师: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访问演出以来,京剧便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现代京剧《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三、教授新知1、初听《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播放课件视频)(1)唱段内容简介:这段唱段出自京剧《定军山》选段,《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黄忠定军山的故事。
2、京剧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
唱:指演唱。
京剧的唱腔有“西皮”腔与“二黄”腔两种。
人音版 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教案设计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学唱,体验西皮唱腔与二黄唱腔各自的特点。
2、通过欣赏、学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片段,能模仿老生唱腔的特点及韵味,并表演;完成实践与创造第三题,体验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念白的不同。
3、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学唱京剧片段教学难点:能能模仿老生唱腔的特点及韵味,并表演三.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1设问:我们国家有两个剧种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你们知道是哪两种戏曲吗?你对这两种戏曲有哪些了解?生1:京剧、昆曲生2:生旦净丑······师小结:一个是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它为其他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大部分戏曲都是通过借鉴它的行当、唱腔、乐队编制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的流派。
另一个就是被称为“国粹”的京剧,它是我们最具民族性、最有代表性的剧种,是我国戏曲文化的主流代表。
作为我们中国人,都应该对京剧和昆曲有所了解。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国粹——《京剧》【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已经掌握到的知识,并加以补充。
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锣鼓经过渡语:说到京剧,同学们可能脑子里浮现的便是京剧的四大行当,但老师对京剧的兴趣却是开始于“锣鼓经”。
(1)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锣鼓经”吗?生略师:“锣鼓经”是京剧打击乐器型式的一种泛称。
(出示课件)京剧的乐队被称为场面。
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打击乐器部分被称为武场。
我们知道打击乐器只有单个的音高,没有旋律,那怎么记谱呢?对,用节奏,这就是我们的“锣鼓经”了。
(2)读一读,出示课件锣鼓经曲谱(3)出示乐器,请一组同学上来演奏,师指挥。
(4)你觉得这个锣鼓经应该表现什么场景?(人物出场、退场)(5)随着锣鼓经,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表演京剧亮相。
第五单元《京腔昆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学设计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散板
散板,中国音乐术语,指一种速度缓慢节奏不规则的自由节拍。在传统的器乐、中国民歌以及戏曲中都经常运用。
京剧的【散板】为节拍自由的散唱,结构常以唱句逗和词逗为相对节拍单位,尤其对于表现悲痛、凄切、愤慨等情绪有其独到之处。
流派介绍:
京剧谭派艺术是中国最早创立的京剧流派,谭派唱腔以委婉古朴而著称。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流派都是先学习谭派艺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谭派现在是六代嫡传,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到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如果算上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共有七代从事京剧。这无论是在世界戏剧史还是京剧史上都是难得的。
在京剧中有西皮散板,二黄散板,常常用在唱段的开场或者结尾。
作品分析
1、听选段,想一想,这一选段是京剧里哪个行当的的角色演绎的?
小组回答:老生
2、这段京剧每小节几拍?
小组回答:1拍。 在京剧里我们把强拍称板,弱拍称眼,这段京剧里每小节只有一拍,所以我们称他为有板无眼的节拍特点。
3、如果两拍他的节拍特点是什么?
九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欣赏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这一封书受、学唱,能够初步了解并表述靠把老生的表演特点。
2、能够按照京剧唱词的咬字发音进行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中 “头通(呃)鼓……把兵交”一段,初步体验唱段中的“唱”和“做”。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小组回答:一板一眼.所以在这段京剧当中,演唱的每拍都是强拍。
4、找一找这段唱词与普通话咬字读音不同的字有哪些?
小组回答:咬字:封(feng——fong)、书(shu——shi)、助(zhu——zhi)、个(ge——guo) 尖口音:信、小、兵(bin)、前。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欣赏 这一封信来得巧》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欣赏这一封信来得巧》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的学习主题为“音乐欣赏——这一封信来得巧”。
通过欣赏这首作品,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并从中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这一封信来得巧》的创作背景、作者及作品风格,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从音乐中听出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及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2.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出作品的基本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
3. 感受与理解评价:通过学生的听后感及对作品情感、意境的理解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这一封信来得巧》,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2. 初步聆听:学生初步聆听全曲,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及整体风格。
3. 作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了解作品的结构及特点。
4. 深入欣赏:学生再次聆听作品,注意听出作品中的细节,如乐器的运用、音乐的情感表达等。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及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6.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探讨、交流。
7.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及讨论内容,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与赏析。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作品的基本信息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回家后再次聆听《这一封信来得巧》,并写下自己的听后感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及效果,总结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学情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层次、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首先,从学生层次来看,我们了解到八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识谱、演唱简单的歌曲,并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然而,在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方面,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通过分析、演唱和欣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这首歌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演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
科目
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是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是“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本单元通过分析、演唱和欣赏经典音乐作品,旨在让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新课讲授
1.理论介绍:《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这首歌曲的背景知识、音乐元素和文学内涵。首先,我们要了解歌曲的基本概念。这首歌曲选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这首歌曲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首戏曲的选段来自京剧传统戏《定军山》,前为西皮流水后为西皮散板,属于京剧行当中老生的唱腔,旋律明朗、流畅,心情坚决欢快。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授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此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肯定的音乐根底学问和初步鉴赏音乐的力量,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古怪心重,对学问和事物的探究欲望浓,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实践创等核心素养有待于在课堂教学中予以重视,科学引导,重点培育。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京剧国粹艺术,学生增加宠爱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民族骄傲感。
过程与方法:学生作为唱、念、做的主体,参与学唱、赏识、演绎等音乐实践活动,在体验、仿照、制造中,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学问与技能:唱好《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仿照老生根本身材神韵,声腔韵味,了解京剧尖字、团字的唱法、锣鼓经慢长锤。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仿照、唱做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和身材动作。
难点:学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片段,唱好;学做老生身材动作,做好;实践慢长锤,奏好。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白髯、扇子、大锣、小锣、铙钹、双响筒。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同学们跟教师一起做。
〔学生随《京剧锣鼓》伴奏走台步:女生两手掐腰,右手山膀进教室;站好后双手抱拳。
〕二、进入情境1.教师随伴奏演唱《贵妃醉酒》片段师:〔手势示意请坐〕,欢送同学们来到京剧的世界,伴随《京剧锣鼓》迈着台步开启今日美轮美奂的梨园之行,首先我给大家唱一段〔切换播放《贵妃醉酒》伴奏〕,你们听!〔教师演唱〕感谢你们的掌声,我会更努力的。
其实京剧“叫好”也是一种文化,表演到精彩之处,不管什么场合,不管悲欢离合都可大声喊,“呵!好!”,咱们也学习戏迷叫个好吧?声音扬起来!生:呵!好!师:嘿,真有戏迷的意思!。
你们知道刚刚教师演绎的是京剧的哪个唱段?生:〔略〕。
八下音乐 第五单元《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
八下音乐第五单元《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粹京剧,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热爱,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
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京剧唱段《这一封书信来的巧》,体验京剧唱腔,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背唱歌曲。
最后,让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了解XXX等京剧名角。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京剧唱段《这一封书信来的巧》,并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
三、教材分析:这一封书信来的巧》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歌唱模块中的一首传统京剧唱段,选自定军山,运用西皮流水唱腔,多出现“呃”、“那”虚词,突出了唱腔板眼,体现老生唱腔和人物身份的至高和威严。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首先,播放视频《智取威虎山》XXX,让学生进入戏曲的氛围。
2、导入:让学生模仿帽翅功,学生摇头走路,感受戏曲的表演技巧。
3、初次聆听:教师介绍戏曲的基本功,唱、念、做、打,然后让学生聆听京剧唱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4、再次聆听《这一封书信来的巧》: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听出剧中人物角色是京剧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行当。
然后,让学生再次聆听《这一封书信来的巧》,并感受生行当的唱腔板眼,体现老生唱腔和人物身份的至高和威严。
5、学生模仿唱腔:教师弹奏钢琴,让学生模仿唱腔,体验京剧唱腔的韵味。
6、学生合唱:教师分组,让学生合唱唱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7、学生欣赏:教师播放XXX的经典唱段,让学生欣赏京剧的艺术魅力。
8、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京剧是中国传统的剧种,有着多年的历史,京剧名角辈出,享誉海内外。
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研究戏曲不仅仅是模仿,更要感受和体验其中的艺术魅力。
名的《红灯记》、《沙家浜》等。
了解京剧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演出,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除了四大行当和典型唱腔,还有许多其他的元素,如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都是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音版 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教案设计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学目标1、能够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2、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板式及其音乐情绪,能够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武场、脸谱、服饰等音乐文化知识;3、在体验并模仿京局艺术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授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此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好奇心重,对新知识和事物的探究欲望浓烈。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西皮流水)有板无眼的节拍特点,并能模仿、体验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教学难点: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课前先播放京剧《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片段视频,让学生置身于京剧艺术中,感受京剧。
【教师活动】请学生谈论京剧的行当,服装,头饰,脸谱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活动】自由谈论,发表见解。
活动2【导入】这一封书信来得巧1、欣赏零点乐队的《粉墨人生》,并思考:歌曲唱了些什么内容?它的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是纯粹的流行音乐还是穿插了其它有特色的音乐风格?2、师小结并引出课题:这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歌曲,把京腔和摇滚进行了不错的融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京剧传统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活动3【活动】这一封书信来得巧1、听辨两段京剧的场面,有什么不同?区别:京剧中文场与武场伴奏乐器不同。
欣赏并听辨《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是属于京剧中的文场还是武场?2、剧情介绍我们今天要学的京剧是《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定军山》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呢?先让我们一起浏览一下故事情节:三国时期曹蜀之争,蜀将黄忠杀退曹将张颌,攻占天荡山、智斩敌将夏侯渊,夺取了曹军重镇------定军山。
3、结合音乐,介绍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并欣赏辨别《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是哪个角色演唱的?该唱段为老生行当的唱腔,京剧老生的演唱特点:用大嗓(真嗓或本嗓)4、听一听,唱一唱,简单理解西皮唱腔与京剧的板式特点(1)学唱“头通呃鼓……把兵交”这段,在学唱的过程中,体验西皮唱腔的特点(遥迢辙、字音声调与普通话的不同等)发现唱段的节拍(板式),通过学习知道《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的节拍特点是属于有板无眼流水板式。
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欣赏这一封信来得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4)开展京剧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京剧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京剧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参观京剧博物馆:建议学生参观京剧博物馆,通过实物了解京剧的历史和发展,感受京剧文化的厚重。
(6)撰写京剧学习心得:鼓励学生撰写京剧学习心得,分享学习京剧的感悟和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技能训练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技能训练作业,指出学生在模仿和表演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鼓励。
4. 拓展学习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拓展学习作业,指出学生在阅读和体会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反馈和建议。同时,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及时的作业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2. 增加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京剧唱腔和表演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入跨学科教学:将京剧唱腔和表演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语文、历史、美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有时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不够好,需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欣赏 这一封信来得巧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1. 教材章节: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欣赏
第五单元《京腔昆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④艺术性设计:在板书中融入京剧艺术元素,如使用京剧的图案、颜色等,以增加板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社会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京剧中的“西皮流水”板式及其特点。
2.学习京剧中的念白和唱腔,掌握其基本技巧。
3.分析《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中的人物性格,感受京剧音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难点:
1.学生对京剧音乐的特点和板式不够熟悉,难以理解其艺术魅力。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京剧音乐板式和京剧人物形象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京剧音乐板式和京剧人物形象关系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京剧音乐板式和京剧人物形象关系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京剧音乐板式和京剧人物形象关系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教学内容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教学内容:
1.欣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了解京剧中的“西皮流水”板式。
2.学习京剧中的念白、唱腔,体验京剧音乐的特点。
3.分析《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中的人物性格,感受京剧音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了解京剧艺术的历史、特点及在我国戏曲文化中的地位。
7.组织学生进行京剧艺术研究项目,如研究京剧音乐的特点、京剧人物形象的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初中音乐《这一封书信来的巧》教学设计1
师:京剧咬字是依字行腔,讲究程式化,我们一起来体验。
生:演唱
师:京剧中还要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师生:一起做一做,京剧的刀出鞘,紧战袍等.
生:演唱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虽然他的形成只有两百年的历史,但追根溯源,他和上千年代的传统戏曲是一脉相承的。京剧不仅在国内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发展。除了传统戏《穆桂英挂帅》等,还创编了许多现代样板戏,像著名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至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京剧题材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戏曲功夫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直观展示戏曲的表演技巧:跷功、水袖功、髯功、帽翅功。
请学生模仿帽翅功,学生摇头走路。
3.初次聆听
师:同学们模仿得很像,看来你们都很有戏曲天分。其实戏曲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唱、念、做、打、是戏曲的基本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唱腔,一起听听属于哪个剧种?!
师:演唱京剧《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片段。
视唱简谱(注意前倚音),演唱.
加入歌词演唱
师:这段戏曲是老生唱段,唱段中有许多表现老生的词你们能找到吗??
生:呃 那
师:这些虚词是老生独有的“呃”、“那”有什么作用呢?。
生:增加唱腔呃流畅性、抒情性,体现人物身份的至高和威严。
师:我们试着再来唱一遍。
除了这些虚词我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字的发音和我们平时不一样?
《这一封书信来的巧》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引领、点拨、拓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国粹京剧,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
2.感受、体验京剧唱段《这一封书信来的巧》,体验京剧唱腔,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背唱歌曲。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4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4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角色和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传统艺术。
2、欣赏传统京剧《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亲身体验“西皮”和“二黄”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内容】以《这封信来得巧》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教学重点】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模仿京剧唱腔。
【教学准备】1、电脑多媒体课件。
2、事先布置作业:了解京剧。
【教学过程】一、随《说唱脸谱》音乐进教室二、导入新课师:刚才这首《说唱脸谱》大家都很熟悉,一定猜到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吧?(戏曲、脸谱、京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京剧,感受它独特的京腔京韵。
1、了解戏曲知识师: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
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是其中最具影响的一种。
2、京剧的形成1790年清朝乾隆皇帝庆祝80大寿,来自的几个徽剧戏班奉命进京演出,他们从此在城里扎下根来,他们逐渐学会了人的京腔,还把人喜爱的汉戏、昆曲、秦腔等地方戏的唱腔和表演方法融合到了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3、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师: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访问演出以来,京剧便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现代京剧《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三、教授新知1、初听《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播放课件视频)(1)唱段内容简介:这段唱段出自京剧《定军山》选段,《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黄忠定军山的故事。
2、京剧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
唱:指演唱。
京剧的唱腔有“西皮”腔与“二黄”腔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板式及其音乐情绪,能够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武场、脸谱、服
饰等音乐文化知识;
3、在体验并模仿京局艺术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授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此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好奇心重,对新知识和事物的探究欲望浓烈。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西皮流水)有板无眼的节拍特点,并能模仿、体验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教学难点: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课前先播放京剧《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片段视频,让学生置身于京剧艺术中,感受京剧。
【教师活动】请学生谈论京剧的行当,服装,头饰,脸谱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活动】自由谈论,发表见解。
2【导入】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1、欣赏零点乐队的《粉墨人生》,并思考:歌曲唱了些什么内容?它的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是纯粹的流行音乐还是穿插
了其它有特色的音乐风格?
2、师小结并引出课题:这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歌曲,把京腔和摇滚进行了不错的融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京剧传统
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3【活动】这一封书信来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