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浙教版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其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反思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始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重要的理论支撑。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群体动力”理论。
在一个异质的群体中,由于存在差异,为成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可能。
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三、生本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其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
1.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在合作学习教学时,首先创设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公布合作学习内容。
为了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整合课程资源,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内容及难度应该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总结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总结开展数学小组合作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总结,希望对您有用。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总结篇一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我们课改组的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第二学期。
经过课改组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上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将课改更好地深入贯彻下去,现在将上学期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1、小组内不能有效互动。
可能是一开始,学生比较害羞,有些不能主动的表达。
2、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表现不均衡。
结合小组实际,小组内同学之间的表现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
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
在交流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
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5、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二、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教育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
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
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视合作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忽视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与反思[1]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体现了学生在各学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 ...实施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体现了学生在各学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
本文结合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
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
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
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
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或者问你们讨论完了吗?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1、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与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与反思[]新课改倡议培育先生自主、协作、探求的肉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展开协作学习已成为广阔教员研讨的课题。
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对小组协作学习作初步的讨论,并初步研讨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数学中的留意效果,希冀失掉同仁的指正。
[]数学课堂,小组协作学习,有效途径,留意效果协作学习是指先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义务,有明白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集体学习。
它将社会意思学的协作原理归入教学中,强调人际交往关于认知开展的促进功用。
在数学教学中,经过协作学习的教学,不只可以使先生取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培育先生协作看法、竞争看法、团体观念和创新才干,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质量的开展等方面实效清楚,在«数学课程规范»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拟与记忆,入手实际、自主探求与协作交流是先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展开小组协作学习的研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协作学习的现状1.协作学习与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先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繁华闹,实如一盘散沙。
2.先生间没有真正协作。
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先生与教员配合,其他先生充任看客。
究其缘由,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先生在心思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协作,更不会与人协作。
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协助他人的快乐和被他人协助的感谢。
3.教员的角色。
教学中教员不只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协作学习不只是生生之间的协作,也表达为师生之间的协作。
但是在详细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先生讨论效果时,教员往往只是在先生中走走,或许问你们讨论完了吗?团体反应时,教员往往只求效果的答案,不求处置效果的进程;只满足于预定效果的处置,不鼓舞新效果的提出;只夸小组的代言人,疏忽团体智慧的结晶。
二、协作学习的有效途径1.协作学习前期预备(1)教员首先是一个协作者。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 1 二人 小 组合 作 学 习
同桌二人小组合作学 习, 我通常选择简单的教学 内容。不需要过多 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 , 或是一味追求求
教 不 就 的讨论 , 通过二人 合作就可以完成。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合作有难度 、 异 思 维 , 师呈 现 问题 情 境 后 , 留给 学 生 片 刻 思 考 时 问 , 立 刻 宣 布
价 一 归纳 点 评 。 1 心 没计 学 习 内 容 和教 学 目标 . 精
不能正确解答 数学 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
结合起来 。教 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 , 必须把操作 与思维结合起来 , 使学
在合作学 习教学时 , 首先创 没问题情境 , 向学 生展示合作 学习 内 生动手必动脑 , 每操作一步都要 与要解决的数学 问题相联系 , 养成 良好
四 、 组 合 作 学 习 中教 师应 注 意 的 问题 小 1 作学 习前 应 留给 学 生 足 够 的独 立 思考 时 间 . 合
我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 ,主要 以同桌二人小组或 前后四
人 小组 进 行 合作 学 习 。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 基础上的 ,在学生个 体解决 某个 数学 问题遇到障碍 , 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 习才有价值 , 才
知识 , 提高表达能力 , 二人可轮流检测 、 轮流汇报学习成果 。
() 2 四人 小组 合 作 学 习
式,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 目的。因此 , 在小组合作学 习前 , 教师一定要让学
・ 生 有 独立 思考 的时 间 。
前后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宜 , 既不 需要重新摆放桌凳 , 又不至于 因为秩宁混乱耽误时间, 而且保证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
对初中数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对初中数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第一篇:对初中数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对初中数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摘要】本文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问题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学习方式,并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有效性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可行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关于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
2、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科研专家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实际行为的目的。
3、行动研究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研究目的——为改进行动而研究,研究对象——对行动进行研究,研究环境——在行动中研究,研究人员——行动者进行研究,研究范围——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研究进程——边行动边调整,研究结果——行动的改进、发展。
4、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性研究,是一种普及型的适宜大众化推广的研究方式。
我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我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新课程理念提倡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合作学习一种教学活动,是同学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它改变了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把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改造成以小组总体成绩为依据,以整个小组为奖励对象的做法。
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一是小组内成员互动。
二是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讨论目的,或有需要解决的学习任务。
三是小组内成员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气氛。
四是小组内成员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笔者对初中数学中的小组学习形式、小组学习的组织、小组学习的评价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设计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中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课前协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
比如为了学习概率,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中讨论课中讨论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
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
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初中各学科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对于逻辑性、科学性、应用性较强的初中数学来说也同样适用。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可以充分交换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探讨中研究,在分析中总结,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及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向前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本文便就初中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浅谈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反思引言:初中生是一类个性鲜明、感情强烈,同时叛逆性也较强的群体,在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明确,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特点,教师也不能一味的以灌输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而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会独立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正为此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不必拘泥于课本,不必完全听从教师的指令,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学生也必然还教师一个惊喜。
一、初中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学习兴趣度较低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兴趣度较低,这主要是基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比较生硬死板,知识重点、难点通常采取“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初中生本就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在这样枯燥机械的数学课堂上,他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和烦躁。
加之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深奥难懂,解题过程复杂,常令学生眼花缭乱,难以理清思路。
总之,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导致初中生数学课堂上学习兴趣度较为低下的局面出现。
2.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初中生习惯了被教师用鞭子赶着走,这是因为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站在权威的高度上,以命令和强制的口吻要求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习惯被动学习。
对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与反思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摘要】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从内容安排、课堂调控、评比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初步得到的一些成果及不足,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高效性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新课标提出以来,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颖高效的课堂模式更是得到了很多学校模仿的对象.而作为数学这门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也成为我们中学数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么样将实际问题更加直观地引入给学生,怎么样将数学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怎么样体现小组合作的成效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下面我就本人自己的实践及前人的经验谈谈自己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模式学习的一些思考.二、明确目标,关注每块内容的不同目的数学课堂往往包括复习回顾、情境引入、探索活动、新课讲授以及典型例题的讲解等主要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是都适合进行小组合作,有些也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这里就探索活动这块内容的小组合作进行详细的描述.新课的探索活动往往是对新知识的探索,发现它们的由来,理解推理的过程,因此,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设置一连串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到相关的结论,更加深刻地理解新知识的概念,并能加强对新知识的应用.例如:八年级上册课本中“6.1函数”第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函数这个抽象的定义,在探索活动中连续设置了四个生活中的情景,其中教师以第一个情景(加油表)为例,理解两个变量“金额”和“油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后将后面三个情景作为讨论内容让学生交流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感受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自己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而举例的过程可以让小组内的每一名同学各抒己见,最终选择最为合适的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部实质上也进行了对函数概念的进一步的理解,接着在链接到函数的定义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加深刻理解函数的定义了.由于数学课堂的特色性以及数学课堂的目标性,往往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要独立进行应用练习,从而典型例题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在每名同学独立自主的思考基础上实施,因此,对于具体题目的合作,应该在讨论之前给予适当的时间,让每一名学生先独立自主完成,并标记下模糊的地方以便下阶段的讨论,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更加有效.比如: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堂中,练习解题应该是整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那么我们可以在每一名同学都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核对答案,发现错误的原因,这样不仅能确保一定的计算量的练习,也能注意到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从而及时纠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独立的能力,比如:在解决一组练习后,直接可以在小组内选择一名成员核对答案并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三、适当调控,确保科学高效的合作过程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的重点之一就是小组的设置以及每位成员的分工.为了让小组合作模式科学高效地展开,每个讨论小组应该既有学习比较突出的同学,也有学习暂时比较落后的同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同学就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互相补充.其次,每个小组以6~7人为佳,人多讨论过于散不利于课堂的学习,人少了讨论不够充分.而这6~7人也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一般由小组长承担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调节好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由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由记录员承担小组各成员发表意见时做好记录的任务,由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发言,阐明本组最新颖、最突出的见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堂每次可以安排不同的同学发表见解,确保每周都能让每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一次阐述.建议每个组每个人的分工每节课有所调整,可以让每一名同学都有不同的展示机会.比如:每组有7名同学,分别有1,2,3,4,5,6,7的序号,今天1号为组长,2号为记录员,3号为讲解员,那么第二天,分别再以4,5,6号分别为组长、记录员、讲解员.四、注重评比,加强有效细致的反馈每次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对各小组的长处要及时给予表扬,并评出最佳的合作小组,以激发组员继续合作的热情.同时可以通过评价体制督促课堂讨论的纪律,促进每一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每次课堂的评价应该覆盖整个课堂,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其中不光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只要说出正确合理的知识点都应当给予肯定,这样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数学课堂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在练习结束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纠正错误,不仅知道了错误的原因,也能提醒自己,更是能力提升的一种方法.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尝试才刚刚起步,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总结,实践永远是理论的先驱者,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怕问题的产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针对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将课堂真正地归还给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尝试与反思◎余菁(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223001). All Rights Reserved.。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一.docx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一一、建立有序的规则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
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 ,实际上是“忙而无序” 。
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做法: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 ,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汇报员。
各班的小组长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主要职责是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认真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活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4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都是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所以我做了以下尝试:在课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随着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
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现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做以下总结。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初中数学小组计算机科学合作中学习的心得与反思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心得与反思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感谢学区中心校和学区中学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中其我把运用小组合作当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当然,谈技术交流有点言过其辞。
我只是把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与引领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尝试的初中数学教学其他工作,向各位领导、老师简单的汇报一下: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所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有感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我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
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二处,则有不尽人意之处。
小组协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比拟的优势。
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文化交流,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信息重要信息交流学习,或使使学生由自学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现代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战略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上午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敢问敢说,即使那些一向“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性格变得天真起来,精神面貌洋头一心,凝聚力得到了加强。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幸福,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战略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的而不能照顾到学生家长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站稳脚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与反思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与反思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施方式、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交往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能够让他们了解小组成员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策略,从而能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能够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促进共同进步。
3.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合作和互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共同协作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同时,小组中的学生需要彼此支持和帮助,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相互关心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实施,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小组成员。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确定小组成员,一般可以让学生自愿加入或者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小组。
在确定小组成员后,需要让学生了解小组的规则和任务,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
2.分配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步是分配任务。
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分配不同的任务,比如让学生进行讨论、策划、编写文本、演讲等等。
通过分配任务,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协作和互动,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效果。
3.监督和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三步是监督和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定期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接受者,缺乏互动和合作的环节。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在我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对此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设计考虑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时,我首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确保活动能够辅助学生的学习。
2. 小组成员的分配: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合理分组,既确保组内的协作,又不至于造成差距过大的情况。
3. 任务的设置:尽量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合作的积极性。
实施过程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步骤: 1. 明确任务:在活动开始前,向学生明确任务和学习目标,确保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完成什么。
2. 分组与讨论: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交流与分享:在每组完成任务后,组内成员进行结果的交流和分享,可以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合作。
4. 总结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对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自主评价和思考。
教学反思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明显提高。
在小组内,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他们不再依赖于教师的直接指导,而是通过合作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与组内成员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浦江县仙华外国语学校钟有庭【摘要】本文对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问题设计方案、学习方式等,并初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模式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依据模式实施过程一、合作学习的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
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
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3.“群体动力”理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三、“合作学习”模式和实施过程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其基本形式为:设计合作内容、合作目标→小组活动→反馈评价→归纳点评1.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合作学习教学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目标。
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实效,应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验的新理念,精心设计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既给学生指明了合作方向,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并想法实现目标。
2.组织小组活动我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时,主要以同桌二人小组或前后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2.1二人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我通常选择简单的教学内容。
不需要过多的讨论,通过二人合作就可以完成。
教师尽可能地参与到合作有难度、知识水平较弱的小组,并适当给予指导和鼓励。
二人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利用率高,二人可以互补,比单独的自学效果好,可以通过互问来巩固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二人可轮流检测、轮流汇报学习成果。
2.2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前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最适宜,既不要重新摆放桌凳,又不至于因为秩序混乱耽误时间,而且保证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教学时,把问题设计的有梯度和层次,数量适宜,难易适度,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学生合作“学”的活动中,学会质疑,学会倾听;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组内成员轮流任组长,负责管理和汇报等工作。
如北师大教材七年级数学第四章概率《游戏公平吗》中有一个开放性问题:利用上节课的转盘A,设计一个对双方公平的游戏。
你还能设计另外一个对双方公平的游戏吗?在教学时,采用学生前后四人分为一组合作来设计这个具体的方案。
学生明确题意和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首先示范一种设计方案,然后学生各自去构思设计思路,先组内充分交流后,各组再选出一至两种最佳方案,由组长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方案。
在学生合作期间,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活动,适时“点拨”。
在学生设计方案中,有的学生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
有的设计很精美,有的设计特别有创意……,当然有的也不尽如意,设计很复杂,尽管如此,我们也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在分析和审美中,对方案进行取舍。
2.3八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对于课外社会实践或课外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我一般把学生分成八人的学习小组,并指定正副组长,职责是组织本组活动秩序,对组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人的任务,收集活动的结果。
我们曾进行过多次课外实践活动,如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时,每八人分一组,在组长的认真组织下,进行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测量有关数据,有的负责做标记,有的负责做记录,一节课顺利完成了测量任务,并且每组成员又按要求写了实验报告。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和动手操作的习惯。
在实践中,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每人都有机会做主持人,承担本组内的交流、讨论发言、汇报等。
小组活动时,教师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教师深入参与小组活动,充当咨询人和参与者的角色,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各组每位同学对问题达成共识。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这种素质的培养,教师要重视点滴渗透。
通过小组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1.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
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
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
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
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
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
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