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八下历史 第17课重难点补充部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交事务中的立场、策略和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在某一外交事件中的立场和策略,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新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左边是周恩,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材,主要围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展开,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有所了解。
但针对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学生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外交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外交事业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外交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内容涵盖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顺序和重要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外交事务作为一个较为专业的领域,学生可能对此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的背景、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资料等,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
2.教学辅助材料: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相关论文和书籍。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外交成就,如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峰会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如何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利益,增进国际合作与友谊,展示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
学生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发展过程和具体事件可能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其主要事件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和互利共赢。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外交事件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如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加入世界贸易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 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图片展示: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5.引导学生回答: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
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一)中美建交1.教师简要介绍:中美“乒乓外交”的一些故事。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两个部分。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示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事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也在逐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外交事业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2.教学难点:具体外交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生对于外交事业的理解和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成果,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新课导入: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脉络。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素材: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史实、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背景: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起合法权利。
②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的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3、建交过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1、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外交策略:(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外交成就,展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也有对外交政策的深入分析,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外交事业的专业术语和外交政策的演变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了解不多,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外交成就,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树立全球观念,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义务。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外交政策的专业术语,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的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外交案例,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展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线索,引导学生关注重要历史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教学难点: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部编历史课程的第17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包括1954年日内瓦会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1979年中美建交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内改革发展的相关内容。
对于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其背后的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细节内容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外交事业重要性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2.难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3.时间线索法:通过时间线索,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准备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和相关教学参考书籍。
2.教学多媒体材料: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外交事业相关的道具,如国旗、地图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包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突破以及新时期的外交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认识其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和特点。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5.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相关史料,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部编八下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内容涉及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重要人物,以及航天事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和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对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关联认知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掌握“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纪录片、音频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为例,分析科技事业与国家命运的关联。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资料:相关纪录片、音频资料、图片等。
4.板书:教学过程中所需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播放相关纪录片、音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50年代的外交成就、60年代的外交困境、70年代的外交突破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事业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和重大事件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重大成就。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3.采用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事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包括50年代的外交成就、60年代的外交困境、70年代的外交突破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事业发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发生的重大事件。
教材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外交成就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影响意义等方面,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传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重要外交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讲解传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进行讲解传授,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案
D.祖国统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2、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图。据此分析,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关系恢复正常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下列图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体现了( )
根据视频和课本,总结: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
【拓展延伸】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当堂检测】
1、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外交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预习指导】(仔细阅自主学习
【学习模块】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观看视频,阅读课本第一框题,回答:中国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
①中美关系不断地深化发展②我国的外交政策由对抗走向对话
③我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结盟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
A、B层:P70达标闯关1-10
C层:P70达标闯关1-9
2、预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ABC)
【课堂小结】
八年级(下)历史科教学案
班级:姓名:学习小组:教学案编号:初历八下17号
课题:17、《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8下17课历史笔记
8下17课历史笔记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历史笔记可能会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不过,这里我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和可能包含的内容,以帮助你整理笔记。
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中国初中历史教材的一般情况,具体细节可能因地区和教材版本而异。
八年级下册第17课历史笔记一、课题首先,记下课题的名称,例如“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改革开放的起步”等,这有助于你快速定位这一课在整个历史时间线中的位置。
二、重点知识1.历史事件:列出本课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如重要会议、战役、政策实施等。
2.时间线:整理出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有助于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3.人物:记下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们的角色和贡献。
4.意义与影响: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三、难点解析1.复杂概念:对于本课中出现的复杂历史概念或术语,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2.容易混淆的点:指出容易与其他历史事件或概念混淆的地方,并进行辨析。
四、图表与地图1.历史图表:根据教材内容,绘制或复印相关的历史图表,如人口增长图、经济发展图等。
2.历史地图:标记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变化。
五、思考与讨论1.课后问题:记录教材或老师提出的课后问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2.课堂讨论:记录课堂上同学们的观点和老师的点评,有助于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六、补充资料1.相关文献:记下老师推荐的或自己找到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文献。
2.多媒体资源:记录与本课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以便课后复习时参考。
示例(假设课题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一、课题: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二、重点知识1.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
2.时间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1950-1953年)→ 土地改革(1950-1952年)。
3.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
4.意义与影响: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抗美援朝保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日建交 标志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建交 尼克松访华和中日建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
高潮
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改革开放后,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 政策
处五项原则
全方位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
外交
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2)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策略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 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重要知识点总结
恢复在联 合国的合 法席位
1971 年 10 月,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 标志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 意义
作用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国际形势的变化;(3)改善中美关 原因
2/2
系成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中美 建交
(1)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 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 经过 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 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 政府
(3)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
球伙伴关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
1Hale Waihona Puke 2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
成就
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
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全方位外交
1、全方位外交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全方位外交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举措包括哪些方面?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3)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
(4)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5)中国经济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3、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什么样的外交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
4、中国在大国特色外交形势下取得哪些成就?
(1)与170多个国家建交
(2)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3)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5、大国特色外交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