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合集下载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四库全书
• 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 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 • “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 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 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 15类; • “子部”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 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 小说家等05类。总共44类。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 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 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 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 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合称“五经”。 •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 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 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 五经的内容,《旧唐书· 经籍志》概括最为简洁 允当: 五经 书卷 • 一曰《易》,以纪阴阳变化 • 二曰《书》,以纪帝王遗范 • 三曰《诗》,以纪兴衰诵叹 • 四曰《礼》,以纪文物体制 • 五曰《春秋》,以纪行事褒贬…… • 《庄子· 天下》揭示了“五经”对社会生活的指 导意义: •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从世界范围看,大的文化类型都有文化经典。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以四书五经为代表,也包括《老子》《庄子》《墨子》以及佛教典籍等。

下面是YJBYS店铺整理的关于四书五经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五经》是儒学重要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初始原典。

孔子总结夏、商、周以来的历史,并收集有文字以来的各类典籍,增删《诗》《书》《礼》《周易》《春秋》《乐》,形成儒学经典文本。

到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五经》地位树立起来。

由此一直延续到隋唐,成为中国文化的“五经时期”。

东汉时期,思想文化界发生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一是外来的佛学传入,二是本土的道教产生。

这两件大事说明,当时的思想理论发展滞后,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是中外思想交融的重要时期。

原始儒学没有得到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回应不了社会思想需求和佛学的挑战,思想文化领域道学、佛学盛行。

《四书集注》是朱子确立的。

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

他一生71岁,有66年在福建度过,主要生活在尤溪、建州、建阳、崇安一带。

朱子之前,《周易》《礼记》《诗经》《尚书》《春秋》被称为《五经》,《五经》不包括《论语》和《孟子》。

《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是小学的教材。

而《孟子》在北宋之前也不受重视,甚至连经书都不算。

《五经》与佛教经典相比,理论的系统性、彻底性、深刻性都有差距。

朱子全面研究《五经》,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认真研究佛经和道家思想。

他还将《论语》《孟子》提升到“经”的地位,从《礼记》中分出《大学》《中庸》两篇,合并为《四书》。

《四书集注》是在福建完成的。

由于中原战乱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逐步向南方转移。

特别是几次移民潮,大大加快了南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到宋代,福建浙江一带,经济文化已跃居全国前列。

朱子曾感叹,“天旋地转,闽浙反为天下中”。

朱子从33岁到71岁,用了将近40年的时候,来撰写修订《四书集注》。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详细的你可以看看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百科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四书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书五经是什么是?
字体大小:tT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上书、周礼、周易、春秋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虽然这些经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但其实也有时代的不同,我们今天把儒家学派的经书统称为十三经是源于南宋时代,而在之前又分几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对经书有不一样的说法,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其中,礼经在汉朝是指仪礼,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在汉朝时叫<士礼>,晋朝时始称<仪礼>,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周礼>和<礼记>。至东汉时,学者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唐以后都列入经书。
另外我们最容易错误的是春秋一书,<春秋>本是鲁国史书,我们称春秋一般是指它的注解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东汉以后左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通常情况下我们说春秋就是指左传。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另一种说法是六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

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1."诗仙"李白2."诗圣"杜甫3.“诗佛”王维4.“诗囚”孟郊.5.“诗豪”刘禹锡6..“诗鬼”李贺7.“诗杰”王勃8.“诗狂”贺知章9.“诗魔”白居易1."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国学书籍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国学书籍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国学书籍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书籍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其中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先秦时期,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作为六经。

《乐经》后来失传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的基本内容简述一,《大学》。

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

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是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二,《论语》。

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合作编撰而成的一部经典,成书于战国前期,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全书共20篇492章,记录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三,《孟子》。

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这部书主要体现的是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

四,《中庸》。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

相传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五,《周易》。

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传》包括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周易》出自于《易经》,《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四书五经 名词解释

四书五经 名词解释

四书五经名词解释一、四书五经名词解释:1、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为四书之首,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主要内容有孔子谈论理想人格修养、学习和为政等方面。

在政治上,《论语》强调“仁”的思想,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由孔子编选,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汉武帝时,《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尚书》相传是孔子所著,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据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后来他的学生和再传学生把《尚书》和《春秋》加以整理,称为《尚书》,或取其整数称《书经》。

自汉武帝起,《尚书》被列为儒家经典。

《礼记》是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子思所作,《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

二、五经释义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弟子的问答,有七篇之多,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采,对后世散文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大学》是一本富含哲理的书,是儒家经典《大学》的精华选编,南宋学者朱熹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4、《中庸》又名《中和》或《中庸》。

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

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分别讲的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分别讲的什么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分别讲的什么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五经指的哪几本书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分别讲了什么《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反映出孔子做事做人的态度,当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以及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以此开篇看似讲人人皆知的仁义,实则大有深意,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几千年日月盈仄,依然脱不得一个“利”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百姓为利,盖为生计;官员趋利,则为贪婪;而若一国之君言必曰利,则“国危矣”。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过去“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

作为《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五经的内容

• 《诗》:又称《诗经》, 《诗三百》。
• 《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 《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 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仪礼》 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周代的各种礼 仪,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 两种,
《春秋》:又名《麟经》,是 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 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 名 《春秋》。 《左传》、《公羊 传》和《谷梁传》。合成“春秋三 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简称 《左传》流传最广,是中国•
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 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 宋代赵普有“半部 论语治天下”之说,可 见论语的贡献很大。

《孟子》是记载孟 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 书

《大学》原 本是《礼记》 中一篇,在南 宋前从未单独 刊印。传为孔 子弟子曾参 (前505年— 前434年)作

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 南宋著名理 学家朱熹将 “四书”“五 经”合称“四 书五经”是儒 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分别 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 言论集。 • 《大学》、《中庸》则 是《礼记》中的两篇

它们分别 出于早期儒家 的四位代表性 人物孔子、曾 参、子思、孟 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 简称即为“四
《中

庸》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 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 的孙子子思之手,《史 记· 孔子世家》称“子思作” 《中庸》”。

• • • • • •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原本 为“六经”后来《乐经》失传。

什么是四书五经

什么是四书五经

什么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春秋》由于文字过分简略,通常与表述《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的内容《论语》——就是记述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道它就是“法号之门,积德之基”。

充分反映出来孔子处事做人的态度,当以自学为乐事,努力做到人不知而不皈,以及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著重学识、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见到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去,亦将存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以此开篇貌似谈人人皆知的仁义,实则小存有哲理,至今字字珠玑仍振聋发聩。

几千年日月盈仄,依然退严禁一个“利”字。

天下熙熙,皆为MBI;天下于国,皆为攘攘。

百姓为利,砌为生计;官员趋利,则为自私;而若一国之君言必曰利,则“国危矣”。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过去“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

作为《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中庸》——就是儒家阐释“中庸之道”,并明确提出人性学识的'教育理论著作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四书五经是哪些

四书五经是哪些

四书五经是哪些《大学》(春秋)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要实现这三个修养目标,必须按照八个条目来循序渐进地实行。

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春秋)孔子在古人心目中,此书是修身治国的宝训。

因此,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人的圣书。

它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持久的影响,后人称之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中庸》(春秋)子思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劂中。

《孟子》(战国)孟轲孔子以后最有影响的一位儒家大师。

被世人奉为“亚圣”。

唐代思想家韩愈认为,孔子的精髓惟孟轲传承,“柯之死,不得其传”,足见孟子的地位。

《尚书》(战国)孔子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而完整的史书,它是对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历史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保存了我国上古时代极为珍贵的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南宋蔡沈在《书经集传序》中所说:“天下大经大法,皆载此书。

”《周易》(商)姬昌编著历代帝王用它卜知朝代更替,江山短长;居官者用它爻知仕途吉凶;百姓用它封卜旦夕祸福。

《诗经》(春秋)孔子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礼让》(西汉)戴圣人人各有欲望,争则纷乱,礼则安邦。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相敬,天下可治。

《左传》(春秋)左丘明适时地提出了“夫民,神之主”和“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主题,记载并肯定了邾文公、郑子产、齐晏婴等政治家所提倡的“重民”思想。

大胆地阐扬和维护平民利益,重视“人事”作用,敢于怀疑“天道”权威,字里行间洋溢着古代民主思想的风采与人文精神的底蕴。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四书指什么?五经指什么?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上书、周礼、周易、春秋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虽然这些经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但其实也有时代的不同,我们今天把儒家学派的经书统称为十三经是源于南宋时代,而在之前又分几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对经书有不一样的说法,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其中,礼经在汉朝是指仪礼,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在汉朝时叫<士礼>,晋朝时始称<仪礼>,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周礼>和<礼记>。

至东汉时,学者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唐以后都列入经书。

另外我们最容易错误的是春秋一书,<春秋>本是鲁国史书,我们称春秋一般是指它的注解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东汉以后左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通常情况下我们说春秋就是指左传。

四书在先秦前就存在的,当时尚无四书之说,其中<论语>孔子死后汇编的孔子言行录,<<孟子>是记述旧中国时代孟轲的政治思想的书,而<大学>与<中庸>本来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章,讲作学问和修身之道的,到南宋时,学者朱熹把它们分别独立出来加以注解,并且和<论语>、<孟子>合编为一套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初级入门教材,叫做<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也叫四子书,此外还有个别称叫“学庸论孟”。

另外,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这四书五经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

儒学最初的课程有四门功课,是儒生的必修课,它们是诗、书、礼、乐,时称为四术,约相当于今天的文学课、古代史课、政治课及音乐课。

后来增设了易和春秋,相当于当时的哲学课和近代史课,这已经是孔子晚年的时期了,后人称之为“六艺”,也叫六经。

其中因为古代没发明乐谱而致使乐经在战争中失传,到汉朝时只剩下了其他五经,汉文帝时开始设立各经学博士至武帝时代完成系统学府,五经之说至此流传至今。

四书五经六艺六书六义

四书五经六艺六书六义

四书五经六艺六书六义
展开全文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 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一):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二):《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六书六义
六书: 指汉字的形体构造的传统方法。

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六义: 是学术用语,指《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

”其解说不尽相同,一般认为“风、雅、颂”为诗经之类
型,是根据音乐的不同划分的。

“风”是土风歌谣,是带走地方民族色彩的音乐;“雅”是正的意思,是周五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被视为正声;“颂”是形容之意,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则是表现诗经内容的艺术手法,直陈其事叫“赋”,以他事为喻叫“比”,先言他物以生感情叫“兴”。

图文来自网络。

何谓四书五经

何谓四书五经

何谓四书五经何谓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

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于“五经”的地位。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五经”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道在大学【原文】大学?①之道②,在明明德③,在亲民④,在止⑤于至善?⑥。

【注释】①大学:“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在我国古代,“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如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等礼节和“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小学偏重于掌握文字知识,而大学则教授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②道:“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③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④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四书五经要义

四书五经要义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五经”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论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巧言令色,鲜矣仁!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四书五经顺口溜大全

四书五经顺口溜大全

四书五经顺口溜大全
四书、五经、六艺、七谋、八略、九流分别如下:
1.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4.七谋:《汉书》《资治通鉴》《国语》《三国态老志》《后汉书》《史记》和《新五代史》七部帆答升史书。

5.八略:亦称“新方八略”。

分补略和略、攻略、散略、寒略、热略、固略和因略。

6.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举衫流按传统分法又可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进士)八举(举人)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画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中国古典文化--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是人们经常遇到的词语,但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能完整表达出来的却不多。

所谓“三教九流”,是指旧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划分的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书五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所谓“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

自宋代朱熹编定之后就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该书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阅读它,既可养心修德,又可增智广识,还可怡情励志。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推出《四书五经详解》这套丛书。

这套丛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译文显豁。

翻译达到了信、达、雅的要求,并将原文与译文上下对照编排,可让读者一目了然。

二是注释详细。

注释体例严密,不仅对疑难词语作了解释,而且对实词活用、虚词用法也作了说明。

三是讲评得当。

讲评着重阐明主题思想,如有歧义,不作考证,只取一家之言。

行文简明扼要,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