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红楼梦的叙事手法与人物关系
叙事节奏与情节发展
叙事节奏和情节发展相互影响。作者通过调 整叙事节奏来控制情节的发展,同时情节的
发展也影响了叙事节奏的变化。
04
红楼梦的叙事手法与人物关系的艺 术效果
叙事手法的艺术效果
3
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各异,各有特 色。这种多样性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不同的人物身 上得到启示和感悟。
叙事手法与人物关系的综合艺术效果
叙事手法与人物关系的相互影响
叙事手法与人物关系在红楼梦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叙事手法的运用使得人物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而人物关系的展 开又需要相应的叙事手法来呈现。
补叙
总结词
补叙是红楼梦常用的叙事手法之一,通过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补充相关的情节或细节,以使故事更加完整和丰富 。
详细描述
在红楼梦的叙事中,作者常常采用补叙的方式,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补充相关的情节或细节,以使故事更加完整 和丰富。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而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情节和细节, 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预叙
总结词
预叙是红楼梦另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法,通过提前揭示事件或情节的结局,以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和用预叙的方式,提前揭示某些事件或情节的结局,以增加故事的戏剧 性和张力。这种叙事手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情节的起伏和转折,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提 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贾母与贾政
贾母和贾政是红楼梦中的一对母子,他们的关系充满了尊敬和亲情。贾母作为家族的长辈,对贾政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承 担起家族的重任。而贾政则对母亲充满敬爱,尽力满足她的期望。
《红楼梦》中的艺术技巧与叙事风格
《红楼梦》中的艺术技巧与叙事风格《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不仅在情节安排上精彩纷呈,而且在艺术技巧和叙事风格上也堪称经典。
本文将重点探讨《红楼梦》中的艺术技巧和叙事风格,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一、艺术技巧1. 人物刻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在表现林黛玉的形象时,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使读者看到了她的聪明才智、独立个性和矛盾情感。
另外,通过书写多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角色性格转变,作者成功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多面貌。
2. 对话技巧对话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叙事方式之一。
作者巧妙地运用对话,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同时,对话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驱动力,使故事更加有张力,引人入胜。
3. 描述技巧《红楼梦》中的描写十分丰富生动。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通过形象、声音、触觉等多个感官的刻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氛围。
同时,作者还善于以景映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折射出人物内心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
二、叙事风格1. 抓住人物情感《红楼梦》以人物情感为核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交流,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内心的纷乱世界。
作者巧妙地运用人物的独白、思考和回忆,使读者能够洞察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2. 多线叙事结构《红楼梦》采用了多线叙事结构,通过交错叙述不同的故事情节,使整个小说更加丰满和庞杂。
这种叙事方式既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又能够展现出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社会背景的多变。
3. 反讽与幽默《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反讽和幽默的手法,几位女主角的歌词、对白和行为常常富有戏谑意味。
这种叙事风格不仅使作品更加风趣幽默,也通过讽刺和嘲笑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虚伪。
红楼梦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技巧
红楼梦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技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曹雪芹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和文学技巧,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带来了极高的阅读体验。
首先,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回忆叙事的手法。
整个小说以宝玉回忆的方式进行,通过宝玉的视角,将他与贾府众人的种种遭遇和经历逐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叙事手法既能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和发展。
通过回忆叙事,曹雪芹不仅刻画了众多人物的形象,还揭示了他们复杂的感情和世俗名利的残酷。
回忆叙事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也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其次,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大量运用了对话叙事的手法。
通过对话,人物之间的思想、情感和观念得以真实地展现出来。
对话叙事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
曹雪芹在对话中巧妙地加入了幽默和讽刺的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读者也能更加容易地被故事所吸引。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就是旁观者叙事。
曹雪芹通过设立旁观者的角色,让他们对故事进行评论和观察。
旁观者可以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批判社会现象,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叙事手法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使得故事更具思考性和哲理性。
通过旁观者的叙事,读者能够更好地思考一些人生、爱情、亲情等等问题,这也正是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原因之一。
此外,红楼梦还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技巧。
例如,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插叙和夹叙的方式,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冲击力。
他还通过象征手法、对比手法、意象描写等形式,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善于运用色彩描绘,通过对色彩的鲜明运用,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总之,红楼梦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技巧无疑是曹雪芹艺术创作的杰作。
他巧妙地运用了回忆叙事、对话叙事和旁观者叙事这些叙事手法,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红楼梦》文学风格:红楼梦的小说艺术创作
《红楼梦》文学风格:红楼梦的小说艺术创作《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以其卓越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部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小说,它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叙事技巧、人物描写和意境塑造等方面,分析《红楼梦》的文学风格,探讨其小说艺术创作。
一、精妙的叙事技巧《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
作者曹雪芹运用大量的回忆和插叙手法,使故事呈现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结构。
例如,小说以“石头记”为主线,夹杂着大量的诗词曲赋等文学表达形式,将故事情节与文学艺术有机结合。
这种叙事技巧使得《红楼梦》具有了复杂而丰富的艺术层次,令读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二、细腻入微的人物描写《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
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使得每个人物都具备了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
例如,贾宝玉聪明机智,却又极为敏感;林黛玉聪颖敏慧,却又爱憎分明。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红楼梦》中的世界栩栩如生,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独特的意境塑造《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意境塑造而脍炙人口。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和绘画描写,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选择,作者成功地将儿女情长、生死别离等主题与优美的诗词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感动。
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断肠时,月中把酒迷离林”的诗句,深深地凸显了悲剧色彩,令人唏嘘不已。
四、独特的语言风格《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典范。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和内心独白,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同时,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描述常常用词极其贴切,令人会心一笑。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为《红楼梦》赋予了深刻的艺术魅力。
总之,《红楼梦》以其卓越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小说艺术创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鲁迅先生凭借着自己的艺术感悟力,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遗憾的是他没有展开阐释,但我们可以意会到:“打破”是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是主动冲破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束缚,但并不意味着它与传统的决裂。相反,更重要的则是如何认识创新?
一、以大观小:以无限的尘外时空关照有限的尘世时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以虚涵实;以虚化的背景时空容涵实在的具体时空;
——李庆信.论《红楼梦》的叙事时空建构[J].社会科学研究.1994,(3):85—91.
所有属于叙事艺术的作品都有一个叙事人。……这就意味着,对于叙事艺术来说,叙事人从来就不是作者,无论人们知道与否,叙事人只是一个作者创造并接受了的角色。
——[德国]沃尔夫冈·凯瑟.《谁是小说叙事人?》[A].王泰来等编译.《叙事美学》[C].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11.
在话本小说中,由说书人充当叙述者,小说的故事由说书人直接讲述给拟想听众(看官),说书人充当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对事件进行干预和控制,以后的拟话本和章回体小说,大都遵循这一模式。这一体制在一定时期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和普及起过作用,也出现过一批优秀作品。但这种程式化的模式制约着作家进行个性化的书写,也不利于中国小说形式向高层次发展,因此作者与叙述者的分离是必然的。与说书人叙事的直接交流相比,叙述者叙事在作者与叙述接收者之间增加了一个叙述者作为中间环节,保持了一定的审美距离,叙述者的存在避免了作者的直接介入,也更有利于叙事本身的艺术化。它们两者之间的对比大致如下:
——齐裕火昆. .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10.
《红楼梦》作为一部融写实与写意、现实与神话、诗情与哲理于一炉的伟大小说,其叙事的时空建构既深深扎根于现实世界,又大胆超越了具体现实;既以经验世界与外部世界为基础,又延伸到超验世界、梦幻世界与心理世界。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黛玉葬花
黛玉偶听“牡丹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沁芳闸共读西厢
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
神秘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 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 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显 示出高雅的诗人小说的特征,成为中国古代 小说的艺术精品。
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
+ 一、第一人称源叙述; + 二、第三人称前叙述:石头是作者的代言, 空空道
人又成为石头的代言, 曹雪芹最终代替了空空道人 而与作者回归。 + 三、第三人称主叙述:“出则既明, 且看石上是何 故事”。这句话使得《红楼梦》叙述视角的再转移。 + 四、作品人物支叙述(固定人物有限视角):如葫 芦庙小沙弥向贾雨村讲述英莲的身世遭际, 水月庵 老尼静虚向凤姐讲述张财主家女儿张金哥与李衙内 守备公子的婚姻纠葛, 宝钗见宝玉与黛玉的禅诗讲 述当日南宗六祖慧能参禅念偈的故事, 平儿向薛宝 钗讲述贾赦强夺。
出版社2004年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述视角模式的转变》, 上海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吴伟凡:《<红楼梦>的多视角叙述及其对审美古 典性的超越》,名作欣赏,2014年
+ 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
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 叙述。叙述人叙述视点的自 由转换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 叙事方式。
+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
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 术最高峰。它以北方口语为 基础,融会了古典书面语言 的精粹,经过作家高度提炼 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 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 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用 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 有立体感。
繁荣贾府
查抄贾府
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 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 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 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 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从爱情悲剧来看, 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的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 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 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 的败落。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 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这样全书 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 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红楼梦》的叙事艺术:1、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
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
2、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
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
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特征_简析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是什么_红楼梦的结构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3、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从而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作品所要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加以诗化,唱出了美被毁灭的悲歌。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致使宝玉大病之后对黛玉越发痴情。
4、象征手法的运用,引领读者伴随弦外之音,去参透人生的奥秘,也使作品像诗一样具有含蓄、朦胧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引起几百年来不断的猜想、思索,成为长久的探索的课题。
5、《红楼梦》采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的方法,使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故事和画面之间的转换非常自然,不着痕迹。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特征_简析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是什么_红楼梦的结构6、《红楼梦》不但在叙述者问题上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而且在叙述角度上也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赏析《红楼梦》的赏析
红楼梦赏析《红楼梦》的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段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的赏析,即叙事结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一、叙事结构《红楼梦》的叙事结构非常复杂,可以被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林黛玉梦中的故事,第二层是书中的故事,第三层是作者生活经历和哲学思想的反映,第四层是全书的象征内容。
这四个层次相辅相成,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叙事结构。
在《红楼梦》中,作者采用了极其复杂的时间结构,利用了多种叙述手法,如回想,梦幻,笑话,讽刺等。
同时,作者也利用了人物关系的变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来构建叙事结构。
例如,书中的主角贾宝玉曾经拥有一段和薛宝钗的感情,然而因为叶经天的出现,这段感情得不到继续。
此外,本书中还描写了众多的情节和事件,如林黛玉的死亡,贾宝玉的赴京等,这些情节和事件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叙事结构。
二、文学价值《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它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巅峰。
这部作品不仅在古代取得了很高的声誉,在当代也广受好评。
第二,它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无论是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还是语言和风格,都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
第三,它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部描述清朝封建社会生活的作品,它为我们了解清朝封建社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三、思想内涵《红楼梦》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悟空性,返璞归真”。
作者通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恋、宝钗对抗宝玉的冷漠和心灵的沟通,告诉我们人们应该珍爱自己的天性和品行。
尤其是贾宝玉的出家,林黛玉的自杀,它们都向人们传递着人生的意义。
此外,作品还探讨了性别、宗教、婚姻等社会现象,对中国文化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历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四、艺术风格《红楼梦》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部典型的典雅小说,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隐喻等。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杜亚男《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亦是一部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红楼梦》中的事件、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是叙事文学的典型,文中运用了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在全知视角和限制性人物视角之间转换,使读者更加直接地了解人物的心灵,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
同时,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叙事模式有其独到之处,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思维模式在文中皆有运用。
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更为典型,关于王熙凤的出场妇孺皆知,传神的肖像描写,细致的服饰描写,以及耐人寻味的语言描写,使读者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印象十分深刻。
此外,《红楼梦》采用整体性的宏观叙事结构,是以大时空总揽小时空的时间框架。
下文将主要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关于叙事视角的转变及应用、《红楼梦》的叙事模式、人物形象的叙事艺术、由小到大的叙事手法及其空间叙事特点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全知性叙事视角和限制性叙事视角的运用(一)限制性叙事视角还有第六十一回的玫瑰露事件,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叙述出来。
同时,限制性视角也体现在人物描写中,对于贾宝玉的描写,先是借冷子兴之口对他的出生做介绍,后又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来反映宝玉形象,后来又写香菱、平儿晴雯她们眼中的宝玉。
通过多个人物的不同视角来描绘宝玉的完整形象。
(二)全知性视角在《红楼梦》中,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视角叙述者。
尤其在人物心理方面,像第二十九回,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活动。
当时宝玉心想:“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
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
”黛玉心里想的是:“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
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文中有大量篇幅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
红楼梦叙事艺术
红楼梦叙事艺术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叙事艺术被广泛认为是精湛而独特的。
以下是《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特点:
1.
描写细腻:《红楼梦》以其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丰富细腻,作者曹雪芹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喜怒哀乐等情感状态,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共鸣。
2.
众多人物角色: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丰满的、各具特色的人物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行为特点和命运。
这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和对抗,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3.
多层次的故事结构:《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融入了大量的家族斗争、权力争夺、婚姻纠葛等次要线索。
小说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编织出一个庞大的家族世界,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使故事更加丰富多样。
4.
诗词咏唱:《红楼梦》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咏唱,这些诗词既是人物心情的抒发,又是情节推进的手段,同时也是对人物和情节的
象征和隐喻。
诗词的运用使小说更富有艺术感和韵律感,为故事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5.
反讽和幽默:《红楼梦》中常常运用反讽和幽默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小说既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思考,又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精彩]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一、《红楼梦》的叙事风格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与把握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实在和空幻的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神秘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显示出高雅的诗人小说的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精品。
《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自觉地运用象征的形式,使作品婉约含蓄,有如雾里微露的楼台,是那样的朦胧又那样的壮观;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
它不象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的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深度;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
整部小说象一首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的长诗,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二、《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各种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
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着重展开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为主线,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这个现实世界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
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的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
这样全书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
甄士隐联系着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贾雨村一头联系着甄士隐,一头联系着贾府,他们两人升沉好坏,出世入世两相对照,甄贾二宝玉两相映衬,使作品呈现出亦真亦假的变化,使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叠影相加,形成一体,对全书作出理性的阐释。
简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简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
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 描写细腻入微,《红楼梦》通过精妙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
情感、性格和心理变化。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每个人物
的形象,使他们栩栩如生,令读者产生共鸣。
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贾迎春等主要人物,还是众多次要角色,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们仿佛能够亲眼目睹他们的一举一动。
2. 独特的叙事结构,《红楼梦》采用了独特的双线叙事结构,
一线是贾宝玉的故事,另一线是作者自己的故事。
这种双线叙事方
式使小说更加丰满和复杂,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和人生观,
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张力。
3. 独特的艺术手法,《红楼梦》采用了大量的对偶、反衬和象
征手法,使小说更加富有艺术感和哲学深度。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
玉的对比,贾母和王夫人的反衬,以及宝玉手中的石头代表着他的
命运等等,这些都是作者巧妙运用的艺术手法,使小说更加丰富多
彩。
4. 对社会现实的揭示,《红楼梦》虽然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
它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
小说中的大量细节描写了
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和虚荣心态,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
的被动地位和命运无常。
通过这些揭示,作者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
刻的思考和批判。
总的来说,《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叙事艺术
红楼梦叙事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书描绘了清朝时期某个富豪家族的生活和命运,以及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美好。
本书在文学叙事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技巧,下面介绍几个关键点。
一、精细刻画人物形象作者曹雪芹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非常精细,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特点,生动而形象。
如贾宝玉,懵懂幼稚,敏感多情;林黛玉,娇媚灵动,才情过人;王熙凤,精明干练,心狠手辣。
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作者成功地将社会中各类人物的性情、行为透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在叙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用紫砂壶、贴花匾、葫芦等物品,把生动的情节、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贾宝玉送花给林黛玉的那个紫砂壶,象征着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而林黛玉踏碎的贴花匾则象征着她对世俗虚荣和婚姻束缚的反抗,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锻炼细腻的情感描写能力《红楼梦》里的情感描写非常细腻动人,通篇充斥着丰富的感情色彩。
如宝玉的“香雾空濛”、“催花急雨”,林黛玉的“梦幻泼墨”,这些描写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情感的掌握和理解,更让我们产生共鸣。
四、充分利用场景渲染气氛场景是小说叙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它不仅能够为故事情节提供背景,还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故事的发展。
而《红楼梦》中,场景则更是似真似幻,虚实交融。
比如北静王府的区别于花园别墅的排场,鸳鸯枕旁的小品文,这些场景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极大地推进了情节的发展。
总之,《红楼梦》在叙事艺术方面是值得学习的典范,它细腻地刻画人物、运用象征手法、描写情感、渲染场景,都达到了一种高水平的艺术境界,让人们非常难忘。
而对于我们创作小说来说,需要认真研究《红楼梦》的叙事技巧,从中吸取营养,以便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艺术手法:《红楼梦》中叙事技法的深入分析
艺术手法:《红楼梦》中叙事技法的深入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叙事技法的运用无疑是吸引读者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重点分析《红楼梦》中的叙事技法,探讨其在描写人物形象、塑造中心意象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一、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红楼梦》以其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叙事技法在此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对话交流,作者曹雪芹成功地刻画了众多动态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同目睹其真实生活一般。
例如,李纨、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都通过叙事手法得以完整呈现,读者仿佛真正了解到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除此之外,作者还巧妙地使用视角转换的叙事技巧,让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一个人物。
通过不同人物的眼睛,读者可以透过多重视角,深入了解人物内心的动态与矛盾。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增强了人物形象的鲜明度,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情节发展。
二、中心意象的巧妙构建《红楼梦》中的叙事技法还体现在其对中心意象的巧妙构建上。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中融合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通过叙事手法将其融入情节之中,达到丰富作品内涵的目的。
举个例子,作者通过对花木的描写,将花木意象与人物形象相联系,以突出人物的感情、性格特点和命运。
通过对黛玉的描述,黛玉如同一株垂死的花木,形象鲜明地传达了她的忧郁、矛盾和寂寞。
这种意象的叙述方式在整个作品中贯穿始终,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也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推动情节发展的技巧运用叙事技法在《红楼梦》中不仅在人物描写和意象构建方面表现出色,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首先,作者沉浸于细腻入微的叙述,通过渲染情景、交代人物关系、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等手法,创造出一种紧张、悬疑的氛围,使得读者对故事的发展充满期待。
例如,在林黛玉生病时,作者以一种暗示与悬疑的描写方式,将读者的焦点由病情延伸到了与其相关的各个人物身上,推动了情节的曲折与发展。
红楼梦独特的叙事结构与艺术手法
红楼梦独特的叙事结构与艺术手法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使其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在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方面的独特之处。
一、叙事结构的独特性红楼梦以贾宝玉为主线,通过宝玉及其他主要人物的生活经历和命运展开叙述,但并不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呈现。
相反,它采用了错综复杂的回溯、穿插和跳跃结构,独特地将故事分成前、中、后三个部分。
在前半部,作者以宝玉的童年和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贾府的繁华与朝堂的荣辱。
其中,对黛玉和宝玉的“金钏袖,罗帕裙”之间的情感纠葛进行了深入描写,展现了世俗对于真爱的摧残。
中半部则着重描写了宝玉与黛玉、薛宝钗等女主角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和宝玉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展示了封建家族的虚荣和道德沦丧。
后半部则呈现了贾府的兴衰及宝玉的心灵归宿。
宝玉逐渐觉悟,并最终明白了世俗欲望的虚幻和生命的无常。
整个叙事结构既有前后贯通的重点人物线索,又有穿插和跳跃的章节,展示了人物的复杂性与命运的无常性。
二、艺术手法的独特性1. 描写细腻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异常细腻,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鲜活而立体。
无论是贾府的众多人物还是外来的富商豪绅,作者都用精心的笔墨勾勒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例如,黛玉的病弱和情感纠葛使她成为小说中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
2. 隐喻与象征的运用红楼梦以富有意象的隐喻和象征手法为其情节增添了深邃的艺术内涵。
作者通过花卉、宝石、诗词等形象的运用,巧妙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命运和社会背景。
例如,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红玉、薛宝钗的银钗都代表了宝玉和黛玉情感的复杂性和无奈。
3. 非线性叙事与多角度描写红楼梦的叙事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进行,而是采用了多重视角和复杂的故事情节。
通过时间的错位叙述、人物的回忆和作者的跳跃插叙,使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为小说增添了层次感和深度。
红楼梦的叙述手法分析
红楼梦的叙述手法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首。
它以细腻的描写、精妙的叙述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叙述手法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分析,探讨其独特之处。
首先,红楼梦以多线叙事为特点。
小说中涉及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命运,通过这些家族的兴衰叙述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画卷。
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小说的主线。
作者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和人性的复杂性。
其次,红楼梦采用了插叙的手法。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诗词、曲调和故事,以及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思考。
这些插叙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还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例如,故事中出现的《葬花吟》一诗,通过描写葬花的情景,抒发了贾宝玉对生命短暂和人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预示了后来的故事发展。
第三,红楼梦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小说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对比鲜明,通过对比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例如,贾府和王府的对比,贾府奢华繁复,人情冷漠,而王府则注重家风家训,人伦关系和谐。
这种对比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贾府的虚伪和王府的真实。
第四,红楼梦注重细节描写。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腻,通过细节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例如,林黛玉的形象描写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如“那人儿生得白净,宛然如一朵含露的芙蓉花”、“泪眼婆娑,娇容如花”等,使得读者对她的形象有了直观的感受。
同时,小说中还对细节进行了精确的描绘,如宴会场景、服饰细节等,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真实。
第五,红楼梦运用了象征手法。
小说中的很多人物和事件都具有象征意义,通过这些象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被赋予了超越尘世的意义,代表了纯洁和美好;而贾宝玉的病态和林黛玉的早逝,则象征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悲剧。
这些象征使得小说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思考。
《红楼梦》的写作艺术
《红楼梦》的写作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写作艺术和成就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下是对其写作艺术的简要分析:1.宏大与细腻并存《红楼梦》在描绘社会生活方面具有极大的广度和深度。
从贵族家庭到平民百姓,从繁华都市到乡村田野,各种社会角色和生活细节都有所展现。
同时,作品在描绘人物心理和情感方面极其细腻,深入到个体心灵的深处,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2.现实与理想相融合《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作品也融入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表现在对某些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计上。
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融合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反省价值。
3.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红楼梦》采用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在叙事部分,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在抒情部分,作者通过优美的诗词和曲赋,表达了对自然、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感受。
这种叙事与抒情的结合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4.多元的人物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经历和命运。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5.语言艺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非常精湛,既保留了古代汉语的韵味,又融入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作者善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语言既优美又生动。
同时,作品中的诗词曲赋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总之,《红楼梦》的写作艺术成就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深度和广度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红楼梦第三回叙事艺术
红楼梦第三回叙事艺术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湛的叙事艺术而闻名于世。
第三回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第三回的叙事艺术。
第三回的叙事手法独特,采用了嵌套叙事的方式。
整个回目以贾母召集贾府众人赏灯为主线,通过召集赏灯的过程,嵌入了许多小故事和插曲,如宝玉与黛玉的相遇、贾母与宝钗的对话等。
这种嵌套叙事的方式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读者可以一边读主线故事,一边欣赏各种小故事的情节发展,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第三回的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描述宝玉与黛玉相遇时,曹雪芹用了“窗外新月弯弯,疏疏星雨点点”的描写,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
另外,曹雪芹还巧妙地运用了对偶句,如“宝钗笑道:‘我如今是太太,你是丫头,如今也该叫我宝姐姐了。
’”这样的对话不仅表达了人物关系的变化,同时也增添了幽默感。
第三,第三回的叙事节奏紧凑。
整个回目情节跌宕起伏,节奏明快,没有冗长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一气呵成地读完。
例如,宝玉与黛玉的相遇、贾母召集众人赏灯等情节都紧扣主题,没有多余的琐碎描写,使得故事更加紧凑有力。
第三回的叙事角度独特。
整个回目以贾母的视角为主线,通过她的
眼睛,读者可以看到贾府各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例如,贾母对宝玉的宠爱和对黛玉的喜爱,以及对宝钗的赞赏等都通过她的视角展现出来,使得读者对贾府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回《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独特而精湛,运用了嵌套叙事、优美的语言、紧凑的节奏和独特的叙事角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
《红楼梦》中的叙事手法与文学结构分析
《红楼梦》中的叙事手法与文学结构分析引言当提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时,《红楼梦》无疑是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
这部小说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采用了多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结构。
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复杂性和独特之处。
叙事手法1. 第一人称叙事《红楼梦》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让读者通过角色的视角来了解故事的发展。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叙述,读者可以更加贴近故事的发展,并与其中的人物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2. 反复叙述和回溯《红楼梦》中也采用了反复叙述和回溯的手法。
这种手法使得故事的时间线变得复杂,但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不断的回溯和重复叙述,作者实现了对故事的多次解读和揭示,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3. 书信、诗词和对话书信、诗词和对话是《红楼梦》中常见的叙事手法。
通过这些形式,作者可以更好地展示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书信的形式使得角色间有更多的互动和联系,诗词则通过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为故事增添了一层艺术氛围。
而对话则更加直接地展示了角色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文学结构1. 岁时结构《红楼梦》的文学结构是基于岁时的,按照四季的变迁进行分章。
每个章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情节和氛围,使得整个故事具有一种自然流转的感觉。
这种结构的运用使得故事更加有连续性和节奏感。
2. 对偶结构《红楼梦》中采用了对偶的结构,通过对比和对称呈现了不同角色的命运和对立。
贾宝玉和林黛玉、王熙凤和薛宝钗等角色之间的对比和对立,展示了不同社会地位和背景的人物在同一命运下的幸与不幸。
3. 歌词和诗词《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了歌词和诗词,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一种韵律和音乐感。
这些歌词和诗词给作品增添了一层艺术氛围,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
《论《红楼梦》中的独特叙事手法与文学价值》
论《红楼梦》中的独特叙事手法与文学价值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精湛的语言艺术而闻名。
本文将讨论《红楼梦》在叙事手法上的独特之处,并分析其具有的文学价值。
一、多角度叙述《红楼梦》以贾宝玉为主线,通过各种视角展开故事,包括贾府内外众多角色的参与。
这种多角度叙述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动动机,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和复杂性。
二、夹缝写意作者曹雪芹善于运用夹缝写意的手法,在深刻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巧妙地融入社会背景、历史事件和家族命运等元素。
这种写作方式不仅拓宽了小说题材,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人物性格和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含义。
三、诗词歌赋的运用《红楼梦》中融入了大量诗词歌赋,这一特色在古代小说中较为罕见。
通过嵌入诗词,作者表达了对情感、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描绘。
这种文学手法使作品更具美感和艺术性,并且为读者提供了欣赏古典诗词的机会。
四、讽刺与幽默虽然《红楼梦》是一部伤感悲剧,但其中也渗透着讽刺和幽默的元素。
作者借助这些手法来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对人性弊病进行剖析,并带给读者一些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五、文学价值1.《红楼梦》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示了细腻而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成为揭示人性困惑和社会现实的优秀文学作品。
2.多角度叙述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性格塑造。
3.写意夹缝式的叙述方式使作品更贴近生活,也增加了读者对于人物遭遇的共鸣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
4.诗词歌赋的运用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造诣和艺术表现力,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美感。
5.讽刺与幽默为小说注入了活力,使得作品不仅悲剧色彩浓厚,还带给读者一些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结论《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文学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多角度叙述、夹缝写意、诗词歌赋和讽刺幽默等元素相互交融,在描绘人物形象、探讨人性困惑和批判社会弊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作者:夏元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4年第03期1.《红楼梦》的开篇《红楼梦》是一部煌煌巨著,70余万言(包括后40回),人物众多,情节复杂。
像这样一部纷繁的小说,应当从哪里叙述起?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红楼梦》的开局其实有三次。
第一次是“此开卷第一回也”至“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之前。
说是开篇,不如说是回前批语。
所讲,是为什么要将“真事隐去”,和为什么要用“假语村言”。
中心似乎是说“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以及作品的主旨,不过“梦”、“幻”二字。
这些话到底是作者的自述?还是读者的评点?我不是版本专家,弄不清楚。
也许作为阅读提示更恰当。
第二次是从“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开始,讲的是石头的故事。
这个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是女娲氏炼石补天剩余的一块。
因为经过了锻炼,自然具备了灵性。
无材补天,自怨自艾。
后请一僧一道携入尘中,于诗礼簪缨之地,温柔富贵之乡,烟柳繁华之处走了一遭,后又回归青埂峰下。
被一个空空道人看见,抄录了石上的文字,变成了《石头记》传奇。
这一节倍受重视的至少有两点,一是《红楼梦》主人公宝玉和黛玉的前世,也就是“木石前盟”的故事;二是作者的小说观念。
最后吟出一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谁解者,大约不单是作者的情感寄托,也包括艺术追求吧?几百年来,解者不少,但真能悟透者有几人?真的不幸被作者言中。
而《红楼梦》的真正开端,恰恰是甄士隐的故事。
甄士隐算不得全书的主角,就是他的女儿英莲(香菱),也排不上座次。
可为什么全书竟要从这里开篇?值得细玩。
其实,《红楼梦》有许多条线索,犬牙交错,纷繁复杂,处处都是结点,处处都可撒开网来,叙述最不易把握。
这些线索,以世界论,既有现实中的人世,又有太虚幻境的仙界。
以人物论,既有宝、黛、钗等主要人物,又有金陵十二钗等次要人物。
以线索论,既有宝黛爱情,又有贾史王薛的家族史,还有官场险恶,等等,不一而足。
可这些复杂关系究竟从何而起,方能顺理成章地讲述?才能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好,甄士隐是个绝佳的结穴。
甄士隐于故事分量虽然不重,但从写作的角度却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这一点容我慢慢道来。
首先,甄士隐可以联系真、幻两个世界。
真者,现实人世;幻者,僧道二仙、太虚幻境等。
当然,书中有提醒: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不要以为现实是真的,其实不过是幻;不要以为幻境是幻的,说不定隐着世间万物的真谛!真、幻、有、无,谁能分辨得清?迷者自迷,悟者有几?这也是全书的要害。
但从写作的角度,如何将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连通起来?通检《红楼梦》中人,唯有甄士隐可当此重任。
甄士隐虽然不过是一般乡宦,但却也是神仙一流的人物。
他“性情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有常人难比的悟性。
正是他,才可以于梦中识得通灵,于梦中听得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夙因前缘。
他既可以将读者引入神仙世界,又可以轻松将叙述转到现实中来。
所以他是一个最方便的穿插连贯的人物。
换一个人,比如贾宝玉,虽然他后来也神游了太虚幻境,识得金陵十二钗的册子,但那是后来的事。
小说如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写起,不仅唐突,前面很多的细节还得回叙,所以贾宝玉不是最好的人选。
何况贾宝玉即使能够进入太虚幻境,也只是以一个观者的角色出现,不可能悟出玄机。
后面的游历就可以证明,警幻仙姑的良苦用心,以及所说的莫名其妙的话,他皆不能洞彻。
宝玉不行,其他人物更不可以。
而如果从冷子兴演说开始,则未免太实,读者未必有阅读的期待。
所以甄士隐的安排是独具匠心的。
第二,以甄士隐开篇可以暗示主题,引领全书。
《红楼梦》主题是什么?专家们各有分析,意见歧出。
但比较统一的一点就是“幻”,就是那一僧一道的“好了歌”。
曹雪芹是翻过筋斗的人,翻来翻去,见过那么多的苦难悲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若要好,只有了;只有了,才是好!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而呼吸领略者,独宝玉而已。
”宝玉呼吸领略了,最后怎么样?悬崖撒手,遁入空门。
甄士隐经历了失女之痛,又经历了失火之灾,还经历了老丈人的白眼,最后在“好了歌”的点化下,翻然猛醒,作了“好了歌注”,随那僧道飘然而去了。
这就很有意思。
我们可以这样说,甄士隐的故事虽然与贾宝玉的不尽相同,但以其幻灭性质,二者并无区别。
将甄士隐的故事,看作为贾宝玉的故事,或世人故事的一个缩影,未为不可。
而这个主题的提示,也是其他人物所不能比拟的。
第三,方便抽取叙述线索。
甄士隐虽然与小说主人公未发生直接关系,但暗地里,他却正好是个交结点。
他从梦中识得通灵,听取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则是与宝、黛发生了关系。
而寄居在葫芦庙里的贾雨村,正是得到了他的资助,才有第一次腾达的机会。
贾雨村又是黛玉的老师,日后携带黛玉进京,这又是现实关系之一种。
甄士隐的女儿英莲日后成了薛蟠之妾,则又与薛家发生了关系。
且英莲的案子还是雨村审的,其关系又多了一层。
这还是明的关系,暗的还有很多。
比如雨村吟诵的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中待时飞。
”雨村表字时飞,而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宝钗。
难怪有人将雨村和宝钗编成了故事!还有“好了歌”所说的人生四种情形,都可以一一在书中找到对应,说是暗示也未尝不可。
这又是别的人物所牵扯不出来的。
长篇小说的开头应该说是一个难题,开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关系到叙述的自然流畅。
中国几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其开头各有千秋,但最好的还是《红楼梦》。
《金瓶梅》是讲道理开头,《水浒传》是说历史,《三国演义》感叹兴亡,《西游记》直接切入主人公的出生。
虽然各有各的道理,但以其开篇的大气,伏笔之多,从容但也陡峭,笼括主旨等方面而言,还得首推《红楼梦》。
我看脂评,希望看到从宏观角度谈论《红楼梦》开篇的文字,可惜没有。
脂评尽在小处发议论,不及金圣叹更具艺术眼光。
我自然更没有艺术眼光,所言不过是一点肤浅的体会。
但即使肤浅,也可能引发读者从叙事学的角度细读《红楼梦》,那正是我所期待的。
2.王夫人的亲疏《红楼梦》写黛玉进贾府细致,叙宝钗进贾府简略,但一详一略,各有各的道理和韵味。
且说王夫人对钗黛二人的态度便大有分晓,亲就是亲,疏就是疏,行动言语之间完全是两种作派。
黛玉进贾府,王夫人不过是尽做长辈的职份,该客气的客气,该应酬的应酬,该吩咐的吩咐,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话柄,但到底说不上亲热。
尤其当着黛玉说宝玉,提醒黛玉不要惹宝玉淘气,这在宝钗那儿便不成问题,独独在黛玉那儿留下了心患,可见王夫人一开始就对黛玉另眼相看。
也可能是黛玉长得风流袅娜,王夫人不可能不有所提防。
但宝钗的到来则不同,虽然王夫人的心理只是由作者作了一番交待,但从这番交待里,分明感觉得出王夫人的喜悦。
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了雨村就中维持了,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
过了几日,忽家人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在门外下车了。
”喜的王夫人忙带了人接出大厅来,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姊妹们一朝相见,悲喜交集,自不必说……王夫人如此对待薛姨妈,原是应该的,毕竟黛玉与自己并无血缘,而姨妈是自己的姊妹,宝钗也是自己的外甥女,自然不光是客气的事。
王夫人不仅亲自带着姨妈将礼物送到各处,还带了薛蟠等见了贾政、贾珍等人,等于是郑重其事的向众人推介。
这原也是情理中事,但却为日后宝黛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无论从哪方面说,真正掌着荣府大权的王夫人,是不可能选黛玉做自己的儿媳妇的。
贾府中分明有两党,王党和贾党。
王党的势力本来就强,何况又加上了薛家?贾党不能说弱,但黛玉本来就势孤力单,尽管有贾母这样的太上皇护持,但没有贾政的真正鼎力,黛玉的下场可想而知。
即使是贾政,就是他要保护黛玉,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也是个耳根子软的人,在老婆面前能有什么作为?而王子腾的势力,也不是贾政能够忽视的,所以虽然有个做了娘娘的女儿,也还是处于弱势。
我们常说钗黛如何如何,其实从《红楼梦》一开始,钗黛的不同命运就已经埋下了根子,改变不了。
这不是某个人作祟,实乃情势必然。
嗟呼!3.王熙凤的出场《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此根据人民文学1982年版本。
此回的回目有好多种,最常见的还有“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和“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可能是先入为主,我觉得“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比较好,其他两种均有不妥,此处不议),写了好多主要人物出场,宝黛之外,还有贾母、王熙凤、迎春三姊妹等。
我以为写得最好的当属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
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
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吧,可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