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的几个误区
探析哲学基本问题常见的几种误解
探析哲学基本问题常见的几种误解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思维活动的学科,它探求和澄清现实生活中最深刻的概念和原则,如自然、意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等。
它可以说是人类所有知识的基础和根源。
由于哲学的晦涩艰深,对普通人来说,很难理解和消化,很容易出现误解。
本文尝试探讨哲学基本问题的几种常见的误解。
首先是最基本的概念实在性误解。
一般来说,实在性可以定义为存在的可靠根据,即存在的正确理论。
但有时候,人们会把实在性理解为一种特定的、可以被研究、知识获取的实际实体。
这种误解导致了许多错误的理论,如唯物主义、客观主义等,都是错误的、不可靠的。
第二种误解是必然性误解。
必然性是指某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可以从它自身因素中预测出来,它是必然或不可避免的。
但是很多人会错误地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必然性的,所以它不可能有任何变化。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变化是必然的,它可以从某一特定时刻开始,并最终到达某一特定结果。
第三种误解是偶然性误解。
偶然性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或结果可以有不同的可能性,因此它是偶然的。
但有很多人误解了偶然性,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偶然的,是由一种无穷的“因果”在不断的变化,以致无法预测任何事情。
事实上,偶然性并不是绝对的,它跟世界的运作有关,而这个世界是非常有规则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研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它包含了许多深奥的概念,很容易误读或误解。
本文尝试探讨哲学基本问题常见的几种误解,希望能启发读者注意到这些误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哲学知识。
综上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三种常见的误解:实在性误解、必然性误解和偶然性误解。
这些误解都会导致哲学思想的错误理解,从而影响人们正确思考和理解哲学问题。
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哲学知识,首先要避免这些误解,从而获得更准确的认识。
生活与哲学认识误区解析
• • • • • • • • • • •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 “科学的科学”)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 • • •
• • • • •
•
四、认识论部分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注意: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5、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 的. (注意: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 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 15、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 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 16、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 质与核心) • 17、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 18、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 (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 • 1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 利于事物的发展。 •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 发展) • 2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 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高中哲学中的常见错误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的哲学)2.人人都有哲学。
(人人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有哲学。
哲学需要系统化的学习才能获得)3.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范围缩小了。
对整个世界的)4.一般人是没有世界观的。
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错误的。
5.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6.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7.哲学与社会生活无关。
(哲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8.人们的一切行为和认识都应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
(教条主义的表现)9.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10.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1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13.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14.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理论。
15.只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永恒不变的科学理论。
17.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
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9.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20.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21.人类活动必然引起生态恶化。
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22.人类已经全面把握了自然规律。
人类已经能够认识所有的规律。
23.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2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界已经失去了客观性。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就失去了客观性。
25.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人只能适应自然。
人要服从自然,听从自然的安排。
26.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27.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28.人类活动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的意识无关。
29.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0.哲学物质包括7种形态。
四川省重庆市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教材知识误区汇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万州江南中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知识误区(第一单元)1、哲学是神秘的,虚无缥缈的。
2、哲学是哲学家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3、哲学等于智慧。
4、哲学的任务等于哲学的作用。
5、哲学简单化,世界观等于哲学。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8、哲学是科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之母,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9、哲学可以替代具体科学知识。
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指导作用,哲学无用。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错误的,只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
12、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13、一切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
1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形而上学性。
15、哲学等于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6、哲学对变革社会起决定作用。
17、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18、哲学是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19、主观决定客观,客观符合主观。
20、哲学推动时代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简单相加。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它改造为中国哲学。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25、思想是一个人的思想。
26、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和日常生活的物质是一回事。
万州江南中学《生活与哲学》教材知识误区(第二单元)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2、规律是无条件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大脑等于人脑,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机器智能有意识,电脑有意识。
4、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6、错误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意识是主观的。
哲学易混易错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错:哲学源于“惊讶”,哲学源于思考或“顿悟”、“灵感”。
2、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错: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错: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错: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是所有科学的总合。
5、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错: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7、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8、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错: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9、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错:所有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马克思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实践观点,就在于它全部的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错: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3、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哲学改错知识点总结高中
哲学改错知识点总结高中错误一:把哲学当成一种神秘的学科,认为只有聪明人才能懂得。
改正:哲学虽然涉及到许多深刻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只有聪明人才能理解。
每个人都有探索人生意义、思考存在意义的能力。
只要用心去思考,任何人都能够理解和体会哲学的意义。
错误二:对哲学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面理解。
改正: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概念的深入理解。
不仅要知道概念的表面意义,还要深入思考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概念背后的深刻含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哲学的意义。
错误三:哲学只是一种空谈理论,与实际生活无关。
改正:哲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等,对我们的生活和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扎根于哲学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自身与他人,提升生活的思辨品质。
错误四:对哲学思想的学习停留在死板的记忆,缺乏批判性思维。
改正:学习哲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某些哲学思想和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要善于分析、解释和质疑哲学思想,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见解。
错误五:只注重西方哲学的学习,忽视了中国哲学的价值。
改正:要全面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类的多样性。
中国哲学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内涵也深刻而丰富,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错误六:忽视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关注哲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改正:哲学思想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看待当下的社会问题、道德伦理问题,启发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
通过以上对哲学学习中常见错误的总结和改正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哲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哲学思想的深刻,启发人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思考,是一种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是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愿每一位哲学学习者都能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探索,成为真正有思想的人。
高二哲学误区集锦
高二哲学误区集锦误区1:人们能够利用自然物,就意味着人们可以不服从自然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人们利用自然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利用自然物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误区2:世界上有一种非物质的“生命力”存在,生命是上帝创造的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是典型的“神创论”。
大量事实证明,生命起源于核酸和蛋白质,而非上帝创造的。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一步一步地形成的。
生物的产生与进化是自然界发展的结果。
误区3:“人定胜天”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且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从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一命题也是成立的。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造的事物。
基于此,“人定胜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不能把这一命题绝对化。
每一代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的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容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并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时,方能胜天。
如果违背规律,不仅不能胜天,反而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笼统地讲“人定胜天”科学地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恰当的。
误区4:既然我们必须承认社会活动本身就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那就不能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定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受思想动机的支配。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社会活动本身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哲学“实践”走区误区
走区误区
误区一:对认识的几个误区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简析:世界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分,人们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有改造主凤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之分。
而实践只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我们不能将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称为实践,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就不是实践。
2,实践是造就环境的本能活动。
简析:动物的活动也是和中本能活动,也会在某些方面改变客观世界的面貌,但动物不会思维,只靠先天本能活动,它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
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类改造客观,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燕尾服服务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所以实践有意识有目的的臭水以,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实践有,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简析: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这要具体分析。
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必须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就不一定是实践活动。
其次,对人的活动要具体分析,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哲学易错知识点总结概念的概念:概念是哲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但是很多人对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解。
概念并不是具体事物的复制品,而是对事物共性特征的抽象概括。
例如,椅子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椅子”这个概念则是对具体椅子共性特征的概括。
因此,概念并不等同于具体事物,而是事物的抽象概括。
存在的本质:存在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对存在的本质存在误解。
存在并不等同于物质,存在既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
例如,思想、意识等非物质存在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
因此,存在的本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很多人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存在误解。
形而上学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虚幻世界,而是对事物本质和根源的思考和探讨。
形而上学探讨的是超越感官经验的实体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对事物深层次问题的研究。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观点,但是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存在误解。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由意识或精神产生的,而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或精神是由物质产生的。
因此,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对于意识和物质关系不同观点的表达。
理性和经验:理性和经验是哲学中两个重要的认识途径,但很多人对理性和经验的关系存在误解。
理性和经验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理性是基于概念和推理的思维方式,经验是基于感觉和实践的认识途径。
理性和经验的结合才能得到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很多人对伦理道德存在误解。
伦理道德并不是一种约束和束缚,而是对于人类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的思考和探讨。
伦理道德旨在指导人们在道德选择和行为上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自由意志存在误解。
自由意志并不是无拘无束的行为,而是在理性和道德的指导下做出的自主选择。
易混易错误区导航 哲学
误区导航【误区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误区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而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误区3】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误区4】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分析从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误区5】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分析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误区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分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误区2】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分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49条。
[误区1]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点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误区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点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误区3]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点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误区4]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点拨: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误区5]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点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误区4]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点拨:本观点夸大了想象力这个主观因素。
[误区6]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点拨: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误区7]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点拨: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误区8]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点拨: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误区9]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点拨: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误区10]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误区3]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误区1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点拨: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误区12]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点拨: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发展决定着认识的深化发展。
[误区13] 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点拨:实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践并非一定能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误区14]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哲学错误知识点总结归纳
哲学错误知识点总结归纳哲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意识以及存在等问题的学科,涉及到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然而,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能源自于历史、社会、个人认知等方面,但它们的存在会对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世界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哲学错误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哲学领域中的常见误区。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被认为是对立的两种哲学立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基本实在的,心灵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和心灵是基本实在的,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往往是复杂多样的,很少有绝对的纯粹唯物或唯心存在。
因此,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对待会限制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在现代的哲学研究中,一些哲学家提出了新的立场,比如双方实在论,主张物质和意识同样都是基本实在。
二、理性与感性的对立在传统哲学中,理性和感性之间常常被对立对待。
理性被认为是超越感性的、纯粹的认知能力,而感性则被视为低级的感觉能力。
然而,在现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理性和感性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理性需要感性的启发和支持,而感性的认知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和因果性。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理性和感性的关系,不应该简单地将它们对立起来。
三、绝对知识与相对知识的对立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讨论常常涉及到绝对知识与相对知识的对立。
绝对知识被认为是一种普遍性、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知识,而相对知识则是相对于特定个体或文化的知识。
然而,在现代知识论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所有的知识都是相对的,都受到特定条件和限制的影响。
并且,没有任何一种知识可以完全摆脱相对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对绝对知识的追求,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相对性和条件性的认识。
四、存在与本质的对立传统哲学中,存在和本质常常被对立对待。
本质被认为是事物的真正属性和本质特征,而存在则被视为事物的存在形式。
哲学常见误区
哲学生活常见误区1、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有正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最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3、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哲学包括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7、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有正误之分,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一定都是科学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即何为本源的问题的回答)9、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10、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
(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说都是科学的)11、唯心主义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世界的本源。
(唯心主义都把意识看成世界的本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看成世界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等)看成世界的本源。
12、唯心主义哲学都是错误的,因此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无任何意义。
(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的认识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哲学第二单元常见误区13、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剖析
哲学常识易错知识点剖析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点容易被人们误解或混淆。
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易错知识点的剖析。
1.哲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人误以为哲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只适合于智力超强的人来研究。
实际上,哲学并非只关注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而是对人类生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学科。
哲学研究的范围广泛,涉及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多个领域,其中有些内容可以与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哲学是一门人人可学、人人可用的学科。
2.哲学只是一种信仰或主观见解有人将哲学等同于一种信仰或主观见解,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观。
然而,哲学并非仅仅意味着一种个人信仰或意见。
哲学是通过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论。
它不依赖于个人信仰或主观见解,而是基于理性和合理性的规范来进行思考和论证。
3.哲学是与科学相对立的有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相互对立的两个学科,前者属于纯粹的思辨领域,后者是实证主义的领域。
然而,哲学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和促进的关系。
科学需要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在研究过程中也会涉及哲学问题。
而哲学则可以从科学的发现和实验中得到启发和验证,进一步推进哲学的发展。
4.哲学是无法回答真理的问题的一些人认为哲学是无法回答真理的问题的,因为它没有明确的答案,只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
然而,哲学的目标并不是寻找“正确答案”,而是通过探寻问题本质和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来增进对真理的理解。
真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而哲学提供了一种思辨和反思的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真理。
5.哲学只是一种虚无主义有人认为哲学只是在探讨人生的虚无和绝望,对人类的存在和意义没有实际价值。
然而,哲学不仅仅关注于人生的虚无和绝望,还涉及到人类的存在和意义问题。
哲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等,这些内容都与人类的生活问题有关。
哲学的目标是通过思考和探索人类生活中的问题,为人类提供指导和帮助。
总之,哲学是一门人人可学、人人可用的学科,它通过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哲学中的各种错误观点
1、(P2)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上帝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概念理性。
历史观上:主观唯心主义=>唯意志论客观唯心主义=>宿命论2、(P10)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3、(P10)把机械运动看成是物质运动的唯一形式,是机械论;用单纯的生物运动来说明社会运动,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4、(P11)形而上学时空观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否认时空特性的相对性。
相对主义时空观借口时空特性和人们时空观念的可变性、相对性,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客观性,陷入唯心主义。
5、(P16)否认意识客观内容:唯心主义;抹煞意识形式主观性: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
6、(P18)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7、(P21)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
它表面上抬高必然性,实际上是把必然性降低为偶然性,往往会导致宿命论。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它既会导致唯意志论,也会导致宿命论。
8、(P23)蓄意抹煞和混淆事物质的区别,是诡辩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是形而上学和庸俗进化论。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是激变论9、(P24)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哲学误区警示
误区警示第一课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概括和总结)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颠倒了二者的关系)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哲学)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7.哲学决定生活。
(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才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第二课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的标准(×)(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6.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7.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8.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9.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哲学易错点归纳
哲学易错点归纳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误之分,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不一定都正确都科学.4、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5、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6、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非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8、"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9、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10、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能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11、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5、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16、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7、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可以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18、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19、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20、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1、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22、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2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24、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6、物质可以单独存在,但意识必依赖于物质.27、人的意识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28、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9、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0、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31、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3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3、真理和谬误存在明显的界限,往往相伴而行,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34、认识运动的总趋势〔总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35、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36、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37、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具有条件性.38、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9、关键部分的功能与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40、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并不完全一样,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层次性.41、整体功能并不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42、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43、任何发展都是一种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并不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而那些下降的、倒退的运动变化则不是发展.4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5、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46、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47、有量变不一定会有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48、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49、发展一定是量变,但量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量变才是发展.50、量变和质变都重要,不能讲谁比谁更重要.51、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52、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指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讲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53、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54、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55、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56、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7、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前提.58、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5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60、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61、"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解决矛盾并不是消灭矛盾,同样不能认为矛盾越少越好.6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不能认为所有矛盾的主要方面都能决定事物的性质.6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存在于某一矛盾中.6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6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66、首先解决的矛盾,并不一定是主要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只能从性质、地位和作用来判断,而不能根据解决的先后顺序来判断.67、不能认为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68、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69、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70、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71、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7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73、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74、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7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76、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关键.7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讲,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78、社会生活在根本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79、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80、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81、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设施、思想观点、意识形态.8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8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84、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85、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86、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在京召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8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9、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90、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9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92、从作用上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构成上看,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详见课本P93〕93、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94、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95、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96、不能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97、不能认为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98、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99、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起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00、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10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贡献〕;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索取〕.102、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103、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04、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105、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106、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107、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108、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109、事物的属性是客观的,不会因为新价值的创造而改变.110、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代表着事物的属性、功能与主体的关系,联系具有条件性,随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价值也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111、观念创新本身并不会实现事物的增值,其增值是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实现的.112、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此句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11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反映了时代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114、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115、人工智能不具有意识,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116、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117、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二者均源于实践.11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19、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20、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拓展提升:创新的哲学依据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辩证法:①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部分原理归类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6、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6〕〔共31条原理〕第一部分:探索世界〔辩证唯物论〕〔共6条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5〕.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第二部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即唯物辩证法〕〔联系5发展4矛盾8 创新3〕〔共20条原理〕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5条原理〕⑴.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⑵.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⑶.联系的多样性原理〔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5>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⑵.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⑶.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⑷.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8条原理〕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⑵.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⑶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⑷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⑸.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Ⅳ.创新观、辩证否定观〔3条原理〕⑴.辩证的否定原理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3〕.创新意义原理第三部分: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共6条原理〕〔1〕实践三个特征原理〔2〕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6〕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二、寻觅社会的真谛〔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共7条原理〕第一部分历史观〔3条原理〕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4条原理〕〔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⑵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原理〔3〕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⑷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原理。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
汪信砚近日在《哲学研究》发表文章《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主要内容如下:误区之一∶教科书批判情结回顾近20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程,应该说,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创新意识,最初源于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
正是这种反思,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以往通行的、源自苏联斯太林时代的教科书体系的严重问题,并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各种问题的新探索。
然而,20多年后的今天,一些人仍然热衷于教科书批判,似乎以往的和现行的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都一无是处。
这一现象,我称之为“教科书批判情绪”。
我认为这种情结是很成问题的。
首先,教科书批判情结的态度是非历史的。
我国以往各个时期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水平,并曾培育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即使是那些热衷于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人,一般也都是通过这些教科书而学习、了解或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已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因而回过头看,发现以往的教科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体系僵化、内容教条化、不注重说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有诸多不准确乃至不正确之处,等等。
这本来是正常现象。
然而,一些有教科书批判情结的人不对以往的教科书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无视它们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而是由于这些问题而对以往的教科书全盘否定、大加讨伐,这至少是粗暴地割裂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
其次,教科书批判情绪给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带来了一些坏的影响。
教科书批判中使用了一些概念,如“以教科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致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一些人在用各种激烈尖刻的言辞否定各种教科书;另一方面,我们又只能用这样的教科书去从事马克思丰义哲学教学。
评哲学研究中的几个误区
评哲学研究中的几个误区【提要】的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着某些误区:一是前提与理由的混淆。
这一误区导致还原论和发生学在哲学研究中的误用,它主要表现在本体论、价值论、人学的研究中。
二是“是”与“应当”的混淆。
这一误区包括把“是”归结为“应当”,和把“应当”归结为“是”两种相反的偏执.前者导致实用主义的保守立场,后者则陷入上的“乌托邦”悲剧。
三是超验与经验的混淆。
这一误区使哲学走向了经验立场和实证视野,从而妨碍了我们对主义哲学真谛的正确把握,以致予在前的水平上解读。
XX【正文】XX,国内的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空前的突破。
然而,在作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的时候,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未能自觉反省并澄清某些“元”,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种种误区,从而妨碍了哲学的深化,甚至给我国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后果。
以往的哲学争论在许多方面之所以缺少建设性的对话,讨论的质量和效率较低,问题的实质往往被遮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陷入了研究的误区,限制了人们对主义哲学内在精神的恰当阐释与全面把握,导致在前的立场上去解读。
作为一门反思的学问,哲学本身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
为此,笔者试联系国内哲学现状,对哲学研究中的几个误区作出初步评论,以期引起哲学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彼此相关的问题亟待澄清。
XX一、前提与理由的混淆XX一个事物的现实存在,必有其特定的前提,也必有其特定的理由.但这两者并不等价,不能混为一谈。
从学理上说,前提和理由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XX一、前提时间在先,理由逻辑在先。
充当前提者在时间上先行存在,而理由与事物之间则无时间先后关系,属同时并存。
但事物存在须由理由预先赋予其逻辑的合法性,因此前提是“先在”的,理由则是“前设”的。
XX二、前提是外在的,理由是内在的。
就事物及其存在而言,前提往往只是充当支撑者和载体,因而不具有内在的意义;理由作为使事物“是其所是"的合法性来源,同事物之间具有必然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区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组合 分析: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能构成哲学。 误区二: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 学的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误区三: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分析: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误区四: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 问题的巧妙方法。 分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 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科学界曾认为,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最小的、 不可分的基本粒子。毛泽东根据辩证法观点,在1955年 提出“基本粒子”必定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之后物理学 家发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这一事例说明 A.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不断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