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总论DR、CT、MR简介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汇总
影像学名词解释(一)影像诊断学总论1.数字化X线成像:包括CR和DR,成像过程中,均需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像素化和数字化,再经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处理,最后转换为模拟X线图像。
2.自然对比:X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4.X线造影检查:通过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即为X线造影检查。
5.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由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设计并于1971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现代医学成像技术。
CT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扩大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领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6.体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分为若干体积相同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7.像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的数字矩阵,依其数值的高低赋予不同的灰阶,进而转换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8.CT平扫:指不用对比剂(不包括应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扫描,常规先行平扫。
9.CT:对比增强检查: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常简称为CT增强检查。
10.CT动态增强扫描: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一选定层面或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连续多期扫描(常用三期扫描,即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主要用于了解组织、器官或病变的血液供应状况。
11.CT灌注成像: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并通过色阶赋值形成灌注图像,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12.CT造影: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造影再行扫描的方法,它能更好地显示结构和发现病变。
13.CT血管造影:采用静脉团注的方式注人含碘对比剂,当对比剂流经靶区血管时,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行多平面及三维CT重组获得血管成像的一种方法。
带你深入了解影像类型:CR、DR、CT、MRI、NM、DSA
带你深入了解影像类型:CR、DR、CT、MRI、NM、DSA小易导读:不论是放射科医生,还是操作技师,亦或其他影像从事人员,要想深入影像行业,必须透彻了解影像的各种类型。
CR MR CT DR DSA X线都是医学影像疾病诊断的一种。
MRI 是磁共振影像检查,可以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影像。
空间分辨率好。
CT 是一种X线诊断设备,是一种复杂的X线设备,可以获得横断面图像。
和MRI 比较,密度分辨率高是其特点。
CR 、DR 和X线诊断同CT一样也是通过X线来完成图像的。
不同的是,CR和DR 比普通的X线机器在图像的获取上更先进,CR 是IP板,DR 更高级,是通过PACS 来完成的。
简单的说他们的诊断的范围上没有太明显的不同。
CR(ComputedRadiography)指计算机X线摄影CR的工作原理:第一步、X线曝光使IP 影像板产生图像潜影;第二步、将IP板送入激光扫描器内进行扫描,在扫描器中IP板的潜影被激化后转变成可见光,读取后转变成电子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将数字图像显示出来,也可打印出符合诊断要求的激光相片,或存入磁带、磁盘和光盘内保存。
CR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安装;IP影像板可适用于现有的X线机上,直接实现普通放射设备的数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医院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降低病人受照剂量,更安全。
CR对骨结构,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传统的X片成像;易于显示纵膈结构,如血管和气管;对肺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成像;在观察肠管积气、气腹和结石等含钙病变优于传统X线图像;用于胃肠双对比造影在显示胃小区,微小病变和肠粘膜皱襞上,CR(数字胃肠)优于传统X线图像DR(Digital Radiography)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新一代的医疗放射产品,与CR同属下一代代替X光机的产品,使用CCD 成像,放射剂量少,适合在患者较多,使用频繁的医院使用1.直接通过专业显示器进行阅片,无须再冲洗胶片,大大节约胶片成本(有特殊需求的患者除外); 2.DR升级后可以免除了拍错片等各种烦恼,拍错片或病人身体移动导致图片效果差,医生可以很快看到影响结果,并重新拍摄。
CT、MR基础知识
精品课件
六、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方法
1、常规MR扫描 一般以横轴位扫描为主,根据不同情况再选用矢状
位或/和冠状位扫描。常规做 T1WI、T2WI扫描,(脊柱横断 位多采用GRE序列T2*扫描),根据情况加做脂肪抑制(STIR) 扫描、水抑制(FLAIR)扫描。
精品课件
四、影响CT图像的因素
1、窗宽、窗位 如果要获得较清晰且能满足诊断要求的CT图像,必须
选用合适的窗宽、窗位,否则不仅图像不清楚,还难以达到 诊断要求,降低了CT扫描的诊断效能。 2、噪声和伪影 噪声分扫描噪声和光子噪声。 伪影有:
患者在扫描中移动、呼吸、肠蠕动等可造成移动伪 影;
人体内、外金属异物,术后银夹、枕骨粗窿,鸡冠 等过高密度影产生放射状告密度条状影;
质子沿自身轴做自旋运动。 处于外加磁场内的质子 自旋轴沿外磁场轴向,即磁力线方向,呈一种陀螺样旋转运 动,质子的这种运动方式称为-进动。质子的进动有一定的 频率,称为--进动频率,其与外磁场的场强相关。
精品课件
用一个频率与进动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Radio frequency pulse,简称RF)激发欲检查的物质的原子核,引 起共振,即核磁共振。在RF的作用下,一些原子核不但相位 发生变化,并且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态。在RF激发停止后, 有关原子核的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过程称 为驰豫(Ralaxion)。这些能级变化和相位变化所产生的信 号均能被接收器所侧得,传输到计算机内经过数据处理,产 生MR信号图像。
如果把每一个质子看作为一个小磁体,它就 具有自身的南、北极向及磁力。在自然状态,生物体质
影像总论DRCTMR简介
1.穿 透 性:
2.荧光效应:
3.摄影效应:
4.电离效应:
X线成像的基础,与电压有关 与物体密度与厚度有关 透视,影像增强器,增感屏, CT固体探测器 摄片 放射剂量学、放射治疗、 CT气体探测器
二.X线成像的原理
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 一定的穿透力(合适的 ?) • 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自然、人工对比) • 影像载体(?)
影像诊断总论
广东省中医院
伦琴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 1845.3.27~1923.2.10
1895年11月8 日 发现X射线
1901年荣获全世界首次颁发 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
X线发现者与第一张X线图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明确X线的特性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 2.掌握临床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 • 3.明确临床X线检查应关注的问题 • 4.了解X线诊断的原理、诊断原则、最新进展 •
低密度:空气
2.造影检查方法
直接引入:自然管道开口,经皮穿刺 间接引入:生理排泄
3.造影前准备
病史,解释,试验 胃肠道准备
4.造影剂副作用
轻度反应:热感、潮红度反应: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喉水肿、
惊厥、肺水肿、心率失常
禁 忌 证:碘过敏,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八.螺旋CT 的新技术
• 三维图像重建(three dimensional CT,3DCT) • 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 •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 • 仿真内镜技术CT virtural endoscopy,CTVE • 灌注成像perfusion CT
五.CT图像特点
放射检查DR、CT、MRI常识科普
放射检查 DR、 CT、 MRI常识科普一、引言放射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DR(数字化射线摄影)、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等技术。
这些检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广泛,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信息,帮助患者及时获得合适的治疗。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放射检查的常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原理、应用和风险,并介绍一些最新的进展和未来趋势。
二、DR(数字化射线摄影)2.1 DR的原理数字化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的原理基于X射线的穿透性和数字传感技术。
在进行DR检查时,患者暴露于X射线,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并被传感器捕获。
与传统的胶片X射线摄影不同,DR使用数字传感器将X射线图像直接转化为数字格式,这些数字图像随后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存储。
这种数字化的方式具有多个优点,包括更快的成像速度、更低的辐射剂量、更容易的图像存储和共享,以及数字图像的增强和分析能力。
2.2 DR的应用DR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它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在骨科领域,用于检测骨折、关节问题和骨骼异常。
此外,DR还用于肺部成像,以诊断肺炎、肺结核和肺部肿瘤等疾病。
在牙科领域,数字化射线成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牙片X射线,使牙医能够更快速和准确地进行口腔检查。
此外,DR还用于胸部和腹部成像,以发现和监测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肾脏问题。
2.3 DR的风险DR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成像技术,因为它使用的X射线剂量通常较低。
然而,虽然辐射暴露的风险较小,但仍然需要小心管理。
特别是对于怀孕的女性,医生通常会评估辐射暴露与诊断必要性之间的权衡,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胎儿的辐射风险。
此外,DR设备和程序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图像质量,并最小化患者的辐射暴露。
三、CT(计算机断层扫描)3.1 CT的原理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利用X射线进行成像,但相较于DR,它使用更复杂的技术来生成详细的横截面图像。
浅谈DR,CT,MRI检查的区别和怎么选择?
浅谈DR,CT,MRI检查的区别和怎么选择?精准医疗,影像先行。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技术,不断地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而在医学影像学技术中,DR、CT、MRI是三种常见的检查方法。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然而,由于这三种检查方法的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存在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DR检查、CT检查、MRI检查的基本概念DR(Digital Radiography)、CT(Computed Tomography)、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三种检查方法。
DR、CT、MRI这三种检查方法在医学影像学中应用广泛,它们能够通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成像,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这三种检查方法对医学诊断和治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R检查,又称为数字化放射检查(Digital Radiography),是一种数字化的X线检查技术。
DR检查采用数字技术,将X射线图像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数字处理和图像增强后,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图像。
DR检查的优点是成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好、重复性好等。
CT检查,又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以X线为基础的检查方法。
CT检查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经过不同组织的吸收后,接收器会将不同组织吸收X射线的程度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计算机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具有各层次的图像。
CT检查对于头部、胸部、腹部、盆腔等部位的检查都有广泛的应用。
MRI检查,又称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原理的检查方法。
MRI检查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扫描,产生出多个平面的图像。
MRI检查对于脑部、脊髓、骨关节、腹部等部位的检查具有广泛的应用。
影像总论DRCTMR简介课件
04
MRI简介
MRI的基本原理
MRI是一种基于强磁场和射频 脉冲的影像技术。
磁场的作用是使体内的氢原子 核磁化,射频脉冲则激发氢原 子核产生共振信号。
通过计算机处理共振信号,可 以重建出人体内部的图像。
MRI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无辐射损伤,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成 像。
对关节、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等疾病的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影像总论drctmr简介课件
• 影像总论概述 • DR简介 • CT简介 • MRI简介 • 影像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影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01
影像总论概述
影像技术的定义
影像技术是指通过光学、电子学、数 字化等技术手段,将现实世界的信息 转化为可以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和 展示的图像和视频。
03
CT简介
CT的基本原理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主要利用X射线的穿透作用,将人体某一部位进行分层 扫描,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CT设备主要由X射线发生器、探测器、计算机系统等组成。
X射线发生器发射X射线,穿过人体后被探测器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再由计算机系 统进行图像重建,显示出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影像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技术难题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 技术难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图像 伪影、辐射安全等问题需要不断
解决。
医学需求
不同的医学领域对影像技术的需 求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不同的 医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影像技术。
成本压力
影像技术的设备和维护成本较高 ,需要考虑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
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超声技术是20世纪末开始迅速发展的 ,尤其是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 。
影像总论DR、CT、MR简介综述
十三.CT的造影剂
• • • • • • • 种类:离子型 60%泛应影葡胺,显影葡胺 非离子型 碘海醇,优维显,碘必乐 给药途径 血管,口服,灌肠,介入 给药剂量 1.5ml/kg,口服2%1000ml 排泄途径 肾90%,胆道、胃肠道 副作用及预防、处理:(资料分析) 禁忌症
胆 囊 平 扫
胆 囊 增 强 扫 描
增强扫描
胆 囊 造 影 扫 描
七.CT 特殊检 查 技 术
• • • • •
高分辨率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 延迟扫描(delay CT,DCT) 动态扫描(dynamic scanning) 薄层扫描 靶区扫描 重叠扫描
八.螺旋CT 的新技术
一.CT的发展史
• 1971-1972年英国的 Hounsfield 发明, 1972年其成果发表在“British Institute of Radiology” 1973年发表在 “ Radiology ” 并得到推广 第1~4 代 • 二十世纪80年代末螺旋CT • 1991年双螺旋CT • 1998年多层螺旋CT:4,8,16 • 目前64层螺旋CT • 展望:平板探测器CT,4D-CT
(一)辐射的概念--非电离辐射
• 非电离辐射 没有足够的能量使与之作用的物质原 子发生电离。 • 非电离辐射源包括:
• • 微波 • • 可见光 ??---〉因为可见光可使半导体材料如Si,CdZnTe 等发生电离, 所以半导体探测器使用时要避光 • • 无线电波
放射检查DR、CT、MRI常识科普
放射检查DR、CT、MRI常识科普CT检查是利用X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并采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技术。
它可以将人体内部病变清晰显示出来,同时还能将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清晰区分开来。
DR检查是通过X线成像设备(如X线摄影机)将人体器官或病变部位的三维图像呈现出来。
DR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避免了由于病变所引起的图像模糊等问题。
MR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对人体进行成像。
它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细微结构,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那么到底是CT好还是DR、MRI好?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三种检查的区别。
1.DR的优势与劣势DR是利用X线设备产生X线图像,它可以对人体内部进行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出人体内部的细微结构,所以它的检查范围广。
DR检查对身体健康无影响,也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DR检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对病情的分析也更为全面。
由于DR设备可以将X线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然后再对其进行处理,所以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更好地诊断疾病。
DR检查有以下几个优势:(1)可以对患者身体进行全方位的检查,避免了由于病变所引起的图像模糊等问题。
它还可以通过特殊的设计将人体内部器官或病变部位清晰呈现出来。
(2)DR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剂量。
如果是拍摄普通的DR检查,只需要进行一次曝光即可。
但是如果是拍摄大型DR设备的话,就需要多次曝光来完成整个检查过程。
这种情况下,人体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就会比普通X线检查高很多倍。
2.MRI的优势与劣势MRI的优势在于:MRI可以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序列的观察,可清楚显示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
它还具有空间定位和定性能力,因而可以更直观地显示病灶,对病变的检出比CT要高。
而且MRI检查无辐射,对人体也没有损害。
MRI对于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显示细微结构及病变情况,尤其是能够准确显示人体重要脏器如心脏、软骨、韧带等。
对于有些血管、胆管、泌尿系等基本疾病的筛查不需要注射对比剂就能很好的显示病变。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影像名解1、DR——digital radiography数字X线成像,就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 把X线直接转化成电信号或先转换成可见光,然后通过光电转换,把电信号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进行数字成像(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而得到数字图像得成像技术。
缩短了成像时间。
2、CR——puter radiography计算机X线成像,用磷光体构成得成像板(image plate,IP)替代x线胶片吸收穿过人体得X线信息。
记录在IP上得影像信息经过激光扫描读取,然后经过光电转换,把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重建成数字矩阵,再显示出数字化图像。
3、DSA——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与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得成像技术。
属于数字成像技术得一种,目前仍就是诊断心血管疾病得“金标准”。
4、USG——ultrasound 超声,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得声波。
5、Hu——CT值,CT图像测量中用于表示组织密度得统一计量单位,称为亨氏单位(HounsfieldUnit, Hu)。
体素得相对X线衰减度表示为相应像素得CT值;水0Hu;骨皮质 1000; 空气 -1000;+5、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定义:图像对物体空间大小得分辨能力表示方法: lp/cm (每厘米线对)5÷lp/cm = 可分辨物体最小直径(mm);象素越小、层厚越薄空间分辨力越高+5、密度分辨力 density resolution定义:图像对组织密度差别得分辨能力表示方法:例如,0、35%,5mm,0、35Gy表示物体直径5 mm、病人接收剂量为0、35Gy时,密度分辨率为0、35%、象素越大、层厚越厚, 密度分辨力越高。
+5、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phenomenon)同一扫描层面中,垂直厚度内如果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组织时,所测得CT值就是她们得平均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得任何一种组织。
影像学总论
CT图像
由多数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大小块组成 (象素),象素(Pixel)越小、越多、图像 越清晰
早期:80×80,160×160 目前为 256×256, 320×320, 512×512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T值
以水为标准( 0 ) 采用Hounsefield单位(Hu) 空气为-1000Hu,骨为+1000Hu 共2000等级
造影检查-穿剌引入法
循环系统:心血管造影、血管造影 胆道、门静脉: PTC、PTP、ERCP 中枢神经系统:脑室、脑血管、髓腔 泌尿生殖:腹膜后充气、盆腔气腹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胸主动脉造影:穿剌引入法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腹主动脉造影:穿剌引入法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X 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
德国物理学家威· 康· 伦琴
(Wilhelm Conrad Röntgen)
1845~1923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X 线的产生
电子群:低压电流通过阴极钨丝产生 高电压:使电子群高速飞向阳极钨靶 钨 靶:阻挡高速运行的电子群
(2)扫描系统:扫描机架包括传动系统, 旋转架, X线探测器与控制电路
(3)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图像 显示和记录装置、操作控制台等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T装置的发展
第一代:单探器 平移-旋转(1°) 扫描时间: 2-3分钟
第二代:多探测器(30)平移-旋转(3-10°) 扫描时间:18-20秒
医学影像学-总论
✓ 最大强度投影MIP(maximum indensity projection)
✓ 最小强度投影minIP(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 表面遮盖显示 SSD(surface shaded display) ✓ 容积再现VR(volume rendering )
医学影像学简史
近20年影像进一步发展:功能成像,分子 影像
介入放射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在 60-70年代,1976年国际首次提出“介入放 射学”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
1895年发现X线
影像发展
电离作用(ionization)与生物效应 (biological effect):放疗,检测X线量
X线成像原理
三个基本条件
穿透性 荧光作用 感光作用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厚度差别
高密度(骨) 中等密度 (软组织) 低密度(脂肪)
不同密度组织(厚度相同)与X线成像关系
X线图像的特点
灰价成像,影像叠加和放大失真
angiography,DSA)
数字X线成像技术
优点: 摄影信息的数字化,有利于图像储存、
传输 提高图像的显示能力 进行多种后处理 降低辐射剂量
同济医院
DSA血管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传统血管造影
DSA
X线检查技术
常规检查: 透视(fluroscopy) x线摄影(plain film radiography)
干 个小立方体,小立方体即为体素。 矩阵(matrix):表示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阵列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又称高对比
医学影像学总论
67/100
医学影像学总论
68/100
(四) 驰豫时间与MRI成像 组织弛豫时间恒定与差异
是MRI成像基础。
医学影像学总论
69/100
医学影像学总论
70/100
医学影像学总论
71/100
(五) 脉冲序列与加权像 脉冲 序列(连续施加脉冲)决定将从组织 取得何种信号,重复时间 (repetition time ,TR)决定能否 显示出组织间T1差异。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质子密度加权像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 PDWI) 回波时间(echo time ,TE)左右着 T2信号及时间。T2加权像 (T2weighted image ,T2WI)
医学影像学总论
46/100
三 CT新技术
1.再现技术 (rendering trchnic) 表面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容积再现: 可取得三维立体图像,能够旋转,用于
骨骼显示和CT血管造影(CTA) 2.彷真内镜显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
能够显示全部管腔器官。
医学影像学总论
47/100
第四节 CT 分析与诊疗 了解扫描技术与方法:窗 技术应用: 病变详细分析:
(2)掌握图象观察与分析方法,并能区分 正常与异常表现以及了解异常表现病理基础 及其在诊疗中意义。
医学影像学总论
6/100
(3)了解不一样成像伎俩在 不一样疾病诊疗中作用 与程度
(4)了解影像学检验在临床 医学诊疗中价值与程度。
(5)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总论
7/100
第一章 X 线 成 像 第一节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53/100
时间减影法(temporal subtraction method) DSA设备包含IITV,高分 辨力摄像管,计算机,磁 盘,阴极线管和操作台。
医学影像学概论
一、CT的成像基本原理
X线
模/数 转换器
人体
计
算
光/电
机
转换器
探测器
数/模 转换器
CT设备
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 成;
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 进行贮存运算;
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 、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 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
CR系统的主要临床应用
(2)CR系统在胸部平片的应用:胸部平片是 最常用的X线检查,CR胸片在总体上优于传 统X线片,特别是易于观察与纵隔和膈肌重 叠的部分。CR对肺部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 及显示纵隔结构,如血管、气管等,也优于 传统X线片。在间质性病变和肺泡病变的显 示上,CR片的显示则不如传统X线片。
生相互作用,使机体和细胞结构产生生理和 生物学的改变,主要是细胞组织产生抑制、 损害甚至坏死,称为X线的生物效应。X线对 机体的损害程度与吸收X线量的大小有关。X 线的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学的基础,同时也 指导X线检查和治疗的防护措施。
X线影像的形成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
①X线要具备一定的穿透力; ②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度 的差异,从而导致穿透物质后剩余X线量 的差别; ③有差别的剩余X线量,仍为不可见的, 必须经过载体显像(如X线片、荧屏等) 的过程才获得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 线影像。
变压器 控制器 主要用以调节通过X线管两极的电压和
通过阴极灯丝的电流,分别控制X线的质和量。控 制器内装有许多电钮、电表、电阻和自耦变压器, 还装有调节曝的产生
X线的产生是经过降压变压器使X线管灯丝 加热,产生自由电子并云集在阴极附近。当 升压变压器向X线管两极提供高压电时,阴 极与阳极间的电势差陡增,处于活跃状态的 自由电子,受强有力的吸引,成束以高速由 阴极向阳极行进,撞击阳极钨靶原子结构并 发生能量转换,其中大约1%能量形成了X 线,由X线管窗口发射,其余99%以上则转 换为热能,由散热设施散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因素:过敏体质,心、肝、肾功能损害,
急性胰腺炎,高低龄等
发 生 率:离子型5%,非离子型2.9%,死亡率
为20万分之一 美国1978-1994,850例
四.医疗照射的安全性
• (一)辐射的概念和种类 • (二)医疗照射的安全性与防护
(一)辐射的概念--电离辐射
• 辐射 可定义为能量通过物质或空间的传播。
二.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一)X线的产生:
X线的产生须具备三个条件:
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X线管阴极灯丝,低压变压器供电) 2.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运行 (X线管,高压变压器供电) 3.电子群高速运行时受阻(X线管阳极钨靶)
X线机的基本构造: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控制 器)
㈡X线的特性与应用
教学内容
• 1. X线的特性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 2.X线诊断的原理、诊断原则、最新进展 • 3.临床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 • 4.临床X线检查应关注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
• 重点:X线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
• 难点: X线诊断的原理
一.X线诊断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1.疾病诊断 • 2.疗效观察 • 3.疾病预防 • 4.健康体检 • 5.医学研究
第一部分 CT的基本知识
有关uted tomography, 简称CT)
• 螺旋CTspiral CT • ECT核素发射型体层摄影 • SP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ing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 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MR血管造影、灌注成像,功能MRI
4. 数 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DSA (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CT的基本知识
Godfrey N. Hounsfield 1971年第一台CT制成 1974年制成全身CT 1979获诺贝尔医学奖 2004年8月12逝世, 享年84岁。
低密度:空气
2.造影检查方法
直接引入:自然管道开口,经皮穿刺 间接引入:生理排泄
3.造影前准备
病史,解释,试验 胃肠道准备
4.造影剂副作用
轻度反应:热感、潮红、皮疹、胸闷、恶心、
呕吐、头晕、局部水肿
重度反应: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喉水肿、
惊厥、肺水肿、心率失常
禁 忌 证:碘过敏,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三.CT的扫描方式
四.CT的成像原理
• CT的本质是重建图像,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层 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照射,用探测器接受同层多 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重建形成图像。
• 二十世纪80年代末螺旋CT
• 1991年双螺旋CT
• 1998年多层螺旋CT:4,8,16
• 目前64层螺旋CT
• 展望:平板探测器CT,4D-CT
二.CT的基本结构
•扫描装置(X线球管与探测器)--信息输入 计算机系统 ----------------信息处理 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 --------信息输出
等发生电离, 所以半导体探测器使用时要避光 • • 无线电波
• • 电视波 • • 紫外线辐射(极短的波长除外)
警示标志
• 地球在45亿多年前形 成固态质量时就具有 放射性。然而,我们 对辐射与放射性的了 解只有一百多年。
• 辐射警示标志,「三 叶形」
(二)医疗照射的安全性与防护
1.三项基本原则
• 自然对比 人体按密度高低分四类 • 人工对比 对比剂(气体,钡剂,碘剂等 )
三.X线检查方法
㈠普通检查 • 透视:胸透、腹透(胃肠穿孔、梗阻、
异物)、造影 定位观察
• 摄片:射线量少,清晰,保存、对照 ㈡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软线摄影,高千伏摄影
㈢造影检查
1.造影剂种类:
高密度:钡剂
碘剂(离子型、非离子型)
正当化,最优化,剂量限制
2.个人防护原则
时间,距离,屏蔽
五.X线诊断的原则与步骤
1.诊断原则: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
动态观察,综合诊断
2.诊断步骤:A.了解临床资料 B.发现病变
C.定位诊断
D.定性诊断
3.诊断种类:肯定诊断、怀疑诊断、现象诊断
六.X线诊断学的进展
进展方向: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向数字化成像、功
•
辐射的形式为电磁波或高能粒子。
• 电离辐射 能够从原子中轰击出电子,即电离。 • 电离辐射源包括:
α粒子
粒子 中子 射线 x-射线
(一)辐射的概念--非电离辐射
• 非电离辐射 没有足够的能量使与之作用的物质原 子发生电离。
• 非电离辐射源包括:
• • 微波 • • 可见光 ??---〉因为可见光可使半导体材料如Si,CdZnTe
1.穿 透 性:
2.荧光效应:
3.摄影效应:
4.电离效应:
X线成像的基础,与电压有关 与物体密度与厚度有关 透视,影像增强器,增感屏, CT固体探测器 摄片 放射剂量学、放射治疗、 CT气体探测器
二.X线成像的原理
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 一定的穿透力(合适的 ?) • 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自然、人工对比) • 影像载体(?)
tomography • 超高速CTultrafast CT,UFCT电子束CT
electron bean CT,EBCT
一.CT的发展史
• 1971-1972年英国的Hounsfield发明, 1972年其成果发表在“British Institute of Radiology” 1973 年 发 表 在 “Radiology” 并得到推广 第1~4 代
影像诊断总论
广东省中医院
伦琴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 1845.3.27~1923.2.10
1895年11月8 日 发现X射线
1901年荣获全世界首次颁发 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
X线发现者与第一张X线图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明确X线的特性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 2.掌握临床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 • 3.明确临床X线检查应关注的问题 • 4.了解X线诊断的原理、诊断原则、最新进展 •
能成像方向发展
1.X线摄影的数字化
计算机X线摄影 CR 数字式X线摄影DR
载体-成像板
影像增强管-视频影像-数字像
2.计算机体层摄影CT(Computed Tomography)进展
螺旋CT:3DCT、MPR、CTA、CT内镜、CT灌注成像
多层CT
3.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