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准公共产品特征
我国农业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从公共经济学角 度看 ,农业保 险具有 明显 的利
产 品。
益外溢特征 ,属于准公共产 品。农业保险 的准公共
(一 )农业保 险 的私 人物 品属 性
产品属性必然要求政府 的支持 。
私人物品在 消费或使用上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
二 、农 业保 险需 求分 析
竞争性 ,如果某人已消费 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
业保护政策的不适应性使农业保险的需求进一步增 了在不 同价格水平下 ,商品的供给量。“供 给法则”
大。但由于我 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 ,农业生产 的损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产 品的价格越高 ,生
失率高,农业保险的费用率高 ,保险公司为了减少亏 产者的供给量越大 ;相反 ,价格越低 ,生产者 的供 给
我 国农 业保 险 的 经 济 学 分 析
陈 光 炬
(湖北 民族学院 财经政法学 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 :农业是国 民经济 的基础 ,是人们 生存 、经济发展 、社会 稳定 的根本保 障。农业保 险是世 界各 国支持 和稳定 农业生产的重要政 策性措施之一 ,而我国 目前的农 业保险却 陷入 了“供 给不足 ,需求 有 限”的两 难 困境 ,文章 对农 业 保险的供 给和 需求进行 了分析 ,并提 出 了建设措 施。
关键词 :农 业保 险;供给 ;需求 中图分类号 :D922.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1304—941(2o06)05-0141一o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人 农业保险的 目的就是从 中获得 利润 ,它们在市场竞
们生存、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世界各国 争中优胜劣汰 ;另一方面从农 业保险 消费 的直接意
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出的第一步。
然而由于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农民始终要承担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极不稳定。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我们应该看到农业保险在运行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自身的正常发展和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因此分析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标签:农业保险问题对策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从1982年开始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到2002年共收取保费73亿元,保险金额1365亿元,赔款支出64亿元。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从1986年开始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到2002年共收取保费15亿元,保险金额311亿元,赔付11亿元。
这两家公司的总体简单赔付率分别为87.67%和73.33%,加上其他费用,基本都处于不盈利的状态。
二、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保险缺乏立法和政策的支持。
世界上多数国家对农业保险都给予了法律上的支持。
如美国于1980年修订了《农作物保险法》,199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改革法案》,对农作物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使美国的农业保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规定却非常笼统。
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业保险的发展。
农业保险是一种具有利益外溢特征,即正外部性的产品,农业保险产品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其可交易性很差。
一般来说,属于公共物品的产品都有“搭便车”现象,因此,这种产品大多采取政府经营模式,或政府给予较大扶持的其他经营模式,而不是纯粹的商业化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对农业保险除了免征营业税之外,缺乏其他的政策优惠,并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单纯的商业保险很难发展起来。
保险行业中的农业保险产品介绍与销售
保险行业中的农业保险产品介绍与销售简介:保险行业中的农业保险产品在保护农业生产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农业保险的定义、分类、产品特点以及销售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农业保险产品。
一、农业保险的定义和分类农业保险是指投保人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相关企业,购买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产品,以获取农业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形式。
根据农作物类型,农业保险可分为粮食作物保险、经济作物保险等。
根据风险类型,农业保险可分为自然灾害保险、疫病保险等。
根据农户类型,农业保险可分为农户全保险、农户基本保险等。
二、农业保险产品特点1. 风险分散:农业保险通过各种手段将农业风险分散到多个投保人身上,降低个体农户和农业企业面对自然灾害等风险时的风险承受能力。
2. 个性化定制:农业保险产品根据不同地区、作物和农户的风险差异,提供针对性的保险计划,满足个体农户不同的保险需求。
3. 快速理赔:农业保险产品在发生保险事故后,能够迅速启动理赔流程,确保农户及时获得保险赔付,降低因灾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三、农业保险产品销售策略1. 营销渠道多样化:农业保险产品的销售通常通过保险公司的网点、农业合作社、农商银行等多种渠道进行。
保险公司可以与农业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合作销售活动。
2. 资源整合:农业保险销售中,保险公司可整合各类资源,例如农业技术专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吸引农户购买保险产品。
3. 宣传推广:保险公司可通过开展农业保险知识培训、组织农业保险宣传活动等方式,增加农户对农业保险产品的认识和信任度,提高销售量。
4. 客户关系管理: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及时反馈和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和满意度。
5. 合理定价:农业保险产品的定价应根据农户承担的风险、保险赔付率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保费合理,提高购买意愿。
四、农业保险的发展趋势1. 技术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保险将会更加依赖于遥感、气象、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保险产品的精确性和效率。
基于正外部性的我国农业保险问题透析
李 杰 生
(陕西 职业技术 学院 财经系,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农业保 险的准公共产 品属性 导致农 业保 险存在 正外部性 ,以及 由此而 导致 的近年来我 国农业保险业务 的萎 缩,所 以,完全 商业化农 业保 险失灵 ,解 决问题 的根本 出路在 于建立 “政府 财政补 贴推进 ,商业化 运作 ”的模 式,重点 突出财政补贴方式 ,并伴随农业风 险基金 的建立 ,撑 开农业保 险这把 大伞 ,保证农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 业保 险 ;正外部性 ;财政 补贴 ;风 险基金 中图分类号 :F84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233(2008)04—0031.03
一 、 农业保险准公 共产 品属性 的理论思 考
业保 险的企业和农户 的行 为使他人 或社会收益 ,而受益者并 未承担全部花费或代价 。从宏观角度 出发 ,农业作 为国民经
受气候、技术和市 场等多 种 因素 的影 响 ,我 国农业 是典 济 的基础产业 ,其 发展 状况直 接影 响整个社 会经 济的发展。
保 险责任简单 ,无法对产业结构调整后 的农 业保险提供有效
农业保险还存 在 外部 性 。即 :一 个 人 最大 化 自己 利益 的 行 是边 际社会 效益就超过 了私人边 际收益如 图 1)。
为 ,构成 了一切其他人最大化 自己利益 的一个“约束条件 ”或
边 际社会效 益 MSR,是指 供应 单位 的商 品和 劳务 而收
“约束环境”,而这种影 响不通过影响 价格而直接影 响他人 的 益的 全体个人的总估值;边际私人效益 MPR,是指因购买一
经济环境 或经济利益 ,转移 了 自己行 为的后果而 没有 由 自己 单位的商 品或劳 务而 收 益的 个人 估值 总 和;边 际外 部 收益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径
情 。我国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 国内生产而不是依赖 于进 口解
决, 因此 , 如果农业生产者愿意购买并且保险公 司也愿 意供 给 农业保 险 , 必然会引起农产 品的市 场供 给量 增加 , 所有 消费者 都将从中受益 。而在农产 品市场的需求缺乏弹性时 , 农业生产
会相应下降 , 至可能上升。这种外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注解 甚
了为什 么农业生产者对投保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
是商业保险的高收费与农 民的低收人存在 矛盾 ,农 民没有交 费能力; 二是农业保 险存在高风险率 、 高费用率 、 付率的特 高赔 征 ,追逐利益的商业 性保 险公司对农业保险 的规避也就 不难
险费率 的厘定 比较困难; 第二 , 定损理赔难度较大 程度 、 未来产量和产 品质量 以及市场价值的估测都很 困难 。 ( ) 三 农业保 险的外 部化特征屏蔽 了农业生产者 的投保热
司年均综合赔 付率达 到189 超过 经营亏损 临界点 ( 3 .%, 一般超
过6 %赔付率 , 0 就会发生经营亏损 )8 个百分点 。高额 的农业 7. 9 保险赔付率 和有限的农民付费能力 , 迫使按照商业模式运作的 保 险公司 , 理性地选择 了削减甚 至放 弃此类业务 , 追求利润 在 最大化过程 中 自然地减少对农业保险的承保能力 , 转而热衷于 其它险种 , 直到农业保险与其它险种 的边际承保利润相等时为 止。二是政府对农业保 险的支持力度不够 , 主要包括 对农业保 险的补偿及再保险力度不够 , 使得农业保险业务难以为继 。
势群体 , 而农业又深受 自然条件 限制 , 在整体抵抗 自然灾 害和 意外事故能力较差 的情况下 , 通过保险救助渠道 , 有利于建立 农村灾害保障体 系。但在单 户分散生产 条件下 ,生产成本较
填空名词解释
(1)粮食安全应当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方面(2)农业的本质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交织、不可分割(3)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
(4)从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的总体判断,中国已进入以工促农的阶段。
(5)狭义的农业(种植业)习惯上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公平问题2.我国生态农业强调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
3.集约经营的核心是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投入临界点是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4.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土地农民所有制5.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形式主要是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6.从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看,改革开放之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制度是人民公社体制、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农产品统销制度。
7. 美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为目的,切入点是大规模的现代农场,适用的基本国情是人少地多自然资源优越;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目的,切入点是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小规模经营,适用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
8.大包干的基本含义用农民的话说就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自己的。
1.我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我国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在村民自治和保持土地公有制(集体所有)基本制度下的家庭经营。
3.按照物权法规定,农户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
4.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木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实行分类改革。
5.按照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成员不能低于成员总数的80% ;可分配盈余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额比例原则给社员返还,返还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 。
6.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一体化。
7.按照规定,目前我国行政村级组织主要是村委会、经济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
8.舒尔茨认为小农与资本家一样精明、理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率最高。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架构研究
一
( 三)农业保险应当是政策性保险 准公 共物 品中私 人物品性质 的一 面 ,要求 由市场机制配 置资源 ,但公共物 品无法 由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 。如果依
、
农业 保 险 的性质分 析
( 一)农业保险的概 念
农 业保险按其经营范 围划分有 狭义 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然按照保 险组织经营一般商业保险的经营模式来经营农业保 农 业保 险是 指在 种植 或者养殖过程 中 ,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险,是无法形成畅销机制的 。此时应 当由政府出面向农 业保
基于大数法则 ,农业保险产品 的开展和经营 应当具备 一定的 由商业性保 险公 司来经营 相关业务 。农业风 险在 时间和空间
一
4 一 2
l 资0 /6
上 的高度 关联性决 定了保险公百 承 保的标的越 多 ,风险越 集 济 和 间接 的 农 业 保 险 有 机 的 结 合 起 来 ,也 会 影 响 我 国对 农 业 j 中 ,保险人的经营风 险越大 。农业 风险一旦发 生 ,可能会 迅 灾 害防止救治的效果 。 速在短期 内跨越大范 围地区形成 巨灾。但我 国尚未形成农 业 保险再保险机构承办再保险业务 ,无法有效的分散农业风险 。
( 二)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
二、我 国农 业保 险现存 的问题
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 国的农业保险的 我
农业保险的社会效益远高 于其 自身经济效益 ,其真正受
益者是社会公众 ,因此公益性较 强。虽然农业保险有着一人 发展兴衰和历史轨迹与政府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 ,农业保险 投保全社会受益的特点 ,但是其前 提是 ,农 业生产 经营者即 的发展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政府支持。在经历曲折发展历程的 投保者必须缴纳一定 的保 险费 才能享有 保险保障。因此 ,农 同时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也存在着下列问题 ,从 而制约 了自
农业保险的国外经验及启示
◎李选芒 ・杨卫 军 t 郭晨 阳 z
摘 要 : 整个 2 世 纪, 0 世界上完全商业化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还未形成, 发展十分缓慢 。直到 2 O世纪 3 年代开始, 0 美国、 日 本、 法国及 亚洲一些发展 中国家等才逐步建立了财政 支持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本文通过介绍现行的五种农业保险模式及其典型的 农业保险特征 , 以农业保险的弱质 和准公共产品性为视 角, 出完善我国政襄挂农业保险的几 最建议。 提 关键词 : 农业保险 准公共产品 保险模式 财政 支持
部耕地的 4 5 成灾面积占到全部耕地的 2. Q %, 2 %。据统计自 值, 6 这说明引入农业保险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如 ,
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 1 0 1 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 0
图 l 示。 所
— —
79 — —
保险提供相应的补贴 。 据统计 ,  ̄)Ig I -g g年期间 , g - 美国政府对
量 , 而降低农产 品价格 , 然使供给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假 从 必 1 业生产 是一个生物学过程 , .农 对自然条件具有很强的 定移 动后的供给曲线是 S, 么 , 2 那 农产品均衡价格 由 P 下降到 依赖性 , 来自自然界的干旱 、 、 洪涝 滑坡 、 泥石流 、 火灾、 森林 PA P, 口 B z价格 的
的约束, 这样一个弱质性行业一旦发生风险, 就会造成全国农 村经济收入的波动 , 甚至构成粮食储备安全 , 而影响整 个社 进
虫害等都会影响农业生产。我国又是世界上发生 自然灾害最 变化使生产者 剩余 由原来的 P 0 。 变化为 P 3 生产 者剩余增 A 。 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这些自然灾害对我 国农业生产 已构成严 量是正值还是负值 , 取决于农业 保险费用与新 增收入的差额。 重影响 , 1 5 从 9 年到 20' , 8 0 7 平均每年受灾耕地面积占到全 但对 整个社会 而言 , 年 社会福 利的增量 ( B AA O的面积 l 总是正
农业保险准公共产品特征
二层,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第三层,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三.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产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而私人产品的效用是可以分割的。
2.2.3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征一.农业保险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一般来讲,农业保险遵循“谁投保,谁直接受益”的原则。
一旦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就能获得保障,从这方面看,农业保险的消费是排他性的,不购买这种保险就不可能获得发生灾害损失后的经济补偿。
农业保险的排他性也体现在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户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农户不缴纳一定的保费就不能参加。
二.农业保险产品的取得方式不存在竞争。
从市场竞争性方面看,农业保险产品的大部分不具有竞争性。
事实上,如果农业保险处于竞争市场上,既不可能有有效需求,也不可能有有效供给。
农业保险具有“三高三低”的特征,即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和低保额、低保单、低保障。
高赔付率再加上业务经营的费用支出,使农业保险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农业保险难以有效供给。
三.农业保险产品在效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为了减少农业风险带来的巨大灾害,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支持农业的发展。
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体现了政府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分担农业风险,还可以以政府的信用带动全社会分担。
受益者不仅包括投保的农户,对社会全体成员也是有利的。
因而,农业保险产品的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农业保险的高社会效益性和自身的低效益性反映了它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因此,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应由政府来提供。
62.3福利经济学与农业保险2.3.1福利经济学概述福利经济学是从福利观点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其产生的标志是庇古1920年发表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福利分为广义福利和狭义福利。
政策性农业保险优缺点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点(一)农业风险的内容与可保险范围农业是弱质产业,其风险可分为四种:一是自然风险。
即由自然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等)造成的欠产歉收,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难以预见性的特点。
二是市场风险。
主要指因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
三是社会风险。
有时又称为行为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社会行为不当所造成的风险。
四是制度风险。
即制度在变革过程中,由于其结果的不可预见性,使制度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农业保险主要是保前两种风险,即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其中对自然灾害的保险最为普遍和重要。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区别所谓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保护和发展农业的目的,对其实行一定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农业保险险种。
它与商业性保险有着本质的区别:(1)从保险目的上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实施贯彻政府政策为首要目标,有着明确的公共利益取向;而商业性保险是以赢利为目的,属于保险公司的个体行为。
(2)从保险形式上看,政策性农业保险既可采取强制性形式,也可采用自愿参保的方式;而商业性保险则表现为自愿和非强制性的特点。
(3)从保险费的赔偿设计上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通常带有相对固定金额的特点;而商业性保险的保费设计具有对称的、非固定金额的特征。
[编辑]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一)我国现有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不足以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农业保险公司经营亏损、导致业务萎缩,承包面积下降。
1994年1月1日实行了新的财务核算体制,保险业取消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财政兜底政策。
出于对自身的经济效益及生存和发展的考虑,作为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对农业保险的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至此农业保险的险种、机构、从业人员及保费收入不断萎缩,承保面大幅度减少,农业保险发展陷入低谷。
导致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萎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农业保险固有的性质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之间的矛盾致使保险公司经营亏损,无利可图,难以为继。
试论广东农业保险
试论广东农业保险刘传法古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该文阐述了广东农业保险近年来保费收入和理赔支出呈急剧下降的现状,并通过对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正外部性特征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了政府介入农业保险经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农业保险;运营现状;经济学分析;广东中图分类号F84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31(2008)08-011-04农业保险是保险人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损失分摊,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经济补偿的方式。
农业保险通过转移和分散风险,由投保的农户共同分担风险,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后得到经济补偿,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保险经营的地域限制将进一步对外资企业开放,随着外资保险公司的即将进入,人们保险意识的普遍提升,保险公司也借此契机大力开展各类保险业务,中国保险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
然而,这种繁荣却无法掩盖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现实。
与其他险种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状况相比,农业保险发展的不平衡性就越发突现出来,农业保险的萎缩与中国农业大国的现状极不协调。
1广东农业保险运营现状广东农业保险的作用和地位与实际经营状况并不一致。
广东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从1997年的4225.3万元,急剧萎缩到2005年的1402.7万元,减少了2822.6万元。
在保费收入急速下降的影响下,赔款支出也急速下降,由1997年的3952.2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1115.5万元,减少了2836.7万元。
广东农业保险赔付率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徘徊,九年的平均赔付率高达70.8%。
详见表1。
根据表1,将广东农业保险收入和农业保险理赔支出两组数据反映到折线图上,可得图1。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1997年开始到2005年,广东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和理赔支出呈急剧下降趋势。
农业保险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性质及其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必要性(一)农业保险的性质农业保险的性质事关我国未来农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的定位和我国农业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建构。
关于农业保险的性质,有学者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有学者从农业保险具有商品性和非商品性的二重性以及农业保险主体面.临的博弈困境的角度加以分析,由此得出农业保险经营的市场失灵并需要政府大量补贴的结论。
[1]笔者认为农业保险应当属于准公共物品。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人们需要的物品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第二类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第三类是自然垄断物品,第四类是共有资源。
私人物品是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自然垄断物品是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2]农业保险的特点——社会效益高而自身经济效益低,反映它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但是,农业保险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因为,参加农业保险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比如缴纳保险费等,因此农业保险应当属于准公共物品。
另有学者认为农业保险产品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物品,但更多地趋近于公共物品。
[3]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因为市场是按照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的,只有在私人物品的范围内,市场机制才是有效率的。
由于农业保险自身风险大、社会效益高和经济效益低,所以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按照商品的实际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实施农业保险只能是违背商品交换一般规律,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当农业保险既定的社会效益目标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时,政府就要用“看得见的手”通过国家立法、国家定价、财政补贴等国家干预手段来实现这一特定目标。
[4]国外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说明农业保险商业化经营的不可行。
农业保险特点和理赔细则
第一部分农业保险特点农业保险是指由保险机构经营,对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因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事故或者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的保险活动,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两大类.一、标的生命性1、标的价值的最终确定性。
2、标的的生命周期性。
3、标的的鲜活性。
4、标的受损后自我恢复性5、标的繁杂多样6、标的市场价格的波动性。
二、地域性三、季节性四、专业技术性五、政策性第三部分理赔第一节农业保险理赔关注点一、对条款内容的理解(一)深刻理解条款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这是处理农业保险理赔首先必须了解的第一要务,只有对条款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理赔过程中明确该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条款,正确理赔将无从谈起。
保险人有必要防范养殖场主隐瞒病情、故意误报套报疾病种类等情况的发生,所以在查勘时,要对疾病的具体症状了解和熟悉。
(二)理解“赔偿处理”条款。
该条款明确了保险公司承担赔偿的具体方式和具体赔偿标准,有助于确定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范围,哪些应该赔、哪些不应该赔,从而做到“不惜赔,不滥赔”。
按条款执行,才能减少理赔当中不必要的纠纷,确保理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了解“具体术语”条款。
对“具体术语”的解释将有助于确定发生的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事故,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灾害标准,从而确定是否该赔,对理赔工作的开展来说是必不可少.二、对理赔流程的理解(一)农险基本理赔流程1、报案:出险后,请及时拨打人保公司专线电话“95518”报案;也可以直接向人保公司农村保险网点营销员报案。
2、查勘定损:保险公司在接到报案后,将尽快派理赔人员赶赴现场,对受损情况进行查勘定损。
3、提交索赔材料:被保险人应根据保险人的提示,按承保险种的不同,提交相关的索赔资料.4、赔款理算:保险公司收齐索赔资料后,即按条款约定进行赔款理算。
5、支付赔款:保险公司在完成赔款理算后,即通知被保险人领取赔款,或将赔款送达被保险人。
农业保险特点和理赔细则
农业保险特点和理赔细则农业保险是一种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工具,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金融产品。
农业保险最早起源于欧洲,如今已成为全球农业保障与风险管理的主流方式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农业保险的特点和理赔细则。
农业保险的特点:1.高度风险共担:农业保险采取分散风险的方式,通过农户之间的合作互助来共担农业生产风险。
农户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当灾害事件发生时,由保险公司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理赔。
这种风险共担的方式可以将农民的损失降低到可承受的范围内。
2.风险多样性:农业保险涉及的风险类型多样,包括天气灾害(如旱涝、冰雹)、病虫害、市场风险等。
由于农业经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保险的设计要考虑到各个因素对农民经济利益的影响,以提供全面的保障。
3.提供灵活的保险方案:农业保险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和不同农户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保险方案。
农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农业生产情况选择适合的保险险种、保额和保费等。
4.综合风险管理:农业保险不仅可以为农户提供经济保障,还可以促进农业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
通过农业保险,农户可以更加积极地采取防范风险、提高抗灾能力的措施,以减少灾害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保险的理赔细则:1.理赔比例:农业保险的理赔比例是指保险公司在触发保险责任后向农户支付的赔偿金额占农户损失的比例。
理赔比例一般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根据不同保险险种和损失情况而定。
2.理赔条件:农业保险的理赔条件是指农户在发生损失后需要满足的条件才能获得理赔。
常见的理赔条件包括报案时间、受灾面积、受灾程度等。
农户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以证明发生了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灾害。
3.理赔流程:农业保险的理赔流程包括报案、材料审核、定损、赔款支付等环节。
农户在发生损失后需要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交相关的材料。
保险公司会对材料进行审核,并派遣定损员前往现场进行实地勘查和损失评估。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保险公司会向农户支付相应的赔款。
农业政策保险的特点
农业政策保险的特点
农业政策保险是指国家为了解决农民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农作物受损而推出的一种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政策保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家参与度高
农业政策保险是由国家主导并推出的,政府对农业政策保险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会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业政策保险的实施,包括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以鼓励农民参与。
同时,政府还会参与保险费用的支付,确保农民在发生损失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赔偿。
二、保障范围广
农业政策保险的保障范围往往涵盖了多种自然灾害风险,如干旱、水灾、冻灾等,而且对于不同的农作物也会有相应的保险计划。
这样一来,农民能够在各种灾害情况下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减少因灾害而导致的损失。
三、保险费用低廉
由于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农业政策保险的保险费用相对较低。
政府会对保险费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使得农民能够承受得起。
这样一来,农民在购买保险时的负担相对减轻,更有动力选择参与农业政策保险。
四、理赔程序简便
农业政策保险通常会简化理赔程序,以便农民在发生损失后能够及时获得赔偿。
政府会设立专门的理赔窗口,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得农民在理赔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
这样一来,农民在购买保险时也能够更有信心,减少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农业政策保险具有国家参与度高、保障范围广、保险费用低廉和理赔程序简便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农业政策保险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政府能够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保险行业的农险产品与服务
保险行业的农险产品与服务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为人们在意外损失发生时提供经济保障。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疾病等。
农险作为保险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农险产品的特点农险产品是指保险公司为农民提供的各类农业保险,主要包括农作物保险、养殖保险等。
这些产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农险产品具有针对性。
农业是一个多样性的领域,不同农作物、养殖方式面临的风险也不同。
因此,保险公司针对不同农业种类设计了相应的农险产品,以满足农民的不同需求。
第二,农险产品具有全覆盖性。
保险公司为了确保农民的利益,通常会提供全面的保障。
例如,农作物保险通常包括种植期风险、灾害风险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农民的损失。
第三,农险产品具有灵活性。
农业受到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通常会考虑到这些因素。
例如,在农作物保险中,可以根据气象数据和市场行情等因素来确定保险费率,从而为农民提供更灵活的保险产品。
农险服务的优势除了农险产品,保险公司还提供一系列的农险服务,以提升农业风险管理的效果。
首先,保险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提供风险评估服务。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全面监测,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
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其次,保险公司还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通过与农业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保险公司可以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农业风险评估和管理建议,帮助农民更好地抵御各种风险。
另外,保险公司还通过理赔服务来保障农民的权益。
一旦农业损失发生,农民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保险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及时给予赔付,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农险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增加,农险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农险产品将进一步多样化。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将发生变革。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政策实践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政策实践农业补贴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
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现今已发展为一种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都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
因此,各国一直致力于寻求和采取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措施,以推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收入,振兴乡村。
在分析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之前,首先有必要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概念进行阐述,界定本书所研究农业补贴政策的概念,并归纳总结农业补贴政策类型和特征;其次给出实施农业补贴政策的相关理论依据;最后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实施现状和特征进行阐述,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2.1 农业补贴政策的概念界定2.1.1 农业补贴政策的内涵农业补贴政策是指实施农业补贴所对应的政策,要了解它的内涵只需了解农业补贴的内涵。
农业补贴是财政补贴的组成部分,并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农业补贴是各级政府为了实现保障粮食数量、结构以及质量3个方面的安全,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政策目标,针对某些特定项目实施具体的资金支持,按照一定的补贴依据和标准,通过影响农产品和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相对价格结构的方式,改变农业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结构,从而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具有导向功能的政府的一种转移性支出。
从补贴产生的起源来看,农业补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农业补贴是指财政对包括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内的“三农”领域的所有投入。
该种补贴并不会导致某种特定的具体农产品产量的增长,而是广义的投入。
狭义的农业补贴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比如,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及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安全等)而进行的一种转移性支出。
因此,狭义的农业补贴政策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制定和实施的专门性政策,且制定和实施的方式和方法也具有多样性(包括直接价格干预、补贴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层,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第三层,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三.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产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而私人产品的效用是可以分割的。
2.2.3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征
一.农业保险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一般来讲,农业保险遵循“谁投保,谁直接受益”的原则。
一旦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就能获得保障,从这方面看,农业保险的消费是排他性的,不购买这种保险就不可能获得发生灾害损失后的经济补偿。
农业保险的排他性也体现在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户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农户不缴纳一定的保费就不能参加。
二.农业保险产品的取得方式不存在竞争。
从市场竞争性方面看,农业保险产品的大部分不具有竞争性。
事实上,如果农业保险处于竞争市场上,既不可能有有效需求,也不可能有有效供给。
农业保险具有“三高三低”的特征,即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和低保额、低保单、低保障。
高赔付率再加上业务经营的费用支出,使农业保险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农业保险难以有效供给。
三.农业保险产品在效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为了减少农业风险带来的巨大灾害,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支持农业的发展。
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体现了政府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分担农业风险,还可以以政府的信用带动全社会分担。
受益者不仅包括投保的农户,对社会全体成员也是有利的。
因而,农业保险产品的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农业保险的高社会效益性和自身的低效益性反映了它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因此,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应由政府来提供。
6
2.3福利经济学与农业保险
2.3.1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是从福利观点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其产生的标志是庇古1920年发表的《福利经济学》。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福利分为广义福利和狭义福利。
庇古对福利概念提出了两个假定:“第一,福利要素是一些意识形态,或者是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第二,福利可以置于较大或较小的范畴之下。
”1庇古认为,一个人的福利寓于他自己的满足之中,这种满足可以由于对财物的占有而产生,也可以由于其他原因(如情感、知识、欲望等)而产生,广义的福利则应包括所有这些满足。
但他认为含义如此广泛的福利很难研究,也难以计算,因此他把研究的范围局限在能够计量的那些福利,即与经济生活有关的福利,也就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同货币有关的那部分福利,称作“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就是所谓的狭义福利。
二.国民收入是经济福利的对等物。
庇古认为:“影响任何国家经济福利的经济原因,不是直接地,而是通过经济福利的客观对应物(即经济学家们所指的国民收入)的形成和使用来发挥作用。
由于经济福利是直接或间接地与货币有关的那部分总福利,因此国民收入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那部分社会客观收入,当然包括从国外来的收入,所以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这两个概念是对等的,对其中之一的任何表述,就意味着对另一内容的相应表述。
”庇古将国民收入定义为“一年中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流,或者是指一年中流入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商品和劳务流”。
他用国民收入来代表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因此,“假定分配条件不变,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原因,将使经济福利增加”。
2
三.国民收入的大小及分配是检验经济福利的标准。
庇古指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福利的是:第一,国民收入的大小;1Pigou A.C.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M]. 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p11,1952.
2 Pigou A.C.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M]. 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p31~86,195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