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 农家乐 四课时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通用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这一章节。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表现了农家生活的乐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感受农家生活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演唱《农家乐》这首歌曲,理解其歌词含义。
2. 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 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农家乐》这首歌曲,理解其歌词含义。
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能够准确演唱。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乐谱、教学卡片学具:乐谱、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然后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二、新歌教学(10分钟)1. 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
3.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4.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
三、歌曲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歌词含义,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农家生活的理解。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关于农家生活的歌曲,进行演唱和分享。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农家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音乐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关于农家生活的歌曲。
2. 每组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农家乐》歌词含义:表现农家生活的乐趣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农家乐》这首歌曲,让家人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
2.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创作一首关于农家生活的歌曲,并演唱给家人听。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并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创作歌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种?为什么。
3.重点倾听《晨景》第一局部(连续听两遍)。
要求:假如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观赏全曲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早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实,像说话似的歌颂。
2.倾听范唱,对唱曲整体有所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局部?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老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4)音要唱准。
5.在老师的风琴伴奏下,快乐地唱好全曲曲调(老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好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及第二乐段的比照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特别多,歌曲《早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风光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索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一、倾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如今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观赏《渔舟唱晚》第一局部。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风光?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观赏《渔舟唱晚》第二局部。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倾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依据音乐的开展依次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老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精品教案(通用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农家乐》,主要内容包括:歌曲《农家乐》的学唱,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音符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农家乐》的旋律和歌词,能独立演唱。
2.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歌曲《农家乐》的学唱;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卡片等。
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农家生活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家乐》。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播放歌曲《农家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风格。
b.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节奏和音高。
c.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纠正、互相学习。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角色演唱歌曲,注意音乐表现力的发挥。
b. 开展小组合作,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为歌曲增色。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
b.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c. 教师进行拓展延伸,介绍类似风格的歌曲。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农家乐》的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的乐谱,标注特殊节奏和音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农家乐》,并为其编创舞蹈动作。
2. 答案: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农家生活,了解我国农村的变化,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五年级音乐上册《农家乐》教案二:传统音乐节日习俗的启蒙教育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节日的习俗。
2、学会演唱《农家乐》中的歌曲,并进行音乐鉴赏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传统音乐节日习俗的介绍。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有很多与节日有关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所描写的场景和情境,往往与节日庆典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歌舞词话》中就有记录明朝时期的六个大型祭典:册立皇储大典、入宫祭大典、圣诞节礼大典、皇太极升平节礼大典、靖难节礼大典、十全大补功德会。
在这些祭典中,都会有所谓的“乐仪”,即由乐师们演奏相应的音乐。
还有一些节日的音乐作品,能够反映出当地的民间风俗和传统习惯。
例如,江苏的龙船竞渡,是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而《龙船曲》正是根据这个民间体育比赛所创作的音乐。
相信在生活中我们也都参与了一些类似的传统体育比赛,例如跳绳、踢毽子、打陀螺等。
2、《农家乐》歌曲的欣赏和演唱。
《农家乐》是一部以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歌曲合集,包含了在中国农村普及的多数乐器。
这首歌曲的每一首歌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让孩子们能够在欣赏的同时学习到各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多元性和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1、传统音乐节日习俗的知识讲解。
老师可以透过投影仪来展示一些传统音乐节日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孩子们了解常见的节日和其中的习俗。
接着,老师可以请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询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并给予表扬和肯定。
2、《农家乐》歌曲的欣赏和演唱。
老师可以播放《农家乐》的歌曲,让孩子们先进行初步的欣赏。
接着,老师可以询问孩子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认知,并引导孩子们逐一讨论每一首歌。
老师可以请同学们进行合唱,并给与指导和点评。
三、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农家乐》教学,孩子们能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性,以及国内常见的传统节日习俗,这也将有助于孩子们了解本土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新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课朝夕教学内容1 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 比照歌曲观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3 制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观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 比照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 (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 4 1|66 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 (晚风)第—小节的弱起局部,低声部合唱局部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比照。
4 唱歌为主,观赏为辅。
教材分析:1.管弦乐(晨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
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
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组曲中的第—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依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局部。
第—局部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唱歌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局部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开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风光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
2019-2020年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农家乐四课时
2019-2020年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农家乐四课时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知识目标: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能力目标: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内容聆听: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教材分析1、《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第一乐段只有二个乐句,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甜美生活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
音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
句中出现"4"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色彩的变化,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
2、《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歌曲的第一乐段共四个乐句,采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曲调方整,节奏型相同,只是在第四乐句中稍有变化,旋律以模进的手法轻快而富有舞蹈性,每一句在歌词上都作了重复的补充,增强了欢乐心情的语气表达,描绘了在风和日丽、彩虹满天、丰收的季节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身背篓筐、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生动情景。
五年级音乐上册《农家乐》教案二:运用海报设计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五年级音乐上册《农家乐》教案二:运用海报设计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是一门优美的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学习音乐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还能陶冶情操,激发儿童的智慧和创造力。
《农家乐》是五年级音乐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到农民在劳动中唱的歌曲,体验和了解乡村音乐的美妙。
基础上,让孩子们通过海报设计,深入了解音乐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音乐的特点和价值;2、了解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基本知识;3、学习音乐的意义,体验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幸福;4、运用海报设计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乡村音乐的价值和意义;2、掌握海报设计的基本方法;3、理解和运用乡村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乡村音乐或唱段,鼓励孩子们积极听,以感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2、学习《农家乐》:教师播放《农家乐》课文,鼓励孩子们认真听,同时对文章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解释和理解。
可以每段朗读完毕后进行一次问答,帮助孩子们做到理解。
教师也可以针对文中的乡村音乐和乡土文化等方面,深入讲解,让孩子们感受到农民在劳动中的生活和精神,学习和体验乡村音乐的魅力。
3、音乐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音乐教材,向孩子们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何辨别乐器、音乐符号的意义等等。
同时,通过实际演奏、展示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丰富的旋律。
4、运用海报设计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鼓励孩子们通过海报设计,学习乡村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在海报中展示自己对农民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设计不同的音乐元素和符号等,并配合图文展示,让海报更具有艺术性和形象性。
同时,鼓励孩子们较好的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运用语言来表达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等,这样能更好的理解乡村音乐的特点和价值。
5、总结:教师可在课后,向孩子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评论其优点与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创造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课农家乐人音版
第二课农家乐教学目标: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4、演唱歌曲时能注意各声部之间的音响均衡和谐,明确合唱时既要独立唱准自己的声部,又要和各声部融合统一,默契配合,体会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
5、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1聆听《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2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欣赏丰收锣鼓。
教学难点:利用绳子扮乐器,并分声部听辨演奏。
一、师生问好。
二、课堂导入。
1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几样乐器,谁能试着说说这些乐器的名字叫什么?(老师拿来锣和鼓)2 生:踊跃举手回答。
3 师: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4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丰收锣鼓》请大家一起欣赏。
三、欣赏《丰收锣鼓》。
1 师:在欣赏的同时,听一听乐曲分为几部分,哪一部分表达了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呢?2 生:师生共同分析乐曲。
3 师:老师再问问大家,谁知道音乐中都出现了那些乐器?4 生:学生认真回答。
5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绳子,请同学们用绳子模仿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
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听到哪些乐器,你就要演奏出来。
老师来当指挥。
来,我们分一下声部,大家就可以成为乐队演奏了。
6 再次欣赏《丰收锣鼓》。
四课后小结:第二课时一、导入:课前播放广西歌手唐佩珠原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这位歌手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引出以下过渡语。
广西是多民族的居住地,各民族能歌喜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广西各民族文化既有自身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又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乳交融。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通用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农家乐》这一章节的内容。
《农家乐》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场景。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及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农家乐》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3. 通过学习《农家乐》,让学生了解我国农民的生活,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如音准、节奏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书、歌词单、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描绘农家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农家乐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农家乐》的旋律,注意音准、节奏的把握。
(2)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学生跟随学唱。
(3)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1)讲解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连音线、休止符等。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模仿、演唱。
4. 随堂练习:(1)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农家乐》2. 内容:(1)旋律:五线谱、音符、休止符等。
(2)节奏:简单节奏、复合节奏。
(3)歌词:逐句展示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演唱《农家乐》。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答案:(1)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富有跳跃性。
(2)歌曲节奏明快、简单,易于掌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描绘农家生活的音乐作品,如《丰收歌》等。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农家乐”这首歌曲及其曲式结构;2.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将其按照乐谱上的要求节奏演唱;3.能够唱出歌曲中的旋律,并在教师指挥下掌握歌曲节奏。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农家乐》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属于传统的民歌,并且在曲式结构上比较简单。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在开始正式的教学之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唱一些简单的歌曲来进行热身。
建议选择一些比较轻快的歌曲,例如《小兔子乖乖》或者是《茉莉花》等等。
2. 正式教学(1)介绍歌曲在介绍这首歌曲之前,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看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以及这首歌曲的来源和背景。
(2)分析歌曲结构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理解。
可以通过将乐谱分段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歌曲的结构,便于学生进行唱歌的练习。
(3)学唱歌曲在进行学唱歌曲这一步骤的时候,需要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合唱,并在教唱的过程中不断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印象,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巩固练习在学唱歌曲这一步骤完成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巩固练习,例如对一些难以掌握的旋律或者节奏进行多次练习。
3. 课堂总结在课堂总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于这节课学习的感受和体会,或者是提出一些问题。
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一些注意事项,例如如何正确地唱歌和注意保护嗓子等等。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逐步学唱歌曲并且进行巩固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艺术修养。
不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更加细致全面的教学。
2024年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通用
2024年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3单元《农家乐》。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农家乐》,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农家乐》的旋律、歌词和节奏,能熟练地演唱出来。
2.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复杂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教学重点:歌曲《农家乐》的旋律、歌词、节奏的学习,以及音乐特点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农家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歌曲《农家乐》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农家乐》的旋律、歌词和节奏,讲解音乐特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实践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部分歌词,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歌曲中的一些复杂节奏,结合实际演唱,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演唱,加强歌曲的熟练度。
六、板书设计1. 《农家乐》2. 歌曲旋律、歌词、节奏展示。
3. 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介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农家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的音乐特点。
2. 答案:歌曲《农家乐》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农家生活的乐趣,节奏明快,富有动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歌曲《农家乐》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关于农家乐的歌曲,比较它们的异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农家乐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第二课 农家乐教案
第二课农家乐教学目标: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体验歌曲表达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分辨古筝、笛子、萧、扬琴、阮等常见的民族乐器。
授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1)听老师范唱。
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
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听范唱在心中跟唱三、表演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
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五、综合练习完整的表演。
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新课标第一网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一、聆听《丰收锣鼓》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今天我们要研究如何唱好歌曲《晚风》的合唱部分。
在合唱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唱出美妙的和声。
接下来,我们将分为两个声部进行研究。
1、学唱低声部:首先,让我们听一遍低声部的范唱,注意听出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区别。
然后,跟着钢琴学唱低声部,注意掌握好节奏和强弱规律。
最后,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低声部。
2、学唱高声部:接下来,让我们听一遍高声部的范唱,同样要注意和低声部的区别。
然后,跟着钢琴学唱高声部,同样要掌握好节奏和强弱规律。
最后,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高声部。
3、合唱练:当大家都掌握好各自的声部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合唱练了。
在合唱过程中,要注意与伴唱的配合,同时也要注意声音的平衡和和谐,让合唱听起来更加美妙动人。
总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不仅学会了唱好歌曲《晚风》的高低声部,还提高了合唱表现能力。
在未来的合唱活动中,我们一定会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的歌唱才华。
学生能够熟练唱出合唱歌曲《晚风》的两个声部,并能够合作演唱。
学生能够认识马头琴,并了解马头琴的传说。
教学步骤:一、合唱歌曲《晚风》1.老师引导学生哼唱低声部的旋律,并让学生闭嘴哼唱。
2.学生加进歌词慢唱一遍,注意拍子和换气符号。
3.学生注意歌曲中两句的音高关系不同,要唱出对比。
4.老师和学生合作,分别唱旋律声部和低声部,注意轻唱。
5.将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和对比。
6.选出唱低声部好的组进行强化训练,再和高声部合唱。
二、认识马头琴1.老师引导学生认识马头琴。
2.学生了解马头琴的由来和传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合唱歌曲和认识马头琴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草原的风情和文化。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注意力和兴趣,避免出现分心和不专注的情况。
本次教学通过歌曲《雨花石》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先烈精神、祖国的热爱与珍惜。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通用(1)
五年级上册音乐《农家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六章《农趣》,详细内容为《农家乐》一课。
本课以农家生活为背景,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农家乐》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
3. 了解农村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变化。
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卡片。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农家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范唱《农家乐》,学生跟唱。
(2)分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讲解难点。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确保正确掌握歌曲。
3. 歌词理解(10分钟)(1)教师逐句解释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2)学生讨论歌词中的农村生活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4. 歌曲演唱(10分钟)(1)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2)分组进行演唱比赛,评选最佳演唱小组。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旋律和节奏,自主创作一首简短的歌曲,主题为农家生活。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创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农家乐》2. 歌曲旋律和节奏展示。
3. 歌词及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农家乐》为主题,创作一首简短的歌曲。
2. 答案要求:旋律和节奏正确,歌词符合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对特殊节奏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有关农家生活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2课《农家乐》
第2课、《农家乐》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农民画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用绘画来表现家乡的新面貌,以及参加劳动的情景。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能用绘画来表现家乡的新面貌。
教学难点:农家生活、劳动的体会少与接触面窄。
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有关资料、教材、图片介绍。
学生:美术涂色工具。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一、导入新课:农村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书中的作品都是农民画家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的艺术语言而创作出的。
书中介绍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表现形式的农民画,画面构图色彩强烈,让我们又欣赏和了解到另一中不同的绘画风格。
二、讲授新课:1、《丰收曲》是江西农民画家的作品,色彩丰富,装饰性强,表现了农民们在丰收时的热闹场面,从作品中能体会到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体现。
2、《打井》以重叠式的构图形式和简洁明快的手法,描绘了北方农民在打井时的欢快情景,抒发了中国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体现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3、《养牛专业户》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气象,作品色彩鲜艳夺目,构图丰满,线条粗犷有力,极富装饰效果。
4、《打菜籽》从俯视的角度描绘了菜籽丰收时的情景。
5、《鱼塘》反映了养鱼专业户的劳动场面,作品以蓝色为基调,把中国民间蓝印花布和剪纸的表现形式,运用到农民画的创作之中,大胆地进行艺术夸张,形成了色彩统一,装饰性强的艺术效果。
三、自主创作阶段:艺术根植于民间通过欣赏农民画,把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劳动情景画下来,把美好的家乡画出来。
农民的山区还有果园、竹园、茶园、林场、水库、水电站,广阔的原野里有水田、鱼塘、现代化蔬菜基地……1、学生思考、创作:描绘出人们劳动时的画面。
引导学生创作,巡视辅导。
五年级音乐上册《农家乐》教案二:探索农村音乐文化的魅力
五年级音乐上册《农家乐》教案二:探索农村音乐文化的魅力音乐是一种语言,能够跨越文化、种族、国界等因素,被广泛地接受和欣赏。
而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农村音乐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
在五年级音乐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并探索农村音乐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培养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要了解农村音乐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农村音乐文化是指农村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音乐文艺形式,包括乡村音乐、山歌、童谣、牧歌等。
这些音乐文艺形式最早起源于农村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农村音乐文化,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深入剖析农村音乐文化的特色和表现形式。
农村音乐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朴实自然,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乡村音乐和山歌都反映出农民快乐、悲伤、幸福等感情,流露出他们的真实情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音乐给人以温暖、安慰和鼓励,具有能够感染人心的魅力。
2.具有民族特色,传承了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
农村音乐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这种气息体现了中国的独特文化和历史背景,是教育人们爱国、热爱祖国的有效手段。
3.表现形式多样,表达方式独特。
农村音乐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歌唱、器乐、演奏等,而且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乡村音乐中,常常用流畅优美的曲调、简单的节奏、优美的歌词、悠扬的旋律和舞蹈来表达音乐的美感和情感。
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受和体验农村音乐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到乡村采风,去听民间乐队或者观看乡村音乐舞蹈,这些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领略到农村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手段来表达对于农村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例如通过作文、演讲、绘画等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农村音乐文化,还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五年级音乐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和探索农村音乐文化的魅力,从中感悟到音乐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感人情感,更好地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意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从中受益并感染他人。
16页全册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朝夕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人音小学音乐五上《3第三课农家乐》word教案
第二课农家乐教学目标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聆听《快乐的农夫》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
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
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
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
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农家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知识目标: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能力目标: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内容聆听: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教材分析1、《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第一乐段只有二个乐句,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甜美生活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
音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
句中出现"4"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色彩的变化,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
2、《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歌曲的第一乐段共四个乐句,采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曲调方整,节奏型相同,只是在第四乐句中稍有变化,旋律以模进的手法轻快而富有舞蹈性,每一句在歌词上都作了重复的补充,增强了欢乐心情的语气表达,描绘了在风和日丽、彩虹满天、丰收的季节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身背篓筐、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生动情景。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第二声部三度、四度的对位和声进行使得演唱效果更为丰满。
曲调舒展而又热烈,旋律以四度的模进逐渐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把人们眼望着一片大丰收的景象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在这里得到了尽情地抒发。
歌曲最后一句在下移八度跳进中欢快地结束全曲。
3、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全曲可分四个部分。
乐曲开始,在由慢渐快的鼓声中,整个乐队奏出雄厚、响亮的散板旋律。
这是乐曲的引子,高亢有力,气势宏大,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欢腾热烈的场面。
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热烈欢快,节奏紧促,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描写了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但旋律回旋起伏,显得流畅抒情。
旋律先由笛子和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等)奏出,再用扬琴、琵琶、三弦及弦乐器重复,最后,前后两个乐句分别由笛子、唢呐和笛子、弦乐器重复,彼此呼应,表现了劳动中互相帮助、融洽无间的情景。
在这之后,第一主题作了变化重复,并引出了锣鼓,以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第二部分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其它乐器奏衬托性短句,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印象。
接着,乐曲转入D宫调,弦乐器和管乐器、弹拨乐器先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
接着,笛子与弹拨乐器交替演奏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了人们舒畅、欣喜的感情。
随后通过再现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清澈明朗的竹笛声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景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
一开始,潮州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
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的点子加以发展,同时,音乐的速度增快,力度加强,使情绪不断地激越高昂起来。
最后,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主题变化再现。
乐曲在热烈沸腾的高潮中结束。
4、钢琴曲《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
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
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这是乐曲的A段(第一部分)主题,从后半拍起,附点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使用。
并用左手在低声部奏出,右手则用后半拍起的***为之伴奏,给乐曲带来活泼、轻松的情趣。
经重复后,右手在高声部演奏B段(第二部分)主题,左手在低声部与之相隔十度作平行进行: 八分音符的***伴奏音型仍在中间声部继续着。
这一部分仅有两小节,随即又出现A段主题,这一次左、右手用八度音演奏,使乐曲结束在热烈的气氛中。
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部分教学内容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体验彝族人民尽情欢唱美好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3、能力发展目标:运用歌唱和舞蹈的方式表达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难点:在演唱中咬字准确清晰,唱准前十六分音符。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
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
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
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
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课题引入,讲解歌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彝族人把赶集叫做赶圩,"啊哩哩"是当地人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吧,听的时候思考一下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
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
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
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
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
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
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
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
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三、"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四、总结: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课堂检测:熟练演唱歌曲第一段第二部分教学内容:表演《苹果丰收》;聆听《快乐的农夫》。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表演《苹果丰收》。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苹果丰收》,体会和抒发朝鲜族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3、能力发展目标:提高二声部合唱的声音调节以达到和谐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苹果丰收》教学难点:1、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注意咬字吐字。
2、注意二声部和谐。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两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
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在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必需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
先慢是为了后快。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聆听《快乐的农夫》1、初听全曲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三、表演《苹果丰收》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
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
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
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