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突破:军民融合与产教融合共赢的逻辑
军民融合发展方案
军民融合发展方案1. 背景和目的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战略。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军民融合发展方案,以促进军民资源共享、优化军事科技创新和提升国防实力。
2. 方案内容2.1 军民资源共享军民资源共享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实现军民资源共享的目标,需推行以下措施:•建立军民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信息和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鼓励军民双方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职业培训等领域进行合作。
•制定政策和法规,明确军民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2.2 军事科技创新军事科技创新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推动军事科技创新,需实施以下举措:•加强军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军事科研院所与民用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促进军民科技人员的交流与培训,搭建军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2.3 国防实力提升军民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国防实力。
为实现国防实力的提升,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军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军民产业的融合发展。
•提高国防建设和军事现代化的资金投入,优化军事资源配置。
3. 方案效益军民融合发展方案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收益:•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增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
•推动军民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促进军民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加强军事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能力,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
4. 实施步骤为了有效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方案,可按照以下步骤实施:•制定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政府的支持和保障。
•建立专门的军民融合发展机构,负责方案的实施和推进。
•研发并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军民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军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军民双方的共赢发展。
•加大对军事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军队自主创新能力。
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制度内容
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制度内容一、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遵循市场原则。
军民融合项目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竞争性找寻、选择和考核。
2. 遵循规范原则。
军民融合项目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项目的合法合规开展。
3. 遵循效益原则。
军民融合项目要追求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双赢,尽可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4. 遵循创新原则。
军民融合项目要鼓励创新,提倡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二、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应该包括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技术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等。
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决策,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和协调,技术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支持和研发工作,经济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资金筹措和成本控制。
项目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监督等工作。
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组成,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技术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分别由技术人员和经济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技术研发和经济管理。
三、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项目总结等环节。
项目立项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确定项目的目标、内容、地点、时间、资金、人员等,形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实施是指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项目团队、制定项目计划、实施项目任务、监督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项目验收是指根据项目的规定要求,对项目的成果、质量、效益进行评估和检验,确立项目的合格性。
项目总结是指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成果、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制度的决策机制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制度的决策机制包括项目立项决策、项目调度决策、项目变更决策和项目风险决策等。
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__概述及解释说明
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军民融合是指将军事资源和民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军事与民用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本文将从定义、关系及意义等方面阐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除引言外还包括: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领域和实践案例、政策法规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支持保障机制以及结论。
以下将一一进行详细说明。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深入解释其定义及背景,并分析军转民与军民融合之间的关系。
同时,将着重阐明军民融合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并介绍该领域内主要领域和实践案例。
此外,本文还将说明政策法规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支持保障机制,包括国家政策导向、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重要性。
最后,文章将总结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并展望未来军民融合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请问上述内容是否满足您的需求?2. 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内容2.1 定义和背景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通过共享资源和协同行动,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新型模式。
其背景是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多变,需要军队和民用部门之间加强协作与联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互惠共赢。
2.2 军转民与军民融合的关系军转民是特指现役军人离开军队后投身于民用工作的过程,属于军民融合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军转民旨在充分利用退役人员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潜力,推动他们从事民用工作,并通过政策支持、职业培训等手段提供帮助。
军转民是实现军民融合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2.3 军民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价值(1)增强国家安全能力:通过加强军事科技创新、军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国防实力,增强国家的安全能力。
军民融合工作要点
军民融合工作要点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融合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军民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军民融合工作的要点。
首先,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不仅仅是军队参与民生事务,更是要实现军民融合开发利用的双向互动。
政府和军方应加强对军民融合工作的牵头指导,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鼓励军队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民用部门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深化双方的融合发展。
其次,建立健全军民融合机制。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提高军民融合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政府和军方应建立军民融合的协商与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推动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军民融合的有机连接。
同时,还要加强对军人及其家属的服务保障,提升军队社会形象,增强士兵安置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加强军民融合教育与人才培养。
军民融合的成功需要有一支懂军事、懂民用、懂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政府和军队应加大对军民融合教育的投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培养军民融合人才,加强他们的岗位能力与创新能力,推动军民融合事业的持续发展。
第四,优化军民融合环境。
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和经济环境。
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军队开展联合研究与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军队科研成果的保密性和竞争力。
第五,加强军民融合的监督与评估。
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军民融合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监督。
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军民融合工作的良性发展。
同时,加强舆情引导,宣传军民融合的成效和重要性,提高公众对军队的认同和支持。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军民融合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拓宽军民融合的视野,促进军队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互利共赢。
总之,军民融合工作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内容
军民融合内容军民融合是指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可以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的融合:通过加强双方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和应用,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
2.军品市场与民品市场的融合:将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结合起来,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3.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的融合:加强军队和地方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共同推动国家保障事业的发展。
这样可以提高国家整体保障水平和效率,同时也能够减轻军队负担。
4.国防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将军事教育和普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
这样可以增强国民的国防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军队人才与地方人才的融合:加强军队和地方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这样可以提高国家整体人才素质,同时也能够促进人才流动和优化配置。
6.军队医疗与地方医疗的融合:将军队医疗机构和地方医疗机构结合起来,共同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这样可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7.军队住房与地方住房的融合:加强军队和地方之间的住房保障合作,共同解决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这样可以改善军人生活条件,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8.军事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将军事文化和地方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样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总之,军民融合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战略大举措,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以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双赢的目标。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富国强军双赢之路
军报: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富国强军双赢之路中广网2009-08-04 10:08 [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道。
●发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产生两种效益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抓住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1引言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所谓融合,是指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使其比单一事物更有价值或更具效能。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可以说,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道。
2 大趋势下的必然选择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
冷战结束后,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纷纷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越来越多地利用国家资源和整体力量来实现防务能力的整体跃升。
例如,美国实行军民一体化战略,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每隔10年左右就推出一个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依靠这些计划,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相继涌现,始终保持超前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至两代的领先地位。
而冷战时期的苏联,“要大炮不要黄油”,各种资源过度向国防建设倾斜,使经济建设陷入困境,这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深层原因。
以色列强调“以军带民”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军用技术转民用机制,用军用技术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实质也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当今世界,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已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而不仅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
应用型地方大学基于军民融合战略的产教融合的思考——以成渝地区为例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2期No.02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也在不断增多。
我们发展得越快,对外部的影响冲击就越大,受到的战略反弹力就越强。
必须把国家安全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强国进程与强军进程相一致进行考量。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成渝地区)成为国家战略。
国防军事工业为主导的“三线建设”时期,成渝地区就形成了门类完备的工业体系,齐全的产业体系和综合配套基础。
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推动成渝地区经济发展将利于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具有独特优势和战略意义。
成渝地区因其区位特点,对国际市场依存度相比沿海地区较低。
中央实际上期望成渝地区成为继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之后的“第四极”,建设极具西部田园风光的科创融合、产教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开放长廊。
基于此,本文探讨应用型地方大学(以下简称地方大学)如何在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拓展产教融合,在实现内涵发展中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
一、军民融合与产教融合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融合、产教融合都属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彼此包含、相互孕育。
军民融合旨在推动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由体系结合向系统融合转变,加快军民两用尖端技术的研发并推动形成产业化;产教融合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矛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路径,地方高校参与军民融合本身就是产教融合的体现。
(一)军民融合的含义及战略价值军民融合不是简单地在技术上把军用和民用进行结合,而是将国家安全纳入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规划中,在技术、制度、市场、人才、资源等环节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1],即应融则融、能融尽融,实现军民产业共生共赢的新格局。
融合的本质是冲破军民二元分离体制,实现在国家利益平台上配置资源,整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国家建设效益。
军民融合汇报材料
军民融合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评委:
大家好!我是某某单位的李某,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单位在军民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所在单位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我们单位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主要产品涉及通信、航天、电子等领域。
在国家加强军民融合的政策引导下,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加强了与军方的合作。
通过与军方合作,我们不仅能够实现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单位在军民融合方面的具体成果。
首先是研发能力的增强。
通过与军方的合作,我们得到了国家军事科研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不仅加快了技术研发的进程,还提升了我们单位的科研水平。
其次是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
通过与军方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且能够利用军方的渠道和资源来快速推广我们的产品和技术。
第三是人才培养的机会。
通过与军方的合作,我们单位的研发人员不仅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军事科技,还能够享受到军方专家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单位在军民融合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是要坚持开放共享。
军民融合要求双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只有相互信任和宽容才能够实现共赢。
其次是要注重长期合作。
军民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双方在长期
合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技术泄漏和商业机密的保护,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以上就是我所在单位在军民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的简要汇报。
感谢大家的聆听!。
高校科研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与路径
高校科研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与路径【摘要】高校科研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满足国防需求,提升军事技术水平,还可以促进民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科研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契机在于其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备,能够为军民融合提供支撑和保障。
高校科研还可以通过建立联合研究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途径,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未来,高校科研还需加强与军方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国家的军民融合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高校科研对于军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方向将在未来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关键词】高校科研、军民融合、发展、契机、路径、作用、具体举措、意义、重要性、未来方向1. 引言1.1 当前高校科研的重要性当前高校科研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高校科研人员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高校科研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科研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开展前沿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高校科研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高校科研的成果不仅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
高校科研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军民融合是当前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力量,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军民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科研人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为军队提供更多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当前高校科研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科研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加强对高校科研的支持和引导,提高高校科研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推动高校科研对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贡献。
1.2 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国民经济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机统一的战略举措。
军民融合战略的历史演进及内在逻辑
军民融合战略的历史演进及内在逻辑作者:孙力王莺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摘要:军民融合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问题、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大命题。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提出凝结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握其不同的历史逻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如何兼顾军队作战胜利与人民生活需要以及保障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体现革命战争是人民的战争的基本逻辑。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经历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到军民融合思想的演进历程,涉及到现代化积累的艰难抉择、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重心转移的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融合、与科学发展观的契合。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崛起,必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体现了应对时代挑战的国家战略之顶层设计。
关键词:军民融合;国防军队建设;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理论和实践在不断推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这一国家战略的历史性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从社会发展的内在结构上分析,军民融合涉及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课题。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问题、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凝结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从军民兼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到军民融合思想的演进历程,体现出我们对正确处理两大建设关系的认识有了质的提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民兼顾与革命战争的支撑和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用革命战争推翻反动政权,创建新中国。
这一伟大事业包含的基本逻辑在于:革命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赢得战争。
透过四省模式看军民融合战略突破口
透过四省模式看军民融合战略突破口作者:阮晓东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7年第11期中国已经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很多国防科技工业重镇都迎来了释放潜能优势进而实现追赶超越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如何把军民结合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如何加强与各军工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搭建基地园区平台,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是军民融合解决的关键问题。
笔者通过北京、广东、四川、陕西四省市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总结,向读者展示我国各地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同时,这些地区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也可以被更多地区借鉴,为各地经济发展打造新动能。
军民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从世界军工发展历史来看,军民融合的前景关系着大国崛起的前途命运。
一个明显的案例是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工业的发展历程。
从这两个国家的发展经验来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发展军民融合的大背景。
美国走的是军民融合的道路。
美国前后推出了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等一系列国防战略。
在此过程当中,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得到衍生发展,产生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这些都给美国催生了一系列的战略新兴产业,也造就了一批伟大的企业。
在整个美国的军民融合过程中,美国的军工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和上市兼并,从资本市场可以获得资金,而军工技术也可以迅速转化成民用技术,推动民用领域发展。
而民用领域的尖端技术,也可以为国防所用,这种军民融合,使得他的军工发展能步入良性的轨道。
而苏联军事工业由于独立于国民经济以外,其军工企业基本上完全依赖于国家财政投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被军备竞赛拖垮。
而美国军民融合发展,不仅诞生了跨国军工巨头,而且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
当越来越多的技术可以军民共用,就提升了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还可以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产业。
所以从结果来看,美国军民融合的发展,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强化了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美国关于军民融合的成功经验,和苏联的失败教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对我国有着强烈的借鉴意义。
建军节专题中国军队的军民融合与军民共建
建军节专题中国军队的军民融合与军民共建建军节专题:中国军队的军民融合与军民共建在中国的国土上,军队与民众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紧密相连的。
军队既是保卫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
军民融合与军民共建是中国军队在建军节这一特殊时刻所要强调的关键主题,旨在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国家国防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众在军事建设、军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和资源共享的现象。
中国军队始终坚持军民融合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身战斗力,并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首先,军民融合在军事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队作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需要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先进的作战能力。
而这些装备和能力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参与。
中国军队在装备研发、军事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与国内外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军事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军民融合在军队人才培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军事人才是中国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
军队通过与高校、职业学院的合作,开设专业课程和军事科研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培养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军事素养。
同时,通过军队与民众的交流合作,也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军民融合还体现在科研创新上。
军事科研是军队自身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军队积极与各级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军事科研项目,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国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军民融合,军民共建也是中国军队关注的重要方向。
军队与民众共建,强调的是两者之间平等参与、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而在中国,这一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动与实践。
首先,军队参与民生领域的建设。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农村、社区等地的建设与发展,为民众提供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服务。
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
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引言:近年来,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军体融合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军队现代化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探讨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军体融合战略的实施。
一、动因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国家安全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安全需求也变得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传统的军事安全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求,需要军民融合来实现军队现代化,提高军事力量的实战能力和战略应对能力。
2.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军体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经济社会发展。
军队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可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军体融合还可以促进优质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 军队自身发展需求:军体融合可以促进军队运行效能的提升,增强军队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通过融合民用资源,军队可以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等手段提高组织效率,实现军队建设的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二、条件要实现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 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军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出台一系列适应军体融合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明确军队与民用各领域的关系和职责,建立军队资源利用的合理机制和流程。
2. 人才支持:加强军队与民用领域的人才交流和对接是军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交流平台,加强军队和民用领域人才的培养、交流和共享。
3. 产业基础:发展军体融合需要有相应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
需要加大对军民融合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推动相关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
三、对策为了实现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政策引导:加强军体融合的政策引导,明确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为军队与民用领域的融合提供合理的政策环境。
军民融合内容 -回复
军民融合内容-回复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在充分尊重军队特殊性的前提下,将军队资源与民用资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现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的协调发展。
军民融合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那么,什么是军民融合,为什么需要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的优势和挑战以及怎样实现军民融合?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是指充分利用军事科技、军事资源、军事装备等军队特殊的经济、科技和装备优势,与民用经济和社会进行融合,促进军民资源的互利共赢,实现战略性的协同发展。
军队不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一方势力,而是与社会经济密切相连、共同进步的有机整体。
二、为什么需要军民融合?1. 推动国家发展:军民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军队的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优势,加速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进程。
2. 提升军事实力:军民融合能够借鉴民用科技和管理经验,改善军事装备性能,并提升军事作战能力。
3. 促进军民共同发展:军队与民用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带动军民资源的互利共赢,促进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三、军民融合的优势和挑战优势:1. 资源共享:通过军民资源的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军方的技术、人才和设施资源,提升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2. 创新驱动:军队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推动了科技创新,通过军民融合能够加速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 转型升级:通过军民融合,军工企业能够将军队需求转化为市场需求,实现军品民用化,推动军工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挑战:1. 制度机制:军队与民用经济的融合涉及军地关系、军事机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确保军民融合顺利进行。
2. 利益分配:由于军民融合涉及到资源共享与合作发展,其中的利益分配问题需要充分考虑,避免出现利益博弈和资源浪费。
3. 技术标准:军队与民用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需要加强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协调,以便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内容 -回复
军民融合内容-回复军民融合内容,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这一概念旨在发挥军事科技研发与应用在民用领域的作用,推动双方互利互惠的合作。
本文将从背景、意义和现实应用等方面逐步回答军民融合内容相关的问题。
背景:随着战争形态和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一军事领域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全面建设强大军队的需要。
而军民融合内容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军民融合内容将军事领域的技术、人才与民用领域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意义:军民融合内容对于国家的战略性转型和军事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军民融合内容可以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为军事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军民融合内容可以促进军工企业的市场化转型和国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军民融合内容还可以加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实应用:军民融合内容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军民融合内容在军事科技研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军民融合内容推动了新一代战略武器、高新技术装备以及信息化指挥系统等领域的研发。
其次,军民融合内容在军事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通过与民用产业的合作,军工企业实现了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并推动了军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另外,军民融合内容也在民生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军事科技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还涉及到医疗、救灾、环保、交通等民生领域。
比如,军事医学研究对于生物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军事通信技术在应急通信、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持。
然而,军民融合内容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体制机制问题。
军事与民用领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制度,如何实现有效协同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利益分配问题。
军民融合内容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投资和利益分配,如何合理分配和共享资源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此外,军民融合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理念,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军民融合已然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军民融合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军民共赢的战略举措。
在这一新常态下,如何推动军民融合,促进双方良性互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深化军民融合机制推动军民融合,首要的是深化融合机制,为军民融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管理体系,明确军民融合的组织结构和职责权限,规范相关管理流程,加强对军民融合的规范和监督。
需要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军方和民间企业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需要建立健全的军民融合工作机构。
应建立专门的军民融合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军民融合相关事务,明确职责权限,有效推动各项工作。
应制定相关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
国家应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出台激励军民融合的各项政策法规,为军民融合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需要加强对军民融合的监督和评估。
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军民融合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加强技术创新与转化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技术创新与转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发展的阶段,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对军民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技术创新与转化,可以实现军民资源的深度整合,促进双方在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与共享。
应加强在科研领域的合作。
军队科研单位与民间科研机构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参与军民融合。
应鼓励双方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加大合作力度。
如在人工智能、无人机、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强双方合作,促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应加强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
鼓励军队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加速技术的市场化推广,推动军民资源的有机结合。
总结军民融合要点
总结军民融合要点1. 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事力量与民用资源有效结合,实现军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现代化军事建设中,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
通过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和民用资源的相互融合作用,可以提高国防实力、推动军事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总结军民融合的要点,探讨如何实现军民融合的有效路径。
2. 军民融合的意义军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军民融合可以优化国防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国防实力。
其次,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创新和军事装备研发,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
此外,军民融合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带动社会进步。
3. 军民融合的要点3.1 深入推进军事科技创新军事科技创新是军民融合的核心要点之一。
应该加大投入,加强科研力量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军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创新的深入发展。
同时,应该加强军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军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军事装备和民用产品。
3.2 拓展军民融合领域军民融合不仅限于军事科技领域,还应该拓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在教育领域加强军民融合,通过军事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合作交流,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普通人员的军事意识。
此外,在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领域也应该加强军民融合,充分利用民用资源提升军事实力。
3.3 加强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军民融合需要有正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
应该及时修订和制定军民融合相关法规,明确军民融合的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
此外,还应该加强军民融合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军民融合的认知和支持。
3.4 建立军民融合的机制和平台军民融合需要有良好的机制和平台支持。
应该加强军民融合的机制创新,建立军民融合的协作机制和联络机制,促进军业企业和民用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同时,还应该建立军民融合的评估机制,评估军民融合的效果和成效,为进一步军民融合提供参考和指导。
4. 结论军民融合是实现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
国有军工企业的优势与不足
技术研发优势
国有军工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研 发能力和人才队伍,能够快速响 应国家安全需求,研制先进的军
事装备。
资源保障优势
国有军工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基 础设施,能够保障国家军事需求和 经济发展需要。
国际经验与启示
经验一
美国国防部与硅谷的创新合作模式
经验二
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经验三
英国皇家空军与民用航空产业的融合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02
03
04
方向一
加强军民协同创新,推动技术 共享和成果转化
方向二
深化军工企业改革,推动混合 所有制和民营化
方向三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军工 企业共同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
国有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的 发展和进步。
03 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 主要领域
国防科技工业
1 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军民科技成果共享 和转化应用,提升军工科技和民用科技的融合发 展水平。
军工科研院所改革
深化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推动其向创新型、开放 型、服务型转变,提高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不足之处
国有军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 制不够灵活,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 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改革和创新。
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必要性
提升国家竞争力
通过军民融合,国有军工企业可以将先进的军工技术应用于民用领 域,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增强国家的整体竞争 力。
促进经济发展
军民融合感悟
军民融合感悟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领域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互利共赢的关系。
在我国,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深切感受到了军民融合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和影响。
军民融合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军队与民用科技的深度融合,许多军事科技成果也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例如,军方研发的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另外,军民融合也加速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军民融合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军事力量的发展离不开民用技术的支持,民用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军事力量的保护。
军队和民用领域的互相支持,形成了一种有机的关系,共同构筑起国家安全的坚实防线。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与民用部门的共同努力,促进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有效保护了国家的信息系统。
军民融合对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也有积极影响。
军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带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兴起,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军民融合也为民生领域带来了诸多便利。
比如,在交通领域,军队的导航技术在民用车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交通安全和效率。
在医疗领域,军方的创新成果也为民众的健康保障提供了强大支持。
军民融合还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军队在保卫国家安全的同时,也承担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军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培养了一大批爱国热血的青年人才。
这些人才在民用领域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总的来说,军民融合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在科技创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民融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军民融合中,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与突破:军民融合与产教融合共赢的逻辑作者:程宇董衍美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3期摘要军民融合是我党我军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与思考的重大课题。
新形势下,将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思考和推进对于富国强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在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指引下,职业教育更需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等方面融入军队需求,以推进军民融合、产教融合深入发展。
关键词军民融合;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国家战略中图分类号 G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3-0023-03一、军民融合已成为国家战略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军队的强大,而军队的强大需要来自人民的拥护。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中国军队自人民中来,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存,始终亲如一家,军民融合是应有之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统一。
2015年3月,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并首次提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
中国的强军梦,既需要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也需要“大国工匠”,更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支撑。
一直以来,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各级各类院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为军队建设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指引下,职业院校在探索专业建设融入军队需求,推进军民融合、产教融合深入发展上,更是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有关军民融合的重要指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职业院校深度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促进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拓展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范围,2015年10月10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天津市国防动员综合办公室、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三司联合举办了“军民融合-产教融合高端对话会”,旨在聚集各方智力资源,完善合作机制,加大合作力度,推进军民融合职业教育深度发展。
总装备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天津市政府、天津警备区、中华职业教育社相关领导及职业教育系统代表、媒体记者4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二、充分认识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军民融合是强军富国之举,其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也是我党我军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军民两用”思想。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以民养军”[2]。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方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赋予军民融合这一传统优势以新的时代内涵。
座谈会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信息创新研究院、国防科工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解放军装甲学院的代表纷纷强调指出,当前装备技术科研,军队、地方、科研院所、工业部门、大专院校都在搞,而且互相保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实现军民融合、产教融合,就可以把各方的力量凝聚到一起,降低成本,减少投入,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的人才培养,相当多的专业是相同的,但是军队和地方都在搞,分散了教育力量,提高了教学成本,降低了人才质量,实现军民融合、产教融合,就可以形成教学合力,降低教育成本,极大地提高人才质量;过去,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在不少方面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造成了极大浪费,如道路设计不考虑军事需求,造成重型军械不能通过,战时飞行器起降不达标准,桥梁、涵洞不能通行大型军事装备,船舶战时不能应急使用等情况。
因此,联系这些问题,通过这次座谈会,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能更好地认识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军民融合具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统筹规划、一籽万粟的重大作用,更能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
三、探索相互融合的路径从世界范围来看,军民融合在发达国家已有范例。
美国建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即是“军民融合”的一个典型。
美国国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军民融合给美国国防部每年节约300亿美元,相当于其采办费总额的20%以上[3]。
因此,通过军民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吸引各种渠道资源进入安全领域,促进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
另一方面,解决了原有军工资产的效率问题,构建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深度融合的运行体系,能由原来的“输血”转为“造血”,促进我国军工产业升级。
当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2015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并发布了150项军转民项目和100项“民参军”技术产品信息,制订修订了30项军民通用标准,并支持不少于20个重点军工技术项目转化和产业化。
可以说,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但需各方进行充分沟通,以共同探索融合互补的办法与途径。
会上,各方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军队和工业部门有什么需求,职业院校有哪些对口专业,可以委托培养,既可以从中招收士官,也可以重点征兵,表现优秀的将来转为军官,即使退役的,也可以进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作,学以致用,真正形成产、学、用一条龙;再如,针对在科学技术方面,军队、国防工业部门的需求,院校、科研单位的优势,以及金融方面的风险投资,可以探索最佳融合途径,让院校、科研单位研究军队和国防工业最需要的技术,金融部门投资,在军队和国防工业部门提供试验和工业化生产的条件,学生到具体岗位学习实践,形成产、学、研一条龙;又如,在生产与使用方面,军队提需求,学生、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研制和生产,时刻想到军地通用,制成的装备,平时搞建设,战时能征用,培养出的人才,既能生产,又能招入部队,从事装备的操作和维修,可以大大提升经济效益、国防实力和人才使用效益。
市场运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方式和本质要求,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会上,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还特别介绍了其在依托市场调研需求,积极探索军企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发挥的积极示范作用。
2008年学校深入部队、科研院所、企业,就无人机领域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
分析得出:低空无人机在军用和民用两大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及部队发展要求,学校于2010年申请成立了“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制定全国专业标准并颁布实施。
2010年,学校编组了天津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第一团指挥连,成为全国首家在高职院校编制的预备役连队,2014年又与天津巿滨海新区军事部共同组建了无人机分队。
自专业成立以来,指挥连师生积极参加多项军事演习和抢险救援活动,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被天津警备区连续三年授予“先进预备役连队”。
四、打造互利共赢的创新联合体军民融合的本质就是要打破军民界限,在国家利益平台上配置资源,从而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和国家整体建设效益。
因此,在认识明确的基础上,军、政、产、学、研、用以及社团等方方面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优势和弱项,共同探讨相互融合发展的方法,把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教育、科研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打造“两个融合”共同体。
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需求,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路子。
基于这一想法,为切实落实军民融合、产教融合工作,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军民融合职业教育深度发展,会上,由中华职教社(北京)教育培训中心牵头,会同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电子装备局、天津国防动员委综合办公室、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同成立了军民融合与职业教育(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院,旨在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合作领域、机制、政策等研究,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产教研究与政策咨询中心、合作交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成为全国军民融合研究、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技术成果转化的高地。
参考文献[1]军民融合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大战略[EB/OL].[2015-11-20]. http:///a/20151121/023908.htm.[2]郭亚军,杨宏伟.在国家战略布局下全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J].社科纵横,2015(10):10-13.[3]宋怡青.习近平5次公开强调军民融合[EB/OL]. [2015-9-6]http:///20150906/n420487202.shtml.Abstract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s the fine tradition insisted and the major issue consider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has major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country and army to think and push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at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Under the guide of accelerating the forming of deep military-civi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whole elements, various fields and high benefits, it is more necessary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ntegrate with military needs in specialty,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promot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and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Key words military- civil integration;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national strategyAuthor Chengyu, vice President, research assistant of Academy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52);Dong Yanmei,research assistant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