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合集下载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曹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豳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共收诗305‎首。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以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习俗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主要言论)的著作,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孟子》记载孟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主张以及‎他的政事活动‎、个人修养,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孟子》中的文章富于‎论辩性。

《庄子》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优秀的先秦‎散文集。

内篇为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文往往用寓‎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著作,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

汉刘向编定。

书中贯穿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述了荀子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艺等方面的‎主张。

《韩非子》又称《韩子》,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的著作‎。

书中阐述了韩‎非以法治国的‎政治理想。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六)经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

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毋庸讳言,《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这些局限已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包袱,这无疑是需要加以扬弃的。

因此,我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四书》之《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什么是四书五经

什么是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上书、周礼、周易、春秋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虽然这些经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但其实也有时代的不同,我们今天把儒家学派的经书统称为十三经是源于南宋时代,而在之前又分几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对经书有不一样的说法,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其中,礼经在汉朝是指仪礼,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在汉朝时叫<士礼>,晋朝时始称<仪礼>,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周礼>和<礼记>。

至东汉时,学者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唐以后都列入经书。

另外我们最容易错误的是春秋一书,<春秋>本是鲁国史书,我们称春秋一般是指它的注解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东汉以后左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通常情况下我们说春秋就是指左传。

四书在先秦前就存在的,当时尚无四书之说,其中<论语>孔子死后汇编的孔子言行录,<<孟子>是记述旧中国时代孟轲的政治思想的书,而<大学>与<中庸>本来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章,讲作学问和修身之道的,到南宋时,学者朱熹把它们分别独立出来加以注解,并且和<论语>、<孟子>合编为一套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初级入门教材,叫做<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也叫四子书,此外还有个别称叫“学庸论孟”。

另外,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这四书五经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

儒学最初的课程有四门功课,是儒生的必修课,它们是诗、书、礼、乐,时称为四术,约相当于今天的文学课、古代史课、政治课及音乐课。

后来增设了易和春秋,相当于当时的哲学课和近代史课,这已经是孔子晚年的时期了,后人称之为“六艺”,也叫六经。

其中因为古代没发明乐谱而致使乐经在战争中失传,到汉朝时只剩下了其他五经,汉文帝时开始设立各经学博士至武帝时代完成系统学府,五经之说至此流传至今。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中国儒家经典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四书的经典地位到南宋以后才确立起来,当中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道理。

《论语》是孔子弟子编辑的一本书,共有二十篇。

每篇录有二三十节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或是孔子的行为事迹,内容生动丰富。

孔子心中的政治观、人生观,就在这些生动的对话中展示出来。

孔子的儒家思想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不仅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甚至至今都对中国社会上产生着深远影响。

《孟子》是孟子所撰写的一本书。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纂了《孟子》一书,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章,内容主要是记述孟子如何劝说当时的国君实行仁政。

自汉代起,《孟子》一书已有很大的影响,北宋时被列入为儒家的经典。

《中庸》是一篇写于先秦时代的儒家文章,内容是讲述儒家的中庸思想,认为做事不偏不倚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大学》是一篇写于先秦时代的儒家文章,内容是讲述儒家的治国道理,其中包括有著名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后来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

有关《大学》的作者,旧说是由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写。

宋代朱熹(1130—1200年)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成为宋代以后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之名始于宋朝。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诗歌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代(公元前十世纪至前六世纪)的一些民歌和贵族诗歌,一共有305首。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学、中庸、论语、孟⼦、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学》、《中庸》、《论语》、《孟⼦》。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传》、《⾕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五经:⼤学、中庸、论语、孟⼦、诗、书、礼、易、春秋 《⼤学》、《中庸》、《论语》、《孟⼦》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百年来,“四书”在我国⼴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的格⾔警句。

其中,《论语》、《孟⼦》分别是孔⼦、孟⼦及其学⽣的⾔论集,《⼤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次把它们编在⼀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提倡这⼏部书了。

他们认为,《⼤学》是孔⼦讲授“初学⼊德之门”的要籍,经曾⼦整理成⽂;《中庸》是“孔门传授⼼法”之书,是孔⼦的孙⼦⼦思“笔之⼦书,以授孟⼦”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物孔⼦、孟⼦、曾参、⼦思,所以称为“四⼦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的注释因为引⽤他⼈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学》、《论语》、《孟⼦》、《中庸》,是按照由浅⼊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因为《⼤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便,⽽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的《⼤学》《中庸》《论语》《孟⼦》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的学说,⼜有他⾃⼰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

认识四书五经

认识四书五经

认识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指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经典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四书五经的历史背景、内容要点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源远流长,承载了古代中国的优秀思想和智慧。

首先,它们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正处于大国纷争和社会变革的时期,人们渴望寻求一种能够统一思想和行为准则的理论体系。

儒家学派应运而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四书五经逐渐成为儒家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四书五经的主要内容要点。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中庸》是一篇短篇论文,它强调人们应该保持心性的稳定平衡,使之不偏不倚,以达到人事平等的目标。

《论语》记载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强调了个体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则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善恶本性,提出了以仁爱和道德行为来引导人们的思想。

而五经中的《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多个时期的文化和风貌;《尚书》则是一部政治和历史文献,记载了当时的官方文件和政策;《礼记》是一本注解类书籍,详细介绍了各种社会礼仪和仪式;《周易》则是一种预测和哲学性质的文本,通过阐述变卦的原理来让人们了解世界的变化;《春秋》是一部具有史书性质的著作,它详细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

由于四书五经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它们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为中国历代的政治家和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治国安邦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方法。

尤其是《大学》和《中庸》中的思想,强调了统治者应保持中庸之道的稳定和平衡,以便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

其次,它们对道德伦理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论语》和《孟子》等经典,人们开始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书是什么

四书是什么

四书是什么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大学》。

这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由孔子弟子曾参整理孔子讲授内容所编的。

“大学”顾名思义,就是大人的学问,主要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是初学儒家道德思想的入门典籍。

《论语》。

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合作编撰而成的一部经典,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这部经典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载体,记录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原则、道德观念、伦理思想以及政治主张。

虽然一共只有二十篇,一万两千字,但内容颇为丰富,义理很深,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是古代教学必修教材之一。

《孟子》。

是由孟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一起整理而成的,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这部书主要体现的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他的政治行动,也属于儒家重要经典。

《中庸》。

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

自宋以来,成为新儒学即道学的最为重要的经典。

中庸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人生处世态度。

中庸也是完美之意,就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走极端,要找到最恰当的方法,把问题解决的究
竟完美。

古代古籍名著介绍

古代古籍名著介绍

古代古籍名著介绍古代古籍名著介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我们对于学习一定不能马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古代古籍名著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四书”“五经”“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等人。

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4、《尚书》《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

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简述四书五经的内容

简述四书五经的内容

简述四书五经的内容1.引言1.1 概述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集合的总称,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而五经则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们不仅是古代帝王将相和士人学子的必修读物,也是后世文人墨客的借鉴和启示之源。

四书包含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大学》和《中庸》强调了修身养性、治家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勤思明辨,致志笃行”的道德要求。

《论语》和《孟子》则主要以对话和言行记录的形式,展现了儒家思想家的政治智慧和道德追求。

五经则包含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宗教经典。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歌谣和宗教文化;《尚书》是殷商和周王朝的政治文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礼记》则涵盖了古代礼仪制度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周易》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经典之一,探讨了天人关系和宇宙运行的原理;《春秋》则记载了鲁国国君及其周围列国的政治事件和著名人物的事迹。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对于古代的政治决策、道德伦理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四书五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对于我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这些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理念,也可以成为我们面对现代社会问题时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抉择。

因此,四书五经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深入探索。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的说明。

在这个部分,我们可以详细介绍文章的目录和各个章节的内在联系。

首先,本文分为大纲、引言、正文和结论四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先概述整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在何种背景下撰写这篇文章。

四书五经六艺分别是什么

四书五经六艺分别是什么

四书五经六艺分别是什么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五经六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传统的儒家四部经典典籍,也是古代科举考试,学子们必须的书籍,流传近两千余年依旧不休,现在依旧是国学经典,甚至在国外也深受欢迎。


2、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3、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概述

四书概述

四书概述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简介《四书》[1]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参,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1190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内容范围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因此,人们应当抱着去莠存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加以适当的理解,将前人的智慧在现在的社会闪光。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四书指的是什么书

四书指的是什么书

四书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五经指的哪几本书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分别讲了什么《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反映出孔子做事做人的态度,当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以及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以此开篇看似讲人人皆知的仁义,实则大有深意,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几千年日月盈仄,依然脱不得一个“利”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百姓为利,盖为生计;官员趋利,则为贪婪;而若一国之君言必曰利,则“国危矣”。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过去“四书”教育中首先学习的一部经典,它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

作为《大学》最开篇的一句话,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

四书五经总览(详解)

四书五经总览(详解)

四书五经总览四书五经(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

四书四书(Four Books)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

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大学》《大学》(The Great Learning)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四书指什么

四书指什么

四书指什么
四书(sìshū),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

西汉之后学五经,南宋之后学四书。

南宋时,作为儒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在一起进行注解,称其为四书。

四书成为自南宋至清末八九百年来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

《大学》的作者据传为曾子及其弟子。

《中庸》的作者据传为子思。

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论语》的作者据传为孔子的弟子们,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孟子》的作者据传为孟子及其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言行。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中节选的《论语》选段和《孟子》选段,以及中考和高考中常用的选段,多达几十处甚至上百处;取自于这四部经典中的名句和成语也是数量庞大;古人更是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四书中诸多名句及其思想,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思维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习惯。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
五经:《诗》(《诗经》)、《书》(《书经》,即《尚书》)、《礼》(《礼记》和《周礼》)、《易》(《易经》,包含《周易》)、《春秋》(发挥阐述《春秋》的史书有三部,称为“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氏春秋》或《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春秋》或《公羊》、《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春秋》或《谷梁》)。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儒——孔子孟子法——韩非慎到道——老子庄子墨——墨翟兵——孙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代表作:《五经》,其言论被其弟子编为《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代表作《韩非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子》。

墨家:墨翟《墨子》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青莲居士:李白柳泉居士:蒲松龄香山居士:白居易易安居士:李清照六一居士:欧阳修杜甫,字子美柳宗元,字子厚孟子,名轲,字子舆王勃,字子安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王献之,字子敬唐宋8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书指什么范文

四书指什么范文

四书指什么范文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孟子及其弟子的《孟子》;五经:《诗》(《诗经》)、《书》(《书经》,即《尚书》)、《礼》(《礼记》和《周礼》)、《易》(《易经》,包含《周易》)、《春秋》(发挥阐述《春秋》的史书有三部,称为“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氏春秋》或《左传》、《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春秋》或《公羊》、《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春秋》或《谷梁》)。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曹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豳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四书集注内容

四书集注内容

四书集注内容
四书集注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的四部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这些书籍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书集注是对这些经典文献进行详细解读和注释的版本,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深意和智慧。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也是程颐所做《五经正义集注》中的一篇,是儒
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主张通过修身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集注版的《大学》通过注释解释了《大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教义。

《中庸》是《论语》的一篇,讲述了人应该追求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了“中庸之道”,即中道之道,不偏不倚,追求平衡和和谐。

集注版的《中庸》对于《中庸》中的各个章节和观点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教导。

这本书
集注版将《论语》中的每一篇章节以及其中的各个名言警句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儒家思想。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是孟子的言行和教导的总结和记载。

集注版
的《孟子》通过对《孟子》中的每一篇章节进行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教义。

总之,四书集注是对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的四部书籍进行详细解读和注释的版本。

它们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儒家思想,领悟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通过阅读四书集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五经的内容

• 《诗》:又称《诗经》, 《诗三百》。
• 《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 《礼记》。《仪礼》是春秋战国时 代一部礼仪制度的汇编。《仪礼》 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周代的各种礼 仪,分为《小戴礼》和《大戴礼》 两种,
《春秋》:又名《麟经》,是 鲁国的编年史。它按年、时、月、 日记载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故 名 《春秋》。 《左传》、《公羊 传》和《谷梁传》。合成“春秋三 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简称 《左传》流传最广,是中国•
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 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 宋代赵普有“半部 论语治天下”之说,可 见论语的贡献很大。

《孟子》是记载孟 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 书

《大学》原 本是《礼记》 中一篇,在南 宋前从未单独 刊印。传为孔 子弟子曾参 (前505年— 前434年)作

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 南宋著名理 学家朱熹将 “四书”“五 经”合称“四 书五经”是儒 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分别 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 言论集。 • 《大学》、《中庸》则 是《礼记》中的两篇

它们分别 出于早期儒家 的四位代表性 人物孔子、曾 参、子思、孟 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 简称即为“四
《中

庸》
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 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 的孙子子思之手,《史 记· 孔子世家》称“子思作” 《中庸》”。

• • • • • •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原本 为“六经”后来《乐经》失传。

名词解释四书五经

名词解释四书五经

名词解释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总称,包括四书和五经两部分。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它们都是儒家经典著作,旨在传承儒家学说和思想。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中庸》是论述人的自我调节与社会关系等人生智慧的一篇,提出“中和为治”的思想;《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书,从中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人际关系、道德行为的看法;《孟子》则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记录,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这五部经典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宫廷乐府和民歌民谣;《尚书》是周代官员编纂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周朝的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内容;《礼记》是对古代礼仪制度的记载,强调人们的行为应该符合礼仪;《易经》是古代预测未来的经典,通过六十四卦的卜筮和解析,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智慧;《春秋》是历史记载,是记录鲁国官修的春秋年代的一部官修史书。

四书五经不仅仅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这些经典蕴含了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道德伦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今,这些古代经典仍然被广泛研读和传播,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提升个人智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曹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豳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共收诗305首。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以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习俗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主要言论)的著作,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孟子》记载孟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主张以及他的政事活动、个人修养,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孟子》中的文章富于论辩性。

《庄子》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优秀的先秦散文集。

内篇为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文往往用寓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著作,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

汉刘向编定。

书中贯穿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述了荀子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艺等方面的主张。

《韩非子》又称《韩子》,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的著作。

书中阐述了韩非以法治国的政治理想。

文章阐明观点时尖锐深刻,语言犀利,风格严峻,具有法家文章的特点。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作。

原书失传,今存《列子》大约为魏晋人杂采先秦两汉有关典籍附会拼凑而成,大多反映了魏晋时的思想。

寓言和神话传说很有文学价值。

如“杞
人忧天”、“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都是有名的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26卷。

《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内容主要有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的影响。

《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

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

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

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353句,全为五言,计1700余字。

全诗通过描写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罪恶。

《木兰诗》著名的北朝民歌,全诗308字。

写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身经百战,历时十载,胜利归来的故事。

与《孔雀东南飞》合称我国诗歌的“双璧”。

后人以其事演绎成多种戏曲。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撰。

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

包括5个部分: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130篇。

本纪主要写帝王兴衰,世家写诸侯国,表记载时事大事,书记载制度,列传写人物。

这五种体例互相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明史》定稿,又增《旧唐书》《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

解放后对二十四史加以整理、标点,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方便。

二十四史卷数与修撰者姓名如下表:
书名卷数修撰人书名卷数修撰人史记130西汉·司马迁隋书85唐·魏徵等汉书120东汉·班固南史80唐·李延寿后汉书130南朝·宋范·晔北史100唐·李延寿三国志65晋·陈寿旧唐书200后晋·刘煦等晋书130唐·房玄龄等新唐书225宋·欧阳修等宋书100南朝·梁·沈约旧五代史150宋·薛居正等南齐书59南朝·梁·萧子显新五代史74宋·欧阳修梁书56唐·姚思廉宋史496元·脱脱等陈书36唐·姚思廉辽史116元·脱脱等魏书130北齐·魏收金史135元·脱脱等北齐书50唐·李百药元史210明·宋濂等周书50唐·令狐德棻等明史332清·张廷玉等
《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宋代沈括撰。

全书26卷,《补笔谈》3卷。

书因写于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梦溪而得名。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学、工程技术、史事、音乐、美术等诸多领域,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所做的贡献,如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等。

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言”指冯梦龙编撰的话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明末凌蒙初编撰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国演义》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

该书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
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是根据有关历史著作、杂记、遗闻佚事小说讲史等丰富资料创作而成的。

所叙起自东汉末年灵帝中永元年(184),止于晋帝太康元年(280)吴国灭亡。

描写了封建集团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过程中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相当程度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水浒传》长篇小说,明施耐庵作。

描写了北宋末年发生的宋江等领导的农民起义给统治者的沉重打击,歌颂了梁山英雄反对地主恶霸及封建官府压迫的斗争。

其中也写了英雄队伍受损招安的过程,这些消极之处表现了作者世界观的复杂和矛盾。

作品塑造了李逵、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西游记》长篇小说,明吴承恩作。

叙写了唐朝初年名僧玄奘不畏艰苦险阻,克服重重困难西行取经的故事。

唐僧取经的故事长期在世间流传,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创作整理,并融入作者对明代中叶现实的感受,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红楼梦》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

全书120回,前80回为清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作品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衰败过程的描写,广泛而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吴敬梓作。

作品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类知识分子的生活及精神面貌,抨击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小说语言清新,富于表现力,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作。

作品以花妖狐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与黑暗,歌颂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精神,抨击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广泛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女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收有作者1918年至1921年的主要诗作,共
54篇
《呐喊》收有鲁迅1918至1922年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子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

《彷徨》收有鲁迅1924年短篇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等。

“农村三部曲”茅盾三个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的总称。

“激流三部曲”巴金三部小说《家》《春》《秋》的总称。

“爱情三部曲”巴金三部小说《雾》《雨》《电》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