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违法搭建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违建问题如何处理违法建筑
违建问题如何处理违法建筑违法建筑是指在未经合法手续审批或不符合规划、建筑、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建造的建筑物。
违法建筑不仅破坏城市形象和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干扰了城市的正常建设和居民的生活。
如何有效地处理违法建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介绍违法建筑的现状和问题、处理违法建筑的方法,并探讨如何防止和减少违法建筑的发生。
一、违法建筑的现状和问题违法建筑是当前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审批程序不严格:一些地方在建筑审批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审查不严格的情况,给了一些不法之徒机会。
他们趁虚而入,通过贿赂、突击施工等手段建造违法建筑。
2. 规划管理不到位:城市规划与管理是预防违法建筑的重要环节。
然而,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并未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导致了违法建筑的泛滥。
3. 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目前,我国有关违法建筑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然而,执行力度仍然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对违法建筑的查处不力,导致了违法建筑问题的长期存在。
违法建筑的存在给城市带来了很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1. 城市形象受损:违法建筑常常在城市的核心区域或者景观名胜区出现,这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对于城市形象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安全隐患增加:由于违法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塌方等事故,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 持续影响城市规划:违法建筑违背了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扰乱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给城市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处理违法建筑的方法为了解决违法建筑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1. 健全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违法建筑的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责任和处罚,提高违法建筑的治理效果。
2. 加强执法力度: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强违法建筑的巡查和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执法机制,提高违法建筑的查处率和整改率。
3. 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大违法建筑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违法建筑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违法建筑依法拆除调研报告
违法建筑依法拆除调研报告违法建筑依法拆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违法建筑是指在未经批准、不符合规划、违反法律法规情况下擅自建设的建筑物,对城市的规划、发展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对违法建筑依法拆除问题进行研究,以推动违法建筑问题的解决。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其中50份发给了相关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学者,50份发给了居民。
三、调研结果1.违法建筑数量:据相关政府部门统计,本市违法建筑数量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
截至目前,整体拆除率已达到70%左右。
2.违法建筑类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违法建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危房、违法商铺等。
其中,私搭乱建占比最高,占总数的60%。
违章建筑占比约为30%,危房和违法商铺分别占比约为5%和5%。
3.违法建筑原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违法建筑主要原因有:缺乏法律意识、盲目追求利益、行政执法不力等。
其中,缺乏法律意识占比最高,约占总数的50%;盲目追求利益占比约为30%;行政执法不力占比约为20%。
4.拆除难点:调研发现,违法建筑拆除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涉及废弃土地的处置问题。
其次,涉及被拆迁人员的安置问题。
最后,一些违法建筑存在属地管理权和权益纠纷的问题。
四、调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推动违法建筑的依法拆除:1.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居民和开发商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家遵守城市规划和建设法律法规。
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违法建筑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
3.完善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违法建筑执法力度,提高拆除工作效率。
4.加强执法监督:加强对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违法建筑依法拆除是推动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难点。
只有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措施和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推动违法建筑的依法拆除。
关于违法建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十
关于违法建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违法建设问题也日益凸显。
造成违法建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政府管理方面不到位。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管理不到位,导致一些区域的开发建设没有得到有效的限制和监督,从而导致出现了许多违法建设问题。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违法建设领域存在诸多缺陷,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使得许多违法建设项目得以得逞。
三、投资主体缺乏规范意识。
许多投资主体在相关规定的约束下,仍然投机取巧,在未经相关权力部门审批或不符合法规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建设,这也是导致违法建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违法建设问题产生的根源,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政府管理。
政府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法规体系,使违法建设的相关单位、个人在法律面前感受到规则的限制。
政府应强化城市管理、监管等各个方面的职责。
二、完善法律法规。
应强化法规建设,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强执行力度,使其对于建设者具有更加强制力的约束和惩罚。
三、强化对投资主体的监管。
政府应当发挥监管职责,对于各类投资主体进行重点监管,进行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控,确保投资主体不会违规行事。
四、加强宣传引导。
应对违法建设的危害性、后果进行公开宣传,唤起公众对于违法建设问题的关注,引导并鼓励公众自觉地参与建设管理过程。
五、提高违法成本。
应当加强违法建设的定性标准和成本惩罚机制,对于盲目建设和违法建设行为,要适度加大处罚力度和追责程度,以有效地降低违法建设行为。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违法建设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趋势。
为避免违法建设问题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加强管理、提高违法成本,推动城市建设的规范、有序发展。
违法建设处理方法
违法建设处理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违法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处理违法建设问题呢?本文将从相关法律法规、违法建设处理的方式和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违法建设处理。
一、相关法律法规违法建设是指未经法定程序,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或仅依据不完全、失实的手续建造住宅和经营性房屋。
我国《城乡规划法》、《房屋拆迁与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违法建设予以明确规定。
其中,城乡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必要的审批文件;未经审批或超越审批范围建设的,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恢复原状或者按照规划要求重新设计和审批,情节严重的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房屋拆迁与补偿条例则规定,对于未经批准的建筑,应当限期拆除或者依法征收,并进行相应的补偿。
此外,还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违法建设的处罚作出了规定。
二、违法建设处理的方式和方法1.主动发现并开展整治对于违法建设,要关注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管理,主动发现问题,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进行整治。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巡查、检查等,对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监管,对于发现的违法建设及时制定处理措施。
2.加大惩治力度对于一些蓄意违法建设行为或违法建设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加大惩治力度,从严从快进行处罚。
可以采取依法拆除、罚款等措施,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同时,要对违法建设问题严格查处,切实落实“一处查处、处处查处”的原则。
3.鼓励合法建设鼓励合法建设是防止违法建设问题的重要手段。
要着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严格审核规划许可证和建筑许可证。
对于合法建设,要予以重视和支持,同时加强对违法建设的管理和打击力度,增强违法建设的风险和成本,营造规划、文明和健康的城市建设环境。
违法建设案件的特点和对策分析
违法建设案件的特点和对策分析违法建设案件是指建设过程中未按照规划、设计、审批等程序手续,或者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用途、设计、规模、地点等情况,侵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类案件特点突出,应该加强对其的监管,完善相关制度和对策。
一、特点分析1. 隐蔽性强:违法建设案件往往是秘密进行的,使用的是非法资金、非法破坏、非法占地等手段,很难被发现。
2. 影响恶劣:违法建设案件占用的土地是有限的,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社会问题,对城市和社会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3. 多元化:违法建设类型繁多,除了宅基地、农村住宅、新农村建设、商业用地等外,还包括工业园区、市政设施、公共场所、教育文化用地等。
4. 行政处罚难以实施:违法建设不仅涉及土地资源的占用,更涉及到工程建设、房地产等多个方面,行政处罚程序繁琐,执行难度大。
二、对策分析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国家应该出台相对应的法律规范,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违法建设的判定标准,升级行政处罚力度,强化违法建设行为的惩戒效应。
2. 加强宣传与教育: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居民对违法建设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情度,为公众的举报提供更多的渠道和保护。
3. 实行精准管理:实行土地承包人精准管理,按照承包人的用地需求安排土地资源,不断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管理和监督,全面清理非法耕地和违法建设活动。
4. 加强联防联控:相关责任部门应该加强联防联控工作,建立健全违法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情况,有效开展联合整治,还建城市市容环境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
5. 尽快解决问题: 针对当前已经存在的违法建设案件,加强调查处理工作,尽快处置涉及的问题,恢复原状,确保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社会治理的正常运行。
总之,对于违法建设这一严重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完善法律体系、加强联防联控等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违法建设活动,构建负责任的城市治理体系,维护公共权益和社会安全。
当前违法建筑查处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当前违法建筑查处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自2014年《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282号)施行以来,我区违法建筑查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镇街掀起了控违、整违的工作热潮,新增违法建筑得到有效遏制,但违法建筑查处工作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和难点亟待重视。
一、突出问题和难点(一)顶层设计待完善一是违法建设治理的法律手段不足。
目前违法建设治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城乡规划法》第64条和第68条,违法者承担的法律责任无论是拆除、没收还是罚款,主要还是行政责任。
这些行政责任,相比违法者造成的社会危害和非法获取的巨额利益而言,大多也不相适应。
违法后果轻微,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二是违法建设治理的周期过长。
《行政强制法》第44条对违法建设的拆除有特殊规定,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该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程序过长(即使无行政复议、诉讼,拆违程序时间也长达6个月)。
目前《行政强制法》尚未对如何快速、灵活处理违法建设做出细化规定。
此外在基层实际执行中,对正在建设的违法建筑一般要求15天内拆除。
但根据《行政强制法》第10条之规定,并无法律、法规来支持对在建违法建设的快速消除。
这些问题带来两方面负面影响:要么地方政府忽视必要的程序性规定,野蛮实施强拆,陷入“违法”的陷阱;要么僵化实施法律,面对违法建设畏手畏脚,难以快速消除新增违法建设。
(二)工作机制不顺畅一是重心下沉不够。
乡镇、街道办事处是违法建设的责任单位,是违法建设的发现前哨和处置末端,承担着发现、制止、消除、宣传、维稳等大量具体工作,但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法律上不是治理主体,程序上被动,手段上不足。
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化管理没有真正建立,日常监管偏软。
二是职权划分清晰,但落实不够,难以形成合力。
282号令第四条虽然规定了房屋、市政、环保、交通、水利、林业、园林、消防、民政、民防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开展违法建筑查处工作,以及公安、城乡建设、文化、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安监、农业、移民、经济信息等有关部门和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机构应当根据职责配合违法建筑查处工作。
违法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违法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在进行违法建设情况调研中发现,在该地区存在大量违法建设的现象。
以下是对违法建设情况的调研结果和分析:1. 背景介绍:该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违法建设的问题。
这些违法建设篡改土地用途,无视规划,破坏生态环境,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 违法建设类型及数量:调研中发现,违法建设主要包括违法占地建房、违法改建、违法扩建等情况。
具体而言,在该地区共发现了X处违法建设,其中X%为违法占地建房,X%为违法改建,X%为违法扩建。
3. 违法建设形成原因分析:对于违法建设的形成原因,调研结果显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规划管理不严格:在该地区,规划管理存在监管不严、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开发商和居民利用漏洞进行违法建设。
3.2 利益驱动:一些违法建设是受到利益驱动的结果,开发商或个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违规盖房,不顾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
3.3 缺乏意识:部分居民对违法建设法律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法制观念薄弱现象,导致盲目违建问题较为严重。
4. 影响与问题:违法建设对地方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4.1 破坏生态环境:违法建设中的非法砍伐和土地占用等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增加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
4.2 土地资源浪费:违法建设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使得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失去了秩序,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4.3 公共设施不足:违法建设密集区域的产生导致了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5. 应对措施:为了解决违法建设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5.1 加强规划管理和监管:加大对违法建设的监管力度,加强规划管理,对违法建设进行严格查处,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法建设的法律风险。
5.2 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对违法建设的抵制能力。
违法建筑成因分析与解决调研报告
违法建筑成因分析与解决调研报告违法建筑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既影响了城市规划和安全,也对城市环境和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就违法建筑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做出了报告。
一、违法建筑的成因1、政策缺失。
政策法规不健全是导致违法建筑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往往存在缺少可操作性的规划政策,以及政策法规不明确、难以贯彻的现象。
2、监管不力。
部分地区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城市规划、建筑施工和土地利用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导致建筑行业存在误区,出现了一些不法人员利用漏洞进行违法施工。
3、利益驱动。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以及土地资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需求,一些人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土地建设,赚取更高的利润,利益驱动成为违法建筑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违法建筑的方法1、从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着手。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并加强监管力度,对不合规违法的建筑要进行严格处罚和拆除,同时加强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作用,在规划环节即对建筑审查进行切实控制。
2、加强公众议论,提高市民法律意识。
对于不合规违法的建筑,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法律知识和意识,增强大众监督力度,引导居民积极举报。
3、强化监管机构职责。
加强对违规建设的监管工作,严格依法执行,对涉及环境和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和处理,并实施高效精准应对措施。
三、建立协同机制在Solution的实际应用中,应该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并使用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可以与规划、公安、建设、土地和司法等不同部门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建立多维度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各方意见的实时合作与协商,最大限度地解决一系列问题。
四、总结综上所述,治理违法建筑是一个长期而不断的过程,需要政府、公司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在完善相关法规和机制的前提下,加强对违法建筑的监督,强化纪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加强公众教育宣传,可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防止和处理不良因素,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违建情况调研报告
违建情况调研报告违建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城市中的违建情况,并分析违建现象产生的原因,为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整治违建问题。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对城市中的主要区域进行了考察,观察了违建现象的具体情况;同时,我们还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和业主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违建问题的看法和认知。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违建现象根据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以下几种常见的违建现象:(1)无证建筑:部分业主在扩建或改建房屋时未进行合法手续,没有取得相应的施工许可证。
(2)超高建筑:为了获取更多的使用面积和利益,有些开发商和业主将建筑高度违规扩大,导致超过规定的建筑高度限制。
(3)封闭小区:为了提高居住环境和安全性,一些小区物业将原本对外开放的道路和公共区域封闭起来,严重影响了市民的通行权。
2. 违建原因(1)利益驱动:部分业主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去办理合法手续,而选择违规建造。
(2)监管不力: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于违建问题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执法力度。
(3)信息不对称:一些业主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建问题的后果缺乏认识,认为违建只是一种“小事”,很少受到处罚。
3. 调研意见和建议(1)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业主对违建问题的认识,使其知晓违建行为的危害性和法律后果。
(2)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对违建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建筑审批制度和执法机构,提高违建的成本和风险。
(3)完善奖惩机制:加大对违建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对那些积极整改和合法建造的业主给予奖励和表彰。
(4)加强合法建筑的扶持:为那些合法办理手续、按规定建造的业主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规范建设。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当前城市中的违建情况,并深入分析了违建现象产生的原因。
乱搭乱建行为的法律后果与案例分析
乱搭乱建行为的法律后果与案例分析乱搭乱建是指未经审批或者超越审批范围,在土地上擅自搭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城市规划,损害公共利益,还可能给搭建者本人带来法律风险。
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分析乱搭乱建行为的法律后果。
案例一:擅自搭建导致拆除张先生在自有土地上搭建了一座仓库,用于经营建材生意。
然而,该土地的使用权已转让给他人,张先生的搭建行为未经新土地使用权人同意,且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后来,新土地使用权人发现张先生的仓库,认为其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先生擅自搭建仓库,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判决张先生拆除仓库,并承担拆除费用。
案例二:乱搭乱建影响城市规划李女士在居民区内擅自搭建了一座阳光房,影响了小区的整体规划和美观。
小区物业公司发现后,多次劝阻李女士拆除阳光房,但李女士置若罔闻。
物业公司无奈,向有关部门举报。
有关部门调查后,认定李女士的行为违反城市规划法,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拆除阳光房。
案例三:乱搭乱建损害公共利益赵先生在临街土地上搭建了一座铁皮房,用于经营小吃生意。
然而,该土地属于公共设施用地,赵先生的搭建行为未经审批,且影响公共利益。
当地政府发现后,责令赵先生拆除铁皮房。
赵先生不听,政府依法强制拆除,并要求赵先生承担拆除费用。
1.承担拆除费用:乱搭乱建者不仅要拆除擅自搭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还要承担拆除费用。
如案例一和案例三所示,法院或政府均判决乱搭乱建者承担拆除费用。
2.行政处罚:乱搭乱建者可能面临有关部门的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拆除等。
如案例二所示,李女士因违反城市规划法,被有关部门责令拆除阳光房。
3.赔偿损失:乱搭乱建者可能需承担因拆除建筑物而给他人造成的损失。
如案例一,张先生需承担拆除仓库的费用,可能包含人工、机械等成本。
4.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乱搭乱建者可能涉嫌犯罪,如非法占用农用地、破坏生态环境等,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关于违法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违法建设调研报告
尊敬的读者:
本报告旨在对违法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重点探讨违法建设现象和原因,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以促进违法建设管理的改善和合规化。
全文不设标题,目的是为了简化信息传达,减少对读者的干扰,确保纯粹有效的信息呈现。
在文中,我们严格遵守了不使用重复标题或相同词语的原则,以提供清晰、准确的内容。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各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以收集大量的违法建设数据和相关信息。
在分析部分,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违法建设的成因和后果进行了详细研究。
并在结论部分,我们提出了一些改善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如下:
1. 违法建设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善的立法和监管机制、官员腐败和利益驱动等。
2. 违法建设对社会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包括土地资源浪费、城市景观破坏、自然生态破坏等。
3. 解决违法建设问题需要多方合力,包括健全立法体系、强化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量等。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建议相关部门:
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违法建设的界定和处罚力度。
2. 增加对违法建设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部门的配备和培训。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违法建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总的来说,违法建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此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违法建设管理,从而创建一个更加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谢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该调研报告由XXX机构完成。
违建情况 调研报告
违建情况调研报告违建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城市中违建的情况,包括违法违建的类型、规模、分布等,以及相关的原因和影响,为城市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违建情况,并深入了解市民对违建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三、调研结果1. 违建类型和规模调研结果发现,城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违法建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未经批准的住宅建筑:这类违建多为个人或企业私自在农田或其他违建区域搭建的住宅建筑,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安全设施。
(2)违规商业建筑:许多商业区域出现了无证经营或违规经营的商业建筑,如临时摊点、地下商场等。
这些建筑不仅对城市形象造成影响,也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不便。
(3)违法工业建筑: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避税,私自在没有取得建设许可的地方建造工业厂房。
这些工业建筑不仅破坏了城市的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4)违规土地改造:有的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遵循规划的程序和要求,私自进行土地改造和扩展,导致土地使用和规划不合理。
2. 违建分布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违建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老旧工业区以及农村地区。
这些地区因为规划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违法建筑相对较多。
3. 违建的原因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违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规划对土地使用和建设的限制不够明确,导致一些违建可以得以存在。
(2)监管不到位:城市管理部门对违建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和措施,导致一些违建得以存在并继续扩大。
(3)利益驱动:一些违建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和便利,如无证经营的商业建筑和违规的土地改造等。
(4)缺乏合法住房:部分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只能在违建区域搭建临时住所。
4. 违建带来的影响(1)城市形象受损:违建对城市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破坏了城市的美观和文化氛围。
违法建筑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法建筑行为的法律责任违法建筑是指在没有取得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的建筑活动,违反了建筑法律法规,损害了土地、城市规划和建筑安全等方面的利益。
针对违法建筑行为,我国法律对相关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就违法建筑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中的具体内容。
一、行政责任针对违法建筑行为,行政部门享有一定的执法权力,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予以制止、改正,并依法予以相应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停止违法建设行为,并责令恢复原状。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还可以依法予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措施。
此外,行政部门还可以对违法建筑实施拆除等行政强制措施。
二、民事责任违法建筑造成的损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违法建筑的建设者或使用者主张民事赔偿责任。
在此情况下,法院将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判决违法建筑的建设者或使用者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民事责任的判决也可以包括恢复原状、停止违法行为等要求。
三、刑事责任在特定情况下,严重的违法建筑行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违法建筑行为如果触犯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将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并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如果违法建筑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或重大伤残,构成过失致人重伤害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将受到相应的刑罚。
刑事责任的判决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决。
此外,在违法建筑行为中,还存在共同犯罪责任。
如果多人合谋、共同进行违法建筑行为,将根据合谋、共同故意犯罪的原则,追究相关人员的共同犯罪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违法建筑,如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建筑等,其法律责任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保护政策的要求。
在此不赘述。
总结起来,针对违法建筑行为,法律赋予了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和相关当事人一定的权利和责任。
行政部门可以采取行政措施制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对违法建筑实施拆除等行政强制措施;对于损害的相关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向建设者或使用者主张赔偿责任;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触犯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建筑调研报告
篇一、违法建造调研报告范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违章建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在部份村内违章建造有愈演愈烈之势,邻里纠纷增多,干群矛盾激化,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增加。
违章建造问题久拖不绝,已严重制约了 XX 镇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违章建造数量多。
部份村农户建造违章建造比例较高,以 XX 镇某村为例,今年估计拆迁面积为 60000 平方米摆布,其中历史违章建造面积将近 8000 平方米;部份农户擅自将平房改建成楼房,侵占公共绿化地等。
二是违章建造建造快。
违章建造具有建造时间灵便,结构简单,搭建迅捷等特点,所以常令管理部门防不胜防。
同时由于拆违程序繁杂,时常错失拆违最佳时间,一旦建成,拆除难度陡然增加。
三是违章建造布局乱。
违章建造是村民根据自身需要随意建造的,根本未经过村镇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导致村落变成杂乱的“综合场所”。
大量的违章建造出租给外来流动人口,给当地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带来许多的安全隐患。
一是缺乏有效、快速处理违章建造的联动机制。
一方面由于体制不畅,执法力度不够。
拆除镇内的违章建造,所做程序繁琐、拖踏。
当按程序拆除一个违章建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已经在群众中蔓延,这时周围已是一片违章,要拆迁该批违章建造不得不考虑社会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历史违章多,定性难度大。
对于历史违章建造的处理向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如何有效处理这一难题,找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二是受经济利益驱动,违章乱建屡禁不止。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的加快,居民在享受征地拆迁优厚政策,得到高额的补偿费后,直接认为占有越多、房屋越多,补偿就越多。
三是拆违手段单一,难以把握分寸。
城管部门人手少,在平日里对“违建”管理顾此失彼,待政府规划需要集中拆迁时,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举行声势浩大的“拆违”行动。
此时,村民很难接受这种袭击式执法,暴力抗拆、围攻工作人员等违法行为就浮现。
在日常工作中,拆违控违已成为 XX 镇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违法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违法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违法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们组进行了一次针对某地区违法建设情况的调研,并特此撰写一份报告,以供参考。
一、调研目的:为了解当地违法建设的普遍程度、类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整治和管理。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选择了当地几个重点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并收集相关的建设资料和线索。
2. 采访调查:我们对当地居民和建设领域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和调查。
三、调研结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和问题:1. 违法建设普遍存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某地区存在大量违法建设,包括无证建设、超出规划范围的建设、违反环保要求等。
这些违法建设既包括民居,也包括商业、办公和工业设施。
2. 违法建设情况多样:违法建设类型较为多样化,包括擅自改建、违规夜间施工、虚报工程规模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对周边环境和市容市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违法建设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违法建设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较为显著。
违法建设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加,土地资源浪费,同时也加重了当地政府的管理压力。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违法建设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违法建设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日常监督的自觉性。
2.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违法建设整治力度,对发现的违法建设依法进行处罚,以示警示。
3. 完善管理机制:建议加强相关建设领域的管理机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建设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
4. 加强协调合作: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违法建设问题的解决,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五、总结:违法建设是一个长期存在和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希望上述建议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以推动当地违法建设问题的整治和管理。
以上是我们对某地区违法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请领导审核指导。
查处小区违建专题研究会议纪要
查处小区违建专题研究会议纪要会议纪要项目名称:查处小区违建专题研究会议时间:2023年2月24日会议地点:XX小区会议室参会人员:XX小区业主委员会、XX物业公司、XX城管执法部门、XX社区居委会的代表。
会议议程:1. 会议主持人介绍了会议的议程和议程安排。
2. XX物业公司代表汇报了小区违建情况。
她指出,自2019年以来,小区业主陆续违规搭建房屋,涉嫌违法建造、使用建筑物,严重影响了小区的环境和公共安全。
3. XX城管执法部门代表介绍了小区违建查处的情况。
他指出,自2019年以来,城管执法部门多次开展违建查处行动,发现了许多涉嫌违法建造的建筑物,并对其中一些进行了拆除和处理。
4. XX社区居委会代表提出了对小区违建的处理建议。
她表示,为了保障小区的环境和公共安全,社区居委会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小区违建进行拆除和处理,同时加强对业主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遵守法律法规。
5. 参会人员就小区违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如何更好地查处小区违建、如何加强对业主的教育和宣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6. 会议最后,会议主持人对会议的讨论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决议:1) 决定在小区开展违建专题研究,深入了解小区内违建的情况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政策。
2) 决定由XX物业公司负责小区违建情况的收集和汇报,XX城管执法部门负责违建查处和拆除工作,XX社区居委会负责加强对业主的宣传和教育。
3) 决定在小区内设立违建监测点,对涉嫌违法建造的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测和上报,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 决定加强对小区内违建的监管和处理,确保小区内的建筑物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公共安全。
以上是本次查处小区违建专题研究会议纪要。
违法占地、违章建筑整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违法占地、违章建筑整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违法占地指未经批准占用土地,主要是指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合法用地批准文件或未办理用地批准手续而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
违章建筑是指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都是违章建筑,不管你是否有土地使用权,不管土地是租赁的还事自持的。
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关于违法占地、违章建筑整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请参考。
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安排,20**年10月15日—21日,张金菊副主任带领由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工委负责人以及财工委委员组成的调查组,先后走访了县建设局、城管局、国土局、县人民法院、安监局和田坪、亚鱼、朱家场、平溪等乡镇,召开了有相关单位领导及站股所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对20**年以来我县(大龙镇除外)违法占地、违章建筑(下称“两违”)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乡镇对“两违”整治工作非常重视,一是通过“地球日”、“土地日”、“测绘日”、“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等活动开展了对《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测绘法》、《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二是加大了对“两违”整治工作的投入。
为国土部门执法监察大队及每个乡镇国土所和城管部门均配备了执法监察车辆;三是加大了对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的巡查力度。
国土部门成立了动态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在84个村均聘请了一名国土资源动态监察巡查员,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动态巡查监察网络。
而城管部门成立了专门负责城区违章建筑巡查的查访小组,并通过市民电话举报、网络投诉、建设局转来函件等方式,拓宽违章建筑信息来源渠道。
四是在查处违法用地案件方面有新突破。
今年通过多家部门统一协作,由于工作措施到位,在朱家场镇兴隆村成功制止了一起违法占地建房案件,为我县查处“两违”案件提供了很好的模式(称为“兴隆模式”)。
通过相关部门工作的有力开展,及时查处了一批“两违”案件,整治工作有了起色。
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1、规划法制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动,无序开发建设现象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虽然作为一部法律,但它在少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永不及《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他们总认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拥有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可以剥夺人身自由,碰不得,触犯了就要被公安机关查处,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只是部门单行法,即使不听从制止,规划执法人员也无权抓人,等闯过了这道关,到时也肯定能找到办法应付。
2、停止个人建房审批,只堵不疏,无法满足部分刚性住房者的住房需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了城市规划区内建房必须办理“规划许可证”是建房的必备条件,无证施工属违法,这是非常明确的。
但是,我县办理《规划许可证》的客观情况是:自2010年8月就停止审批规划,停止审批的时间马上有两年之久了。
在这么长的时间段内,群众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均无法向有关单位申请和获得批准。
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大多数建房对象愿意依规划办理规划手续合法建房,《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七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可现行的规定使我们无法受理群众的申请,对于我们这种违规的作法,倘若群众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另外“村庄集并”、“农民异地建房”、“城中村改造”的方案只停留在纸上,迟迟不能出台。
城市住宅小区违建调研报告
城市住宅小区违建调研报告城市住宅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管理维护情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然而,近年来城市住宅小区违建问题逐渐突出,给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困扰。
为了进一步了解城市住宅小区违建的现状和原因,本调研报告对城市住宅小区违建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违建的定义与特点:违建是指未经合法程序或超出规划许可范围建造的建筑物或工程。
城市住宅小区违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 面积扩大:部分业主在住宅小区内私自搭建阳台、楼顶房等违规建筑,导致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超过规划许可范围。
2. 违规改造:部分业主在住宅小区内进行违规改造,如拆除墙体、改变房屋格局等,严重破坏了住宅小区的整体美观和规划。
3. 商业化倾向:一些住宅小区违法违规开设商业门面、企业办公等非居住用途,扰乱了居民居住秩序和生活环境。
二、违建现状与原因:1. 违建现状:经调查发现,城市住宅小区违建问题比较普遍。
一方面,部分业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违规扩建或改造住宅,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空间或租金收入;另一方面,部分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超出规划许可范围建设商业用房或未经审批的公共设施。
2. 违建原因:违建问题的存在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不完善,容易产生空白区域和规划空白,便于违规建设。
其次,城市规划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了一些开发商和业主的空前膨胀,他们利用监管漏洞和腐败现象仍然逃脱法律制裁。
此外,一些业主追求私利,无视法律法规,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了对居住环境的规范与保护。
三、对策和建议:要解决城市住宅小区违建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和建议:1. 加强规划、设计和审批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和审批的监管,严格按照规划许可范围施工,不得超范围建设。
2. 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违建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居民和开发商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他们的违建意识和法制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处违法搭建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一、历史沿革
违法搭建是随着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才有的一个概念,而未经政府批准,擅自搭建的行为由来已早,也一直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因此,研究违法搭建,有必要对其历史沿革进行了解:
(一)历史成因及主要类型
上海在近现代历史上是一个工业型城市。
上海开埠后,随着外国人在黄浦江两岸建造码头,在码头附近出现了第一批棚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人在上海大量设厂,中国民族工业也有所发展,穷苦工人大量增加,棚户区激增。
“一二八”、“八一三”两次事变,大量房屋被毁,流离失所的难民纷纷涌入棚户区,挤占空地,搭起了“窝棚”、“滚地龙”。
据抗战前社会局统计,共有棚户5万户。
抗战胜利后,内战烽火再起,随着战区的大量难民涌入,棚户区又一次大膨胀,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200户以上的棚户区即有322处,棚户共计13万间,18万户,棚户区居民100万人。
这些历史原因造就的棚户简屋,也许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违章、违法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经济相对困难,人口增长与居住建设不同步,产生了大量的违章、违法建筑。
其中有三次违建高潮:第一次是“大跃进、大炼钢铁”时期。
搭建表现形式为,利用花园及里弄空地搭建工棚或用于大炼钢铁、房屋修建或用于解放妇女劳动力、筹建里弄生产组,后发展成集管企业。
违章建筑类型主要是占用花园、里弄通道的临时工棚;第二次是1966-1976年“文革”时期。
城建局建筑管理处被撤消,由生产组兼管其工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受到严重干扰,由此产生了大量违章建筑;第三次是粉碎“四人帮”后。
大批知青回沪,为解决知青就业而搭建的知青商店。
为解决居住困难,房管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回沪知青利用天井晒台及顶棚等部位搭建或升高搭放。
违章建筑主要表现为天井、晒台、屋面升高搭建。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违法搭建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主要是由于经商热,不少地块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占据有利地形,破墙开店、占道设市。
所产生的违章、违法建筑类型主要是,屋后弄内搭设工场仓库或弄口
开店创收,以及占道路成片搭建办公经营等。
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逐步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推行市场化的商品房制度,公民对其所居住的房屋在一定期限内拥有了所有权。
再加上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自我意识增强。
在这种背景下,当前的违法搭建除了以上几种形式外,还表现为别墅等高档住宅区内的改建、扩建行为等新形式。
由于进行拆除的法律依据规定的不是很明确,经济处罚又形成不了威慑,拆除这类违法搭建成了当前拆违行政执法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二)查处擅自搭建的历史
经过对违章、违法搭建的历史成因及主要类型的考证,可以看出,在上海,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未经政府批准的擅自搭建早就存在,并且从未间断,甚至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对擅自搭建如何处理,也一直是各时期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98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条例》,使查处擅自搭建有了行政法规的依据;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颁布实施,更使查处擅自搭建有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课题组以《城市规划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时间节点,分前后两个阶段对上海查处擅自搭建的历史作个梳理:
《城市规划条例》颁布之前,是运动式拆违。
建国后至1976年,上海的日常市容管理工作,由市和区公安、规划、市政、卫生等部门分头管理。
文革期间,市政管理工作遭到很大破坏,“五马闹市”(即马路仓库、马路工厂、马路垃圾、马路搭建、马路停车)现象十分严重。
为改变上海城市交通无序和市容脏乱差的现象,当时的市委、市革委会决定实行市政工作综合管理,1977年8月,成立了市、区两级“三整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一级由市建委、市公安局、市交运局等部门派员合署办公),在市统一指挥部署下,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发动群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顿马路、交通、市容的工作。
经过六年条与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一项工作是持续开展清理马路堆物、马路垃圾和拆除违章占路建筑的突击活动。
至1982年止,共清除堆放在道路上的各种物资160万吨、马路垃圾300万吨,拆除违章搭建1800余间,基本解决了城市道路的混乱状况。
1985年9月,市政府发出《关于坚决制止和纠正乱占城市道路的紧急通知》,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负起责任,严格制止和纠正乱占城市道路的做法。
1986年3月,“三整顿”办公室被撤消,上海市交通市容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成立。
1989年4月,时任市长的朱镕基指出,要抓紧清理市区被占用的道路,还给交通使用。
同年5月,清理占路协调小组成立,不间断的进行清理整顿。
这一时期拆违的重点是解决占路搭建产生的违章建筑,由于国家、地方层面没有相应的拆除违章搭建的法律、法规等,执法依据不足,主要是依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各部门联合出动、集中整治,是运动式拆违。
《城市规划条例》颁布之后,是依法拆违。
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颁布实施,使查处擅自搭建在国家层面有了行政法规的依据;1989年,《城市规划法》出台,则以国家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查处擅自搭建的相应条款。
199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擅自搭建影响市容的,由市容环卫部门查处(该条例第36条,详见附件)。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非法占地进行搭建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查处(该法第74、76、77条,详见附件)。
这一时期,国家出台的其他单行法律、法规中也都有拆除擅自搭建及建筑物的规定,如1992年颁布的行政法规《城市绿化条例》、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我国行政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在合法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合理。
关于“合理行政”的内涵,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有明确的界定,即“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具体到查处违法搭建,课题组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应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对历史原因形成的违章建筑、违法建筑,可放宽对待。
如前所述,违章建筑、违法建筑是随着解放后新中国各项法律、法规、规章的健全才有的法律术语。
事实上,上海刚解放时,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住房紧张,居住条件恶劣,简屋棚户占住宅的绝大多数。
据统计,当时市区有各类住宅2359.4万平方米,
其中公寓101.4万平方米,花园住宅223.7万平方米,新式里弄469万平方米,旧式里弄1242.5万平方米,棚户简屋322.8万平方米,其中旧式里弄和棚户简屋占到住宅总面积的66.34%。
全市有100万职工连同家属共300万人,居住在简陋不堪、缺水少电的旧式里弄和棚户简屋地区,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仅3.4平方米。
而当时,在法律上,还未形成违章建筑、违法建筑这类的概念。
随着后来相应法律、法规等的出台,严格意义上,这类棚户简屋都被划归为违章建筑或违法建筑。
另外,解放后,国家经济困难,为缓解人口增长与居住建设的不同步,地方政府也鼓励居民利用已有的场所进行搭建。
这些都是历史原因形成的违法搭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为缓解居住、就业等矛盾产生了一定作用。
本着保持政策连续性、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建议对这类违章、违法建筑放宽对待,不必一定拆除,可通过政府出资改建等途径转化为合法性质。
事实上,这种放宽处理的理念在国家以前的文件中也有所体现,如1988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房屋所有权登记工作中对违章建筑处理的原则意见》中就提出:“各地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中,普遍反映涉及许多历史遗留的违章建筑问题,由于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慎重对待,妥善处理。
……关于时间界限,考虑到《城市规划条例》是国务院1987年新颁发的,各地制定审批城市规划也有先有后,各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地确定处理违章建筑的时间界限,各地在处理违章建筑时,对时限以前的可适当放宽,时限以后的应从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