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感知结构重构_基于文本与复杂网络分析的研究_钟栎娜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本成为了影响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大连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连市的旅游资源。
以山海交融的山东半岛为背景,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无论是壮观的金石滩,还是优美的森林公园,大连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大连市还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独特的滨海风光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给人一种开放、活力和现代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来研究人们对大连市的旅游形象感知。
网络文本分析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在网络上发布的文本数据,来获取他们对某个事物的观点和评价。
以大连市为例,我们可以收集大连旅游相关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旅游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评论。
然后,我们需要对这些用户评论进行文本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进行分词和去除停用词等预处理工作。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情感分析算法来判断用户评论中的情感极性,即正面、负面或中性。
最后,我们可以统计各类情感评论的频次,来了解人们对大连市旅游形象的整体评价。
通过分析用户评论,我们可以发现大连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正面情感评论可能包括对大连市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旅游设施的称赞,如“大连金石滩的沙滩非常美丽,景色十分壮观!”负面情感评论可能包括对大连市的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的批评,如“大连市的交通状况让人非常头疼,一次出行就堵在路上一个多小时!”最后,我们可以根据用户评论的结果提出改善大连市旅游形象的建议。
例如,针对用户提出的负面评论,政府部门可以加大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投入,提升旅游体验。
另外,通过用户对大连市旅游资源的正面评价,可以加强相关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总之,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大连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重庆洪崖洞景区为例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重庆洪崖洞景区为例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文本分析成为研究不同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旅游目的地,网络文本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者对其形象的感知和评价。
本文以重庆洪崖洞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探讨“网红”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洪崖洞景区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洪崖洞景区逐渐成为网红打卡的热门地点。
为了深入了解洪崖洞景区的形象感知,本文收集了包括游客点评、微博、新闻报道等多种网络文本数据。
首先,我们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提取出其中与洪崖洞景区形象相关的关键词。
通过对关键词的频次统计和情绪分析,可以了解洪崖洞景区在网络上的热度以及游客对其形象评价的倾向。
比如,通过分析关键词的频次,我们可以发现“美丽”、“独特”、“历史”等词汇频繁出现,说明洪崖洞景区在网络上被广泛认可和赞美。
同时,通过情绪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对洪崖洞景区的评价是积极的,表现出快乐、满意等积极的情绪。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了解洪崖洞景区的核心卖点以及游客对其体验的评价。
通过抽取关键句子和主题模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洪崖洞景区的核心卖点主要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背景。
游客在网络上的评论中经常提到洪崖洞的独特美景和各种特色小吃,这些都成为了景区吸引游客的热门卖点。
另外,通过对游客评论的情感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对洪崖洞景区的体验是积极的,他们认为洪崖洞景区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并推荐给其他人。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了解洪崖洞景区的改善方向和提升空间。
通过提取游客评论中的问题和不满意点,我们可以了解到洪崖洞景区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整理这些问题,可以为景区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方向,例如提升服务质量、改善设施等方面。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景区的热度、形象感知和游客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会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就是通过对网络上的文本进行分析,了解人们对于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评价,以此来探究不同目的地的形象特点和吸引力。
目前,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研究中。
这种方法使得研究者可以方便地从互联网上收集到大量的关于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包括游客的评价、体验、建议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不同目的地的一些共同特征和评价依据。
在进行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时,首先需要对收集到的网络文本进行筛选和分类。
将相关的网络文本进行整合,建立文本数据库。
接下来,可以运用文本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文本进行分词、关键词提取、情感分析等处理。
这些处理过程将有助于提取出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信息。
基于上述处理结果,可以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和频率分析,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于不同目的地的关注重点和评价依据。
通过对文本中的情感词语进行情感分析,可以了解到人们对不同目的地的情感倾向。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和营销者了解到游客对于不同目的地的感知和评价,从而更好地制定相关策略和宣传手段。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网络上的文本信息是来源广泛且不规范的,其中可能存在虚假信息或个体偏见。
对于文本的处理和分析过程需要运用复杂的技术和算法,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研究结果往往只能反映网络用户的意见和评价,不能全面代表整个目的地的形象感知。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从网络用户的角度了解和评估不同目的地的形象特点和吸引力。
也需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和挑战,加以合理运用和解释研究结果,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营销和管理水平。
211214270_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老君山风景区为例
Tourism Overview17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老君山风景区为例李佳思(郑州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60000)摘 要:本文选取老君山风景区为案例地,通过八爪鱼抓取同程、携程等网站上游客的在线评价数据为样本,运用ROST CM 6软件,通过内容分析法,从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方面对老君山风景区形象感知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游客对老君山风景区的情感形象以积极情绪为主;消极评价中,游客对旅游配套设施与服务存在不满。
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如老君山风景区可通过加大景区监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智慧化管理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关键词:网络文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老君山风景区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一、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概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游客获得和评价旅游目的地的途径趋向多元化。
对景区管理者来说,获取和分析游客的评价数据,是优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效途径。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是游客对目的地各类要素的体验感知与情感评价[1],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能提高游客重游率[2]。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一直是业内学者关注的话题,从研究重点来看,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风险和形象研究方面[3];从研究内容来看,有热门旅游城市、同种类型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及景区型旅游目的地[4-6];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有扎根理论、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7];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内研究侧重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取、旅游形象空间结构[8-9],国外则是侧重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区域分异和指标体系构建进行研究[5]。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区概况老君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城郊,是秦岭余脉伏牛山的主峰,有“中州地区天然动植物种质基因库”的美誉,是国家5A 级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舍身崖”“南天门”“玉皇顶”等150余处景点。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文本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旅游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搜索和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和选择旅游目的地。
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不仅影响着游客的选择和满意度,同时也对目的地的营销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这些方法存在着信息获取成本高、时间周期长、样本局限等问题,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人们对目的地的实际感知。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则可以通过挖掘互联网上大量用户生成的文本数据,快速、全面地解读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评价,为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进行深入探讨,为目的地形象的建设和塑造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发展迅速的产业之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不仅关乎游客的选择行为,还直接影响着目的地的发展和推广。
通过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可以深入挖掘游客对目的地的评价和印象,为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表明,网络文本中蕴含着大量隐性信息和情感色彩,通过对网络文本的情感分析和主题挖掘,可以揭示出游客对目的地的真实认知和感受。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目的地管理者更准确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及时调整和优化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研究可以帮助目的地建立积极正面的形象,提升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的认知和竞争力。
研究可以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提升目的地形象、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探究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相关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旅游目的地在网络文本中的形象表现,了解人们对目的地的整体印象和评价;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在不同信息来源中的差异性,探讨不同渠道对目的地形象传播的影响;分析网络文本中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情感表达和态度,揭示形象感知背后的情绪和偏好;借助网络文本分析技术揭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机制,探讨形象感知与目的地营销之间的关系。
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沉浸式旅游演艺游客感知研究——以旅游地情境体验剧“又见系列”为例
收稿日期:2022-10-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辽宁省制造业格局演变、组织模式、驱动机理与空间效应研究”(41701123)。
作者简介:乔国荣(1997—),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区域规划研究;王利(1965—),男,辽宁建平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GIS 应用和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杜鹏(1984—),男,辽宁锦州人,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沉浸式旅游演艺游客感知研究———以旅游地情境体验剧“又见系列”为例乔国荣,王利,杜鹏(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旅游演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标配产品和重要吸引物,在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做好文化保护传承和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身参与感不断增强,沉浸式旅游演艺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新标配。
以沉浸式旅游演艺互联网旅游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词频分析、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具身理论和“认知—情感”模型对沉浸式旅游演艺形象感知进行质性研究。
结果表明:一是游客对沉浸式旅游演艺的认知形象主要体现在演出场景、表演水平和历史文化方面。
二是游客对沉浸式旅游演艺的评价以积极情感为主,表现为良好的情境体验和意境体验,但是意境体验有待强化。
消极感知主要来源于门票价格、演出内容和演出场所管理与服务等。
三是评论语义网络图呈现“核心—次核心—过渡—外围”的圈层结构,“演出—震撼”“演出—表演”“演出—体验”是网络图中联系较为密切的关系链。
游客的推荐意愿高于重游意愿,整体形象满意度较高。
文章以“又见系列”旅游地情境体验剧为例展开实证分析,为沉浸式旅游演艺的创意策划和开发设计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文本分析法;游客感知;沉浸式旅游演艺;具身理论;“认知—情感”模型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23)03-0086-12Vol.42No.42023年7月第42卷第4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ul.2023DOI:10.19493/ki.issn1673-8004.2023.04.008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一、引言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根基,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既是文化和旅游互动共荣的客观需要,也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1]。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公众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旅游业中,网络文本分析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以黄山风景区为例,深入探讨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问题。
文章首先对网络文本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选取黄山风景区作为研究案例,对其在网络上的形象感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本研究,旨在揭示旅游目的地在网络文本中的形象特征,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营销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对国内外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网络文本分析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接着,以黄山风景区为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其形象感知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旅游者的情感倾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特征等方面;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营销提供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理解,同时也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互联网上关于黄山风景区的各类文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游客对黄山风景区形象的感知情况。
网络文本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大量网络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它能够有效捕捉游客的真实声音和感受,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黄山风景区官方网站、旅游论坛、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上的游客评论和游记;二是各大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如携程、去哪儿等)上关于黄山风景区的用户评价和反馈。
这些文本数据不仅涵盖了游客对黄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的评价,还反映了游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意向,为深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无锡田园东方景区为例
The Industrial Study产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35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无锡田园东方景区为例刘艳 范梦妍 徐凤 龚昊安 安徽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安徽 230601摘要:随着旅游业和信息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游客作为获取和分享旅游相关信息的手段。
本文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游记的整理和分析,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方面探究游客对于无锡田园东方景区的感知印象,由此展开,得出相关结论,进而对无锡田园东方景区未来规划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本分析;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田园东方本文属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现代农业庄园发展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项目编号:201710357160)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李经龙。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各行业的深入开展,农业和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受到关注,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旅游的普及,促使旅游业与互联网不断深入融合,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为研究旅游活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网络逐渐成为旅游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旅游活动和旅游研究将更多地通过网络进行,可见,网络信息已成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
另一方面,网络空间自由、开放、共享的特性能较充分地反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和感受,从而了解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
田园综合体是出现在中共中央2017 年一号文件中的一个新词,田园东方作为全国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多产业为一体,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成为新时代区域发展格局下城乡一体化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本文将游客点评网站文本数据作为样本,使用ROST CM6软件作为研究工具,提取田园东方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进行分词、词频统计,建立分析类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得游客对于田园东方的整体感知印象,通过分析游客对其的感知印象,针对田园东方景区的未来规划提出相关建议,从而推动田园东方的持续稳定发展。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成都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成都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作者:唐嘉罗梦婷夏雪李钦清李奕潞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关问题也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
文章以成都主城区为旅游目的地案例,运用ROSTCM6软件对成都旅游体验感知的高频特征词进行分析,了解旅游者对成都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找出成都旅游目的地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成都旅游向好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本;旅游目的地;成都;形象感知一、前言在旅游研究领域中,随着旅游个性化体验时代的到来和旅游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确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对于各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享旅游攻略、发表游记的平台与论坛不断涌现。
对于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潜在消费者可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这些感知在一定程上被当作旅游地的真实反映,这极大影响着潜在消费者的认知和决策。
因此,本文以成都主城区为旅游目的地案例,选取相关网络游记作为文本资料,运用ROST CM6软件对相关游记进行分析,探讨成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基于在成都主城区旅游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运用ROST CM6软件对成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网络游记文本的高频词和频数进行归纳提取,从而了解游客在成都主城区旅游的体验感知情况;其次,通过对网络游记文本中提取出的高频词汇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分析各高频词之间的关系;最后,从旅游者的情感和认知等方面来分析成都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
(二)样本选择本研究以飞猪、携程、马蜂窝等旅游网站中的成都相关游记为样本数据,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区游玩的网络游记样本,共73篇。
三、结果分析(一)游客感知的高频特征词分析通过ROST CM6软件提取关于成都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按照出现的频数由高到低选取词频前50位的词汇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旅游景区管理策略优化研究
40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旅游景区管理策略优化研究龚花1陈琦1陈名辉2作者简介:龚花(1989-),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女子学院讲师,硕士,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旅游大数据和地方感。
陈琦,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副教授,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生态旅游、酒店管理。
陈名辉(1984-),男,湖南新化人,硕士,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长沙分行,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和计算机技术。
(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长沙分行湖南长沙410003)摘要:在“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大数据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景区积极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对景区管理策略进行优化,以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
文章在梳理了旅游大数据的来源,阐述了旅游大数据的收集和挖掘的方法基础上,提出旅游景区管理者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智慧景区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整合资源、进行管理改革、转变管理方式以优化景区运营管理流程;了解游客需求、进行精准营销和舆情管理以提升景区营销管理能力;建立旅游预警系统、完善旅游安全机制以提升游客管理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旅游景区;管理策略优化一、引言在“互联网+旅游”的发展背景下,由政府主导的旅游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旅游政务管理体系建设、由企业主导的旅游电子商务、景区主导的智慧景区建设等在智慧旅游项目在全国迅速发展。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和携程旅行网的“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成立,表明大数据参与主体更加广泛,大数据来源和运用更加多样。
大数据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对其在旅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运用途径方法和大数据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学刊在2017年第9 10期组织了旅游大数据的现状和未来的主题笔谈,在笔谈中,杨旸,刘法建(2017)指出了大数据在旅游研究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虚假评论的数据来源问题、数据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大数据研究方法科学性的问题等[1]。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秦皇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秦皇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作者:李丽艳张新想王立鑫胡克婷朱志刚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07期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秦皇岛目的地为研究对象,以携程网游记作品作为数据来源,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游客感知形象进行高词频、标签云等分析,通过带有游客主观印象的形容词汇分析游客对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
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与游客实际感知之间存在差异。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多种渠道营销手段、注重饮食住宿的优质提供等建议。
引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指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观点的综合,是对该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熟悉、观念的综合。
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者的出游选择。
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有助于目的地形成良好的口碑,以此留住常客,挖掘潜在游客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研究对目的地建设与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智能手机、电脑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
在网上写游记,发表评论是出游人记录出游经历,与分享心得体会的一种时尚方式。
其强大的共享性与获取便捷性让其作为数据分析源成为可能。
张伟伟等基于游客评论从旅游环境等角度分析了衡山的游客感知形象;武传表运用扎根理论法分析了大连滨海的负面口碑对旅游形象塑造产生的影响;周凤敏基于前人成果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了大理旅游形象的双重感知因素;丁鑫等将扎根理论法与文本分析法结合,研究了游客对武夷山的形象感知;赵刘等、杨彬彬等运用内容分析法分别总结概括无锡市游客实际感知、游客对天目山的喜爱程度;陈金华等、武王英以网络文本为基础运用ROST CM6软件,分别评价了泉州旅游形象、秦皇岛游客印象,提出了秦皇岛旅游开发的建议。
近年来,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文献出现增长趋势,但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以携程旅行网络游记作为数据来源,运用ROST CM6软件提取高频词,形成云标签网络,同时对带有游客主观色彩的词语进行统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进行分析。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和修正的IPA 城镇旅游民宿旅游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和修正的IPA 城镇旅游民宿旅游感知价值与满意度研究作者:任丽娜祝晓春来源:《中国市场》2022年第07期摘要:城镇旅游民宿研究对于提升城镇旅游形象、促进全域旅游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文章选取武汉市5个行政区划内的30家民宿的网络评论数据为样本,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进行编码,构建了城镇旅游民宿感知价值7个主类感知要素和22个亚类感知价值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二次编码为经济感知价值、情感体验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功能性价值、延伸感知价值、美感体验价值六个价值维度。
同时运用两种修正的IPA分析(实际检测数值均值法与偏相关系数的引申重要性法)更加客观地对武汉市旅游民宿顾客的感知价值因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以及感知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大部分感知因素定位于相同的象限内,反映出类似的评价结果。
同一象限内共同的因素如主客关系、周边自然文化环境、特色装修装饰感知因素重要性与评价都较高;二是两种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如只定位于引申重要性-绩效性表现评价象限图的重点改进区的民宿游客对整体印象、口碑、周围代表性景观和城市形象这几项感知因素期望值很高,但满意度较低,说明武汉市的城市形象与品牌精品民宿等吸引力不明显,是今后重点关注方面。
而点评重要性-绩效表现的评价象限区绝大多数因素的满意度均较高。
关键词:城镇旅游民宿;感知价值;满意度;修正的IPA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7-0115-06DOI:10.13939/ki.zgsc.2022.07.115在近25年的时间里,旅游民宿和民宿旅游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一度成为研究热点。
从定义上来说旅游民宿侧重于住宿业,按照酒店住宿业的评价体系,民宿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的类型,侧重于旅游者的行为偏好。
在乡村旅游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民宿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对城镇旅游民宿就关注不足。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的重要途径。
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旅游城市,其旅游形象感知对于吸引游客和推动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大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首先,网络文本分析是一种通过搜集和分析网络上相关的文本信息来了解大众对于大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态度和看法的方法。
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旅游论坛等平台上的相关文本,我们可以获得大量公众对于大连市旅游的评论和评价。
这些评论和评价能够反映出游客们对于大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和感知。
其次,大连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旅游资源的品质。
大连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著名的金石滩、大连海洋世界和星海湾等。
游客们通过网络分享他们的游览经历,其中包括对于景点的评价和感受,这些信息对于塑造大连旅游目的地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旅游政策和服务质量。
政府的旅游政策和景区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于大连旅游的感受和满意度。
网络文本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游客对于政策和服务的反馈和评价,从而提供政府和景区改进的依据。
最后是口碑和推荐力度。
当游客享受到了愉快和满意的旅行体验后,他们往往会在网络上积极地推荐和分享,从而形成正向的口碑效应,进一步提高了大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网络上的评论和评价存在着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有时候会出现夸大或者偏颇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其他数据和渠道的信息来准确了解大众对于大连旅游的真实感受。
其次是信息的量化和分析。
网络文本数据量庞大,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文本分析工具和算法,来对大连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文旅融合视角下聚落遗产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要尝试多元化、多功能的更新模式,在现有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挖掘并开
发出历史文化遗产新的使用功能和多重价值。 ③随后,学者们逐渐展开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
(齐骥,2017)、商业开发(周茜等,2018)和社区居民(楚晗等,2019)等方面的研究。 ④⑤⑥近年来,关于
《城市旅游意象的解构与重构——兼论旅游形象与旅游意象的异同》,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
年第 1 期。
⑤ Wang J, Li Y, Wu B, et al.,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Based on Tourism User Generated Content on Inter‐
坊七巷旅游形象,尝试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形象理论研究做出一些贡献,并对未来以历史文化街区为
代表的聚落遗产提升旅游形象、开拓旅游功能、增强游客接待能力、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等方面提供
学术研究资源和发展建议。
二、文献综述
1987 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通过了《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其中正式提出“历
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③易智康等(2018)认为,历史文化街区
收稿日期:2020-09-25
作者信息:景秀丽,博士,暨南大学副教授,从事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旅游工程方面的研究。
赖银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工程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型 IT&T 人才定
历史文化街区与旅游的融合研究逐渐增多,包括街区的旅游开发和旅游体验。如梁学成(2020)基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千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千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一、研究背景千山风景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茅山,是一个以山峰、峡谷和古建筑为主要景观的风景区。
千山风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互联网时代,有关千山风景区的信息已经不再局限于官方宣传和旅游指南,更多的来自于游客的实际感受和评价。
了解网络上公众对千山风景区的评价和形象感知,对于提高其旅游形象和吸引更多游客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千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情况,分析公众对其的评价和看法,为千山风景区的品牌建设和宣传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网络文本收集:通过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平台,收集与千山风景区相关的网络文本信息,包括新闻报道、游记、评论、微博、微信等。
2. 文本预处理:对收集到的网络文本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数据、分词、去除停用词等。
3. 文本情感分析:采用情感分析技术,对网络文本中的情感进行识别和分析,包括正面情感、负面情感和中性情感等。
4. 主题词提取:利用主题模型和关键词提取技术,识别出网络文本中的关键主题词和关键词,以了解公众对千山风景区的关注点和评价重点。
5. 数据分析与展示: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展示,以便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千山风景区的形象感知。
四、研究内容1. 网络文本情感分析:对收集到的网络文本进行情感分析,探讨公众对千山风景区的情感倾向和情感态度。
3. 形象感知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网络文本,比如新闻报道、游记、评论等,分析不同群体对千山风景区的形象感知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4. 结果展示与讨论:通过数据分析和展示,呈现研究结果,并对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讨论和分析。
五、研究意义1. 对千山风景区的形象进行客观评价:通过网络文本分析,可以客观地了解公众对千山风景区的评价和看法,为千山风景区提供有益的改进与提升建议。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入遗旅游地文化感知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智者论道智库时代·26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入遗旅游地文化感知研究孙忆凯(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入遗旅游地的后续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其中文化塑造是重中之重。
本文以旅游门户网站的游记和点评数据为样本,通过Rost 词频分析探究鼓浪屿游客的文化感知情况。
文章结合各类目文化的感知广度和深度,阐述了游客对鼓浪屿的文化认知分布及其原因,并结合遗产地的保护要求提出了后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文本分析;鼓浪屿;文化感知;入遗旅游地中图分类号:U69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8-0264-002一、引言旅游的表象为经济,而内核却是文化,旅游地经济发展的背后是游客对该地文化内涵的认可。
游客的文化感知情况,与旅游地的长远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承息息相关。
本文从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的文化感知情况切入,以驴妈妈、携程等旅游门户网站的游记和点评数据作为样本,依据反馈信息构建三大文化类目。
以此为基础对鼓浪屿游客文化感知做出综合评价,以期对鼓浪屿文化遗产旅游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本分析框架下的文化感知研究路径 (一)样本的选取与处理鼓浪屿常年位于旅游关注度前列,在本研究中具有两个重要特点:①样本量大,热度高。
②具备历史沉淀与文化生存力。
以携程旅行和驴妈妈为数据源,筛选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游记和点评数据,剔除无关、无效点评2条,得到34篇游记与点评。
(二)分词与高频特征词分析本研究主要运用RostContentMining 软件实现文字数据的分词。
由于软件分词具有局限性,对新兴和特有的事物的分词效果不理想,为了保障研究的数据有效,需要进行人工后期的分词修正以保证特有词汇的完整性。
根据得到的词汇集进行高频特征词的分析,可得出游客的文化感知关联词与特征词的词频数表。
考虑到游记中用词习惯和文化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对此类目中的文化元素进行了模糊检索,如“别墅”“洋房”等近义词的挖掘[1]。
UGC作为数据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UGC作为数据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张峰;陶玉国【摘要】UGC作为数据源在旅游研究中具有信息真实性、反馈及时性、内容丰富性等优势.通过对国内将UGC作为数据源的相关文献的梳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进行评析.在研究内容上,目前主要从旅游目的地形象、决策与消费行为、旅游流、体验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上,数据获取以网络爬虫为主,数据分析以内容分析法为主.最后,本文从研究范围、数据形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四方面提出研究展望.【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UGC;数据源;旅游研究;综述【作者】张峰;陶玉国【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引言社交媒体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将自己旅游经历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分享出来,形成了由用户生成的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近年来被广泛作为旅游研究的数据来源[1,2]。
旅游UGC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外部探究UGC对游客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如信息搜寻行为、信息分享行为,数据获取通常是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第二类则是将UGC本身做为数据来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
Leung D 等回顾了UGC社交媒体的文章,提供了旅游消费者如何感知、使用UGC,及UGC在游客计划行为中影响的过程[3]。
鉴于UGC对游客信息搜寻,旅游决策等行为的重要性,Zeng B等归纳并评述了旅游社交媒体的研究现状[1]。
在此基础上,陈晓磬等总结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比对[4]。
Ukpabi等对UGC如何影响游客计划行为进行了文献回顾[5]。
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主要对第一类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然而对第二类研究成果的进展回顾较薄弱,鉴于文本、照片、视频等各类UGC数据在旅游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综合国内高质量文献,对将UGC作为数据源的旅游研究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两方面展开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基于扎根理论与文本分析的旅游地民宿意象感知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与文本分析的旅游地民宿意象感知研究
杨玲;王潇峰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
【年(卷),期】2024(15)3
【摘要】为探索旅游者对旅游地民宿的感知意象,采用扎根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NVivo 14软件与ROST CM 6软件的相关功能,构建旅游地民宿感知意象体系,分析旅游地民宿情感意象与整体意象。
研究表明,旅游地民宿感知最为突出的意象元素是民宿特色、民宿性价比、民宿服务水平及民宿地理位置。
旅游者对旅游地民宿的意象感知情绪以积极、正面为主,不存在高度消极情绪。
主题语义网络呈“双核心”点状散发状态,网络中未出现负面词汇,旅游者对旅游地民宿的总体感知意象较好。
注重主客互动及个性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周围环境,保持民宿房间的整洁与卫生,在提升民宿品质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等对策能不断提升民宿本身的价值与吸引力,从而提升旅游者的体验满意度。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杨玲;王潇峰
【作者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49.2;F327
【相关文献】
1.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民宿意象感知研究
——以古都开封为例2.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生态旅游地民宿体验研究——以峨眉山欢喜无厌·拈花溪为例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清晖园旅游地意象及感知特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感知结构重构——基于文本与复杂网络分析的研究钟栎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2)[摘要]旅游地感知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文章将文本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合,从旅游者大量的自述文本中自下而上地分析感知旅游地要素与结构。
研究定义了旅游地感知的22个要素,并总结为吸引物、旅游配套设施、公共环境和服务3个系统以及核心要素、期望要素和潜在要素3个层次,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旅游者对于旅游地的感知首先是环境整体,其次是功能性的因素,然后是最具有探索价值的因素,最后是旅游者认为具有一般价值的因素。
[关键词]旅游地感知;感知结构;文本分析;复杂网络分析[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15)08-0088-08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5.08.009引言旅游地的感知一直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大量研究表明,旅游者对于旅游地的感知方式和评价与旅游体验密切相关,并对旅游行为有重要影响。
旅游业正在进入以需求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旅游地感知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为旅游地开发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显现出以旅游行为为核心的应用性研究新导向,其逻辑路径大致可归纳为“旅游地感知—旅游行为—开发管理”。
这一导向具有积极性,使旅游地感知通过旅游行为(旅游需求的直观体现,或曰旅游感知的意欲实现)与旅游功能系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因此,对于旅游地感知的研究为旅游供给面如何更好地迎合旅游需求提供了更独到细致的分析思路,符合了人本主义和后现代思潮深度把握需求的基本要求,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
然而,由于对旅游感知内涵、范畴等界定不同,现有研究成果具有相对的附随性而缺乏可靠的对照性,大量的研究大多基于研究者角度进行结构性观察和分析,对于旅游者真正的心理过程缺乏定性把握。
本研究希望从大量的旅游者自述性描述出发,自下而上地利用归纳的方法,去细致分析与把握旅游地感知的要素,在此基础上对感知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的解构和重构。
1研究综述旅游地感知研究萌生于传统心理学在旅游地理领域的移用,最近20年发展迅猛,并成为旅游地理论体系一个焦点。
其学术探讨的基础和重心主要有两个视角,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研究旅游地的感知机理,以及从心理学视角研究旅游地感知与旅游者的关联,集中体现为旅游地感知影响因素、旅游心理行为差异与规律等方面[1]。
其中,基于客体旅游地感知的因素与机理一直是旅游地感知研究的重点,研究统计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地感知研究中比较重要的几篇文献对于旅游地感知要素的归纳和统计。
Bonn等指出旅游者感知具有综合性,涉及服务因素、环境因素和安全因素[2]。
陈建明将旅游地感知因子分为环境、经济、社会3个维度26个主要因子[3]。
Murphy等提出旅游者感知与旅游地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密切的关联[4],Goodrich将旅游者感知差异归因于目的地娱乐活动、文化与生活方式两方面,说明目的地提供的“活动机会”对旅游者感知有较大影响[5]。
史春云等论证旅游者感知因子可以聚合为资源、服务和社区3大类[6]。
刘少艾将影响度假地感知的因子归纳为生态、资源、景观、功能、社会5个维度[7]。
乌铁红等认为旅游地感知属性可以分为资源价值和人文环境[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城市乡村地区多途径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质量评估研究”(13CJY034)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to ZHONG Lina)(No.13CJY034).][收稿日期]2013-04-28;[修订日期]2013-07-10[作者简介]钟栎娜(1981—),女,四川泸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电子商务与目的地营销,E-mail:zhonglina@。
氛围、接待服务、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3个维度,并且提出虽然旅游地的地方性因素是一个多维度的框架体系,但是只是其中的某几个要素对旅游者的感知态度和购后行为产生显著的相关关系[8]。
Beerli 等将国外旅游地感知研究中提到的65个旅游地感知因子进行综述,并且分为自然资源、休闲娱乐活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艺术、总体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政治经济因素、地方氛围等9个维度[9],而Sonmez等更是细分出多达73项影响因子[10]。
因为对旅游地感知的要素关注度比较高,长期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知因素,涉及因子过于冗杂,数据约简成为旅游感知因素研究的基本需要[11]。
学者们通常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如因子分析)将众多因子聚合为若干核心因素,并且测量出影响旅游地感知最重要的因素。
Murphy等通过SEM测量出环境因子对于旅游地感知的重要性大于基础设施[4]。
国内学者也通过计量的方法进行了因素的归纳和约简。
陈建明认为环境因素可以解释相当多部分的旅游地感知结果[12]。
乌铁红等也认为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是旅游地感知中最重要的因素[8]。
然而,目前虽然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这些实践大多是基于研究者角度的观察和思考,或者是来源于二手文献的总结,基于旅游者本身的深入研究仍然比较少,从感知因素约简以重构感知结构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采用定量的因子分析方法,对于定性以及其他方法的探讨并不多见。
2研究方法2.1文本材料的获取研究希望从大量旅游者的自述中发现旅游者进行旅游地感知的规律,网络上大量旅游者自主发布的评价来源广泛,抽样便捷,是比较好的研究材料来源。
因此研究选用中国用户量最大的在线旅游网站携程网①作为网络数据的来源。
因为中国旅游地大多数都以旅游城市(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形象出现,其到访量和评价量也远高于普通旅游地,材料更加丰富,也避免了旅游地取样过少而导致的研究信度不高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了携程网目的地频道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研究案例。
通过编写程序,研究者在携程网的目的地指南频道中获得旅游者关于该旅游地的所有点评信息,网络文本抓取程序经过半个月的测试,趋于稳定后,连续抓取一年的数据用作基本的原始材料。
对于搜集的原始材料进行初步删除垃圾信息和小样本旅游地后,究共获取11362位旅游者关于49个旅游地的13263条评价。
2.2文本分析研究对于原始材料采用归纳方法建立代码,即预先不设定代码系统,从搜集的资料中形塑代码系统。
通过归纳的分析方法,研究者对文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取出初始代码,并且在初始编码的基础上,对最重要和出现最频繁的初始编码进行进一步整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能够涵盖初始编码,并且能形成系统的理论编码。
这些理论编码也就是本次研究中分析得出的构成旅游地感知的要素。
具体的做法分为6步:(1)参照代表性研究文献,熟悉已有旅游地感知因子的分类类属和分类原理。
(2)对收集到的初始编码(文本中提及到关于旅游地感知的相关词语,比如酒店、韵味等)进行整理,参照文献综述中感知因子的分类类属和分类原理,对初始编码进行进一步整理和归纳。
主要是对一些相似的因子进行归并,例如对于公交车、地铁等归并为内部交通;对同类因子进行总结,例如将文化底蕴、休闲气氛这一类归纳为地方氛围。
(3)持续编码以至饱和。
在初始编码和理论编码初步的形成过程中,持续使用大量的数据来筛选代码,使得代码和类属能够涵盖几乎所有的文本信息,直到不再出现新的理论编码,也就是扎根理论中提到的“饱和”。
(4)参照Gunn[13]以及吴必虎[14]对旅游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对于编码补漏检查和理论梳理。
(5)结合研究数据资料,确定理论编码体系。
(6)理论编码体系基本确立后,还对另外10位研究人员(其中,包括旅游研究领域的2位教授、2位副教授、3位博士生研究生、3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访谈,结合他们的意见,以形成最终的理论编码体系,这有助于弱化研究者个体偏好所产生的价值干扰。
2.3复杂网络分析将13263条评价转换为感知要素构成的码表,通过矩阵运算,可以转置成为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共现关系。
运用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的运算,分析感知要素的内在耦合结构。
①数据源自全球知名网站排名网站/2008-12-25.3研究结果3.1感知要素的提取通过对于海量文本的分析,将反复提及的、意义相近的、重复的进行合并处理,并且参考文献综述研究中涉及的各个旅游感知的因素进行归纳,在归纳的过程中,同时考虑到旅游地的系统性结构,以确保编码最后能够概括几乎所有文本中提及的旅游地感知的各种要素后,最后基本形成22个理论编码。
这些编码也就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旅游地感知的基本要素。
理论编码列表、简要解释及其来源的初始文本示例见表2。
将研究所得出的旅游地感知要素系统和以往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从原始的数据而不是研究者的假设中,去探寻旅游地感知的结构,对于旅游地感知要素研究确实有所补充,可以为更好地表1文本编码提取过程示意Tab.1Example of textcoding表2编码表及解释Tab.2Code tables andexplanation分析和把握旅游地感知要素提供新的洞见(表3)。
根据统计分析,本研究从文本分析得出的各个元素在之前的文献中都有提及,但是并没有一份全面提及本研究中22个要素的文献。
本研究从文本中分析得出的旅游地感知要素中,既概括了之前的文献中频繁涉及的要素,如资源景区、娱乐活动、餐饮美食、酒店住宿、购物商品、旅游价格、环境风貌、外部交通、居民态度、安全治安、天气气候等,同时根据旅游者自述文本的叙述,补充了文献中关注较少的一些要素,主要包括以下3类(详见表3):(1)旅游者有强烈感知,但是因为之前的研究体系中较少提及而较少被研究者关注的,比如地方氛围。
(2)旅游者感知和其他类似项有较强分异的,在此次研究中被单独作为一类,比如人造景区。
(3)旅游者有所感知,但是之前的研究中可能因为研究者主观判断其重要性不够,而未纳入要素研究体系的要素,例如节庆事件、运动康体。
3.2感知要素对旅游地系统的响应当代科学研究认为,如果只是着眼其中局部或者要素的关系,那么只能适应认识简单的事物,并不能如实地说明事物的整体性,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15]。
许多著名的旅游学家都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对于旅游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而言,系统论可以为我们正确认识旅游系统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16,17]。
因此,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本研究参考国内外文献中对于旅游地供给系统的研究,对于感知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
Gunn[13]认为旅游目的地系统由吸引物、信息、交通、服务、促销5个部分构成,吴必虎[14]认为旅游目的地系统由吸引物、设施和服务3个部分构成。
在此基础上,研究将22个元素进一步整理为旅游吸引物、旅游配套设施、公共环境与服务3个主要部分,以构成旅游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