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docx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4课时同步练习 (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4课时同步练习 (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1.1.1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任何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盐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4.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5.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6.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B.ΔH>0的化学反应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C.氧化钙与水反应D.碳酸氢铵分解8.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 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4分子摩尔质量为112B.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 kJ能量C.N4是N2的同系物D.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能量9.已知化学反应2C(s)+O2(g) 点燃2CO(g);2CO(g)+O2(g) 点燃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10.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下列两个反应4P(白磷、s)+5O2(g)=2P2O5(s);△H14P(红磷、s)+5O2(g)=2P2O5(s);△H2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A.△H1小于△H2B.△H1大于△H2C.△H1=△H2D.无法确定11.已知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 A+B→X (△H >0),② 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二.非选择题12.(1)据了解,我国建成的三峡工程将提供的水力发电功率相当于30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 因此,三峡建设将有助于控制A .温室效应B .白色污染C .城市污水的任意排放D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2)已知1g 炭粉(C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32.8kJ (与1g 原煤相当),若以火力发电,要达3000万千瓦的功率,每年至少需耗原煤多少万吨?(每年按365天计,1kw·h=3.6×106J )§1.1.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1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2H 2(g)+ O 2(g)=2H 2O(l); △H = —142.9 KJ/molB .2H 2(g)+ O 2(g)=2H 2O(l); △H = —571.6 KJ/molC .2H 2 + O 2 = 2H 2O ; △H = —571.6 KJ/molD .2H 2(g)+ O 2(g)=2H 2O(l); △H = +571.6 KJ/mol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A .196.64kJB .196.64kJ /molC .<196.64kJD .>196.64kJ3.热化学方程式:S(l)+O 2(g)=SO 2(g);△H =—297.23kJ/mol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S(s)+O 2(g)=SO 2(g);|△H|>297.23kJ/molB . S(g)+O 2(g)=SO 2(g);|△H|<297.23kJ/molC .1mol SO 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 S 和1mol O 2键能之和D .1mol SO 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 S 和1mol O 2键能之和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 1 >Q 2的是A .2H 2(g)+O 2(g)=2H 2O(l) ;△H= Q 1 2H 2(g)+O 2(g)=2H 2O(g); △H= Q 2B .S(g)+O 2(g)=SO 2(g) ; △H= Q 1 S(s)+O 2(g)=SO 2(g)△H= Q 2C .C(s)+1/2O 2(g)=CO(g);△H= Q 1 C(s)+O 2(g)=CO 2(g);△H= Q 2D .H 2(g)+Cl 2(g)=2HCl(g);△H= Q 1 1/2H 2(g)+1/2 Cl 2(g)=HCl(g);△H= Q 25.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 ,它所生成的CO 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CaCO 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 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A .0.5QB .QC .2QD .5Q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 )+OH -(aq)== H 2O(l) △H= -57.3KJ/mol ,向1L 0.5mol/L 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 1、ΔH 2、ΔH 3的关系正确的是A .ΔH 1﹥ΔH 2﹥ΔH 3B .ΔH 1﹤ΔH 3﹤ΔH 2C .ΔH 2﹥ΔH 1﹥ΔH 3D .ΔH 1﹥ΔH 3﹥ΔH 2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n (s 、白) + 2HCl (aq )= SnCl 2(aq )+ H 2(g ) △H 1② Sn (s 、灰) + 2HCl (aq )= SnCl 2(aq )+ H 2(g ) △H 2③ Sn (s 、灰) Sn (s 、白) △H 3= + 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 1 >△H 2B .灰锡变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13.2℃ < 13.2℃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483.6 kJ 二.非选择题:9.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1=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2| |△H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P Cl5与足量水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10.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用50 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 1~5 A CD CD 6~10 D D D A A 11 D二.非选择题12.(1)AD (2)103710x 8.3236524106.3103⨯⨯=⨯⨯⨯⨯⨯解之得 x =288(万吨)§1.1.2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 1~5 B C C C C 6~8 D DC二.非选择题:9. ( 1)2P(s)+3Cl 2(g)=2PCl 3(g) △H=-612kJ/mol(2)PCl 5(g)=PCl 3(g)+Cl 2(g) △H=+93kJ/mol(3) -399kJ/mol 等于(4)PCl 5+4H 2O=H 3PO 4+5HCl10.(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偏小 偏小§2.1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B .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 .反应物的结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快慢的根本原因D .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量的减少或生成物质量的增加2.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 →B 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 mol A ,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 mol A ,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A .快B .慢C .相等D .无法判断3.对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2SO 2+O 22SO 3,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催化剂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④4.反应4NH 3+5O 24NO+6H 2O 在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X )不正确的为A .v (NH 3)= 0.18mol•L -1•s -1B .v (O 2)= 0.15mol•L -1•min -1C .v (NO )= 0.12mol•L -1•min -1D .v (H 2O )= 0.18mol•L -1•min -15.在2L 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 ==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 和B 都是4mol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秒钟后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为A .2.8molB .1.6molC .3.2molD .3.6mol6.对反应4A (g )+5B (g ) == 4C (g )+6D (g ),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0.40mol•L -1•s -1B .v (B)=0.48mol•L -1•s -1C .v (C)=0.36mol•L -1•s -1D .v (D)=0.55mol•L -1•s -17.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 -1的两种气体,X 2、Y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达到平衡时c(X 2)=0.4mol·L -1、c(Y 2)=0.8mol·L -1、c(Z)=0.4mol·L -1,则该反应的方程式是A .X 2+2Y 22XY 2 B .2X 2+Y 2 2X 2Y C .3X 2+Y 2 2X 3Y D .X 2+3Y 2 2XY 38.已知:4NH 3+5O 2=4NO +6H 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ν(NH 3)、ν(O 2)、ν(NO)、ν(H 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A .ν(NH 3)= 54ν(O 2) B .ν(O 2)= 56ν(H 2O) C .ν(NH 3)= 23ν(H 2O) D .ν(O 2)= 54ν(NO) 9.在密闭容器中,A 和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ν(A)、ν(B)、ν(C)表示,已知,它们之间的如下关系:3ν(A)=2ν(B),3ν(C)=2ν(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 .2A+3B===2CB .A+3B===2C C .3A+ B=== 2CD .A + B=== C10.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2s 时物质A 的浓度为0.6mol•L -1②2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 -1③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s -1④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 -1•s -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二.非选择题(12题15分,13题19分,共34分)12.将等物质的量的H 2和I2充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 I2(g)2HI(g),测得2min时v (HI) = 0.1 mol•L-1•min-1,I2(g)的浓度为0.4 mol•L-1,试确定:(1)H2和I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2)H2和I2的起始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3)2min末HI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13.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 ·min). 试求:(1)x的值.(2)反应开始前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n(B)(3)5min时A的浓度是(4)此5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1 化学反应速率一.选择题1~5DDB A C 6~10 A CAAC11.D二.非选择题12.(1)均为0.05 mol•L-1•min-1(2)均为0.5 mol•L-1(3)0.2 mol•L-113.(1)2;(2)3mol;(3)0.75mol/L;(4)0.05mol/(L·min)§2.2.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每空6分,共66分)1.下列金属分别投入0.1 mol/L 盐酸中,反应最剧烈的是A .FeB .MgC .AlD .Cu2.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A .2SO 2+O 22SO 3 B .CO+H 2O (g ) CO 2+H 2C .CO 2+H 2O H 2CO 3D .H ++ OH -H 2O 3.把镁带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带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氯离子的浓度.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4.把下列四种 X 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 10mL2 mol•L -1盐酸的烧杯中,并均加水稀释到50mL. 此时X 和盐酸缓缓地进行反应. 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20mL 3 mol•L -1的 X 溶液B .20mL 2 mol•L -1的 X 溶液C .10mL 4 mol•L -1的 X 溶液D .l0mL 2 mol•L -1的 X 溶液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 .将铁粉改用铁片B .将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 .增大稀硫酸的用量D .滴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6.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反应A (g )+B (g )C (g )+D (g )的正反应速率在改变条件的瞬间增大的措施是A .减小C 或D 的浓度B .增大D 的浓度C .减小B 的浓度D .增大A 或B 的浓度 7.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 、b ,分别加入到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并且在a 中加入少量的CuSO 4,下图中表示其产生H 2总体积(V )与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8.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 产生气体体积V 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 、b 、c 、d 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A .4-3-1-2B .1-2-3-4C .3-4-2-1D .1-2-4-3 Oa bV t A O a bV t BO a b V t C O a b V tD9.对于在同一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2===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炭块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一般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容器体积不变时,向其中充入N2,反应速率不变D.增加炭的量可以加快反应速率10.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的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4min后反应速率逐渐变小C.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间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mol/(L·min)二.非选择题(11题24分,12题10分,共34分)11.100mL、6mol/L的H2SO4溶液与足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加入下列物质后,对v(H2)和n(H2)有何影响,请将结果填入下表. (请用“增大”、“减小”、“不变”填写. )加入物质对v(H2)的影响对n(H2)的影响Na2CO3固体K2SO4溶液NaNO3固体通入HCl气体12.加入0.1molMnO2粉末于50mL过氧化氢水溶液(ρ=1.1g/mL)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⑴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_________⑵放出一半气体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__⑶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是_________⑷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的浓度.(请保留三位小数)§2.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加压强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反应反成N2的CO2. 对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B.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使用催化剂不能加快反应速率3.对于反应2SO 2(g)+O2(g)2SO3(g),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只能加快吸热反应速率B.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C.用正催化剂只能加快正反应速率D.使用催化剂可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5.实验测得某反应在不同pH下产物A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其他条件相同).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pH=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一定pH范围内,溶液中H+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D.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使反应停止6.反应C ( s) + H 2O (g) CO( g) + H2 (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升高温度D.增加H2O(g)7.已知分解1 mol H2O2 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的分解机理为:H2O2+I-→H2O +IO-慢H2O2+IO-→H2O +O2+I-快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D.v(H2O2)=v(H2O)=v(O2)8.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甲:在500℃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乙:在500℃时,用V2O5做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起反应丙:在45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丁:在50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9.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 c/mol·L-1V/mL c/mol·L-1V/mLA25 5 0.1 10 0.1 5B25 5 0.2 5 0.2 10C35 5 0.1 10 0.1 5D35 5 0.2 5 0.2 1010.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若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υ(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υ(C)=0.2 mol·L-1·s-1B.Z=3C.B的转化率为25% D.C的体积分数为28.6%二.非选择题(11题16分,12题24分,共40分)11.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2.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1~5 B D D A D 6~10 DACDA二.非选择题:11.12.⑴60ml ⑵1min ⑶D>C>B>A ⑷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⑸0.107mol/L§2.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选择题1~5 CCADD 6~10 ACCDD二.非选择题11.(1)Zn+CuSO4 = Cu+ZnSO4Zn+H2SO4 = ZnSO4+H2↑(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Cu与Zn、酸溶液形成Cu/Zn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3)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4)①30 10 17.5 ②灰黑暗红③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将Zn的表面覆盖,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减慢.§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下列过程的方向判断不正确是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B.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的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倾向于无序排列D.溶于水的硝酸铵不能自发地向水中扩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的B.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都是放热反应C.只有放热反应才能够自发进行D.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很快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三态的熵值的大小S m(s) >S m(l) >S m(g)B.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Cl2(g)的△H>0 △S>0C.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可逆反应进行的净速率与正、逆反应速率无关.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5.298K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S<0 不能自发进行B.∆S>0 能够自发进行C.∆S>0不能自发进行D.∆S<0 能够自发进行6.在高温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2CO(g)===2C(s)+O2(g) B.2N2O5(g)====4NO2(g)+O2(g)C.(NH4)2CO3(s)====NH4HCO3(s)+NH3(g) D.MgCO3(s)===MgO(s)+CO2(g)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A.△H<0、∆S>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H<0、∆S<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H>0、∆S>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H<0、∆S>0的反应肯定是不自发的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B.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熵增加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D.改变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9.碳铵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碳铵分解是放热反应,所以能够自发进行D.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在100℃时不可能自发分解10.向小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在木板上滴少量水,如图所示,搅拌过程中,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一会儿就会发现烧杯内固态物质变成液体,烧杯壁变冷,小木板上因少量水冻结,而与烧杯粘在一起.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D.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11.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 .图①表示反应2NO 2N 2O 4 ΔH<0 在定温定容下达到平衡状态后,降温充分反应再次达平衡过程中,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 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间的变化D .图④中a 、b 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2.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 2(g )+3H 2(g )2 NH 3(g ) ΔH =-92.4KJ ·mol -1) 容器甲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 2、3mol H 2 2mol NH 34mol NH 3NH 3的浓度(mol·L -11-)c 1 c 2 c 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 kJ 吸收b kJ 吸收c kJ 体系压强(Pa ) p 1 p 2 p 3 反应物转化率 a 1a 2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32c c >B .92.4a b +=C .232p p <D .a 1+ a 3>1二.非选择题(13题10分、14题10分、15题8分,共28分)13.一密封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 2 +3H 2 2NH 3 △H<0,下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 _. (2)t 1、t 3、t 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t1t3t4(3)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A.t0~t1B.t2~t3C.t3~t4D.t5~t614.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E2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15.已知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298K、100kPa的条件下,其△H=-113.0kJ/mol,△S=-145.3J/(mol·K).(1)请讨论该反应是否能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请说明理由.(2)已知汽车发动机内温度高于2000K. 能否设计一个装置使该反应在发动机中进行?请分析说明. 若假定该反应的△H随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请计算使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选择题1~5 D ABCB 6~10 AADAC 11~12BB二.非选择题13.(1)t0~t1、t2~t4、t5~t6 (2)升高温度加了催化剂降低压强(3)A 14.(1)放热.(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4)减小、减小.15.(1)能. 因为该反应的△H-T·△S<0(2)不能. 因为随着T(温度)的升高,会使△H-T·△S>0. 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为777.7K§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2.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H2O 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 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 )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 )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3.室温下,在pH=12的强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A.1.0×10-7mol•L-1B.1.0×10-6 mol•L-1C.1.0×10-2mol•L-1D.1.0×10-12mol•L-1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 K+、Cl-、NO3-、S2-② K+、Fe2+、I-、SO42-③ Na+、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 K+、Ba2+、Cl-、NO3- ⑥SO42-、Mg2+、I-、S2O32-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5.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存在微弱的电离:2NH3NH4++ NH2-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液氨中含有NH3、NH4+、NH2-等粒子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C.液氨中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D.只要不加入其它物质,液氨中c(NH4+)=c(NH2-)6.313K时,水的离子积K w=3.0×10-14,则313K时,c(H+ )= 10-7mol•L-1的溶液()A.呈酸性B.呈中性C.呈碱性D.无法判断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时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后PH=4C.0.2mol•L-1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PH=3的醋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8.(双选)0.1mol/LHF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c(H+)> c(F-) B.c(H+)> c(HF)C.c(OH-)> c(HF) D.c(HF) > c(F-)9.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将一小块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将一小块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10.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二.非选择题(每空8分,共40分)11.(24分)(1)某温度时,测得0.01 mol•L-1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 .(2)在此温度下,将PH=a 的NaOH 溶液V a L 与PH=b 的硫酸V b L 混合. ①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 a :V b = . ②若所得混合液PH=10,且a=12,b=2,则V a :V b = .12.(16分)将一定量铁粉在500 mL pH=1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向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再加入0.04 mol/L 的KI 溶液500mL 时,刚好使I -完全转变为I 2析出,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可以忽略. 试求:①铁粉的质量;②最终溶液的pH.§3.2.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选择题(每空6分、共60分)1.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 中起作用的是( ) A . Na +B . HCO 3-C . Fe 2+D . Cl -2.准确量取25.00 mL 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 .50mL 量筒 B .100mL 量筒 C .50mL 酸式滴定管 D .50mL 碱式滴定管 3.(双选)对于常温下pH 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lmL 稀释至100mL 后,pH 等于3B .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 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C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 H +与水电离出的+(H )c 之比值为-1210. D .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是pH 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 H +的100倍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 42->c(NH 4+)B .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c 1和c 2,pH 分别为a 和a+1,则c 1=10c 2C .pH=11的NaOH 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 .向0.1mol/L 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32c(OH )c(NH H O)•增大5.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 .用湿润的PH 试纸测稀碱液的PH ,测定值偏小B .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 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 (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 活化能8. 催化剂能量反应过程E 1E 2反应物生成物活化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反应热没加催化剂加了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g ) △H=-48.40kJ ·mol-1B.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5518kJ ·mol-1C.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H=+5518kJ ·mol-1D.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48.40kJ ·mol-1 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6)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

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3-3-2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同步练习3-3-2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0.1 mol ·L -1Na 2CO 3溶液中,欲使CO 2-3的浓度尽量接近0.1 mol ·L -1,则应向溶液中加( )A .HClB .Na 2CO 3C .NaClD .KOH【解析】 在Na 2CO 3溶液中存在水解:CO 2-3+H 2O HCO -3+OH -、HCO -3+H 2O H 2CO 3+OH -;向溶液中加入KOH 可以抑制CO 2-3的水解,使CO 2-3的浓度尽量接近0.1 mol ·L -1 【答案】 D2.为了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的Fe 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HCl ,这种试剂是( )A .NH 3·H 2OB .NaOHC .Na 2CO 3D .MgCO 3【解析】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被除杂的物质尽量不要减少,不得引入新的杂质,并且易于分离复原。

加入NH 3·H 2O 或NaOH 或Na 2CO 3时,均能引入杂质离子NH +4或Na +,不符合题意。

因为原溶液中Fe 3+水解:Fe 3++3H 2O Fe(OH)3+3H +,当加入MgCO 3后,有MgCO 3+3H +=Mg 2++CO 2↑+H 2O 反应,消耗了H +,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Fe(OH)3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发生聚沉,最后可将Fe 3+除去。

加入MgO 、Mg(OH)2、MgS 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答案】 D3.在CH 3COONa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c (Na +)>c (CH 3COO -)>c (OH -)>c (H +)B .c (CH 3COO -)>c (Na +)>c (OH -)>c (H +)C .c (Na +)>c (CH 3COO -)>c (H +)>c (OH -)D .c (Na +)>c (OH -)>c (CH 3COO -)>c (H +)【解析】 在CH 3COONa 溶液中由于CH 3COO -的水解,使得c (Na +)>c (CH 3COO -);并且由于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故c (OH -)>c (H +);由于盐的水解程度比较小,所以c (CH 3COO -)>c (OH -),即A 项正确。

正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标准人教版

正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标准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响原理》课本习题参照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响过程中所开释或汲取的能量,叫做反响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响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是 kJ/mol。

例如1molH2(g)焚烧,生成1molH2O(g),其反响热kJ/mol。

化学反响的本质就是反响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头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汲取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响达成时,若生成物开释的能量比反响物汲取的能量大,则此反响为放热反响;若生成物开释的能量比反响物汲取的能量小,反响物需要汲取能量才能转变成生成物,则此反响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第三节焚烧热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依据焚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焚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优异的燃料。

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不可以重生,最后将会枯竭,所以此刻就应当追求应付举措。

举措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取代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能够制造甲醇或乙醇。

因为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能够重生,所以用甲醇、乙醇取代汽油是应付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举措。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并且单位质量的焚烧热值最高,所以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其他运输工具的优异燃料。

在目前,用氢气作燃料另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露,不便于储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其他化石燃料,成本高。

假如用太阳能和水低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打破,则氢气能源将拥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甲烷是一种优良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忧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批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

假如找到了合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柱状图略。

对于怎样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能够自由假想。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二化学第三章1.25℃时, pH 值都等于10 的 KOH溶液与 CH3COOK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较()A.相等B.前者比后者大C.后者比前者大D.二者都比纯水电离程度小2.用已知浓度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以下操作使测定结果(NaOH 溶液的浓度 )偏高的是A.滴定达终点时,俯视读数B.碱液移入锥形瓶后,加入10mL 蒸馏水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清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D.滴定振荡锥形瓶过程中,有少许溶液溅出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镁与极稀硝酸反响生成硝酸铵的离子方程式为+2++3H2O :4Mg+6H +N=4Mg +N-+-8, 则此溶液的 pH=3B. 常温下 ,0.1 mol/L 一元酸 HA溶液中 c(OH )/c(H)=1 × 10C. 同样条件下 , 浓度均为0.01 mol/L4的 NHCl 溶液和 NaCl 溶液中 , 前者的阳离子总浓度大于后者的阳离子总浓度D.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淆后的溶液中++3--3:c(Na )+c(H)=c(CH COO)+c(OH)+c(CH COOH) 4.以下事实必定能证明2)HNO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aNO2溶液的 pH 大于 7②用 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③HNO2和 NaCl 不可以发生反响④常温下 0.1 mol ·L-1 HNO2溶液的 pH= 2. 1⑤常温下 pH=3 的 HNO2溶液和 pH=11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淆,pH 小于 7⑥常温下 pH=2 的 HNO 溶液稀释至100 倍, pH 约为 3. 12A.①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④⑤⑥D.所有5.必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积淀溶解均衡,其均衡常数为物质Fe(OH)2Cu(OH)2Fe(OH) 3K sp(25℃)8.0 ×10﹣ 16﹣ 20﹣ 382.2 × 10 4.0 × 10对于含 Fe (SO ) 、 FeSO和 CuSO各的混淆溶液1L,依据上表数据判断,说法错误..的是24344A.向混淆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初看到红褐色积淀B.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并用CuO粉末调理 pH,过滤后可获较纯净的CuSO4溶液2﹣): [c 3+2+2+C.该溶液中 c( SO4( Fe) +c( Fe )+c( Cu ) ]=5 : 4D.将少许 FeCl 3粉末加入含 Cu(OH) 2的悬浊液中,此中c( Cu2+)增大6.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以下的概括总结(均在常温下),此中正确的选项是① pH = 1 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都会降低② 1 L 0.50 mol·L- 1NHCl 溶液与 2 L 0.25 mol- 1+·L NHCl 溶液含NH 物质的量完整相等444③ pH 相等的四种溶液: a. CHCOONa b . C H ONa c . NaHCO d.NaOH,则四种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3653由小到大次序为: d < b < c < a④的 NaHCO3溶液: c(Na +)-2-) > c(H 2CO3)> c(HCO 3 )> c(CO 3⑤ pH = 2 的一元酸和 pH= 12 的二元强碱等体积混淆:c(OH-)≤ c(H + )⑥ pH= 4、浓度均为-1--+ 0.1 mol·L的 CH3COOH、 CH3COONa混淆溶液中: c(CH3COO) + c(OH) > c(CH 3COOH)+ c(H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7.常温下, 0.1 mol ·L-1 HX的 pH=1,0.1 mol ·L-1 CH3COOH的 pH=2.9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对应考点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一定显中性B.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C.c(H+)<c(OH-)的溶液一定显碱性D.c(OH-)=1×10-6 mol/L的溶液一定显酸性解析:25℃时,pH=7的溶液显中性,pH=6的溶液显酸性,其他温度下不一定,A、B 不正确;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c(H+)与c(OH-)的相对大小,只根据c(H+)或c(OH-)判断是偏面的,C正确,D不正确。

答案:C2.(对应考点一)喷墨打印机墨汁的pH为7.5~9.0。

当墨汁喷在纸上时,与酸性物质作用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

由此可知( )①墨汁偏碱性②墨汁偏酸性③纸张偏酸性④纸张偏碱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常温下pH>7的液体呈碱性;碱性墨汁喷到纸上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由此可知,纸张偏酸性。

本题灵活考查了pH的有关应用。

答案:A3.(对应考点二)将pH=2和pH=5的稀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约为( ) A.3.5 B.3C.7 D.2.3解析:混合后溶液中H+浓度为:c(H+)=V× 10-2 mol/L+V×10-5 mol/L2 V=5.0×10-3mol/L,pH=-lg c(H+)=-lg(5.0×10-3)=3-lg5=2.3。

答案:D4.(对应考点二)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 .0.01 mol/LB .0.017 mol/LC .0.05 mol/LD .0.50 mol/L解析:设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 ,混合溶液中c (OH -)=10-2 mol/L 则有10-2 mol/L=3Vc -2Vc 3V +2V,则c =0.05 mol/L 。

答案:C5.(实验题)有一学生甲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 ,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 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课堂达标即时巩固.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课堂达标即时巩固.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1.下列溶液加酚酞后显浅红色,且加热溶液后红色又变深的是()A.NaHCO3溶液B.FeCl3溶液C.澄清石灰水D.CH3COOH溶液解析:选A。

A项,H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热时促进水解,碱性增强;B项,FeC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色;C项,澄清石灰水使酚酞试剂变红色,但加热后红色不变;D项,CH3COOH不能使酚酞试剂变红色。

2.为了同时对某农作物施用分别含有N、P、K三种元素的化肥,对于给定的化肥: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最适合的组合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解析:选B。

K2CO3水解显碱性,易与NH+4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NH3降低肥效,K2CO3不可选;氨水为碱性,易与Ca(H2PO4)2反应,易生成难溶的Ca3(PO4)2或CaHPO4而使P元素流失,故同时补充三元素的组合为②③④。

3.(2012·安庆高二检测)在Na2CO3溶液中,下列等量关系成立的是()A.c(OH-)=c(HCO-3)+c(H2CO3)B.2c(Na+)=c(CO2-3)+c(HCO-3)+c(H2CO3)C.c(Na+)+c(H+)=c(HCO-3)+c(CO2-3)+c(OH-)D.c(Na+)>c(CO2-3)>c(OH-)>c(HCO-3)解析:选D。

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平衡:H2O H++OH-、CO2-3+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所以c(OH-)>c(HCO-3)+c(H2CO3),A错误;据原子守恒知c(Na+)=2[c(CO2-3)+c(HCO-3)+c(H2CO3)],B错误;据电荷守恒知c(Na+)+c(H+)=c(HCO-3)+2c(CO2-3)+c(OH-),C错误;因第一步水解程度大于第二步水解程度,所以D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对应考点一)放热反应2NO(g)+O2(g)2NO2(g)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增大压强②减小NO2的浓度③增大O2浓度④升高温度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解析:①增大压强,平衡向减小体积的方向即正向移动。

②减小NO2的浓度,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即正向移动。

③增大O2浓度,平衡向消耗O2的方向即正向移动。

④升温,平衡向吸热的方向即逆向移动。

⑤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答案:A2.(对应考点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1>T2,ΔH>0 B.T1>T2,ΔH<0C.T1<T2,ΔH>0 D.T1<T2,ΔH<0解析:“先拐值大”,故T2>T1。

升温HI的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向是放热的。

答案:D3.(对应考点一)已知反应A2(g)+2B2(g)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的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解析:A项,升温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项,升温时增大反应速率,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降温或加压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4.(对应考点二)下图表示反应:A(g)+B(g)n C(g)ΔH<0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有催化剂,b表示无催化剂B.若其他条件相同,a比b的温度高C.反应由逆反应开始D.a―→b采用的是加压解析:A项,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若a表示有催化剂,则两种情况下的C%是相等的,故不正确;B项,从b到a,即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C%降低,正确;C项,由图可知,C%由0逐渐增大,可见反应从正反应开始;D项,a―→b,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增长,故不可能是加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作业10.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时作业10.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课时作业(十)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或熵不变的反应C.自发反应在适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解析】放热反应通常是自发进行的过程,但有些吸热反应也是自发的;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

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的条件。

要利用焓判据和熵判据综合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简单地单独使用。

故选C。

【答案】 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能发生B.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C.在一定条件下,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能发生D.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发过程的特点。

自发进行只能说明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说明反应发生的难易和快慢;由于熵增加的原因,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故选C。

【答案】 C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3.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与SO2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N2(g)+2CO2(g)。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合适的催化剂C.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高温和催化剂条件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D.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解析】只使用催化剂便可使尾气发生转化,故此反应能自发进行;因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熵减小;因熵减小不利于反应自发,故自发进行的原因是反应放热。

【答案】 C4.能用焓判据判断下列过程方向的是( )A.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变干B.硝酸铵溶于水C.100 ℃时的水蒸气凝结成水D.25 ℃、101 kPa时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1能自发进行【解析】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和硝酸铵溶于水都是自发过程,该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熵值增大,熵增效应超过了能量效应;100 ℃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是自发过程,因为该过程释放了能量,使体系能量降低,符合题意;D项中反应是吸热反应,同时又是熵增反应,熵增效应同样超过了能量效应。

《同步课堂》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课下30分钟演练

《同步课堂》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课下30分钟演练

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聪明的人在生活中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这说明( ) ①选择与放弃是一回事②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③选择与放弃相反相成④对立与统一构成矛盾的双方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

选择与放弃是对立统一关系,①观点看到了二者的统一,但否认二者的对立,观点错误;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说明对立的双方存在相统一的一面,故②正确,③观点说明矛盾的双方具有对立统一的属性,正确;对立统一是构成一个矛盾的双方具备的属性,故不能把对立统一看成是矛盾的双方,④观点错误。

2.(2022·高考广东卷)观察以下列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 ),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A.目标: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C.障碍:跨越的支点 D.天才:勤奋的结晶解析:选C。

此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意在考查学生对矛盾同一性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矛盾的同一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漫画中的墙是人实现跨越的障碍,但漫画中的人利用墙实现了跨越,强调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 项符合题意;A、B项强调意识的能动性,D项强调量的积累,均不符合题意。

3.随着市场经济和群众传媒的开展,我国文化市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人们素质的提高。

但也出现了一些风格低下、庸俗化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

对此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事物是变化开展的B.复杂事物存在的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C.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解析:选C。

此题考查对矛盾观点的理解。

既看到文化市场提供给人们丰富的精神食粮,又看到一些负面现象,说明了C。

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

4.假设会见10名顾客,只在第10名顾客那里获得200元的订单,那么如何看待前面9次的被拒绝呢美国国际投资参谋公司总裁廖荣典有个很有名的百分比定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3-2电解原理的应用(课时练)(学生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3-2电解原理的应用(课时练)(学生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4-3-2 电解原理的应用1.关于电解NaC 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2.关于镀铜和电解精炼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B.电解液的成分都保持不变C.阳极反应都只有Cu-2e-===Cu2+D.阴极反应都只有Cu2++2e-===Cu3.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4.欲在金属表面镀银,应把镀件接在电镀池的阴极。

下列各组中,选用的阳极金属和电镀液均正确的( ) A.Ag和AgCl溶液B.Ag和AgNO3溶液C.Fe和AgNO3溶液D.Pt和Ag2SO4溶液5.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B.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D.1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 mol电子6.臭氧是常见的强氧化剂,广泛用于水处理系统。

制取臭氧的方法很多,其中高压放电法和电解纯水法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压放电法,反应的原理为3O 2=====放电2O 3B .高压放电出来的空气中,除含臭氧外还含有氮的氧化物C .电解时,电极b 周围发生的电极反应有3H 2O -6e -===O 3↑+6H +和2H 2O -4e -===O 2↑+4H +D .电解时,H +由电极a 经聚合固体电解质膜流向电极b7.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

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2.3.化学平衡2新人教版选修4(2021学年)

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2.3.化学平衡2新人教版选修4(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2.3.化学平衡2 新人教版选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 2.3.化学平衡2 新人教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2.3.化学平衡2新人教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2.3。

化学平衡21.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解析】选B。

p2>p1,则p2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较大,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要短,且平衡逆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比p1的要低。

2.(2016·苏州高二检测)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ΔH〈0,达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B。

H2(g)+I2(g)2HI(g) ΔH〈0,达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C。

FeCl3+3KSCN Fe(SCN)3(红色)+3KCl,达平衡后,加少量KCl,因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D.对于N2+3H22NH3,平衡后,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充入O2,平衡左移【解析】选D。

A项,缩小体积,平衡右移,但c(NO2)浓度仍增大,颜色变深,A错;B项,扩大容积,平衡不移动,但由于c(I2)减小,故体系颜色变浅,B错;C项,由于KCl没有参与反应,故对平衡无影响,C错;D项,压强不变,充入O2(注:O2不参与反应),体积扩大,平衡左移. 3。

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2.3.化学平衡4新人教版选修4(2021学年)

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2.3.化学平衡4新人教版选修4(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2.3.化学平衡4 新人教版选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 2.3.化学平衡4 新人教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堂10分钟达标 2.3.化学平衡4 新人教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2。

3。

化学平衡41。

(2016·邵武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无关B.两种物质反应,不管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不变C。

化学平衡常数等于某时刻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D.温度一定,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解析】选D。

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不同温度下,K值不同,同时平衡常数还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故A、B两项错误。

K值的计算必须用平衡浓度,故C项错误。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定量反映了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大小,它只是一个温度函数,与浓度、压强、催化剂均无关。

【易错提醒】化学平衡常数必须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常数。

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状态下的浓度,不能用任一时刻的浓度值。

2。

某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2E(g)。

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E(g),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开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M(g)和1 mol N(g)的混合气体,则达到化学平衡时M的转化率是()A.20% ﻩﻩﻩﻩ B.40%C。

60%ﻩﻩﻩD。

课时讲练通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堂10分钟达标: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含解析

课时讲练通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堂10分钟达标: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10分钟达标1.(2016·厦门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B.中和热测定可以是所有的酸和碱C.环形玻璃搅拌棒的搅拌方式是上下搅动D.实验所取NaOH物质的量稍大于HCl,会导致中和热的数值偏高【解析】选C。

A.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酒精灯,A错误;B.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 mol水所放出的热量,B 错误;C.为了使酸碱充分混合,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的方法是上下搅动,C正确;D.测中和热的实验中,所取NaOH的物质的量稍大于HCl 的物质的量是为了使HCl反应完全,保证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达到要求,测量值更准确,D错误。

2.(2016·鄂州高二检测)测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和热的实验中没有使用的仪器有:①大、小烧杯;②容量瓶;③量筒;④环形玻璃搅拌棒;⑤试管;⑥温度计;⑦蒸发皿;⑧托盘天平中的( )A.①②⑥⑦B.②⑤⑦⑧C.②③⑦D.③④⑤⑦【解析】选B。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到大、小烧杯、温度计、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没有用到容量瓶、试管、蒸发皿和托盘天平,故B项正确。

3.已知盐酸与硫酸跟烧碱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 H2O(l)ΔH=Q1kJ·mol-1,又知: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ΔH=Q2kJ·mol-1。

则Q1和Q2的关系是( )A.Q1=Q2B.2Q1=Q2C.Q1<Q2D.无法判断【解析】选B。

两个反应都是强酸、强碱稀溶液的反应,第二个反应生成2 mol H2O,是第一个反应生成水的2倍,故Q2=2Q1。

【方法规律】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加倍,相对应的ΔH也加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1.(对应考点一)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小苏打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产生气体和沉淀
C.加热稀醋酸溶液其pH稍有减小
D.浓的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解析:A项,Na2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涤油污;B项,NaHCO3与AlCl3因水解相互促进而产生沉淀和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C项,加热促进CH3COOH电离,c(H+)增大、pH减小,与水解无关;D项,S2
-发生水解产生H
S具有臭味,离子方程式为S2-+H2O HS-+OH-、HS-+
2
H2O H2S+OH-。

答案:C
2.(对应考点一)为了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A.NaOH B.Na2CO3
C.氨水D.MgO
解析:利用了Fe3+的水解:Fe3++3H2O Fe(OH)3+3H+,为了除去Fe3+,使平衡正向移动,而同时又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可加入MgO。

答案:D
3.(对应考点二)常温下,将甲酸与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此溶液中
() A.c(HCOO-)>c(Na+)
B.c(HCOO-)<c(Na+)
C.c(HCOO-)=c(Na+)
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大小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

很多同学不知如何下手,对题干
分析不深刻。

题干中所给的信息pH=7很重要,当NaOH和HCOOH反应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4种:Na+、HCOO-、OH-、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HCOO-)+c(OH-);由pH=7可知,c(H+)=c(OH-),得出c(Na+)=c(HCOO-)。

答案:C
4.(对应考点二)(2010·广东高考)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 mol·L-1 NaA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A-)>c(H+)>c(OH-)
B.c(Na+)>c(OH-)>c(A-)>c(H+)
C.c(Na+)+c(OH-)=c(A-)+c(H+)
D.c(Na+)+c(H+)=c(A-)+c(OH-)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NaA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因A-发生水解而呈碱性,则溶液中c(H+)<c(OH-),A项错;由于A-的水解是微弱的,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 c(A-)>c(OH-)>c(H+),可见B项错;由“电荷守恒”(即溶液呈电中性)可知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5.(对应考点一)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CO2-3+H2O HCO-3+OH-
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B.Al3++3H2O Al(OH)3+3H+明矾净水
C.TiCl4+(x+2)H2O(过量)TiO2·x H2O+4HCl用TiCl4制备TiO2
D.SnCl2+H2O 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
解析:A项,加热使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碱性增强,有利于除油污;D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平衡向氯化亚锡的水解方向移动,所以D错。

答案:D
6.(实验题)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装入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并分别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①中加入烧碱,向烧杯③中加入NH4NO3晶体,烧杯②中不加任何物质。

(1)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显浅红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①中溶液红色变深,烧瓶③中溶液红色变浅,则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________。

A.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C.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3)向0.01 mol ·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浓盐酸、NaOH固体、Na2CO3固体、FeSO4固体,使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左”、“右”或“不移动”)。

解析:(1)CH3COONa中CH3COO-水解使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遇碱显红色。

(2)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根据烧杯①中溶液的红色变深,判断水解平衡向右移动,说明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同时烧杯③中溶液红色变浅,则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3)酸促进CH3COO-的水解;碱抑制CH3COO-的水解;CO2-3与CH3COO-带同种电荷,水解相互抑制;Fe2+与CH3COO-带异种电荷,水解相互促进。

答案:(1)CH3COO-+H2O CH3COOH+OH-,使溶液显碱性(2)BD(3)右左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