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进展

合集下载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g 茯神 1g 丹参 3 g 黄 连 9 , 珠 粉 3 ( ) 鸡 子 5, 5, 0, g珍 g冲 , 黄 1 。上 方 连 进 2 枚 0余 剂 , 眠 及 躁 动 不 安 明 显 好 睡 转 , 止 叫骂 , 尿减 少 , 证 同前 。续 以原 方 加 远 志 停 夜 余 1 g枸杞 2 g 二 月后 来 诊 , 眠 眠基 本 正 常 , 涎 消 2, 0。 睡 流
失, 双手抖 动减 轻 , 记忆 力稍 有 改善 , 但仍 反应 迟缓 , 时 有 自语 , 脉 同前 。心 肾 已交 , 浊 渐化 , 老 年之 亏 舌 痰 然
为心 肾渐 交 , 肾 未 复 , 当 滋 养培 下 。处 方 : 肝 仍 生熟 地 各 2 g 枸 杞 1g 胡 麻仁 1g 龟 甲 3 g 何 首 乌 2 g 女 0, 5, 2, 0, 0,
总结报 告 如下 。
1 I 资 料 临床
⑤x线检 查有 颈 曲异 常或椎 体 及 附件增 生 、 骨折 、 位 脱
等 。⑥T D检 查 椎一 底 动 脉 系 至 少 示 有 一 条 血 管 痉 C 基 挛 或供 血不 足 。⑦可 有血 液流 变 学检 查异 常 。⑧除 外 高血 压 、 高脂 血 症 、 心病 等影 响 因素 。针 药结 合组 病 冠 人 10例 , 中男 7 2 其 4例 , 4 女 6例 ; 龄最 小 2 年 3岁 , 大 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难 以速 复 , 当 补 肾 益智 , 图缓 效 。原方 去 天 竺 黄 、 仍 以
黄连 、 子 黄 , 地 改 熟 地 1g 加 首 乌 3 g 黄 精 1g 鸡 生 5, 0、 5
升动 , 用 滋 阴 降 火 , 以 潜 降 , 水 火 得 济 , 木 得 故 佐 使 肝 养, 升浮 之 阳下潜 , 诸症 消 失 。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且较难治的颈椎病,常以眩晕、耳聋耳鸣、上肢乏力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属传统医学中“眩晕”、“项痹”等病范畴,主要由于肝肾不足、外邪侵袭,导致脉络不通、脑神失养进而发为本病。

针灸治疗本病颇有成效,本人通过查阅近5年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种特殊针法的技巧,为临床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病;针灸;穴位Abstract: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a common and difficult to treat cervical spondylosis, often with vertigo, deafness and tinnitus, upper limb fatigue and numbness 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disease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vertigo", "bi" and other diseases, mainly due to the liver and kidney insufficiency, external evil invasion, leading to the obstruction of context, the brain spirit loss of nourishment and then hair for the disea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quite effective in the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Through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recent 5 years, I have studied and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special acupuncture techniqu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 Cervical spondylosis;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points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t y p e c l i n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Wa n g We i F a n g ( T i a n J i n J i n Na O u X i a o Z h a n Z h e n h e a l t h c e n t e r , T i a n J i n 3 0 0 3 5 3 )
2 0 0 6, 4: 6 3 - 6 5 .
发现, 对于不 明原 因的扩 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积极的寻找患 者
的患病 原因 , 应极力排 除任何 有可 能导致 心肌病 的原 因 , 例
[ 6 ] G r i mn W, R u d o l p h S , C h i r s t M, e t a 1 . P r o g n o s t i c a i ni g i f e a n c e o f e u —
2 0 1 1 。 3 0 ( 6 ) : 1 2 3 — 1 2 4 . ‘
C i r c u l a t i o n , 2 0 0 7 , 1 1 6 ( 4 ) : 3 9 9 - 4 1 0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9
[ 2 ] 杨英珍 , 王齐兵. 扩张型心肌病 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 展[ J ] . 中华
e e p t o r a u t o a n t i b o d i e s m e d i a t e d i l a t e d e a r d i o m y o c y t e a p o p t o s i s [ J ] .
参考文献 :
[ 1 ] 苏小 佳. 病 毒 性 扩 张型 心 肌 病研 究 进 展 [ J ] . 内蒙 古 中 医药 ,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目的:对于近年来有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总结有关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查阅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单纯针刺、电刺、针刀,穴位注射、温针灸、综合疗法以及针灸配合其它疗法等进行分类综述。

结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可知,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各种针灸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综合疗法整体来说疗效更好。

对于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研究设计、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方法的规范化以及治疗机理的研究等方面。

标签: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颈椎综合征即我们所说的颈椎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导致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的出现,病情逐步发展,退行病变的颈椎会压迫神经根乃至脊髓,会引起颈肩部的疼痛,麻木的临床综合征[1]。

颈椎病的发生多见于老年人以及长期从事低头类工作的人群,发病率的逐年提升以及发病年轻化的趋势,这些使得人们对于颈椎病的治疗越来越重视[2]。

对于颈椎病的治療,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而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尤其独特的优势与疗效,为总结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查阅各类文献,具体报道如下:1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现状对于颈椎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办法,对症对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

中医针灸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依据颈椎病的不同分型,具体治疗方法也不同。

颈椎病的分型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在所有颈椎病的分型中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三种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所占的比例达到所有颈椎病的70%[3]。

对于不同的颈椎病分型常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毫针疗法、水针疗法、温灸疗法、电针疗法、灸法等。

现将近年有关针灸治疗主要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如下。

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针灸疗法本病主要为颈推的钩椎关节或推间小关节的退变性增生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

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进展

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进展

颈椎病是指开始于单个或多个颈椎间盘的退行 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 神经 、 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现代医 学将其分为颈型、 神经根型 、 脊髓型 、 椎动脉型 、 交感 神经型和其他型。椎动脉型颈椎病( S ) C A 是其一个 分型 , 临床表现为 : 每当头部取过伸位或转 向某一方 位时, 即出现位置性 眩晕、 恶心 、 呕吐、 耳鸣、 耳聋等 ;
肤 常规 消 毒 , 长 2 用 5—4 r 毫 针 直 刺 0 8~12 0m a . . 寸 , 针至 所需 深度 后均行 小 幅度 ( 进 幅度 5~ m 、 7 m)
较快频率(0 10 ̄/ i) 10— 5 mn 的提插捻转 , 使针刺得 气, 得气后 留针 3m n 每隔 1 i运针 1 0 i, 0r n a 次。每 日 1 ,0 次 1 次为 1 个疗程 , 休息 2 3 再进行下 1 —d 个疗 程。治疗时间最短 0 5 . 个疗程 , 最长 5 个疗程 , 平均 22个疗程。经 3个月至 1年的随访 , . 总有效率为 9 %。芮兴 国 采 用肝肾俞原配穴为 主治疗椎 动 5
ac n l ia r cie rh a d ci c p a t . n l c
Ke o d :e i pn y s ; e ia S odls f e erl r r ye C A ; cp ntr adMasg ;u ma z yw r sC r c So dl i C r c p nyoi o r ba A e T p ( S ) A u ucue n s eS m r e v a l os v l s V t t y a i
吴远华等 采用项八 针法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 病 。取风池、 供血、 颈椎旁三针。供血位于风池直下 1 , 寸 颈椎旁三针为第 4 5 6颈椎 棘突下旁开 1 5 、、 . 寸处。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 , 针刺风池穴时 , 毫针 向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疼痛、肩背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引起头晕、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理疗、手术等方法,但疗效有限且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复发等问题。

相比之下,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在调节气血、舒筋活络、改善颈椎病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气血不通、经络受阻,导致颈部气血瘀滞、经络受拘而致病。

主要病机为风、寒、湿、痰凝聚,导致颈椎周围肌肉、筋膜以及神经受压而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理经络、舒筋活络、疏通气血,达到舒缓疼痛、促进康复的目的。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针刺经络、穴位,调整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病症。

推拿手法治疗主要通过推、拿、揉、按、捏等手法,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

1. 对象选择: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干扰因素。

根据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颈活动度、神经系统症状等指标,以VAS评分、颈活动度、神经系统功能评估量表等进行评估。

3.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4. 治疗时间:连续治疗4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5. 观察时间:治疗前、治疗后以及随访1个月、3个月后分别进行观察评估。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降低,颈活动度明显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得到缓解,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不如观察组明显,且部分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论文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论文

1 次,缓解期每周治疗 2 - 3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所致。因而治疗中应以“通其经络,调其气血”[3]为治疗原则,针刺
1.3.2 对照组:发作期间偏头痛发作后,迅速服用 2 片麦角胺咖 风穴、太阳祛风通络止痛为主穴,配以率谷,头维、列缺等穴位,
啡因片( 每片含酒石酸麦角胺 1 mg,咖啡因 100 mg),若 30 min 以迅速激活经络而产生经络传波达到畅通气血、祛风止痛,从而
阳穴呈 15°角向率谷透刺,进针深度 1.5~2 寸,再从头部百会穴 体肿胀、内分泌障碍、精神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临床
开始由上而下依次进针,得气后行捻转手法,留针 20~30min,每 治疗以镇痛、扩血管、调节神经为主。
隔 10 min 行针 1 次,频率与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治疗
中医认为,此病可由外感、内伤引起,使经络血脉闭阻不通
的优越性。
患者可伴有颈肩部酸痛不适。体征:颈肩部肌肉发僵,部分患者
1 临床资料
局部有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X 线片:全部病
1.1 一般资料 100 例患者中男性 43 例,女性 57 例,年龄 30 岁至 例均行 X 线片确诊为颈椎病,年长及病程重、长患者行颈部 CT、
62 岁,农民 32 例,干部及城镇居民 68 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轻 MRI,以除外脑源性、耳源性、外伤性眩晕症及脊髓型颈椎病,并
* 陕西省岐山县第二医院(722405) 2012 年 2 月 20 日收稿
除外手术指证病例。 2 治疗方法
2012 年第 5 期
57
取穴:试验组:百会、凤池、华佗夹脊、后溪、足三里。方法: 压头试验阳性,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取百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新进展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感觉障碍和视力障碍等。

近年来,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和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医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血流动力学研究以及影像学确诊方面的最新成果。

前言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椎动脉压迫或供血不足导致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痛、视力障碍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中医治疗研究中医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针灸、按摩和中药治疗等。

针灸治疗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表明,针灸在治疗该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Lu等(2022年)研究显示,针灸治疗效果优于牵引疗法。

此外,头皮簇针疗法在临床观察中表现出比传统针灸疗法更佳的效果,总有效率达93.8%(Li等,2021年)。

傅氏针灸和基于肌筋膜触发点技术的针灸治疗也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Zheng等,2021年;Kangkang & Yan,2023年)。

电针治疗在缓解神经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优于传统针灸(Jiang等,2023年;Zhou等,2021年)。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盘龙七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显示其能显著抑制大鼠的炎症反应(Ming等,2022年)。

此外,研究表明,阿育吠陀配方Panchamrit Lauha Guggulu和Panchguna Taila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Negi等,2022年)。

物理治疗和按摩物理治疗和按摩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变与后者比较 , 有显著性 差异 , 改善脑供血 方面 , 均 在 颈七 针组 优于颈夹脊组。刘悦 等 针刺 四神聪、 风池双 、 设双 ( 三颈 新 第
结果 : 治愈 2 , 2例 好转 8例 , 总有 效率达 10 。沈科书等 针 0% 刺风池 , 平补平泻 , 留针 2 m n 每 日1次 ,5日为 l O i, 1 疗程 , 同时加 用 口服 中药 ( 血府 逐瘀 汤化 裁 ) 随症加 减 , 日 l剂 , 疗 6 , 每 治 2
关键 词: 劲椎 病; 针刺疗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26 R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0— r 4 2 o )5— 0 3— 2 10 0o (0 9 0 0 6 0 7
针刺治疗椎动脉 型颈椎病 已取得 了满 意的疗效 , 但其作用 机理如何 , 目前没有达成共识 , 且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 的
星穴 , 每穴 lo次 , 日 1次,0次为 1 o 每 1 个疗 程 , 治疗 2 O日观察 疗效 : 治疗组 8 , 9例 有效率达 9 . l 。 55 % 与口服西 比灵对 照组 8 7
针刺可改善颈椎 局部血 流及血管 情况 , 可 以改善 椎 一基 并
底动脉供血情况等 。黄聪 阳 等 对 3 2例椎 动脉血流动力学紊
法, 而以头颈部穴 位为多。庄垂加等¨ 取 c 一c 夹脊 穴, , 针尖 朝向颈椎两棘突之 间, 平补 平泻 , 使针 感传 向肩背 及手 臂, 留针
3 rn 每 日 1 ,0次为一个疗程 , On , i 次 1 总有效 率为 9 .% , 于丹 63 优 参注 射 液、 极 通 天液 和 西 比灵 药物 对 照组 ( 有 效 率 7 . 太 总 3
普遍 关 注 , 将有 关 文 献 综 述 如 下 : 现 1 临床 研 究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令患者取 合适 的体位 ,头部稍 前倾 ,用 安 尔碘 常规 消 毒后 ,进 行 针 刺 。
其 中 风池 和 完 骨 两 穴 可 交 替 使 用 。 针 刺 时 朝 向 喉 结 ,
深近 2寸 ,小 幅度高频捻转 。( 幅度 是指小 于 10度 ,高 小 8 频 指 每分 钟捻 转 10到 10次 。 每 对 穴 操 作 1分 钟 。每 隔 4 6 ) 1 5分钟运 针 1 。 次 百会 向后 横 刺 0 5到 l寸 。颈椎 夹 脊 穴 直刺 15寸 。 . . ( 颈椎夹脊穴每次可选 3对) 。共 留针 3 0分钟 。 以上 穴位 每 日治疗一次 ,1 为一疗程 。休息 一周 后 0次
示椎问盘突 出,椎 间孔 狭窄 以及椎 体不 同程度 的退 变 、椎 管狭窄 。经颅多普勒均显示椎动脉和椎 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 。 排除其他因素都可 明确诊 断为 椎动 脉型 颈椎病 。其 中男 性 2 6例 ,女性 3 4例。年龄最小 2 ,最大 者 7 。病 程最 2岁 5岁
短 1天 ,最 长 近 2年 。 2 治 疗 方 法
4 治 疗 结 果
当 然 ,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所 表 现 的 症 状 还 很 多 ,如 颈 肩
部 的疼痛及பைடு நூலகம்头痛 、耳 聋耳 鸣及胸 闷心 悸 的问题 ,我们 可 以
用 辨证 施 治 的 方 法 ,灵 活 随 症 配 穴 位 进 行 治 疗 ,同 样 会 取
得 不错 的效 果 ,在本 文中就不再赘述。
医 疗 论 坛
Me ii l r a me t F t m d ca T e t n o a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 lo tnmeii n tnp am c hn s oma feho de e ad eh ohr ay n ・1 5 ・ l

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

近年来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况
生 于春 , 在肝 , 在 颈 项 , 肝气 郁 结 会 导 致 颈 项 部 病 俞 当 不 适 , 阳上亢 化火 扰神 , 为眩 晕 。针 灸 、 肝 发 推拿 、 中药 等 多种 中医治疗 手段 对 于眩晕 的 治疗 近年来 得 到 了中 医 界 同仁 的广泛 认 同 , 者 收集 了近 年 治 疗 本病 的部 笔
除 湿等 功 效 。廖 方 容 。 用 梅 花 针 在 双 侧 内关 、 三 。 足
里 、 冲穴上 叩刺 , 后沿 着 督 脉 、 侧 足少 阳经 和 足 太 然 双 太 阳膀胱 经 叩刺 , 以局 部鲜 红渗血 为度 , 均 叩刺 后立 即
在 颈项部 加拔 火罐 , 疗 颈 性 眩晕 4 治 6例 , 有 效 率达 总 9 . % 。吴 建军 等 针 罐 结 合 治 疗 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56
改 变 等原 因 而致椎 一 底 动脉压 迫 或痉挛 导致 大脑 后 基
13和脑 干 、 / 小脑 供血 不足 而 产 生头 晕 、 痛 、 鸣 、 头 耳 恶 心 呕 吐 、 衡 障碍 、 平 猝倒 等一 系列 症状 。中医认 为头 为
清 阳 之 府 、 阳 之 会 , 空 失 养 , 髓 失 聪 导 致 头 晕 眼 诸 清 脑
式的改变, 生活节奏的加快, 电脑的普及, 其发病年龄更年轻化, 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并且严重影响人们的 日常生活。针灸结合推 拿、 中药等多种疗法对于眩晕的治疗近年来得到了中医界同仁的广泛认 同, 笔者收集了近年针灸结合 多种中医疗法治疗本病的部 分临床报道, 对此进行总结, 中医治疗本病具有肯定的疗效。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 针灸; 拔罐; 推拿; 中药
4 0例 , 针风池 、 颈百 劳 、 会 、 老 、 缺 、 谷 诸 穴 留 百 养 列 合 针3 O分钟 后行火 罐 疗 法 , 穴 为 大椎 与 双 侧 大杼 ,O 取 l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深,则随 眼 系 以 入 于 脑,入 于 脑 则 脑 形,又如椎动脉在寰枢椎有多个扭曲, 牌 G6805 - 1 治疗仪,用疏密波,其电
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 易发 CSA 等。
流 强 度 以 患 者 能 耐 受 为 度,留 针
转矣”。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眩 2 针灸治疗 CSA 研究概述 晕、恶心、耳 鸣、重 听、记 忆 力 减 退、后 2. 1 针刺多穴 孙钰[2] 应用齐刺法 头部麻木、偏头痛等,可伴 视 物 模 糊、 治疗 CSA 41 例,取风池 ( 双侧) 、阿是
132
综述
河北中医 2013 年 1 月第 35 卷第 1 期 Hebei J TCM,January 2013,Vol 35,No. 1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曹世强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部,天津 300150)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疗法; 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 R274. 05; R743. 905; R -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619( 2013) 01 -0132 -04
人群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平 治疗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同时与 部疼痛加颈部痛点。留针 30 min,每 行上升的趋势[1]。近年来报道针灸治 普通针刺治疗 40 例对照观察,取风池 10 min 行针 1 次。取针后将当日针刺
疗 CSA 日益增多,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 双侧) 、第 2 颈椎 ~ 第 7 颈椎夹脊穴、 取穴中 一 对 颈 夹 脊 穴 作 常 规 皮 肤 消
30 min,每日 1 次,连续针刺 10 d 为 1 个疗程。3 个疗程后总有效率 100% 。 2. 4 穴位注射 韩霜文等[5] 应用针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3 0 m i n , 每 日 1次 , 连 续针 刺 1 0 d为 1 韩 霜文 等 应 用针
0 0 %。 孙 钰 应 用 齐刺法 个 疗 程 。3个 疗 程 后 总 有 效 率 1
头部麻木 、 偏头 痛 等 , 可伴 视 物模 糊 、 治疗 C S A 4 1例 , 取 风池 ( 双侧 ) 、 阿 是 2 . 4 穴位 注射
组 均 每 日针 刺 治 疗 1次 , 1 0次 为 椎动 脉型颈 椎病 (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 低头工作 , 颈部负荷 过重 , 或高 枕睡觉 法 。2
l o s i s o f v e r t e b r a l a r t e r y t y p e , C S A) 是 颈 等均可引起 颈 部慢 性 损伤 ; 个 疗 程 。结 果 : 治 疗组 总有效率 9 8 . ③ 局 部感 1
养、 髓海 失充 所致 。《 灵枢 ・ 大 惑论 》 致病 ; ③ 内分泌 功能紊 乱 , 如 糖尿病 并 耳门。行 捻 转平 补 平泻 法 , 其 余 腧穴
指 出“ 邪 中于项 , 因逢其 身 之虚 , 其 人 发此病 ; ④解剖上弱点, 如 先 天 性 畸 常 规 刺 法 。 之后 在 双 侧 风 池 穴 接 华 佗
学眩晕 、 痹证、 头痛、 项 强 等 范畴 。认 强弱 , 如久病之后 身体虚 弱 , 颈部关节 侧 夹脊 穴 , 并 予 辨证 施 治 , 头 痛 加 太
为是 因颈 部 劳 损 、 肝 肾亏 虚 、 筋 骨 失 韧带松弛 , 一 旦受 轻 微不 协 调外 力 可 阳 , 呕 吐 加 内关 , 失眠 加安 眠 , 耳 鸣 加
1 3 2
河北 中医 2 0 1 3年 1月 第 3 5卷 第 1 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根 、 髓 、 动脉 和 颈部 交感 神 经等 受 到 刺激 和 压 脊 椎
迫而 出现 的一 系列 综合 征候 群 。本病 发病 缓慢 , 以
头 枕 、 项 、 背 、 肢 等 部 疼 痛 以及 进 行 性 肢 体 颈 肩 上 感 觉和 运 动功 能 障碍 为 主症 。轻者 头 晕 , 头痛 , 恶
Re e r hPr g eso e t gVe tb a tr r ia p n yo i s ac o rs n Tr ai re r l n AreyCevc l o d lss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UN H ̄- o g h n
Is tt o cp ntr,h n ogU i r t o C J a hn ogC ia2 0 1 ntue fA u u cueS ad n nv sy fT M, nnS a dn hn 5 0 4 i e i i
s um m a y r
颈 椎 病 (S ) 称 “ 椎 综 合 征 ” 是 颈 神 经 CA 又 颈 ,
达 到治疗 目的 。史连 俊 [] 3针刺 颈夹 脊 穴和 风池 穴 解 除软 组 织痉 挛 , 张局 部血 管 , 除 无 菌性 炎症 扩 消 和 水肿 刺 激 , 加 脑 血 供 , 到健 脑 活 络 , 增 达 祛瘀 通 痹 的作 用 。贾红 玲 E 过 比较 针刺 项七 针 ( 通 风府 、 及 双侧 风 池 、 柱 、 天 完骨 ) 颈 夹脊 穴 治疗 C A 显 与 S, 示 项 七针 组疗 效 显 著 , 与 风 府 为 督 脉 穴 , 池 、 概 风
wi o tnet nS o l Mhr t n te seerho lboo dm lcl vl i da f d ge e- t p i jci , s udf 'e egh ni sac c l ilg a oeua l e a h ni o Oh lt s r tr n e yn re me t n i f c n i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焦经 为 主 , 阳 、 太 风池 、 谷 、 关 、 缺 、 率 外 列 中渚 。风邪 袭 络者 加 侠 其 中实 证 用泻 法 、 血不 足用 补法 。 气
溪、 阿是 穴 ; 阳 上亢 加太 冲 、 间 ; 阳上扰 者 加太 溪 、 阴交 , 管功 能 紊 乱 导致 的疾 病 , 病 常有 季 节性 , 遗传 倾 向 , 性 多 肝 行 虚 三 发 有 女 刺法 : 者 取坐 位 , 规消 毒后 , 2 — 0 毫 针 , 患 常 用 83 号 针尖 从 太 人 认 为 颈 交感 神 经 反 应性 激 惹 、 敏 、 暂性 脑 水 肿 、 过 短 短暂 性 垂 阳穴 呈 1。 向率 谷 透 刺 , 针 深度 1 — 5角 进 . 2寸 , 从 头 部 百 会 穴 体 肿 胀 、 5 再 内分 泌 障碍 、 神 因素 与本 病 的 发生 有 一定 关 系 。 临床 精
22两 组 头 痛 积 分 比较 :对 照组 8 . 0例 ,疗 前 7 6± . ,疗 后 国实 用 医药, 0 1 (2 2 5 . 15 2 3 2 1 , 1 ):6 .
针灸治 疗 椎动 脉 型颈 椎病 临床 观 察
李 兵
摘 要 : 目的 : 观察使 用 电针法 治疗椎 动脉 型颈椎 病 临床 疗 效 , 找 治疗椎 动 脉型 颈椎病 的 最佳方 法 。 法 :0 例 椎 动脉 型颈 椎病 的 寻 方 10 患者 按 抽签 法 分为 试验 组和 对照 组 , 对照 组静 脉滴 注灯 盏细 辛 、 他 司丁 、 二磷 胆碱 , 验组 在 百会 、 池 、 倍 胞 试 风 华佗 夹脊 、 溪 、 三 里 后 足
啡 因片 ( 片 含 酒石 酸 麦角 胺 1 a,咖啡 因 10m )若 3 i 以迅速 激 活经 络 而产 生经 络 传波 达 到 畅通 气 血 、 每 g n 0 g, Om n 祛风 止 痛 , 而 从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其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椎僵硬、头晕、恶心、呕吐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在缓解颈椎病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将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1.1 患者情况选取200名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男性100名,女性100名,年龄范围35-60岁,病程1-5年。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头晕、恶心等,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1.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中医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包括穴位注射、艾灸、耳穴贴压、拔罐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等。

两组患者均接受4周治疗。

1.3 结果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颈部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三、临床研究结果分析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显著。

中医针灸治疗组患者的颈部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部僵硬、头部麻木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上结果表明,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四、结论通过本次临床研究,我们得出结论: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中医治疗在颈椎病领域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的帮助。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其症状主要包括颈痛、肩背痛、头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灸与推拿手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一、针灸治疗1. 穴位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因此在针灸治疗中,应选取与颈椎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

常用穴位包括风府、天柱、肩井、肩髃、天突等。

2. 治疗原则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则是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缓解疼痛。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改善颈椎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颈痛、减轻肩背痛的目的。

3. 临床效果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颈痛、肩背痛、头晕等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针灸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二、推拿手法治疗1. 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通过手法的推、拿、撩、揉等动作,修复颈椎的生理功能,达到缓解疼痛、舒筋活络的目的。

推拿手法常配合中药外敷或药物按摩使用,以增强疗效。

三、综合治疗效果针灸与推拿手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而且,这两种治疗方法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深受患者的喜爱。

针灸与推拿手法的治疗机制是相辅相成的。

针灸治疗能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推拿手法则可以舒筋活络、恢复颈椎的生理功能。

综合运用这两种治疗方法,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对患者的心身健康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广应用这两种中医传统疗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武清中医院吴秀祥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失稳、钩椎关节增生等因索,于头颈活动时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其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孪、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多以头痛、头晕常见,常可因颈部的突然旋转而加重?可伴耳鸣、耳聋等迷路症状,严重者叫出现椎体束受累症状和共济失调的表现。

据统计,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占颈椎病的40%-50%。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

因此,越来越引起医家的重视,并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治疗该病。

近年来针灸治疗此病取得了定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俞明德等[1]采用颈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药物组口服抗骨增生胶囊4号进行比较,针刺取穴:风府、天柱(双)、风池(双)、翳风(双),结果总有效率91.43%,与药物组(64.26%)比较(P < 0.01)优于药物组。

陆妹帆等[2]采用针刺风池及“阿是”法取定颈夹脊穴为治疗组与单针刺风池穴进行对照观察。

经过相同疗程的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后FS-CS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治愈率与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

刘月芝[3]采用通调督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取穴:C,-C,夹脊、风池、风府、大椎、脑户、后顶、百会、前顶、神庭,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2周;对照组为C,-C,夹脊、风池,针刺方法、时间及疗程同治疗组。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8%,对照组为79.1 %,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

魏玉龙等[4]采用通督健脑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试验组取穴为神庭、百会、大椎、命门:对照组为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两组治疗疗程相同,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周惠钧[5]对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刺大椎治疗,其结果有效率达82.7 %。

沈王明[6]采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5例,方法为C,~C,夹脊、风池,针刺得气后取艾条剪为2 cm左右的艾灶,行温针灸,留针30 min,百会穴使用压灸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体息2天,治疗2~5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进展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3-27 09:16:00 ] 作者:丁美中,丛义【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证型之一。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椎-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不足,导致该动脉供血区--脑及脊髓生理功能不全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

由于对其发病机制看法不一,因而名称各异。

常用的如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后颈交感神经综合征、巴-利综合征[1]。

属中医学“痹证”、“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并发或继发的颈源性疾病亦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本病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具体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在非手术疗法中,针灸疗法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关键词】针灸;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虽然颈椎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中医药学从古至今对本病已有了相当的记载积累。

从近十年的临床文献资料看,应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高疗效,约为90%以上[2]。

1 椎动脉型颈椎病概念椎动脉性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tery type,CSA)即颈椎间盘退变、椎间失稳和骨赘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椎动脉神经丛,使位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受到牵扯、挤压、扭曲变窄,椎动脉壁上的椎神经丛受到激惹,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3]。

本病的病因和症状都比较复杂,现代研究逐步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又可分为五型:I型(椎动脉受压型)、Ⅱ型(椎动脉硬化型)、Ⅲ型(椎动脉畸形型)、Ⅳ型(神经-血管型)、V型(特殊型)[4]。

2 CSA病机2.1 现代医学研究机制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而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3]。

但由于椎基底动脉的自主调节和willis环的代偿作用,一般认为并不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改变[6,7]。

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多是在持续性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积累性亚临床脑代谢改变的基础上,因间断性的刺激或压迫加重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失代偿而出现脑干或皮质的损害。

这些刺激或压迫便是在颈椎的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包括椎动脉相对或绝对变长、骨质增生、颈椎小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等[8]。

认为颈椎在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在于:(1)颈椎载荷-应变(应力)与位移的异常增加;(2)颈椎刚度下降处于不稳定状态[9]。

因此颈椎力学平衡稳定的下降可影响颈椎椎间盘退变、椎间失稳和骨赘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椎动脉神经丛,使位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受到牵扯挤压,扭曲变窄,椎动脉壁上的椎神经丛受到激惹,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王欢等为研究受压迫机制,对兔经颈前正中入路,在C5~6横突间骨膜下的内侧植入骨块,建立了椎动脉受压的动物模型,术后用彩色多普勒、椎动脉造影及CT检查结果与临床检查颈椎病的特点相同,有特征性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变,说明受压是颈椎病(椎动脉型)的发病因素之一[10]。

关于颈椎不稳所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以往研究多认为其主要与椎动脉受到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骨赘的骨性压迫而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以及前庭系统功能发生障碍有关。

位于脑中的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及相应中枢功能因缺血而发生眩晕。

尤其前庭迷路对缺血敏感被认为是主要机制[11]。

新近的研究表明,颈源性眩晕的发生还与颈椎局部不稳定,颈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脊髓受到机械和化学刺激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是:(1)颈椎不稳引起局部异常的机械刺激,椎间关节创伤性炎症刺激了分布于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颈椎后纵韧带等结构的交感神经末梢,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颅内血管收缩,继而引起前庭系统短暂缺血[12];(2)颈椎间盘退变致颈椎失稳后,椎间隙狭窄,椎间韧带松弛,在颈部频繁的活动中,颈部脊髓不断受到碰撞或压迫,损害了颈髓中的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反射性地引起眩晕[13];(3)颈部肌肉等软组织是维持颈椎稳定的重要外部条件。

软组织的损伤、水肿和炎症,既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动脉痉挛,影响前庭小脑系统供血,也可激惹三叉神经核,反射性诱发眩晕[13]。

交感神经-体液因素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4,15]。

电生理实验已证实[16],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增高可使NPY合成释放增多,导致血浆NPY水平增高。

ET 主要作用部位是血管平滑肌,体外实验表示ET-1几乎引起所有动脉和静脉平滑肌收缩[17],CSA中ET升高导致椎动脉进一步痉挛、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继发的血管紧张素Ⅱ、氧自由基、转化生长因子(TGF)等的大量释放,有可能刺激ET基因的表达和ET 的释放[18],形成恶性循环。

2.2 CSA临床治疗机制舒缓颈背部肌肉痉挛和肌肉挛缩,调整和改变颈椎关节、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的刺激和压迫,恢复其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改善颈椎稳定性,缓解颈椎轴线上的压力,加大椎间隙,纠正后关节错位,校正畸形,增强颈项肌肉力量的作用可有效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及时改变脑部血液循环,达到缓解和消除颈性眩晕的目的[19]。

甘霈临床观察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健康人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取静脉血,进行血浆神经肽(NPY)、内皮素(ET)放射免疫检测。

显示CSA患者NPY明显增高,较正常组有明显差异。

经采用复合手法治疗CSA,结果能下调血清NPY、ET(P<0.01),使临床症状改善,说明复合手法治疗CS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PY、ET而实现的[20]。

2.3 CSA中医学病因病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是由于积劳伤颈、气虚血瘀、痰阻脉络、内损肝肾所致。

气虚则血运无力,久则导致血瘀,血瘀则筋脉失畅而致颈肌痉挛、纤维性结节、韧带钙化退变;气虚血亏,使髓海空虚产生眩晕[2]。

2.4 针刺治疗CSA可能机制针刺能够镇痛的机制;针刺效应传导体现在除穴位的躯体神经外,交感神经、血管壁神经丛及周围的神经结构可能参与针刺冲动传入的机制;针刺抗炎作用的机制;针刺改善血生化代谢紊乱的机制(降低血中ET浓度、消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降低一氧化氮的生成);针刺纠正血脂和血流变性异常,改善微循环的机制;针刺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的机制[10,21-27]。

3 CSA治疗疗效评价标准3.1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眩晕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2)显效: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残留症状较以前有明显减轻,基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3)有效:少数症状得到改善,日常劳动和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4)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

3.2 疗效评定标准[28](1)痊愈:症状消失,X线示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TCD检查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正常。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后仅偶有轻度的眩晕感,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线明显改善,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基本正常。

(3)有效:症状减轻,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好转,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轻度异常。

(4)无效:症状及X 线TCD检查均无好转。

3.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9]和治疗前后TCD 值[30]的改善情况划分(1)治愈: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可以参加轻工作和劳动,TCD值达到正常范围。

左椎动脉Vs=43.11+13.77Vd=24.71+6.77 Vm=36.41+10.22;右椎动脉:Vs=40.89+12.87 Vd=26.87+6.63 Vm=36.49+8.68;基底动脉:Vs=64.23+13.41 Vd=32.21+6.02 Vm=42.41+10.32。

(2)好转:眩晕、恶心、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但时有复发,TCD值有明显改善。

左侧椎动脉:Vs=36.11+13.77 Vd=19.71+6.77 Vm=26.41+10.22;右侧椎动脉:Vs=36.89+12.87 Vd=19.87+6.63 Vm=26.49+8.68;基底动脉:Vs=52.23+13.41 Vd=26.21+6.02 Vm=32.41+10.32。

(3)无效:眩晕、恶心、头痛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TCD值无明显改善。

左侧椎动脉Vs=29.00+13.77 Vd=13.80+6.77 Vm=16.10+10.22;右侧椎动脉:Vs=29.80+12.87 Vd=13.90+6.63 Vm=16.70+8.68;基底动脉:Vs=40.73+13.41 Vd=19.27+6.02 Vm=23.03+10.32。

4 CSA临床针灸治疗方法4.1 针刺疗法李建山治疗颈椎病438例,主穴:颈夹脊C3~7,配穴:风府、百劳、肩井、外关,针刺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机治疗,其中CSA有效率91.67%[31]。

丁习益治疗CSA 42例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针刺颈部压痛点,捻转提插1~3min,不留针;虚证加太溪(双)、太冲(双)、复溜(双)补法,留针20min,治愈26例,总有效率88%[32]。

赖新生针刺颈三针:百劳、天柱、大杼,对各型颈椎病均有良效[33]。

龚素芬按西医分型辨证取穴针刺治疗颈椎病120例,其中CSA 35例,取穴:风池、外关、C2~7夹脊、百会、通天、太阳,治愈25例,有效率100%[34]。

方红等针刺颈三针、大椎、病变的颈夹脊穴治疗颈椎骨质增生54例,治愈29例,总有效率92.6%,并临床观察提示:此疗法能改善椎动脉供血,消除患处瘀滞和组织粘连,起到解痉镇痛的作用[35]。

4.2 灸法袁坚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非直接疤痕灸法,取穴百会、大椎,艾柱如黄豆大,每穴5壮,总有效率95.5%[36]。

4.3 电针疗法林鹏志治疗CSA 46例,取穴风池(双)、百劳(双)、百会、前顶针刺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总有效率95.54%[37]。

杜桂兰电针主穴颈夹脊穴C5~6,治疗112例CSA,痊愈60例,总有效率95.54%[38]。

4.4 水针疗法宋玉文取穴颈椎穴(双侧肩胛骨天宗穴直下1.5~2寸,一压痛点),注射当归注射液、2%利多卡因和注射用水治疗240例,痊愈129例,总有效率95.4%,对各型颈椎病均有效[39]。

孙玉成用列缺穴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ml,治疗颈性眩晕48例,治愈6例,显效3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

有关水针疗法中,多选用颈夹脊穴注射,且对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此法以药物直接作用病变部位,疗效直接迅速,且作用持久,值得推广[40]。

范卫星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36例,取穴为风池、阿是穴,药物为2%利多卡因4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0ml,结果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4.4%[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