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生物碱》重点总结及习题
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pKa的关系:pKa<2为极弱碱,pKa2~7为弱碱,pKa7~11为中强碱,pKa11以上为强碱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
(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SP3>SP2>SP1
四氢异喹啉(SP3pKa9.5) 异喹啉(SP2pKa5.4) 氰类(SP 中性 )
③碱性极弱的生物碱(酰胺类生物碱)和酸生成的盐不稳定,其酸水溶液用氯仿萃取时,生物碱可转溶于氯仿而被分离。
表10-2 生物碱溶解性规律
水 酸水 碱水、甲(乙)醇、 苯 乙醚 CHCl3、 CCl4石油醚
亲脂性生物碱-+-++ (++)-
亲水性生物碱++++--
生物碱盐 ++-+--
※两性生物碱、酰胺类生物碱、内酯型生物碱:既可溶于酸水,也可溶于碱水中,其余同脂溶性生物碱。
二、旋光性
大多有旋光(不对称碳原子或不对称中心),且多呈左旋性。通常左旋体的活性大于右旋体。
三、溶解性
1.游离态 指大多数的仲胺、叔胺类生物碱,多为亲脂性的,极性较小。
2.盐 为离子型,极性大。
生物碱盐溶解性规律:
①无机酸盐的水溶度大于有机酸盐的水溶度。
②无机酸盐中,含氧酸盐的水溶度大于卤代酸盐。
③卤代酸盐中,盐酸盐的水溶度最大,氢碘酸盐的水溶度最小。
附注:用方法二分离时,应采用多缓冲纸色谱(分配原理)进行先导分离。
* 碱性弱的生物碱易游离(脂溶性,易于CHCl3)。
** 碱性强的生物碱易成盐(离子型,易于水)。
(2)利用生物碱的极性(溶解性)差异分离
分子结构的不同 极性的差异 对特殊溶剂的溶解性能不同而分离
中药化学生物碱讲义
中药化学第二章生物碱考点精要:1.生物碱的含义、存在形式及重要成分2.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3.生物碱的理化性质(碱性及其与结构的关系、沉淀反应)4.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5.生物碱的色谱检识6.实例:苦参、麻黄、黄连、川乌、洋金花、马钱子第一节基本内容一、生物碱的定义生物碱(Alkaloids)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多呈碱性,可与酸成盐;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一般来说,除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苷酸以及含氮维生素等动、植物体必需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外,其他含氮有机化合物均可视为生物碱。
二、生物碱的分布宝马别逗罂粟(毛茛科、马钱科、茄科、豆科、罂粟科)防己终于小破(防己科、吴茱萸属、小檗科)存在形式①酰胺形式;②游离形式:少数极弱碱,如那可丁;③有机酸盐形式:绝大多数生物碱,如柠檬酸盐、草酸盐、酒石酸盐、琥珀酸盐等;④无机酸盐形式:少数盐酸生物碱,如盐酸小檗碱、硫酸吗啡等;⑤极少数以N-氧化物、生物碱苷等形式存在。
三、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一)吡啶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赖氨酸,是由吡啶或哌啶衍生的生物碱,其结构简单,数量较少,主要有两种类型。
1.简单吡啶类此类生物碱分子较小,结构简单,很多呈液态。
如槟榔中的槟榔碱、槟榔次碱,烟草中的烟碱,胡椒中的胡椒碱等。
2.双稠哌啶类由两个哌啶环共用一个氮原子稠合而成的杂环,具喹喏里西啶的基本母核。
主要分布于豆科、石松科和千屈菜科。
如苦参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野决明中的金雀花碱等。
(二)莨菪烷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鸟氨酸,由莨菪烷环系的C3-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主要存在于茄科的颠茄属、曼陀罗属、莨菪属和天仙子属。
重要的化合物有莨菪碱、古柯碱等。
(三)异喹啉类生物碱这类生物碱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具有异喹啉或四氢异喹啉的基本母核,在植物中分布广泛,数目较多,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05-1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N
奎宁
pKb29.7
O CH3
H3C N
N
OH
N ON
H3C N ON
N N
CH3
咖啡因 (pKb14.15)
CH3
茶碱 (弱酸性)
N CH3
HCl 3H2O
HO
O
OH
盐酸吗啡(两性)
(3)立体结构与碱性的关系
CH3O
N N H
O
OC
OC
OCH3 OCH3
利血平(pKa 6.07)
OCH3 OCH3
残渣加稀盐酸1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
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二)色谱法鉴别
1. TLC法 TLC法是Ch.P.中药制剂常用
鉴别方法,大多用硅胶为吸附剂
硅胶是弱酸性吸附剂,会吸附生物 碱,用中性展开剂时,Rf 小,并会产生 斑点拖尾现象
防止斑点拖尾的措施 A. 展开剂中加入碱性试剂
(例氨水、二乙胺、吡啶) B. 用硅胶铺板时加碱液(例氢氧化钠) C. 改用其他吸附剂(例碱性氧化铝)
有些小分子的呈液态(烟碱、槟榔碱)
麻黄碱具有挥发性 咖啡因具有升华性
O H3C
N
CH3 N
N ON
CH3
咖啡因
OH NHCH3 CH CH CH3
麻黄碱
COOCH3
N 槟榔碱
CH3
N
N
CH3
烟碱
2. 溶解性
游离生物碱OHH 生物碱盐
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剂
例 盐酸吗啡
Ch.P.(2010)
苦味酸钠
K 2HPO4
buffer
过滤
溶醇解、水定容
中药一生物碱总结
中药一生物碱总结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生物碱1.特点——环状结构、氮原子多位于环内、具有碱性,与酸成盐、显着的生理活性2.分布(1)双子叶——毛茛科、马钱子科、茄科、豆科、罂粟科、防己科、吴茱萸科、小檗科(宝马别逗罂粟,防己终于小破)(2)单子叶——石蒜科、百合科、兰科(3)麻黄生物碱——髓部;黄柏生物碱——树内皮(4)不用植物生物碱含量差别大;同科同属植物含相同结构类型的生物碱3.分类(1)简单吡啶类——槟榔碱、烟碱、胡椒碱(2)双稠哌啶类(喹诺里西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大“稠”深)(3)莨菪烷类——莨菪碱、古柯碱(4)异喹啉类——简单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罂粟碱、汉防己甲/乙素)原小檗碱(小檗碱、延胡索乙素)、吗啡烷类(吗啡、可待因)(5)吲哚类——简单吲哚类、色胺吲哚类、单萜吲哚类(利血平、士的宁)、双吲哚类(长春碱)(6)有机胺类——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氮原子不在环内)4.性状(1)多为结晶形固体,少数非结晶性形粉末液体状:烟碱、毒芹碱、槟榔碱等简单吡啶类具挥发性:烟碱、麻黄碱具升华性:咖啡因具甜味:甜菜碱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药根碱、小檗红碱呈红色显荧光:利血平(2)旋光性影响因素:手性碳、测定溶剂、pH、温度、浓度(3)溶解性:游离生物碱——亲脂性(多数仲胺碱、叔胺碱)易溶于酸水亲水性—季胺碱(离子型化合物)、含N-氧化物结构(氧化苦参碱)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烟碱)、酰胺类生物碱(秋水仙碱、咖啡碱)具有特殊官能团—具有酚羟基(吗啡)或羧基(槟榔次碱)的生物碱(两性生物碱)、具有内脂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喜树碱、苦参碱) 生物碱盐——易溶于水;少数难溶于水(小檗碱盐酸盐、麻黄碱草酸盐)(4)碱性碱性强弱常熟pKa值:pKa越大,碱性越强强碱(pKa>11):胍类、季铵碱中强碱(pKa7-11):脂胺、脂杂环类(SP3)弱碱(pKa2-7):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类(SP2)极弱碱(pKa<2):酰胺、N-五元芳杂环类影响因素:N原子的杂化方式(SP3>SP2>SP)——四氢异喹啉>异喹啉;可待因>罂粟碱电子云密度(电性效应)——诱导效应:苯异丙胺>麻黄碱>去甲麻黄碱(供电诱导,碱性增强;吸电诱导,碱性减弱)共轭效应:苯胺形(环己胺>苯胺)酰胺形(胡椒碱、秋水仙碱、咖啡碱)(共轭效应使碱性减弱)空间效应——莨菪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多一个6,7位环氧基,使碱性减弱)(空间效应使碱性减弱)分子内形成氢键(氢键效应)——钩藤碱>异钩藤碱(氢键使碱性增强)(5)沉淀反应沉淀试剂:碘化铋钾—黄色质橘红色碘化汞钾—类白色碘碘化钾—红棕色硅钨酸—淡黄色或灰白色饱和苦味酸—黄色雷氏铵盐—红色反应条件:酸性水溶液中进行(苦味酸试剂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少数生物碱不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麻黄碱(鉴别反应)、吗啡、咖啡碱(均是仲胺碱)一些非生物碱类成分可与沉淀试剂反应: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鞣质(6)显色反应Man delin(钒酸铵)-莨菪碱及阿托品(红)、奎宁(淡橙)、士的宁(蓝紫) Ma cquic(甲醛)-吗啡(紫红)、可待因(蓝)Frohde(钼酸钠)-吗啡(紫转棕)、利血平(黄转蓝)、小檗碱(棕绿)、乌头碱(黄棕)含生物碱类常用中药1、苦参(双稠哌啶类-喹诺里西啶)主要: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指标: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分子中有2个N原子,一个叔胺氮,一个酰胺氮极性大小: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生物活性:消肿利尿、抗肿瘤、抗病原体2、山豆根(双稠哌啶类-喹诺里西啶)主要: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指标: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生物活性:抗癌、抗溃疡3、麻黄(有机胺类)主要:麻黄碱、伪麻黄碱指标: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理化性质:无色结晶;均具挥发性;碱性强弱pKa:伪麻黄碱(形成氢键)>麻黄碱溶解性:伪麻黄碱(形成氢键)<麻黄碱(游离麻黄碱可溶水,伪麻黄碱难溶水)草酸麻黄碱难溶水,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盐酸麻黄碱不溶于三氯甲烷,盐酸伪麻黄可溶于三氯甲烷鉴别反应: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棕色沉淀)、铜络盐反应(加硫酸铜试剂,呈蓝紫色)生物活性:发汗、平喘,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增加汗腺及唾液腺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4、黄连(异喹啉类-原小檗碱-季胺碱)主要:小檗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木兰碱指标:盐酸小檗碱理化性质:黄色针状结晶,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鉴别反应:丙酮加成反应(黄色结晶)、漂白粉显色反应(樱红色)生物活性:抗菌、抗病毒、解痉5、延胡索(异喹啉类)主要: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四氢巴马汀)指标:延胡索乙素生物活性:镇痛(醋制效果更强)(慢性持续性疼痛和内脏钝痛)6、防己(异喹啉类)主要: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指标: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生物活性:汉防己甲素—抗心肌缺血;汉防己乙素—抗炎镇痛7、川乌(二萜类)主要: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指标: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生物活性:镇痛、消炎、麻醉毒性炮制变化: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乌头次碱)→醇胺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毒性:可中毒,2-4mg致人死亡。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第一节生物碱类成分分析1.含生物碱的中药有三尖杉、麻黄(麻黄碱)、黄连(小檗碱)、黄柏(小檗碱)、乌头(乌头碱)、延胡索(延胡索乙素)、粉防已(粉防已碱)、颠茄(莨菪碱、东莨菪碱)、洋金花(莨菪碱、东莨菪碱)、贝母(贝母素甲、乙,贝母碱)、百部等。
2.生物碱定性鉴别:取分离提取得到的生物碱(麻黄碱)供试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供试品溶液2ul,对照品溶液1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剂(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生物碱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理论塔板数按盐酸麻黄碱计算应不低于300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分离提取得到的麻黄碱供试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1.含黄酮的常用中药有槐米(芦丁,槲皮素)、黄芩(黄芩苷)、葛根(葛根素)、陈皮(橙皮苷)、银杏叶(芦丁、槲皮素)、淫羊霍(淫羊苷霍)等。
2.黄酮的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法: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酰胺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较为理想,而纤维素薄层适用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
取分离提取得到的黄酮葛根素液1ml,加75%乙醇溶液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7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中药化学生物碱汇总
胆甾烷类 (茄碱)
CH3
H
H N H
H HO H
CH3
环孕甾烷类 (环常绿黄杨碱D)
异甾体类 (藜芦胺碱)
第4节 生物碱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
游离碱 植物体内,少数碱性极弱的以游离状态存在,如酰胺类生物碱 秋水仙碱、喜树碱等。 盐类 多数都以盐的形式存在,与生物碱成盐的酸有无机酸如硫酸、 盐酸,有机酸如草酸、柠檬酸、酒石酸、乌头酸、罂粟酸等。 N-氧化物 如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生物碱苷 生物碱和糖缩合生成生物碱苷,如甾类的茄碱。如甾类、吲哚 类、异喹啉类、吡咯里西啶类等。 酯 有些生物碱母核-OH、-COOH和有机酸缩合成酯。如萜类、莨 菪烷类、吲哚类、吡咯里西啶类等。
O O N Cl H3C OCH3 OCH3 O O 盐酸小檗碱 CH 3 O O O H O
+
H3C H3C H H H H
H O N CH 3 N
N
茄碱
苦参碱
O H3CO NHCOCH3 H3CO H3CO O H3CO 秋水仙碱 莨菪碱 古柯碱 H CH 2OH OCOCH H N CH 3 N CH 3 COOCH 3 H OCO N O 氧化苦参碱 N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中药化学——生物碱类
⽣物碱类(Alkaloids)是存在于⽣物体(主要为植物)中的⼀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
如黄连中的⼩檗碱(黄连素)、⿇黄中的⿇黄碱、萝芙术中的利⾎平、喜树中的喜树碱、长春花中的长春新碱等。
含⽣物碱的中草药很多,如三尖杉、⿇黄、黄连、乌头、延胡索、粉防已、颠茄、洋⾦花、萝芙⽊、贝母、槟榔、百部等,分布于100多科中。
以双⼦叶植物最多,依次为单⼦叶植物、*⼦植物、蕨类植物。
以罂粟科、⾖科、防已科、⽑莨科、夹⽵桃科、茄科、⽯蒜科等科的植物中分布较多。
同⼀科属或亲缘关系较近的科常含有同⼀结构或类似结构的⽣物碱,但同⼀种⽣物碱亦可分布在多种科中,如⼩檗碱在⽑莨科、芸⾹科、⼩檗科的⼀些植物中都有存在。
中草药中⽣物碱含量⼀般都较低,⼤多少于1%,但有少数含量特别多或特别少的特殊情况,如黄连中⼩檗碱含量可⾼达8~9%,⾦鸡纳树⽪中⽣物碱含量为10~15%,⽽长春花中的长春新碱含量只有百万分之⼀。
(⼀)通性 1.⼤多数⽣物碱为结晶性物质,味苦,少数为液体(如烟碱、槟榔碱)。
2.⼀般⽣物碱均⽆⾊,具旋光性,(多数呈左旋光性。
)但有少数例外,如⼩檗碱为黄⾊,胡椒碱⽆旋光性等,个别⽣物碱有挥发性,如⿇黄碱。
3.⼤多数⽣物碱呈碱性反应。
⽣物碱的碱性强弱,与它们分⼦中氮原⼦存在的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般季铵碱>仲胺碱>叔胺碱。
如氮原⼦呈酰胺状态,则碱性极弱或消失。
有的⽣物碱分⼦具有酚性羟基或羧基,因⽽具有酸碱两性。
⽣物碱的碱性虽有强有弱,但⼀般都能与⽆机酸(盐酸、硫酸)或有机酸(酒⽯酸)结合成盐。
4.⽣物碱⼤多数不溶或难溶于⽔⽽溶于⼄醇、氯仿、⼄醚、苯等有机溶剂。
⽣物碱盐类除了在⼄醇中也能溶解外,其他溶解性能恰与⽣物碱相反。
由于这⼀性质,可以使⽣物碱溶解在酸性溶液中(⽣物碱遇酸即结合成盐⽽溶于⽔中),如果在这酸性溶液中加碱⾄碱性,⽣物碱盐类就会成为游离⽣物碱⽽⾃⽔溶液中析出。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OO
(2)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 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前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整理课件
40
异戊烯基6位取代
HO
OO
伞形花内酯
异戊烯基8位取代
HO
OO
HO O
OO
补骨脂内酯
O
OO
线型:补骨脂内酯型
6,7-呋喃骈香豆素型
成苷——水溶性增大 挥发性:多数不挥发,少数有升华性质 旋光性:大多有光学活性,遇酸易异构化。
整理课件
50
O Me
MeO
MeO
MeO
MeO
MeO
MeO
O Me
五味子甲素 (+ )-d e o x y s c h iz a n d rin
C H2O H
C H2O H
O Me O Me
叶下珠脂素 ph yllan th in
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是挥发 油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多以醇、酮、内酯 或苷、或生物碱的形式存在,是萜类化合物中数目、 骨架结构类型最多的一类。
分无环、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倍半萜等
整理课件
63
1. 无环倍半萜
CH 3
CH 3
CH 3
H 3C
CH 2 OH
金合欢醇 farnesol
整理课件
3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途径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
途径
整理课件
4
(一)生物碱(alkaloids)
是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 酸、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之外的一类含氮的 碱性有机化合物,能与酸结合生成盐。
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中草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
1. 生物碱:如麻黄碱、阿托品、咖啡因等。
2. 鞣质:如丹宁酸、栲胶等。
3. 挥发油:如薄荷脑、樟脑、柠檬烯等。
4. 多糖类:如葡萄糖、果胶、麦芽糖等。
5. 苷类:如皂苷、甾苷等。
6. 酚类:如黄酮类、酚酸类、酚氨等。
7. 生物鹼类:如槲皮素、咖啡鹼、豆辨醌、藥巷醌、野豬草堿、纈帶菖蒲堿等。
8. 醣苷类:如农术次氏糖等。
9. 胺类:如肌氨酸、赭石胺等。
10. 胆硷类:如胆硷胆行、胆硷苦杏等。
在不同的中草药中,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
中药里的生物碱
中药里的生物碱
中药中的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的含氮碱性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通常包含在环内。
生物碱在中药中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被认为是中草药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
生物碱的性质和溶解性因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差异而异。
一般来说,亲脂性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可溶于醇类溶剂,难溶于水;生物碱盐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于醇类溶剂,易溶于水。
此外,季铵型生物碱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于醇类溶剂,易溶于水、酸水、碱水。
在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镇痛、镇静、解痉、抗癌、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
一些常见的中药生物碱成分包括麻黄碱、吗啡、咖啡碱、秋水仙碱等。
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是中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提取方法通常包括水或酸水提取法、醇类溶剂提取法、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等。
在提取后,还需要采用一系列分离技术,如阳离子树脂交换法、萃取法等,以获得纯化的生物碱成分。
生物碱成分在中药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临床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
此外,为了减少生物碱成分的副作用,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去除生物碱的方法,如使用布袋包裹中药煎煮,以去除生物碱成分而不影响药效。
中医大生药学本科复习题
经常用哪些物理常数来判断挥发油的纯度?
答:1.颜色2.气味3.挥发性4.比重5.溶解度6.旋光度7.折光率8.沸点9.凝固点10.氧化聚合
6.
如何确立生药的适宜采收期?
答: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有效成分的含量在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显著时为适宜的采收期。
二是有效成分的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的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即单产量×有效成分百分含量,总量最大值时为适宜的采收期。
蒽醌苷类
7.
贝母碱在生物碱的分类中属于
甾体类
8.
吗啡在生物碱的分类中属于
异喹啉类
9.
检查强心苷中甾体母核的反应是
Libermann反应
10.
莨菪碱在生物碱的分类中属于
莨菪烷类
11.
含生物碱类成分生药的酸水溶液中加碘化铋钾试剂生成
橘红色沉淀
12.
中药储藏保管中变质现象不包括
破碎
13.
生药传统的养护技术中不包括
25g
31.
某些含有碳酸钙或草酸钙结晶较多的生药,为了控制其杂质的限量,必须测定
酸不溶灰分
32.
川乌的剧毒成分为
双酯类生物碱
33.
党参长圆柱形,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
狮子盘头
34.
下列药材中,来源于芸香科,药用干燥树皮的是
黄柏
35.
以下哪项不是马钱子的性状鉴别特征
外表光滑无毛
36.
南柴胡与北柴胡气味的主要区别是南柴胡有
75.
牛黄中胆黄的断面特征是
断面金黄色,有整齐的同心层纹
76.
下列矿物药中主含单质成分的是
硫磺
77.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
contents
目录
• 各类化学成分概述 • 生物碱类成分 • 黄酮类成分 • 酚酸类成分 • 鞣质类成分 • 其他活性成分
01 各类化学成分概述
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种类
01
02
03
04
生物碱类
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 用,如麻黄中的麻黄碱、黄连
中的小檗碱等。
黄酮类
以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 用为主,如银杏叶中的银杏黄
06 其他活性成分
多糖、皂苷等其他活性成分介绍
多糖
是由多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中药中广泛存在,如黄芪多糖、灵芝多糖等。多糖具有多种 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等。
皂苷
是一类具有苦味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药中,如人参皂苷、黄芪皂苷等。皂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 等多种生物活性。
02 生物碱类成分
生物碱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 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中的含 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 ,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
分类
根据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的存在形式 ,可分为有机胺类(氮原子不在环内 )和吡啶类、莨菪类、异喹啉类(氮 原子在环内)等。
常见生物碱及其药理作用
鞣质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及机制
收敛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菌作用
鞣质类化合物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 水的沉淀物,使皮肤、黏膜和溃疡等表面 的蛋白质凝固,产生收敛作用。
鞣质类化合物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 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破坏微生物的 细胞壁或抑制其酶活性有关。
抗炎作用
其他作用
鞣质类化合物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 轻炎症反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 作用。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配比不同
进行分离 •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能差别进行分离 •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 根据物质离解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2020/2/8
一、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及重结晶法:利用温度变化引
3.沉淀法:酸性或碱性化合物通过加 入某种沉淀试剂使之生成水不溶性 的盐类等沉淀析出而实现分离。如 生物碱加入有机酸可生成不溶于水 的有机酸盐沉淀,酸性化合物可加 入钙盐、铅盐、钡盐等生成不溶性 的沉淀。
2020/2/8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 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 液-液分配的基本原理 1.分配系数 K值:一种溶质在两相溶剂
2020/2/8
• 石油醚→油脂、蜡、叶绿素、挥发 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
• 氯仿或醋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 机酸及黄酮、香豆素的苷元
• 丙酮或乙醇、甲醇→苷类、生物碱 盐、鞣质等
• 水→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2020/2/8
• 常用的溶剂提取法
(一)冷提法 1.浸渍法 2.渗漉法 (二)热提法 1.煎煮法 2.回流提取法 3.连续回流提取法
2020/2/8
• 热提法 • 1.煎煮法:该方法是我国中医中药
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提取方法。是将 药材用水加热煮沸提取,在提取过 程当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的 提取出来,但是对于挥发性成分及 加热易被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
2020/2/8
• 2.回流提取法:是用有机溶剂作为提取 溶剂,在回流装置中对药材进行加热回 流提取,该方法提取效率较高,但因为 长时间加热,所以不适合受热易破坏分 解的成分。
中药化学生物碱重点
龙胆碱
甾类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具有甾体母核,另含有氮原子,甾体生物碱的氮原子 可构成杂环,也可存在环外。藜芦胺,环常绿黄杨碱。
环
藜
常
芦
绿
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1.性状:生物碱多数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晶形粉末。
2.溶解性:大多数生物碱均几乎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氯仿、乙 醚、酒精、丙酮、苯等有机溶剂。也能溶于稀酸的水溶液而成盐类。 生物碱的盐类大多溶于水。但也有不少例外,如麻黄碱 (Ephedrine)可溶于水,也能溶于有机溶剂。又如烟碱、麦角新 碱(Ergonovine)等在水中也有较大的溶解度。
1、吸附色谱: 吸附剂:氧化铝、硅胶(涂铺薄层时加稀碱溶液制 成碱性硅胶薄层)。 展开剂:亲脂性溶剂比如氯仿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显橘红色斑点。 色谱行为:极性小的,Rf大。
2、分配薄层色谱 支持剂:硅胶、纤维粉,固定相:亲脂性或极性较 小的生物碱的分离多
选用甲酰胺,极性较大的生物碱可选用水。 展开剂:分离脂溶性,应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比如氯 仿-苯(1:1),分离
1、吡咯烷类生物碱益 母草中的水苏碱、山 莨菪中的红谷豆碱。
2、莨菪烷类生物 碱主要存在于茄科的 颠茄属、曼陀罗属和 天仙子属中;是由 四氢吡咯和六氢吡啶 并合而成的杂环。由 莨菪醇和莨菪酸缩合 而成的酯。
3、吡咯里西啶类 分布于菊科千里光属。
水苏碱 莨菪碱
四氢吡咯 吡咯里西啶
红古豆碱
1.蒎啶类:如胡 椒中的胡椒碱、 槟榔中的槟榔碱、 槟榔次碱等。
七。生 物 碱 中 药 实 例
大家自己看看吧 我不行了
谢谢大家*^O^*
狗狗
豆
小组
卓
豆
成员
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药化学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及其化学性质和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基础,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特性对于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药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中药的化学成分1. 生物碱类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中药化学成分,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大多具有毒性,是中药中常见的主要活性成分,如鸦片中的吗啡、毒蕈碱中的毒蕈碱等。
2. 生物苷类生物苷是由糖类及其他分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当归中的当归苷、人参中的人参皂苷等。
3. 生物黄酮类生物黄酮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活性,如芍药中的芍药苷、茶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等。
4. 多糖类多糖是一类由多个糖分子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活性,如灵芝中的灵芝多糖、枸杞中的枸杞多糖等。
5. 生物酚类生物酚是一类具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有很多亚类,如鞣酸、黄酮类、酚酸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杀菌等活性,如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丁香中的丁香酚等。
6. 醇类醇类是一类具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青蒿中的青蒿素、独活中的独活醇等。
7. 挥发油类挥发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和强烈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薄荷中的薄荷脑、茴香中的茴香醚等。
8. 酮类酮类是一类具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有很多亚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葛根中的黄蜡酮、麦角中的麦角酮等。
以上是中药中常见的一些化学成分,其中每一类成分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这些化学成分中的活性物质与中药的药理活性密切相关。
二、中药化学分析中药化学分析是通过一系列分析方法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掌握中药的成分信息,为中药的质量评价和药效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中药化学分析方法有:1.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是在薄层固定相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分析方法,可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和鉴定。
中药化学第十章生物碱-结构研究、实例
小包装。 2013年10月17日发布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2年)》 海洛因和冰毒是主要滥用药物
2、理化性质
性状: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无色结晶,
皆有挥发性。
碱性:麻黄碱(Pka9.58)<伪麻黄碱(Pka9.74)
H5C6 CH3 OH H5C6 CH3 H1 H
2
H2 H1
+ H N CH3 H
HO
+ N H
H CH3
溶解性: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能溶解于水, 也能溶于氯仿、乙醚、苯及醇类溶剂中。 水:麻黄碱>伪麻黄碱 草酸麻黄碱<草酸伪麻黄碱
1、化学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 主,还有少量(去)甲基麻黄碱,(去) 甲基伪麻黄碱。
1 2
CH CH CH3 OH NHCH3
l-麻黄碱(1R,2S) d-伪麻黄碱(1S,2S)
药监局对麻黄的管理要求
1999年6月26日发布了《麻黄素管理办法(试行)》(作废)
2008.10.27关于进一步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的 通知强调具有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定点批发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才
第七节
中药实例
一、麻黄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 干燥茎和枝。 主产于山西、河北、 内蒙、陕西、甘肃、 新疆等地。
功效:发汗、平喘、 利水。 主治风寒感冒、发
热无汗、咳喘、水
肿等症。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1)麻黄:麻黄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前者占总生物碱的40%-90%。
《中国药典》以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为指标成为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药理实验表明,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作用,能兴奋大脑、中脑、延髓和呼吸循环中枢;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能增加汗腺及唾液腺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
伪麻黄碱有升压、利尿作用;甲基麻黄碱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等。
(2)黄连: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已经分离出来的生物碱有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和木兰碱等。
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这些生物碱都属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除木兰碱为阿朴菲型外,其他都属于原小檗碱性,切都是季铵型生物碱。
《中国药典》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要求含小柴碱不得少于5.5%,表小檗碱不得少于0.8%,黄连碱不得少于1.6%,巴马汀不得少于1.5%。
(3)防己:防己的有效成分为生物碱,总生物碱含量可达 2.3%-5%其中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约为1%,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约为0.5%。
《中国药典》以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由于两者分子结构中7位取代基的差异,前者为甲氧基,极性小;后者为酚羟基。
(4)洋金花:洋金花主要化学成分为莨菪烷类生物碱,由莨菪醇类和芳香族有机酸结合生成的一元酯类化合物。
主要有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和N-去甲莨菪碱。
(5)马钱子:马钱子成熟种子重生物碱含量为1.5%~5%,主要生物碱是士的宁(番木鳖碱)、马钱子碱以及氮氧化物,还含少量的10余种其他吲哚类生物碱,其中以士的宁含量居首,占总碱量的35%-50%,其次是马钱子碱,约占总量的30%-40%。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用植物,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用来治疗疾病或维护健康的植物。
药用植物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传统的医学体系中都使用了草药或植物的部分或全部。
其中,药用植物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是其产生药理作用的关键因素。
药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生物碱、酚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特殊糖类、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中,最常见的药物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它是许多药物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们常用的乌头、鸦胆子、风信子、白附子等等,都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因此可以对人体产生镇痛、镇静、降压等多种作用。
酚类化合物也是药用植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这类成分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后,通常会制成各种营养保健品或药物。
例如,生姜中的姜醇、辣椒中的辣椒素、芹菜中的豆状花扁桃酮等等,都具有消炎、解热、抗肿瘤等作用。
此外,药用植物的多糖也是许多中药的重要成分,常常被用于调理人体免疫系统。
多糖的化学结构特殊,可以与人体中的多种细胞结合,从而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和抵抗力。
以枸杞子为例,其提取的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压、保肝的作用。
氨基酸、特殊糖类等种类的药用植物成分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以人参为例,它所含有的三大类成分中,就包括了许多氨基酸和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提高体力、增强免疫力。
此外,还有一些天然的抗生素,如百部、菊花、鼠妇等,它们所含的特殊糖类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
药用植物通过化学成分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在使用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律。
首先是药量,药用植物的药量通常要按照医嘱调整,过量的使用会导致身体不适或中毒。
其次是药效,药用植物的药效与口服的时间、方式、人体状况等因素都有关,需要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
再次是质量,药用植物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用药用植物前需要确保其真实、优质、安全。
最后还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