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猪场
工厂化养猪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工厂化养猪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工厂化养猪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养猪过程中的环境、饲料、疫苗等进行全面管理和自动化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工厂化养猪环境自动控制系统是工厂化养猪的核心,通过对养猪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可提供稳定的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参数,促进猪的生长和健康。
工厂化养猪环境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系统、通风系统、温控系统、喂食系统和疫病防控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风系统通过风机和排气设备,根据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自动调节,保持猪舍内的适宜空气流通。
温控系统通过加热、降温和保温等方式,保持猪舍内的适宜温度。
喂食系统通过自动化设备,按照预设的饲料配给方案,实现精确的饲料供应和投放。
疫病防控系统通过猪体温、猪舍内环境等监测数据,提前预警和识别疫病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工厂化养猪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养猪环境管理方式。
首先,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环境数据进行自动调节,不受人工管理的局限。
温度、湿度、氧气等参数能够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控制,提供猪舍内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其次,系统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饲料的精确配给和投放,能够避免过度饲喂或饲喂不足的问题,提高饲料利用率。
再次,疫病防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猪体温和猪舍内环境,提前预警和识别疫病风险,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最后,工厂化养猪环境自动控制系统提供了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的功能,能够提供决策支持和生产管理的指导。
然而,工厂化养猪环境自动控制系统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设备的购买和安装,并且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次,系统的操作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掌控,对人才的需求较高。
此外,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是一个问题,系统的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猪舍内环境失控,对养猪业务产生严重影响。
规模化猪场各类猪存栏及栏位数的计算(1)
规模化猪场各类猪存栏及栏位数的计算(1)7—3 工厂化养猪工艺组织方法一、基本概念工厂化养猪就像工业生产一样,以生产线的形式,实行流水作业,按照固定周期节奏(一般以周为单位),连续均衡地进行生产。
生产过程包括了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肥育等六大环节。
现代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就是按照上述六个环节组成一条生产线进行流水式生产,正如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养猪场的一栋猪舍就是一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完成1~2个生产环节(或生产工序),产品从一个车间转移到下一个车间,从一道工序转移到下一道工序,每一工序必须完成规定的生产工艺。
这样进行养猪生产,分工明确具体,设备使用熟悉,饲料利用规范,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
二、主要特点1.流水式的工艺流程工厂化养猪是将各生产阶段的猪群按一定的生产节律和繁殖周期,组织成有工业生产特点的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
也就是说,把养猪生产中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育成和肥育等六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全进全出的生产线,并按计划、有节律地常年均衡生产。
2.专门化的猪舍类别工厂化养猪必须建立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专用猪舍,如配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仔猪保育舍和生长肥育舍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生产工艺有序地进行。
3.完善化的繁育体系工厂化养猪须选用较高生产性能的猪种,并按繁育计划建立好繁育体系,保证生产优良种猪和商品猪,从而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4.系列化的全价饲粮工厂化养猪要按照猪群的划分,配制不同型号的全价饲粮,满足其营养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潜力。
5.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工厂化养猪猪群集约、全进全出,要求配备先进的设施与设备。
猪舍要达到保温隔热、冬暖夏凉、清洁干燥、空气新鲜的要求。
设备要符合猪的生理要求,方便劳动者的生产操作,并能给猪群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6.严密化的兽医保健工厂化养猪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防疫和驱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
同时要建立符合卫生要求的粪污处理系统。
工厂化养猪场工艺设备介绍
工厂化养猪场工艺设备介绍工厂化养猪场工艺设备是现代养猪业高效、规模化生产的重要保障。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工艺设备在猪舍建设和猪养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工厂化养猪场常见的工艺设备,并对其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工厂化养猪场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是猪舍。
猪舍是猪养殖的基本场所,对猪的生产效益和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猪舍的建设应该考虑猪的品种、数量和生产要求等因素,合理布局,确保猪的生活环境和繁殖环境的舒适度,提高养猪效益。
猪舍的建设需要有适当的通风设备,保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给。
此外,还需要设置合适的水源和饲料供给系统,以保证猪的饮水和饲料的供应。
其次,喂食设备也是工厂化养猪场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
喂食设备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自动喂食器、自动饲料机、自动饮水设备等。
自动喂食器可以根据猪的品种和体重,自动投放适量的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自动饲料机可以自动调整饲料的投放量和时间,保证猪的正常饮食。
自动饮水设备可以自动供水,并根据猪的饮水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猪的饮水量。
这些设备的使用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养猪效益。
除了喂食设备,养猪场还需要配备储粪设备。
储粪设备可以有效地收集和储存猪舍内产生的粪便,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臭气产生。
常见的储粪设备有粪池、粪坑和粪尿分离器等。
粪池可以收集和储存猪舍内的粪便,以便进行储粪处理。
粪坑可以收集和储存猪舍内的尿液和粪便,以减少臭气的产生。
粪尿分离器可以将尿液和粪便分离,减少臭气的产生,并利用分离的尿液进行养分回收。
此外,工艺设备还包括环境控制设备。
环境控制设备可以根据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等因素进行调节,确保猪的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提高猪的生产效益。
常见的环境控制设备有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通风设备等。
温度控制器可以根据猪舍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保持恒温状态,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湿度控制器可以根据猪舍内的湿度进行调节,保持适宜的湿度,减少猪的生长疾病。
万头工厂化养猪场规划设计探讨
万头工厂化养猪场规划设计探讨20世纪80年代工厂化猪场被引进我国以来在全国各地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广东、湖南、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已建成一大批工厂化猪场,规模大小不等.年出栏肉猪在3 000~100 000头均有,其中1万头最为常见。
本文就以年产1万头商品猪场为例,与读者共同探讨猪场的规划设计。
1 规划设计依据一个年产1万头肉猪的养猪场,需饲养存栏公猪24头,生产母猪600头,哺乳期仔猪860头,保育猪1000头,生长育成猪3300头。
工厂化养猪场的规划设计主要依据饲养工艺,目前普遍采用以周为节拍的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
根据饲养周期和方法的不同,有以下常见的流程及特点。
1.1 限位—四阶段饲养空怀母猪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母猪单体限位饲养4周5围5周11周工艺特点:①怀孕母猪单栏限位密集饲养,便于管理,母猪不争吃打斗,减少应激和流产,比怀孕母猪小群栏饲节约建筑面积。
②分娩栏按6周设计。
分娩母猪提前1周进入分娩栏,分娩哺乳4周断奶,出栏后空栏1周对栏舍清洁消毒,有利于卫生防疫。
③保育栏按6周设计,饲养5周,空栏1周清洁消毒。
1.2 半限位—四阶段饲养空怀母猪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空怀轻胎群养4周5围5周11周重胎限位饲养工艺特点:与限位—四阶段饲养最大的差别是空怀和轻胎母猪采用每栏四五头的小群饲养,产前5周转入单体限位饲养。
采用这种饲养工艺,哺乳母猪断奶后转到配种怀孕舍小群饲养,母猪活动增加,对增强母猪体质和延长母猪生育高峰期有一定好处,同时可减少设备投资;缺点是增加了管理工作量,有时母猪争吃打斗增加应激,猪舍面积也有所增加。
1.3 限位—五阶段饲养空怀母猪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1 →生长2 →育成母猪单体限位饲养4周5围5周5周6周工艺特点:它与限位—四阶段饲养最大的差别是从生长到育成分为三个阶段,优点是可减少猪舍面积,缺点是猪群多一次转栏,增加了应激。
1.4 早期断奶(10~21d)隔离饲养空怀母猪相隔250m~10km10~21日龄断奶二点式饲养: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空怀母猪20~25kg相隔250m~10km相隔250m~10km10~21日龄断奶三点式饲养: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工艺特点:早期断奶(10~21d),隔离饲养是养猪新工艺,简称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即根据猪群本身需清除的疾病,在10~21d龄内进行断奶,然后将仔猪送到距离分娩舍250m 到10k m的清净区保育合隔离饲养,这就是早期断奶二点式隔离饲养。
工厂化养猪场的选址要求
工厂化养猪场的选址要求1.周围环境:猪场场址的选择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无公害畜禽肉生产地环境要求》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等标准,使其不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同时也注意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
不要在城市近效建设养猪场,也不要在化工厂、屠宰厂、制革厂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下风处或附近建场。
养猪场要远离飞机场、铁路、公路、车站、码头等噪声较大的地方,以免猪只受噪声的影响和疾病的威胁。
养猪场的位置要在居民区的下风处,地势要低于居民区,但要避开居民区的排污口和排污道。
养猪场的饲料、产品、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与外界联系密切,因此要求交通便利。
但交通干线往往又是造成疾病传播的途径,故在场址选择时既要考虑方便运输,又要求距交通干线有一定的距离,以满足猪场卫生防疫的要求。
猪场特别是大型猪场,最好要有两条专用道路与公路相连。
其中一条为净道,专供猪场的人员、饲料、物品等使用;另一条为污道,运输猪场的废弃物和病残猪。
在选择场址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电力供应,猪场应尽量靠近输电线路,以减少供电投资。
在选择场址时要避开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以利于环境保护和避免受到环境的污染。
2.地形和地势:地形指地形指场地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地貌的情况。
要求:开阔整齐,地形狭长和边角过多的地方不便于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也不便于建造防护设施,同时使场区的卫生、防疫和生产联系不方便。
因此,这样的地形不适合建造养猪场。
猪场面积:面积不足会造成建筑拥挤,给饲养管理、人、猪、生活环境及防疫、防火等造成不便。
猪场总面积确定参数:自繁自养场面积按年出生栏商品猪数乘以2.5~3.0平方米计算,其中猪舍建筑面积按年出栏商品猪数乘以0.8~1.0平方米计算,猪场辅助建筑面积按年出栏商品数乘以0.12~0.15平方米计算;育肥猪面积按每批出栏商品猪数乘以3左右,其中猪舍面积按每批出栏商品猪数乘以1.4左右计算。
地势指养猪场所建场地的高低起伏状况。
工厂化养猪场的建设
工厂化养猪场的建设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养猪业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潜力和前景的行业。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工厂化养猪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本文将介绍工厂化养猪场的建设过程。
工厂化养猪场建设的第一步是选址。
选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环境污染少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未来工厂化养猪场的扩容和发展空间,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等因素。
一般来说,选址应该远离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选址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建设厂房和配套设施。
厂房的设计应该符合养猪的需求,包括猪栏、饲料储存室、卫生设施等。
此外,还需要建设配套的电力、水、通讯等设施,以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
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要求,合理设计通风、排污等系统,保证猪舍内的环境符合养猪的需求。
建设完厂房和配套设施之后,接下来就是采购养猪设备。
养猪设备包括饲喂设备、草料加工设备、猪舍清洁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的效率和操作的便利性。
养猪场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猪种的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可以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饲养方式的猪种。
考虑到养猪场的规模化和工厂化特点,可以选择一些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抗病能力高的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效率。
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种猪,保证后代的质量。
建设完养猪场之后,还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养猪场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疾病防控、饲养管理、兽药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还要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养猪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最后,养猪场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
可以通过与大型超市、餐馆、批发市场等建立合作关系,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此外,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工厂化养猪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选址、建设厂房、配套设施、采购设备、选择猪种、制定管理方案,到建立销售渠道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
工厂化养猪
22 4 14 135 281 137 1028 977 3008 5585
六、猪栏数量计算
• 流水线式的生产工艺是否畅通运行,关 键在于各专门猪舍是否有足够的猪栏数。 在计算需要的猪栏数时,除了按各类猪 群在该阶段的实际饲养天数外,还要考 虑猪舍的情况,消毒和维修的时间,以 及必要的机动备用时间。
2、公猪数: 公 猪 数 = 成 年 母 猪 总 数 * 公 母 比 例 =532 / 25=22(头) 3、后备母猪数: 后备母猪数=成年母猪数*年更新率=532*33 %=176(头) 在场=176*28/365=14 4、后备公猪数: 后 备 公 猪 数 = 公 猪 数 X 年 更 新 率 =22*33 % =8(头) 在场=8*180/365=4
6、确定每周分娩母猪头数: 一年周数=365/7=52 B=M×A/52=497×2.4/52=23(头) 7、确定每周分娩仔猪头数: C=B×10=23×10=230(头) 8、确定每周断奶转入保育舍仔猪数: D=C×90%=230×90%=207 9、确定每周保育舍转入育肥舍头数: E=D×95%=207×95%=197(头) 10、确定每周育肥猪出栏头数: F=E×98%=197×98%=193(头)
工厂化养猪场中母猪饲养管理
工厂化养猪场中母猪的饲养管理猪场在生产工艺上实行配种妊娠、产仔、保育、生长肥育四阶段全进全出工厂化流水作业。
2001年年终存栏19859头,其中公母猪1892头,后备公、母猪232头,出栏优质瘦肉型商品猪34850头。
近三年来,实施工厂化猪场仔猪生产技术,推广仔猪早期断奶,早期补铁、补硒,提前补料和饲喂优质全价饲料,加强兽医防疫和消毒工作等技术措施,使母猪生产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每头母猪年产仔2.2胎,年提供仔猪22.2头,60日仔猪重21.5kg。
仔猪成活率达到95%。
全场料重比3.23∶1,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现把工厂化猪场仔猪生产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的生产力状况是仔猪生产的先决条件,养好仔猪首先得养好母猪,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⑴ 母猪营养妊娠初期母猪配种后3周内受精卵形成胚胎,此时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营养。
给母猪以低能量,低蛋白的妊娠饲粮(DE≤3.0兆卡/kg,CP≤13%),日喂2.0kg,即能维持正常的繁殖需要。
对不是过瘦的母猪不要摄入过高的能量和蛋白,以减少胚胎的早期死亡。
据研究,配种后1~3天内胚胎死亡最为严重。
妊娠中期母猪配种4周至14周,通常只需维持正常需要后略有积存就可。
这阶段应以中等饲粮(DE≤3.1兆卡/kg,CP≤14%),视母猪体重膘情日喂2.0~2.2kg,适当提高粗纤维水平,增加母猪的饱腹感,减少死胎发生。
妊娠后期通常仔猪初生重的60%~70%来自产前11~16周阶段的生长,因此对这阶段的母猪要加强营养,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
此时要较高营养水平的饲粮(DE≤3.1兆卡/kg,CP≤16%),日喂2.9~3.2kg,以提高仔猪初生重及均匀度。
但过度采食会引起泌乳期采食量下降,体重损失增大,泌乳减少,从而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哺乳期哺乳期饲养目标是,促进母猪食欲,提高泌乳能力,离乳后尽快转入下一繁殖周期。
母猪哺乳期饲养的营养需要与其泌乳密切相关。
工厂化猪场部分设施及内部安装技术
疫苗接种
根据疫情和猪的免疫状况制定疫 苗接种计健康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05
工厂化猪场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规模化猪场建设与运营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
该猪场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工厂化养猪技术,实现了规模化、标准 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养殖栏舍
分为定位栏、群养栏和混养栏,根据 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要求进行设 计。
通风设施
为了保持猪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需要设置通风口和通风设备。
饲喂设施
01 饲料加工设备
包括粉碎机、搅拌机、输送机等,用于将原料加 工成饲料。
02 自动喂料设备
通过电机和输送带将饲料输送到每个栏舍的食槽 中,实现定时、定量饲喂。
数据分析
对养殖过程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找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
饲喂管理要点
01
02
03
饲料选择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 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确 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饲喂方式
采用合理的饲喂方式,如 分餐饲喂、自由采食等, 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
饲料储存
确保饲料储存场所的干燥 、通风、防潮等,避免饲 料变质和污染。
工厂化猪场的优势与挑战
01
优势
高效率、低成本、易于管理、减少环境污染等。
02
挑战
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管理难度大、疫病防 控压力大等。
02
工厂化猪场设施部分
养殖设施
养殖大棚
用于养殖生猪,一般采用钢架结构, 棚顶采用透明材料,方便采光,地面
采用水泥或砖结构,方便清洁。
饮水设施
包括自动饮水器和乳头式饮水器,保 证生猪饮水需求,同时方便清洁。
实现工厂化养猪饲养和管理
2023-11-06contents •工厂化养猪概述•养猪饲养管理•工厂化养猪生产流程•工厂化养猪的技术支持•工厂化养猪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挑战•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目录01工厂化养猪概述•定义:工厂化养猪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饲养方式,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指导,采用先进的饲养技术和设备,将猪的饲养、饲料供应、防疫等功能集中于一体,实现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饲养。
定义与特点1定义与特点23特点高密度饲养:在工厂化养猪中,猪舍被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可容纳一定数量的猪只,实现高密度的饲养。
工业化生产:工厂化养猪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机械手等实现饲料的加工、运输和饲喂,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化管理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猪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确保猪只生活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下。
防疫严格工厂化养猪实行严格的防疫制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定义与特点工厂化养猪的重要性工厂化养猪可大幅提高饲养规模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猪只的快速增重和缩短饲养周期。
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工厂化养猪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能够更好地控制饲料配方、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从而保证猪肉产品的质量。
保证产品质量工厂化养猪可实现废物的集中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减少环境污染随着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不断增加,工厂化养猪能够满足市场对猪肉的大量需求。
满足市场需求工厂化养猪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以美国、荷兰和中国*最为先进。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饲养技术、设备和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国外发展现状中国工厂化养猪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工厂化养猪得到了大力推广。
目前,中国工厂化养猪的规模和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仍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
国内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现状02养猪饲养管理饲养计划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根据猪的品种、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等因素,确定每头猪的饲料种类、数量和饲喂时间。
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
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工业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应运而生。
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猪进行大规模集中养殖的一种方式。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猪的产出和品质,还可以提升投资回报率,保证生产安全和环境卫生。
一、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的特点(一)规模化养殖: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化生产,通过集中养殖大量的猪只,能够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二)自动化管理: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采用现代化的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自动喂食、自动换气、自动清洁等技术,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科学饲养: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强调科学饲养,通过合理搭配饲料,提供丰富的营养,为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环境控制: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侧重于环境控制,通过精确控制气温、湿度、通风等因素,为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保证猪的生长和健康。
(五)疾病控制: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强调疾病控制,通过采取预防接种、环境消毒、饲养管理等措施,减少猪的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的优势(一)提高养殖效益: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猪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二)减少劳动力需求: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理,减少了人工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保证生产安全: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科学饲养和疾病控制,减少猪的疾病发生,保证生产安全。
(四)提升环境卫生: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强调环境控制,通过精确控制气温、湿度、通风等因素,减少猪舍内的臭气和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工厂化猪场人工养殖技术的应用实例(一)猪种选择:工厂化猪场通常选择品种优良、产仔多、生长快的猪种,如大白猪、杜洛克猪等。
工厂化猪舍的特点
工厂化猪舍的特点
猪舍就是养猪工厂的“厂房车间”,是猪只居住、采食、饮水、睡觉的地方。
工厂化养猪的猪舍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专业性:专为某一猪群没计,只适于某一生产用途,即专舍专用。
猪舍设有母猪舍、分娩舍、幼猪舍,肥猪舍。
母猪舍专门饲养空怀与妊娠母猪,在产前一周转到分娩猪舍,母猪断乳后又转回妊娠母猪舍,如此循环。
仔猪断乳后转入幼猪舍,养到100天左右再转入肥猪舍,直至出场。
有的地方,仔猪断乳后不离原圈,不混群,猪圈内设有活动格栏,根据猪只的大小,活动格栏可以伸长或缩小,一直养到出售这种养法利于防止猪只打架咬伤,因此,增重快,肥育期短。
肥猪舍每圈容纳10、20头。
2、集约性:建筑集中,关闭饲养,饲养密度大。
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的差别
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的差别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关系到投资和经营成果,是件基础性工作。
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因而在规划建设上两者有差异很大差别,所以需分别讨论。
(一)工厂化养猪场1.场址可以选择涉及面积、地势、水源、防疫、交通、电源、排污与环保等诸多方面,需周密计划,事先勘察,才能选好场址。
(1)面积与地势:要把生产、管理和生活区都需要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
地势宜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
要有利于通风,切忌把大型养猪养猪工厂建到山窝之中,否则污浊废气排不走,整个场区常年空气环境恶劣。
(2)防疫:距主要交通高速铁路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至少2公里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需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
猪场与其他牧场之间也需保持一定距离。
(3)交通:既要避开交通南北向,又要交通方便,因为饲料、猪产品和补给品运输量很大。
(4)供电: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
供电稳定,少停电。
(5)水源: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
一是水源要充足,包括人畜用水。
猪群饲养管理用水量水量可参考表5-2。
二是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
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
每升水中液态含量在150毫克约莫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
150毫克约莫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
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
每升水中液态含量在150毫克约莫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
(6)排污与环保:猪场周围有农田、果园,并便于自流,就地消耗大部或全部粪水是格外理想的。
否则需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采砂问题规划,特别是水源地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地上水源、河流。
2.猪场总体布局大型工厂化总体布局在养猪场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工厂化养猪
工厂化养猪工厂化养猪发展概况工厂化养猪概况1. 工厂化养猪工厂化养猪是以工业生产方式安排生产,生产程序化、流水作业化、产品规格化;要求猪群、饲料、环境标准化;设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是集约化养猪的最高形式。
2. 工厂化养猪的特征(1)优良的饲养品种(2)饲喂全价配合饲料(3)适宜的猪舍环境(4)高度的生产水平(5)严整的工艺流程(6)专用猪舍和设备的使用(7)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8)严格、严密、科学的防疫体系及先进的污物、粪便处理系统(9)明确的专业分工和合理的组织体系(10)有自己的营销人员(11)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之配合(12)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人员3. 工厂化养猪的发展概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畜牧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工厂化的大型的养猪企业,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在养猪生产上已普遍实行工厂化生产方式,并且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水平。
解放初我国建了少量的国营种猪场和养猪场,是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先驱,60年代在农村发展了大批集体猪场,但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很慢,效益不佳。
70年代中期,为加速养猪业的发展,国家投资在一些城市建了一批机械化猪场,对集约化养猪起到了示范作用。
虽然当时成为世界养猪和产肉量的第一大国,我国养猪生产水平还较低。
8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分散养猪的农户逐渐减少,养猪专业户和专业化猪场得到了迅速发展,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中外合资养猪场陆续建成,我国工业化养猪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深圳市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养猪企业,1981年引进美国三德公司整套养猪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从比利时引进600头祖代瘦肉型“施格”种猪,到1993年母猪已发展至4000多头,年上市商品猪近7万头,其中出口3.9万头,当年产值为4867.7万元,税后利润800万元人民币。
1994年8条万头生产线,平均每条生产线的利润250万元,职工年均收入20000元。
工厂化养猪场
⑷公猪专业场特点: 种猪必须来自于经后裔性能测定的优秀个体或育种
场核心群的优秀个体。
1.3.2 猪场规模划分
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并考虑技术水平、投 资能力和各方面的条件。
规模通常以年出栏商品猪头数来划分。
类型 小型场 中型场 大型场
配种怀孕 相隔250~1000m
分娩
保育
生长
育成
10~21日龄断奶
工艺特点:
20~25kg
早期断奶,简称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
即根据猪群本身需要清除的疾病,在10~21日龄内断奶,然后
将仔猪送到距离分娩舍相隔250~1000m远的清净保育舍隔离饲养。
这就是早期断奶二点式隔离饲养。
⑵半限位—四阶段饲养
空怀轻胎群养
空怀母猪
配种怀孕
分娩 4周
重胎限位饲养
保育 5周
生长 5周
育成 11周
半限位—四阶段饲养工艺特点:
空怀和轻胎母猪采用每栏四五头的小群饲养, 产前5周转入单体限位饲养。
哺乳母猪断奶后转到配种怀孕舍小群饲养,母 猪活动增强,有利增强母猪体质,延长生育高 峰期。
年出栏商品猪头数 年饲养母猪头数
≤5000 5000~10000 >10000
≤300 300~600 >600
1.4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1.4.1 现代养猪的生产工艺:
分段饲养、全进全出
原因: 不同猪场饲养规模、技术水平不同, 不同猪群具有不同的生理要求, 为提高效率,便于生产管理。
养殖工艺方法的确定
育种场 繁殖场 商品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生产上:流水式均衡生产 生产过程: 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生长→育成出栏 六个环节形成一条连续的流水式生产线,各生产阶段有计 划、有节奏地运行, 特点: 定期配种、定期分娩、定期断奶、定期转群和定期上市, 每期母猪受孕、分娩数量相同,育成猪出栏数相同, 每年仔猪窝数相同 优点: 整个生产具有流水式作业的特点,实现养猪生产周期性连 续均衡地进行,使产品达到规格化,实现了全年度的均衡 生产。
⑵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粪尿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 影响: 猪呼出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与有害气体混合,会 使猪舍内空气变的污浊,含氧量降低,对猪的健 康和生产力造成不良影响; 当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还会引起猪的多种中毒 疾病。
猪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允许的最大值为: 二氧化碳0.15%,硫化氢10×10-6,氨气25×10-6。
⑶ 流程:“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 特点:在一类猪舍中一个单元内的猪全进全出式操作, 优点: 易于实现精确饲养管理,便于每个单元的使用、维修、清 洗、消毒等有效管理,尤其有利于疫病防治。
⑷标准化饲养
特点:优良的饲养品种,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营造适宜的猪舍环境, 使用专用猪舍和设备, 优点:可确保猪群在养殖过程中能够脱离自然环境的影响, 满足流水式均衡生产的需要,保证生产流程正常运转。
不同类型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上限
⑶灰尘及微生物
影响: 灰尘落到猪体体表,影响皮肤的散热和健康,常常 出现皮肤发痒甚至发炎; 灰尘被猪吸入呼吸道,刺激鼻黏膜,对猪不利; 灰尘上常带有病原微生物,使猪感染其它疾病。 注意:绿化猪舍周围环境,加强舍内通风换气,改 善猪舍空气质量,保证猪体健康。
不同猪群合理的饲养密度
猪群类型 每栏饲养头数 实体地面猪栏 /(m2/头) 漏缝地板猪栏 /(m2/头) 0.2~0.4 0.6~0.9 0.9~1.2 0.4~0.6 0.6~0.8
保育猪 生长猪 育肥猪
10~20 10~16 10~16
1.3 猪场的分类与规模
1.3.1 猪场类型划分
根据生产任务分:
⑵商品肉猪专业场特点: 饲养密度较大,占地较少,高效较少,猪群单一,技术要 求相对简单。
现存问题: 猪源不稳定, 质量规格参差不齐, 疾病难以控制, 发展尚不成熟。
⑶自繁自养专业场特点: 实行严格的疾病控制和标准化饲养,仔猪发病率低, 规格齐全,为实现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 能够按照现代养猪生产技术要求进行合理分群,配 置相应的专门化猪舍,实行流水作业。但需要大量 的资产投入,管理技术水平要求高。 ⑷公猪专业场特点: 种猪必须来自于经后裔性能测定的优秀个体或育种 场核心群的优秀个体。
(一)温度
猪是恒温动物,体温为38.7~39.1℃。 当环境温度适宜时,猪最容易保持正常体温,饲料利用也最 经济。 温度的影响: ①环境温度的影响随猪年龄、类型和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 大猪怕热,小猪怕冷。 ②影响饲料的利用与生长状况。 不适宜温度的影响: 温度过高,猪的采食量降低,增重缓慢;舍内细菌滋生;种 猪繁殖力下降;猪群发病率升高(如仔猪下痢、喘气病、流 感等)。 温度过低,饲料有效利用率下降,生长和生产性能受阻,猪 群发病增多尤其是仔猪的发病和死亡率较高。
分娩 10~21日龄断奶
工艺特点: 早期断奶,简称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 即根据猪群本身需要清除的疾病,在10~21日龄内断奶,然后 将仔猪送到距离分娩舍相隔250~1000m远的清净保育舍隔离饲养。 这就是早期断奶二点式隔离饲养。 为更加安全,有条件的猪场还可以采用三点式隔离饲养。 优点: 可以增加母猪产仔胎数,切断仔猪被母猪或大猪传染疾病的途径, 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仔猪增重快。
(四)光照 作用: 适宜的光照可以提高猪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光照特点: 仔猪需要光照较多 充足的光照可以激发公种猪旺盛的繁殖能力 成年猪需要适当的自然光照 育肥猪对光照需要较低 光照还要能够满足工作人员操作的需要。
不同类型猪舍内的光照要求
(五)噪声 影响: 噪声对猪的休息、采食、 增重及健康都有不良影 响。 声音要求: 对猪而言,声压级不得 超过80dB。
缺点: 增加了管理工作量,有时母猪争吃打斗,增加 应激,猪舍面积有所增加。
⑶限位—五阶段饲养
空怀母猪
配种怀孕
分娩 4周
保育 5周
生长 5周
生长 5周
育成 6周
母猪单体限位饲养
特点: 从生长到育成分为三个阶段,可以减少猪舍面积, 但猪群多一次转栏,增加了应激。
⑷早期断奶保育
配种怀孕 相隔250~1000m 保育 20~25kg 生长 育成
1.4.2 养殖工艺流程确定的依据
通常是根据猪的繁殖过程确定的。
养猪生产环节:
母猪配种 妊娠、分娩 仔猪哺乳 育成、育肥
公猪群
繁殖母猪群
仔猪保育群
生长育肥群
相应的猪群:
1.4.3 常见的生产流程及特点:
饲养方法
饲养周期
限位 — 四阶段饲养 半限位 — 四阶段饲养 限位 — 五阶段饲养 早期断奶 隔离饲养
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GB/T 17824.2-2008
(三)空气
⑴气流
不同部位的空气温度差异造成猪舍内空气的流动。
作用:适当的气流能使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组成均 匀一致,有利于舍内污浊气体的排除。
气流速度要求: 猪舍内气流流动速度不能超过1m/s。
气流对猪体的影响 在炎热情况下,只要气温低于猪的体温,气流有助于猪体 散热; 在低温情况下,气流会增加猪体散热,加重寒冷对猪的威 胁,使生产力下降。
1.3.2 猪场规模划分
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并考虑技术水平、投 资能力和各方面的条件。 规模通常以年出栏商品猪头数来划分。
年出栏商品猪头数 年饲养母猪头数 ≤5000 5000~10000 >10000 ≤300 300~600 >600
类型 小型场 中型场 大型场
1.4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⑴管理上:集约化饲养 高效管理,高效生产,是技术密集型的集体化生产。 融合了环境工程、饲料营养、品种繁育、兽医技术、农业 工程、农业经济、现代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科技成果, 形成了猪群密集、技术综合的生产体系。 生产中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和合理的组织体系;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 多采用仔猪早期断奶的方法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数,同时分 阶段专群饲养的方法有效在实现了精确饲养的问题,能充 分发挥猪群的生产潜力,保证高度的生产水平。
育种场 繁殖场 商品场
现代化养猪生产中的类型细分:
⑴ 母猪专业场 ⑵ 商品肉猪专业场 ⑶ 自繁自养专业场 ⑷ 公猪专业场
⑴母猪专业场特点: 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较长的时间、大量的资金和一 定数量的畜牧技术人员,还需要良好的畜舍条件和 管理。 场址选择、规划布局、猪舍建筑等方面要求严格, 场内设备必须齐全。
不同类型猪舍内温度要求
GB/T 17824.2-2008
(二)湿度
猪群生活的适宜环境湿度为65﹪~75﹪(相对 湿度)。 湿度对猪的影响: 湿度过大,猪体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高,易 患疥癣和湿疹等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 湿度对猪的影响主要随着其它环境因素特别是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高湿和低湿对猪群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
第三章 工厂化养猪场
第1节 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 第2节 猪场建设 第3节 工厂化养猪场主要设备与设施
第1节 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
主要内容
工厂化养猪的概念及生产特点 养猪对环境的要求 猪场的分类与规模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猪群结构与猪群周转
工厂化养猪的概念
工厂化养猪又叫集约化养猪,是以商品生产为特征,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生猪生产,并 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六)圈养密度
养殖过程中要求个体猪有合理空间。 合理的空间能够保证猪的生长发育而又具有经济性, 能够减少因空间狭小而引发猪随处排便、咬尾等恶 癖。 在运送肥猪和引入猪苗的过程中,温度和密度不合 理是造成猪体重下降,甚至患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一。 气温较低、密度稍小的情况下猪死亡率较低。
工厂化养猪场是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一定规模的 集约化饲养与管理,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效益的养猪 场。
工厂化养猪的特征: 生产程序化、流水作业化、产品规格化; 猪群、饲料、环境标准化; 设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是集约化养猪的最高形式。
1.1 工厂化养猪的生产特点
先进的机械设备, 合理的工艺流程, 全面的饲料营养, 科学的繁育体系, 严格的防疫制度,
⑸防疫严格,生产环境环保卫生
具有严格、严密、科学的兽医防疫体系及防疫制 度, 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先进的污物、粪便处理系统。
1.2 养猪对环境的要求
猪舍内小气候环境: 猪舍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声音、 微生物、设施、设备等因素组成的特定环境影响 猪群繁殖、生长、发育。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需要人为地进行调节和控制, 让猪群生活在符合其生理要求的小气候环境内, 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1.5.2 猪群结构的计算
步骤: ①首先要考虑猪场的规模和管理水平, ②设定转群节律天数, ③计算出完成本场上市任务所需全年产仔总数和 每个转群节律平均产仔窝数。
猪群结构的计算方法: 年产总窝数=计划上市任务数÷每窝上市猪数 =计划上市任务数÷(窝产活仔数×哺乳 期成活率×育肥期成活率) 转群节律产仔窝数=(年产总窝数÷365)×转群节 律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