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13分)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4分)(2)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5分)(3)说出R河水文特征自M至N的变化特点。

(4分)【答案】(1)冲积扇。

山地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5分)(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分)(3)流量变小、流速变慢,含沙量减小、结冰期变长。

【解析】(1)河流从山地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挟带的碎屑物大量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即冲积扇地形。

(2)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灌溉水源丰富,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发展。

(3)读图可以判断,R河是黄河,在M至N河段,形成地上河,缺水等流注入,河流的流量变小。

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变慢。

泥沙沉积,含沙量减小。

纬度渐高,结冰期变长。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变化。

2.“棋盘滩”景观位于广西田东县莲花山下的灵岐河床上,“棋盘”由一块块浮出水面的大小约1平方米的石块组成。

这是具有剪切节理的巨厚砂岩层经过流水冲蚀而成的地貌(见图)。

据此分析,“棋盘滩”的形成是()A.外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的结果B.内力作用水平岩层断裂的结果C.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文中图文判断:“棋盘”是受地壳水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和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棋盘滩”只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并无流水堆积作用。

【考点】地壳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3.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高清带解析)讲诉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高清带解析)讲诉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课标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图1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1、D2、B3、C【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

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

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

B正确。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

故C正确。

考点:水循环【名师点睛】该题以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

读材料把握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雨水花园、汇水、下渗、净水”来分析。

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 66.5°NB. 60°NC. 53°ND. 40°N4、A5、D6、C【解析】试题分析:4、该机场位于北大西洋空中航线的必经之地,该机场位于纽芬兰岛上。

完整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讲含解析课件

完整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讲含解析课件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向一地质作用【一讲高考】1. 考纲领求创办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 命题规律联合重要地质灾祸( 如火山迸发、四川芦山地震等) 察看内、外力作用。

【例 1】(2015?新课标 I 卷)图 4 表示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一样样年份水深 2 米的地点与监测初步点的距离。

初步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4,完成以下小题。

10、 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损害、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连续淤积B、先损害、后淤积C、连续损害D、先淤积、后损害11、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添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 10、 D 11 、 B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添,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添,故C、D错。

考点:流水作用。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一幅坐标图,察看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要点察看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修业生经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解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要素。

【例 2】( 2015?北京卷)以以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表示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祸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沉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5.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损害作用显然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经过蒸发环节参加水循环【答案】考点:外力作用、水循环。

【名师点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主假如在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下,经过损害、搬运、齐集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泥石流实质是流水损害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齐集作用,且在水量、含沙量一致状况下,坡度越小,积聚层越厚。

【例 3】( 2014·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天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地点变化的影响。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流石滩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通常指海拔4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在平坦地带堆积而成。

位于雪线之下。

雪莲花是其代表的植被。

我国高山流石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

读图甲,回答下列各题【1】高山流石滩的成因及植被的习性为A.流水作用,需水量大B.生物根劈作用,土壤坚硬C.风力作用,抗风力强D.冰川作用,耐寒【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流石滩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分布区以上应是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流水水量小,位于河流源头,流水搬运作用弱,不能携带砾石移动,A错。

只有冰川下滑过程中,携带砾石在平坦地带堆积,冰川融化后,形成流石滩。

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植被有耐寒习性,D对。

图中,雪莲扎根在砾石缝隙中,生物数量少,作用小,B错。

该处冰川积雪覆盖,风力作用不明显,C错。

【2】影响图乙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A.降水B.海拔C.温度D.纬度【答案】A【解析】图中流石滩分布的海拔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根据材料,流石滩分布在雪线下,影响雪线高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所以图示变化规律最主要因素是降水,A对。

海拔、温度、纬度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考点】影响雪线的因素,雪线的变化规律。

2.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如图,科考船途经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A.3个板块B.4个板块C.5个板块D.6个板块【答案】D【解析】科考船在整个航程中途径了全球六大板块,需要注意的是南美洲西侧南极洲板块一直延伸到赤道以北。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3.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断裂下陷、流水堆积【答案】D【解析】根据图例分析,该地有多处断层发育,说明先有断裂下陷过程,后来河流泥沙在低洼处不断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D对。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皱和断层B.地壳运动和向斜C.地震和背斜D.沙丘和断层【答案】A【解析】地质构造有两种,褶皱和断层,A对。

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不是地质构造,B错。

地震是地质灾害,不是地质构造,C错。

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不是地质构造,D错。

【考点】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地貌。

2.读下图,地质构造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对图中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为向斜成山B.乙地背斜成山C.甲地向斜成谷D.丙地为背斜成谷【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分析,乙地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地貌形态是山岭,所以是向斜成山,A对、B错。

甲地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从地貌形态看是山谷,所以是背斜斜成谷,C错。

丙地岩层发生措动的位移,是断层构造,D错。

【2】图中使甲处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火山活动【答案】B【解析】内力作用使甲地拱起,形成背斜构造,由于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较松散,易被外力作用侵蚀,形成谷地,B对。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A错。

沉积是在低洼处,甲处是拱起,地势较高,C错。

火山活动是岩浆活动,图示没有岩浆活动,D错。

【3】下列物质都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磷矿石、石油B.锰矿、钢材C.雷电、耕地D.玉米、草场【答案】A【解析】自然资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或能量,磷矿石、石油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A对。

钢材是工业产品,不是自然界的,B错。

雷电存在于自然界,但是不能用于生产、生活,C错。

玉米是农业产品,不是自然界的,D错。

【考点】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质作用,自然资源的概念、特征。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B.两个大陆扳块碰撞形成的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D.两个板块张裂形成的【答案】C【解析】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2014·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 B.② C.③ D.④(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2,完成8-10题。

8.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 凹岸D.入海口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10.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答案】8.B 9.C 10.D【解析】试题分析:8.此问注意审题,“砾石滩”,河滩不会在河流的源头,入海口流速慢,堆积主要是颗粒细小沉积,颗粒大的砾石堆积也不会在入海口,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原理,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所以选B。

9.图2中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与之类似。

10.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也就说中间大小的砾石最多,A图是均匀分布,B图是中间小两端多,C图粒径分布是不断增加,所以选D。

考点:该题考查地貌类型和成因。

(2014·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1.练高考(2018·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2016•某某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2018-2016)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

(2018-2016)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

三年( 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专题 4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8 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图 2 表示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挨次散布着海拔不一样的四个平展面T0、 T1、 T2、 T3,平展面上均聚积着河流堆积砾石。

砾石的均匀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吞没T0。

据此达成 6–8 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展面是A. T0 B. T1 C.T2 D. 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期间为A. T3形成期间B. T2形成期间C. T1形成期间D. T0形成期间8.推测该河段所在地区的地壳经历了A.连续降落B.连续抬升C.间歇性降落D.间歇性抬升【答案】【分析】精确剖析: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害作用,而后在上边聚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挪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地点不一样,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观察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试题评论】贯通融会 : 堆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亲密。

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 , 堆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堆积物颗粒渺小。

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堆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堆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堆积的物质颗粒渺小,结果表此刻堆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堆积物成层散布。

( 2018·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示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堆积物巨厚,可达8 千米。

据此达成第 6 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分析】精确剖析:考点定位:该本题组以贝加尔湖为背景资料,经过贝加尔湖的形成原由。

( 2018·天津卷)读图文资料,回答3— 4 题。

3.依照图 3 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种类不一样的最主要原由是A.年降水量的差别B.地质结构部位不一样C.植被覆盖率不一样D.地表岩石种类不一样古河床堆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期间河流地点的标记。

【冲刺必刷】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冲刺必刷】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1.(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某河段单侧断面,T1、T2、T3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阶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2.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黄土、漫滩砂、基岩、坡积物B.黄土、坡积物、漫滩砂、基岩C.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D.基岩、坡积物、漫滩砂、黄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A.地壳相对稳定,谷地维持不变B.地壳间歇下降,河流侧蚀堆积C.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侵蚀下切D.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答案】1.D2.C3.D【解析】1.河流阶地就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阶地表层的堆积物多由沉积作用形成,排除A、C;根据图示阶地堆积物分布可以看出,T1、T2、T3时期阶地最上层有黄土层覆盖,而河床底部缺失黄土层,由此可以推测黄土层的沉积发生在构造运动之后,排除B;该地区位于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黄土层最可能为风力堆积形成。

故选D。

2.对于沉积物来说,一般分布在最下面的,最先沉积。

根据图示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的覆盖顺序,可以看出,漫滩砂和基岩在阶地T2形成以前就存在,且按顺序基岩形成更早。

T2阶地形成以后才出现坡积物和黄土,且黄土覆盖在坡积物之上,故按顺序坡积物先沉积。

因此先后顺序为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

故选C。

3.该河段所示为侵蚀阶地,由河流下切侵蚀形成,且在T1、T2、T3三个阶段沉积物厚度不相同,因此可以推测它们不是同一时期沉积形成,可以判断该河段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排除A、B、C,故选D。

2.(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江苏省某河口港地处淤泥质海岸,受径流和潮流的影响,港口通海航道经常发生泥沙淤积。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四篇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四篇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山岳的形成一、大地的骨架——山脉山脉是沿某一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一般都由几条或多条山岭组成。

它们排列有序、脉络分明,犹如大地的骨架。

几条走向大致相同的山脉排列在一起,又可构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带状山地,叫山系。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00多千米,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位于南欧的阿尔卑斯山脉,主峰勃朗峰呈掌状向四周延伸,向东延伸的有喀尔巴阡山脉、巴尔干山脉以及高加索山脉;向南延伸的有亚平宁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有狄那尔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延伸的有比利牛斯山脉。

位于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长7000—8000千米,它的支脉与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脉相接,构成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全长1.7万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

据地质考察,在距今约 2.3—0.8亿年的中生代时期,这里还是浩瀚的大海。

在这两座大山脉的沉积岩层中,科学工作者曾发现大批代表海洋环境下生长的菊石类和鱼龙等化石。

经测定,这些化石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两座巍峨的大山至今还在继续上升中。

山脉所在地区也是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地方,火山、地震常在这些地区发生。

如阿尔卑斯山脉南支亚平宁山脉的维苏威火山、安第斯山脉北段的科帕克西火山,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火山。

由于山脉海拔特别高,在不同的高度上,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雪线以下的高山植被呈垂直分布,雪线以上则常年积雪。

即使在赤道地区,山脉的峰顶也是白雪皑皑,寒气刺骨。

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600多米,顶峰布满白雪,人们称之为“赤道雪冠”。

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

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这些群山层峦叠嶂,群居在一起,形成一个山地大家族。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
石,又称花草石。其画面的形成是原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各种
矿物质沿石内裂隙渗透、染色的结果。下图表示的是岩浆与三
大材类料岩石信相息互:转化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信息1:根据高温高压,判断来宾国画石属于变质岩。
(1)来宾国画石的岩石类型最有
可材能料属信于 息(: D ) A信.①息2B.:②图的名C.称③ 是D岩.④浆与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示意 图。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西昌市第七中学
知识框图
• 从近年高考看,本讲从考查内容上看, 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 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 点。2015年本讲仍将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 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 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 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 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 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②“三出一进”的为岩浆岩。 岩浆岩可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也能转化为岩浆;而岩浆只能生 成岩浆岩,因此“三出一进”的为岩浆岩。 ③“两出两进”的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能转化为变质岩 和岩浆,变质岩能转化为沉积岩和岩浆;变质岩和岩浆岩能转化 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能转化为变质岩。
(2)抓住沉积物的箭头指向定位沉积岩。 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沉积物,由沉积物出发的 箭头必然指向沉积岩。
(3)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 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 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 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 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 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2015•新课标全国1)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4,完成下列小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10、D 11、B【解析】试题分析:10、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

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

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D正确。

11、在1992年——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

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C、D错。

考点:流水作用【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一幅坐标图,考查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考查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2015•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答案】5、C 6、A试题分析:图中①——⑧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生长边界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 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形成的。
有同学认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谷出口比干旱半干 旱地区更容易形成洪积(冲积)扇,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 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 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 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平原地形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因此所有平原都 是特别平坦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C.①③④ B.河道较浅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D.②③④ ( )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第(1)题, 依据概念可知, ①说法不准确, D 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 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 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青藏高原地形图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 凹陷 岩层运动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方向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影响 脉 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 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某地层分布图,岩层①②③④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沉积岩层总是下面的先沉积,是老岩层。

其它岩层中后形成的岩层常把先形成的岩层切断。

图中的沉积岩②比①形成的早,②是老岩层。

③岩层将②、①都切断,所以①形成后才出现的③。

③是岩浆岩,岩浆与石灰岩接触形成的④,④是变质岩。

所以从老到新依次是②①③④,C对。

【考点】岩层的新老关系,岩石类型及成因。

2.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的四处景观中,与河谷早期发育相关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在河谷发育初期,水流对河谷的侵蚀主要以下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往往呈“V”型,甲图中河谷下切深,呈“V”型,A对。

乙图是山地地形,B错。

丙、丁图是后期的河谷地形,C、D错。

【2】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B.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而成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答案】C【解析】甲图中山地隆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板块碰撞的结果。

河谷地貌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V”型谷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所以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C对。

A、B、D错。

【考点】地质作用,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

3.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板块运动方向判断,图示板块是水平挤压状态,属于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A对。

大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海岭,板块向两边分开,B错。

大洋板块较薄,一般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而不是褶皱山脉,C错。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2016 年高考题】(2016?海南卷)地表或凑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活力械破裂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往常状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激烈。

据此达成19~20 题。

19.假如不考虑其余要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 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20.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 温带沙漠带B. 温带草原带C. 热带雨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19.D 20.C【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要点理解“往常状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激烈”,第 19 题,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余要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要要从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剖析,其余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

( 2016?江苏卷)中国山川画家多师法自然 , 其作品常常拥有显然的地区特点。

图1 为我国四幅山川画作品。

读图回答 1-2 题。

1.画中描述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⑤2.画③中描述的地貌种类形成原由是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答案】 1.D 2.C【名师点睛】地形即地表的形态。

分为: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六等。

中国的高峰主要散布在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中山主要散布在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四周、黄土高原四周。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散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方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限;中间的一列包含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兴起于海上的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散布于西部,由北而南挨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2015•新课标I卷)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4,完成下列小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10、D 11、B
考点:流水作用。

(2015•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大理岩
B、花岗岩流纹岩
C、大理岩石灰岩
D、安山岩玄武岩
【答案】5、C 6、A
考点:本题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五)(2015•上海卷)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

11、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
A、地震和火山
B、火山和断裂
C、地震和断裂
D、火山和褶皱
12、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
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
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1、C 12、C
考点:板块构造、物质循环。

(六)(2015•上海卷)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

13、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13、D 14、D
考点:常见岩石。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8、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答案】28.C
考点:考查地貌成因。

(2015•广东卷)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答案】B
考点:流水的侵蚀作用。

(2015•北京卷)图2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4.C 5.A
考点:外力作用、水循环。

(2015•福建卷)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9.A 10.B
考点:地质构造、等高线。

(2015•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人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答案】5.C 6.B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015•山东卷)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

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下列各题。

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答案】11、D 12、C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岩层新老关系等。

(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3. C 4.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判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