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段的读写结合训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习题
18.儿童水墨画【课时目标】1.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8 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上课伊始,谈话导入,然后出示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应该鼓励学生多多质疑,养成从小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溪边钓鱼: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江上戏水:鸭子、孩子戏水童年的水墨画林中采蘑菇:蘑菇多多,人影绰绰【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
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视朗读训练。
2.最后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
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操作策略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操作策略作者:白清燕来源:《新作文·教学交流》2020年第01期摘要:作文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心灵表达的窗口。
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都排斥书写作文,不知从何下手进行内容的书写,即便写出文章,也好似“流水账”。
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写作小练笔训练,小练笔具有篇幅小、形式多样、写作快等优点,教师可结合课文阅读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引领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练笔;操作策略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累积量较少,眼界也较窄,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初步发展过程中。
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某一点进行切入,展开“小练笔”训练,化难为易,让他们饱涵兴趣地参与到小练笔练习中,自由挥洒笔墨,抒发内心情感,逐渐地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文知识素养。
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叶圣陶先生曾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一经典语句中诠释出阅读和作文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读中写、写中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编排,每个单元都有设置“语文园地”,其中包含“日积月累”等栏目,如会涉及到名言警句、古诗、成语等多形式的语言素材,目的是引领学生扩大对知识的积累,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大多数老师会直接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几乎未能发掘其中蕴含的道理,更不提在作文和语言表达中进行应用。
基于学生学习的现状,教师应该引进小练笔的方式,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参与练习的過程中将知识活学活用,逐步地增加知识积累和强化应用。
例如,可以让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词语,串联成一段具有实际意义的话,如“旭日东升”“タ阳西下”,这两词语,可用来表达某处景物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进而使学生在练习加深对好词好句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可引导学生将名言警句联想到今日的实际生活,如“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这一名言警句可用来形容青年要具备自主能力,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三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三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那么,怎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的经验是应切实抓好段的读、说、抄、写训练。
一、读段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应抓好三个环节的读。
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在此基础上,才转入讲读,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讲读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
如《花钟》第一自然段,第一遍读,初步了解整段话写什么;第二遍读,概括每句话写什么;第三遍读,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这句话写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写花的种类多、姿态美。
)第三句话写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第四遍读,概括段意。
讲读后的读,要突出”熟”字,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三、说段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或顺应`的基本训练。
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
《金色的草地》第2自然段,在指导说段时,先复习。
然后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反映了什么?(这段写了草地秋天的景物,反映了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
四、抄段抄段,可以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
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选择好抄学的段落,二是要指导抄写的方法。
所抄写的自然段,应是在表达方面有特色的典型段落`,并且容易被学生模仿的。
如《风筝》第二自然段写放风筝的动作,但第三自然段写放风筝的快乐,两段均有特色,但第二段结构比较复杂,而第三段文字优美,两相比较,应把第而二、三段作为抄写内容。
人教版3-6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点
人教版3-6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点作者:俞国平三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1、燕子1.学写比喻句比喻时一定要用人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2.比喻要贴切本课就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句,如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写一句贴切的比喻句。
2、古诗两首 1.按顺序写出春天的景物;2.抓住春天景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3.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课的两首诗把春天的景物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生机。
写一句表达春天美景的诗句或一段话。
3、荷花 1.按花的不同姿态,不同特点去写;2.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
本课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荷花不同的特点晕适当的比喻句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4、珍珠泉 1.应恰当选择观察点,不能漫无目的地观察,那样的印象是模糊的;2.抓住景物的特点。
本课通过作者描写家乡珍珠泉水很绿、很深、很清,潭底冒出的水泡很美等特点,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赞美家长的美景。
5、翠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本文对翠鸟的介绍作者就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将翠鸟的美丽、敏捷展现在读者眼前,出示一种动物,学习抓住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进行描述6、燕子专列使用倒叙的写法增添文章的新颖性文章的开头先写人们为燕子送行,然后记叙事情发生的原因即经过,最后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首尾呼应在本周的周记中,运用倒叙的方法表述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用对比写一样事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本文将小村庄以往的美丽和后来的被破坏进行对比,突出了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看图,用对比的方法写两种事物8、路旁的橡树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和动作写一段话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9、寓言两则描写人物的语言《南辕北辙》一文中用四次对话提示了故事内容以及去楚国的人不听劝告,执意而行的性格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读写结合
《秋天的雨》读写结合【教材简析】《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第6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发感情,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背诵第二自然段。
3、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4、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读写结合点】1、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例句: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指导:首先想一想秋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它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然后组织语言来仿写。
参考答案:1、它把黄色给了大鸭梨,黄黄的大鸭梨像一个个黄灯笼,晃啊晃啊,晃来了阵阵梨香。
2、它把红色给了石榴,大大的石榴都咧开嘴笑了,笑哇笑哇,笑出了秋天的丰硕。
3、它把五彩的颜色给了小朋友,秋游的他们就像一串多彩的音符,跳哇跳哇,跳出了秋天的节奏。
2、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认识“总分式”段落一段话总有一个主要意思。
为了强调这个主要意思,作者常常在这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处,写一个能高度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我们把这种句子叫中心句。
写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又叫首括句,写在段尾的中心又叫总结句。
总分式的段落分为两层,总述句一层,分述部分一层,总述句直接做段意。
总分段落的结构:总领式、总结式、总分总式课文段落:第二自然段仿写:1、我们的课间真是丰富多彩。
三年级1-7课读写结合
1、燕子要求:1、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感悟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美,休息时的娴静,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如:斜、掠、沾、几痕2、本课就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句,如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仿写3、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了,你们看,它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它们正做着快乐的梦呢。
你们猜猜看,它们梦到了什么呢?4、小练笔:练习抓外形特征来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评价:互动:尽管蚊子.苍蝇是那么机灵,飞行的速度是那么快,可还是难以逃脱燕子那锐利的眼睛。
只要害虫一出现,小燕子就像箭一样飞过去,张开那短而宽的嘴巴,害虫就成了它的腹中之物。
有时候燕妈妈还把害虫含在嘴里,飞回窝里喂宝宝呢!小燕子不仅是捕虫能手,还是垒窝能手呢!它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空新燕琢春泥’。
燕子在屋檐下搭窝,先用泥土.稻草.树枝垒好,再用口水粘好,燕子搭窝真不容易。
2、古诗两首要求: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近旨远。
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的练笔方式也是提高读写能力的好方法。
改写《咏柳》,写成一篇描写柳树的记叙文。
评价:互动:绝句二首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荷花要求:1、仿写:有的…有的…有的…2、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如“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浓密和美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则写出了荷花的活泼生动和亭亭玉立的姿态。
3、现在,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荷花,你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让学生充分想象,尽情表达。
如教师可以这样提示:蜻蜓飞过来,对我说:_____:小鱼游过来,对我说:_____:青蛙跳过来,对我说: 我想说:_____,等等。
统编教材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六单元为例
62通鉴Mirror微研究统编教材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文/李虹瑾 杨贞萍《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三年级的写作要求:“书面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笔者依据课标要求,结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六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勾连本册前面单元理解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以及留心观察习作单元的学习所得,拟定了六单元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和训练内容。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易于动笔,是习作教学起始年级的首要任务,也是重要任务。
教师在明确读写结合训练点后,可从以下三点展开教学。
1.“读”中激发想象,为“写”储备丰富的表象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有了想象,人类才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因为有了想象的,读写活动才会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在教学六单元《古诗三首》时,引导学生借助诗句和插图,在诵读中去想象天门山水雄奇之势,西湖的潋滟、空蒙之美,月下洞庭的宁静祥和。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海水的瑰丽无比,想象海底世界的热闹非凡。
在教学《海滨小城》时,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想象船队归来时海滩上的喧闹,想象凤凰花开,满城红云笼罩的繁花景象。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给学生搭建想象的平台:“读着春(夏、秋、冬)季的小兴安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样的边读边想象,边想象边分享,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在“读”中得以激发,为“写”储备丰富的表象。
2. “读”中关注特别的句群,为“写”开辟美妙路径有了丰富的表象,用怎样的方式表达才能更加准确生动,这是这个年龄段很多孩子写作最大的“痛点”。
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语句或者特别的句群,学着作者的表达方式去表述自己喜欢的地方,能让学生不光“乐于表达”,也“利于动笔”。
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段读写结合品读部编版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的穿着 五彩的花裙子,漂亮极了;有的头上开出 一把小黄扇,嘴巴又尖又长;有的肚子圆 鼓鼓的,浑身像皮球一样圆;有的鸟妈妈 扑扇着翅膀,弯着腰在给鸟宝宝喂食物呢。 各种各样的鸟儿数不胜数,我的眼睛都要 看花了!
写好段落我有招
宝藏一:开头写一句中心句 宝藏二:排比法:颜色、形状、动作 宝藏三:段落结构:总-分-总
中心句
宝藏二:运用排比法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 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 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 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 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是 小金鱼,有的是灯笼鱼,有的是带鱼,有的是小黄鱼。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 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 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 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我是小作家
我是小作家
• 按照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仿写: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的__________;
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开头中心句 2、运用排比法,从颜色、动作、形状三个方面描写 3、用上“总-分-总”的结构。
有的眼睛圆溜点溜击此的处添,加文身本点上击此长处 满了 刺,鼓起气来添加像文本皮点击球此处一添加样文本圆。
颜色
动作
形状
排比
宝藏二:运用排比法:颜色、动作、形状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 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 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 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 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读写结合,凸显高效——浅谈三年级语文随文小练笔
教学篇•高效课堂读写结合,凸显高效———浅谈三年级语文随文小练笔杨晖(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甘肃兰州)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读与写,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而是孤立地进行授课,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会读却不会写,尤其是遇到语文作文时,总是无从下手。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安排一些随文小练笔,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从而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阅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随文小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编录在课本中的语文素材都是专家学者千挑万选出来的,大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范例。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能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语文教材找到读与写的有效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借鉴对象,让学生通过一些语文随文小练笔来达到在读中学习写作,以写作来巩固学习效果。
一、利用文中的留白进行小练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地方会在文章的篇幅中专门留有空白。
比如,在文章中,有些段落或者句子写得比较含蓄,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段落大意来引导学生走入角色当中,感受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其补充完整。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比如在学习蒲公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落在沙漠里和湖泊里小种子的不同命运展开想象,并结合两者的不同命运来写一篇随文小练笔,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二、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语文课本中向外拓展,不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有关“掌声”一文时,可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受到别人的掌声或者鼓励而完成一件对于自己来说比较困难的事,或者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懂得给予别人掌声。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以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识字量应该达到1600-1800个,这时的语文学习要由以识字、说话为主,向以阅读、写作为主逐渐过渡。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加大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三年级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兴趣;途径【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52—02心理学研究表明,八九岁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阅读对象和写作内容必须从他们身边熟悉的具体可感的人、事、物入手,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维认知规律,便于调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一、奠定阅读之“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仅凭语文课本上二三十篇文章的阅读,是无法真正落实新课标对三年级学段所规定的阅读教学要求的。
阅读教学必须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从经典名著阅读向身边人文历史阅读拓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加强其语言积累,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从阅读环境看,常见的事物能激起学生读的愿望,常谈的话题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常用的内容能增强积累的效果,因此从身边事物入手,学生才会乐于阅读、乐于积累、乐于写作。
2.编撰实用的校本教材。
笔者所在学校位于“黄帝问道圣地,唐宋边塞古城”,表现平凉的文史资料、神话传奇、诗词歌赋、风俗风貌等文化遗产极其丰富。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完全可以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家乡结合起来,把民族自豪感和故乡自豪感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周围事物中找到阅读的兴趣点和知识点,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丰富语言。
3.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读写结合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的原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的原野》【课型】读写结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比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指导学生写好“规、印、泥”这几个生字。
4.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比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指导学生写好“规、印、泥”这几个生字。
3.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难懂的词语我是这样理解的。
2.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三、指导学生写好“规、印、泥”这几个生字。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
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
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训练好课堂小练笔
训练好课堂小练笔训练好课堂小练笔,提升三年级习作水平【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随着新课改走进语文课堂,小练笔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课文中有不少的小练笔资源,本文尝试从“仿写——向文本求取方法、补白——与作者感同身受、改写——与思维发生碰撞、拓展——与生活紧密接轨、感言——与人物心灵交融”五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习作水平。
【关键词】三年级文本资源小练笔【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
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课课通》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好起来。
”随着新课改走进语文课堂,小练笔改变了往常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小的动手练笔。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
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
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学生从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一下子过渡到三年级的写篇训练,坡度比较大,难免有些不适应。
光靠教材中的8次习作和为数有限的小练笔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兴趣,收效甚微。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倡导就文取材,随文练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语文教改的实验历程从1951年开始,丁有宽老师先后在26个教学班进行了八轮教改实验,经历了初试,再试,验证,深究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
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法“是学用结合的具体体现。
近半个世纪,丁老师的语文教改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历程。
这个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1年春到1963年秋;第二个时期,从1963年秋到现在。
1.“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实验(1951年—1962年)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1951年秋到1958年春),试验课题是“生动讲读,有机结合,教书育人”。
教学主要把语文课和班活动结合起来,作文教学结合指导学生写生活的事。
(2)第二阶段(从1960年到1963年),进行“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试验。
丁老师写《坚持文道统一,培养读写能力》、《浅谈咬文嚼字教学》、《怎样指导课外阅读》等教学论文。
2.“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1963年秋至今)这个时期分为五个阶段:(1)初试阶段:(从1963年秋至1968年),丁老师在这阶段总结了6条经验:第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第二,从篇着眼,从句入手;第三,打好基础,从“有法”到“无法”;第四,从仿到作,从放到收;第五,从述到作,从说到写;第六,因材施教,典型引路。
(2)再试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秋),丁老师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和“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的实验课题,在教法上,每教学一段、一篇或一组课文,就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撰写赞扬好人好事的宣传稿。
这次试验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和有法,使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
在作文教学上,丁老师提出“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主张。
(3)验证阶段(从1981年秋至1983年春)。
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实验课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指导技巧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指导技巧三年级作为学生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其阅读量正在逐步增大,教师需要科学引导、教授学生阅读的方式与技巧,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指导一、比较阅读,开拓视野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
”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
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
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
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出色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
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超,武松武术高强,但体裁不同。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
《鲁班学艺》采用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
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
围绕选的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
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二、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
如初读课文要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细读课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读出感悟;赏读课文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忠于表达,智慧解读,促进读写结合——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智慧地处理读与写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August20212021年8月第18卷第08期Vol.18No.08读与写杂志忠于表达,智慧解读,促进读写结合———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智慧地处理读与写何燕妹(湖北省荆州实验小学湖北荆州434020)摘要:解读文本是教师以本为本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一步,在本文中,笔者从解读文本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点出发,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对“读”与“写”的结合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尝试,突出了智慧解读文本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表达;文本解读;读写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8-0193-01阅读的最终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讲,应该是指向着学习者对生活的不断认知和对生活的个性化表达的,其最终还是反映在表达之上。
基于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认知,笔者且以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从学习的最终指向出发,肤浅地谈谈教材解读之于读写结合的地位。
小学三年级写作由简单的写话向写段过渡,不仅是写的字数发生了变化,在写作形式、写作内容以及反映的思维水平等方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因此,笔者认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在“用教材教”这一思想的引领下,着力进行对教材的语用功能的挖掘,智慧地进行教材解读,有机将读与写融合,真正落实“学”为“实用”的思想。
1解读必须明确一个思想:写作就是表达生活《新课标(2011版)》在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提出,要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那目标中的“观察周围的世界”观察世界中的哪些事物呢?什么是不拘形式地写?其实这些问题都是要从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点点去感受、发现进而认知的。
如,在教学本单元《古诗三首》时,在学习与领会是古诗的意思与情感之后,笔者给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同样是写秋的诗歌,这三首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山行》重在写秋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赠刘景文》借秋来劝慰朋友,也就是借秋来说理;《夜书所见》则借时秋来寄托思乡之情。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读写结合练写心理活动
15《争吵》第三课时读写结合练写心理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初步认识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可以用到的几种方法。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练写一个活动片段。
教学重点:1、通过重点段落的阅读与分析,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2、学习用简短字词记录心理活动,并组织成文。
一、复习导入1、要把一个人物塑造得生动形象,可以运用以下的细节描写方法: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争吵》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就是文中出色的心理描写。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来感受作者是怎么把心理描写运用于文章中,并学习练写一个精彩的活动片段。
二、心理描写详析1、课文第5自然段,写我很后悔和克莱谛吵架,想认错但又没有勇气。
如果让同学们来写这个片段,很有可能会写得干巴巴的,只会写我感到很后悔,我觉得很后悔,或者我觉得很不安之类的。
之后就无话可说,更无话可写了。
不知道还可以怎样更生动更具体地去表现这些心里的感受。
(齐读:第5自然段全段)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
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吧。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看看这一段是通过怎样细致地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我”的不安和后悔以及知错却没有勇气认错的矛盾心理。
⑴指名读: (后悔和不安的语气)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这是争吵后“我”的心情,如果仅仅只写到这里,那么我们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我”为什么就消气了,甚至弄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后悔?“觉得”这个词:(板书:我觉得……)就是要直接进行心理描写,同学们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
围绕单元训练目标,抓好读写结合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目标教学例谈
围绕单元训练目标,抓好读写结合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目标教学例谈发布时间:2021-01-27T11:38:30.6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2期作者:方胜刚[导读]方胜刚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天星小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125-01在统编教材中,编者采用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相互结合的方式组织单元结构,更加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指明方向,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抓手。
下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的认识和做法。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目标或者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二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这两个要求分别从阅读和习作两方面为教学提出具体目标。
对这个单元目标落实情况的总体考察集中体现在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当中。
在这个单元安排的习作题目是《这儿真美》。
这是一个要求写景状物的题目。
围绕这个题目还具体地提出了个要求:1、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2、试着用从课文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3、用上一些学过的好的词语。
这样,习作从观察事物、写作方法、用词造句三方面提出了要求。
同时,还分别专门举例为学生提供了三个段落开头和一些学过的好的词语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掌握“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这项训练重点。
为此,本单元安排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这几篇经典课文,这些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文质兼美,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写作方法上都很值得学生学生模仿借鉴,既是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细细品味欣赏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也是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写作能力的合适载体。
在这三篇课文后面还特意安排了相应的习题或者小练笔,虽然题目不同,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围绕落实“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两个语文要素安排的,从阅读和习作两方面为学生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作铺垫和准备。
三年级班主任教学随笔范文5篇
三年级班主任教学随笔范文5篇三年级班主任教学随笔范文1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
培养三年级同学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
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1、读段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
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
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同学学语文的过程和同学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同学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笼统--具体"的心理历程。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同学的思路。
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同学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同学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使同学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段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同学用自身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同学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同学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
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同学进行大胆的想象。
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
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段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同学建立段的概念,必需引导同学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
然后和时指导同学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段的读写结合训练
【摘要】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60-01
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1 并列段。
即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课文中这种段式较多。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共四句话,分别写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
生动具体地描述
了小兴安岭夏季的美丽景色。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全段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教后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秋天的梧桐树、宝塔松,花坛中的美人蕉、月季花。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抓住植物的干、枝、叶和花的形状、颜色观察,让学生对这些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秋天高大粗壮的梧桐树上那巴掌般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有的一半黄一半绿,树枝上挂着的小绒球由绿变黄了;宝塔松仍然碧绿碧绿的;美人蕉火红火红的,在浓碧的、又宽又长的绿叶衬托下十分鲜艳;月季花有粉红的,有深红的,也有淡红的,有的花刚开,从羽毛形状的红绿色的叶子里张开了笑脸,有的花快谢了,花朵搭下来,像做错事的小姑娘低下了头,还有圆鼓鼓的花骨朵,被几片花萼紧紧包着,里面是红色的花柱。
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能转为准确的表达。
这时可以让学生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2 总分段。
即由总叙和分叙的句子组成的段
这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的段式。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
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总起句,再说说课文其它三句是怎样具体分述的。
课后指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菊花,重点指导观察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写出来。
3 因果段。
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段
如《蝙蝠和雷达》第二自然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首句用“怎么能”提出问题(即结果),第二句用“原来”进行解说。
这种段课文中也常见,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五彩池》中的第四自然段都是因果段。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读懂段句后,指导学生观察班上同学迟到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班上同学因病(或因事)上学迟到的情景及原因的片断。
4 方位段。
即按一定的方位或地点的变换顺序写的段落
如《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
第一句写书屋北墙正中挂的画,第二句写画前先生的座位,第三句写先生座位四周是学生书桌,第四句写鲁迅的书桌在东北角。
《南京长江大桥》中第二自然段也是这种段式。
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表明空间方位的词,读懂句段的意思,再指导学生按教室前方,教室正中,教室两旁,教室后面的空间方位顺序说一说自己的教室。
然后指导学生用《我们的教室》为题写一段话。
课后让学生按课文中学到的写作顺序观察自己的卧室或客厅,以《我的卧室》或《我家的客厅》为题,按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5 承接段。
以事情发展为序或以时间先后为序,组合成句与句的承接关系
这种段式在写人记事的课文中常见。
如《做风车》中第三自然段,
可以先指导学生自学填空:第三自然段写牛顿放学所做事情,过了些日子他的心情。
这些句子是按顺序连在一起的。
学生读懂这段话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亲手教学生做风车,板书词语,“首先、接着、最后、裁、剪、折、钉”指导学生观察、口述,然后让学生回家按老师做风车的方法、步骤亲手学做风车,再以《做风车》为题写一段话。
上述几种段式的读写结合,从作文的角度来说,可以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
然而,言之有物却是个关键的问题。
因此教师根据课文段的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时,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如教《翠鸟》一课后,先应教给学生观察动物的方法,即抓住动物本身的特点,从形状、颜色、动态等方面观察描绘,再让学生回家观察大公鸡,最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大公鸡的羽毛、鸡冠、尖嘴、脚描写一段大公鸡外形的片断。
教了《课间十分钟》后,可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在游戏前要告诉学生留心观察做游戏时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
游戏后引导学生将游戏的过程具体口述,教师将重点词语“飞来、扑向、怕极了、叫着、张开、保护、猛扑、躲、闪、窜、佯装、扑、捉”写在黑板上。
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丢沙包”一段的写法,先交代做游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将凶狠狡猾的“老鹰”怎样捕捉“小鸡”,勇敢机灵的“鸡妈妈”怎样保护自己可爱的“孩子”这一游戏过程具体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