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word资料7页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前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的素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而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于农村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其成因,希望能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目前中国农村人口中,大部分人的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中,小学及以下仍占较大比例,而大学及以上的比例则相对较少。
由于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因此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技术含量较低的问题。
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是由于缺乏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许多农民从小就以务农为主,缺乏其他推动因素,许多人没有机会或缺乏自信选择学习新的技能,就算有机会选择学习,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缺乏时间、缺乏学习场所、理念落后等。
而且追求新技能不是自然的选择,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以及价值观冲突。
非技术性劳动力占优在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劳动力占了大多数,而大多数非技术性劳动力通过手工劳动生产为农民解除了许多生产负担。
这些非技术性劳动力缺乏技术培训和专业技能培养,由于他们技术含量较低,因此生产效率相比技术性工种也相对较低。
但毕竟这些非技术性劳动力是农民无法或难以代替的,因此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保障其合法权益,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素质成因分析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西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也较为落后。
这些地区的农村人口教育水平较低、文化传承程度低,也缺乏相应的劳动力技能培训。
而东部地区经济更加发达,农村人口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技能培训和发展也相对健全。
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调整和政策引导来缩小地域发展差距,进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缺乏投资农村人口较多,而投资却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劳动力培训及教育宣讲等耗业务的社会治理工作受到限制。
XXXX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doc
XXXX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全国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农民的核心是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
影响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很多因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农业的效率和农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
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认清现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根据我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对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
具体表现为:一是文化基础差。
据统计调查,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高中以上学历或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小学以下学历的比例为文盲或半文盲(基本接近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
以上数据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0% .第二,科技质量差。
调查发现,目前,农民接受科技教育的机会不多。
一些农民有机会也不愿意参加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大多数农民缺乏科学生产的基本知识,也不掌握这些技能。
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一些中青年农民也很难掌握好一般的农业生产技术。
据统计,目前,全市接受专业生产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数量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左右。
第三,思想观念落后。
“一点点富裕就意味着和平”的传统观念、离开故土的困难和现状的满足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
对14名农村劳动力的抽样调查显示,那些不想外出工作的人,那些计划将来外出工作的人,以及那些由于劳动力缺乏而不能外出工作的人。
相当多的农民思想保守,喜欢因循守旧。
他们缺乏创新精神、勇气和信心,不敢进入、做和尝试。
二是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原因分析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要实
现全国的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
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固然
很多,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众多因素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可以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
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农村小康社
会进程。
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重视
这个问题,摸清现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提高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按照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近期
对全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现状概括起来就是整体
素质不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基础差。
据统计调查显示,目前全市共有
农村劳动力103299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
0.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1.6%,初中文化程度的
占48.6 %,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3%,文盲与半文盲约占3.2%(与统计部门公布数字基本接近)。
以上
数据均低于全省平均值5-8个百分点。
二是科技素质差。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农民接受科技
教育的机会不是很多,有些农民有机会也不愿意参加;
大多数农民缺乏科学生产基本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
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民对一般性农。
关于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
具有 初 中文化
.
具 有 高中和 高中 以 上文 化 的
9人
。
,
分 别占农村劳 动 力 总 数
9 16 8 5
8
%
、
32
9 %
、
3 3
.
1%
、
具有小学 以 下文化程 度 的 农 民 居多数
,
从 农村劳 动力 分布结 构 看
从 事 种 植业 和养 殖 业 的 有
,
叮 14 8 7 人
从事工 业 建筑业的有
、
。
为 了说 清楚 这 个 问题
:
,
我 们把 与城 区 接壤 的 昂 昂溪区和
比 较边远 的克东县的 农 民文化
科技素质 加 以 比 较
: 不 同 地域 的 农 民科技素质 对 照 表
\
\
、
{
三 月 以 培 训
2 0 15 1 2 04
, ,
占 劳 力
%
4%
1 1 %
\
\
{上
彩 落显 万务’ 犷 ’ f 下 H 礴 三 l } !
文 章 衬 农村 劳 动 力 素质 作 了
简明 分 析
:
不 同地 域 的 农 民 素质 结 构 是 不 同 的 ;
、
不 同 产 业 的 农 民 素质 不 一 样 ,
。
农 民不 同
素质 与 劳 动 生 产 率
人 均收入 相 关
;
,
劳 动 力 文 化 素 质 不 同其 收 入 特 点 各 异
作者 衬 农 村 改革
盲 目施肥和不按 比例 配施 农 药
。
,
烧死 秧苗 的 现 象 屡 有 发 生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对策思考
人 , 全 县 总 人 口的 4 .% , 村 劳 动 力 资 源 丰 富 , 占 42 农 其 中外 出就 业 劳 动 力 l .3y- , 出 劳 动力 占乡 村 劳力 98 j 外 人
常 年 跨 省 域 打 工 , 业 以二 产 业 为 主 , 中在 建 筑 装 璜 从 其
收 稿 日期 :0 0 0 — 4 21—50 基金项 目:0 8年度湖北省教育科 学领导小 组办公 室项 目“ 20 湖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 目编号 :0 8 2 9 阶段 性 ( 20 B 5 ) 成果 。
查 的 方 法 , 对 浠 水 县 团 陂 镇 和 巴 河 镇 的 8个 行 政 村 的 2 8位 农 民 进 行 了 调 查 。 查 结 果 显 示 出 当 前 农 村 劳 动 4 调
力 的一 些 特 点 :
农 村 劳 动力 素 质 的 现 状 与 提 高 作 些 探 讨 。
一
( ) 化 科 技 水 平 偏低 一 文
的 4 .% , 民 工 资 性 收 入 人 均 达 到 1 1 72 农 8 3元 , 占农 民人 均 纯 收 人 的 4 .% ,其 中农 民 外 出 打 工 收 入 对 当 年 农 44 民增 收 的贡 献 率 达 到 3 .%。 但 是 ,从 调 查 的 结 果 来 63 看 , 村 劳 动力 的 整体 素 质 偏 低 、 富 能 力 不 强 。因 此 , 农 致 如 何 提 高 农 村 劳 动 力 整 体 素 质 ,培 养 造 就 一 大 批 新 型 农 民 , 一 项 长期 而 紧 迫 的 战 略 任 务 。我们 通 过抽 样 调 是
人 , 农 业 人 口 2 . 人 ; 会 劳 动 力 5 .6万 人 , 非 24万 社 34 从 事 第 一 产 业 劳 力 1 .2万 人 , 第 二 产 业 1 .8万 人 , 78 45 第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分析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现象仍然存在。
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将从社会发展背景和国家政策两个方面,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素质;社会发展;国家政策
1绪论
农村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
由于农村劳动力质量较低,近年来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
本文将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分析
2.1社会发展的影响
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不少弊端。
由于农村的文化水平落后,农民们对现代新知识的了解较少,无法正确识别行业趋势,也不能举一反三、其次,农民素质受限于社会环境,农村学校的资源缺乏,教育水平低,农村劳动力基础素质无法得到良好地发展。
2.2国家政策的影响。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前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还很多,其中农村劳动力素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于巩固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坚持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安排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培训52511人,其中农业技术培训21724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16608人,务工农民岗位技术培训7954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6225人;发放证书31448本,其中成人教育学历证书736本。
县相关部门先后组织编写了《辣椒种植技术》、《xx天麻栽培技术》、《竹笋两用林高产技术》、《怎样养好xx麻鸭》、《食用菌生产技术》、《蚕桑实用技术及问答》等实用技术科普读物35000册发送给广大农户。
县农函大分校和农广分校在全县各乡镇分别建立科技培训中心和农函大辅导站,累计组织各种科技培训班,培训人数达58175人次,其中面向乡村干部和农村60周岁以下党员的科技知识培训班92期,参训人数达10760人次,培训率达到93%,使一大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青年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全县共有13860人取得了农函大结业证书,12917人取得绿色证书,4344人取得农民技术职称。
虽然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劳动力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及培训的调查报告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结合当地产业需 求,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增加培训资源供给,满足农 村劳动力对技能培训的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培训内容与农村劳动力的实际 需求不匹配。
培训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不 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行业的 需求。
培训方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和吸引力。
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培训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培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04
提升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 的对策建议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 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市 场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
遇。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仅 可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也有 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
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培训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素 质的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引入优秀教师
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 教学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农村劳 动力培训工作中。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以 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表明农村地 区的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选择相对单一, 缺乏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导致部分 劳动力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由于农村劳动者大量外出务工,导致乡村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总量减少,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2.人才流失:年轻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农村缺乏高素质、技术熟练的农村劳动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劳动力普遍偏向于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而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缺乏人力资源,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失衡。
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建议:1.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向这些领域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和产出效益。
2.培养农村人才: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通过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农村,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减缓城市人口压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改善农村劳动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劳动条件,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5.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需求。
总之,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面临诸多问题,但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6. 加强农村劳动力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数据统计和信息发布机制,及时获得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结构和需求信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分析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分析—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分析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农村存在大量劳动力剩余;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及发达国家比较在存在较大差距。
无论从新农村建设要求出发,还是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分析,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培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多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造就新型农民,都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农村人力资源包含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其总量是两者的乘积。
数量指农村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因此,人力资源开发表现为人力资源的平均数量和平均质量的乘积。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呈现如下明显特点:
1、基数大,劳动力大量剩余
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国人口生育工作曾一度失控,人口基数居世界第一,农村人口数量和农村劳动力数量十分巨大。
至2019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总数达9.4亿,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2.5%;农村劳动力达4.97亿,每年还有600万的新增劳动力。
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第1 页。
关于农村劳动力现状的调研
关于农村劳动力现状的调研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要实现全国的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农村劳动力在众多因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农村小康社会进程。
按照兰溪市第五届村官论坛暨大学生村官基本功大赛要求,近期我对我村的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问题,提出了建议。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村内基本情况诸葛镇周村村位于镇所在地诸葛八卦村西3公里处,三面环山,东面有县道长胡公路和小溪流穿村田野而过。
周村村原属双牌乡,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归属诸葛镇,现辖周村、东塘、杨塘山头、高源、里仁范、大山新村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108人,385户,36名党员,32名村民代表,常用耕地面积为639.88亩,林地面积为2070亩。
2014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778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8386元,据了解村内农民收入主要以在附近企业做工、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珍珠养殖、渔业养殖、畜牧业养殖为主。
二、人口与从业人员情况全村共有人口1108人,其中男性有658人,女性有450人。
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770人,占人口总数的69%,其中男性为521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8%,女性为249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32%;在校学生173人,占人口总数的16%;老弱病残幼为165人,占人口总数的15%。
具有劳动能力的770人当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67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35%;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为503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5%,其中:①乡外县内为201人,占外出务工劳动力的40%;②县外省内为214人,占外出务工劳动力的43%;③省外为88人,占外出务工劳动力的17%。
三、结论由上面数据可看出:1 、在外务工人员比重是相当大的。
据了解在外务工人员年龄大多在30—55岁之间,普遍为小学到初中文化水平。
他们的务工地点普遍集中在兰溪、金华、宁波、杭州、上海等地区,从事的行业多为建筑行业,如桥梁队和房产类的泥工、钢筋工、架子工、地砖工、水电工、搬运工(俗称小工)等等,做的都是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活,且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和工资待遇没保障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
本文将揭示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其成因,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程度低。
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甚至只有初中以下学历。
这导致了他们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难度加大,无法适应新型农业的要求。
同时,他们个人的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
2.技能水平有限。
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很难胜任现代化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地管理、灌溉、育种等工作。
同时,他们对新型机械装备的使用也不熟悉,难以实现劳动技能的迅速提升。
3.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数人思想观念较为固化,很难具有创新意识,无法在新农业领域中发挥他们的潜力。
4.缺乏社交技能。
农村劳动力中的绝大部分人缺乏一定的社交技能,难以在新型农业生产过程中与客户沟通,也难以在职场中做好沟通和协作。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成因1. 历史原因。
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中国农村人口经济地位较低,教育和培训资源有限,甚至长期被夹在现代化社会和传统社会之间,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2.城市化方向。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劳动力安置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农村的劳动力缺乏区域性培训,无法获取高质量的培训资源。
3.制度不完善。
农村人口的户籍制度使得他们无法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居民,因此很多人缺乏追求高素质的动力和资源。
4.个人原因。
个人素质、职业规划见识等因素也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产生了影响。
很多农村劳动力因为长期的生产生活环境,固化的思维方式和经验,没有进行过职业规划和自我提升,导致其素质无法得到提升。
三、改善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措施1. 改善教育环境。
创造全面、公正、有效、便民便捷的教育环境。
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特点,推进学制、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使其在文化和职业技能上得到提升。
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分析
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分析摘要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建议,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现状;调查;建议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永寿县地处关中北部、渭北黄土高原南缘,土地面积大,境内沟壑纵横,是国家划定的贫困县之一,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劳动力在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自身也遇到了困境和问题,原有的生产劳动模式逐渐被淘汰,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不断被引进应用,农村劳动力要生存、要发展,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在全县随机选择4个镇对其劳动力进行了初步调查。
1 调查概况1.1 调查地点随机选择永寿县监军镇的永寿村、西寨村、固县村、冯家庄村、干堡村、蒿店村、新勤村;永平镇的前进村、底角沟村;永太镇的车村、宜家塬村、马究村;仪井镇的北曹村、王家咀村、宋家村;共4个镇15个村,271户,480人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2011年1—12月,主要对被调查者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年收入、参加经济合作组织及接受技能培训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2.1 年龄结构在所调查的劳动力中(480人)18~30岁、31~45岁、46~60岁、61岁以上人数分别为116、109、75、180人,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4.2%、22.7%、15.6%、37.5%。
其中,18~60岁有劳动能力的共300人,占62.5%,是当前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但这部分劳动力以外出打工者居多。
61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180人,占37.5%,故不计入除性别比例外其他调查。
2.2 性别比例在永寿县所调查的劳动力中,男性共248人、女性共232人,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1.7%、48.3%,男性劳动力以在外打工者居多。
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农村劳动力现状及问题
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农村劳动力现状及问题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两年来,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足和问题。
本文就此作些分析,供参考。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2005年是我市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第二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各项培训任务。
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1.51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30.77%(完成省计划的270.76%)。
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4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24.82%(完成省计划的580.56%);农民转移技能培训4.49万人,完成省、市年度计划的128.5%(省、市计划相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9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49.09%(完成省计划的159.45%);后备劳动力培训1.56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64.47%(完成省计划的367.65%)。
转移培训就业率达到了75.75%。
总结各地的工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落实责任是搞好培训工作的保障。
市委、市政府把农民素质培训纳入了今年的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市委专门下发了丽委〔2005〕1文件,对今年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
市政府把它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个方面实事之一,分解给相关市领导。
2005年上半年,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市里及时调整了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成人员。
县(市、区)也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及时调整了领导和办公机构。
八月份市委、市政府在云和县召开了培训转移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分管书记、县长、素质培训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陈荣高,副市长肖建中分别进行了重要讲话。
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及培训的调查报告.doc
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及培训的调查报告一、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调查(一)清水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清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1.88亩。
近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县现有6镇12乡,260个村民委员会,1118个村民小组,71901户,总人口达3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9.59万人,占总人口的92%。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0316万人,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
其中男性7.8885万人,女性7.0101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 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0.3251万人,占69.3.00%,从事工业的劳动力2695人,占6.54%,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9286人,占6.23%,从事批发、商业的劳动力2234万人,占1.8%,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劳动力2228人,占1.5%,从事其他的劳动力6559人,占4.4%。
(二)清水县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1.文化素质较低。
据调查,XX年底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 3.7013人,小学文化程度 5.6361万人,占62.6%,初中文化程度3.9802万人,占26.7%,高中以上学历的1.5670万人,占10.6%。
大专以上138人,仅占1%。
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美国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生;德国农民有67%是大学毕业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质差。
目前,全县实有劳动力中,真正受过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3.2%。
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
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等部门的关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小康社会的建立进程。
下面是的一篇相关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党的会议提出了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前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还很多,其中农村劳动力素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上下直接影响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进程。
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于稳固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坚持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安排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培训52511人,其中农业技术培训21724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16608人,务工农民岗位技术培训7954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6225人;发放证书31448本,其中成人教育学历证书736本。
县相关部门先后组织编写了《辣椒种植技术》、《xx天麻栽培技术》、《竹笋两用林高产技术》、《怎样养好xx麻鸭》、《食用菌生产技术》、《蚕桑实用技术及问答》等实用技术科普读物35000册发送给广阔农户。
县农函大分校和农广分校在全县各乡镇分别建立科技培训中心和农函大辅导站,累计组织各种科技培训班,培训人数达58175人次,其中面向乡(镇)村干部和农村60周岁以下党员的科技知识培训班92期,参训人数达10760人次,培训率到达93%,使一大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青年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第一篇: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xx镇关于农村劳动力情况调研报告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实理清我镇农村劳动力状况,我镇积极按照xx县就业局要求,针对我镇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劳动年龄段的农业户籍人口,及农村常住人口进行调研,我镇通过真实填写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表,上门入户与村民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创业情况、技能培训情况、年龄结构、分布情况、纯收入情况等做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就业能力、农民工素质等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1、被调查的xx镇有xx个村,农业总人口xxx人,劳动力总数为14475人,占总人口的43%。
劳动力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的种植业领域。
2、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男性占65%,年龄主要分布在16-2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60%,高中占20%,职业及技校以上也仅占20%,大多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比较低,已参加技能培训和愿意参加而未参加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1%。
3、农村劳动力在外就业的共有869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的90%,县内就业的仅占10%,外出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6900人,占79%)。
其他地区仅占外出劳动力的20%。
4、就收入情况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5823元,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49%,工资收入占纯收入的48%,转移性收入仅占5%。
5、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调查显示,2014年回乡创业人数25人,接受创业培训人数为25人,创办经济实体25个,带动42人参加就业;2013年回乡创业人数36人,接受创业培训人数为36人,创办经济实体36个,新增23人参加就业;2014年回乡创业人数41人,接受创业培训人数为41人,创办经济实体41个,带动新增就业68人。
可见,劳动力返乡创业人数在逐年递增。
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村大部分的年轻劳动力都要出外打工,仅剩下一些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在家,儿童属于无劳动能力者,农村劳动力主要是一些孱弱的老人,所以农村劳动力的表现为老龄化趋势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要实现全国的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众多因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农村小康社会进程。
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摸清现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按照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近期对全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现状概括起来就是整体素
质不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差。
据统计调查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103299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0.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1.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6,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3,文盲与半文盲约占3.2(与统计部门公布数字基本接近)。
以上数据均低于全省平均值5-8个百分点。
二是科技素质差。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农民接受科技教育的机会不是很多,有些农民有机会也不愿意参加;大多数农民缺乏科学生产基本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
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民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
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专业生产技能培训的约为7.2,低于全省平均值约2个百分点。
三是思想观念落后。
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
抽样调查100名农村劳动力显示,不愿离家外出打工的占38,今
后打算外出打工的占27,家里因缺少劳动力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占25。
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
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成因分析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
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造成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受农民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总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历史
因素的影响。
主要集中在年龄在45岁以上的劳动力。
这部分人
大多就读在文革期间,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之当时教学受到较大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弱,荒废了学业,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进而影响了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现实的教育理念
的制约。
就是应试教育和当前尚需完善的素质教育的制约。
无论是前几年的应试教育还是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还是没有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
农村中学尽管
已经开始实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加之受中高考、专业师资缺乏、实验实习场地缺少、资金缺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分流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
3、重视
程度不够。
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多数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长远规划,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没有像关心和重视普教那样关心和重视农民教育,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舆论宣传上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和支持农民教育的良好氛围;工作上存在的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的形式主义问题。
4、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部门的各种职校及培训中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部分农职中学。
这些培训部门一般只能集中在市里或乡镇举办培训班,很少能下到村屯。
有些乡镇的农民文化学校形同虚设,一年几乎不开展工作。
因此,培训资源略显不足。
上述培训单位又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工作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培训条件也有很大差距。
20xx年以后,虽然市里明确培训工作由市农
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但在实际运作中组织、协调难度还是相对较大,还没有形成培训工作全市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健全培训体系,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5、农民自身原因。
主要是
观念不解放,认为学不学一个样,主观上不求进取;有的农民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自身没能力承担参加培训学习的费用,有的家长还让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子女辍学;有的是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
三、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努力,当前要着重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灵活施策,标本兼治,实现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推进农村小康社会进程的根本目的。
1、切实加强对农民科技教
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要组织和协调市里相关部门制定好我市农村劳动力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将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部门,规定完成时限,明确检查验收标准,并抓好督促落实。
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把培训工作纳入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要把培训工作列入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并由市里统一考核。
2、加大农民科技教
育培训的资金筹措力度。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
鼓励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投资农民培训。
教育和引导农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提高自身和子女的综合素质。
相关部门还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以弥补
培训经费不足的实际问题。
3、建立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以大安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架,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形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大中心,人、财、物统一调配和使用,做到资源共享。
同时,在不增加机构、编制、经费的基础上,由市编委行文,在各乡(镇)设立培训站。
培训站站长由一名主管农业副乡(镇)长兼任,副站长由一名农业办公室成员担任。
各乡(镇)要根据产业发展项目和培训专业的需要,从农业站、畜牧站等单位抽调1-2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培训工作,使乡(镇)培训站达到有2名以上专职人员从事培训工作的要求标准。
村设培训点,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
使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完整的市、乡、村三级培训体系。
体系建立以后,要明确隶属关系,并按实际需要赋予相应职能,不断完善培训条件,落实培训经费,使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4、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民参加学习培训的相关政策。
市、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研究和制定鼓励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等各项培训的有关优惠政策,要让参加培训的农民尝到甜头,同时真能使农民通过参加培训达到增收的目的。
对农村的特困生,各级政府、学校和有关部门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千方百计防止辍学,坚决杜绝新的文盲和半文盲的出现。
5、分层次、多渠道对农民实施培训。
主要分三个层次:初等农业技术教育、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中高等学历培训。
初等农业技术教育主要针对45岁
以上农民和即将走上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生劳动力,主要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部门和农村职业中学通过集中办班培训、分流教育、科普之冬(春)培训、科技咨询与服务、电视空中课堂、网络教学等形式开展;转岗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45岁以下,有转移
输出愿望的农民和即将走出校门的初高中学生,此类培训主要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部门、农村和城市的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和各类民办培训机构等承担;中高等学历教育主要针对农村村干部、农村各类专业户、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农村能人,此项培训可由各类成人中高等专业学校承担。
要积极开展定单、定点和定向培训,鼓励校校、校乡和校企之间联合开展培训,保证培训后的农民充分就业。
6、不断探索教育
教学改革新模式。
加强农村小学和初中劳动技能课教学环节的落实;在农村中学开展以绿证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的3 X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工作;重新研究制定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效果,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复杂系统工程,抓好这项工程,就等于为农村小康建设加上了推进器,实现农村的小康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