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国影片 春来冬去 的水意象表达
《春去春又来》影评
生命的轮回,禅意的象征——《春去春又来》影评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班级:09新闻学号:09080224 姓名:仲张华《春去春又来》是由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导演的一部影片。
电影按四季分四个章节,描写孩童和尚随岁月成为老僧人所经历的种种七情六欲:春:一个老和尚和他的幼年的徒弟,生活在湖心的古庙里,一天,他们一起划着木船到岸边的山上,采药,回来后,小徒弟到河边玩耍,把石头拴在鱼、青蛙和蛇身体的一部分,使他们坚于行走,老和尚看到了,到了夜晚,当徒弟熟睡的时候,把石头绑在了他的身上,第二天,小徒弟发现自己的身上绑着石头,寸步难行,在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背着师傅绑在自己身上的石头,再次来到河边,找寻那被自己绑了石头的鱼、青蛙和蛇,结果,看到,鱼死了、蛇也死了,他释放了挣扎的青蛙,知道自己铸成大错,十分后悔~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夏:小和尚长成了少年,走到山上,看到两条纠缠的蛇,在佛洛伊德梦的解析中,蛇好像是代表“性”,这也表现了少年对于性的渴望,在路上,他遇到了母女二人,少女来到这里疗养,母亲把女儿交给老和尚,离去,老和尚说:心情得到平静,身体自然会好。
小和尚面对少女,第一次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和温柔,在一次与少女交欢之后,沉浸于女性的身体的诱惑,不能自拔,清晨,老和尚发现二人相拥睡在船里,拔开船塞,让水渗进船里,惊醒了熟睡中的二人,少女的病好了,离开了古庙,老和尚警戒少年:欲望生下执著,执著让人心怀杀气,可是,少年无法忘记少女,于是,次日,也离开了古庙,临走时,带走了佛像~秋:老和尚化缘回到湖中古庙,在报纸上看到30岁男子杀妻后逃跑的新闻,新闻中的男子正是少年离去的徒弟,中年男子,回到古庙,还带回了佛像,他告诉师傅,自己杀了妻子,因为不能忍受她的不忠,老和尚告诉他:放开手中拥有的,你喜欢的别人也可以喜欢。
中年男子想要自杀,被老和尚用绳子吊在空中,对他说:杀别人容易,杀自己就难了,还在地上写了“般若心经”,让他刻在地上,消灭心魔,最后,警察来了,带走了犯罪的中年男子,老和尚送走了徒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在河的中央自焚~冬:经过牢狱洗礼的中年男子,回到古庙,不见了师傅,只看到师傅留下的衣服,在抽屉里翻出了经书,于是,开始,整理古庙,苦练经书,一日,一蒙面妇女,带来一个男婴,夜里,女人独自离去,掉在冰窟窿里,丧生,中年男子捞起妇女,发现蒙着的头竟然是佛头,次日,在冰雪中,他在自己的身上绑上石头,抱着佛像,走向远处的山峰,日出之前把佛像放在了山峰的顶端。
《春去春又来》的四季之水
水 意 象 实 现 了人 性 的 回 归 ,肯 定 了人 驾 驭 欲 望 的 可 能 , 小
萌 ,童 僧无 知 无欲 ,天真 纯洁 ,小僧 环 绕水 中 庙宇 嬉戏 ,轻快 地 僧 带刀 归 来 ,留下 了忏 悔 的泪 水 ,镜 头 拉远 ,烟 灰 色的 暮霭 和远
本体 的超 越 。金基 德 将故 事 安排 在群 山环绕 的 湖心 寺庙 里 ,人 物 要暗 示 。 二 、春之 萌 水 春 水 如 镜 ,却 内涵 玄机 。镜 头 常 以水 面 包 含 庙 宇 出现 ,老 僧和 小 童僧 生 活在 这 个与 世 隔绝 的水 上 寺庙 中。春 时万 物 本性 始 1 . 湖 水 与红 叶 萧 瑟 的湖 水与 艳丽 的红 叶组 合起 来 ,在 …系 平移 的 镜头 里 ,
望。
“ 水 ”是一 种常 见的象 征意象 ,道 家哲 学中 “ 水 ”象 征 反顾 地 投入 到 情爱 之 中 ,彻底 释放 了潜在 小 僧人 性深 处 的情 爱欲
“ 道 ”,儒 家哲 学 中 “ 水 ”象 征道 德 ; 文学 中 “ 水 ”象 征 思念 、 企慕 、 时 间 的流 逝 : “ 水 ”与 “ 鱼 ” 的组 合 象 征 夫 妇 和 君 臣 ; “ 水 ”与 “ 火 ”的 复合 象 征君 臣; “ 水 ”与 “ 月 ”的复 合 深喻 佛
割 断 了人 与外 界 的联 系 ,从而 展 现 了影 片人 物 设置 的孤 独 状态 。 他 的很 多影 片 的场 景 都建 在水 面 上 ,并 且几 乎 是封 闭 的空 间 ,尤
四 、秋 之净 水
秋 水凄 凉 ,预 示着 青 年僧 人 杀人 归来 的命 运 ,然 而 秋水 却 一
其表 现在 最 著 名 的 “ 水上 三部 曲” 中: 《 漂 流欲 室 》 中 的水 上宾 如 既往 地平 静 , 又寓 意着 人性 的 自然 回 归 ,起初 归来 的 狂躁 到 最
《春去冬来》影评
《春去冬来》是韩国影坛最具争议的导演金基德2003年的作品——一部寓言色彩浓厚的电影。
在遥远的山里,有一片宁静的湖泊,在湖泊中央,有一所小小的寺院——人生庵。
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小寺院里。
影片以一个和尚从少到老的人生故事,阐述人生如四季循环生生不息的道理。
《春去冬来》以春夏秋冬四季,划分为四个章节,描画和尚自孩提及至老年所经历的七情六欲:孩童时贪玩杀生背负心债,年轻时还俗到城市追求爱情,中年时杀妻入狱,归老时在寺庙收留孤儿,仿佛是幼年时的他,轮回的寓意赫然呈现。
或许是由于影片导演金基德(曾是一位画家的缘故,《春去冬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影片中寺庙置身深山湖中央的景致,实在是美不胜收。
而金基德一改以往作品中充斥运动和摇晃镜头的拍摄手法,大量运用长镜头,不再有激烈的态度,而是仿佛一位入定的老僧,淡定地讲述着一个生命的轮回故事。
禅宗中的四季:春•苦谛万物尹始,天真的小和尚在山野里寻找玩伴。
他把小石头系在小鱼、青蛙与蛇的身上,看它们苦苦挣扎,他觉得这种游戏很有意思。
老和尚看见他的所作所为,于当晚负了一块大石头在小和尚腰间。
次日清晨,小和尚醒过来,感觉沉重难耐,恳请师傅帮他解下负重,师傅要小和尚找到昨日被他束缚的鱼、青蛙和蛇并且释放。
如果三者有一死去,那么小和尚的心上将永远有一重负。
完成此事后,师傅才会解开小和尚背负的石头。
小和尚艰难行进,懂得了身之痛,找到了鱼、青蛙与蛇,三者其二已死。
小和尚痛哭。
佛家讲苦谛,认为人生下来便背负种种痛苦。
各苦恼可归为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与自己憎恨的人在一起、身处自己憎恶的环境不得解脱)所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五盛阴苦(身心之苦)。
小孩子虽小,大概不懂得痛苦,但佛家视痛苦如影随形,关注的不仅是己苦,更有他者的苦,于是天真孩子的游戏也会成为制造痛苦的根源。
再进一步说,天真也成痛苦之源。
夏•集谛小和尚长成少年,外貌温润如玉,内心有欲求之火。
一位少女被母亲送到小庙求医疗养,她的阴柔之美把少年和尚惹得心烦意乱,最后终于忍不住和少女干起苟且之事。
看春夏秋冬又一春的观后感
看春夏秋冬又一春的观后感《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一部由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的电影,这部电影以一座位于池塘中心的小木屋为背景,通过四个季节的变换,展现了人生的轮回和命运的无常。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人生和自然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四个季节的变换来展现人生的轮回。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代表着生命的不同阶段。
每当一个季节过去,一个新的季节开始,意味着一段时光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就像电影中的小男孩一样,从小时候的顽皮捣蛋到青年的热血豪情,再到成年后的沉默寂寞,最后又回到了老年的平静安详。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好,但也随之而来的是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恩每一个阶段。
其次,这部电影也通过四个季节的变换来表达命运的无常。
在电影中,小男孩的命运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他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依赖和崇拜。
然而,随着季节的变换,他的父亲却逐渐老去,最终去世。
这让小男孩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无助中。
命运的无常让人无法预料,我们无法掌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只能顺应和适应。
面对命运的无常,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坦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最后,这部电影通过四个季节的变换来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电影中的小木屋位于一个宁静的池塘中,四季的变换使得池塘中的生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无论是细小的昆虫、青蛙,还是美丽的水生植物,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并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通过四个季节的变换,展现了人生的轮回和命运的无常。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学会接受和坦然面对命运的无常,并且更加敬畏和尊重自然。
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这部电影,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
金基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生命轮回的意象表达
CRITICISM ON FILMS电影批评韩国导演金基德在电影中时常运用大量的镜头组段、丰富的象征符号与反复出现的、引人遐想的意象画面,去深刻地展现他对于人性、情感以及生命的体会与认知,形成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审美风格。
[1]意象的表达,无疑成为金基德的代表作《春夏秋冬又一春》中最美的风景线。
因为,正是有了在电影中具体显露的“象”,观者才能据此窥探其后玄妙而隐蔽的“意”,才能“得意而忘象”,才能领悟到该片对于欲望、对于轮回、对于人性、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
[2]一、人之贪:欲的开始(一)四季流淌的欲望——水水是金基德电影中重要的道具,《漂流欲室》《弓》中都用水构建了电影中的主要场景,《春夏秋冬又一春》也不例外。
影片开始,湖水中心的小寺庙跃入观众眼帘,营造出庄严孤寂又颇具神秘气息的佛门景象。
湖水位于山间,层层叠叠。
水、庙、山相得益彰,空镜景色显现出淡淡生机。
金基德将四季之水的变化与人物个体、关系和情感的变化融为一体,以水的意象来暗喻人的思想。
“春”章节中,僧徒两人在水中缓缓前进,落幅在船体外女佛画像的特写上,湖水的意象是欲望和烦忧,这一情节的设置意味着在佛的指引和承载下,师傅既是在“渡”自己,也在“渡”小僧。
“春”章节最后的画面定格了八秒匆匆流淌的泉水,揭示了小僧的欲望并未因小动物的死而停止,反而奔腾涌生了。
不同于春天平静、纯净的水,“夏”章节的洪水波涛汹涌,暗示小僧的欲望在增长。
少女来到寺庙后,天空下起雨,预示小僧的欲望开始勃发。
小僧和少女的懵懂情恋都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绽放,这章中的雨几乎没有停过,欲望之水终于使二人相拥而融。
“秋”章节中,水配以枯木红叶,营造出万物尘埃落定后感伤的氛围,红色的枫叶代表了欲望膨胀后的结果,有血的暗示。
“冬”章节中,水停止了流动也暗示了欲望的休止。
冬天的水代表了冷静也代表了万物的灭亡,为新生埋下伏笔。
(二)欲之起“春”章节中师徒二人划船去采草药,当小僧真遇到蛇时,他毫不犹疑抓住蛇往远处扔去。
春夏秋冬又一春影评
春夏秋冬又一春09瓯广本09203013159 舒晓艳《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的一部特别有深意的作品。
金基德的电影,不是无声却是静默的,沉静而有深意。
极少的台词,绵长而平缓的画片,青涩挣扎而猛烈的爱欲,留给读者更多的遐想空间。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故事发生在四个季节,初见电影的名字,便猜测导演想预言人生虽经历不同阶段但实际是一个循环。
影片主要表现了小和尚的人生历程,从小和尚的人生经历影射所有有七情六欲,最后返璞归真的平凡人。
一年四季串联起了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与中年。
这个僧人的人生轨迹与经历,在金基德的细腻的笔触中娓娓道来,充满童趣、悸动、不安与祥和。
金基德对细节的把握很仔细,每个画面的设置都是有用意的,不用太多语言为画面作注解,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去理解与揣摩。
金基德的电影一向以灰暗的基调与黑暗的社会现象为表现对象,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电影,渗透了黑暗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憎恶,同时又是对世界慢慢理解的过程。
”本片与金基德以往作品的风格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渗透着对佛的认可与肯定,佛学的思想——轮回贯穿了影片始终。
片中的老和尚虽不是主角,但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没有一味克制小和尚的行为,而是让他自己从犯错中悟出真理,这就是老和尚的为师之道。
孰能无过,佛能包容一切,七情六欲只有佛才能洗脱,回头是岸。
从小和尚因年少“杀生”所招致的罪恶,到少年痴恋女子、中年杀妻,最后他为此进行救赎与罪恶结束,处处体现了轮回与救赎的主题。
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进行救赎,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受苦赎罪,同时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将来也会和老和尚一样,这正是佛学的思想。
春夏秋冬,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心路,童年时不懂事,青年时受诱惑,中年时犯罪并彻悟,冬并不是终结,而是奋发振作、重新开始。
春小和尚把小石头绑在小动物身上,他不知道他的一时之快会给小生命带来怎样的痛苦。
老和尚没有制止他的行为,只是事后在他身上绑了一块石头让他背负自己制造的痛苦,当他看到鱼死去、蛇流血致死,看到血淋淋的一幕才嚎啕大哭起来,罪恶的种子已经在小和尚心里播种并扎根,这也预示着他必将为此进行赎罪。
简析金基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过后并没有得到幸福和快乐 ,反倒 是一无所有之后 在冰上 静心练 习与参悟可 以带来玄妙 的功夫 ;老和 尚修炼 了一辈
子也无法 留住心爱 的徒弟几年光 阴 ,却在 圆寂火化 之后变
成 一 条 老 蛇 得 到 了大 自在 … … 只有 在 经 历 过 后 的 收 获 才 是
华尽 洗 , 到头来 又是一 个春天到来 , 是缘还是 缘 、 该 该是 债
得到 了彰 显。在类似《 流浴 室》 《 漂 、坏小子 》 中, 之 金基德纵 容他 的主人公走 向极端 , 而在《 中, 开始寻找一种沉 沦 春》 他
中 的救 赎 、 ~道 迷 途 里 的光 芒 。
在故事 中, 金基德用春夏秋冬来暗示人 的一生 。有春天 的天真烂漫 、 夏天 的荒 唐不羁 、 日的张狂 丰厚 、 日的铅 秋 冬
情 去使用暴力 了。用一段禅语来解释 : 世间万事万物都要经 历 三个 阶段 : 山是 山 , 水是 水 ; 山不 是 山 , 水不 是 看 看 看 看 水; 到最后 , 依然看 山是 山, 看水是水 。《 中的主人公是这 春》
样, 所有人都是这样。 拍 过几 部电影 以后 ,金基德 曾经鲜 血淋漓直接惨 烈的 “ ”变成 了光风霁 月唯美含蓄的“ ; 狠 , 禅” 用纯钢 的小 刀杀人
还 是 债 、 犯 错 还 在 犯 错 、 轮 回还 在轮 回… … 很 多 影 评 人 该 该
面对这部影片都将重点放到 了形式 上的循 环和佛理上 的因
果 ,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 了影 片内容本 身蕴含 的情感 与救
赎 。 形式 上 的 因 缘 、 空 循 环 、 道 轮 回 都 不 过 是 导 演 选 择 时 世
就 包 含有 无 限 可 能— — 这 个 观 念 在 短 短 几 十 分 钟 的 “ ” 春 部
浅析金基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浅析金基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浅析金基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摘要:金基德是现在韩国电影的领军人物,《春夏秋冬又一春》以寺庙为背景,将人生中应该经历的痛苦、烦恼、解脱、爱与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复杂的影片。
本文将从主题内容与导演美学的角度浅析这部电影,并从中探索金基德导演所要传递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轮回,主题内容一.主题内容《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大师金基德的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庙为背景,将人生中应该经历的痛苦、烦恼、解脱、爱与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复杂的影片。
故事按季节分成五个部分:春天老僧与童僧生活在孤寺中。
老僧出去采买,童僧顽皮地将石头绑到小鱼小蛇身上,倒头睡在一边。
老僧看到他的作为,依样画葫芦将石头绑到他身上,教育他要用同等的心情去看待身边的一切。
夏天童僧已经成长为年轻僧人。
一天寺里来了养病的少女。
青年僧人佛心摇摆,最终和少女成就鱼水之欢。
老僧发觉了两人的事情,将少女送走,年轻僧人追随着爱人,偷偷离开的孤寺。
秋天寺中这天来了不速之客。
警察追逐着杀妻犯来到寺内,正是出走的年轻僧人。
老僧将其点化,命他在地上用心篆刻般若佛经,净化其暴戾之心。
天亮后,杀妻犯安然地被警察带走。
冬天出狱的杀人犯已是中年,他回到寺中修行,老僧已经圆寂。
一晚,一女人将婴儿遗弃在寺门口。
中年僧收养了他。
又是一年春天童僧做着与如出一辙的恶作剧,已经成为老僧的杀人犯用他师傅的方法教育了童僧……影片主要表现了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与中年,其后步入老年,这个僧人的人生轨迹与经历,在金基德的细腻的笔触中娓娓道来,充满安静、祥和与宁静,客观真实,如同一幕幕美好的画卷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理解与揣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唯美影像中的思考水,是金基德影片中出现最多的物象。
《漂流浴室》中的水上旅馆,《弓》中的水上渔船,《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水上寺庙,无一不是由水来构成一个封闭世界,一个世外桃源。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及其人的内心挣扎和解脱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及其人的内心挣扎和解脱李昶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的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又译《春去冬来》),以其优美的画面,和谐的自然景色,简练的语言,巧妙的情节,沉甸甸而又疯狂的情感,深刻的哲理,象征的手法,寓意的刻画,表达出了对人的存在、欲望、性、爱、压抑、扭曲、恶、破坏力、顺其或反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佛法和禅定的看法。
以春夏秋冬四季,象征人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各阶段上的挣扎和境界境遇。
在绚烂、奔放、恋爱、纵欲、杀人之后,产生反思,重归自然和重新昄依佛法,最后达到一种大彻大悟,达到一种人的再生,人天合一的精神境界。
电影也有唯美主义的倾向。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地点是环山湖中寺庙,以四季变化来象征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以三代僧人来代表每一代人在重复着几乎是同样的人生故事。
描写手法特别。
四季的轮回说明着人生的苦乐善欲恶的交替重复。
第二个春天,寓意了人生中的希望和对人可能重蹈复辙的担忧。
电影所蕴含的意义深刻。
电影开始在美丽得如同人间仙境般的烟波浩渺的湖水上,在一种空灵而又让人感到有点绝望的气氛中,故事开始发生。
在湖心的佛庙人生庵中生活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生活的范围是从湖心庙宇到湖边的山上挖药草,小和尚同时在四周玩耍嬉戏。
金基德本人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位智慧的老和尚。
他看破了人间欲望和游戏,以宽厚、理解和放弃的态度,最后达到了自身的超度和圆寂。
第一部分《春》:人性在这里还原为最为原始的纯真。
小和尚尚为单纯玩童,在自然的环境中,他吸收着自然的养育,接受着师傅的引导和智慧。
他的身体和灵魂和草木一块生长,与山水为伴。
同时,人性的恶和破坏力已开始显现。
他在鱼、蛤蟆、和蛇的身上,捆上石头,导致鱼和蛇的死亡。
这时小和尚手舞足蹈,天真童趣,却已表现了人类的性本恶。
小和尚杀了生,开了杀戒。
正如他的师傅深刻的见解:小动物的死亡将会永远地压在小和尚的心里。
这套住小动物的石头,象征预示着小和尚的心灵和人格被锁住了,他已经免不了要在生活中永远拖着一块大石头在心里。
电影《春去春又来》之辨析
性的,有道德的。 人格论不谋而合,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人的性本是危险的,前
图2
意识和意识把无意识打压后人才是理性的,有道德的。 图2
三、四季里装载人的秘密
电影《春去春又来》这是国人给翻译过来的,但是这部
的,但是这部<<사계절에 담긴 인생의 비밀>>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在《四
人类的内心好比一栋巨大的建筑,而无意识是这栋建筑的地 基,地基的好坏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形态,所以说无意识决定 了人格表中的意识走向。(图1所示)
“我们已经发现有一种潜意识活动和一种潜意识活动只能 保持自身状态,并被排挤到意识之外。”前意识也叫潜意识 两者是一样的,前意识就如图1所以它是这层金字塔的中间力 量,前意识是无意识和意识之间,它就像一个隔离层一样, 阻碍这无意识随意涌出,但这其中也不乏缺少极其强大的无 意识,偷偷渗入到意识层面当中。前意识的出现是为了保护 意识不被本能所扰乱的防护墙。
现在到了金字塔最上层的一面,也就是意识,“意识”这 一概念:它出现在我们意识中,我们能观察到,这是“意 识”这一术语的唯一含义。换一句话说意识是人内 心的最顶 端,心理活动的最好阶层。它是与内心之外的世界沟通的钥 匙,它是无意识和前意识两者相加的产物。意识的活动主要 有人类的情感,客观的思想活动等等。它的行为是有目的性 的,不是盲目的并且受到外界社会的压力,道德伦理的约束, 是整个心理的现象。无意识好比就是野兽,它想挣脱枷锁从 前意识里逃出去,可是前意识挡住了它的兽性,留下的是人 至善的,理性的一面。这就是意识,这样使得人的各种活动 可以适应不同的外在世界的要求。如图2所示,阐释了三者之 间的关系。无意识想涌到前意识和意识层面,但是前意识把 它阻拦和过滤了下来,通过前意识和外界的客观存在的调节 最终剩下了意识这个最顶阶的存在。
陪你从春夏到秋冬,从日出到黄昏 ——浅析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影视大观陪你从春夏到秋冬,从日出到黄昏——浅析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亓彩宇(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 321000)摘 要:该片记录了韩国江原道横城山村携手走过76年婚姻的老夫妇仍像恋人的晚年生活以及老奶奶陪伴老爷爷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真实故事。
本片通过克制的镜头、动人的细节、娓娓道来的叙事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相濡以沫的爱情,感慨爱情的美好与纯真,爱,不分年龄,不论生死。
关键词:生死;爱情;陪伴一、诗意的镜头与画面整部片子用一年多的时间记录了爷爷奶奶晚年的相处模式和婚姻状态,包括对家庭的展现。
片子没有一句解说词,通过奶奶的独白来将片子的关键事件串联起来,讲述两人从相遇到黄昏的人生故事。
观众成为聆听者,静静地感受爷爷奶奶的幸福,感受爷爷离去的悲伤。
片子第一个镜头是老奶奶坐在雪地里大哭的画面,老奶奶在画面左下角,只占了画面的一小部分,画面右边是埋着老爷爷的黄土堆。
奶奶和爷爷两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意味着两人生死相隔。
这个画面奠定了整部片子的情绪,也暗示着故事的走向和结局。
片子一开始就把这样的场景呈现给观众,给观众带来震撼的同时形成悬念,让观众带着老奶奶为何独自在雪地里哭泣的疑问去观看片子,寻找答案。
影片对于自然环境的展现颇具诗意和浪漫,导演大量使用固定镜头,空镜头来表现小山村里的河流、树林、动物。
展现老爷爷和老奶奶的生活场景,这样的环境也为两人的恩爱与幸福提供了美好的氛围和叙事空间。
对于时间的变化,画面也是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来表现的,从秋天的落叶到冬天的雪花再到初春解冻的流水和夏天绿树花草,片子节奏舒缓,幽远宁静,意味深长。
二、人物的爱与陪伴片子最让人动容的是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恩爱日常,其中有很多情景让人感叹与震惊。
爷爷奶奶出门的时候,总是穿着配色一样的情侣服装,并且两只手紧紧地牵在一起。
整部片子除了结尾部分,爷爷和奶奶很少单独出现在画面中,基本都是两人一起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爱的场景,爷爷调皮的捧起树叶朝正在扫落叶的奶奶扔去,奶奶也拿起树叶反击爷爷,一来一回,嘻嘻哈哈,打打闹闹。
电影《春去冬来》的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春去冬来》的视听语言分析摘要:电影《春去冬来》是韩国导演金基德的转型之作。
金基德在片中渐渐减少之前的赤裸裸的血腥和暴力画面,回归电影教化世人的本性。
导演融合了东方佛教的禅学思想和西方的象征主义手法。
在影片中重视意境的营造与书写,从电影中独特叙事结构到禅学意境的电影构图,包括其中象征物的选取,都是金基德电影中,东方人文电影形态和西方象征主义手法完美结合的具体表现。
本文也将就从叙事手法、构图特点几个方面分别对这部影片作浅要分析。
关键词:金基德;动物;叙事艺术金基德的电影在视听语言方面有与其他导演在试听语言方面很独特存在。
通过研究“金”的电影可以大概的研究出在韩国的民族美学特征和韩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大家庭中成功之处。
“金”的电影在对事物和情感的表达上比较一针见血,在内容的表达上不像欧美国家的电影有很深的代沟,中国观众很容易的接受。
韩国在电影方面相比中国电影还是有他的独到之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方面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本文将从《春去冬来》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方面着手研究探讨出以金基德为代表的韩国电影导演,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架构,以及电影创作的手法方面展开研究。
一、独特的叙事手法(一)重复性和变化性电影中出现不断重复的主题、人物形象或者是视觉效果,不是想象力匮乏,而是导演的刻意安排这种安排使得所重复的对象成为具有连续性的一种符号,不仅是构成风格的要素,也有助于唤起观影者的回忆和共识。
一部电影中,从“台词、音乐的节奏、镜头的运动、人物的行为、到故事情节”都有重复,而这些重复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母题”“我们称电影里任何有意义地重复出现的元素为“母题”。
“母题”的重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和比较。
也是观众观影的乐趣所在。
同时,如果一部影片仅仅在不断的复制前面,那一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
因此“不管那么细微,其中一定会有一些改变和变化。
而这样的差异是电影形式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小和尚《春去冬来》中共分五个章节,将一年的四个季节形成一个轮回,这是一种外在的重复影射人生现象的一个无止境的重复。
韩国影片《春来冬去》的意象表达
韩国影片《春来冬去》的意象表达
王晓华
【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7)001
【摘要】韩国导演金基德在电影<春来冬去>中利用水的隐喻和象征,将各种水意象置于东方物象传统与人生四季的结构中进行叙述,尤其是水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导演对人性与罪恶、忏悔与拯救等现代意识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弗莱的四季叙述模式.
【总页数】5页(P90-94)
【作者】王晓华
【作者单位】温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312
【相关文献】
1.乌蒙大草原冬去春又来 [J], 肖润贤
2.男性无以解脱的轮回——对韩国影片《春去春又来》的一种解读 [J], 郭玉琼
3.影片《春去春又来》的神话原型批评读解 [J], 黄欢
4.这一年,冬去极晚,春来及时 [J], 本刊编辑部
5.春去自依依,欲归无处归——刘辰翁送春词“春”意象解析 [J], 尚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获奖电影《春去春又来》
韩国电影介绍《春去春又来》透过大自然四季不同节气环境的变化,诠释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智转换历程;以及人在不同年龄层对事理的领悟差异。
片中人物不多,对白不多,却是禅机不断,充满着对人生的种种隐喻。
整个故事是在描述小和尚受到世间七情六欲所诱惑时内心转换的成长与经过,以及与老和尚的互动。
影片摄制成本低、时间短,然而艺术性极高,其“美学”功力发挥到极致,将韩国风光景致之美,拍成如诗如画的仙境。
荣获2004 年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这是2003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影片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编剧导演并饰主角童年无忌在一个美若仙境的湖心小岛上,有一座古庙。
一个老和尚和他的年幼徒弟小和尚生活在这里。
一天,他们一起划着木船到岸边的山上采药。
回来后,顽皮的小和尚到河边玩耍,只因为好玩、开心,把石头绑在鱼、青蛙、蛇身上,使它们难以行走。
到了夜晚,当小和尚熟睡的时候,老和尚把石头绑在了他的身上。
第二天,小和尚发现自己的身上绑着石头,也难以行走。
小和尚请求老和尚除去他身上的石头,老和尚反问他:“你是不是在鱼、青蛙、蛇的身上绑石头了?”小和尚:“是的,师父。
”老和尚:“你就带着这块石头,去把动物身上的石头解开,如果有一只动物死了,这块石头将永远绑在你心上,到死为止。
”小和尚知道自己铸成大错,十分后悔。
他背着师傅绑的石头,去河边找寻那被自己绑了石头的鱼、青蛙和蛇。
青蛙还在挣扎没死,他赶紧把它放掉。
但是,他发现鱼已经死了,还有那蛇,血肉模糊,也已经死去。
小和尚忍不住痛哭失声……少年欲望小和尚长成了少年。
走到山上,看到两条纠缠的蛇;在路上,他遇到了母女二人,少女来到这里疗养。
母亲把女儿交给老和尚,离去。
老和尚说:心情得到平静,身体自然会好。
进入了青春期的小和尚,面对少女,第一次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和温柔。
他在一次与少女交欢之后,沉浸于少女身体的诱惑,不能自拔。
清晨,老和尚发现二人相拥睡在船里,拔开船塞,让水渗进船里,惊醒了熟睡中的二人。
小和尚心中的爱欲一发不可收拾,和这位外来的少女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关系。
影片《春去春又来》的神话原型批评读解
影片《春去春又来》的神话原型批评读解摘要金基德的《春去春又来》可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溯源,以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为主要手段,对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原型读解。
充斥影片的与人类学相关的四季自然景物原型意象,救赎者与双重世界的原型母题,以及作为影片片名和架构的四季循环过程均是该影片的神话原型读解要素。
通过弗莱的文学原型分析,移位到电影的原型批评读解,传统神话中的原型成为影片的鲜明特征。
正是由于原型,影片超越了自身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具有更大的魅力。
关键词神话原型救赎者原型双重世界原型循环结构在荣格对精神分析社会学的研究角度里,集体无意识和充斥其中的原型成为其理论的支撑点,经过弗雷泽的神话理论的整合,发展至弗莱的文化原型,神话和原型在弗莱那里划上了等号。
从某种角度。
神话――原型的批评读解方法在形式和结构上都能对文本作出深意的读解,使其超越本身的精神内涵。
对影片《春去春又来》的神话原型批评读解中,我们可以从影片的镜头元素、自然景象、主题结构各个层面在神话与宗教仪式中寻找到最初的原型模式。
从原型批评理论中,我们得知每部文学作品(电影作品)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独创,所谓的独创无非是一种更深层次、更高明的模仿。
因为无论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学想象、创作素材或表现手法是多么具有个人风格,但从总体的起源上看仍只是一种移位的神话,一种置换的仪式。
这使我们在读解影片。
《春去春又来》时始终站在一种“向后看”的视角里,更宏观的去体验金基德带给观众和世界的“神话”移植情怀。
一、神话原型母题形象读解在荣格处。
原型是作为原始意象存在的,它象天性一样根植于人类种族的集体无意识中。
每一次文本创造都是一次原始意象的激活过程。
荣格曾指出:“与集体无意识不可分割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神话学称之为‘母题”’在影片《春去春又来》中。
充满了水、寺庙等自然原型意象,以及救赎者、双重世界这样的原型母题。
(一)自然原型意象水从神话传说开始不仅被视为生命力的象征,同时衍生出去也是欲望的具体表象符号。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导演轮回之作,为你解开命运的玄机!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导演轮回之作,为你解开命运的玄机!一、引言部分这是梦菲同学第几次看这部片子,已经记不清了,但每次看都能感受到一股自然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没错,这就是这部片子独有的气质,也是金基德导演作品中,唯一一部以自然清新见长的影片。
一座深山,一池湖水,一间小庙,小庙漂在湖中央,与世隔绝。
在这红尘之外,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
环境野生而处于自然深处,但人的内心却并非如环境般远离尘嚣,澄明皎洁。
春夏秋冬四季往返,小庙里的宿命、人生的宿命在一幕幕上演。
二、影片介绍梦菲同学记得,小时候让爸妈给讲故事,没有时间的大人会这样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无限循环。
现在看来,这部片子像极了这支童谣。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执导,金英民、吴英秀、金基德主演,一部讲述轮回的韩国电影。
影片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
三、影片赏析在梦菲同学看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代表的正是人生的四个阶段:从一个虐待小动物而被老僧惩罚的小和尚(春),到荷尔蒙旺盛,禁不住诱惑的少年(夏),成长到因嫉妒而犯下谋杀大罪的成年僧侣(秋),最终是走到人生尽头的垂垂老僧(冬)。
人生的循环,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再重演下去。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无论是和尚还是凡夫俗子,他们的内心都是两面的,正如佛家所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小和尚也未能逃过这些,因为他内心住着一只带戾气的猛虎。
人并非生来就是佛,必须经历世俗的磨练才能修成真佛,不入世哪来的出世。
正如小和尚,他经历爱情、背叛、憎恨、释怀的过程,从春、夏、秋、冬再到春整整一个轮回,心智由鲁莽变得沉静,或许这就是佛家所讲的六道轮回,对人心境的历练。
四、影片结构影片结构和影片主题完美统一,这是一部讲述轮回的电影,同样本片也采用了轮回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韩国影片《春来冬去》的水意象表达【摘要】韩国导演金基德在电影《春来冬去》中利用水的隐喻和象征,将各种水意象置于东方物象传统与人生四季的结构中进行叙述的策略,很好地完成其一贯新锐、大胆风格的表达。
尤其是水意象在季节轮回中表现导演对人性与罪恶、忏悔与拯救等现代意识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弗莱的四季叙述结构理论。
关键词:金基德;《春来冬去》;水意象;弗莱;叙述理论韩国导演金基德2003年推出的影片《春来冬去》(下文简称《春》),一反其一贯涉及敏感题材、关注边缘群体的另类影像风格,将故事场景置于远山湖中漂浮着的水中庵中,颇具中国山水诗韵。
影片叙事空间与非叙事性的景观,通过视点的重合保持了叙事的丰富性。
导演既赋予“水”以韵味独存的幽深寄寓,又赋予它以风姿各异的外在形态。
片中不仅以溪流湖水、雪雨冰这样一些自然意象,还用眼泪、颜料水,墨水等人文意象,即通过水的原型体和水的变型体,向读者呈现一个“水”象联翩,“水”意盎然的世界。
弗莱在《叙述结构理论》导论中提出:“水的象征也同样具有其循环的节奏:从下雨到泉水、从泉水到河流、从河流到江海或冬天的大雪,然后终而复始。
这些循环通常分为四个阶段:一年中的四季是一天的四部分(晨、午、晚、夜),水的循环的四个方面(雨、泉、河、海或雪),是生命的四个阶段(青年、成年、老年、死亡),诸如此类。
”[1](P188)在叙述结构上,《春》分“春”、“夏”、“秋”、“冬”四季分别演绎小和尚一生四阶段经历的七情六欲:小时候贪玩杀生轻喜剧、年少轻狂的情爱传奇、中年时杀妻复仇的悲剧、以及归老时在寺院苦修无心铸错的反讽,阐述了多层主题意蕴。
影片利用水的隐喻和象征,将各种水意象置于东方物象传统与人生四季中的叙述结构,有意无意暗合了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提出的四季叙述模式。
春天的叙述结构:喜剧——波平如镜中的玄机春部分主要讲主人公小僧在水境中的童年生活——采草药、趴着看金鱼,学划船,爬到古树上拉弹弓,在夜色的湖中小便,营造了一段惬意而原始的水上时光。
天真和童趣让这部分有了几分喜剧意味。
韩国导演对长镜头、固定镜头的重视和对唯美化影像风格的偏好,在金基德这里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片头首先出现的水中庵大全景由轻启门扉的咯吱声带出。
门神和水的复合意象表现出佛门静地的庄严。
而第二个水中庵大全景则以千年老树为前景,由起幅为树影摇曳的湖水特写的上移镜头缓缓带出,显示出经年沧桑蓄就的平和与包容。
之后以石臼里的金鱼在水草悠游和观音佛像的特写表现庵内场景,也是殊途同归。
画面色彩简约、淡雅,其“静态构图”皆可各自成画。
从韩国电影《春逝》里“竹林听风”、“深夜观雪”、“海边弄潮”等长镜头,《触不到的恋人》中平静海面与小屋近似几何造型的构图,到《我的野蛮女友》结尾时山、树、人形成的剪影效果,无不是遵循了这样的美学原则。
不过在场景设置上对水有如此偏好,众多导演中要独数金基德。
在其之前作品《野兽之都》《漂流欲室》中,都有水上之屋的意象,《春》只不过是把同样的场景搬到深山老林而已,就连和外界联系也是同样一艘摆渡的小船。
而在金基德2005年新作《弓》中,则换成了茫茫大海上的一艘渔船。
人的生命之初便是孕育在母亲的羊水中,那是人性最本真原始的状态。
向来以新锐、大胆著称的金基德,醉心于在影像中探讨人性与罪恶、忏悔与拯救等现代问题,而水环境无疑是欲望泛滥、罪恶孳生、人性还原的最佳温床,由此可见水意象之于其作品的意义。
《春》部分多次出现清澈见底的小溪潭与小生灵的复合特写,以及小僧在水边嬉戏的跳切镜头,传递出小僧作为自然人的无邪与快乐。
虽然观感接近看喜剧,然而也透着些许不安的气息。
如两僧在湖中划船去采草药时,次第出现大远景、中景、近景等镜头,但最后落幅在船外部女佛画像在水波中的特写上,斑驳而神秘。
当小僧采草药爬上对面山上的大佛肩时,主观镜头里烟雾缭绕如仙境般的水中庵,让人有“不可言说”之感。
而小僧在溪水旁快乐地捉蝶戏水时,却次第传来诡异的下滑音和佛歌声的画外音,果然后面紧接出现小僧亵玩生灵的一幕:无邪的小僧,仅缘自天真的童趣,把石头缠于鱼、青蛙、蛇的头颈,看着它们挣扎喘息而手舞足蹈。
正如弗莱所说的:“在喜剧结局时出现的社会则相反,它代表一种道德规范,或在实用意义上自由的社会。
”[1](P201)老僧作为道德规范的代表,在背后冷静地注视着小僧施虐的一切,但是并没有立即给以制止和解救,他给予小僧的救赎,是夜间绑一石头在其身上,引导其灵魂一生的自省。
老僧在背后对小僧行为的注视作为金式类型化镜头,在其影片《撒玛利亚女孩》里就有倚隽父亲在背后静观女儿接客的镜头。
这种镜头模式在其《坏小子》、《弓》等其他作品一再被强调,而且常成为解读影片的“眼”,是探讨人性的入口。
这部分水意象的镜语风格有如老僧与小僧看似和谐的相处:波平如镜却暗藏玄机。
如开头交代环境的一组镜头:从庵内石臼里水和鱼的特写,院子池鱼的平移特写,到小僧在水中庵内跑动的大全景,均采用俯拍,似乎冥冥中有某种力量在观照人间的一切。
事实上这一组镜头构成了一组同心圆,我们可理解为是对小僧生存状态的一种暗喻:处于欲望的最底层,即出于简单的童趣对小动物的征服。
当年岁逐增,欲望的涟漪也将层层泛滥开来,直至淹没人本身。
不时出现的远山烟雾缭绕中庵的倒影全景,和庵飞檐角为前景的远山雾气以及小船飘荡在水中的空镜头,有迷离中对命运身不由己的感慨。
“许多喜剧故事似乎都在接近结局时出现一种潜在的悲剧性危机”[1]](P214 片中多次设计人淹没在大环境中的全景画面,有意强调了人的宿命感。
也为下面情节奠定了基调:当小僧划船去解救小生灵却回天无力时,真正故事才开始,“我们必须相信他有可能是一个比外表看来更有生动有趣的任务。
”[1](P201)夏天的叙述结构:浪漫故事——泛滥的欲望之水其实把《夏》中少年小僧为爱破戒、追随少女而去的情节独立出来看,很容易找出韩国爱情片的蛛丝马迹。
但和后者对白多、情节繁复冗长等特点相反,金基德极力淡化对白的作用,赋予影像复杂而丰富的内涵,节奏也明快不少。
这种倾向在他近年的《撒玛利亚女孩》、《空房子》、《弓》等作品中更是变本加厉,运筹对白之道唯有日本北野武可与之相媲美。
当对白退居其次后,象征符号就被提到较高的位置。
在金基德的影像世界中,象征符号随处可见,俯拾皆是(《撒马利亚女孩》中废弃的小船;《漂流欲室》中的鱼钩;《海岸线》里的鱼;《空房间》里高尔夫球棍;《弓》里的弓),而且往往诉诸个人理性,具有确定而具体的意义。
金基德本人就解读了“弓”在其最新影片《弓》中的三层含义——一个防止入侵者的有力杀人武器,一件表达灵魂声音的乐器,一种传递内心情绪张弛的语言。
可见,在他的影片中,鱼、蛙、猫等决不是信手拈来,而是让我们“感受到一顶帽子、一把椅子、一只手和一只脚之中潜在的力量。
”[4](p25)水是金基德影片中出现最多的象征符号。
在《夏》部分,导演把人物情感的升华过程与水行进的形态融为一体,使这部分既呈现为清雅淡墨的自然景观盛宴,又是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协奏曲。
神话与电影都是典型的隐喻性艺术。
作为影片中的一种“自然物”它与神话图腾中的自然物具有共同的隐喻功能。
就像图腾神话中的自然物一样,它能够把“自然和文化及社会联合起来”。
[2](P112)这样,人物外在的动作、内心的活动和水的形态即构成一种隐喻关系。
导演通过不断更替、变化的空间(自然)环境,强化人物内心的情感体验,最终把影片与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首先是雨水,少女和少年小僧多次的情欲萌动都是在万千缠绵的雨丝中。
池塘里,屋檐下和竹导管里到处流淌着的雨水,就是少年小僧欲望勃发的象征。
随后小僧对少女示好成为情理中事:拿竹器为少女殷情挡雨,夜晚为少女盖衣时的心动,撞见少女换衣服等等。
尤其是小僧在雨水中极具反差的行为转变:从最初对狮佛像的维护到后来主动搬来佛像给少女坐,宣告了神佛的威严地位在其心中的瓦解。
其次是缭绕的水雾。
在这部分开头,小僧先是瞥见在岩石上交媾的两条蛇,随后看到远山小路上来求医的母女。
相比“春”里同样的主观镜头只出现静穆的庵,预示了少年小僧心灵视野的变化。
后来两人夜间互通款曲的背景也是氤氲的湖面,电影多次通过这样的空镜头来强调。
蛇、水雾、雨的复合意象,成为小僧和少女的初尝爱情的前奏。
最后是湖水和溪水。
“对抗”或者冲突是浪漫故事的基础,或者说是原型主题,而浪漫故事的要素是一连串的冒险。
[1](P233)少年小僧在夏日的湖水里进行了多次佛性与欲望的较量,却最终抛开佛门禁忌投入到情爱冒险中。
小僧接母女上船时,手碰触少女的一刹那,少女一个踉跄引得船两侧波光粼粼,无疑是小僧欲望的微澜。
小僧跳入湖中潜水装死只想赢得红颜一笑。
当少女开始迎合时,小僧潜藏的人性欲望被彻底还原。
这时,画面别有意味地出现两只鸭子在水中欢叫的场面,实为小僧与少女鱼水之情的暗喻。
在韩国传统婚典上必会有鸭子形状的一对木鞋,象征平安与白头偕老,是东方文化中特有的比兴传统。
溪水为两人的近一步接触提供可能:小僧在小溪边抓鱼放在少女手中,进而顺理成章地去抚摸少女的脸。
两只小鱼在僧鞋里游不开去,暗喻了两人戴着镣铐跳舞的片刻欢愉。
夏天的叙述结构把我们带回“主人公天真浪漫的青少年时期”[1](P243),表现为“纯真的性爱的原型”[1](244),“但是这种类型仍然往往有接近道德禁忌的意义”[1](244)。
夏季泛滥的水让在少年小僧爱欲初萌蜕变为完全的人,也将其心中的佛性荡涤得一干二净。
少女离开时,起风的湖面颇不平静,是对少年小僧下个人生阶段命运多舛的寓言。
“浪漫故事中的每个典型人物都有其道德上的反对者与之对立”,[1](P237)比如小僧和老僧。
小僧第一次破戒归来时,老僧正用清水在瓦片上反复写字,清水写就的字马上就干了,暗示所有的规约对欲念勃发的少年小僧的苍白。
小僧心猿意马,上岸忘记拴船,老僧淡淡一句“船都流走了”,已是洞晓一切。
东窗事发时,老僧用公鸡引船到岸边,不露声色拔下船里的销子,让湖水慢慢涌入船中,让两人也在冰凉的湖水中自省。
水承载了年少轻狂的泛滥情欲,也渗透着岁月沧桑后才能悟得的佛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正如老僧淡淡一句:“是船自己进水的。
”石破天惊地道出对佛家“我执深重”之人的态度。
让青年追随少女而去,实为老僧有意的放逐——“欲望生下执着,执着让人心怀杀气”,必定要走尘世这一遭。
秋天的叙述结构:悲剧——荡涤灵魂之水也许《春》真的是金基德风格改弦易张之作,全片叙事姿态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平和。
导演在《秋》部分充分利用“光影与色彩的处理与配置能够凸现画面构图的重心”[5](P143)的特点,借水意象自然地传递出“爱可以是一种超越”的观点。
弗莱把秋天的叙述结构归结为悲剧以及复仇者归来的灾难,“在悲剧中,爱情与社会结构通常是不可调和的冲突力量,……悲剧所涉及的主要是破坏家庭并使之与社会的其余部分相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