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5 种子的萌发(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下《萌发的种子》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下《萌发的种子》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下《萌发的种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萌发的种子》是教科版科学四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条件和影响因素。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种子的外形、结构以及种植实验,使学生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能够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教材中还引入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对于种子内部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能够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颗发芽的种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种子结构:学生分组观察种子模型,了解种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3.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4.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总结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5.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6.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思考。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2.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植物,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种子、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颗饱满的种子和一颗干瘪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两颗种子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实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

(2)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例如,设置不同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条件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所学的种子,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可以萌发?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种子的萌发》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5《种子的萌发》 教科版

5.种子的萌发【教材简析】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新的生命。

植物的种子获得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故本课内容的实际研究需要持续10天左右。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部分:1.“浸泡种子”,准备三种不同的种子,进行浸泡实验,旨在了解不同的种子在浸泡过程中都需要吸收水分;2.“种子的内部构造”,将浸泡后的蚕豆种子剥开,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

3.“发芽的蚕豆”,对浸泡的种子进行持续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结合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个部分的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种子并不陌生,在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中,学生对各种植物的种子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种子的内部构造缺乏细致观察,很多孩子都认为子叶最终会成长为植物的根和叶,对于胚根和胚芽的特点和功能,学生并不笃定。

四年级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种子如何成长为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相关的探究活动中去。

但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需要持续10天左右,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持续多日的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做好提醒和督促工作,确保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全过程有整体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知道种子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了解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功能。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科学态度目标能认真、细致并且持续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种子萌发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持续观察了解种子各个部分在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未浸泡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浸泡变软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观察记录表,小刀,镊子,放大镜演示材料:课件,带有刻度的烧杯(备用: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2分钟)1.导入:[PPT2出示]种子是植物用来繁殖后代的,遇到合适的环境会发芽、生长,变成一株新的植物。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以及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种子内部的结构以及萌发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的组成。

接着,教师用实物展示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每组取一颗种子,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经验,他们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种子内部的结构和发展过程不是很清楚。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探究种子萌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理解种子内部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植物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实验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从种子变成植物的?让学生对种子的萌发产生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回答,巩固对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实验中研究的条件,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拓展对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认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种子的萌发》。

一、教材分析
《种子的萌发》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属于科学教材中的“新的生命”版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认识植物种子的构造,知道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认识到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究种子奥秘的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认识种子(双子叶)的基本构造
难点:预测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并指导落实课后实验
四、教学准备
第1 页共4 页。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word教案(6)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word教案(6)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第二单元新的生命5. 种子的萌发【设计意图】这课内容虽然只是一个课时,但绝不能只仅仅考虑这一课时。

课中有两个实验活动“浸泡”“发芽”都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

因为种子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在设计时尽量考虑把这节的影响时间放得更长远一些。

课的引入,我采用了趣味性的“摸——猜”,在活动中引出课题,同时又落实了比较不同种子外形特点的内容。

浸泡实验,教材的实验呈现意图非常明显!是想让学生感受到:种子萌发是需要水分的,而且不同的种子需要的水分是不一样的。

这个实验,我采用的方法是课中教师演示,课后让学生带到班级中,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抛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都用一样多200毫升的水?为什么都要选10粒种子?意在引导学生对比较实验条件控制的思考。

种子的内部结构,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我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剥一粒蚕豆并观察的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基础上介绍蚕豆种子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在剥、观察、画图、标名称的过程中,自然地强化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然后,再抛出“黄豆、白云豆、玉豆等”再次剥一剥,并与前面的蚕豆进行比较,形成“很多的种子,基本构造是相似的!”这样的认识。

虽然这只是双子叶种子,虽然种子的结构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名称。

但通过这些典型种子的观察,这些重点构造的认识,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显然是更有效的!发芽的蚕豆,这是本课的最后环节。

在学生讨论:“种子各个部分都有什么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视频,使学生对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自己开展实验来完成探究。

实验操作很简单,但对实验持续观察记录却是难点。

教师在这里加强指导很重要,但对兴趣的激发,在材料等方面对学生提供帮助等更加重要,毕竟这是课后的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认识植物种子的构造,知道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5《种子的萌发》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5《种子的萌发》     教科版

5.种子的萌发【教材简析】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新的生命。

植物的种子获得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故本课内容的实际研究需要持续10天左右。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部分:1.“浸泡种子”,准备三种不同的种子,进行浸泡实验,旨在了解不同的种子在浸泡过程中都需要吸收水分;2.“种子的内部构造”,将浸泡后的蚕豆种子剥开,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

3.“发芽的蚕豆”,对浸泡的种子进行持续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结合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个部分的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种子并不陌生,在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中,学生对各种植物的种子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种子的内部构造缺乏细致观察,很多孩子都认为子叶最终会成长为植物的根和叶,对于胚根和胚芽的特点和功能,学生并不笃定。

四年级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种子如何成长为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相关的探究活动中去。

但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需要持续10天左右,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持续多日的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做好提醒和督促工作,确保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全过程有整体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知道种子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了解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功能。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科学态度目标能认真、细致并且持续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种子萌发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持续观察了解种子各个部分在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未浸泡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浸泡变软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观察记录表,小刀,镊子,放大镜演示材料:课件,带有刻度的烧杯(备用: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2分钟)1.导入:[PPT2出示]种子是植物用来繁殖后代的,遇到合适的环境会发芽、生长,变成一株新的植物。

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案范文

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案范文

种子萌发的过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够正确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和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种子发芽的过程呢?”“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能发芽吗?”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原因。

2.学习(25分钟)(1)观察实验:给学生准备好纸巾、透明塑料袋、黄瓜种子和水。

学生将纸巾折叠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将几颗黄瓜种子放在纸巾上,再加入适量的水,封好袋子,并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观察实验三天,并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

(2)讨论与总结:学生观察完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观察结果。

回答以下问题:a.第一天观察到了什么现象?b.第二天观察到了什么现象?c.第三天观察到了什么现象?d.为什么种子会发芽?e.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拓展(25分钟)(1)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或花坛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并尝试找到已经发芽的种子。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记录自己的发现与总结。

(3)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4.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原因,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萌发的必要条件。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植物种子萌发的实验,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2.组织学生开展小规模的种子萌发比赛,看看谁能够培育出最快速和最健壮的植物。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实验和实地考察,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到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植物,并加深他们对种子萌发的理解。

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名
种子的萌发
省份

区/县
单位全称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科学中段
教材版本
册次章节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年级
四年级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目标
1、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发芽的蚕豆,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胚根和胚芽、了解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措施:图文并茂、动手操作、实时激趣‘’
3、实验操作:种豆。
了解种子的结构及种豆实验。
良好
五、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出示课件
六、板书设计
教学准备
各类种子、发芽不同时期的蚕豆、镊子、小刀、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相关课件。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介绍种子。
1、出示小猫种鱼的图片。
2、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讨论不同点。
初步了解种子的作用。
良好
二、研究种子的结构。
研究种子的外部结构。
1、种子外表相似的地方。
2、交流。
3、讲解。
了解种子外部结构。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5.种子的萌发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已熟悉了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种子用各种方式将种子撒播到远处之后,种子在怎样的条件下才会萌发而引出的研究。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浸泡种子。

第二个活动是种子内部结构。

第三个活动是发芽的蚕豆。

二、教学背景:
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是有一定感性认识的,但是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所起什么作用知道甚少。

本课让学生通过亲自解剖多种种子,了解种子内部的结构;再让学生在课外对种子发芽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四下《萌发的种子》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萌发的种子》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萌发的种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萌发的种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外界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过程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细致观察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种子萌发的每一个阶段,并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每一个阶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种子: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豆类、谷类等。

2.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水、土壤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种子萌发的每一个阶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种子的知识,如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种子萌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种子萌发的每一个阶段,引导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水分、光照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教学设计教案名称种子的萌发课时1课时科目科学教学年级四年级(下)设计者磨课记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认识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了解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和动手操作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做实验很感兴趣,前几节课学生对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把种子传播出去都做了研究,对种子发育成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种子的基本构造。

教学难点:探究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题引入1.出示绿豆苗:同学们,老师手上这盆绿油油的绿豆苗多么喜人呀,知道它们是靠什么来发芽的?(靠绿豆的种子来发芽)2.揭示课题:对,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生根、发芽、长叶,长成一棵新植物,科学上称为“萌发”。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种子的萌发”。

活动2【讲授】浸泡种子1.同学们一定认识许多的种子,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看,是什么种子?(依次出示蚕豆、花生、黄豆、绿豆)2.这些种子的外形一样吗?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颜色、大小、形状……)3.看来各种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

4.同学们,这些种子就这样干放着,会发芽吗?(不会)需要什么?(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

)5.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种子是生命体,它只有具备了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才会萌发。

种子萌发需要多少水呢?课前有同学做了这么个实验,我们来看看。

(播放视频)6.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水到哪儿去了?(被种子吸收了)你还有什么发现?7.为什么都各选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呢?8.水分是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最基本条件,种子只有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之后才能将贮藏的养分转变成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种子的萌发》教案

5.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学生观看视频、熟练掌握解剖以“花豆”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种子,并观察种子的结构。

2.学生持续观察种子的变化,根据观察归纳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3.学生通过合作,乐于探究生命世界的规律,做到尊重生命、爱护大自然。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对植物也很感兴趣。

平常看到土地里已经萌发出的幼苗,就会提出很多关于植物的问题,但是他们不太清楚种子结构是什么样的,对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缺乏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教学重点】学生观看视频、熟练掌握解剖以“花豆”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种子,并观察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学生持续观察种子的变化,根据观察归纳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学生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PPT放映图片,提问这些农作物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呢?学生观看图片,推测农作物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师板书:种子2.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为什么它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萌发。

师板书:种子的萌发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一)交流原因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归纳为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和种子自身这两部分原因。

师:本课主要探究学习种子自身这个原因。

(二)观察种子外部结构2.接下来我们来观察种子吧!请学生分组观察这三种种子外部有什么相同之处?3.归纳小结种子外部:种皮、种脐(正板书)4.你们想不想知道种子的内部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观察吧!你们想怎样观察种子内部呢?(三)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观察种子的内部、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的注意事项;学生观看解剖种子的视频,归纳解剖的步骤。

老师分发提前浸泡好的种子和实验器材,学生分组解剖,并及时做好记录。

6.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黑板张贴“种子”画,标注种子的内部结构:胚根、胚芽、子叶小结:胚是有生命的,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7.那这些结构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将充当什么角色呢?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年级科学下册2.5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20190411212

四年级科学下册2.5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20190411212

《种子的萌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

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

[讲授新课]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

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5.种子的萌发word教案(4)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5.种子的萌发word教案(4)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新的生命5.种子的萌发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学生已熟悉了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种子用各种方式将种子撒播到远处之后,种子在怎样的条件下才会萌发而引出的研究。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浸泡种子。

第二个活动是种子内部结构。

第三个活动是发芽的蚕豆。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是有一定感性认识的,但是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所起什么作用知道甚少。

本课让学生通过亲自解剖多种种子,了解种子内部的结构;再让学生在课外对种子发芽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

2.植物的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比较蚕豆、黄豆、油菜籽等种子内外部结构特点并做好记录;2.指导学生开展蚕豆发芽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解剖并认识种子(双子叶)的基本构造。

难点:正确地辨别种子胚中的胚根和胚芽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一小黑袋蚕豆、黄豆、油菜籽,蚕豆幼苗一盆,干、浸泡2天、(1)每小组一包种子,内含蚕豆、油菜籽、黄豆若干。

(课前放在课桌上。

)浸泡更长时间的蚕豆种子各一大盆,浸泡实验装置,课件。

(2)放大镜2个,浸泡2天的蚕豆、黄豆、油菜籽种子各2粒,记录纸一张,放在解剖盘中。

(放在讲台桌旁。

)(3)浸泡2天的蚕豆各2粒。

(课结束前下发。

)教学流程观察不同种子的外形特点→比较干、湿种子引出浸泡实验→两次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猜测种子各部分在发芽时的作用,引导学生做种子萌发实验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引入1.出示一个小黑袋,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1)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5 种子的萌发教科版 (1)

课题: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萌发的种子》萌发的种子教学内容:教科版四下科学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1、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知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2、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4、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刚发芽的蚕豆、棉花、培养皿,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蚕豆种子的构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

会唱的小朋友跟着一起唱。

(播放种子发芽的录像,配上儿歌小雨沙沙)你能从老师带来的礼物中知道什么?(春天来了,种子发芽了;一个个新生命到来了,它们充满了勃勃生机,多么有生命力呀……)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研究《萌发的种子》,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猜测种子萌发的条件师: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复苏,种子们也不甘落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学生自由说)2、观看种子萌发的录像,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思考五个培养皿的条件有什么不同?然后填写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备注:发芽的打“√”,不发芽的打“×”。

3、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得出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4、播放种子萌发的秘密的录像。

三、探究活动:观察发芽的蚕豆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1)师给各组分发浸泡后的蚕豆两粒,问:这两粒蚕豆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蚕豆有什么不同?看看谁发现得最多?(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每个蚕豆吸了多少水?(3)汇报交流方法方法1:用烧杯;方法2:用秤称……(4)联系生活,发散:如果妈妈在家里面泡豆瓣,你就可以借用这些方法,这样可以节约用水,不浪费。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以及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过程。

2、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与思维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组成。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种子种植的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实验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问题和探究科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理论授课介绍植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然后详介绍种子的结构与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萌发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种子的成分和作用,明确种子在植物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2、实验操作首先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种子、土壤、花盆等。

然后将种子放入土壤中,控制好水分和温度,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记录萌发的时间、萌发的速度和萌发的方式。

同时,也可以观察种子的各个部位,了解它的结构和作用。

3、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探讨种子的萌发过程,让他们学会相互交流和合作。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加深他们对种子结构与萌发过程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对未来改进实验的建议,以便有更好的实验结果。

五、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亲手实验并探究问题,从而更好地加深对植物种子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进行量化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不足。

七、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组成,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激发他们的观察力与思维力。

《种子的萌发与发育》 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与发育》 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与发育》教学设计
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以及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育的影响。

教学设计:
1. 导入环节:
介绍种子的基本概念,引出本次课程主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
讲解种子的萌发、发育的过程和生长条件。

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种子生长中的决定性因素。

3. 活动环节:
a.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种子的萌发、生长条件和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b. 观察实验: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生长情况,让他们了解环境对种子发育的影响。

4. 总结反思:
回顾本堂课的知识点,并让学生进行延伸思考,思考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植物生长。

教学重点:
种子的萌发、发育的过程和生长条件。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环境对种子发育的影响。

反思: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观察实验,学生有机会在小组和个人之间自由交流和协作,充分了解了种子的萌发、发育的过程和生长条件。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我们也首先引入概念,然后通过各种丰富的案例和实验进行具体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word教案(1)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word教案(1)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三、小结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①不要着急;②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
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的列举。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
在《种子的萌发》这节课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在课前,学生自己就在家做了这个探究实验,上课时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课堂上学习气氛轻松,学生参与度高。

进行实验时,验证是否需要空气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使实验瓶呈真空状态,只能尽量地减少瓶子里面的空气。

我认为这是实验不足的地方。

若能达到真空,则能得到较明显的实验结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引导得过多,急于想让学生跟上自己的思路,让学生向预料中的方向回答,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新颖,基本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展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实
践,在更多的实战经验中锻炼自己,才能争取更大进步,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