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我们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中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都必须把观察思考问题的着眼点、立足点放在农村、农业、农民一边,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应如此。构建和谐必先富民,即让更多的的人进入中等收入者阶层,而要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这个阶层,当务之急是让更多的农民进入这个阶层,加大农民致富的步伐,即加大城市反哺农业的力度,以城带农,反哺农业,加大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民,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非农和城镇化转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才能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对策和建议
1.基本情况
下面以临沂市兰山区农村为例,谈谈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何实施城镇化战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区加快了城镇化发展速度,1994年撤县级市设区后,共设为3街道9镇,到2009年底调整为4街道7镇的城镇化格局。特别是今年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划定了五大片区改造,分别是南坊片区旧村改造,涑河片区旧城改造,大学城片区提升改造,西部新城建设,李官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城市化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区城镇化人口已达50万多人,非农化产值越来越高。
尽管如此,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还比较不完善,生产力水平还需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跟不上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还需改善,特别是农民人均不足0.5亩土地,剩余劳动力多,生活水平低,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城镇化滞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城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从最近几年看,该区的城镇化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但仍存在着城镇化水平低,管理体制不合理,聚贤功能不明显等问题,尤其是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规划不科学,规模偏小,承载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弱,缺乏吸引力和融合力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和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便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投融资机制不合理,投入相对不足。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各地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大都扮演了主导者和包办着的角色,取代市场去配置资源。特别是在资金投入方面,主要采取由财政垫支,由开发商进行综合开发,然后将楼房、设施等进行转卖承包和租赁再回收资金的办法。这样做既增加地方财政的困难,又造成资金回笼期限延长,从而造成投入资金相对不足,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二是配套政策不完善。这是影响和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是关键性的政策体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户籍政策和土地政策。在户籍政策方面,以身份限
定职业,提高了农民进城发展的门槛。在土地政策方面,为了保护耕地,一些地方片面强调耕地动态平衡,对建设用地和企业用地等实行指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民有的有地不种,有的无地可种,形成了恶性循环,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了城镇就业比重的失调,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与速度,延缓了城镇化进城。
三是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且不集中。当前,在城镇化发展中,不少地方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把城镇化简单地视为城镇扩大化、规模化,片面追求城镇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行政区域调整以扩大城市和城镇区域面积,却忽视了对本地区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不注重城市和城镇内涵的提升,其结果必然影响城市和城镇的吸引力和融合力,消弱就业能力。
3.发展城镇化对策和建议
城镇化发展推进,提高认识是前提,科学规划是依据,强化管理是保证,体制创新是关键,产业发展是基础,功能培育是重点,而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核心。
一是要用超前的思维和科学的理念,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城镇化不是简单地乡变镇,县变市,也不是单纯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城镇化发展的过程是三次产业整合升级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融合城乡文明的过程。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牢
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用超前的思维、科学的理念指导城镇化发展。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城镇化,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同时要把城镇化的重点放在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街道,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好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更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尤其要转变政府在城镇化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在城镇化进城中,政府的职能就是理清思路、加快改革,及时调整现有的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搞好服务,真正实现城镇化发展由“行政主导、包办型”向“政府引导服务、市场操作经营型”的转变。
二是要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当前城镇化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投入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改革的方向就是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建设资金,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社会投入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企业、外资共同投资兴建,运作合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入机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部分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企业、集体、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建设、经营和管理,并通过建立市政设施有偿使用和合理的收费制度,解决投资者回报问题。同时,要不断强化财政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生财、聚财和用财功能,提高财政在基础设施建
设和公用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例,并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积极的财政政策,有重点的向发展城镇化倾斜。
三是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快城镇化步伐,必须本着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的原则,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种种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和政策的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分立的结构,淡化行政对户口的干预,降低户口门槛,让市场经济杠杆来自然调节流动人口。并赋予进城农民在就业、入学、身份等方面与原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彻底消除户口这道人为屏障在城镇化进程中所起的负作用。要采取灵活的土地政策,在坚持执行现行土地法、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调整用地结构,盘活土地资产。积极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除法律规定的划拨用地外,凡经营性用地,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同时,要适应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民务工经商增多的趋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目前农民的承包地承担着双重功能,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生活保障,因此,在土地流转中,要特别强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给农民务工经商“留退路”,即使他们失去了工作还可以回乡种地,进退有路,无后顾之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