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
高扬的旗帜光辉的历程——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调研报告
高扬的旗帜光辉的历程——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调研报告鎏墼固内蒙古自治区鸟兰牧骑调研报告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为了改变农牧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政治上当家做主的农牧民实现在文化上的翻身解放.改善和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在自治区各地的乌兰牧骑,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优秀艺术,深入农村牧区最基层,为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没,推动改革开放,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维护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5O多年来.除了为基层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服务,乌兰牧骑还两次大规模到全国巡回演出,到50多个国家及地区作文化交流演出.在各族人民心中扎下了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5O多年的光辉历程,显示了乌兰牧骑强大的生命力.由创建初期的苏尼特右旗和翁牛特旗2支队伍21名队员,发展到今天74支队伍2800多名队员:由一辆马车上的文化轻骑队,发展为植根自治区农村牧区的独特民族文艺团体;由内蒙古走向祖国各地,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从草原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当代文化的知名品牌.一,乌兰牧骑的基本经验(I)把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同内蒙古农牧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开拓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文化的发展途径.作为文化轻骑兵,乌兰牧骑从内蒙古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环境和实际需要出发.以机动灵活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农牧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的一大创举.(2)把长期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全过程,融会到乌兰牧骑的全部活动中.送歌献舞至千家万户,辅导群众文艺队伍,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多种爱民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基层群众心中,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农牧民的家中,情系农牧民.服务农牧民,与农牧民建立起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这是乌兰牧骑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喜爱的根本原因. (3)把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轻骑队特点,凝聚为乌兰牧骑植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建队方针.在队伍建制和服务方式上,主动适应内蒙古农牧区幅员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殊环境,开创了基层民族文化工作的新局面.50多年来,乌兰牧骑走遍全区各地,累计行程ll0多万公里,辅导农牧区业余文艺骨干74万多人次,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0多万场次,各民族观众总数达两亿一千二百多万人次,创造了内蒙古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4)把内蒙古民族民间艺术同农村牧区现实生活主旋律相结合.形成独其民族神韵,生活气息浓郁,时代特点鲜明,演出机动灵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乌兰牧骑艺术风格和文化品格.乌兰牧骑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民间中传承借鉴,开拓了民族艺术发展的新路.5O多年来,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创作演出的精品节目.已成为当代中国和内蒙古自治区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品牌.(5)把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作为乌兰牧骑基层服务的工作重心,拓展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2010年第9期建设民—族区i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农村牧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乌兰牧骑为农村牧区提供综合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创作方面.注重反映农牧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注重表现改革开放进程中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新变化;在演出方面.通过到基层公益性巡回演出,对外交流演出,节庆演出,旅游或经贸接待演出等多种形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宣传服务方面,把重点转移到为农牧民提供经济信息,科技知识和致富门路上来,为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6)把乌兰牧骑作为民族艺术人才和文化骨干成长的金色摇篮,通过实践锻炼和培养提高,造就了一支服务基层的过硬队伍和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50多年来,乌兰牧骑队伍中涌现3O多个全国文化战线先进集体和全区"十佳乌兰牧骑":涌现出一批艰苦创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以及德德玛,拉苏荣,图力古尔,牧兰,金花,道尔吉仁钦,巴达玛,达日玛,那顺等一批享誉草原的民族艺术家:向文化战线和其它战线输送3700多名一专多能人才和基层骨干人才.推动了民族文化工作的发展.乌兰牧骑的精神和作风得到了广泛传扬,"乌兰牧骑"这个光荣称号已成为深入基层巡回活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代名词.(7)把深入基层服务和开展文化交流结合起来,坚持"走下去"与"走出去"协调互补,使乌兰牧骑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乌兰牧骑以扎根农牧区进行公益文化服务为主,同时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内蒙古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排头兵与轻骑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团结, 维护边疆稳定的文化劲旅和文艺先锋二,乌兰牧骑的发展机遇与面临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大力推进,为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时代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切,是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创新的历史机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信息社会使基层文化需求多元化,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乌兰牧骑的演出,宣传,辅导,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乌兰牧骑原有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面f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急需认真解决.(1)定位认识模糊,影响发展思路.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对乌兰牧骑的定位产生了模糊认识.有的认为乌兰牧骑是政治宣传工具,早已过时;有的认为乌兰牧骑是一般文艺团体,全都推向市场.这些模糊认识影响了乌兰牧骑正确的发展思路.(2)面对发展态势,分类指导不够.进人新世纪以来,全区各地又陆续恢复和建立鸟兰牧骑,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和市区乌兰牧骑蓬勃发展.但在总量增大的同时,如何优化质量,维护提升乌兰牧骑这一文化品牌.急需切实可行的分类指导办法和措施.(3)基层服务滑坡,财政投入不足.近几年来,乌兰牧骑下乡为农牧民演出场次减少,甚至有些乌兰牧骑脱离基层, 脱离群众,脱离火热的现实生活,忙于接待迎送,淡化了与农牧民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游离了基层服务这个重心. 有的地区经济条件较好.那里的乌兰牧骑盲目向大艺术团攀比,搞大队伍大晚会,很难深入基层.更有许多乌兰牧骑在边远贫困地区,由于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缺乏下乡经费和发展资金.影响了深入基层为农牧民服务.(4)创作节目虽多,特色精品较少.近几年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深入现实生活感受体验不够,节目空泛雷同,偏重大型歌舞,缺乏曲艺小戏;二是艺术升华不够,创新意识不强,表现手法陈旧,特色精品较少.这两种倾向都减弱了乌兰牧骑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精神,淡化了乌兰牧骑演出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5)人才流失老化,队伍更新迟缓.各地乌兰牧骑普遍存在人才匮乏问题,特别是编导作曲人才,年轻尖子演员和一专多能演员缺乏.难以带动乌兰牧骑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多数地方尚未形成队伍更新机制和优秀人才奖励机制, 尖子流失,队员老化,新人难进,后继乏人.(6)改革虽有进展,缺乏创新突破.影响乌兰牧骑发展创新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是内部机制不活.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与生机;"演出, 宣传,辅导,服务"这四项任务开拓创新不够,在内容和形式上不能适应时代和群众的新要求;原有体制和运行机制怎样与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缺乏大胆探索与先期试点.(7)理论研究滞后,引导作用不强.乌兰牧骑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新要求,适应农牧区小康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服务理论与政策研究相对滞后.既缺乏深入实际的周密调查,又缺少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致使乌兰牧骑的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缺失理论的支持与引导.三,繁荣发展乌兰牧骑事业的对策建议推进新时期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创新,是加快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民生,提升农牧民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追求,实现好,维护好, 2010年第9期发展好农牧民和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举措;是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优秀艺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乌兰牧骑事业重要性的认识,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切实推进乌兰牧骑事业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乌兰牧骑的科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繁荣发展乌兰牧骑事业的指导思想,努力建成由地方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向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多种文化服务,以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为主要任务,突出民族地区特色和时代精神,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优秀艺术,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 装备轻便灵活,列入旗县全额文化事业编制,具有公益性质,服务基层的文艺团体.'(1)繁荣乌兰牧骑特色的艺术创作和文艺演出,以民族艺术精品带动乌兰牧骑的品牌建设.制定和实施乌兰牧骑艺术创作规划,引导和推动乌兰牧骑深入农牧区火热的现实生活,创作演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具有民族地区特色和时代生活气息.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农牧民和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节目.强化精品意识品牌观念.要特别注重按照全新的文化视野,独特的艺术视角, 民族的审美需求和群众的欣赏习惯来组织精品生产.要继续办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积极参与区内外重大艺术活动和创作演出交流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对优秀艺术作品和优秀创作人才,要重点支持和奖励.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2)积极探索新时期乌兰牧骑文化服务的新内容和新途径,开拓创新"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任务,更好地满足农牧民和各族群众的新需求.创新基层活动方式,配合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乌兰牧骑农牧区巡回活动网络,适应新形势,采用新手段,试行集中演出与分散服务相结合,定点辅导与巡回宣传相结合.创新基层活动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围绕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反映新时代,讴歌新人物,传播新观念, 倡导新风尚.(3)充分发挥乌兰牧骑的民族文化品牌优势,不断提高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与生机.坚持"走下去",服务农牧民和各族群众;坚持"走出去",宣传内蒙古,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开拓国内外市场.要通过文化交流演出活动扩大地区影响,提升地区形象.推进全方位的改革开放. 同时.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实力,进一步强化深入基层服务的能力,实现基层服务为主与开展文化交流的协调互补.(4)改进和完善乌兰牧骑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以领导重视程度,基层服务水平,创作演出质量,群众欢迎程度,两个效益结合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评估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乌兰牧骑科学评估体系.针对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和市区乌兰牧骑的不同环境和类别状况,改进和完善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对乌兰牧骑每三年评估一次,对先进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符合标准的,按规定降低等级或撤销称号. (5)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增强生机活力.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严格定编管理.坚持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针对不同类别地区的民族状况,保持队员适当的民族比例.推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和队伍更新机制,真正做到队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和思想业务建设.造就弘扬传统,开拓创新,服务基层,德艺双馨的乌兰牧骑队伍.积极推进乌兰牧骑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和优质优酬.强化社会保障措施,确保乌兰牧骑队员的合法权益.逐步改善和提高乌兰牧骑队员的各项待遇.(6)强化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乌兰牧骑的领导班子建设和思想业务培训.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乌兰牧骑领导班子建设.队伍思想业务培训.建立乌兰牧骑培训基地,要重点抓好编导作曲人才,年轻尖子演员和一专多能演员的培养与使用.以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艺术水准的提升(7)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乌兰牧骑工作的领导.将乌兰牧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戈IJ.坚持科学发展思路,指导乌兰牧骑的改革创新进程.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困难和问题,推动乌兰牧骑投身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服务.(8)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j~~,-j-乌兰牧骑的经费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在确保乌兰牧骑人员工资,公用经费的前提下,增加深入基层场次补贴,优秀人才培养补贴,精品创作奖励补贴,设施更新专项资金.要配备便于乌兰牧骑深入基层活动的流动演出车及其它交通工具,配备轻便灵活的器材设施.对基层人121相对集中的地区要加强小剧场和露天舞台建设.对边远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和条件艰苦地区的乌兰牧骑队员.由当地财政给予特殊的生活补贴.自治区和盟市要设立乌兰牧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乌兰牧骑的艺术精品创作和优秀人才培养.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乌兰牧骑事业的赞助,对赞助乌兰牧骑的企业,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实行税费减免.(9)进一步加强对乌兰牧骑发展创新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媒体宣传.大力加强乌兰牧骑协会工作.广纳基层人才和区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开展深入调查,强化发展规律研究,为乌兰牧骑实践和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依据.各类媒体增强对乌兰牧骑发展创新的宣传报道.建立鸟兰牧骑网站,利用现代媒体和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乌兰牧骑在国内外的社会影响和文化魅力,进一步促进新时期乌兰牧骑事业的繁荣发展.口责任编辑:张燕翎2010年第9期。
传承乌兰牧骑精神 开启普法新篇章——内蒙古“法治乌兰牧骑”启动仪式在宁城举行
专刊专版 广角 SJDDJYB57 对外交流日益活跃。
全区体育系统年平均对外交流近90批次、1000余人次。
在官员互访、训练、竞赛、学术、沿边地区体育交流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与蒙古国、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体育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工作机制,中俄蒙国际青少年运动会形成惯例,创办中俄蒙国际老年人运动会并形成惯例。
加强了与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
与德国足协、德国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英国利物浦俱乐部等签署谅解备忘录、达成合作意向。
2017年,圆满举办第二届中蒙博览会中蒙俄自行车邀请赛暨中蒙俄友谊骑行活动,积极参加中俄蒙国际青少年运动会和中俄蒙国际老年人运动会,促进了“一带一路”区域内的体育文化沟通、产业互通和民心相通。
在扩大对外交流中,体育已成为展示我区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区体育战线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顽强拼搏的工作态度,为内蒙古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接封二)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400余枚。
李倩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1枚铜牌,创造了我区运动员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
第13届全国冬运会上,我区运动员取得3金、1银、3铜、破1项全国纪录、超1项世界纪录的好成绩。
2017年,我区运动员在各类国际国内大赛中共获得冠军130个。
在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上,我区有3名运动员参赛,参赛人数和比赛成绩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李靳宇夺得短道速滑1500米银牌,为中国短道速滑队拿下本届冬奥会的首枚奖牌,实现内蒙古参加冬奥会奖牌“零”的突破。
体育产业稳步推进。
健身休闲产业蓬勃发展。
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内蒙古国际马术节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是全国唯一入选的马主题赛事。
打造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擦亮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品牌
干部工作党政干部论坛36黄 君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给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精神,2018年以来,湖北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一线,传递党的声音和温暖,为广大群众送去了精神文化大餐。
打造并擦亮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品牌,有助于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成效近年来,在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强化公益性、群众性,突出红色属性、荆楚特色,持续创新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
一是创新组建方式,统筹力量强队伍,2000多支“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年均开展活动万余场,队伍规模和活动场次均居全国前列;二是创新活动内容,精选好戏送基层,紧扣主题主线,紧贴群众需要,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挖掘荆楚底蕴、地域特色,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三是创新推广形式,借力全媒造氛围,盘活资源、建好平台、夯实载体,推动文化活动进基层、入万家、惠群众,不断增强吸引力、影响力;四是创新工作机制,规范运行促长效,加强组织保障,着力在下得去、走得实上下功夫。
这些举措有力塑造了文化惠民品牌,形成了“北有草原上乌兰牧骑、南有长江边荆楚轻骑兵”的文艺志愿服务双品牌格局。
二、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总体上看,湖北省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虽然遍地开花、各具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各部门各单位资源力量相对分散、集团化协同化作战不多,导致活动质量不够高、综合效益发挥不充分,品牌影响力有限,亟待进一步加大组织保障和统筹协调力度。
(一)原创性节目不多,活动质量有待 进一步提升当前,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节目组织和舞台效果参差不齐,少数基层文艺轻骑兵活动存在重场次规模、轻质量效果的现象,内容形式不够丰富多元,歌曲、戏剧等传统节目较多,小品、道情等原创节目较少,节目资源有限,重复利用率较高。
乌兰牧骑:不忘初心再出发
乌兰牧骑:不忘初心再出发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第12期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60多年来,乌兰牧骑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60多年来,乌兰牧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他们与时俱进,不改初心,为促进草原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安宁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春风几度,马蹄更急。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后,全区乌兰牧骑备受鼓舞,他们从回信中汲取滋养,牢记使命、鼓足干劲,又一次整装出发,投身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火热实践中。
“乌兰牧骑+”?惠民更深广初冬,一场冷空气过后,杜尔伯特草原愈加寒冷了。
“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小分队的到来,如一股暖流涌入乌兰察布大地。
在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富康社区内,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的舞蹈演员吴佳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头顶一叠盅碗,伴着节奏欢快的歌曲翩翩起舞,把蒙古族的经典舞蹈《顶碗舞》演绎得酣畅淋漓。
接下来,独唱、民族长调、笛子、马头琴、四胡演奏依次上演,引来围观群众的热烈掌声及叫好声。
一楼演出刚结束,观众便涌入二楼会议室,聆听由小分队理论巡讲员所作的题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走进新时代》的理论宣讲。
理论宣讲一停,居民们又围在会场内的其他服务台前,其中最为忙碌的是负责电商服务辅导的队员吕必成,他不厌其烦一遍遍教群众怎样操作二维码。
咨询完相关问题后,居民们依次排好队开始测血糖、量血压。
“您这血糖控制得很不理想,更应该注重糖尿病饮食啊!”小分队的医疗卫生服务员一边给牧民发放药品,一边细心叮嘱着。
“现在乌兰牧骑下基层演出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服务’职能,把文艺和基层便民服务结合起来,围绕脱贫攻坚、民族团结、法治宣传、扫黑除恶等方面,进村入户,把党的政策和温暖实实在在送到群众心坎上。
”四子王旗小分队队长孙润平说。
发挥优势 , 突出特色 ,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植根于基层,全心全意服务于基层,同时 将基层的生活情境与艺术创作进行融合, 从而创作出接地气、影响广泛、价值高的 优秀作品。
2.4 扎根基层一线,积极科学借鉴, 推动文艺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这种大 环境下,文艺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交流 等方式,学习并了解到多元化的艺术表演 形式,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就应该不断 汲取优秀艺术的净化,大力弘扬乌兰牧骑 的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深入挖掘优秀艺 术作品,创作出独具特色、凸显民族特色 的精品,推动我们的艺术创作迈向新的发 展层次,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巩固 完善,来不断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提 高人民群众的审美价值和鉴赏水平 [2]。
2.5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 种形式的艺术开始应运而生,因此,在新 时期艺术繁荣的今天,应该始终坚持将乌 兰牧骑开拓进取、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并 坚守民族文化的精神,乌兰牧骑始终坚守 本心,植根于内蒙古这片文化沃土中,始 终奔走在草原农舍及牧场当中,心系人民 群众,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践 行党的方针政策,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 取创作灵感,并与邻国建立良好的沟通交 流关系,不断坚持创新与发展民族艺术, 彰显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是文艺 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的重要导向,充分体 现了“植根人民,扎根生活”的重要精神 内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满足 人民群众精神需求。 文艺创作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 联系,才能与群众产生共鸣,更好的提升 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同时凸显民族特色, 形成独树一帜的名族文化,增强民族的自 信心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在历史进步与实践创造中推动草 原文化创新发展 [N].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课题组 , 其乐木格 , 陶克套 . 内蒙古日报 ( 汉 ).2018-08-10(008). [2] 李 树 榕 , 郝 绪 荣 . 草 原 上 “ 不 锈 的 乌 兰 牧 骑 ”[J]. 中 国 民 族 .2016(10):80-81.
乌兰牧骑的职能
乌兰牧骑的职能
乌兰牧骑是中国军队的文艺团体之一,由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主管,成立于1958年。
乌兰牧骑通过歌舞、乐器演奏、马术表演等形式,展示草原文化和中国军人的精神面貌,传承和发扬了草原文化的优秀传统。
乌兰牧骑具有以下职能:
•宣传草原文化:乌兰牧骑以歌舞、音乐等艺术形式,生动展示了草原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了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艺术,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草原文化。
•展示军队形象:乌兰牧骑是中国军队的文艺代表之一,他们用歌舞、马术等形式展示军人的勇敢和坚韧精神,提高了广大民众对军队的认同感和敬意。
•加强民族团结:乌兰牧骑在演出过程中,不仅展示了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才华,还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培养青年人才:乌兰牧骑积极开展艺术人才培养工作,选拔、培养优秀的文艺人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人才。
•推动旅游发展:乌兰牧骑的演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文化旅游收益,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乌兰牧骑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成为了中国军队文艺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为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9最新草原文化知识有奖竞答题库答案大全汇总
持续更新中..............1.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将于今年8月8日在呼和浩特市( A )开幕。
A 乌兰恰特B 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C 内蒙古展览馆2.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 A ),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
A 红色的嫩芽B 红色的花朵C 红色的果实3.内蒙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在草原文化节上也多次亮相,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剧目( C )?A 《北梁》B 《万家灯火万家梦》C 《舌尖上的中国》4.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将给群众提供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包括( B )个板块,设立了30多个项目。
A 3B 10C 205.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活动安排有很多新亮点,据说为了创新草原文化节覆盖群体范围,首次增加了( A )主题专场演出。
A 少年儿童B 老年人C 女性6.2009年10月1日,( C )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 马头琴B 蒙古族长调C 蒙古族呼麦7.( C )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A 草原文化节B 昭君文化节C 那达慕大会8.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是( A )。
A 乌兰浩特B 赤峰C 呼和浩特9.被考古学界命名为世界“小米之乡”的地方是内蒙古自治区( B )。
A 奈曼旗B 敖汉旗C 喀喇沁旗10.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统一游牧政权的北方民族是( C )。
A 戎B 狄C 匈奴11.被漠北诸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中原皇帝是( B )。
A 隋炀帝B 唐太宗C 唐玄宗12.( A )一书详细记述了中国元朝的繁荣景象,十分具体地记载了元朝发行纸币的情况,向西方世界首次披露了中国纸币的秘密。
A 《马可·波罗游记》B 《射雕英雄传》C 《飘》13.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人类发源于黄河流域,北京周口店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 B )的发现证明了北方阴山之南也已有原始人活动,他们与北京周口店人共存。
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摘抄近一周
央视新闻联播每日摘抄近一周
1.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引起热烈反响;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4.【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真抓实干交出新时代的优异答卷;
5.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6.我国“菜篮子”产品总量充足供应有保障;
7.寒潮来袭影响我国多地;
8.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9.国内联播快讯:
(1)邮政快递业多措并举防控寄递渠道疫情传播;
(2)北京冬奥会测试赛昨晚首次带观众测试;
(3)保障冬奥张北柔直工程线路开展直升机带电作业;
(4)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闭幕;
(5)国内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天然气年产量破400亿立方米;
(6)广东汕尾集中签约重点投资项目1296.09亿元;
(7)甘肃350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全面启动;
(8)福州海关破获特大二手医疗设备走私案;
(9)《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今晚开播;
10.多国人士积极评价习近平主席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11.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4770万美国今年因新冠死亡人数已超过去年;
12.美多地抗议持续反对基诺沙案判决结果;
13.国际联播快讯:
(1)美亚特兰大机场枪支走火3人受伤;
(2)也门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袭击沙特。
前进中的内蒙古文学艺术
前进中的内蒙古文学艺术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腾飞的历史进程,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事业走过了春萌草原、奇葩独放、万紫千红的60年光辉历程。
特别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内蒙古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在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鼓舞下,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振兴民族精神、推动时代进步的历史使命和建设和谐文化的社会责任,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为内蒙古文艺事业开创了崭新的历史局面。
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各族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开始走上民族平等、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
草原文化冲破历史的偏见登上中华文化的神圣殿堂,掀开了内蒙古新文艺运动的历史篇章。
1949年10月1日,著名舞蹈家斯琴塔日哈、乌云等人应邀进京参加开国大典,在中国第一个舞台上表演了蒙古舞蹈《牧羊舞》《鄂伦春舞》,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接受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新蒙古舞蹈带着草原的芬芳、骏马的雄壮,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一批表现民族精神、反映人民新生活的舞蹈作品如《鄂尔多斯舞》《马刀舞》《筷子舞》《盅碗舞》犹如草原上的鲜花竞相开放。
同时,在阳光明媚的草原上,歌曲像百灵鸟一样飞翔。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敖包相会》《草原晨曲》等一批激情洋溢、旋律优美的歌曲很快就唱遍祖国大地。
从此,“歌乡舞海”便成了内蒙古的代名词,飞扬海内外。
1950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在内蒙古民间艺人代表大会上指出:“内蒙古文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一部分,有其一般性;同时,因为内蒙古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文艺又有其特殊性。
”这一在中国各民族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阶段中所作出的论断,成为内蒙古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的创作原则和艺术追求。
内蒙古第一代作家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敖德斯尔、云照光、巴?布特拉赫、扎拉嘎胡、朝克图纳仁、张长弓、杨啸、贾漫、安谧等人创作的诗歌《我们雄壮的呼声》《你好春天》、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草原之子》《红路》《茫茫的草原》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品,以及话剧《金鹰》、电影《鄂尔多斯风暴》、京剧《巴林怒火》、晋剧《席尼喇嘛》等,真实地反映了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进程。
乌兰牧骑观后感400字
篇一乌兰牧骑,作为中国著名的文艺团体之一,一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演艺技巧而备受瞩目。
观赏乌兰牧骑表演后,我深感震撼,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乌兰牧骑的演出展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们以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歌舞、马术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蒙古牧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这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多元文化的丰富性,也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其次,乌兰牧骑的演员们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
他们的表演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呈现,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练,才能够如此高超地驾驭马匹,演绎出如此精彩的节目。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最后,乌兰牧骑的演出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马匹的奔驰、舞蹈的优美、歌曲的激情,都让观众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广袤的大草原之中。
这种感受让我对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奇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美丽大好河山。
总的来说,观看乌兰牧骑的表演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让我对中国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人才的伟大。
希望乌兰牧骑可以继续传承和发展,为我们呈现更多精彩的演出。
篇二乌兰牧骑观后感乌兰牧骑,作为中国著名的农牧民族艺术团体,一直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乌兰牧骑的表演,深受震撼,不禁让我写下这篇观后感。
乌兰牧骑的表演集结了草原的壮美、牧民的情感和蒙古族文化的精髓。
他们用歌声、舞蹈、马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牧民的纯朴生活。
在表演中,乌兰牧骑的演员们骑着马匹翩翩起舞,仿佛与马蹄声融为一体,展现出了蒙古族骑马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们的歌声清亮激昂,歌颂了家园的美丽和人民的幸福,让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观看乌兰牧骑的表演,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
他们的表演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让观众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关于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几点感悟
95关于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几点感悟乌兰杰摘 要:论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回信,论述红色文艺轻骑兵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回顾乌兰牧骑队伍6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巨大贡献。
提出乌兰牧骑宝贵经验对当前文艺体制改革的意义。
社会主义新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对乌兰牧骑的未来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普及与提高;特殊学校;历史经验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18)01-095-07收稿日期:2017-12-18作者简介:乌兰杰(1938-),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内蒙古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乌兰牧骑队伍成立已经60周年了,整整走过了一个甲子。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全体队员受到“十九大”精神鼓舞,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情况。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中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写了回信。
总书记在信中说:“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
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队员们诵读总书记的回信,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作为草原上的第一支乌兰牧骑,他们自然不会忘记,几代乌兰牧骑队员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
乌兰牧骑精神内涵探究
乌兰牧骑精神内涵探究作者:李树林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第11期一、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一)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乌兰牧骑的作品都是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歌唱党、赞美党,都是在用满腔的热情和丰富的艺术形式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赞歌》《牧民歌唱共产党》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就是乌兰牧骑表达出来的草原人民对党的无限忠诚。
一直以来,乌兰牧骑始终保持着红色基因,发挥轻便灵活的特点,努力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遍草原,始终做到坚定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奉献青春和才华。
(二)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的回信中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高度肯定了乌兰牧骑队员“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
乌兰牧骑队员们始终怀着对人民的崇高信仰,始终走在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他们的创作灵感和作品素材都是从人民中来的。
一直以来,他们与人民情感交融、事业交集,艺术生命不断在人民的滋养中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他们创作排演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美好的精神食粮。
(三)艰苦奋斗。
乌兰牧骑队员们“常年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的场景,就是对他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乌兰牧骑队员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年复一年克服寒冷、风沙和各种恶劣天气考验,同时还要经常忍受与家人分别数十日的思念之苦。
尽管如此,乌兰牧骑队员们始终秉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任务。
(四)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乌兰牧骑“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乌兰牧骑的节目内容都来自于农牧民的真实生活,自然就能得到广大农牧民的共鸣和喜爱,为他们的生活带去欢乐。
与此同时,乌兰牧骑还向农牧民宣传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理念,他们宣传的“当家作主”“男女平等”“劳动光荣”“热爱集体”等思想极大地提升了农牧民的思想觉悟和精神风貌。
锦绣草原上的阿斯尔之韵
锦绣草原上的阿斯尔之韵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第2期在锡林郭勒盟的西南端,有一片较为完整保留和发展察哈尔文化及蒙元文化的热土,这就是锦绣草原镶黄旗。
悠久的历史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在这里闪烁璀璨光芒,其中最耀眼的当属草原上古老的音乐——阿斯尔。
阿斯尔是蒙语“阿斯如温得尔”的口语简称,汉语意为“极高”,是广泛流传于原察哈尔蒙古地区一种古老音乐的统称,属蒙古族宫廷音乐的一种,被誉为“雅乐”“天乐”“宴曲之首”,盛行于元代,并广为传播,到清朝年间,察哈尔各旗、群均有了各自特色的阿斯尔。
阿斯尔乐曲通常由蒙古族传统的弓弦、弹拨乐器和吹管乐器组合演奏,常用于较大型礼仪性庆典活动。
据考证,察哈尔草原上流传的阿斯尔音乐60%以上集中在镶黄旗,其中“阿都沁阿斯尔” 以传承历史长、传播范围广、保留完整等特点排在其他阿斯尔之首。
近年来,经过一代代镶黄旗人呕心沥血的挖掘和整理,阿斯尔音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镶黄旗全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全面建设文化强旗,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使“阿都沁查干阿斯尔”“索洛盖阿斯尔”“吆德贝阿斯尔”等多个代表性曲目重新响起,将宽广奔放、悠扬婉转的阿斯尔音乐艺术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
2008年,镶黄旗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阿斯尔音乐之乡”; 2014年,阿斯尔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截至目前,镶黄旗在阿斯尔项目上已有1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锡林郭勒盟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6年,由阿斯尔音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艾日布等编写的《阿斯尔艺术》一书出版发行,该书搜集整理乐谱68首,为阿斯尔艺术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文字材料。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乌兰牧骑这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阿斯尔音乐的传承推广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由镶黄旗乌兰牧骑自编自导自演的蒙古宫廷歌舞乐“阿斯尔”参加第五届北京传统音乐节,完美展示了蒙古族宫廷乐舞的昔日风貌,赢得中外观众的阵阵喝彩,为阿斯尔音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传播做出积极贡献。
“草原百灵”的爱好与责任——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金花的艺术成长之路
129摘 要:金花是著名的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多次采访金花老师,对她迄今为止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包括金花老师对蒙古族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传承发展等方面的艺术贡献,都进行了详细的口述记录和分析研究。
对金花老师从艺之路的采访与总结,能为青年艺术工作者从事歌唱艺术事业树立标杆和典范;对金花老师投入巨大精力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在传承发展、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艺术价值和理论总结,能在学理层面上展示蒙古族短调民歌艺术的特点与魅力,并对演出实践和民乐教学有所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金花;从艺之路;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演唱艺术;传承与发展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3)01-129-07收稿日期:2023-01-22项目基金:本文系2020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及其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2020NDB107)的系列研究成果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1年第十一批草原英才团队项目《中国北方草原声乐艺术创演、教育、传播、研究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丽娜(1972-),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金花老师,因其甜美的歌声而被誉为“草原百灵”,蒙古族民歌中的许多短调民歌,尤其是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许多短调民歌,如许多脍炙人口的《礼物》《乳香飘》《敖包相会》《送亲歌》《黑缎子坎肩》《牧民歌唱共产党》等蒙古族短调歌曲,都是通过金花老师的演唱而走出草原,走向全国并享誉世界的。
为此,金花老师也获得了许多荣誉,1988年,金花老师参加匈牙利世界民歌艺术节,她演唱的歌曲《乳香飘》,荣获特等奖;1988年,她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歌唱法女歌唱家声乐比赛”,荣获“全国十大女歌唱家”称号……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她曾多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重要演出,并为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
2021年湖南省高考政治模拟卷(三)(原卷版)
2021年湖南省高考政治模拟卷(三)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一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二卷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底,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获准附条件上市。
疫苗属于公共产品,价格由企业依据成本确定,根据使用规模大小进行调整。
在我国,新冠疫苗由政府按程序购买,为全民免费提供。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疫苗属于公共产品,其交易不是商品交换②疫苗价格由企业定价,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③由政府免费提供新冠疫苗接种,难以反映市场需求④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更好实现其使用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1年;我国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下列政策措施中体现需求侧管理的是( )①实施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②完善财税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④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导致我国发展也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所以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措施,旨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研究
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研究作者:阿拉塔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2期摘要:乌兰牧骑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乌兰牧骑的发展途径记录着内蒙古自治区文艺60年的发展历程,彰显了我国基层文艺团体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本文探讨内蒙古地区乌兰牧骑的发展路径和生命力,客观地分析了内蒙古民族地区基层文艺团体——乌兰牧骑60年的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乌兰牧骑;发展途径;生命力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2-0055-03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是政府为开展牧区的民族的群众文化工作、活跃民族的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综合性的基础文化事业机构。
它以机动灵活、富有民族风格的文化宣传形式,对牧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进行巡回服务与辅导活动,以满足牧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同时肩负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
从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后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乌兰夫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乌兰牧骑的演出,并接见乌兰牧骑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1月21日回信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信中说:“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乌兰牧骑的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乌兰牧骑队伍75支,队员3000余人。
为了弄清乌兰牧骑长盛不衰的“秘诀”,本论文研究了内蒙古地区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客观地总结了内蒙古民族地区基层文艺团体——乌兰牧骑60年的成长经历和经验。
一、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的产物。
1957年至1961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17支乌兰牧骑演出队,即苏尼特右旗、翁牛特旗、正蓝旗、额济纳旗、镶黄旗、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阿拉善左旗、鄂托克旗、巴林右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正镶白旗、科尔沁右翼前旗、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乌审旗的乌兰牧骑。
理想赵耀中国人物剪影连读
理想赵耀中国人物剪影连读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策划组织创作的主题重点作品,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以不同时期的xx组人物和闪光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
“如今距离长征已近90年,今天的我们还需要长征精神吗?年轻人还会记得红军走过的路吗?这就是我们拍摄《雪国的篝火》的意义吧!”演员王劲松在署名文章里记录了他参演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的心路历程。
为了演好长征路上的炊事班班长老钱,本就清瘦的他减重20多斤,并在开机那天向剧组的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铭记与传承,演员所思所行,何尝不是整部作品的一个缩影。
用40个30分钟来写壮阔的百年,写什么、怎么写,这可能是中国电视剧从未有过的一次实验。
主创团队先从整体上把握百年叙事,将选题分别投向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从四个不同时期中寻找理想的动人瞬间。
大方向既定,总导演傅东育说:“理想是朴素的,从来都不高高在上。
”所以,《理想照耀中国》在叙事上刻意规避了宏大的高光时刻,选择以细节来构建整体的震撼与温暖。
以“革命时期”为例,这一篇章讲述1921年至1949年间的往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党、红军长征、抗日等,都是历史的大事件,但剧中的切口都是大事件中的细部。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感悟“真理的味道”,长征途中炊事员为了保全一口行军锅而无惧牺牲,战地记者方大曾以相机当武器为抗日救亡而奔走,“铁窗诗人”何敬平写下《把牢底坐穿》……小切口的故事将让年轻的观众看见,成就历史的人物其实也是平凡的人。
“建设时期(1949-1978)”遍洒青春之歌,选取了从军队扫盲实践中总结出“速成识字法”的祁建华、在严酷环境中研制共和国核武器的科学家邓稼先、献身西北边陲的“白衣圣人”吴登云等人的先进事迹。
“改革时期(1978-2012)”奋力开拓,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带领16名下岗女工创立圆方公司的薛荣、在国境线放牧守边34年的卓嘎姐妹等将依次登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兰牧骑: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
作者:肖章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8年第02期
60岁的乌兰牧骑,已从曾经的“红色嫩芽”长成文化传播的大树,不仅走出了内蒙古大草原、更走出了国门,展示出了新时代的全新面貌。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
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的乌兰牧骑在2017年迎来了自己的60周岁生日。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一封回信,更是让人们的目光再度聚焦在这支特殊的文艺工作队伍上。
从历史中走来
20世纪50年代,为了改变内蒙古牧区农牧民文化生活的匮乏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决定组织建立一支装备轻便、组织精干、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深入牧区开展文艺宣传工作,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
就这样,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宣告成立。
乌力陶克陶、翁格日勒、桑杰多吉、刘殿如、额尔敦毕力格、荷花、娜仁图雅、伊兰等人组成了最初的乌兰牧骑。
他们靠着两驾勒勒车、两块幕布、两顶帐篷、3盏煤油灯、4套服装、5件乐器、6匹马和播音设备一套、收音机一台、留声机一台跋涉在茫茫大草原上,把丰
富多彩的节目送到了农牧民身边。
他们不仅吹拉弹唱舞样样精通,还通过自编自演农牧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
演出之外,乌兰牧骑还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
在当时由于乌兰牧骑非常适合农牧民的需要,所以很快得到普及,到1963年已有30支,而且在1964进京汇报演出时获得极大成功,受到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周恩来总理嘱托队员们:“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
你们要走向全国,到全国各地去巡回演出,宣传毛泽东思想,把乌兰牧骑精神带到全国去!”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内蒙古3个乌兰牧骑代表队,分赴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巡回演出,历时7个多月,行程5万多公里。
乌兰牧骑的巡演轰动全国,之后,全国各地都成立了乌兰牧骑式的文艺小分队,对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乌兰牧骑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在20世纪60年的演出实践中,乌兰牧骑创作了数万个文艺节目,创造出许多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艺术作品,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如德德玛、巴达玛、金花、图力吉尔、朝鲁等。
对于乌兰牧骑所坚持的先进文化的方向,中共领导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亲切接见了他们。
周恩来总理多次叮嘱队员:“不要进了城市,忘了乡村,要不忘过去,不忘农村,不忘你们的牧场”,“望你们保持不朽的乌兰牧骑称号”。
邓小平同志题词:“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题词:“乌兰牧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
如今,从历史中走来的乌兰牧骑犹如怒放的鲜花点缀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乌兰牧骑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初心、立足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和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穿越了60年的时光,仍熠熠生辉。
初心不忘扎根基层
乌兰牧骑是一支特殊的民族地区文艺团体,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活跃农村牧区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务。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文化大区”进程的不断推进,从满足不同文艺需求出发,锐意改革,坚持一专多能、两条腿走路,艰苦奋斗,走出一条贫困地区专业民族艺术团体的成功之路。
几十年来,乌兰牧骑已经发展出75支队伍,人员由最初的每支10多人增至40余人,但他们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未改变,始终为农牧民服务的精神没有变。
正如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中所唱,60年来他们初心不改,“把天空当成明亮的灯光,把草原当成移动的舞台,哪里有牧民兄弟姐妹,乌兰牧骑就会来到你们身边。
”
过去,草原上通信不便,信息闭塞,为了让农牧民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乌兰牧骑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运用牧民们容易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将政策方针的准确含义表达出来。
他们的节目大多是自编自演,具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内容,富有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和
时代特点,并且在深入基层演出时,他们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积累创作素材,一边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为牧民代购图书、修理半导体收音机和小型农机具等等。
如今,乌兰牧骑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也从未改变。
他们用歌曲做宣传,用乌力格尔(说唱)讲政策,并且在带给农牧民精彩节目的同时,也不忘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
2016年赛汉乌力吉苏木额很乌苏嘎查被确定为乌兰牧骑的精准扶贫对象后,乌兰牧骑对全嘎查144户牧民挨家挨户地进门调查。
当得知嘎查6000多亩共同草场因为没有水井而不能有效利用时,乌兰牧骑从自己极为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3万元,为嘎查打出一眼120米的深水井并安装全套配套设施。
牧民们都亲切的叫队员们“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
乌兰牧骑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所言,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新时代展现新面貌
作为特殊的文艺团体,乌兰牧骑已经走过60年的历程,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是享誉当代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品牌。
内蒙古全区乌兰牧骑坚持每年在农牧区基层活动4个月以上,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100场以上,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望乌兰牧骑的未来,如何生存、如何前进、如何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乌兰牧骑努力探索,很多乌兰牧骑采取了文企联姻的发展模式,使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003年以来,内蒙古一些优秀的乌兰牧骑先后走出大草原,赴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地演出,同时还走出国门把艺术带到了泰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引起热烈反响。
2018年1月20日,在越中友谊宫,由中国内蒙古艺术团为越南民众和华侨华人献上的“欢乐春节”文艺表演座无虚席,意境悠远的呼麦、饱含深情的长调、节奏动感的马头琴、充满张力的群舞轮番上场,一股来自草原的劲风扑面而来,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
參与此次演出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乌兰牧骑演出团队,这也是乌兰牧骑首次赴越演出。
为了使节目更加原汁原味,乌兰牧骑从国内带来了很多精美的蒙古族服饰,还安排演员客串模特上台“走秀”,向观众展示科尔沁等草原部落的传统服饰。
60岁的乌兰牧骑,已从曾经的“红色嫩芽”长成文化传播的大树,不仅走出了内蒙古大草原、更走出了国门,展示出了新时代的全新面貌。
乌兰牧骑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初心、立足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和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穿越了60年的时光,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