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一些儒家祖述
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一些儒家祖述
儒家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一个流派,其代表作品有: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的言行、问答和教诲内容。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孟轲的弟子孟子所著,收录了孟子的讲课内容和问答记录。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荀子所著,论述了儒家关于中庸之道的思想。
儒家祖述包括: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的代表,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四书以及《易经》五经。
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包括荀子、孟子、颜回等,他们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另外,儒家还有许多其他的代表作品和祖述,包括:
《大学》:是孔子的弟子荀子所著,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荀子》:是荀子的著作集,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孟子》:是孟子的著作集,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礼记》: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重要著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祖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祖述。
《尚书》: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重要著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祖述。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祖述。
这些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作品和祖述,对于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都很有帮助。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15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曹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豳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共收诗305首。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以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习俗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主要言论)的著作,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孟子》记载孟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主张以及他的政事活动、个人修养,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孟子》中的文章富于论辩性。
《庄子》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优秀的先秦散文集。
内篇为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文往往用寓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著作,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
汉刘向编定。
书中贯穿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述了荀子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艺等方面的主张。
《韩非子》又称《韩子》,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的著作。
书中阐述了韩非以法治国的政治理想。
文章阐明观点时尖锐深刻,语言犀利,风格严峻,具有法家文章的特点。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作。
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
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自古以来,中国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义道德为首要原则,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丰富多彩,其中的十三部经典著作更是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以下是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的具体介绍:一、《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阐述了学习与修身的重要性。
其含义更是被扩展为治国、产业、世界和自我等方面。
二、《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阐述了中庸的思想。
其含义是指在一切事物中,都应该坚持中庸的原则,保持适度与平和。
三、《论语》:是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其门徒的言行录,内容以言简意赅且言语含蓄为特点。
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仁爱、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四、《孟子》:是由孟子所著,学术性较高,内容包括仁者为王、人性本善等诸多思想。
五、《礼记》:是经过多位儒家大师整理所成的,包括了周礼、仪礼、春秋礼等等,集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规矩。
六、《易经》: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包括了八十一卦,其中包含了通诸事物的道理与;八卦象征着自然界的事物(如天地、山水等),取得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
七、《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又称《三百诗》,要求在音乐节目上配合表演,其诗歌形式注重押韵格律,并且以历史为背景。
八、《春秋》:是古代历史著作,按各年的政治事件、战争事故记载,其中涵盖了大量关于道德、家族、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思想。
九、《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历史书籍,采用记年方式,记载了齐、卫、楚、吴、越、晋、燕等列国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史学和史家言论创作的重要范本。
十、《尚书》:也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注重历史崇拜,对中华古代文化、政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十一、《周礼》:也是属于礼记的一部,是一份国家级的官方礼仪和制度的重要规定。
十二、《乐经》:又叫《乐府》,是最早的音乐文献之一,包括了乐歌、乐舞、乐曲等,是传统文化中最为丰富和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经典诵读作品大全
儒家经典诵读作品大全一、《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学之道”,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道理。
其中还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二、《中庸》《中庸》是儒家另一部重要的经典,主要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道理。
其中还阐述了诚、仁、中、行的思想,强调内心真实和行为正当的重要性。
三、《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们的著作,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思想,包括人性本善、仁政思想、义利观等。
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格言和政治哲学方面的论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
五、《孝经》《孝经》是一部专门论述孝道的儒家经典,主要阐述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道理。
其中还包含了家庭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家庭伦理的重要著作。
六、《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这些诗歌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以及那一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它们大多数都是短小的抒情作品,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七、《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主要收录了商、周两代的历史文献和政治文书。
这些文献和文书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了解那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礼记》《礼记》是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各种礼仪制度的著作,其内容涵盖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宗教等多个方面。
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资料,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据。
九、《易经》《易经》是一部古代的占卜书,通过对卦象的分析来预测未来。
虽然它是一部占卜书,但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的先祖是宋人。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一、《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备受推崇的一部书。
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代记述的言行录成的,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和思想交流。
全书共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575段言论,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
《论语》一书的核心思想是儒家学说,强调了仁、义、礼、智和诚信等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君子的修养和为政之道。
其中,孔子对于各种伦理道德问题的回答和言论,都体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于社会秩序的探索。
《论语》不仅被奉为儒家经典,也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人格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
作为《礼记》的首篇,它被视为儒家经典九大部分的总纲。
《大学》强调了人类个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和方法。
《大学》曾经被作为国家考试的准备材料,被称为“四书五经”之一。
它不仅系统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还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以及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大学》的核心思想是追求道德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对于学习和实践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三、《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孔子的弟子孟子所著。
它是一部关于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的著作。
《中庸》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平衡和调和的力量才能带来真正的和谐和成功。
《中庸》提出了“中庸”、“诚信”和“中正”等概念,深入探讨了人的本性和行为准则。
它强调了人的自律和修身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
《中庸》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后世儒家学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书籍。
它是由孟子及其学生记述的言行录成的,记录了孟子在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
《孟子》通过对于人性的剖析和对于社会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人性善良的观点和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十三部儒家经典
十三部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许多经典著作。
下面列举了十三部儒家经典,每部经典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
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强调了仁爱和孝道的重要性。
2. 《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出了培养完人的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3. 《中庸》:也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篇章。
该书强调“中庸之道”,即处事要有节制、保持中庸之道,既不过于放纵也不过于拘泥。
4.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该书强调人性的善良,主张通过教育和政治改革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的成就。
5.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强调了君主的仁德和礼制的重要性。
6. 《礼记》: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记录了古代礼制的内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和仪式的重要性,倡导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7.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包括了许多民间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8.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通过卦象和卦辞的解释,探讨了宇宙的变化规律和人生的哲理,被视为一部预测和指导人生的书籍。
9. 《论衡》: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辩论文集,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包括了许多关于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讨论,强调了思辨和辩证的重要性。
10. 《春秋左传》:是《春秋》的注释和解释,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通过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评论和解读,强调了君主的仁德和政治治理的重要性。
11. 《管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政治和军事著作,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包含了管仲和子思的思想和观点,强调了政治治理和军事策略的重要性。
介绍有关儒家的书籍
介绍有关儒家的书籍
儒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儒家的经典书籍的介绍:1. 《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这本书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强调道德伦理,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是孔子的学说体系中的一部分。
《大学》主要论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关系,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3. 《中庸》:也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分,是孔子的学说体系中的一部分。
《中庸》主要论述了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4.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关于礼仪制度的著作。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礼仪的种类、应用和意义,强调了礼仪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5.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孟子的人性观、道德观和政治观,并强调了人性本善的思想。
6.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这
本书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法律制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书籍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源泉,也是研究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结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总结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有很多,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
下面将对这四本经典著作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人的言行记录而成。
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及他的弟子的对话和言行,包含了很多有关人伦、政治和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语录。
《论语》以情节简单、言辞深藏、文风简练而著称,它强调了仁爱、诚信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认真研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观点,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和教育。
《孟子》是由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性人物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人性的本善和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善良本性,但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发展它。
《孟子》强调了仁义礼智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追求,并提出了“养心”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通过阅读《孟子》,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礼记》之一篇。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原则。
《大学》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四端”和“八经”思想,即明明德、亲亲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的论述了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通过阅读《大学》,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方法。
《中庸》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由未详的儒家学者编写。
《中庸》主要阐述了修养的重要性和中庸的原则。
中庸即平衡和中立的原则,强调了避免极端和不合理的行为,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均衡。
《中庸》还提出了诚信和恒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诚信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通过阅读《中庸》,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和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涵盖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
儒家经典著作有哪些
儒家经典著作有哪些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家圣教十三经。
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最早为诗、书、礼、易、春秋、乐经共六经,后《乐经》早佚,便只有五经。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儒家经典:《易》《易经》也称《周易》或《易》,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儒家经典:《诗》《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儒家经典:《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某某某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
《公羊传》的体裁特点,是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春秋》经文的大义,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
《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某某某治的工具。
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儒家经典解析《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儒家经典诵读作品
儒家经典诵读作品儒家经典诵读作品是指对儒家经典进行诵读、解读和阐释的作品。
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著作。
下面列举了十个儒家经典诵读作品,以供参考。
1. 《论语》诵读:《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通过诵读《论语》,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深入体会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
2. 《大学》诵读:《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礼记》的一篇,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通过诵读《大学》,可以了解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并且体会到追求完美人格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3. 《中庸》诵读:《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礼记》的一篇,强调中庸之道和人的自我调适。
通过诵读《中庸》,可以了解儒家的中庸思想,认识到做人处世的平衡和谐的重要性。
4. 《孟子》诵读:《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论和思想。
通过诵读《孟子》,可以了解儒家的仁爱思想和政治哲学,体会到人的本性善良和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性。
5. 《尚书》诵读:《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通过诵读《尚书》,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6. 《周易》诵读:《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卜筮文化著作。
通过诵读《周易》,可以了解卜筮的原理和方法,领悟到宇宙和人生的变化规律和哲学思考。
7. 《礼记》诵读:《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礼仪制度和规范的文集。
通过诵读《礼记》,可以了解儒家的礼仪观念和行为规范,深入体会到尊重他人、注重仪态和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8. 《诗经》诵读:《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通过诵读《诗经》,可以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了解古代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体味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9. 《春秋》诵读:《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通过诵读《春秋》,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迁,领悟到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政治的影响。
儒家代表著作
儒家代表著作1、《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
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左传》《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3、《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4、《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和《论语》)。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儒家经典文学
儒家经典文学儒家经典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形式,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这里,我将列举十个儒家经典文学作品,带您一起领略儒家智慧的魅力。
一、《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文学的代表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记录而成。
它以简洁的语言、精辟的论述,展示了孔子的思想和治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被视为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主要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强调人的修养和德行对社会的重要性。
《大学》对于塑造人格、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也是《礼记》中的一篇。
它强调“中庸之道”,即处事不偏激、不极端,追求平衡和谐。
《中庸》对于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提出了重要的思考。
四、《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文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思想构成。
它主要阐述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以“仁”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五、《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记载了周朝的历史、政治、礼制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还提供了治国和治民的经验和教训。
六、《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也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类,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风貌、家庭琐事等。
《诗经》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应如何顺应自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八、《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经典文学之一。
它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以及各国的政治、战争、外交等方面的内容。
《春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论,展示了儒家的治国思想和政治智慧。
《四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信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四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信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四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四部作品。
这些书籍记录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的言行和思想,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重要资料。
《四书》被誉为“四书五经”之一,对于理解和传承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书》体裁多样,既包含了论述性的文章,也包含了对话形式的对话录。
它们一方面记录了古代圣贤的言论,如孔子、孟子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
这些作品以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四书》中的《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弟子之间的对话。
《论语》以其简洁明晰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传达了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大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之一,是一本探讨教育和修身的书籍。
它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外合一,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身来达到安定社会和实现和谐的目标。
《中庸》是一部独立的著作,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该书强调了君子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并指出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中庸之道的引导下,人才能达到真正的完美和和谐。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孟子》强调仁义道德,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身来改善社会和实现个人的成长发展。
总的来说,《四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中的每一本书都对于我们认识古代中国的思想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们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现代人们的自身修养、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目标。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概述部分广义介绍了《四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信息,为读者提供了入门的背景知识。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有:
1、儒家经典:《周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着,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
《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
2、儒家经典:《仪礼》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周代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3、儒家经典:《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
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而儒家经典著作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经典著作凝聚了儒家智慧和价值观,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儒家十大经典著作的简要介绍。
《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与行为准则等重要议题。
《论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
《大学》讲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它强调了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学习、修养和实践的重要性。
《大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对后世的儒家学者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也是一本独立的著作。
《中庸》强调了人的平衡和谐,主张“中正”、“中和”的思想。
它指出了一个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应该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避免过分和极端的倾向。
《中庸》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和个人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孟子》主要记录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言行和思想。
孟子的思想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仁爱和道德,同时强调了个人努力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
《尚书》主要记载了周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仁爱的行为准则。
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和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一部诗歌集。
它包含了约300余篇诗歌,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
《诗经》对于儒家学者的思想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易经》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内容丰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以下是对四书五经中的几部经典的介绍和解读。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主要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和方法。
《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指出了个人修身的重要性,强调了修身是一切治乱之基。
只有通过自身的修养和道德规范,才能从个体到整体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使天下太平。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中庸》是《四书》之一,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主张人应当在各种事物中保持中庸平衡的状态。
中庸即是指适度,追求合理和平衡。
儒者应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做到中庸。
只有在中庸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内外和谐、社会稳定的目标。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献。
《论语》内容丰富,涉及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是仁义道德和政治治理。
《论语》通过对话形式来阐述孔子的学术观点和政治思想,强调了仁爱、忠诚、信义等美德的重要性。
同时,《论语》中也提出了君子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认为治理国家需要从个人修养做起,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社会,实现和谐平衡。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学派的著作。
《孟子》主要论述人性、道德和政治治理等问题。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但是这个善性需要通过修养和教育来发挥出来。
同时,《孟子》也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义务,主张君子应该有度地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使人民得到福祉。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五经的组成部分。
这些经典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经典的研习和理解,可以加深对儒家文化和思想的认识,进一步指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
儒家十大经典著作1.诗经因共包含有311篇诗歌而又被称为三百篇、诗三百,是由《风》《雅》《颂》三部分共同组成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并在西汉时期,这部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的书籍被尊为儒家经典。
2. 尚书是约成书于前五世纪的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又被称为今文尚书,实际在这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这部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著作,对现代人们研究商周和西周初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3. 周礼是由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周公旦所著的儒家经典,也与礼记和仪礼合称为三礼,这个记载着先秦时期文化、风俗、礼法等诸多礼制的书籍对后世的礼制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4. 仪礼是共分为十七篇,根据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进行汇编的儒家十三经之一,这个记载着周代冠、婚、丧、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的书籍至今依旧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尤其对语言和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5. 礼记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撰于汉代的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分为二十卷四十九篇,是主要记录着先秦的礼制,体现出先秦儒家哲学、教育、政治和美学思想的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6. 周易又被称为《易经》,据传是由周文王姬昌创作,由经和传两部分共同组成的《三易》之一,周易被儒门风味儒门圣典,并且有着大道之源美誉,位居六经之首,是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7. 春秋左传是由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在战国或两汉之间完成的的史类文学作品,是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创作的儒家经典之一,作品的即使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
8. 公羊传是因成书于春秋时期而又被称为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一书而由战国齐国人公羊高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撰写的儒家经典之一,公羊传的作者公羊高还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9. 榖梁传又被称为谷梁传,是与左传和公羊传并称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是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由战国时期的谷粮赤撰写的儒家经典著作,这部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著作,对于现代人们研究秦汉间至西汉初年的儒家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
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
《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
在近代,《四书》还被编入小学教科书。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之道,是德,是亲民,是止于至善。
知止然后有一个决定,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安全,然后他可以考虑它,然后他可以得到它。
事物有始有终,事物有始有终。
如果你知道顺序,你会找到一条捷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养性在正念,生气、害怕、高兴、担心都是不对的。
心不在焉,眼瞎,听而不闻,吃而不知其味,这叫正心修身。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唯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
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中庸》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
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
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