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落地
关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多个方向
关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多个方向引言国家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精神面貌。
本文档旨在探讨国家文化建设的多个方向,以期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强化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育民族精神传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鼓励创新,使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通过文化教育、文艺创作等途径,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融合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我们要加强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如科技、旅游、教育等,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五、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加大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提高文化服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同时,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同时,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审查和评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结语国家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把握文化发展大势,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民之所需,民心所向。
文化强国对内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就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从战略的角度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奋斗目标: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这三大奋斗目标,既是十八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党代会的庄严承诺。
对于我们文化战线来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是实现上述三大战略目标的任务。
因为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条件和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强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
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来说,一是文化的复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或强国出现,二是有文化先导力量。
我们一定要围绕三大战略目标,理解党中央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自觉自信地担负起文化自强的任务。
结合工作实际,就学习十八大精神浅谈一些体会。
1从新的高度强调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的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地位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日益凸显,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期盼。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从中可以看出,对文化重要性的论述越来越简洁、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富有亲和力感染力。
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事关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的崭新高度,开宗明义地强调:只有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刘奇葆《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13日 06 版)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切实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责任感使命感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国家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目录CATALOGUE•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文化建设的政策与措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未来展望01CATALOGUE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定义与内涵定义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内涵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板块,涉及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创新等多个方面。
其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建设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推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提升国家软实力文化建设通过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进步。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现状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文艺创作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等。
同时,也面临着文化资源分布不均、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等问题。
挑战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西方文化的渗透与冲击、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等。
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人才的培养,以应对这些挑战。
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挑战02CATALOGUE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1 2 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坚持”
贿 这 建议等 , 属精神文化范畴。 首先 , 在企业 设 计 、 产品制 造 、 产品包装 、 品开发 、 成 患 、 赂欺 诈成风等等 , 一切都说 新
产品质量等一系列关乎企业 明了建设法制经济 的必要性 。 文化建设 中要建立一个健康 、 多样化的 宣 传推介 、
载体 , 为企业 文化建设 搭建平 台并不 断 生存发展 的产品中 , 一切适 销对路被用 其 次,企业能不能长期稳定发展 ,
也 产经营 中 , 由于管理工作 需要 , 必须建 体育 、 娱乐场所 , 置图 书 、 刊 , 购 报 开辟 命线 ,是企业文化在 产品中的体现 ,
影 视传媒 、信息 网络教育基地等载体 , 是企业文化赖 以发扬光大 的物力保 障。 立 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 障各 保
以市场 为中心 , 要在 产品质量 上 项工作井然有序 、 平安顺利进行 。这些 吸引广大职 工参与 到企 业文 化建设 上 其 次 , 来 。其 次 , 在企业 文化建设 中要 体现人 下 功夫 。 因为现代企业文化所提倡的质 规 章制度不但要合法还要合理 , 不但体 文 关怀 。工作 中对工作积极 、 业绩 突出 量 意识 ,无论 是产 品质量 还是服务 质 现 严肃性 , 还要 体现工序 良俗 、 人文关
三 、 持 以 法 律 为 依 据 , 力 规 范 坚 全 的 一个 重要 课 题 。坚 持 以人 为 本 , 力 教育 给予支 持 , 全 以此提高职工的文化素 制 度 文化 建设
首先 ,依 法经 营是法制 经济的需
关系 、 企业与 企业之间 的关系 、 企业 内
心 , 力推进物 质文化建 设 ; 全 坚持 以法
职 工 所 思 所 想 和 切 身 利 益 问 题 , 职 工 良好 的职 业 道 德 , 将 没有 对 产 品性 能 的 深 业 的感情 。具体表现在 : 工作时 间限制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个重要维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个重要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世界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鲜明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前进和时代发展赋予的重大任务。
1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立足“两个结合”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深刻把握魂脉和根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毫不动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进行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三个文明建设
三个文明建设引言三个文明建设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自信的三个方面。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包括了国家意识、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道德情操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灵魂,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传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各级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都应当积极参与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全社会的深入推广,使其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杆。
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培养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素质。
它包括了科学文化、道德文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塑造健康向上、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
精神文明建设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要通过组织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科学文化普及、加强道德修养教育等途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坚定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战略自信心。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
文化自信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学习与借鉴其他文明成果,不断创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认同,更是提高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结论三个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自信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通过加强三个文明建设,我们能够为创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培根铸魂新时代山东精神
龙源期刊网
培根铸魂新时代山东精神
作者:杨大卫
来源:《山东画报》2019年第07期
一個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党中央高度重视“培根铸魂”工作。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自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发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之后,山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扛起使命担当,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高点谋划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磅礴精神力量,致力明方向、正导向、兴文化、育人才,在“培根铸魂”上展现出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着新作为——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
山东各地各校致力于筑牢课堂教育主阵地,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将经典融入日常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圈粉”无数……
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给山东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人主动作为,盘活红色资源,弘扬沂蒙精神,“培根铸魂”成为齐鲁大地普遍的行动。
以古鉴今、以文化人,山东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帮助干部滋养品格、陶冶情操、砥砺德行,让干部回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点”汲取力量。
在山东大地上,浸身儒风悟政德也已蔚然成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文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意味深长的话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
这些价值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一种价值指引,不仅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还提供了规范和准则。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文化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观念,从过去的“内容主导”转向“价值导向”。
这意味着文化建设不仅仅要关注形式和技术,更应该注重价值内涵和社会效益。
二是转变方法,从传统的“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引导”。
这意味着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让创意与价值同行。
三是转变目标,从“集中体现”转向“多元表达”。
这意味着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文化建设要坚守四个原则:一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衔接,传承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
二是坚持精品导向,注重文化产品的品质与内涵,提高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深度,让人民群众真正喜闻乐见。
三是推行创新发展,鼓励文化创新和创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文化品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借助现代传媒的平台和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涵,引导人民积极拥护、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文化建设,意味着塑造社会心理、引领社会风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阿拉善左旗六个三内容
阿拉善左旗六个三内容阿拉善左旗作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致力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阿拉善左旗提出了“六个三”的内容,旨在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六个三”的具体内容:1. 三项建设* 生态建设:阿拉善左旗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地区发展潜力,阿拉善左旗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讯、水利等。
* 文化建设:重视文化传承和发展,保护当地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
2. 三大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 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子孙后代。
* 人才强旗战略: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 三个注重* 注重民生改善:阿拉善左旗致力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强民生保障。
* 注重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等措施,确保地区和谐稳定。
* 注重地区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4. 三个推进* 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 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推进开放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吸引外部投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5. 三个着力* 着力深化改革: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
* 着力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 着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需求,促进内外需平衡发展。
6. 三个打造* 打造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提升旅游品质和效益。
* 打造现代物流枢纽: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网络,提升地区物流服务水平,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高三政治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高三政治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意义与途径。
一、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些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3.大众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四、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包括:1.教育引导: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文化创作: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竞争力。
三、加强法制文化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全民族思想道德观念转变和道德水平提高。
五、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培育更多高品质文艺作品。
六、倡导绿色文化,强化文化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七、充分发挥网络和新媒体的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文化创新深度融合,创新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成就与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
成就与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发布时间:2022-10-27T07:35:27.31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1期6月作者:张小红[导读] 自成立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如一地强调文化建设在动力引领、智力支持和方向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张小红中共紫阳县委党校内容摘要:自成立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如一地强调文化建设在动力引领、智力支持和方向引导等方面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有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政治性与生活性相融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关联的三大特征,取得了文化自信逐步提升、文化体制日趋完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大成就,积累了坚持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三大经验。
一、百年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缺乏文化滋养的民族难以持续繁荣,缺乏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辉煌。
因此,古今中外,执政党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己把自身前途命运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紧紧联系在一起,矢志不渝的展开文化建设。
在此期间,文化建设表现出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政治性与生活性相融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关联的三大特征。
(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特征是指反映时代的特征、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文化建设的进步性、超越性和前瞻性。
文化建设的广泛性指的是文化建设反映社会发展的正常状况,满足一般社会成员文化要求,具有基础性,现实性。
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特点是文化建设历程的生动体现。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了救亡图存的中国知识分子希望,许多有先见之明的中国知识分子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毛主席曾谈道,“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
在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勇敢地担负起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宣传工作。
“三大主线”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小学 学研 宄 教
治 校 方 略
6— 主线 ’ 进 ‘ —大 ’ 推 校 园文化建 设
江 苏 南 京 市 浦 口实 验 小 学 高 发 扬
校 园文 化 是 一 所 学 校 办 学 思 想 、个 性 品 位 和 学 校
“
校 园文 化 学 校 的 口 号 是 “ 建 阅读 生 态 . 造 学 校 品 构 打
牌 !” 主 线 之 三 : 出教 育 特 色 的 校 园 制 突
的 控制 和 制 约作 用 校 园的 设 施 、 境 不仅 是 学 校 教育 环
“ 调发 展”是 指 学校从 构建 校 园阅读 生态 的高 度不断 调 协 整 学校 软 、 硬件 之 问 的关 系 . 使书 香 校 园建设 获 得 最好 的
发展。
教学 的 物 质基 础 . 且 是传 播 校 园 文化 的 重要 媒 介 “ 而 随
风潜 人 夜 . 润物 细 无 声 。 一 所 好 的校 园应 该让 每 一 株花 ” 草 、 一 面 墙 壁 、 一 个 角 落 都 能 “ 话 ” 让 每 一 位 师 每 每 说 ,
为 此 需 要 确 定 的 目标 是 : 一 维 目标 : 养 学 生 的 第 培
阅 读 习 惯 . 过 阅读 培 养学 生 的 语 文 素 养 、 文 素 养 和 通 人 科 学 素 养 尤 其 是 通 过 阅 读 让 学 生 具 有 “ 持 续 性 接 触 可 知 识 ” 能 力 . 学 习 成 为学 生 生 命 的 一 部 分 . 学 习 的 让 让 与 学 生 相伴 终 生 可 以对 学 生 提 出 的 口号 是 : 阅读 让 “ 我 的 未 来 更 精 彩 ” 第 二 维 目标 : 阅 读 成 为 教 师 的责 ; 让 任 和 自觉 需 求 . 阅读 成 为 教 师 获 取 知识 的 源 头 活 水 . 让 用 阅读 提升 教 师 的 人 文 和 科 学 素 质 .用 阅读 合 理 释 放 工 作压 力 可 以 对 教 师 提 出 的 口号 是 : 阅读 让 我 成 为 “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作者:***来源:《新长征》2022年第08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讲好新时代吉林故事,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一、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等作为中国之治的题中应有之义,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方针原则,足以说明了加强与改进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升级版。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要上下贯通,接地气、有烟火味,进社区、进农村、进青少年心中。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抓好新闻媒体、图书出版和课堂、讲座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用群众的语言讲清群众关心的事、操心的事、担心的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中释放正能量,在群众提高认识中抵御负能量,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让文化环境激浊扬清、正本清源。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创造全面发展、全面安全、全面健康的精神家园。
首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这是我们党提出的重要基本方针,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尊重科学、追求和平与发展、体现全球视野、突出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信仰和行为准则。
其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中,要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中国精神要求我们坚持中国人民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观等,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独立性和鲜明性。
第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中,要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求我们广泛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坚持集体主义和集体行动。
凝聚中国力量的关键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增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中,要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
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中,还要注重创造民族精神财富。
这是一个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过程,要求我们努力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精神,努力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深邃哲理、富于人文关怀的精神财富。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42号(文化宣传类180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42号(文化宣传类18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0.09.29•【文号】•【施行日期】2020.09.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42号(文化宣传类180号)提案答复的函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政策的提案》收悉,经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文物局,现答复如下: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挖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文化和旅游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以《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6号)等文件为统领,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在延伸和拓展文化传播功能的同时,有效促进和扩大了文化消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显现。
同时,为切实解决文化文物单位在文创产品开发的政策理解、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和相关部门对如何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做出具体部署,在体制机制、支持政策等方面做出创新和突破。
一、强化政策引领,开展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开展“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成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委托上海大学开展“无形文化资源创意开发”研究,全面调研了解文创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020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召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文物局等单位参加的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工作座谈会,会议围绕《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6号)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下一步出台补充政策达成共识。
实施三大文化工程凝聚发展精神动力
实施三大文化工程凝聚发展精神动力2022-06-0215:55:54浏览次数:近年来,某某县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始终坚持文化兴县,塑造文化事业之魂,强健文化产业之根,不断延伸文化触角,日益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发展活力竞相迸发,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文化服务网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某某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基层主体、城乡共享”的思路,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创新实践,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大众、服务人民,推动了和谐幸福某某建设。
二是完善基础功能。
在城区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传媒中心、宣传文化中心为标志的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县图书馆达到一级馆标准,开通了某某市首家“数字图书馆”。
依托县图书馆建成了15个图书馆分馆。
某某文化馆达到三级馆标准。
三是缩小城乡差距。
全县某某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超过300平方米。
全县某某个行政村中,有316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面积达到100平方米。
2022年,按照中宣部的建设标准,建成了9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全县所有行政村建成了农家书屋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二、实施文化乐民工程,打造特色文艺盛宴。
一是打造赛事活动文化品牌。
该县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竞争力。
成功举办了某某某某某某某大型户外活动、某某某青少年公路自行车冠军赛,这些活动营造了某某某城市“名片”,树立了“水韵华章·人文诗篇”的某某县城市形象,品牌效应持续发酵,有力推动了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二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该县策划实施了以“文化某某”品牌为代表的系列文化活动,为城乡群众送上一道道丰美的文化大餐。
报告心得体会“三个坚持”为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报告心得体会“三个坚持"为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在报告中指出建设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特色主义文化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主义和全面,建设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主义文化。
“两个服务”是根本。
这不仅是我国主义文化的方向,更是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国家的道路就是坚定不移的特色主义之路。
主义文化必须服务主义道路、必须服务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大大繁荣。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离开了人民群众,文化就像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很快就会凋谢枯萎。
离开了主义道路,文化就会偏离航行,走向邪路,遗祸无穷。
“双百方针”是保障。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我党主义文化长期坚持的基本的针。
早在1956年**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就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仅打破了艺术流派和学术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更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不断进步。
“三个贴近”是关键。
只有贴近实际的文化才是最真实的文化,贴近实际就是要事实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文化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决定文化要贴近生活的原则.只有贴近生活的文化,才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贴近群众是文化深入人心、深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人民群众是文化直接服务的对象,要针对不同群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
比如针对农村文化建设,应多开展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活动。
在城,就要与城市生活的特点相结合.“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在报告中强调“三个坚持”为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好“三个坚持”,努力让主义文化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T E UL UR
文化新论
坚持 “ 三个文化 "建设
文, 董永 海 李敏 珠 李 天华
推进文化落地
文 化 是 企 业 发展 的深 层 次推 动 力 ,是 企 业 “ 只看 不 见 的 一 手” 。它 无 时不 在 、无 时不 有 。融 汇 在企 业 的观 念 和行 为 中 。潜
一
应 形势 发展 需要 ,构 建企 业 文化体 系 ,打造 职业 化 团队 。 升 文 提 化 软 实力 .实现 了以文化 育人 。以文化 强企 。以文化 融合 引领 企 业 快速 发展 ? 我认 为应 重点 坚持 “ 精神 、制度 、物质 ”三 个 内容
文化建 设 .使企 业 文化 固化 于制 、内化 于心 、外化 于形 ,用 制度
质量理念、安全理念 、营销理念等一系列理念 。融入具体制度条
款之 中 。特 别 是在 编制 生产 经营 计划 、企 业发 展规 划 时 ,要 列入 企 业 文化 建设 的 实施 方案 、工作 内容 、工作措 施 和工作 目标 ,确 保 文 化工 作落 实到 位 。 二 、渗 入领 导干部 和 员 工行 为规范 ,提 升执 行 力 要根 据 形势 需 求和企 业特 点 ,提 出本企 业特 色文 化理 念 。通 过组 织 引导 员工 广泛 参 与 、开 展理念 确 立和 深入 灌输 教育 。进一 步提 高 广大 员工 对 文化理 念 的认 同度 和行 为 的 自觉 性 .使企 业 文
移 默化 地发 挥 着 巨大作 用 ,甚 至决 定着 企业 的兴 衰成 败 。如何 适
念 、理 想道 德的 总和 ,包 括企 业使 命 、企业 愿景 、企 业精 神 、核 心 价值 观 、企业 道德 、经 营管 理理 念等 理念 文化 要 素 。这是 企业 文化 的核心 内容 。加 强企 业精 神 文化 建设 ,是使 文化 理 念 内化于 心 的过 程 。这是 企 业精 神文 化建 设 工作 的重 中之 重。
设领 导小 组和 办公 室 。全面 负责 企业 文化 建设 工 作 ,公司 总经 理 是公 司企 业 文化 建设 的第 一责 任人 ,公 司党 委是 公司 企业 文 化建 设 的全 面推进 者 , 单 位行 政负 责人 是基 层 单位 企业 文化 建 设 的 各 第 一责任 人 ,各党 支部 是基 层企 业 文化 建设 的实 施者 .班 组 是企
工 的思 想动 力 。要 以 “ 对社会 负责 ,对企 业 负责 ,对 员工 负责 ”
建 工人 先锋 号 ” ,同步 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建青 年 文 明号 ” 工程 ,使 得党 政 创 工 团的 目标 同向 ,责任 共担 .相 融共 进 ,相辅 相 成 。同 时将企 业
的工作姿态, 严抓生产过程控制 。 狠抓产品质量, 提升生产效率,
严 格按 照公 司 管理 制度 和相 关规 定 管理 队伍 、规范 现场 ,确保 政 令 畅 通 。令 行 禁止 。努力使 员 工把 遵守 制度 作 为一种 文化 习染 。 作 为二种 自觉 意识 和 行 为习惯 。
排。
步 完 善相 关管理 制 度 .寓文化 理念 于 制度 之 中 ,规 范企业 经 营
管理 和 员工 行 为 ,提 高管 理效 能 ,实现企 业 理念 的制 度化 、制 度 规范 的 人性 化和 企业 管 理的 柔性化 。这是 文化 理念 固化于制 的过
程。
一
三是 加强督 查 ,落 实奖 惩机 制 。为使 文化 真 正落 地 ,要按 照
注 重通 过 文化 建设提 升 工作 的影 响 力 ,丰 富文化 建设 的形式 与 内
涵 。达 到 “ 四个 同步 ” 的要 求 .即 :同步 建设 文 明单位 。同步 开
展 “ 创建 示范 岗” 党 员工程 ” 和争 先创优 活 动 。同步 开展 “ 、“ 创
化理念成为统一员工思想、凝聚智慧和力量的精神支柱。成为员
业 文化 建设 的落 脚点 。
坚持制度文化 。促进企 业文化 固化于制
企 业制 度文化 是 约束企 业 和 员工 的行 为规范 ,包括 企业 内部 的各 项规 章 制度 、工作 流程 、工 作标 准 和行 为规 范等 。要通 过进
一
二是 整体策 划 ,分解 指标 ,量 化 目标责 任 。公 司要 建 立企 业 文化建 设体 系及 考核 评价 体 系。对公 司企业 文化 建设 组 织机 构 和 职责 、考 核评 价 责 任 分 解及 评 价 工 作 具体 内容 和 方 法 进 行 了安
、
建 立文化 建设 体 系和考 核评 价体 系 ,提 升 引领 力
为进 一步 推动 企业 文化 建设 向纵 深 发展 ,确 保落 实 到位 :
一
是 加 强文化 建设 领导 ,健 全体 制机 制 。成立 了企 业 文化 建
文化来 约 束人 。用 精神 文化 来凝聚 人 ,用物 质 文化 来塑 造人 ,推 进文化 “ 落地 ” 。
企 业文化 建设 与精 神 文 明、党 建和思 想 政治 工作 .尽 管 有各 自的不 同分 工 、内容 和任务 。但 其基 本 目的 都是 激发 员 工热 爱企 业 、热 爱工作 热 情 .提 升 素质 ,为公 司 多做 贡献 。它们 之 间有一 种 互相 渗透 、互 相联 结 、互相依 赖 、共 同发 展 的关 系 , 企 业 文 在 化 建设 与精神 文化 明 、思 想政 治 工作 、党建 思想 工 作结 合 上 ,要
、
渗 入各 项规 章 制度 ,体现 文 化 弓领力 l
责任分解的内容,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等其他工作同时部
署 、同时检 查 、同 时考核 、同时 奖惩 .推 动企 业 文化 建设 工作 向
纵深 发展 。 二 、营造 浓厚 的 文化 氛 围 ,增 强文 化 的影 响力
企 业 文化 只有 转化 为制 度和 规范 .才 能融入 管理 过 程 、作 用 于 生产 实践 。要 坚持 以企 业 愿景 、企 业使命 、企 业 精神 、企 业 价 值 观 、 业 经营 方针 为指 导 , 企 自觉把 企业 的管 理理 念 、 销理 念 、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