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强化特训9地域差异中的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地理热点专练六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热点专练六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热点专练06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热点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各地地域特色和中华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的传统民居、山水画、茶文化、古诗词、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近几年的高考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试题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典例探究〗(2018·全国卷II)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佛手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

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2)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开展的旅游项目。

【答案】(1)效益:提高“佛手山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延长产业链,(引领“佛手山药”由传统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提高“佛手山药”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

(2)旅游项目:观光项目,如设立“佛手山药”展室(陈列馆)等;体验项目,如“佛手山药采挖”等;购物项目,如建设“佛手山药”农副产品一条街等。

【解析】本题组以“佛手山药”为载体,考查“佛手山药”带来的效益和旅游项目的设计,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主要从社会、经济两个角度作答。

社会包括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就业等;经济包括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效益等。

(2)依托“佛手山药”可以开展的旅游项目可以从观光、体验、购物等角度着手,该问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以“佛手山药”为中心设计项目即可,如设立“佛手山药”展览室、采挖“佛手山药”、建立“佛手山药”农副产品购买区等。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传统文化和地理环境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传统文化和地理环境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练: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一颗印”亦称“一口印”,是中国民间的住房建筑形式之一。

如图所示,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

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布局。

据此完成1~2题。

1. 图形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A. 川B. 黑C. 新D. 滇2. 这种建筑形式形成的自然条件是A. 土壤肥沃,降水集中B. 山河相间,风力强劲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 平坦开阔,降水丰沛【答案】1. D 2. B【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四川成都平原地形平坦,“一颗印”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地区,A错误;黑龙江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不适合“一颗印”布局,B错误;新疆人口稀少,不需要分布紧凑的“一颗印”,C错误;从题目中看出,“一颗印”房屋建筑分布区平坦地形较少,风力强劲故窗户小,门窗无明显朝向,说明光照条件较好,故主要分布于云南,D正确。

故选D。

2. 结合材料信息,“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可以有效防风,故形成自然条件有风力强劲;“一颗印”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占地少,推断该地土地紧张,房屋依山而建,故当地可能山河相间。

故选B。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

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木质古廊桥。

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

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

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

下图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及廊桥景观图。

据此回答3~4题。

3. 当地采伐与晾干木材的季节分别是A. 夏季、春季B. 冬季、春季C. 夏季、秋季D. 冬季、秋季4. 与甲处相比,在乙处重建廊桥并能够保留至今最可能的原因是A. 流域内植被增多,洪涝灾害减弱B. 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C. 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不快D. 所选木材质地坚硬,耐侵蚀冲击【答案】3. C 4. C【解析】试题考查流水侵蚀作用和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0学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攻略详解试题:高考热点抢分练 热点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含解析

2020学年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攻略详解试题:高考热点抢分练 热点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含解析

热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衣着特殊的劳动妇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

解放初流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衣服以短袖为主,而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

据此,完成1~2题。

1.地方服饰是地理环境特征的体现,有关惠安女衣着特点解释最合理的是()A.封建头——防风沙B.民主肚——沿海地区,文化开放C.浪费裤——当地纺织业发达,布料便宜D.节约衣——方便捕捉鱼蟹2.当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安女服饰在福建越来越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传统服饰土气十足B.西方流行服饰的冲击C.新一代年轻女性传承意识不足D.惠安女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解析:第1题,地处沿海地区,封建头可防风吹日晒,A错误;民主肚(开放肚),节约衣,因纬度低,气温高,短衫凉爽,且便于劳作,B错、D对;浪费裤——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C错。

故选D。

第2题,惠女服饰本是为了方便惠女劳作而创,如今,原来从事渔耕的惠女,现在更多的是走工厂进企业。

没有了风吹日晒,黄斗笠和花头巾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没有了大波大浪,短衫长裤也就显得不合时宜。

故选D。

答案:1.D 2.D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

据此,完成3~5题。

3.剪纸艺术可反映不同地区的景观特征,下列四幅剪纸中反映秦腔起源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4.促使秦腔表演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冬冷夏热,降水集中B.视野开阔,交通不便C.千沟万壑,土层深厚D.人口稠密,历史悠久5.推测枣树的生长习性主要是()A.喜光,耐干旱B.喜湿,耐洪涝C.喜酸,耐贫瘠D.喜雾,耐阴凉解析:第3题,图①显示大熊猫和塔,应为四川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图②显示文字“渔耕粤韵”,和赛龙舟的画面,应为广东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图③显示窑洞,树木,应为陕西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图④显示四合院,应为北京的标志性地理事物。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热点追踪二传统文化课件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热点追踪二传统文化课件
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 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 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 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 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 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 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热点追踪二:传统文化
(3)原有制糖厂数量多,占用土地面积广→时代特征 明显→保护的价值高。
(4)对于工业遗产的改造,目前多半是朝第三产业、 服务业方向发展。
[答案] (1)沿河、呈点状分布;大型糖厂集中在河流 入海口附近。
(2)甘蔗生产地域变化,导致本地原料供应减少,外 地原料运输成本高;外地甘蔗制糖厂的兴起,本地劳动力 等生产成本增大,其竞争力较弱。
热点追踪二: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以岷县的中药材当归为切入点,考查当归 种植、加工、销售及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1)岷县 适合当归种植的区位优势主要结合材料中当归的生长习 性及该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当归属于喜温凉湿润环境 的长日照,要求土壤疏松透气。从温凉来看,岷县的海拔 较高,气温较低。从湿润来看,雨水丰富,海拔高,气温 低,所以蒸发量小,气候湿润;从日照来看,海拔高,晴 天多,日照时间长;从土壤条件看,地势起伏大,坡度适 宜,排水条件好,土壤疏松透气。(2)大批中药材加工企
第四部分 热点扫描
热点追踪二:传统文化
热点追踪二: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 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 形态的总体表现。
1.主要特点: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 大精深。
2.主要种类: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 鸡、狗、猪。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十九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区域发展课件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十九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区域发展课件

3.传承意义 竹编产品具有审美价值(造型美、图案美、着色后的色泽美)、实用价值、 文化价值。
(2019·四川内江模拟)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它 以景德镇名瓷为胎,精选四川邛崃山一带阴面生长 2~3 年、节距 2 尺左右, 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百斤原竹 只抽丝八两”。生产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 时达数月之久。20 世纪 50 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古法生产,以其纪念性、 地方性成为中外宾客优选的旅游纪念品。2010 年,仅有 70 多名师傅会此手 艺,现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下图为瓷胎竹编 (图甲)和竹编用材(图乙)示意图。据此完成 1~3 题。
答案 A
解析 至今为止,老北京遗存四合院数量很少。这与城市建设过程不断 拆迁有关。城市化过程中,北京建筑用地需求量大,尤其是民居建筑需求增 长很快,由于土地供应有限,市区内更是寸土寸金,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 拆迁四合院,改建商用或民居高层建筑。与现代住宅相比,老四合院基础设 施简陋,生活不便;现代文明建设前瞻性不够,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传 承,这均是导致四合院越来越少的原因。与现代住宅相比,老四合院古朴陈 旧,缺乏现代文明气息,这不是四合院少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选 A 项。
热点2
水利工程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灌溉系统,普遍分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 总数达 1 100 多条,全长约 5 000 千米。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 冲积扇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2.分类 竹编工艺品可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说明:有瓷胎工艺品和 无瓷胎工艺品)。成品主要是经对竹子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等工序,将剖 成一定粗细的篾丝编结起来制成。 (1)细丝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工艺)。 瓷胎竹编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 制作过程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 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产品主要有:瓷 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编平面画(下图甲)。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猜押练二 强化练1 传统文化(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猜押练二 强化练1  传统文化(含解析)

猜押练二核心素养新情境新命题强化练强化练1 传统文化云南古城楚雄(25°N,101.5°E )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内建有太阳历广场,广场中的花岗岩墙壁上雕刻着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明过程和计算、换算方法,彝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彝族古代文明成果等彝族发展历史。

下左图示意太阳历广场结构,下右图为太阳历广场景观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石柱在一年中,都有机会将影子投射到祖先神柱,但只能将影子投射到祖先神柱一次的石柱是( )A.龙神B.鹰神C.羊神D.火神2.火神崇拜普遍存在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反映出西南少数民族( )A.经济交流频繁B.语言差异较小C.文化源于汉族D.文明起源相似水车亦称“翻车”“踏车”,主要由木槽、刮水板、轮轴和木链构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能引水灌溉和排水的农具,最初的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长约3米(下图),后来出现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

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仅博物馆或个别乡村可见。

据此完成3~5题。

3.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之所以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因为其能( )A.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B.扩大和保障种田规模C.使农作物摆脱水源制约D.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4.图示水车曾广泛适用于我国 ( )A.地势和缓的平地B.洪涝频发的湖沼地C.地势起伏的山区D.干旱缺水的垦荒地5.20世纪70年代后水车在我国逐步消失,主要是因为我国( )A.种植结构的调整B.水资源跨区域调配C.耐旱稻种的推广D.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毛笔是莱州的传统工艺产品,改革开放后,利用当地特有的黄鼠狼尾毛资源优势,莱州几十个村庄、数千家农户成为制笔专业村、专业户。

然而现在好多毛笔厂相继转产或关停,面临着严重的后继乏人问题。

据此,回答6~8题。

6.改革开放后,莱州制笔专业村、专业户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A.国家的政策B.丰富的原料C.便利的交通D.发达的科技7.莱州毛笔制造萎缩和衰退主要是因为( )A.传统工艺衰落B.书写方式的转变C.原料日渐枯竭D.劳动力资源缺乏8.莱州保护毛笔制造业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增加劳动力资源C.加大政策倾斜D.开拓国际市场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高考地理热点练习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热点练习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热点练习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衣着特殊的劳动妇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

解放初流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衣服以短袖为主,而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

据此,完成1~2题。

1.地方服饰是地理环境特征的体现,有关惠安女衣着特点解释最合理的是()
A.封建头——防风沙
B.民主肚——沿海地区,文化开放
C.浪费裤——当地纺织业发达,布料便宜
D.节约衣——方便捕捉鱼蟹
2.当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安女服饰在福建越来越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传统服饰土气十足
B.西方流行服饰的冲击
C.新一代年轻女性传承意识不足
D.惠安女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解析:第1题,地处沿海地区,封建头可防风吹日晒,A错误;民主肚(开放肚),节约衣,因纬度低,气温高,短衫凉爽,且便于劳作,B错、D对;浪费裤——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C错。

故选
1。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传统文化ppt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传统文化ppt课件

5.有关铅山连四纸销售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电商提高了交易的安全 B.引入电商降低了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成本 C.引入电商扩大了市场销售范围 D.引入电商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成本
3.D 4.B 5.C 第3题,材料中提到“以嫩竹为原料,配以当地天然泉水”。武夷 山地形坡度较大,物质迁移速率较快,土层较薄。第4题,材料中提到“通过72道工 序,纯手工制作而成”,所以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的原因是工艺复杂和手工生产; 原料等都是选自当地,交通不会影响其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材料中提到“2006 年,铅山连四纸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其知名度较高。第5题,引入电商, 提高了交易的风险以及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成本;引入电商,信息量增大,扩大了市 场销售范围;引入电商,减少了销售环节,不会减少生产环节。
引入电商扩大了市场销售范围
3.武夷山自然条件适合铅山连四纸的制作,主要体现在( )
A.晴天多,适宜纸张的晾晒
B.地势起伏大,物种丰富
C.土壤肥沃,适宜新竹生长
D.山泉水质好,有利于淋洗
4.限制“铅山连四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工艺复杂 ②交通不便
③手工生产 ④知名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江河泥,薯莨中所含的单宁与河泥中富含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在绸缎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油亮的纯天然涂层。
建议。 ①生产工艺复杂
②劳动力投入大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古镇旅游主要以参观博物馆和公馆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选择余地较少。
【深度解读】
试题情景 以安仁古镇为背景,考查此镇旅游留宿少的原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图为“良渚古城遗址”分布图。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二篇热点整合特训热点十一弘扬传统文化领悟人地和谐练习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二篇热点整合特训热点十一弘扬传统文化领悟人地和谐练习

一、选择题 (共 11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2019 •新疆一模)“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 地。

它由正房、耳房 ( 正房两侧的小房子 ) 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 颗印”。

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照片和速写。

据此完成1〜3题。

1 .“一颗印”民居结构不具备的功能是 ( )A. 天井狭小有利于冬季防风保暖B. 房檐深入院落有利于雨天行走C. 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D. 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答案 A解析 房屋高,天井小,可挡住太阳光线照入,不具备冬季保暖的功能;房檐深入院落 便于雨天穿行;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一颗印”民居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

2 .耳房屋顶分长短坡,短坡向外,长坡向内,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向内坡面面积,禾U 于晾晒谷物B. 增加外墙高度和外侧屋顶坡度,利于防风防盗C. 与正房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更加美观D. 增加向内坡面面积,便于在雨季收集更多雨水答案 B解析 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坡面设计不 适合晾晒谷物;美观不是内外坡不同设计的主要目的;安徽、云南等地降水较为丰富,没有 必要收集雨水。

3.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更小,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B. 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渍涝C. 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D. 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大答案 D解析 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纬度低,夏季太阳高度更大,天井更小是为了 挡住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照射。

(2019 •湖北八市3月联考)“下沉式窑洞”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向下挖深 6〜7米,长、热点十 八、、八、、I 弘扬传统文化 领悟人地和谐宽12〜15米的土坑做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窑洞。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传统饮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51张PPT)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传统饮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51张PPT)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温润感人的 镜头、轻松愉悦的叙述方式、完美动听的同期 声,让大江南北的观众在享用它所带来的精神 饕餮盛宴的同时,也领略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 地理环境。不同地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 们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各地丰富多样的饮食 文化正是这些差异的突出表现。纵观近年来的 高考试题,发现与饮食地理有关的试题越来越 多,这些试题关注地理内容与学生衣食住行等 日常生活的联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 经验,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是鲜 活而有趣的。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传统饮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共5 1张PPT )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传统饮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共5 1张PPT )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传统饮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共5 1张PPT )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传统饮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共5 1张PPT )
鲁菜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you may post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传统饮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共5 1张PPT )
浙菜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虾仁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传统饮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共5 1张PPT )
其特点是清、香、 脆、嫩、爽、鲜。浙 江盛产鱼虾,又是著 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 故其菜如景,不少名 菜,来自民间,制作 精细,变化较多。烹 调技法擅长于炒、炸、 烩、溜、蒸、烧。久 负盛名的菜肴有“西 湖醋鱼”、“生爆蟮 片”、“东坡肉”、 “龙井虾仁”、“干 炸响铃”、“叫化童 鸡”、“清汤鱼圆”。
东辣: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 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 辣。中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 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 不辣”之说.如一年之中具湿冷 气候的川、贵、湘嗜辣,其有祛 寒除风湿的作用。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闯关练习--热点6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闯关练习--热点6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热点6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全国卷Ⅱ,1~2]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如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2020·广东惠州市一模]岭南地区的香云纱有“丝织品中的黄金”之称,其胚料采用蚕丝,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其中染色是一道关键工艺,染色采用生长于西江流域的薯莨(灌木)和西江河泥,薯莨中所含的单宁与河泥中富含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在绸缎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油亮的纯天然涂层。

下图示意历史时期香云纱生产分布区域,目前广东顺德为仅存的传统香云纱主产区。

据此完成3~5题。

3.香云纱被称为“丝织品中的黄金”,主要是由于()①生产工艺复杂②劳动力投入大③原料品质要求高④生产周期短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历史时期,香云纱产地集聚珠三角的主要因素是()A.地租B.原料C.资金D.市场5.除顺德外,目前其他传统香云纱主产区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从业人员大量流失B.生产区的无序竞争C.产品品牌效应降低D.纺织技术快速发展[2020·河北省衡水中学三调文综]“药不到亳州不齐,药不过亳州不灵。

”亳州悠久的中药材种植传统让其享有“中华药都”的美誉。

近年来,从药材种植到饮片加工,从成药制造到物流贸易,从保健医疗到科教研发,安徽省亳州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传统文化和地理环境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传统文化和地理环境

2020 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练: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一颗印 ”亦称 “一口印 ”,是中国民间的住房建筑形式之一。

如图所示,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 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 “一颗印 ”。

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 的需要。

整座 “一颗印 ”,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 向形成无规则的布局。

据此完成 1~2 题。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四川成都平原地形平坦, “一颗印 ”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地区, A 错误;黑龙江的平原地区地形 平坦开阔,不适合 “一颗印 ”布局, B 错误;新疆人口稀少,不需要分布紧凑的 “一颗印 ”,C 错误;从题目中看出, “一颗印 ”房屋建筑分布区平坦地形较少,风力强劲故窗户小,门窗无明显朝向,说明光照条件较好,故 主要分布于云南, D 正确。

故选 D 。

2. 结合材料信息, “一颗印 ”独,门独户 ,高墙小窗 ,可以有效防风,故形成自然条件有风力强劲;“一颗印 ”空间紧凑 ,体量不大 ,占地少,推断该地土地紧张,房屋依山而建,故当地可能山河相间。

故选 B 。

1. 图形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A. 川B. 黑C. 新D. 滇 2. 这种建筑形式形成的自然条件是A. 土壤肥沃,降水集中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B. 山河相间,风力强劲D. 平坦开阔,降水答案】 1. D 2. B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

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木质古廊桥。

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

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

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

下图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及廊桥景观图。

据3~ 4 题。

此回答3. 当地采伐与晾干木材的季节分别是A. 夏季、春季B. 冬季、春季C. 夏季、秋季D. 冬季、秋季4. 与甲处相比,在乙处重建廊桥并能够保留至今最可能的原因是A. 流域内植被增多,洪涝灾害减弱B. 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C. 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不快D. 所选木材质地坚硬,耐侵蚀冲击【答案】 3. C 4. C【解析】试题考查流水侵蚀作用和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通用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强化特训9地域差异中的传统文化

课标通用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强化特训9地域差异中的传统文化

热点强化特训九地域差异中的传统文化(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2·安徽芜湖模拟)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

据此完成1~3题。

①②③④1.剪纸艺术可反映不同地区的景观特征,以下四幅剪纸中反映秦腔起源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促使秦腔表演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冬冷夏热,降水集中B.视野开阔,交通不便C.千沟万壑,土层深厚D.人口稠密,历史悠久3.推测枣树的生长习性主要是( )A.喜光,耐干旱B.喜湿,耐洪涝C.喜酸,耐贫瘠D.喜雾,耐阴凉1.C 2.B 3.A解析第1题,图①显示大熊猫和塔,为四川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图②显示文字“渔耕粤韵〞和赛龙舟的画面,为广东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图③显示窑洞、枣树,应为陕西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图④显示四合院,应为北京的标志性地理事物。

根据文字材料及常识可知,秦是陕西的简称,枣木梆子为乐器,与这些信息最符合的是图③,应选C项。

第2题,“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说明当地视野开阔,但交通不便,人们相隔很远可以相见,但想走到一处却很不方便,便大声呼喊以传递信息,久而久之,人们的语言交流便具有了高亢激昂、穿透力强的特点,秦腔作为当地一种流行剧种,也随之具有了该特点,B项正确。

第3题,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这里的植被就形成了与当地自然地理相一致的“喜光,耐干旱〞的特点,A项正确。

(2022·湖北黄冈适应性考试)丝绸曾经是中国独有的特产。

因其编制工艺复杂、文化底蕴深厚、手感与光泽独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曾是价值昂贵的服饰用料,是西方各国长期从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之一。

但随着殖民主义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到来,近代西方各国输入量迅速减少。

据此完成4~6题。

4.桑树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江淮和珠江各流域。

可见桑树属于( )A.雨林B.常绿林C.阔叶林D.针叶林5.近代从中国输往西方各国的丝绸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生产技术广泛传播B.西方各国的贸易保护C.丝绸之路因战乱而中断D.服饰用料多元化6.过去丝绸上的装饰图案是用针线手工绣制,但目前多由数控机床进行批量生产。

2020地理必胜大二轮微点热专题课件:第一部分传统文化与地理微专题2

2020地理必胜大二轮微点热专题课件:第一部分传统文化与地理微专题2
第17页
第3页
第4页
微点2 西藏地区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他们的服饰主要 是长袖,宽腰大襟,即使在夏天也多穿长袍,白天在烈日下,将一只胳膊露 出长袍外,行走劳动时,干脆将双袖扎于腰间。一旦天气骤然变冷,可将胳 膊穿进袖筒,以适应高原多变的天气。 微点3 内蒙古地区 位于西北地区的内蒙古高原上住着善于骑马的蒙古族,他们的服饰以长 袍为主,袍的腰身肥大,男女长袍都不开叉,以利于骑马时,护膝防寒,衣 袖稍长,骑马持缰绳时,冬季可御寒,夏季可防蚊咬。蒙古人穿的皮靴,翘 头的适宜在深草中行走,圆头的适宜在浅草或无草区行走。因此,我们可知 蒙古人的服装设计主要与骑马和防寒有关。
答案 A
第10页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 响。下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 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第11页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区域地形和气候条件对该区域苗族男子着装习 惯的影响。
答案 图示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 候湿热(植被茂密);穿着短衣和宽松长裤便于散热(可减轻酷暑高温带来的不 适);打“绑腿”利于在山间及林中行走;防蚊虫、蛇等叮咬;冬季防寒;等 等。
2.吊袖藏袍常用厚实皮毛制作,白天人们往往只穿一只袖子。其原 因是( )
A.高山高原地区天气变化快,昼夜温差大 B.节省皮毛用料 C.方便穿脱,利于捕鱼 D.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便于防晒
解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 温作用均较弱,因此昼夜温差大,吊袖藏袍便于穿脱,适应当地气候特 征。
(2)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破碎,平原面积小,耕地比重小; 且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导致种植业比重小;地形多种多 样,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实行立体农业。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选择题“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有的还建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廊桥多为木质或石材+木材结构,我国古代廊桥现存不多。

下图为我国保存至今的一座古代遗留的廊桥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明清时期,下列地区多建有“廊桥”的是( )A.齐鲁大地B.横断山区C.闽粤大地D.东北平原2.图中“廊桥”的主要功能是( )A.供人暂居B.遮阳避雨C.风景与通行D.宗教和民俗活动3.我国古代的“廊桥”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 )A.人为破坏B.风沙掩埋C.地震损毁D.洪水、泥石流冲毁答案 1.C 2.C 3.D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廊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应分布在人口密集、多雨的地区,明清时期,多建有“廊桥”的是闽粤大地,C对。

齐鲁大地、东北平原降水少,A、D 错。

横断山区人口稀少,B错。

第2题,图中“廊桥”横跨河流之上,主要功能是欣赏风景与行人通行,C对。

可以供人暂居、遮阳避雨,但这两项不是其主要功能,A、B错。

与宗教和民俗活动无关,D错。

第3题,我国古代的“廊桥”横跨河流之上,沟通两岸交通,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多雨,洪水、泥石流多发,“廊桥”易被冲毁,D对。

人为破坏交通线路的可能性很小,A错。

南方为湿润区,风沙天气少,B错。

位于板块内部,地震损毁可能性小,C错。

开平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地势低洼,历来是重要商埠和货物集散地。

民国初期,政局动荡,众多华侨返乡广建碉楼(如图)。

开平碉楼为中西合璧的多层塔楼式民居,墙体厚实坚固,窗户比普通民居开口小并装置铁栅,外设铁门,盛时逾3000座,现存1833座,分布在18个镇。

1983年开平市组织调查,推动了碉楼的开发和保护;2007年,开平碉楼成为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兴起了一阵碉楼旅游的热潮。

目前,仅开放十余座碉楼供游客参观,门票是其主要旅游收入,维护碉楼的经费存在一定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强化特训九地域差异中的传统文化(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9·安徽芜湖模拟)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

据此完成1~3题。

①②③④1.剪纸艺术可反映不同地区的景观特征,下列四幅剪纸中反映秦腔起源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促使秦腔表演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冬冷夏热,降水集中B.视野开阔,交通不便C.千沟万壑,土层深厚D.人口稠密,历史悠久3.推测枣树的生长习性主要是( )A.喜光,耐干旱B.喜湿,耐洪涝C.喜酸,耐贫瘠D.喜雾,耐阴凉1.C 2.B 3.A解析第1题,图①显示大熊猫和塔,为四川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图②显示文字“渔耕粤韵”和赛龙舟的画面,为广东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图③显示窑洞、枣树,应为陕西的标志性地理事物;图④显示四合院,应为北京的标志性地理事物。

根据文字材料及常识可知,秦是陕西的简称,枣木梆子为乐器,与这些信息最符合的是图③,故选C项。

第2题,“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说明当地视野开阔,但交通不便,人们相隔很远可以相见,但想走到一处却很不方便,便大声呼喊以传递信息,久而久之,人们的语言交流便具有了高亢激昂、穿透力强的特点,秦腔作为当地一种流行剧种,也随之具有了该特点,B项正确。

第3题,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这里的植被就形成了与当地自然地理相一致的“喜光,耐干旱”的特点,A项正确。

(2019·湖北黄冈适应性考试)丝绸曾经是中国独有的特产。

因其编制工艺复杂、文化底蕴深厚、手感与光泽独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曾是价值昂贵的服饰用料,是西方各国长期从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之一。

但随着殖民主义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到来,近代西方各国输入量迅速减少。

据此完成4~6题。

4.桑树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江淮和珠江各流域。

可见桑树属于( )A.雨林B.常绿林C.阔叶林D.针叶林5.近代从中国输往西方各国的丝绸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生产技术广泛传播B.西方各国的贸易保护C.丝绸之路因战乱而中断D.服饰用料多元化6.过去丝绸上的装饰图案是用针线手工绣制,但目前多由数控机床进行批量生产。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技艺缺乏传承B.劳动力素质的大幅度提高C.劳动力成本上升D.生产质量标准化的推行4.C 5.D 6.C解析第4题,由题目可知桑树的分布地区主要是温带和亚热带,其地带性植被主要为落叶林和常绿阔叶林,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A项错误;桑树在黄河中下游也有分布,在冬季会落叶,并不是常绿林,B项错误;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和温带高海拔地区,D项错误。

故选C项。

第5题,古代服饰用料单一,原料主要依靠棉、麻、丝等农产品,而且丝绸制品在古代属于高档服饰用料,为贵族所追捧,而现代有了化纤等技术,使服饰用料逐渐多元化,对丝绸等依赖降低,D项正确。

第6题,手工刺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效率低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成本上升,而电脑控制机器刺绣则可以批量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节约劳动力成本,C项正确。

(2019·湖南岳阳教学质检)岳州窑遗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湘江东岸沿河、山岗一带。

岳州窑生产的青瓷是唐朝六大青瓷之一,采用优质高岭土烧制而成,延续生产1 500年。

但宋代以后,岳州青瓷的产量逐渐减少,后来生产工艺也因种种原因几近失传,近年经多方努力得以恢复生产。

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古岳州窑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原料C.交通D.政策8.宋代以后,岳州青瓷逐渐衰落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窑土资源枯竭B.制瓷工人流失C.周边郡县窑的兴起D.环境污染严重9.近年来岳州青瓷得以恢复生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B.技术革新,产品质量提高C.交通网完善、运输成本降低D.青瓷市场需求量增加7.B8.D9.A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古岳州窑生产的青瓷主要采用优质高岭土烧制而成,其烧制成青瓷后重量大为减少,为节省运费,青瓷生产应靠近原料产地,因此影响古岳州窑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第8题,宋代以后,岳州青瓷生产环境污染不明显。

宋代以后,由于长期窑土资源的挖掘,导致窑土资源枯竭以及制瓷工人的流失、周边郡县瓷窑的兴起对岳州青瓷冲击较大,致使岳州青瓷逐渐衰落。

第9题,由于岳州青瓷是唐朝六大青瓷之一,且延续生产1 500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较高,因此在政府的重视下近年来岳州青瓷得以恢复生产。

(2019·重庆八中模拟)潮阳剪纸是潮阳民间传统艺术,潮阳剪纸的主要特点就是花中套花,用传统的剪刀方法剪出来的,是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的非遗项目。

过去,潮阳剪纸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和供品装饰,如今已褪去祭祀的外衣,正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装饰千家万户。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现代的装饰工业产品相比,潮阳剪纸的主要优势是( )A.文化遗产,品牌价值极高B.手工制作,传统文化浓郁C.师徒相授,制作经验丰富D.立体感强,反映生活现实11.过去几十年,潮阳剪纸效益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生产成本提高B.制作工艺繁杂C.市场需求有限D.传统工艺失传10.B11.C解析第10题,由材料“潮阳剪纸的主要特点就是花中套花,用传统的剪刀方法剪出来的”可知,与现代的装饰工业产品相比,潮阳剪纸的主要优势是手工制作,传统文化浓郁,B项正确。

第11题,“过去,潮阳剪纸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和供品装饰”说明过去几十年,潮阳剪纸效益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有限,C项正确。

二、综合题12.(2019·中学生诊断性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虾子镇位于贵州省中部,这里并没有虾,有的是火遍全球的辣椒,辣椒相关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印度、缅甸、韩国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号称“中国辣椒城”。

起初,虾子辣椒零星种植,数量少,农户自食。

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辣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辣椒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而且像“老干妈”“贵三红”等以辣椒为原料的调味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虾子镇辣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最近几年,“老干妈”开始不再使用贵州辣椒。

如图示意虾子镇位置。

(1)分析虾子镇辣椒火遍全球的有利条件。

(2)推测“老干妈”不再使用贵州辣椒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虾子镇辣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从自然条件分析,虾子镇适宜辣椒的生长,辣椒品质优良;从社会经济因素看,该地辣椒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有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形成产品品牌效应;从交通条件看,有国道和机场快速通道通过,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联系和产品外运。

第(2)题,由于贵州地形崎岖,坝子是主要农业区,面积小,不利于大规模经营,生产成本高;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种植辣椒的劳动力不足;贵州辣椒的品牌效应好,辣椒价格高;“老干妈”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最近几年,“老干妈”开始不再使用贵州辣椒。

第(3)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虾子镇辣椒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应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与当地辣椒下游产业的联系与合作,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与辣椒相关的旅游、文化等产业,实现经营多元化。

答案 (1)自然条件适宜辣椒的生长,辣椒品质优良;辣椒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形成产品品牌效应;国道和机场快速通道通过,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联系和产品外运。

(2)由于贵州地形崎岖,不利于大规模经营,生产成本高;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种植辣椒的劳动力不足;贵州辣椒的品牌效应,辣椒价格高;“老干妈”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所以不再使用贵州辣椒。

(3)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与当地辣椒下游产业的联系与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与辣椒相关的旅游、文化等产业,实现经营多元化。

13.(2019·湖北宜昌一中等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因其闪闪发亮而得名,是苗族人眼中最高档的布料。

当地人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捶,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

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

亮布的制作工艺在苗家人生活中一度难觅其影,现已被当地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融水县亮布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亮布生产作坊不断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如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和亮布生产场景图。

(1)指出融水县最适宜生产亮布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说明亮布曾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的原因。

(3)分析亮布在苗家山寨中一度难觅其影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材料“多次反复晾、涂、捶”“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可知,生产亮布需要持续的晴天以便于晾晒布匹,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晴天更多,光照充足,有利于晾晒,所以最适宜在秋季生产亮布;而冬季气温低,春夏季雨水多不利于晾晒。

第(2)题,材料中提到亮布因闪闪发亮而得名,说明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当地人们采摘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捶,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说明工序复杂,耗费时间长;加入蛋清捶打,成本高。

第(3)题,亮布生产经过多次反复晾、涂、捶,工序复杂,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低,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多外出务工经商,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外交流加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对亮布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天然原料染色较为单一等原因造成亮布在苗家山寨中一度难觅其影。

答案 (1)秋季。

理由: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且多风,有利于亮布晾晒;气温适宜,湿度小,适宜人们在作坊内加工亮布。

(2)布料闪闪发亮,与众不同;手工工艺,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使用天然原料染色,品质优良;加入蛋清捶打,成本较高。

(3)制作工艺复杂,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外通达度增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对亮布造成巨大的冲击;制作亮布,经济效益较低;天然原料染色,亮布色彩较为单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