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而不溺
严而有格、爱而不溺
严而有格,爱而不溺作者:临沂市教学能手——杨兆旗文章来源:2012年5月22日《沂蒙晚报》C2版经常有家长为这样一些问题而苦恼:孩子最近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了;孩子动不动就和自己顶嘴,更有的甚至离家出走……自我中心、自私自利、骄横、任性、不会合作、不负责任、不服从管理等问题或多或少出现在很多孩子身上。
而同时又有很多孩子在感叹:父母老师不理解自己;父母管得太多了……这些现象的出现,是有着具体而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以前的孩子多大人少,变成了现在的大人多小孩少。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大人众星捧月般地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自然成了家庭的中心。
由此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放任自流。
像李启铭、李天一这样的“富二代”、“官二代”事件就给我们众多家长敲响了警钟;同时,由于当前升学、就业的压力较大,又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所以时时处处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甚至严格到了苛刻的程度。
当前媒体上热炒的“狼爸”、“虎妈”应该就是这一思想的极致。
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家长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把握不住“严”和“宽”的尺度,家庭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使孩子误入歧途。
常言道:“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
”中小学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家长对孩子一定要严加管教,决不能放任自流。
但我认为:对孩子要求严,并不是越严越好,无论大事小事,原则问题或非原则问题,一概严得不得了,严格过“度”,叫变成了“苛求”。
要么使孩子手足无措,畏首畏尾,失去个性和锐气,变得平庸;要么会无意中伤害孩子或引起反感。
在这个问题上,民国间曾担任广东省省长的朱庆澜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一书中给我们作了非常好的回答。
他说:“比如牧牛场,周围用铁栅拦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跳,这就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他;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
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
对孩子,要“爱而不溺,情而有度,育而有方”
对孩子,要“爱而不溺,情而有度,育而有方”孩子进入一年级,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开始,孩子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以至于今后对学习的好恶,成绩的优劣,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
从我三十年教学的经验来看,必须要从“爱”、“情”和“育”三个方面入手,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开端,不在一年级就落下。
一、“爱”而不溺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爱”,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天生的、天然的。
这种爱,超越了任何动物界的程度。
从孩子的胚胎开始,就有了胎教。
孕期的饮食、着装、环境、生态等等,只要想到的,都尽量最大程度往最好处努力。
孩子出生以后,更是操心费力,营养要好,服装要好,玩具要好,这些都是正确的爱孩子的表现,无可厚非。
毕竟,孩子寄托着全家的希望和未来。
一般对孩子早期的爱,都没有太过分的地方,孩子从很小,就抱着,拥有尽可能多的益智玩具。
孩子学会说话,学走路,都很顺利。
但是对孩子的爱中,有了“溺”的成分了,就开始变味了,而且,这种变味,是在爱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更不容易被觉察出来。
特别显眼的是:吃饭跑着吃。
一般动物界有食物都是抢着吃的,饥饿也是可以激发求生本能的手段。
野鸭妈妈会亲口把吃食不行的小鸭啄死的,这样可以省下更多的食物让壮实的小鸭更快成长起来。
孩子越大越跑,根本不听你的,这就是“溺爱”的结果。
挑食也是很大的弊病,也是“溺爱”造成的。
孩子不守规矩,无礼貌,不合群,任性所为,以至于出现“熊孩子”,都是“溺爱”的严重后果。
有一个钢琴的故事,家长和孩子去亲戚家串门,孩子故意把茶水倒进亲戚家的钢琴里去,亲戚生气了,家长还抱怨说孩子小,不懂事,道个歉就算了。
再一次,去超市里,孩子故伎重演,直接把整瓶可乐倒进价值近六十万的顶级钢琴里,法院判定家属赔偿原价的三分之一,达到十九万多,这个学费的代价也是可观的。
这时的一句“对不起”,是绝对对付不过去的了。
“溺爱”,本身是毒害孩子的开始,往往都是在不自觉中的无心之举。
孩子走向社会,就要合乎社会的规则,没有规矩的孩子,早晚会付出代价。
严而不历爱而不溺叙事
严而不历爱而不溺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许多值得纪念的东西。
如何处理好突发事件,是教师的一项基础本功,更是一名班主任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
记得有一次,小张丢了一支钢笔,那是一支刚刚流行不久,十分时尚的一支笔,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是十分讨人喜欢。
班级里丢失了东西,全班同学都十分气愤,有的同学说,真不像话,破坏了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
有的同学说,查出来一定要好好处理。
在这样的气氛下,拿笔的同学还敢承认吗?下课时,我曾看见过好几个同学围在小张同学的课桌旁边看过这支笔。
根我了解、分析、判断,这件事十有八九是小李同学所为,但我找他谈话时,他却矢口否认。
训斥、指责、严厉追逼?不行!认错,要有勇气、有时间。
为此,我化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上了系列午会课。
一个个诚实的小故事,一次次富有哲理的谈话拨动了小李的心弦。
我语重心长地说,其实那个拿钢笔的同学,拿的不是一支钢笔,他是搬了一块大石头,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把笔藏在家里,怕爸爸妈妈发现,又不能放在书包里,带到学校里,更不能拿出来用,怕老师、同学发现,这不是搬了块石头压在自己心上,让自己喘不过气来吗?真是左右为难。
我看还是让拿笔的同学把这支笔交给老师,老师肯定为他保密,这样,就把这块大石头扔掉了。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如果,这次他不认识,那么就会在错误的泥坑里越陷越深,最后,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时小李同学低下了头。
通过我的系列午会课,同学们也都怀着真挚的感情说,只要他能改,我们决不会骂他的。
小李的内心世界爱到了极大的震动,他感到自己行为的可耻,也感到老师、同学的一片爱心。
谈话后的第二天中午,小李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交还了那支小张同学丢失了一个星期的笔。
偷偷地改正错误,是对错误有了初步的认识,公开承认错误,才是跟错误决裂的表现。
为了让小李同学前进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我亲切地对小李说,你不要怕,我可以保证你爸爸妈妈不打你,但你一定要向爸爸妈妈认错。
小李含泪答应了。
谈话后的第三天一早,小李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他自我斗争了两天,终于自己开口向父母承认了错误。
关爱而不溺爱孩子的具体做法
关爱而不溺爱孩子的具体做法1、专心交流所谓的专心,就是父母要与孩子用心地去做同一件事,这样的交流和陪伴才是有意义的。
如果父母只是陪在孩子身边刷手机、玩游戏,却没有沟通和交流,这只能算陪着,不能算陪伴。
2、享受亲子时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最好能自己带孩子两三年,这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年轻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不管不顾,不闻不问了。
当父母和孩子有专属的亲子时光,孩子就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疼爱,知道自己受到父母的重视。
3、平视孩子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蹲下身子,不仅仅身高要降下来,心态也要放低。
当我们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同一角度交流的时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更亲切。
其次,我们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比如他们喜欢的玩具、要好的朋友、喜欢的动画等等,这都有助于我们融入他们的生活,让孩子知道我们时刻关注他。
4、亲密接触中国人是腼腆的,往往是爱在心里,口难开。
其实无论是有形的拥抱和亲吻,还是口头的支持和赞美,都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陪伴、关心和爱,不可能独自生活。
当孩子源源不断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时,他们自然也会把爱反馈给父母和家庭。
5、共同回忆和孩子一起旅行、一起郊游、一起游戏、一起读书等等,都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好方法。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和孩子的共同回忆越多,亲子关系的基础就会越牢固。
有了这些愉快的回忆,亲子关系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此外,等孩子长大之后,孩子坐在一起翻出来聊聊也是不错的选择。
6、共同兴趣培养亲子感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亲子共同兴趣,孩子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父母也应该了解一下,这有助于我们和孩子深入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近况。
当我们和孩子有了共同的兴趣后,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很多喜欢的事情,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这绝对是一个增进亲子感情的好办法。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爱而不溺,严而不苛这句话,是对待孩子教育的一种理念,也是对待人际关系的一种态度。
它告诉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但不要溺爱和宠坏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但不要过分苛刻和苛求。
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贯彻到各个领域的人际关系中,是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处世态度。
首先谈谈爱而不溺。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在哪个时期,都会始终如一。
但爱不能单纯地表现为溺爱和纵容。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爱,但更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如果父母只是溺爱孩子,纵容他们的一切错误行为,使他们形成了不良的习惯,那对孩子的成长将是十分不利的。
爱要渗透到教育的每个细节中,孩子们需要的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一味无底线的宠爱。
严而不苛,要求我们对待自己和他人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分苛刻和过火的严格。
对于自己来说,严格要求可以让我们更加自律,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对于别人来说,也是鼓励和引导他们前行的一面镜子,但同时也要适度的宽容和理解,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和过错就对别人斤斤计较,扼杀别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严,是对待自己和他人要求的一种态度,它是一种促进人们前行进步的正能量。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对待人际关系的一种理念。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爱和严格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缺乏爱,就会使人际关系冷漠和疏远;如果缺乏严格,就会使人际关系混乱和失序。
在团队工作中,领导者要给员工足够的爱和关怀,但同时也要对他们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有效地运转和发展。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也需要给予对方足够的爱和关怀,而且也要对彼此有要求和规范,这样家庭才能和睦相处,温馨美满。
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可怜天下父母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天性使然。
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但凡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本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龙的愿望背道而驰。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他们的爱绝对不能是溺爱,否则,爱就可能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这些家庭当中,父母的爱简直有点过火,娇惯、偏爱、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需要什么,想干什么,家长从来就不曾违逆,就连吃饭穿衣等一些最基本的自立活动,父母也代为包办。
这些爱在大多数父母看来仿佛还不够,他们对孩子的一些不良品德和习惯从不加以批评、教育,往往包屁护短。
久而久之,父母以他们的爱促成了孩子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行为和品德。
如果让这些不良行为和品德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爱是需要代价的,爱也能造成代价,我们希望天下的父母不要让自己的爱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家长对孩子的爱应该做到爱而不溺,但如何才能作到爱而不溺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
这种爱的效果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懂得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关心集体的好品质,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第二,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人都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也是永无止境的。
教师热爱学生的方法
教师热爱学生的方法热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情感,也是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在很大的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的爱岗敬业,必须通过热爱学生来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弥补教育的过失与不足,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热爱学生的方法很多,我认为:(一)爱而不溺,严而有格。
母爱、师爱、友爱,是人类美好的感情。
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中蕴含着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师爱具有原则性和全面性。
教师热爱学生既不能溺爱,也不能宠爱,而要把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有规格、有限度、有分寸的爱,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尊重信任,循循善诱。
教师热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
对学生要友好、和善和亲切,要平等、民主地对待他们,不能粗暴、压制、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动不动训斥、辱骂、讽刺学生。
不能对学生专横跋、发号施令。
教师要信任学生,因为信任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它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激励人的心灵、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有效手段。
教师热爱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疏导教育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因为人的塑造,人的进步都有一个反复过程。
(三)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教师热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不分优劣,不分好坏,不分美丑,一视同仁。
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品德、成绩、不足、优点、缺点等都要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肯定,切不可感情用事,有失公平,出现偏颇。
学生对教师最反感的是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
当个别教师一旦出现不公正的问题时,往往会带来不良的结果:一是造成部分学生受歧视、爱冷落、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教师就会在他们心目中失去威信,他们就会与教师"对着干";二是造成一部分学生自卑、闭锁心理,干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弃上进目标,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三是造成班里受教师重视和不受重视的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形成班中派系的明争暗斗,同学间不团结、班风不正,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作文
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作文“哎呀,妈妈,我真的不想去上那个兴趣班啦!”我嘟囔着嘴说道。
那是一个周末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我本来想着可以好好睡个懒觉,然后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可妈妈却非要让我去上那个我一点都不喜欢的书法兴趣班。
妈妈看着我,温柔地说:“宝贝,学书法可以让你静下心来,还能写一手漂亮字呀。
”我可不这么认为,在我心里,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到了兴趣班,我一脸不高兴地坐在座位上。
老师走过来,笑着说:“小朋友,怎么不高兴呀?”我没好气地说:“我不想学这个。
”老师却摸摸我的头说:“说不定学着学着你就喜欢了呢。
”我心里暗暗吐槽:才不会呢!开始上课了,我心不在焉地拿着毛笔,在纸上胡乱画着。
老师走过来,耐心地指导我:“来,这样拿笔,一笔一划地写。
”我无奈地按照老师说的做,嘴里还嘀咕着:“真麻烦。
”就在这时,我看到旁边的一个小朋友写得特别认真,而且字也写得很好看。
我忍不住问他:“你怎么这么喜欢写书法呀?”他抬起头,笑着说:“因为我觉得写书法很有趣呀,可以让我变得更有耐心。
”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难道真的是我自己的问题吗?回到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看到一个小朋友,他很喜欢书法,还写得很好。
”妈妈笑着说:“那你呢,有没有觉得书法也有它的魅力呀?”我想了想,说:“好像是有那么一点。
”妈妈接着说:“宝贝,妈妈让你学书法,不是要强迫你,而是希望你能多一项技能,多一种爱好。
爱你并不是要放纵你呀,妈妈也希望你能变得更好。
”我突然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她是爱我的,只是用了一种我不太能接受的方式。
就像一棵小树苗,需要修剪才能长得更直,我也需要妈妈的引导和教育。
从那以后,我不再那么抵触书法兴趣班了,虽然还是不那么喜欢,但我也会努力去学。
爱,不是毫无原则的宠溺;严,也不是毫无感情的苛刻。
爱而不溺,严而有格,这才是真正的爱呀!这就是我从这件小事中领悟到的道理。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爱而不溺、严而不苛”,这句话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古训,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推崇和传承。
这句话所传达出的思想理念,是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爱与严的关系,用“爱”来包容、温暖和关怀,用“严”来规范、约束和规定,以促使个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准则和约束,同时又不至于过于束缚和压抑。
我们来谈谈“爱而不溺”这个部分。
爱,是一种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包含了对他人的关怀、关爱和支持。
在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种适度的态度,不能过度的纵容和放任。
因为如果我们爱一个人,却不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甚至纵容其错误行为,那么这种“爱”将会变成溺爱,让对方失去了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溺爱会使得一个人自以为是,变得自私和自以为是,最终导致他迷失自我,甚至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
所以,在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懂得适度的关心和包容,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建议,引导对方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
我们再来说说“严而不苛”这个部分。
严,是一种管理和规范的态度,它包含了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个人行为的约束。
在严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一种适度的态度,不能过度的严苛和刻板。
因为如果我们对待一个人的行为过于严苛和刻板,过度的强调规矩而忽略了人情,那么这种“严”将会变成苛刻,让对方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和敌意。
苛刻会使得一个人产生逃避和抵触的情绪,失去了对规则的尊重和顺从,最终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而非积极主动的去面对问题。
所以,在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懂得适度的规范和约束,给予适当的理解和支持,让对方在严格的环境中能够积极进取。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一种中庸之道的体现,是一种平衡和把握的艺术。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对待下属的管理、对待朋友的相处、对待自己的要求等等各个方面,我们都需要懂得如何去平衡这种关系,做一个让人感到舒适、温暖和受益的人。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们需要懂得如何在爱和严中去平衡。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对他们的爱和支持,但是不能过度的纵容和放任。
父母需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适时地给予他们适当的规范和约束,让他们明白做人的准则和底线。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一种理念,一种养育孩子的态度,也是一种处事的准则。
这个思想告诉我们,在对待爱情、对待子女、对待生活中,要学会平衡,不要过分沉溺,也不要过分严苛。
爱而不溺,意味着对于他人的爱要有度。
我们应该真心关心他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但同时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过度的溺爱会使对方变得软弱和依赖,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对于子女的教育,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但不能过分溺爱,只迁就他们的一切需求。
适当的引导和约束,对于孩子的自我发展和独立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严而不苛,意味着在处理事务时要有准则和原则,但同时也要讲求灵活性。
过于严苛会使人感到压抑和束缚,对于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严而不苛,要求我们要有原则,遵循规则,但也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变化。
对待下属,我们可以明确工作要求和标准,但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社会环境。
在社会合作中,我们要注重爱与友善,但也不能因此忽视严肃和严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只有平衡和谐的关系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个人空间,对待他人要以善意和友善为出发点,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对待他人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底线。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一种平衡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
在人际关系、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中,都需要我们学会适度的关注和爱护他人,但也要保持合理的距离和对待事物的原则。
只有在平衡和谐中,我们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严而有信、严而有度------师爱的艺术卢梭曾幽默的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低能儿吗?办法只有一个,无休止的关心他吧!”由此看来,要想使孩子成才,教师应懂得一些爱的艺术,要从“无微不至”转向“有微不至”,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干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包办。
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关爱学生,必须善于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希望老师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师生需要对话,而当学生对教师说真话的时候,教师如何反映就更为重要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是一个孩子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的情况如何,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怎么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所做的合乎人性的触动。
”作为教师,必须同学生打成一片,去关心他们接受他们,必须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在师生之间架起互相信赖的桥梁,在感情上和心理上产生共鸣。
“感人心者莫先乎爱”,对爱的渴求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里,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艺术之树只有直根于爱的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⑤由此可见,心理沟通的最好方法是爱。
教师只有用一颗爱心,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才能奏出最美好的乐章。
其次,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与宽容学生。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使得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教师往往回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学生的爱心,这种生硬的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
优优宝贝告诉您:亲子教育 爱而不腻,严而不厉
优优宝贝告诉您:亲子教育爱而不腻,严而不厉一、爱而不溺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才的愿望背道而弛。
优优宝贝爱和乐教育提醒父母对孩子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绝不能溺爱,否则,就会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
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一味的娇惯,偏爱和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不批评、不教育,往往包庇护短。
吃饭穿衣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懒惰生活,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有人说,对孩子的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是促进孩子走上不幸道路的开端。
这是值得每位家长深思的。
二、严而不厉所谓家长应该“严格要求”子女,就是说要家长要对子女负责任,提出并落实一系列适当的教育要求。
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家庭教育的具体体现。
但这种要求必须掌握好一个“度”,过高、过低的要求都会失去激励作用,丧失教育意义。
很多家长对“严”的理解有误区。
有的家长认为“严”就是“厉害”,对孩子要给予好心而不能给予好脸,孩子只有害怕父母,才能教育好。
还有的家长认为“严”就是不听话就要打骂,赞成“不打不成才”的说法。
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对当今的孩子采取这种办法是难以奏效的。
如果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孩子就不愿意接近父母。
孩子如果对父母敬而远之或者既不尊敬、又不接近,更不愿与父母交谈,这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至于打骂、体罚之类的行为就更是和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水火不相融了。
优优宝贝爱和乐教育建议提醒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不仅不能使孩子和改正错误,反而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变得冷漠,自卑和缺乏自尊心,甚至因忍受不了父母的打骂而离家出走,由此可见,对孩子实行体罚只不过是家长缺乏理智和束手无策的表现,不可能起到严格要求的效果。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一种关于养育孩子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了对孩子的爱而不
是溺爱,对孩子应该有严格的要求,但不应该过于苛刻。
第一个关键点是爱而不溺。
父母对孩子的爱多少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父母会过度保
护孩子,溺爱他们,让孩子变成一个“小皇帝”。
这种行为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让他们在未来无法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
爱的表达不应该只是口头上的关心和爱,还应该
包括教导孩子如何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自我管理等方面,让孩子在切身实践中学习并
成长。
第二个关键点是严而不苛。
父母对孩子应该有一定的要求和管教,但不能过度严厉。
例如,对于孩子的成绩,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却
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孩子需要平衡身心的需求。
另外,如果父母过于苛刻,会
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
最后,我认为爱与严格之间需要一种平衡,恰当地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良好的效果。
父母应该在自己的行为中示范如何爱以及如何严厉要求,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爱和尊重的
力量,同时能学习到如何承担责任,树立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如果我们能恰好的把握这
个平衡,我们就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爱而不溺是真爱
爱而不溺是真爱(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幼儿游戏、教育资料、幼儿管理、计划总结、家园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nursery school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children's gam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hild management, plan summary, home educatio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爱而不溺是真爱现在有许多祖辈家长在自己儿女工作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看孙辈的责任。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的意思是指在对待他人时既要有爱,但又不能过度溺爱;既要严格要求,但又不能过分苛刻。
这句话是提醒人们在处理感情和人际关系时要保持一个平衡的态度,既能表达出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又能够保持适当的底线和原则。
爱而不溺,首先强调了在爱的过程中不能过分溺爱他人。
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彼此的关心和关爱,使人们更加有力量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过度溺爱会让对方变得软弱无力,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产生依赖心理。
在爱的过程中要求保持适度的溺爱,既能传递自己的关心和关爱,又能够激发对方的独立能力和自主意识。
严而不苛,则是强调在要求他人时要保持一种严格的态度,但不能过分苛刻。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同时也希望人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和期许。
在对待他人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严格要求对方,帮助其实现个人的进步和成长。
但要避免过度的苛责和过高的要求,给予他人适当的空间和宽容,体现出人性化和温暖的一面。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的理念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包括家庭教育、职场管理、友情亲情等。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既要关心和爱护孩子,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和关怀,又要对他们要求严格,不纵容他们的错误和懒惰。
在职场管理中,领导要对员工要求严格,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但也要给予员工一定的尊重和宽容,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友情和亲情中,我们要对朋友和家人保持爱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困难,但也不能过分依赖他们,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在处理感情和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态度,要求我们既能够表达对他人的爱和关怀,又能够对他人保持严格的要求和期许。
这种理念的应用可以使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加平衡和谐,既能传递爱的力量,又能激发个人的独立能力和成长潜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一个比喻性的表达,意思是在爱人的同时不过分迁就对方,保持
严肃而不过度苛刻的态度。
这句话体现了在人际关系中如何保持一种适度的平衡,既能表
达我们对他人的关爱,又能保持一种相对公正和独立的立场。
下面,我将从亲情关系、友
情关系和爱情关系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这句话的含义。
从亲情关系的角度来看,爱而不溺严而不苛表明了在亲情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如果过分溺爱,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和依赖。
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严格,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错,以及如
何做一个独立和负责任的人。
父母的疼爱不能让孩子失去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的
能力。
从友情关系的角度来看,爱而不溺严而不苛表明了朋友之间的互助和理解。
在友谊中,我们应该给予对方关心和支持,但也不能为了好面子而盲目地迎合他人的需求。
真正的友
谊应该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放心的基础上,而不是只看重表面的快乐和一时的好处。
朋友
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公平和平等的,双方都有权利和责任来维护这个关系。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爱而不溺严而不苛,这句话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和处世准则。
它告诉我们如何在爱和严之间取得平衡,如何以一颗宽容、宽厚的心待人处事。
这句话所包含的智慧,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关系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句话的内涵,并探讨如何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来谈谈“爱而不溺”。
这里的“爱”不仅仅指的是感情上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对于人和事物的关怀和包容。
在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理解、支持他们。
这种关怀和包容并不意味着要放任对方的行为,而应该让他们在关怀中有所自省和成长。
正所谓“爱屋及乌”,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包容的心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有宽容的胸怀,给予理解和关心。
纵使是在宽容与包容的心态之下,我们也不能被爱所“溺”。
“溺”字表达了一种过分的投入和沉迷,这会使我们丧失理性和判断力,也会让我们在关心他人的同时忽略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倾听和帮助他人,但是我们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些空间和时间去成长和调整。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严而不苛”。
这里的“严”并不是一味的苛刻和严厉,而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和规范。
在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坚定的心态,对待问题要严谨认真,严格要求自己。
正是这种严格要求,才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这种“严”并不等同于“苛”。
在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要求时,我们要有度,要有把握好尺度的能力。
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严格要求而使得自己和他人感到疲惫和压力。
与此我们也要善于在对待问题和他人时给予理解与宽容。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是也要善于在对待同事和下属时给予理解和支持。
这样才能使得团队工作更加和谐,事业更加顺利。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生活哲学,它告诉我们如何在面对人生的各种困惑和挑战时取得平衡。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做人的准则。
它表明我们应该在爱和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苛责。
这种态度在家庭、朋友、学校、工作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十分重要。
首先,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时遵循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的原则。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但是过分的溺爱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
他们会变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不懂得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这样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会遇到各种困难。
另一方面,过分的苛责也会让孩子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父母应该在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其次,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对于员工或同事,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忽视他们的长处。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当然,对于错误和缺点,也不能掩盖或纵容,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提醒和纠正。
同样,在学习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和规范。
再次,社会对于每个人都是一个大的环境,我们也要在其中遵循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的原则。
不管是对待家人、朋友,还是对待陌生人,在接触中都要注意尊重别人的感受和权利。
我们应该理解他人的困境和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和支持。
但是,也不能过度干涉别人的生活和决策,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和行动自由。
同时,在公共场合和社交活动中,也要遵守规矩和礼仪,表现出自己的成熟和自信。
总之,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一种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品质和准则。
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场合中灵活运用,不断完善自己,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爱是人类最神奇的情感之一,它可以使人拥有无尽的力量和无限的喜悦。
爱也可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控制地纵容,就会变得溺爱;如果过分要求,就会变得苛刻。
我们要学会爱而不溺,严而不苛。
爱而不溺,意味着在爱的过程中保持适度和平衡。
溺爱往往是家长对子女过分关怀或宠爱的一种表现。
溺爱不仅会给孩子带来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会影响其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培养。
过度的溺爱往往会让孩子变得依赖和无能,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们要在爱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
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让他们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决策的权利,这样他们才能成长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在教育和管理他人的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苛刻的要求也容易造成思维不开放、创造力受限和焦虑等问题。
过分苛刻地要求他人,不能令人舒坦,反而容易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严格要求的我们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应用。
以身作则,让他人看到我们自己的成长和努力;耐心倾听,给予他人充分的表达和解释的机会;用赞美和鼓励来激励他人,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动力。
只有在严格要求和关怀呵护的平衡中,才能培养出有能力、有潜力且有温度的人。
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源于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和特长,给予他们合适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爱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它不懈怠,不变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且持久的。
溺爱和苛刻都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不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体察他人的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关怀。
只有在平等、尊重和关怀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关系。
简言之,爱而不溺严而不苛是一种培养身心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正确方式。
它要求我们在爱的过程中保持适度和平衡,在教育和管理他人时保持严格和耐心,在对待自己和他人时保持尊重和关怀。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关爱他人并获得他人尊重和喜欢的人。
让我们用这种爱的方式来改变世界,让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暖和快乐。
浅谈严爱并举的教育艺术
浅谈中小学严爱并举的教育艺术【内容提要】未成年人是教育的客体,教育要严爱并举,严爱有度,爱而不溺,严而不罚,严慈相济既是一门新的教育艺术,也是一个教育法宝。
【关键词】教育严爱并举必要性出发点归宿【参考文献】引言又是一学年即将结束,几位班主任老师交谈着这个年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分析了本学年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预测着今年中考可能取得好成绩。
老师们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分担着失误的责任,思考着未来的教育。
交流成功经验时,有一个共识,就是初中教育要严爱并施。
但是,一些老师对严和爱如何把关显得有些困惑,于是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回忆,写下本文,与教育同行共勉。
一、对初中学生严爱并举教育的必要性。
驶入二十一世纪,传统的“黄荆棍下出状元”的教育手段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对学生传统的威慑力也不复存有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媒体的普及,学生懂得更多,身心发展更快,也更富有心计,这个增一减,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教师应对“花样繁多、手段先进”的调皮捣蛋学生的法宝是严爱并举的教育艺术。
1、对初中学生严爱并举教育是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教师的客体是人。
中学生的心理意识逐渐增强,初步理解自己、控制自己;有自尊、自信、自爱、自豪;学习兴趣、积极性随教师的感情而转移;处在水平发育时期,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特殊水平常在这时昙花一现,尤其需要教师的注重。
中学生处在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逐渐走向成熟,身体发育第二次高峰,自我意识发展第二次飞跃。
心理世界更为丰富,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生理早熟、心理幼稚、情绪矛盾、学习疲劳,学业不良,考试焦虑;行为失控,欺骗说谎,偷窃破坏,攻击对抗,离家出走,甚至犯罪;交友不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主观能动。
“人牵不走,鬼牵着跑”。
要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朋友,用师爱感化学生,使其沿着严格要求的教育目标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可怜天下父母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天性使然。
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但凡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本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龙的愿望背道而驰。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他们的爱绝对不能是溺爱,否则,爱就可能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这些家庭当中,父母的爱简直有点过火,娇惯、偏爱、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需要什么,想干什么,家长从来就不曾违逆,就连吃饭穿衣等一些最基本的自立活动,父母也代为包办。
这些爱在大多数父母看来仿佛还不够,他们对孩子的一些不良品德和习惯从不加以批评、教育,往往包屁护短。
久而久之,父母以他们的爱促成了孩子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行为和品德。
如果让这些不良行为和品德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爱是需要代价的,爱也能造成代价,我们希望天下的父母不要让自己的爱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家长对孩子的爱应该做到爱而不溺,
但如何才能作到爱而不溺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
这种爱的效果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懂得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关心集体的好品质,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第二,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
人都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也是永无止境的。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使其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
这样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
第三,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予满足。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俭,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他们看来,"严师出高徒",严厉的家教方式也能调教出优秀的孩子。
因此他们处处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一旦孩子不能达到自己所定下的要求,他们会以各种手段批评、指责孩子。
在教育孩子时,从来就不曾给孩子好的脸色看,言语更是非常之严肃。
他们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
有的家长甚
至以动辄大骂、训斥的方式使孩子听自己的管教。
但是就实际效果来看,他们的做法只能一时间让孩子不敢吭声,却使得孩子的情感和心灵长期地受到摧残,变得冷漠、自卑和缺乏自尊心。
父母严"导致孩子走向了反面。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赞成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但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
我们讲究的是对孩子的严格不能太"出格",要做到"严而不厉"。
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相应地对家长提出几点:首先,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又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
比如说,父母要求四岁的孩子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与自己走得一样快一样远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倘若要求过高,孩子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再次,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让孩子明白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不能摸棱两可,让孩子无所适从。
最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到,不能说了不算数,或者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否则也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总之,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最好是能够采取我国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不能走两个极端,对孩子的关心爱护要力争做到"爱而不
溺",对孩子的严格也不能太过出格,要做到"严而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