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高一历史《第26课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1)(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掌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表现;
2.了解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特别是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3.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2.讲述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分析多极化趋势初步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阐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4.结合现实案例,讲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趋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史料教学,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讨论我国在这一背景下应如何应对;
2.探讨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这一趋势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结合现实案例,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与形成背景;
-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及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2.请学生从以下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深入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2.方法方面:强调史料教学、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掌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方法。
(2)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后初期,美苏凭借强大的实力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格局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随着战后欧日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对美国的霸权提出挑战的力量越来越大。
独立后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反殖反霸斗争中逐步走向联合,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世界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发展。
新课学习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设问:50年前的欧洲是一片废墟,但是50年后的欧洲不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还可以跟美国大哥抗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欧洲的联合1、原因:师生互动:欧洲的联合的原因是什么?(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材料一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区域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走向复兴的西欧,联合自强,建立欧洲共同体;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产生;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走向。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前一课是它的大背景,后一课是它的延续。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两极格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弱,要注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突出主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1)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过程,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2)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阅读教材法,激发法、思考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教案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回顾前课】【导入新课】材料一欧共体总部大厦、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大丰收、日本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会议四张图片材料二主要国家对两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欧洲经济共同体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
欧共体成立的必要性: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②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的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恢复和发展经济;③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
因此,西欧各国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现一体化;④雅尔塔体系使欧洲处于美苏两强的控制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
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发展,要求摆脱美国、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愿望日益强烈。
欧共体成立的可能性:①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②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③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④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⑤法德两国逐渐排除宿怨,实现和解。
欧共体的建立:①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④80年代中期,欧共体扩大到欧洲12国。
⑤90年代,欧共体确定经济上的目标是实现欧洲中央银行,政治上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联盟。
欧洲联盟成员国至1995年1月已扩大到15个并向东欧逐渐扩大。
1999年1月,欧元问世。
⑥2004年5月,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等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此次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
⑦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至此,欧盟已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共体的性质和影响:欧共体(现称欧洲联盟)本质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和国家政权协调建立的国家间经济联盟。
讲课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设计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李晓涛【导入新课】师:上课前呢我们首先来看一幅漫画,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从张这张漫画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呢?(呈现美日英法对伊拉克作战的态度漫画)有同学说是,英法没有听从美国的意见,如果是这样这是为什呢?这是因为包含德法的欧洲正在走向联合,那么,欧洲为何要走向联合的呢?这一问题答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中的一个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四、中国的振兴【讲授新课】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一)原因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内容“走向联合的欧洲”,刚才我们提到了欧洲为何要走向联合的呢?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请同学们看材料一现实原因:材料一:现在(注:二战后)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根本(经济)原因:材料二: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政治因素:材料三: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提示:两极格局)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思想因素:材料四:“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师:材料一告诉我们的原因是什么?生:师:说得不错,是现实原因,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合作意识。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其特点;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世界多极化的背景、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选择一个与世界多极化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该事件对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
3.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关于世界多极化的思考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
2.强调世界多极化对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4.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国际新闻,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最新动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难点: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各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世界多极化的过程。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世界多极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包括: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以一个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具体包括:
1.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标出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竞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我将运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与协作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和发展。
2.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如美苏冷战、日本崛起、欧洲一体化等,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
1.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2.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4.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现实中的世界多极化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高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目标引领、问题激疑】复习目标:1.仔细通读教材,填充自主探究内容,并熟记:“冷战”兴起的背景、表现、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及影响。
2.通过复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史实,能够归纳总结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熟练把握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化的发展演变,充分认识到多极化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示例:(山东省2014 年12 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第7 题,2 分)下列三幅图片反映出的主题是[ ]欧共体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会议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A.多极化的趋势B.美苏冷战C.第三世界兴起D.欧洲复兴【自主探究、知识建构】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冷战”的兴起:(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美国凭借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努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
④美苏两国在和方面根本对立。
(2)表现:(3)影响: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②美苏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③美苏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2.“冷战”中的热战:(1)表现:美国先后在亚洲发动和越南战争。
(2)影响:使“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受战争创伤,国际地位下降。
②20 世纪50 年代,西欧生产力得到发展,走上联合。
(2)形成:①1951 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和。
③ 1967 年,欧洲共同体形成。
(3)发展:建立,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
(4)影响: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推行的外交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讲解为主,结合历史事件和实例,阐述多极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2.重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极格局,以及随后多极化趋势的萌发和加强。
3.讨论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如中美关系、欧洲一体化进程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多极化现象。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如机遇与挑战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案例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这对高中生的历史观念和视野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我们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多极化概念、掌握多极化发展历程,并培养其分析和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如毛泽东、邓小平等,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增强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2.强调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高一历史《第26课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4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8.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1〕 人民版必修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冷战〞过程中孕育而出的多极政治力量。
这些政治力量对于美苏两极格局渐成冲击作用,其中的典型代表也将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成为国际格局多级化趋势当中的重要一极。
对于两极格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极政治力量,本课主要涉及到一个国家〔日本〕、两种国际联合的政治力量〔欧共体、不结盟运动〕。
教学目标①了解战后西欧各国经济恢复发展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掌握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理解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
②探究欧洲联合过程及途径,认识此过程对解决国家矛盾冲突的意义; ③认识体会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力量都应该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今天和未来国与国的关系应该是多元共生的和谐关系,这是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学重点 欧洲一体化的过程;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不结盟运动 教学难点 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教学过程利用第八单元前言内容导入新课:世界政治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战后两极格局之下,内部力量开始发生分化: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美国霸权地位动摇;不结盟运动兴趣,标志着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本目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析理解20世纪50年代起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政治方面联系第120页学思之窗中的史料与问题,突出美苏在欧洲的对峙,对欧洲和平造成的威胁,不断发展的欧洲既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影响,又要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联合是必需的途径。
了解欧洲战后经济恢复发展,认识到经济因素是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
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整理出欧洲联合的过程,突出1951、1957、1967、1993年重要年份,认识欧洲一体化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第26课,本课三个子目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三种政治势力的崛起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三种势力的崛起承接上一课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下启下一节课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因此本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说学情,学生通过上节课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这节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本课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
老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情分析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基本史实,学生提高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归纳的方法。
3、认识世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经济的崛起难点:理解各种政治势力崛起的原因说教学过程导入部分:我以1971年尼克松所说的一段话引入本课教学过程我将按课文的三个子目讲第一子目;运用材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欧共体形成的背景,运用自主学习法,学生总结欧共体的形成过程,老师加以补充,同时讲述欧共体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子目:主要运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归纳日本崛起的原因,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日本崛起的表现;老师运用讲述法讲述日本崛起的影响;合作探究学思之窗中对中曾根康弘这段话的认识。
第三子目,主要运用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这个子目,根据老师PPT所展示的各部分内容补充填写,自主归纳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2.通过认识经济发展对多极化趋势出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对中国的重要性;认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情景创设:探究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二: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舒曼计划》(1950年)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请回答:(1)为什么阿登纳说:“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感到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你认为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a.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b.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D.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3)在西欧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教材导言部分的“宿仇”主要指什么?法德矛盾;“宿仇”主要指:1870年的普法战争、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高一历史《第26课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2)(必修一)
基本知识目标:
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通过创设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启示,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
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画面和战后景象,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世界和平的关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以此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现代国际意识。
重、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留给我们的启示。
导入新课:
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给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欧洲统一的原因:
①二战后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②各国战后经济凋敝,出现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
③美苏争霸的影响。
④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联合。
⑤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年,三个共同体合并,通称欧洲共同体。
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对资本主义格局: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有:
(1)美国的大力扶植。
(2)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朝鲜、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4)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5)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
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
(1)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2)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起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4.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教师提问: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呢?
(1)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日本抓住了战后科技革命兴起的有利时机,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技术革新和改造,大力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日本政府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
日本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国的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的推动。
(3)符合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
(4)给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有: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
①二战后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
(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会议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3)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
首要任务:反对美苏超级大国霸权主义
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历史作用: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中国的振兴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从1956年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到十年文革的巨大挫折,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
最后说明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总结巩固: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多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多种国际力量的出现,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思考: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