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全面推进军民融合相关改革

全面推进军民融合相关改革作者: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4年第10期总体看,军民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融合程度加深,而是军民融合本质要求在发展理念、推进手段、作用范围、实现程度、最终状态的综合性体现。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军民融合战略提出的新目标,也是全面深化军民融合相关改革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开启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和改革的新阶段。
一、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目标和改革部署(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目标指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要思路。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中创新,鲜明提出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
2013 年3 月11 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的要求。
2013 年11 月12 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进一步把融合目标凝练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4 年3 月11 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又作了清晰、科学的表述和概括,指出:“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这一系列重要理论发展,反映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从初步融合走向深度融合的实践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对军民融合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的认识深化。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相对于军民融合初步发展的一个概念,从目标指向上看,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形成国家主导有力、市场作用充分的推进方式,即在国家层面上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同时,让市场机制成为配置融合资源的重要方式。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案例的质性数据分析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案例的质性数据分析顾梦琛,李政(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文章运用质性数据分析法,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21篇军民融合案例文本为样本,提炼高频词并总结了具体领域推进军民融合的典型模式及其内涵特征。
同时,基于范畴编码分析,比较了四川省和西安市两大典型区域军民融合的推进现状,梳理了不同类型主体推进军民融合的路径。
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在科技、制度领域的成效较为显著,而金融、人才等领域的要素支撑和市场培育不充分。
建议未来充分依托当地军工资源和发展基础,形成多主体积极参与互动的氛围,分类总结可复制推广经验,并加强短板领域的政策指引。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军工资源;质性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1)05-0023-05Study on the Pattern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ening: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based on CasesGU Meng-chen,LI Zheng(National Academy of Innovation Strategy CAST,Beijing100038,China)Abstract:This paper well grasped the theoretic mechanism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ening,and conducted the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This paper took as samples21textual cases about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ssue in"Top100 Cases of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nd Reform Experiment",extracted high frequency words and summarized the typical paths and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to propel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Meanwhile,based on category coding analysis,this paper compared the progres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representative region,and sorted out the ways how different subjectspropelled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the area of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while inequacy of supporting elements like capital and talents,as well as insufficiency of market cultivation,came down to potential fields for grab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ening.As suggestions,we need to propel deepening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relied on fully integration of local military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the formation of a good multi subjects participating and interacting atmosphere,summing up replication and promotion experiences by different subjects and the 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elines in short fields.Key words: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Development model;Military resources;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一、引言及文献综述近年来,军民融合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这是中国基于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深刻分析,制定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
简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指军队和民用经济相互融合、互补、相互支持,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发展战略。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军民融合的基本思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发挥军民资源优势,实现军民资源的有机结合,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统一,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形成强大的综合国力。
军民融合不仅是一种发展战略,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军民融合的政策保障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国防动员法》、《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法》等,为军民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府还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军民融合项目,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三、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包括军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电子通信、装备制造、海洋开发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军民融合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军民融合的核心目标军民融合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军工企业在科技研发、产业升级和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的作用,实现国防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
五、军民融合的前景和挑战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促进国防和经济的双向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壁垒、市场竞争、人才培养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军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应对挑战。
总结回顾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思想、政策保障、重点领域、核心目标等方面。
在未来的发展中,军民融合将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国防和经济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的目标。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新形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个全面”引领军民融合的发展

“四个全面”引领军民融合的发展“四个全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则是这一总方略在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关系上的战略展开。
在当代中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强国兴军、聚合国力的关键所在。
从“四个全面”高度认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深谋远虑和战略运筹,需要我们从多维视角进行深刻领悟和思考。
完善大国战略体系的重要布局。
在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如何统筹安全与发展,是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综合国力处于快速上升期。
我们既要维持经济发展强势,又要保持军事发展强势,倘若处理不好“大炮和黄油”的关系,就会犯颠覆性错误,甚至导致国家崛起进程受阻。
因此,在大国发展战略中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解除“资源统筹”困境,关乎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
基于此,强调要更加注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并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中国现代化战略体系,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运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发展、改革、法治、党建,通贯内政、外交、国防,涉及现代国家治理的各主要领域,蕴含着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国防已经成为一个科技高度密集、知识高度密集、资源高度密集并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复杂巨系统。
如何管理国防事业、如何治理军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治国能力的重要体现和显著标志。
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不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今天,尽管我国国家实力日益增强,物质技术资源极大丰富,但如果不能有效解除军民分离二元结构,不能实现军民之间“车同轨、书同文”,未来一旦遭遇战事,国家能力仍是“一麻袋土豆”,很难快速聚合资源形成有效战争能力。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要闻】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
【回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格局”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词语。
军民融合是中国国家战略,目前理论研究与政策解读多,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发展布局,尚处于“开发区模式”,且“各自为政”,此模式可能极大浪费资源。
此内容可以让各地、各行业在军民融合的大格局中找到定位,作为十四五规划参考,以促进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自古以来,“犁”与“剑”就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凭仗——依靠犁得以生存,凭借剑方能自卫。
很多情况下,“犁”与“剑”又是一对矛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历史上,能有效化解二者矛盾的国家,往往能较好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
数十年来,庞大的军事开支非但没有将美国拖垮,反而进一步巩固了其霸权地位,其奥秘之一就是通过军民融合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
“犁”体现于经济。
“剑”体现于军事。
明朝的灭亡:清八旗军总兵力才17万,面对李自成百万起义军,明朝数百万正规军,上亿汉人,竟斩关夺将,一路凯歌……翻开中国的历史,强盛的中国是一个人们朝圣的中国,是一个用路与世界紧密连接的中国。
路是一个国家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开放、富裕与强盛象征。
其中最为盛名的路是中国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中央王朝与周边地区并延伸到更远地区的贸易通道的称谓。
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贸易对象、贸易内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外输出的商品以丝绸、瓷器、茶叶(西方进口中国奢侈品)等为大宗,相延成习,以“丝绸之路”命之。
中国对陆空的认识,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走向强盛。
后对海空的认识,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也一度强大。
现在人类进入到了网络空间时代和未知的太空时代,中国需积极开辟“网上丝绸之路”和“天上丝绸之路”。
深入学习贯彻强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高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把握核心要义,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深入学习贯彻 强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张高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国防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创新,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把握核心要义,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一、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统筹设计和强力推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形成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了科学指南。
在战略定位上,强调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
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国防实力。
在奋斗目标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以五大体系建设支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7/01Ⅰ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建军治军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切合国情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明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也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建国之初的军民兼顾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坚持在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建设强大的国防,围绕国家工业化建设目标提出了“军民兼顾”“军民两用”的战略思想。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同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和民用工业体系,不仅取得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而且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2.改革开放后的军民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以五大体系建设支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于川信摘要: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跨军地、跨部门和跨行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在准确梳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军情实际,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和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亟须构建和完善目标任务、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法规和服务保障五大体系。
关键词:军民融合;历史脉络;五大体系中图分类号:E252 文献标识码: A管理体制时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
这一时期,我国以“军转民”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国防工业设施设备和技术优势,制定国防科技工业民品发展规划,安排了300多项军民结合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现军工技术转民用近3万项,为开创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3.20世纪末的寓军于民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了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
2024年军事产业军民融合发展计划

PART THREE
实施主体:军方和地方政府 责任分工:军方负责制定计划,地方政府负责协调资源和提供支持 合作机制: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监督评估:设立专门的监督评估机构,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确定参与主体和资源需求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逐步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调整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计划,确保实施效果
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政策扶持:出台相关政策,鼓 励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
评估现有计划执行 情况,分析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
收集军民融合发展 相关数据和信息, 进行定量和定性分 析
针对评估结果,制 定相应的调整和完 善方案
调整和完善方案的 具体实施步骤和时 间安排
汇报人:XX
军民融合企业数量 增加
军民融合项目投资 额增长
军民融合产品市场 占有率提升
军民融合发展计划将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军事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通过军民融合发展计划,将加强军民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军民技术的相互转化和应 用。
计划将重点支持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升军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计划实施后,军事产业将进一步融入民用市场,利用民间的创新能力和资源优势, 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军民融合发展计划将推动军事产业与民用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 发展的良好格局,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军事产业将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 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内容
实现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转变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转变,目的是要打破“军”与“民”单边发展、从各自利益出发、相对独立运行的格局,实现“军”与“民”协调发展、互利共赢、双向一体运行的双边格局,真正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融为一体。
全面规划,顶层布局。
实现军民融合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的转变,目的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为增强国家战略潜力和国防实力提供保障。
有效推进这一战略举措,必须从牵引机制及制约双边格局构建的关键环节入手,进行整体规划、顶层布局。
着眼发挥整体核心功能,构建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的由军地双方共同参与的顶层组织领导机构,着重在管理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咨询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
制度先行,衔接配套。
军民融合由单边格局向双边格局转变,将打破长期以来单边格局形成的固有状态。
可以想见,在新的双边格局取代原有的利益格局、独立运行格局、自我封闭格局过程中,各种失衡状态、无序运行、阻力障碍都将显现出来,矛盾和问题将此起彼伏。
因此,需要在构建双边格局的同时进行行为规范,确保在转变中按规则行事、依照准则推进、遵循规程深入。
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制度先
行,着重解决各体系间的制度盲区、交叉重叠、操作性差和各体系内部的制度衔接等问题,做到军民融合处处有遵循、时时有规范。
实现由系统格局向体系格局转变
军民融合作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两大领域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由诸多系统构成,军民融合实现由系统格局向体系格局转变,就是将目前诸多仍处于相对独立、分散实施、各自为政的系统,纳入到军民融合这个体系格局之中,实现各个系统的整体联动、一体运行、协调发展、步调一致。
系统运行,体系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当前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经济与国防建设的有机统一,实现各领域间的跨界发展,实现各系统的优势互补,迫切要求军民融合必须实现从系统运行格局向体系管理格局过渡。
既要在宏观上把军队、政府和企业的军民融合资源纳入同一个管理体系内,又必须能够实现经济与军事、军工与民企、人才使用与培养等在中观和微观上的体系互动。
这一格局的构建必须自上而下没有断层,确保军民融合各系统之间、各领域之间、各要素之间都统一在体系管理格局内。
纵横贯通,统一筹划。
当前,社会经济与军事发展已近乎一对孪生兄弟,形影相随、密不可分、彼此相依。
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经
济的不断完善,军民相依、兼容发展的范围和领域逐步扩大,军民融合范围已经越来越广,领域也越来越多。
军民融合只有统一筹划,将涉及军民融合的基本要素诸如管理、创新、人才、保障、信息、咨询等衔接起来,实现统一布局、统一领导,才能真正满足发展需要。
整体推进,需求牵引。
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必须在一个囊括军民融合各要素的组织领导体系内整体推进,同步实施,确保军地双方共谋推动融合、共促深度发展。
不论哪个主体、哪个领域或哪个系统,都不仅必须做到需求主体、需求目标和牵引对象明确,还必须确保各主体、目标和对象之间的匹配与协调。
确保充分体现军地双方一体、陆海空天一体、宏中微观一体、近中远期一体,并且确保这四个“一体”间的衔接与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