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4: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基础巩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基本目的是()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答案』 B『解析』“另起炉灶”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目的。
2.1953年12月,由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非集团不结盟原则B.求同存异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答案』 C『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3.观察下面两幅图,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发展了中国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C.对国际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影响D.反映了中国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答案』 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无疑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
4.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故①③符合题意,而②④是我国60年代以后提出的外交方针。
5.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图)。
这是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
这次国际会议()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答案』 A『解析』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故A项正确。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题: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D)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一致,D项正确。
2.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是(C)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②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③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④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选择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奉行“一边倒”的方针,所以④不符合史实,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D)①否定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②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③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在华特权④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主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所以不会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故排除④;“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从字面意思上看,说明屋子里有脏东西,而这里的脏东西就是旧的外交关系里对独立自主不利的东西,据此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项。
4.(2019·威海高一检测)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宣传画,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是(B)A.“不结盟”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本题考查“一边倒”外交方针。
解题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并且图片体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北京海淀区高一检测)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C)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A、B、D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2.(2018·天津六校高一联考)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C)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解析]新中国建国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美国当时还没有与新中国建交,因此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不会得到认可的。
A、B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与D项无关。
3.(2018·临沂高一期末)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
”该外交政策是(C) A.不结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建国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一致,故选C项。
4.(2018·临沂高一联考)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C)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解析]“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原先国民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目时间和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021-2022学年新课标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1949年2月初,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假如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需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洁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进展和平力气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公平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答案:C2.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出访苏联,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一行动表明,新中国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A.多边外交B.“一边倒”C.“求同存异” D.不结盟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史实,故选B项,A、C、D三项与此无关。
答案:B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外交上既充分维护了国家主权,又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在世界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伴侣。
其主要缘由是(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制定了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坚持反对霸权主义解析:本题抓住时间“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又使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故选C。
答案:C4.“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与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与全部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平安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快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气。
”材料表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促成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促进了中苏两国的团结合作D.推动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解析:“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与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得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中苏两国结成政治联盟,不能得出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得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50年,中苏两国建交是1949年,故B项错误;依据“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得出促进了中苏两国的团结合作,故C项正确;依据“双方……参与全部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平安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得出两国的共同目的是确保世界的和平与平安,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没有推动作用,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5: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练习题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年1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中体现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符合图片所反映的情景,故A符合题意。
『答案』 A2.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一致,D项正确。
『答案』 D3.(2019年6月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世纪50年代,某外交方针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新中国与邻近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所遵循的原则。
这一外交方针政策是()A.“另起炉灶”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D.“全方位”外交『解析』由材料“某外交方针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新中国与邻近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问题。
……国家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所遵循的原则”等信息可知,所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B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之一,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B4.(2020·广东梅州高一期末)50年代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双重角色。
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从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向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
“半外交关系”也是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项举措有助于( )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D.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答案:C2.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C.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答案:A3.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年。
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A.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D.与苏联等国家建交答案:A4.★“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是基于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的一篇重要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 )B.支持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C.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答案:C5.1949年1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了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毛泽东出访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苏联B.朝鲜C.越南D.英国答案:A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前提是( )A.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有苏联的外交支持C.有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作保障D.有正确的外交方针答案:C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曾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测(含答案全解)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毛泽东在同斯大林特使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3.新中国成立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
以下对这一时期留学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B.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4.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
1951~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
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5.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教材对联邦德国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
”以上叙述()A.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6.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A.有利于亚洲和非洲国家反帝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符合西方大国的全球战略利益D.打破了两极格局和冷战对峙的局面8.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面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3课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doc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编者选题表1.(2017·湖南益阳调研)“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D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2.(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解析:A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3.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戴高乐认为,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4.(2017·北京顺义区期末)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解析:D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又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共同倡导该原则。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附解析第七单元第23课
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后|1.美国在中国内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又是在美“冷”的国境中生的。
基于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是()A.“另起炉灶”B.“一倒”C.礼尚往来D.和平共2.周恩来多次指出:“与盟只是政治方,不是倒向抱⋯⋯在略上是合,但上不能没有批。
” 明()A.中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峙局面形成C.中国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D.中国家利益的差异3.“另起炉灶”“打干屋子再客”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中国于孤立地位B.在国交往中加和的合作C.清除帝国主在残余力D.世界和平民主力量4.1953 年底,美国情部的一封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是在其周地区( 指新民族独立国家) 促和建立可以作冲的友好国家。
”当中国政府()A.参加日内瓦会议B.确立“一边倒”外交方针C.提出“求同存异”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C.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D.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6.1954 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也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
这说明() A.美国敌视新中国政策破产B.中印矛盾和冲突暂时解决C.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印关系D.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7.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次会议应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巴黎和会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8.1954 年 7 月 21 日,会议达成恢复印支和平的协议。
使持续8年之久的印支战争停止下来,使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导与练】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湖南益阳调研)“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 )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D “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2.(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解析:A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3.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戴高乐认为,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4.(2017·北京顺义区期末)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解析:D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又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共同倡导该原则。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 Word版含答案
【知识巩固】1.新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原则 C.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D.改革开放2.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不正确的是()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一条线、一大片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和共与中国建交的个数分别是()A.苏联 25个 B.越南 25个 C.苏联 17个 D.越南 17 个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A.亚非国际会议B.日内瓦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雅尔塔会议6.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巴黎和会 C.亚非国际会议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7.建国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的是()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一条线、一大片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美谈判 D.中苏谈判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之一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它的含义是()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B.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主要是()A.发展与邻国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C.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1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A.②⑤①④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②⑤①④ D.②⑤①③④12.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另起炉灶B.一边倒C.一大片 D.求同存异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二十三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随堂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第23课一、选择题1.(2017·太原高一期末)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D )A.“和平共处”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一致,D项正确。
2.(2017·黄冈高一期末)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说明( C )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从周恩来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我们跟苏联在战略上联合,在战术上独立,这说明我们并不是无原则地倒向苏联,而是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故答案选C项。
3.(2017·广东金山中学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变化( D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敌视态度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运动发展D.减弱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色彩A、B、C三项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故D项正确。
4.(2017·衡水高一调研)下列日程是周恩来于20世纪50年代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
这次会议( C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目的是加强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C.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万隆(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与题干中“英国”“法国”不符,会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A、D两项错误;材料中周恩来也访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长,B项错误;根据“柬埔寨”“越南”,结合时间“20世纪50年代”及周恩来会见与访晤的各国外长,可知该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3: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A.不结盟B.和平共处C.另起炉灶D.独立自主2.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新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3.观察下面两幅图,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苏联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A.发展了中国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C.对国际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影响D.反映了中国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4.如图中的文字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岁”。
它所揭示的中苏关系的时代背景是()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5.“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A.“求同存异”的方针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7.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图)。
这是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
这次国际会议()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8.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3 Word版含答案
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3、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图片、录像等基本的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思维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评价设计
(1)通过巩固练习、测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通过课堂提问、讨论、辩论等来考查学生收集处理历史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知识点及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知识点及练习题为帮助同学们复习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的知识点,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知识点及练习题,欢迎大家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知识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指导思想:同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________等项原则的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________的外交关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和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一边倒”──坚定地站在一边,使新中国不再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①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________、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新中国。
②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___个国家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
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2)提出:周恩来于1953年12月在会见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________、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意义: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①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________问题。
②特点:新中国首次以________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③成果: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④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①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________。
③特点:这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④成果:周恩来提出“________”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北京海淀区高一检测)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C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A、B、D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2.(2018·天津六校高一联考)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 C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解析] 新中国建国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美国当时还没有与新中国建交,因此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不会得到认可的。
A、B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与D项无关。
3.(2018·临沂高一期末)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
”该外交政策是( C )A.不结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建国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一致,故选C项。
4.(2018·临沂高一联考)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 C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解析] “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原先国民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目时间和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5.(2018·威海高一联考)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A )A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解析] 题干要求能够获取表格的信息,据1949~1953年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化分析,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未能实现,排除B项。
表格中的这一变化不能理解为外交上的巨大成就,而是说明了外交的困境,A项正确,C项错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在1953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6.(2018·广州高一联考)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
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 B )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 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 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解析] 这些政策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较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其发展的总倾向是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所以选B项。
7.(2018·银川高一联考)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B )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解析]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缓解东南亚等国家对中国的偏见,所以选B 项。
8.(2018·张家界高一检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B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提出的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解析] 20世纪50年代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
A、C、D三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9.(2018·苏州高一检测)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
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B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解析] 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这表明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B项正确。
10.(2018·克拉玛依高一期末)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B )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解析] 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而朝鲜战争已经停战,故选B项。
11.(2018·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尊重各国的( C )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社会制度D.文化传统[解析]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求同”是指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而“存异”主要是指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亚非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
12.(2018·贵阳高一检测)1955年4月24日,亚非会议胜利闭幕。
当时的国际舆论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代表团( B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C.完全同意与会国家代表提出的建议D.同意和亚非国家结盟,共同反帝、反殖、反霸[解析] 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与会各国的矛盾与分歧,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B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12月,故A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没有与亚非国家结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请回答:(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
[答案] 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上独立和发展的道路;中国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联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方针?[答案] “一边倒”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它打破了美国孤立、扼杀新中国的企图;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
“一边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945~1980年)》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其具体内容。
[解析] 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
[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
[解析] 根据材料二中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知,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相处问题。
[答案] 解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解析] 由材料三中的“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知这一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
[答案] 周恩来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求同存异”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 本问实际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关系。
[答案]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