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垄断谈国企改革

合集下载

中央企业的垄断

中央企业的垄断

垄断央企的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垄断央企的问题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由其引发的各种收入分配等不公平越来越受到社会质疑,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壮大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国企、央企改革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可以说,国企、央企改革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走向。

虽然打破国企、央企垄断既是市场呼声,同时也得到了中央高层的认可,但真正启动反垄断改革并不容易,因为这样的改革毫无疑问要触动国企、央企的奶酪。

最近,有国资管理部门的官员写文章为国企垄断问题辩护,认为一些行业存在或出现垄断现象有利于减少无序竞争;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必然会出现国有企业垄断的现象;国企也并不全是垄断,从中央企业的实际看,无论是石油企业还是电信企业,或是电力企业都有竞争的一面,而且竞争往往十分激烈等等。

当然,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推动国企改革有了一些进步,有些行业也引进了一些相关的竞争者,而且央企的管理也有所改观。

从推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来看,近年来,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显然,我国企业,包括央企在内,绝大多数的履责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对于央企、国企的改革,笔者赞同这样的看法:必须要提高监管能力,增强垄断国企运行的透明度。

在改革过程中,遵循“有进有退”的原则,主要是打破一些与民争利的地方政府的行政性垄断,为其他资本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言外之意就是说要进一步推动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

毫无疑问,不管国企、央企目前争议分歧有多大,改革是央企的唯一出路。

央企“垄断”的是与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央企业的垄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其中伴随着的几乎是各种批评之声。

但是,正如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常态一样,垄断也同样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

二者同生共荣。

因此,在谈到垄断时,我们必须要明确三个问题:垄断的标准、垄断的形式及合法性、对垄断的处理。

浅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大全5篇)

浅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大全5篇)

浅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大全5篇)第一篇:浅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浅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论文关键词: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论文摘要:要解决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深层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有限责任。

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进一步解决有限责任问题,主要包括:切实保障企业法人财产权不受侵犯;推进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法人化;在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力度抓好减员增效。

Abstract:Must solve Our country enterprise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in-depth question, must establish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steadfastly.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essence's characteristic is the limited liability.Must establish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must further solve the limited liability problem, mainly includes: The practical safeguard business entity property rights free from aggression;Advancement stockholder's rights multiplication, decentralization, French hominization;During accelerati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s, increases dynamics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downsizing for efficiency.Key words: State enterprise reform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limited liability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有限责任问题,这是因为,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

国企混改经验分享材料

国企混改经验分享材料

国企混改经验分享材料国企混改是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引入外部投资者等方式进行改革和优化的过程。

混改旨在提高国企的竞争力和效益,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国企混改,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国企混改的经验和观点。

1. 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国企混改的核心是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和行政化管理,激发国企的活力。

通过引入民营企业的投资和管理经验,可以有效改善国企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水平。

这种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国企的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合理确定股权结构和权益关系在国企混改中,确定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权益关系非常重要。

政府和外部投资者应协商确定合理的股权比例,保障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外部投资者的监督作用,确保国企混改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国企混改过程中,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建立激励机制,给予优秀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报,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

4.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国企混改过程中,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非常重要。

政府和企业应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混改的信息,让投资者和公众充分了解国企改革的进展和成果。

要建立健全的审核和监管机制,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可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稳定性。

总结回顾:国企混改是中国政府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合理确定股权结构和权益关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国企混改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持续推进国企混改,不断创新和完善改革举措,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和国企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国企混改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

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引入民营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方式,国有企业得以迈向更高效、有竞争力的发展道路。

国企改革讨论发言

国企改革讨论发言

国企改革讨论发言
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使其更加市场化、灵活和有竞争力。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和解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讨论话题和观点:1. 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意义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国企改革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 国企改革的路径和方式:国企改革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路径,包括股权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市场化经营等。

这些改革方式和路径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来决定。

3. 国企改革的难点和挑战:国企改革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如人员安置、债务处理、资产评估等。

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以确保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

4.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国企改革需要与市场经济相融合,通过市场化经营和竞争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管和管理,防止其出现市场垄断和不良行为。

5. 国企改革与国家战略的关系:国企改革需要与国家战略相协调,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意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总之,国企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路径来推进。

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市场化和效率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国有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国企改革的模式构建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国企改革的模式构建
从 而 形 成 了 多 家 企 业 竞 争 性 经 营 的 格 可 取 之 处 。但 笔
局 ,极 大 的 提 高 了 自然 垄 断行 业 的 运 行 者 认 为 。 争 、 竞 产
效率。 我 国近 几 年 也 开 始 对 自然 垄 断 的 传 权 、与 绩 效 是 相 互 联 系 .应 该 放
的是 彻 底 实 现 政 企 分 离 , 高 管 制 效 率 。 提 存在 效 率低 下 , 损 严 重 的现 象 。 因 此 , 前 有 关 自然 垄 断 行 业 改 革 的 研 究 .主 要 通 过 上 述 四 方 面 的 改 革 。最 终 形 成 在 垄 亏 自2 0世纪 8 年 代 以 来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是 从 竞 争 和 产 权 两 个 角 度 展 开 的 。虽 然 断 性 业 务 领 域 以 国 有 企 业 为 经 营 主 体 , 0
民营化改革
国有企业 为经营主体 l民营企 业为经营 主体
的 分拆 上 ,并 未取 得 显著 成 效 。 究 其 原 路 ,并 借 鉴 国 内
因 ,一 方 面 源 自我 国垄 断行 业 国企 改 革 的 滞后 性 ,另 一 方 则 是 由 于 改 革 缺 乏 系 统性 的理 论 指 导 。尤其 是对 改 革 中 必 须 外改 革实践 , 构 建 了 我 国 自 然 垄 断 行 业 改 革 的 基
涉 及 的竞 争 、产权 与绩 效 三 者 的 关 系 缺 本 模 式 . 表 : 如
激励 性管制 { J社会性 管制

非对 称管制 J
l反垄 断管制
乏 系统 、 入 的认 识 。 而 尚 未 形成 一 个 深 从
可行 的改 革 模 式 。 是基 于这 一点 。 者 正 笔

国企“垄断”真相 《暸望》新闻周刊尚前名

国企“垄断”真相    《暸望》新闻周刊尚前名

国企“垄断”真相《暸望》新闻周刊尚前名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2年第7期编者按:近些年来,对于国企的争论似乎没有停止过。

支持者认为,国有企业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有企业更是抗衡西方资本列强和跨国企业的主力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有力盾牌。

反对者则认为,国有企业垄断着大量优质资源,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而且国有企业的低效和浪费,损失了社会福祉,也是造成腐败和社会不公平的根源之一。

其实,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无法回避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判断及分析,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国有企业的前途和未来。

下面刊登的是《暸望》新闻周刊尚前名的署名文章,对国有企业的垄断真相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需要说明的是,文章的观点并不代表本刊的观点。

“对所谓国企‘垄断’的指责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客观的。

”在接受《暸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一位国企高管说,“无论是国有企业真实的垄断规模,还是垄断后所起的作用,都存在许多误解,还有一些是明显的误导,有的甚至是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刻意扭曲与有意忽视。

”“十一五”期间,中国相当一批国有企业实现了从“中国500强”到“世界500强”的跨越。

而前一段时间里,有一种声音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完全归因于国企的垄断地位,并进而将深化国企改革等同于打破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性部门的主导地位,让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让国企统统私有化,等等。

在真正了解国有企业的专家眼中,这种观点是有偏颇的,是一种误导。

国企存在的范围不是以垄断或竞争为依据对任何问题的分析,如果脱离了科学、客观的逻辑,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所谓‘国有企业垄断论’并不符合实际。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国企中,完全垄断型的企业很少。

即使在一些普遍被认为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并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真正占有垄断优势。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国企改革最重要是打破垄断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国企改革最重要是打破垄断

【参考范⽂】国企改⾰最重要是打破垄断邓⼩平同志曾说:“改⾰是中国发展⽣产⼒的必由之路。

”早在改⾰开放初期,国企改⾰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的核⼼内容。

现如今改⾰仍在继续,⼗⼋⼤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业和关键领域”。

俗话说:“好钢要⽤在⼑刃上,牵⽜要牵⽜⿐⼦。

”国企改⾰也是如此。

要想进⼀步深化国企改⾰,做⼤做强国有企业,关键还在于打破垄断。

⼀⽅⾯,由于以商业银⾏为主的垄断⾏业所带来的积弊逐渐显现,收费⾼、服务差、效率低等问题层出不穷,给民众的利益和中⼩企业发展带来损害;另⼀⽅⾯,只有打破国企特权,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倒逼国有企业⾃我改良,提⾼整体经济效率,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国企改⾰的道路是漫长的,⽽民众的信任与⽀持却禁不住时间的蹉跎。

上有句话说:“这已经不是⼀个⽤‘⼦’多‘⽈’⼏下就能忽悠⼈的时代了。

”今天的“改⾰”,已经具有了凝聚最后的社会信任的性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因此,更需要有关部门牢牢抓住“突破⼝”,破除国企垄断,从根本上推动国企改⾰的步伐。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家推出【】考⽣可点击以下⼊⼝进⼊免费试听页⾯!⾜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家的梦想助⼒!★成功/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法不对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在这⾥,我们将提供:6⼤优势课程+线上线下集训教学+协议签约!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将给你⼀次成“公”上岸的机会↓打破国企垄断,需要“收放⾃如”。

“收”即收缩战线,牢抓重点,促进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重点⾏业、优势⼤企业集中。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通过调整和改组,使国有经济在需要控制的⾏业和领域得到进⼀步加强和壮⼤,⽽在不需要控制的⾏业和领域逐步退出。

例如,在涉及国家安全、⾃然垄断、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等⾏业扩⼤规模;⽽在其他⾏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逐步退出。

国企改革的痛点和难点

国企改革的痛点和难点

国企改革的痛点和难点国企改革的痛点和难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国企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但是改革的进程并不顺利,痛点和难点也逐渐浮现。

国企改革的痛点主要包括产权问题、机制问题、员工问题以及市场竞争问题。

首先是产权问题。

在改革初期,国有企业由于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和资本,往往成为相关部门的经济命脉。

然而,过去的国企改革过程中,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晰,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导致了国家资产损失和产权纠纷的发生。

产权问题的存在也挫伤了国企改革的积极性和效果。

其次是机制问题。

很多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落后,缺乏市场导向和竞争意识,管理水平低下,决策过于官僚主义。

这导致了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竞争环境,自身效率低下,难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另一个痛点是员工问题。

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存在事业单位化的管理模式,员工权益过高,形成了腐败和浪费的土壤。

此外,一些国企的员工素质、技能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无法适应市场竞争压力。

员工问题不仅影响了国企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潜力,也给国企改革带来了阻力。

最后是市场竞争问题。

国企在改革开放初期往往处于垄断地位,面对生产、销售和价格等方面的自由竞争时,存在一些困难。

一方面,国企改革的开放程度不够、行业壁垒过高,导致一些本应具备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在国企改革中无法生存或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国企改革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国企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存在问题,导致一些私企对国企存在偏见和质疑。

除了痛点外,国企改革还面临一系列难点。

首先是利益分配问题。

国企改革涉及到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收益的分配,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往往存在分歧和矛盾,导致改革难以推进。

其次是制度创新和创新能力不足。

国企改革既需要制度创新来解决产权问题和机制问题,也需要依靠员工的创新能力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干预和体制约束,国企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力量的增强,国有企业在许多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选择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在探讨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垄断模式国有企业在某些特定领域可以享受到市场垄断的优势,这种垄断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并确保企业的持续盈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垄断模式应当与反垄断法律和规定相协调,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

2. 多元化模式在当前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的模式。

通过发展多个不同行业的业务,国有企业能够降低风险,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多元化模式也能够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

3. 创新模式创新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国有企业应当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

通过创新,国有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打破传统发展路径的限制,迎接新的挑战。

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1. 市场化路径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市场化的改革,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2. 国际化路径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深,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寻求扩大海外市场的机会。

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国有企业能够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3. 可持续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国有企业应当将可持续发展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通过推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相关政策,国有企业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建立高效的企业治理结构。

2. 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垄断性国有企业改革分析——以石油行业为例

垄断性国有企业改革分析——以石油行业为例

《国际企业制度》课程论文垄断性国有企业改革分析——以石油行业为例摘要 (2)一、引言 (3)二、我国垄断性国有企业基本分析 (4)2.1中国垄断行业基本分析 (4)2.2中国垄断性国有企业基本分析 (5)2.3中国垄断性国有企业特殊性 (5)三、国内外大型石油企业分析对比 (6)3.1资产迅速扩张,投资有效性不足 (6)3.2科研投入大幅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7)3.3国际化水平较低 (7)四、我国国有石油企业现状及问题 (7)4.1行业内市场集中度过高 (7)4.2产权不清,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8)4. 3经济性进入壁鱼与体制性进入壁垒并存 (8)4. 4政府规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9)五、中国国有石油行业改革的特殊性 (10)5. 1石油行业的寡头垄断与成品油定价机制分析 (10)5.2石油行业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 (10)5.3纵向一体化,混业经营 (11)六、深化国有石油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12)6.1坚持国有企业主导地位,有计划地调整市场结构 (12)6. 2深化行业规制机构与规制政策改革 (13)6. 3进一步理清产权,健全收益分享机制 (14)6.4提高企业自身实力 (14)七、结论 (15)参考文献 (16)摘要:石油行业垄断性国有企业的现状和问题已被很多学者所关注,多数学者认为垄断影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降低了市场的效率,阻碍企业的发展。

近几年,国际原油市场受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进展和中东地区局势以及俄罗斯等国际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形势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

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如何利用好这一次国际原油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巨大的成本下降优势来进一步为我国经济服务,是我国政界和学界都需要郑重筹划的问题。

我国石油行业基本被几家国有公司所垄断,通过国有公司改革来利用好这次国际油价下降,为我国的经济带来新机遇,是石油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根本动力。

本文通过对我国垄断性行业和垄断性国有企业进行基本分析,总结出我国垄断行业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

首先,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保护国有资产,避免国有企业被私人化所带来的资产流失和资源浪费。

毛泽东曾经说过,“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命脉,必须加以保护。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取消改制可以保护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其次,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保障国有企业员工的权益。

国有企业的员工是国家的劳动力,他们的权益应该得到保障。

如果国有企业被私人化,很可能会导致员工的失业和权益受损。

因此,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保障员工的就业和生活稳定。

再者,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避免垄断行业被私人垄断,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市场的公平和稳定,如果国有企业被私人化,很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被私人垄断,对市场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取消国有企业改制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我们应该保护国有企业,保障员工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

反方辩手观点,不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

首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国有企业在过去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改制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竞争力和效益。

曾经有名人说过,“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成功经验,国有企业改制也是改革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改制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国有企业改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后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取消改制会限制企业发展的空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再者,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改制,可以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制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的。

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浅谈国企改革(五篇)

浅谈国企改革(五篇)

浅谈国企改革(五篇)第一篇:浅谈国企改革浅谈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就是在企业主体不变的条件下,转换企业机制,发挥产品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

现在大部份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大多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今天,国有企业要再背着沉重的社会包袱,再不进行机制转换、管理创新、再不讲成本、不注重经济效益,还是靠国家政策、吃大锅饭,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那面临着的结局就会严重亏损、企业倒闭、职工下岗。

那么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呢?我想,应该走出企业改革的“怪圈”,不能流于形式,以市场为基准,扎扎实地改。

×一:改革不能流于形式目前部份国有企业改革后,仅把原来的厂改为公司,而实际上就是一个单位挂出两个牌子,一套班子两种职能,权责不明、职能不清。

这种改法是换汤不换药,是明改而暗不改,改革不能流于形式。

首先:加强舆论导向,为改制扫清思想障碍。

应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召开座会等形式,向广大职工讲清楚企业为什么要改制?怎样改制?改制会给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个人带来什么变化,对职工会带来什么好处。

通过宣传教育,让职工人人知改制,懂改制,参与改制,拥护改制,做改制的促进派。

同时,要组织职工学习《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加强思想引导,以“变”促进。

一是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让每个职工清楚认识到:“只有改革、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二是变终身制观念为竞争上岗观念,改变那种“进了企业门,就是国家人”的依赖思想;逐步形成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分配按生产要素多元化,充分发挥人的潜能,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三是让职工真正懂得:“企业不改革就没有前途,企业就不能发展,市场经济无情,改革是残酷的”;四是变等、靠、要观念为积极进取观念,努力工作,多做贡献,支持改制,搞好改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让职工清楚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了,职工才有希望”。

中国国企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中国国企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中国国企改革的经验及启示中国国企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国有企业已经逐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国企经历了多次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一、改革初期国企存在的问题国企的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企的性质是全民所有制,由政府直接管理。

由于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健全,国企形成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国企过于集中,形成了垄断,这就导致了产品质量不高、价格虚高等问题;其次,国企管理不规范,劳资矛盾突出,压缩员工收入和福利,导致员工流失加剧,生产效率低下;还有一些国企经营失误,亏损累累,浪费国家资源。

二、国企改革的途径和措施为了解决国企存在的问题,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首先,国家将改革对象定向于具有实力和潜力的企业,取消了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并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从而让过剩的国有资产得到合理利用。

其次,国家改革了国企的管理和人力资源制度,加强了企业的股权分置,采取更加灵活的市场化制度来调节劳资关系,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国家在改变文化环境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让企业的文化氛围更加积极向上,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三、改革后的国企现状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国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企业业绩稳步提升,国有资产的总量日益扩大,具有实力的企业更加活跃,贡献给社会的利润日益增长,为国家和民众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其次,国企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企业不再只注重产量,而是注重品质,尤其是技术和创新方面得到充分发展,高科技产品占比越来越高。

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并取得了明显的良好信誉。

四、中国国企改革的启示中国国企改革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首先,它告诉我们,借助市场的力量改革,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要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特点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改革道路和轨迹,促进企业现代化。

国有企业“去垄断”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去垄断”对策分析

2 国 企 垄 断 的 情 况 进 行 全 面 的 分 析 , 们 却 发 2 1 效 率 方面 我 .
现国企利 润主要是 由石油 、 草 、 通 、 讯 、 材 、 然气 、 烟 交 通 建 天
由于资源的有 限 性 , 源 的有 效 利用 是 任何 国家 和企 资 有 色 金 属 等行 业 贡 献 , 这 些 行 业 的 利 润 更 多 的 是 通 过 垄 业 都 应 面 对 的 根 本 问题 , 其 对 于 发 展 中 的 我 国 而 言 , 然 而 尤 虽 断 地 位 获 取 的 , 不 是 靠 经 营 能 力 获 得 的 。 国 有 企 业 在 “ 某 些 资 源 在 总 量 处 在 世 界 的 前 列 , 毕 竟 中 国人 口众 多 , 而 抓 但 所 大 放 小 ” 后 , 源 不 断 集 中 , 同 行 业 都 出 现 了 不 同 形 式 以 中 国 的企 业 更 应 该 有 效 利 用 现 有 资 源 为 广 大 人 民 谋 福 之 资 不 的 垄 断 。所 以 , 有 企 业 自身 存 在 的 问 题 并 没 有 通 过 改 革 利 。而 国有 垄 断 企 业 的 垄 断 性 阻 碍 了 资 源 配 置 有 效 的 路 国 完 全 解 决 , 以 往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的 重 点 集 中 在 竞 争 性 的 行 径 , 必会 造 成 大 量 资 源 不 能 更 好 的 发 挥 其 效 益 , 终 损 害 而 势 最 业 中, 断行业 的改革从 19 垄 9 4年 的 联 通 建 立 到 今 天 也 不 过 的 将 是 最 广 大 人 民 的 利 益 。 近 1 的时间 , 规 模 的改 制 始 于新世 纪 以来 的 电信 、 8年 大 电 2 2 公 平 方 面 . 力 、 航 分 拆 重 组 , 分 垄 断 行 业 呈 现 了多 家 参 与 竞 争 的 局 民 部 在 公 平 方 面 体 现 最 充 分 的 就 是 工 资 , 其 在 近 几 年 对 尤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精神的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精神的解读

国民共进促进国企民企同台比武——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精神的解读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存在五方面阻碍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着诸多的阻碍性因素,下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制约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很多,这些障碍可以简单归结为五个方面。

首先,就是政企不分,去行政化的道路或者任务还非常繁重。

政府对于企业干预的过多过细,过多去参与了国企的经营管理和行政性事务;第二,国企靠行政性垄断排斥竞争的现象非常突出。

可以通过对这个行业的垄断权,设置不是很合理的进入门槛排斥民企进入,从而形成行业的非良性竞争。

第三个方面,作为国有企业在获得生产要素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这容易形成国有企业的一种惰性,造成创新的动力不足,转型发展的动力也不足。

第四个障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包括缺乏有效的监管。

第五个障碍,是垄断利益集团对国企改革的一种强大的阻力。

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打破垄断,形成多种市场参与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围绕国资管理和国企管理展开根据三中全会的部署,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下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着力点,主要围绕国资管理和国企管理两条主线展开。

第一条主线,是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就是从外部改进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这条主线包括两个重点任务,一个就是要完善分类管理的国资监管体系。

现在我们是把国有企业划为竞争性国企和垄断性国企,这还不够,下一步应该把国企进一步细化,划成竞争性、功能性和公益类这三种,对这三种企业进行分类不同的管理,对他进行不同的监管。

第二点要通过兼并重组优化国有企业结构,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平台,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优化国资的产业布局、区域布局和市场布局,来作为推动这三个布局。

第二条主线,是国企管理的体制改革。

这一条主线,也包含两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第一点就是完善市场化导向的选人和用人机制。

在选任机制方面,让公司的董事会真正有权力按照市场化的导向、按照市场化的要求。

垄断性国有企业改革诺思悖论

垄断性国有企业改革诺思悖论

. 垄断 性 国有 企业 经 济效 率低 下 � 外 部 环境 对
企业 没有 竞争 压力 ,在 垄断企 业内 部, 各层 次的 成员 就 会显 露 出惰 性 ,久 而久 之 ,惰 性 便 成为 惯 性 ,在 企 业内 产生
- 低 效率 � 领 导常 常任 人唯亲 ,大 搞裙 带
关 系� 在企 业 外部 , 为取 得 各种 政 策 优惠 , 企业 常 巴 结政 府当 局� 由于 不存 在外部 竞争 压力 ,企 业没 有动 力 降低 成 本, 所以 , 资源 浪 费严 重 ,致 使 企 业成 本 费 用膨 胀, 缺乏 技术 创新 和组织 创新 �如 林毅 夫所 描述 的 "企 业没 有 竞争 压 力, 与 其进 行 技 术创 新 ,应 对 市 场需 求的 变化 ,与 对手 竞争 ,不如 致力 于保 持自 己的 垄断 地位 以及 与管 制当 局讨 价还 价"�
个 竞争 者中 ,只 有一� 个能 存活下 来, 从而 产生 自然 垄 权来 设租 ,诱使 企业 向他 们进 行贿 赂 断 自 然垄 断并 不排 斥竞 争,一 旦技 术, 市场 和先 占 � 者 经营 状况 发生 了不 利于 "一个 供应 商独 占市 场" 的 加, 但却 损害了 消费 者的 利益
9 8 2 -� �女 �研究生 � 从事企业制度与资本市场管理研究 �
� 民 航 ,铁 路 ,银 行, 石油 , 石化 ,供 水 等 垄断 产 业 中 的 施垄断力 量 相关生 产者与消费 者将由于政 府的干预 自 然垄 断是 � 竞争 的结 果 由于 某些 产业 需要 一 高,因此 ,导致全社会 福利的损失 � 次 性巨 额的 固定 投入 , 并 且只 有通 过销 售足 够多 的 3. 腐败 产 品才 能分 摊全 部固 定投 资 这种 经济 特性 使得 多 与寻 租相 对应 的 是政 府 借助 制 度供 给 这个 过程 中, 的权 力来 阻碍 生产 要素 自由 流动 ,自由 竞争 ,利 用特 政府 会使 既得 利益 集团 ( 国 有企 业) 的垄断 租 金增 另 外, 国有企 业 内部

国企垄断的性质及其法律规制

国企垄断的性质及其法律规制

国企垄断的性质及其法律规制—2009221101120060 严安摘要:首先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3O年的改革历程,分析了国有企业的现状,国有企业大量缩水,国有经济比重不断降低,虽然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和垄断地位依然很强。

但在国企改革的进展中,国企的垄断地位正“悄悄的”锐减,这对于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经济来说,就意味着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正在发生着“危险”的变化。

【1】关键词:国企的性质、国企垄断、反垄断、国企改革一、国企的性质与国企垄断的必要性1、国企的性质所谓国企的性质,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性质。

所谓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质就是企业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

而所谓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性质,就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所具有的性质。

因而,所谓国企的性质,实质就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企业所具有的性质。

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主要具体体现形式。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全民所有制企业是以国家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体现的。

国家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是通过全社会范围的经济联合使劳动者取得生产资料共有者的地位。

因而,这时我国国企作为由国家投资组建的从事产品(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实质是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劳动者与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实际结合的经济联合体。

在全民所有制条件下,我国全体人民中的劳动者一面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生产资料的共有者;另一面是由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不同生产职能的专门化承担者。

全民所有制企业就是这种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媒介劳动者与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实际结合的经济关系环节。

广大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就是通过这个经济组织结合起来而具体实现的。

所以,我国国企本质上是全民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它是通过劳动者与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结合,具体实现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

全民所有制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必然要求。

我国国企作为全民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从理论上讲,是以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基础的。

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必然要求。

厉以宁:国企改革应破除垄断依赖性

厉以宁:国企改革应破除垄断依赖性

国有 股 不 一定 占绝 有 资本 保值 升值 。两个 不 同层 次 其 他 非 国 有 的 或 非 国家 控 股 的 制 度 。这 样 , 对 多数 , 在 非 国有 股 股 权 分散 的 一 的 体 制 及 其 改 革 ,不 可 混 为 一 股 份制 企 业 、上市 公 司一 样 , 情 况 下 , 国有 股 可 以 占相 对 多 谈 。在现 阶段 谈到 中国 国有 资本 律 自主 经 营管 理 ,由股 东 大 会 、 总经理 、 监 事 会 行 使 各 数 。这 实 际上是让 更少 的国有股 体制改革时 , 必 须 两 个 层 次 的 改 董 事 会 、
仅 容 易错 过 机 会 , 而 且 还 挫 伤 了 国有企业 的积极性 。在某 些场合
国 有 资本 体 制 改 革 的高 度 , 着 重 不 应是 政策 目标 。 国 有 资 本 的 特 殊 性 决 定 了 提 高 国有 资 本 配 置效 率 , 把 国 有 资本 用 到 最 有 利 的地 方 , 比如 新 有 基 础 上 赋 予 国 有 企 业 更 多 经 营 自主权 , 让 国企 成 为 自主 经 营
历 寄 ● 企改 革应硅 垄断倦赖住
国 有 企 业 应 当 自觉 实 现 国
革一 起 进 行 , 而且 着 重 点 应 当放
自的权利 和承 担各 自的责任 。
第二 , 调 动 国有企 业 的积 极 家发展战略 , 为 社会 尽 更 大 的责 在 国有 资 本 配 置 体 制 的 改 革 方 任 ,提 供 更 多 更 好 的 产 品 和 服 面 。 性 。国有 企业 在管 理体 制方 面至
务 。国家 的政策 目标 是 国有企 业 和 民营企 业 发 挥 各 自优 势 。 有 公
国有 企 业 应 当 自觉 实 现 国 家发 展 战 略 , 为 社会 尽 更 大 的责

我国垄断国企改革研究

我国垄断国企改革研究

我国垄断国企改革研究我国垄断国企改革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垄断国企改革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意识到垄断国企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垄断国企改革进行研究,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垄断国企。

垄断国企是指由国家垄断某一特定领域的企业,拥有市场垄断地位,并在其所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这些企业通常由国家控制、拥有大量资源和资本,国家对其进行监管和管理。

垄断国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国家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垄断国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上的竞争程度较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其次,由于垄断企业通常拥有庞大的资本和资源,他们在市场上存在失衡的地位,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更多的利益,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此外,垄断国企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缺乏动力,长期以来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针对垄断国企存在的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政府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增加市场竞争的程度。

通过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可以减少垄断企业的市场份额,并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和质量。

其次,政府加强监管和管理,打击垄断行为。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垄断国企的转型升级。

然而,垄断国企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垄断国企改革涉及到大量的利益调整,涉及到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关系,以及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

这使得改革进程复杂化和困难化。

其次,垄断国企改革涉及到大规模资产的处置和转移,这需要政府有相应的经济和金融手段来解决。

此外,垄断国企改革还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如何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垄断国企改革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垄断国企改革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可以让资源流向效益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政治经济学-2垄断国企如何增强竞争力姓名:赵明宇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1132900099任课老师:孙飞2014.12.29垄断国企如何增强竞争力[摘要] 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已经30余年,其中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其改革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经历了多个阶段,采取了多种形式,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时至今日,伴随着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企业制度的调整,国有企业把握住改革开放的好机会,不断壮大实力。

在每年利润增长的光鲜外表下,却存在诸如资源浪费,服务水平低等多方面问题。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无法逆转,跨国公司涌入,第三产业兴起,假设国家不再给予行政支持,国有企业如果依旧依靠其垄断地位固步自封,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所以国有企业今后该如何发展,如何提升效率,提高质量,完善服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尤其以垄断国有企业为主。

本文试图以普通经济学理论研究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并探讨一条相对可行的改革路径。

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国有企业的自身现状,第二部分论述当前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第三部分提出一些新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垄断;国企;改革;服务;竞争引言国有企业依靠其垄断地位,在现实生活中横行霸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所该拥有的表现。

一旦国家放开其国有地位,现在这些没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可能大多会面临着破产风险。

国有企业亟待改革增强其服务性,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正文一.垄断国企的现状及分析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国有经济在一些行业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但是在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业国有经济仍占优势。

但作为我国的支柱,相当一批国企经营状况不佳,经济效益下滑。

(一)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逐步萎缩从1978年到2000年,国有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已从80%下降到41,。

9%,工业产值中下滑更大。

在市场竞争的经济环境中,产出的增产意味着市场份额的增长,增长率的差别代表着竞争力的强弱①。

从1985年到1998年,国有工业、集体所有制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当年价格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0%、25.1%、48.3%、57.5%,四者之比为:1:1.67:3.22:3.83,充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国有经济亏损严重,经济效益不高。

根据国有企业亏损面统计,1990年国有企业亏损面为25.2%,1997年为35.3%,1998年41.3%②亏损面逐步上升,1998年后国家摆脱亏损,但盈利率相对之前亏损较小,近年来继续亏损。

大体来说,国企总体处于亏损的形势中。

尽管亏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但国有企业亏损面增加。

亏损额逐年加大和亏损率逐年提高的趋势说明很大一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国有企业资产质量不高。

姑且以2003年至2006年国有企业发展较好的几年为例,2003 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4800 亿元,2004 年约7400 亿元,2005 年约9047 亿元,2005 年利润增幅达25%,大大高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2006 年国企再度大丰收,利润共达7546.9 亿元,增幅为18.2%③。

表面看来,数字相当乐观,可是对国有企业的评价,不能只看企业盈利的最终数字,还要看盈利的来源。

具体地说,就是要看企业靠什么赢利?我们还要关心,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否走在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

从2006 年的情况来看,上游行业产品价格上涨,使国有石油、煤炭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盈利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2%、74%和60%,增幅居各行业前三位,产生利润的行业高度集中。

与之相对应的数据是,受需求和价格拉动的影响, 煤炭、石油、有色、化工等能源及原材料行业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④。

也就是说,国企利润绝大多数是由以上几个行业赚来的。

国有石油、煤炭等行业,是所谓“垄断行业”,其利润部分是通过提高经营能力获得的,但更多的是通过垄断地位获取的。

由此,国有企业盈利大幅度上升的奥秘也就不言自明了。

①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课题组②国有资产亏损面统计表③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④数据来源:《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年鉴》(06年以前,其后收费)(四)结论:第一,国有企业的盈利绝大多数来自于那些由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也就是说来自于那些不准其他主体进入的行业。

第二,近年来,这些行业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价格的大幅上涨,这种价格上涨,部分来自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部分来自于国内过度的投资需求。

依靠垄断和依靠涨价获得的盈利,不同于在竞争中通过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带来的盈利,没有可持续性。

第三,众所周知,在政府的支持下,国家通过债转股给国有企业抹去了大量债务,说明国有企业计划经济色彩依旧浓重。

所以不难得出,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通过这一改革过程完全解决。

政企不分,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参与国企经营决策的情况屡见不鲜;国有企业水平普遍偏低;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高;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能源、资源型产业,面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我认为更深层次来说,主要还是垄断影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市场化经营,降低了市场的效率。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但国有企业的垄断无疑阻碍了该目标的实现。

国有垄断企业限制了其它经济主体对这些垄断行业的参与,也限制了资本和人力的自由流动,公平原则遭到践踏。

另外,由此造成的寻租现象严重,政府官员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获取不当利益,滋生腐败。

总之,垄断的弊端重重。

下面列举一些小的实际案例。

案例1,喜欢驾车旅游的人都知道,去外地时候,如果家中是稍微高档一点的车,烧95的汽油,那么在路上往往提心吊胆,因为一旦出了北京,加油站都罕见,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加油站,还没有95的汽油,所以出行往往都要带上几瓶燃油宝。

这充分说明中石油中石化的服务并不到位。

假若下方到地方,民营加入,必然会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

案例2,北京地铁近期涨价,彻底告别2元时代,政府给的涨价解释是财政每年支出过多,地铁建设速度快,每公里造价不菲,财政入不敷出,顾提高票价缓解财政压力。

相较于其他城市,北京2元的确很便宜,但一下顶价涨到8块,4倍之多,难免不太合理。

其背后是北京铁路运营公司,同属国有企业,虽然涨价前各种听证会沸沸扬扬,但面对最终方案这一切未免显得有些形式主义。

究其原因,还是地铁公司利用大众的刚性需求因素,利用其自身的垄断地位进行涨价。

这种获利方式不应该存在于市场经济中,更不应该存在于一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中。

在涨价的同时,地铁公司是否可以考虑做到地铁的WiFi覆盖,是否可以使所有地铁路段信号畅通,不影响通讯等等。

这才是一个通过经营管理在市场中巩固地位的方式。

二.当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凸显服务,竞争很重要(一)国内形势1.1994年以来,我国计划、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宏观经济体制陆续进行重大改革,旨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形成。

财政体制改革使各级财政转到公共设施建设上,而非再为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补贴或者注入资金,。

金融体制改革是国有银行商业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政府不能强迫银行对一些企业进行贷款。

在这些种种措施的实施下,本应使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大大提高,但实际操作中,政府控制、干预现象并不罕见。

2.所有制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形成,并且快速发展。

外国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崛起使得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到一半以上,国有企业在一些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受到强烈冲击。

这种形式变化结果,将使我国国企主要竞争对手变为实力强大的外国跨国公司。

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国企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意识差,核心创新能力不足愈加显现,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

案例3,苹果公司的产品,成本并非天价,但在中国却凸以天价售出,并且大受追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使得我国的通讯垄断巨头移动联通分分与其合约,获得收益。

而国产机唯独小米销售不错,也还是靠饥饿营销,并非真正的核心技术。

另外,在外企的冲击下,卖肾,黄牛等社会问题愈加凸显,可见国企缺乏竞争力不止对经济产生影响,长原来看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3.行业结构变化,一产二产主导的经济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社会中,三产服务业是国民收入总值的主要来源。

服务具有无形性,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消费者再次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营销服务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途径,在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形下,国有企业需要消化吸收外国企业在服务营销方面的经验进而根据国情加以改进,以优质的服务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满意,形成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国际形势①1.美国经济增速下滑,美元汇率下跌,对从事进出口的国有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大多数企业利润率下降。

2.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政府已经对与WTO条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投资、贸易、税收等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为促进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对国有企业本来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

3.技术环境变化,21世纪,科学技术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跨国公司分分结成战略同盟,共同进行研究和开发。

国企如果不进行创新,难以在21世纪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有利位置。

三.垄断国企改革措施(一)提高核心竞争技术,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1.在能源领域,我们要尽可能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利用率,继续深入发展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化,不靠提价创造盈利,而是通过减少成本,经营管理,获得收益。

2.在金融领域,要尽快建立信用监督机制,防止官员腐败,使得资金更好的注入社会,防止流入他国,从而再促进其他领域技术发展。

3.交通领域,要在服务设施上进一步完善,攻克核心技术,使得价格涨的合理,使得人民买的舒心。

(二)政企分离,国企民营化②在现有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下,政府最为一个社会中最庞大最占优势的产权主体,会扭曲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进入机制”就是说,市场价格机制的运作总是会有利于交易条件较优势的当事人,政府必然会利用其优势权利,设法保持、强化、或①沈志渔、罗仲伟等著21世纪初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附录专题研究报告一②较量:国企改革激情大辩论李开发主编P203 朱恒鹏《国有企业要民营化,但不要俄罗斯式的》扭曲市场价格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