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窑--即将消失的记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瓮窑--即将消失的记忆

瓮窑由窑炉头、窑床、窑尾构成,依山傍水是利用自然山坡形势而建造,可增加窑内的容量和整个瓮窑的热量流通。窑身内壁以耐火砖筑成山坡斜直焰式筒形的弯状隧道,外壁敷以石块和白土,窑身左右设投柴孔。陶器的通途很广,可以煮饭煮菜,或装水盛米,陶器也根据用途的不同,做成不同形状。目前瓮窑村生产的陶器有五十多种。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八个流程,分别为挖土、和土、制坯、阴干、修坯、上釉、装窑、烧窑

等。

【古朴原始的制陶工艺】第一步挖土,取材来解决原料问题。用锄头和锹拨去表层的泥土,至地表下1米或1.5米处,挖取黏性好的白泥土。第二步和土,原料解决后,接着就是将白泥土按比例加上水后,反复踩踏和搓揉,在揉土过程中得剔除土中的石粒和杂质。使之变成“熟土”。第三步制坯:首先在转盘中心放上泥巴,再用脚转动转盘,在其达到一定速度时开始拉坯,拉坯是制陶过程中最精彩的片段,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像变戏法般,一个充满灵气的器物便呈现在眼前。坯体成形后,再对器物进行整修。对于较大的器物则用“泥条盘筑法”制作。即把泥土捏成条状,尔后进行器身盘筑,之后再用泥浆胶合全器,最后一手持陶垫顶住器物内壁,一手用陶拍在器外拍打,使器壁均匀、器身结实。第四步要处理的环节是阴干。把泥坯放在工棚里慢慢风干,或放在太阳下晒干。泥坯一般晾晒10天左右才能进窑烧。第五步修坯是制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它主要起刻划花纹、线条或棱条的作用。第六步上釉,原料大多是用灌木烧制的灰加水泡成釉水,然后均匀地涂抹在坯件上。第七步就是装窑了,把上过釉的坯件放在窑中事先搭好的架子上。在这道80米长的窑床一次可安放10000多个器具。烧窑是整个环节中最为关键、最见功底的技术。用松毛树枝围在坯件四周,架起来进行烧制。烧窑工在窑眼边连续24个小时日夜不停地添加柴草。把窑内温度烧至1000℃,一次窑大概要耗费掉5000公斤的柴草。最后出来的才是陶器成品。

瓮窑村为福安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原始活陶瓷作坊之一,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缩影。瓮窑村生产陶制品已经有400百余年的光阴,窑床也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祖辈制陶鼎盛时期,全村近百户人家制陶,在农闲的季节,村里人来客往,南来北往的脚夫、贩户穿梭于当地窑户的作坊中,搬运和捆扎着陶器,热闹非凡,窑床每年要烧百来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骡子、马车变成了拖拉机、汽车,那一车车运往大江南北的陶瓷,让瓮窑的做陶器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500年前的翁窑成就了翁窑村,而今翁窑龙潭村均为规划中新的工业园区,也许几年后,只有破败的老窑灶和残存的碎瓷片还会留存着这段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