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领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粮食作物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经营。
这对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
一些农产品存在着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不安全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4.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二、对策建议1.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加大特色农产品培育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2)优化农业结构,逐步减少粮食种植,增加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种植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1)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严格把关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
(2)加大对农产品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源。
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2)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
4. 实施农村人才引进政策(1)实施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2)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为农村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结语农业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实施农村人才引进政策等对策的落实,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民工 “ 复杂 、 多维 与 二重 性 ” 的社会 s i r e a t t e n t i o n b y t h e w h o l e s o c i e t y .I t h a s b e c o me a n i m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r e s t ic r t i n g t o t h e 认 同 图 式 只 是 一 种 过 渡 状 态 从 长 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o u r c o u n t r y e c o n o my .P r o mo t i n g t h e r u r a l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uc r ・ 远来看 , “ 人 际 交 往 ”、 “ 政 策 歧 视 度
群 体 呈 现 出 相 对 较 好 的 文 化 认 同
感 .在 现 代 性 方 面 处 于 中 等 水 平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对 现 代 性 和 城 市 文 化 有 所 内化 Hale Waihona Puke 对 城 市 文 化 形 成 了 一
定 的 认 同 : 而 笔 者认 为 这 种 “ 城 市 文 化 的 内化 ” 也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响
了模 糊 与 不 确 定 的 态 度 . 就 是 由 于 他 们 内心 实 则 已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接 受 并 内化 了与 城 市 生 活 相 伴 的现 代 性 文 化 . 但 受 制 于 外 界 经 济 压 力 、制 度 安 排 以 及 社 会 普 遍 认 知 . 他们 始终 难 以摆脱 “ 外 地人 ” 、 “ 农
摘
要 :改革 开放 以 来 . 我 国 的城 市发 展 速 度 不 断加 快 , 有 效 地 带 动 了 经 济 建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占、 浪费大量土地资源。 过高的建设用地 比例 , 使资
源、 环境 的瓶 颈 制约 与 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矛 盾 日益 尖 锐。 另 外 在 城 镇 化 建设 中 , 往往 只注 重 城 市 规 模 扩
、
农村城镇化发展 的制约 因素
1 . 制度 因素 。 长 期 以来 , 我 国 实行 的 以户籍 管 理
畲磊 舌 教 亏 与 研 宠
2 0 1 3 年第 1 期( 总第 1 4 7 期)
农村城镇 化 发展 中存在 的问题 及对 策
苗 绘, 李海 申, 田 媛
( 河北金融学院 , 河北 保定 0 7 1 0 5 1 )
摘
要: 我 国的农村 城镇化建设 经过 多年 的发展 取得 了显著 成效 , 城镇化 率首 次突破 了5 0 %, 城镇化 成为促进 内需
关
键
词: 农村城 镇 化 ; 问题 ; 对 策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3 5 4 4 ( 2 0 1 3 ) 0 1 — 0 0 4 9 — 0 4
中图分类号 : F 2 9 2
农村城镇化 的发展在促 进农 村剩余 劳动 力转 移、 增加农 民收入 , 刺激消费 、 扩大内需等方面都有
积极 的作用 。 截至 2 0 1 1 年底 , 全 国城 镇 人 口达 到 6 . 9 1 亿, 城 镇化 率达 到 了 5 1 . 2 7 %, 首次 突破 了 5 0 %。
和需求 , 迫使进城的农民只能在城镇“ 体外循环” , 处
处 受 到冷 遇 和歧 视 , 大 大降 低 了城 镇 对他 们 的吸 引
经 济 发展 的新 引擎 、 主 攻点 。 但我 国农 村城 镇 化水 平
浅谈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
然而,新型城镇化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土地流转、户籍制度、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土地流转问题新型城镇化需要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来支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农民土地产权保护、补偿机制不完善、流转价格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加强土地产权保护,制定合理的补偿机制,并加强对流转价格的监管。
三、户籍制度问题户籍制度是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户籍制度仍存在着城乡二元划分、户籍迁移限制等问题,限制了农民工等人口流动和市民权益的平等享有。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待遇,建立健全居民权益保障制度,推动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
四、资源分配问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严重,许多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和小城市则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资源配置规则,加大对农村和小城市的支持力度,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
五、环境污染问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噪音扰民等现象普遍存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引入清洁能源,加强环境监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六、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土地产权保护和补偿机制,并加强对流转价格的监管。
2.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待遇,建立健全居民权益保障制度,推动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
3.建立统一的资源配置规则,加大对农村和小城市的支持力度,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引入清洁能源,加强环境监管,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乡镇关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建议
乡镇关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建议一、制约因素1、城镇化建设中存在观念认识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小富即安,不愿改变现有生活方式。
二是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缺乏改革激情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是农村事务繁杂,村干部特别是一般双委、小组长待遇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不愿主动做群众工作。
四是一些机关干部对城镇化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大、工作不细、效果不佳。
2、工业发展中存在发展缓慢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金融部门青睐大企业,对小企业贷款程序复杂,条件较高,审批困难;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份依赖银行贷款,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苦于没有发展资金,错失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二是企业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许多企业由于规模和地域等限制,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二、思路和建议1、进一步提高干群思想认识。
要采取媒体宣传、专家讲座、会议发动、培训指导、参观学习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重要性、必要性,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
建立健全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体制,集中精力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2、进一步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和服务。
积极促进银行与企业的对接,真正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得到银行的支持;进一步加强金融担保机构建设,扩大担保基金的规模,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扩大融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通过组织培训和考察,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中小企业培养一些管理人才,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加强技术交流,进行技术帮扶,推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解决技术难题。
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策. 对新 农 村 的 建设 规 划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 键词 ] 农村 ; 设规 划; 状 ; 关 新 建 现 问题 ; 策 对
1 我国 新农村 建 设的现 状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是 新 形 势 下 促 进 农 村 经 济 社 会 全 面
房 , 而 改 善 农 民 生 活 环 境 , 为 重 要 的是 , 过 村 庄 规 划 。 从 更 通 促
参 考文献 :
[ ] 苏 永 红 、 乃 书 . 乡统 筹 中推 进 农 村 城 镇 化 建 设 的 现 实 意 义 及 1 羊 城
展 现 代 高 效 农 业 实 现 城 乡经 济 一 体 化 的现 实 要 求 。
4 5 建 立 统 一 协 调 的 区 域 规 划 体 系 .
20 0 4年 新 《 土地 管理 法 》 施 以 后 , 国 土地 管 理 进 人 土 地 实 我 用 途 管 制 制 度 阶 段 , 生 态 退 耕 还 林 还 草 外 . 保 耕 地 总 量 动 除 确
目前 农 村建 房选 址 较 为 随 意 . 庄没 有 规 划 出 限 定 区 域 来 村 建设 , 因此 农 民 的房 子 基 本 建 在 自家 的土 地 上 , 向不 一 , 局 朝 布 散 乱 。 村 民 建 房 不 考 虑对 周边 环 境 的 影 响 , 些 建 在耕 地 上 的 一
房 子在 建 成 后 还 要 专 门修 一 条 道 路 才 能 出 行 , 土 地 造 成 了较 对 大 的 浪 费 。 子 的立 面 五 花 A f 。 筑 风 格差 别 很大 。 外 有 些 房 -建 J 另
于 散 居 状 态 。 地 集 约 程 度 低 . 少 地 方 缺 乏 最 基 本 的基 础 设 土 不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1、城乡⼀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的、意义我国在改⾰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从⽽产⽣各种经济社会⽭盾,⽽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问题。
因此对于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体化的进程。
城乡⼀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个整体进⾏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体化、社会⼀体化、⽣态⼀体化和信息⼀体化。
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厉以林认为:城乡⼀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作或经营企业。
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产⼒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直⾄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体的过程。
总之,城乡⼀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化等⽅⾯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体化过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业化进程,“城乡⼆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分突出。
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1949年以来,结合⾃⾝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业的战略,建⽴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了⽐较完整的⼯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了⼀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地绑在⼀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元化开始形成。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许多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值得探讨。在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关键词:中国城乡一体化;现状;问题;对策Actuality,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in ChinaAbstract: At present, rural-urba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was imbued with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opportunity in China, bu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to be studied.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actuality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ai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urban integration in China; actuali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城乡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1]。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城乡关系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为此,需要进一步探索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即我国的城乡关系能否达到一体化状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乡一体化,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围绕上述问题,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关于城乡一体化认识的研究;二是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三是关于城乡一体化模式的研究。相关学者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学科的特点,丰富和深化了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现结合大量相关统计资料,在分析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1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形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这是党中央在正确把握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如下特征。1.1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初步测算,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 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40 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总产值186 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总产值171 005亿元,增长9.5%。1.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 033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7%,转移性收入增长12.8%,经营性净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1.0%,转移性收入增长13.8%。1.3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我国已由传统农业国逐步演变为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城镇作为连接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筑起生产要素流动的通道,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契合点,它既是广大农村通往城市的桥头堡,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大厦”基石。小城镇不但是支撑大中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所在,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在全国城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10.60%提高到2009年的45.68%,小城镇发展正在进入持续飞跃发展的新时期。1.4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正逐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是通过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实现工农、城乡的协调均衡发展。其背景是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时代。根据这一战略思路,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连续发布多个文件。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原有的体制性障碍更加突出[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转向消除体制性障碍问题。这既是现实战略选择,也表明国家着眼于从制度上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政策和行为提升到制度层面。这一制度将是对传统“以农立国”和近代以来城乡二元发展制度的历史性超越,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过程。2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发展水平还很低,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不合理,农村总体生产要素缺乏生产要素是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农民。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要素增加了,且处于流动状态。但是,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极小,严重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改革实行土地承包,其积极效果是解放了农民,农民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不仅洗脚上岸,离乡离土,而且跨省出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人群。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两大生产要素只是单向地向城市流动,且这种流动是以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流动的,如低廉的农民工待遇和土地。这种单向和低廉的要素流动必然造成农村社会发展的“空心化”,即农村发展需要的要素严重短缺。不仅农村自有的优质劳动力大量外流,而且农村市场化发展所需要的资本更是十分紧缺。在“农民进城”的同时没有实现城市“资本下乡”,甚至农村金融也进城了,如中国农业银行成为中国城市银行。2.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却在1985年达到最低值,为1.86,直到现在均呈扩大趋势,自2002年开始,其比值已经超过了3(图1)。2000~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 253元上升至5 919元,增加了3 666元;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 280元上升至19 109元,增加了12 829元,增幅为农村的3.5倍。到2010年,城乡人均收入的绝对差额由2000年的4 027元上升至13 190元。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势前景不容乐观。2.3城市化水平偏低造成城市吸纳能力不强、带动力不足城乡一体化推进是建立在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基础上的,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70%~80%,发展中国家为55%~60%;2009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5.7%。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25~35个百分点,与发展中国家也相差10~15个百分点。从理论上讲,无论是近期还是长期解决“三农”问题,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城市化过程又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产业结构又正处于由粗放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化,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现象日益突出,加之每年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不断涌入就业市场,城市失业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城市和产业人口集聚功能还不强,继续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有限,持续大量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一定困难。2.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较大差距第一,城乡基础教育非均等化。城乡居民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市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负担,而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地方管理体制,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更加不足。由《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08年,全国有8 500万文盲和半文盲,其中75%分布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数占全国的84%,但其基础教育经费仅占全国的55%。尽管我国目前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农村的义务教育无论是在校舍条件、教学设备等硬件方面,还是在师资力量、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等软件方面,都远远不及城市义务教育水平。第二,城乡公共医疗卫生非均等化。由于政府对农村和城市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投入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农村医疗卫生的各项指标都远远低于城市。从人均水平看,2007年城镇每千人口拥有的病床位数约为9.10张,而每千农业人口病床位数仅为0.85张,全国平均每千人口病床位数为2.83张。尽管自2003年“非典”暴发后,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的职能,但是政府对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和实施还远远不够,上级政府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也不完善。农村地区不仅卫生资源分布、总量及人均方面不及城市,而且医疗卫生条件相当落后,普遍存在着医疗设施差,医务人员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的“三低”问题。第三,城乡社会保障非均等化。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等。在我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因其身份条件、居住地、户口等不同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也存在着很大差别。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拥有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数较少,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内容少,水平低,保障力度较小。总体来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起步,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非均等化。农村地区在电力、通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城市。例如,农村电网简陋,时常断电;交通不方便,有些村庄不通公路;农田机电灌溉面积不足30%,许多农村没有公共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休闲场所。甚至有些偏远山区仍未实现通邮、通车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3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3.1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城乡产业集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进行合理流动,形成农村的实力和水平与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匹配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农民进城”的同时推动了“资本下乡”,让农民能够获得生产生活需要的资金。其次要实现要素的平等流动,尽量减少征地,推动土地要素的资产化和资本化,使农民能够从土地、山林、草原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再次是对要素向农村流动给予特殊支持。如近年来选派“大学生村官”,鼓励人才向农村流动并加以制度化。3.2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身份制,构筑公民身份平等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一些制度性障碍是分不开的,建立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消除体制障碍,使农村居民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和国民待遇(当然户籍的开放会给政府很大的财政压力,这就需要统筹、协调)。二是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农村多数居民受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下,这一文化知识结构与实现农村现代化是不一致的。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必然导致农村居民就业困难,以及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受到阻碍。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及个人致富的角度看,农村居民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制和就业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客观上需要制定一系列平等就业的劳动就业制度,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才能保障其合法权益,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3.3积极推进城市化水平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应把中心城市或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经济发达区域优先发展成为经济发展要素的聚集中心和市场引力中心,产生城市聚集效应和效益,为城市化发展创造条件;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内涵提升和经济边界的扩张,通过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化率来支持新一轮经济发展。另外,在突出地区和地方特色的同时,对具备发展条件的大中城市进行扶持,为大中城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应当放开城市发展规模的限制,充分考虑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4]。3.4继续强化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在以产业差别为基础的城乡差距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与工业相比,农业是弱势产业,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因此相对落后,城乡因此发展不均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世界发达国家都给予农业以特殊支持。日本、韩国实行的是“高农价”,欧洲美国实行的是“高补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国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由权,但从农业产业特性考虑给予农业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投入却相对不足。农业发展因此缺乏后劲。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却是农业弱国。发达国家尽管农业比例不大,但农业产业却较强。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根据农业产业特性,通过补贴稳定农民,通过投入做强农业。这种补贴和投入不是一时之策,而是现代工业国家保持城乡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制度。3.5强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国家责任制农业税费废除后,国家实行公共财政,强调公平赋税、强化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全民。由此开启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国家责任制。这一体制意味着农民不再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特殊人群,更是同样生活在共和国的平等国民。。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然而 , 在 城 市化 过程 中必 须注 意到 现实 国情 。 我 国将 长期 处 于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段 , 意 味 着 生产
然 趋势 , 城 乡最终 将 成为一 个 相互依 存 、 相互 促进 的统一 体 , 通过城 乡 资源及 生 产要 素 自由流 动 、 高
度 融合 , 充 分 发 挥 城 乡 各 自优 势 和 作 用 , 各 具 特 色, 达到城 乡经济 、 社会 、 文化 、 生 态协调 发展 、 共 同 繁荣 , 使 城乡居 民共享 先进 物 质 与精 神 文 明成 果 。 因而 , 为实现城 乡一体化 , 就必 须消除城 乡差别 。
序、 分散等是农村城镇化 面临的问题 , 发展现代农业 , 以城镇产业经 济为依托 , 打破行政 区域化界 线 , 把发展 乡 镇企业和城镇工业 化结合起来 , 加 强小 城镇 基础设施和公用设 施建设 , 为 城镇化发 展提供保 障支持是农 村城 镇化健康发展 的对应之 策。 关键词 - 农村城镇化 ; 城 市化 ; 城乡一体化 ; 农业劳动生产 率 ; 乡镇企业
应该 看 到 , 城 乡一 体化 进 程 中 , 城 乡不可 能 同
时 同步 发展 , 必 然要 由 劳动 生 产 率 及 经 济 发展 水
平 较高 的城 市率 先 发 展 , 促 进 各 种 资 源 和要 素有
序流动, 获得 效 用 最 大化 , 再 带 动 农 村 发展 , 最终 实 现共 同发 展 。这颇 有些 类似 于改 革开 放过 程 中 提 出 的“ 先 富与共 富理 论 ” 及“ 两 个 大 局 的思 想 ” ,
第3 3卷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黄
冈
师
城镇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 大的 战略 意义 规模 的 条件 为 农 业的 专 业 化 和规 模 化 经营 奠 定 � 1. 农村 城镇 化 可以 有效 地带 动 经济 增 长 解 基础 决当 前 经济 增 长中 有 效� 需求 不 足 的问 题 就必 须 城 镇 化可 以改 变 农村 经济 增 长方 式 3. 我国 � 扩大 内 需 开 拓城 � 乡 市场 内 需不 足 的 一 个重 要 的 农村 经 济 从 增 长 方 式 上 来 看 基 本 上 还 是 一 原因 是 � 农民 购 买力 弱 三 个 � 农 民还 抵 不 上 一个 城 种粗 放 的经 济 增长 方 式 并 且 布 局过 于 分 散 不 镇居 � 民 的消 费 水平 加 快农 � 村 城 镇化 进 程 不 仅 仅浪 费 了大 量 资源 而且 难 以 获 得规 模 效 益 使 把部 分 农民 转 变成 市 民� 由 农 产品 的 生 产 者转 变 农村 各个地 区间 出现 产业 结构 雷同 的现 象
2 00 6 年第 4 期
� � � 经济研究导刊 . 4
2 00 6
� �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总第 5 期 � C C A C � � � � � � �
. 5
城 镇化 探索
城镇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袁宗建
� � 山东菏泽学院 山东 菏泽 27 4 0 15 摘 要 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之一 � 意义特殊而重大 � 但是 � 当前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
和农 民 问题 � 始 终是 我 � 国 现代 化 建 设的 根 本 问 题 化 可 以成 为 开 拓 农 村 市 场 扩 大 内 需 拉 动 经 济
题 而制 约 农民 收 入的 重 要 因 素是 农 村 人多 与 地 城镇 化为 农村 剩余 劳动 力转 移提 供了 为农民增收提 供了新的途径和领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批新型城镇正在形成。
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
大部分乡镇没有编制乡镇总体规划,使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得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之间,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
部分乡镇有总体规划,也设有详细控规,不注重特色设计。
(二)对乡镇的城镇化建设重视不够。
近来县城面貌日新月异。
相比之下,大部分中心镇建制镇发育程度不高,镇区规模普遍不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配套功能还不完善,经济实力缺少第二、三产业的支撑,城镇吸纳积聚功能比较弱。
重点中心镇难以发挥其规模效益和辐射服务等功能。
(三)制约城镇发展的因素难以突破。
中心镇城镇建设融资能力较弱,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尚未建立。
城镇建设与用地的矛盾较突出,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很好地与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土地流转较为困难、用地不足,建设用地调剂受到制约。
农村集体土地拆迁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和政策措施。
(四)社会保障及户籍制度不健全。
失地农民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得失地农民心理不踏实,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失地农民农转非较为困难,即使农转非,也没有享受城市低保,城市青年服兵役等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待遇。
(五)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建设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前些年机构改革把乡镇的城建办取消,这就使各乡镇的建设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形成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现象严重。
二、对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城镇的形成,内容和观念是不断变化的。
现在的城镇化建设不应当孤立的,整从城市扩展与农村城市化的互动过程来考虑,根据多方面的相关因素来统筹规划小城镇的发展,如房产业、文化、传统、城镇与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小城镇的现在与未来等多种关系,来把握和设计城镇,对此城镇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们对 这些 问题 的研 究倾 注 了 大量 心 血 。大部 分 学者 从 多个 角度 进 行 了探 究 ,如 旷联 合 认 为我 国城 镇 化建 设 仍存 在一 些 明显 问题 :一是 农 村城 镇 化严 重 滞后 于农 村 非 农化 。二 是 城镇 化 发展 不 平衡 , 东部 、 中部地 区发
三、 关于农 村城 镇化 的对 策及 原 则研 究 ( ) 村城 镇化 的 对策 、 一 农
产业 向第二 、 三产业转移 , 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变
化 ; 镇 区域 逐渐 扩 大 , 镇 空 间形 态发 生 变化 ; 口、 城 城 人 资本 等经 济要 紊 陕速 、 高效地 在城 乡之 间 流动 。 二、 关于农 村城 镇化 存在 的 问题与 制约 因素 研究
题; 户籍 制度 问题 ; 土地 问题 ; 镇体 制管 理 问题 。张耀 城 军认 为我 国农 村 城镇 化 存在 的问 题有 : 乡二 元 结构 、 城
农 村城 镇 化建 设 资金 短 缺 、 籍 和剪 刀 差政 策 、 户 土地 制
立农业和农村 自然资源核算制度 ; 加强制度建设 , 强化
加 快小 城 镇建 设 促进 农 村 城镇 化 :通 过 改革 和加 强 管
理, 促进 小城镇发展 ; 建设具有可持续性的小城镇 ; 建
立 可持 续 的农 村城 镇 网络 。王 富喜 等 认为 发展 中心 镇
是 新 世 纪我 国农村 城 镇化 的现实 选 择 :积 极稳 妥 地 推
加剧 ; 村 工业 占用 和毁 坏 了大 量 农 田 ; 农 农村 工 业 的生 态环 境 污染 在局 部 地 区 已经 开始 动摇 农 业 生产 的发 展
的大局 , 是一个具有重大现 实意义的课题 。 0 近1 年来, 学者们 对其进行 了广泛的研 究, 取得 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现就其中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转型的影响,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进展较为缓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1.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资源丰富度下降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失,农村人口留存率低,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
2.基础设施薄弱:相对城市地区,东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3.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收入占比较高,与现代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4.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居民融资难、投资渠道少,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二、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1.城市化指标单一:以城市人口比例作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指标,忽略了农村土地使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
2.服务设施不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3.产业转型困难:东北地区的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困难,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金融服务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薄弱,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居民融资难、投资渠道少,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三、农村城镇化发展对策1.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2.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加大对农村地区产业转型的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
3.完善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帮助农村居民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4.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城镇化的多头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政府部门从各自的 职责范围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对城镇化的过程进行 管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城镇 化的进程涉及许多领域,但在统一市场的框架内, 具有区域整体性的特征,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管 理模式不符合城镇化这一特征的要求,不利于统一 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在实施中难 以形成合力,影响城镇化进程健康高效地发展。
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一方面要求人口 Nhomakorabea中居住,从而带来 城市化效应,另一方面会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一部 分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排挤出来。这部分从农业中游离出 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必然要在农业以外的行业去寻求新的 就业机会。
(四)科学规划
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园地制宜地寻求自己的发展途径。规划应包 含道路、通讯、水利、供电、供气、防灾、减灾、产业凰区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 文化等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这些方面的规划标准一定要有前瞻性,既要满足近期建设 的要求,又要预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避免后期重复建设和浪费,并使各专项规划相 衔接,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使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能与周围地区构建良性的社会经 济互动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组织精干的规划编制项目组,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做出本区域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做到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应突出重点,使规划成为小城镇发展的“纲领”,引导、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 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 面积。部分地区在“经营城市”的理念下,大肆追求土地 增值的收益,进一步助长了多占耕地和不合理拆迁的行为。 失地农民增多和一些地方后续社会保障跟不上,已成为影 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另一方面,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 制度仍未建立,导致“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 化”速度。若按此模式继续推进城镇化,失地农民的数量 还会大量增加,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资源的数量将进一 步减少。农村人口的减少慢于农村耕地的减少,不仅危及 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势必进一步加剧解决“三农”问题 的难度。
中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在25年的国民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稳定地解决了中国农业问题,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并通过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使2.25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摆脱贫穷;使2.5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或者流动就业;他们在中国GDP长期增长份额中贡献率平均达46.26%,但是人均年收入水平却只是城镇居民的1/3弱;城乡之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更是差距巨大。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奥秘也可能恰在其中。
在中国非农就业率已达53%,而城镇化率仅41%的现实条件下,数亿实现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的农民工,几乎相当于城镇人口的1/3。
尽管被承认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生力军。
但是,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地位却并没有如城镇户籍居民那样享有公平的福利待遇。
这种制度瓶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已经逐步显现。
近年来,农村产值份额、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农产品和工业品都先后出现销售持续疲软等问题,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化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
在加入WTO之后所持续出现的国际贸易纠纷,中国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持续超量增加等面临的国际压力看,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实行转型,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种种矛盾问题,使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
城市发展的问题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内需发展不足问题,缓解城乡和区域间日益扩大的差距问题,“十五”(2001-2005年)时期,中国政府实施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战略。
5年来城市因行政区划调整,城镇数量减少,城镇规模和质量有所提高。
由2000年的663座成2004年的661座,特别是县级市(大多是小城市)减少了26座,基本变成中等城市的市辖区。
市辖区数量大幅增加,增加65个,2004年达到852个。
浅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展研究|四川农业与农机/2020年1期|>>>陈锐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浅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关键。
当前,在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存在问题1.1乡村产业结构问题如果想要使乡村获得稳定的发展动力,产业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多处乡村区域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后发现,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广泛存在。
乡村经济环境较差,很难吸引更多的新型产业在乡村发展,缺少龙头产业,产业整体结构就会产生问题,特色企业没有被有效突出,乡村的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就相对较低。
1.2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问题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大力发展,城镇化开始走向白热化,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呈单向流动的状态流入城市,农村人口锐减,出现大量的“空心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社会现象十分突出,农田土地荒芜,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农村出现荒凉和有效劳动力缺乏的现象严重,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3乡村基础设施问题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前,一方面乡村村资产资源尚未充分盘活利用,村集体积累少、家底薄;另一方面工商资本下乡难,没有对接市场资金的成熟主体,未形成有效的利用机制,导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项目建设标准低、进度缓慢。
多项乡村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
1.4乡村文化价值没有被有效利用实施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当前,多数年轻人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不愿在乡村生活,向往城市生活,忽视乡村中原有的生活习惯、乡风民俗,忽视乡村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导致产业项目与当地资源脱节,而脱离乡村价值体系的建设项目,多数会因难以融入而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城乡关系,基本上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对 农村的剥夺关系。前期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广大农民禁锢在农村,但是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和活力,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农村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随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大 量的资金和劳动力的剩余。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又创造出大 量的工作机会,不断地吸收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国家对农民户籍制度 管理的不断放松也为农民进城创造了条件。一部分取得城市户口和居 留权的,经济条件较好的进城农民纷纷弃置农村旧宅,在城市购置新 居,安家落户。而一部分没有取得城市户口和居留权或没有经济条件 的进城农民和在家农民也在不断的改造旧居,建设新屋。 农民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愿望及翻建新居的热情不断提高, 促使农村住宅的空间布局发生不断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宅基地的福利 功能和村庄规划管理的长期缺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 展相对滞后,农村建设用地“外扩内空”的现象日益严重,聚落空心 化问题开始受到关注。突出表现在农村人口转移减少未与农村居民点 用地面积缩减相挂钩,相反,农村人均居住用地不断增加,“两栖” 占地、空心村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架构仍未根本突 破,城乡之间矛盾突出,农民工就业压力较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 规划管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不仅会加剧发展,而 且会长期存在。 农村空心化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 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空心村”的出现。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空心 村”或农村空心化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早期的研究主要针对乡 村聚落空心化、乡村聚落空废化和住宅空心化,侧重对农村宅基地演 化特征与问题的探讨。 张昭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将它定义为“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 目扩大,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 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张军英从村庄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将 它定义为:“空心村”是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和就 业结构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闲置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 现象;薛力从城市化角度出发,认为“空心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城市 化过程中发生的,它是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在村庄的物质形态中的表 现,是在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的条件下由迅速发展的村庄建设与落后 的规划管理体制的矛盾所引起的村庄外围粗放发展而内部衰败的空间 形态的分异现象。对于“空心村”现象产生的原因,已有一些学者提 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分析,主要有几点: 1.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土地保护意识淡薄。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 规定,农村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任何个人和单位不 得私自转让和买卖。但是有些地方,大多数农民由于知识水平低、法 制观念淡薄根本没有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的意识,而是看做私有,甚 至认为承包的耕地也看做个人所有,随意占地建房。 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不完全。改革开放后,城乡间户籍差 别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全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近些年随着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推行,每年都有几百万人进城务工,他们 中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在城市安家,变为“城里人”。 3.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宅基地管理薄弱。我国多数农村是过去形 成的乡村聚落形态,长期不搞村镇规划,或在规划中不讲科学,只注 重新房的便利、风水,而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究及其实证分析.pdf 53 农村城镇化发展制度创新探析.pdf 54 农村城镇化规划中的协同主义解析.pdf 56
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措施.pdf 61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pdf 63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研究.pdf 65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生态权被侵害的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pdf 69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省略径分析以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为例.pdf 72 农村城镇化中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能力探析.pdf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探析.pdf 78 以产业集群促进农村城镇化研究.pdf 79 以数字化成长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pdf 83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pdf 87 74
地方经济
农村城镇化的研究
陈长啸 山东省菏泽市东城办事处
摘要: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的剩余。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 飞速发展又创造出大量的工作机会,不断地吸收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国家对农民户籍制度管理的不断放松为农民进城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土地保护;城市化进程;建设规划;居住环境;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339-01
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城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 切,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镇化建设引领经济发展。 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虽然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 是,在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境,如何有效 应对和解决困境,保障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是摆在面前 的一大难题。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基础篇 农村城镇化的研究.pdf 1 农村城镇化建设展望.pdf 2
新型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类型与发展趋势.pdf 3 浅析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pdf 9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中国现代化的终极目标.pdf 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pdf 15 关于农村城镇化的探讨.pdf 20 关于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思考.pdf 二、问题篇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23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pdf 27 推进农村城镇化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pdf 29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pdf 35 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pdf 38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pdf 40 三、发展篇 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思考.pdf 43 关于财政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思考.pdf 45 关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提案 df 47 2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