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论文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配合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配合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探讨【摘要】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由此,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将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专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以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在各个专业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他们的协调配合是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各个专业协调配合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做好各个专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工作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协调配合;施工管理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着,出现了更多的、更新的、更先进环保的建筑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科技与新材料在给建筑工程事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施工各个专业的协调配合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提高对各个专业协调配合工作的重视。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工程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施工上,其技术含量都在不断地提高,所应用的知识也越来越高深,涉及到的专业也越来越多。

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与建筑工程施工相关的专业参与到工程施工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共同为促进建筑工程保质、按时、顺利完工而努力。

但是,一旦这些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度不高,专业交叉部分不能得到很好地处理,出现施工漏洞或者误差问题,则很可能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性,进而影响建筑工程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造成建筑工程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受损的情况。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个专业的协调配合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中常见的问题各个专业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负责各自专业领域的工作,但是有时候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工作,以完成专业交叉部分的工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实践探索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实践探索

2014 -10理论研究(下转第122页)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逐渐成为各大中职院校竞相追捧的热门专业。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建筑工程施工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众多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其具体教学也陷入一个非常尴尬、被动的境地。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感悟,对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的不利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性策略。

旨在抛砖引玉,促进中职建筑施工教育教学的更好发展。

一、反思当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牢牢控制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众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固定局限在“灌输式”的教育组织形式上,即,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要求学生在底下狂做笔记、记录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整堂课下来,不但教师讲得累,学生更是如坠云中,听得一头雾水、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不甚理解。

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死板、单调而又乏味,更是将学生置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严重制约了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迸发,一方面不利于其以更热情的姿态融入教师的知识讲解当中,另一方面也妨碍了高效率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实现,致使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常常处于“高耗低效”的难堪境遇。

2.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脱轨,致使学生“眼高手低”状况的出现区别于普通高中,中职院校的本质目的在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同时兼备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并提出了“学生毕业即上岗”的最终教学目标。

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许多中职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喜欢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并自以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越多,他们在考试中就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日后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也能处于更有利的优势地位。

却殊不知,这种教学模式一来孤立了理论与实践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二来更是造成了学生提到理论知识之时滔滔不绝,自以为无所不知,可是真正落实到实践操作时,却又无从下手的局面,真正是典型的“眼高手低”型“畸形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高职有效衔接探究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高职有效衔接探究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高职有效衔接探究论文摘要: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开展学生能力培养,应该将培养复合能力型人才作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

在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过程中,应该从满足中职素质教育和高职素质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高职,有效,衔接,探究,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开展学生能力培养,应该将培养复合能力型人才作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

在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过程中,应该从满足中职素质教育和高职素质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学生培养活动中,努力培养专业能力过硬,并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政治素质的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

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人才培养的目标衔接进行探索,提出几点有利于中高职阶段人才目标培养活动有效衔接的可行性措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工作,从中职和高职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出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并且,教师应该努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其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并且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相关工作的学生,应该能够基本适应职业岗位对于体质标准的要求。

一、素质目标的有效衔接学生应该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并且在持续性的学习活动中,始终保证积极的形态,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困难。

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耐挫折能力,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需要。

在中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进行人才培养,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意识进行规范。

应该从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培养标准出发,强调对于高职学生素质目标的深化建设。

我们发现,教育工作者在针对中职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中职素质培养和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目标不相同。

其中,中职素质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并且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去适应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角色需要。

但是,在高职素质目标培养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对学生的自身心理健康素质进行锻炼,还应该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进行培养。

建筑施工中各专业协作论文

建筑施工中各专业协作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作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一栋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1 建筑施工中各专业协作存在的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像消防、煤气等安装工程,由于是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施工队,与土建及其他专业队之间配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到了工程主体完工被发现时已很难处理,还会带来各种问题和隐患。

很多建筑,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

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

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

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成本的极大浪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2 出现和产生问题的原因1)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水电、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

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

2)从管理的角度分析。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

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

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3)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这些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3 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协调工作并不十分复杂,只要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矛盾,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因素,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也是伤脑筋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新形势下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探究

新形势下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探究

新形势下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探究宋烨欢摘要:科学技术伴随着社会进步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上需要很多建筑工程管理师。

就这样很多学校开展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专业。

其中中职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上的专业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现如今,每个行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很多学生在学了专业课程以后很难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就是说理论与实际很难融合在一起,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以中职为背景探究如何展开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进行教学。

关键词: 建筑中职教学目前,因为人们的需求,我国的建筑行业越来越红火,因此,很多中职院校开展了相关专业。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导致中职院校目前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地步。

本篇文章将分析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发展,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一为什么要改变中职建筑工程施工教学方法根据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以及新时代学生的变化,中职针对建筑工程专业改变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学生实际情况大多数中专学生都是在初中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来到了中职。

他们在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所以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是目前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忽略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的时候只顾着自己讲,根本没有管过学生是否接受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不适合中专学生,本身他们就缺乏一定的自控力,教师不以身作则的话,他们就会更加懈怠自己!2 市场需求目前,市场对于人才需求还是非常大的,但是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直接上岗的劳动工人,而不是到了工作单位,还需要花费时间去培养的学生。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多去实践,只有实际操作过的学生才能提高专业能力,总之,市场是需要有能力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员,而不是一个在学校没有学到任何专业知识的学生。

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中职学校建筑施工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中职学校建筑施工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中职学校建 筑施 工专业 实践教 学探讨
韩 翠 英
( 石 家庄 工程技 术 学校 石 家庄 市 0 5 0 0 6 1 )
摘 要 :建筑施 工工程专业的建设要 适应行 业发展 需求 ,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提 高职业素养 为根本 ,明确专业培养 目标、人 才 规格 ,确定职业 岗 位 能力要求 ,建设科学合 理的课程体 系结构 ,构建 实践教 学体 系,提 高 教 育竞争 力和就 业竞争 力。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 工;实践教 学;课 程建设


线 ,使专业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增强教学实践环节 。 2 . 课 程 多 元 整 合 。( 1 )对 原有 教学 方 案 重 新 审定 ,对 《 建 筑 制 图与 识 图》 、《 房屋 建筑 构 造 》 、《 建筑 力学 》 、《 建 筑 结 构 》等 课 程 内容根据其 内在联系进行有机整合 。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 , 突 出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 )结合 施工实际,增加 《 钢筋翻 样 与下料 》课程 ,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 3 . 课程建 设过程 中,将建筑业 主要标准如 《 1 1 G I O 1 》系列结 构设计规范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 、《 砌 体结构 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 范》 、《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工 程 施 工质 量 验 收 规 范》 、《 房屋建筑 与装饰工程计量规范》等技术规范和标准融入课 程建设, 使 教学 、实训和行业标准相融合 , 贯穿于专 业核 心课程 。 在对 2 0 1 2级 中职三年人才培养方案 的基础上 ,完成了 2 0 1 3 级方案 的修订及 2 0 1 4级方案 的编制工作 , 1 3门课程标准的研 讨、 论证工作 ,且在 2 0 1 3 、2 0 t 4两个年级建筑 工程施工专业 中实施 教 学 工 作 。课 程 体 系 结 构 如 下 图 。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探索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探索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实际施工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在当前社会发展和建筑行业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目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学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现有的教学模式多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最新的行业资讯。

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未能及时更新与调整。

实习基地资源狭窄,无法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影响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以提升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通过改进教学模式,纳入实践项目驱动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拓展实习基地资源、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等措施,有望为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问题提出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在当前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学生在校期间难以真正掌握实际施工技能;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施工实践指导;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缺乏与实际施工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第四,实习基地资源匮乏,学生难以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健全,无法有效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如何改进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字】1.3 研究意义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职建筑施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机会、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实际施工中面对困难。

中高职土建类专业对接情况概述及对接模式思考——基于福建13所中高职院校实证调研

中高职土建类专业对接情况概述及对接模式思考——基于福建13所中高职院校实证调研

作 者 简 介 : 克 晓 ( 94一) 男 , 东桓 台人 , 明 职 业 大 学 土 木 建 筑 系辅 导 员 , 侨 大 学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于 18 , 山 黎 华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学生基层 就业。 大

2 ・ 9
21 0 2年 6月
张 家 口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的认 同感 和 荣 誉 感 , 助 于 学 校 的 管 理 , 助 于 教 学 的 开 有 有
展 , 助 于同学间感情 的培养 。 有
( ) 生 职 业 规 划 对 接 二 学
还 是 不 够 统 一 的 。 对 于 中 高 职 专 业 技 能 水 平 评 价 是 否 应
该 互 通 互 认 的情 况 有 5 . % 的 表 示 应 该 , 2 . % 的 表示 25 有 57 是 必 须 的 , 就 是 说 有 7 . % 的 认 为 中高 职 的技 能 评 价 应 也 82
和 认 可 , 白 进 人 高 职 学 习 是 其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的 必 要 明
1 中 职 建 筑 类 招 生 就 业 基 本 情 况 . 中职 建 筑 类 专 业 就 业 情 况 较 好 , 据 问 卷 反 映 ,6 1 根 5 .% 的认 为 建 筑 专 业 就 业 率 高 于 9 % , 就 业 较 为 对 口 ,4 0 且 5%
为 高 职 院 校 毕 业 生 通 过 磨 练 能 成 长 为 项 目 经 理 的 占
中 高 职 土 建 类 专 业 对 接 情 况 概 述 及 对 接 模 式 思 考
基 于福 建 1 3所 中 高 职 院 校 实证 调 研
于 克 晓
(. 1 华侨 大学公共 管理 学 院 , 建泉 州 3 2 2 ;. 明职 业 大 学土木 建 筑 系 , 建泉 州 3 2 0 ) 福 6 0 12 黎 福 6 0 0

建筑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研究

建筑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研究

建筑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研究中高职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任务,笔者对建筑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背景、现状作了分析,对中高职衔接的实施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时,对建筑施工专业如何进行中高职衔接做了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标签:建筑施工;中高职衔接;实践一、现状分析1.中职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如许多中职学校认为,建筑施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才能有生源;而一些高职学校认为,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建筑行业的市级需要,高职建筑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中层管理岗位和一线低层管理岗位及生产一线岗位。

(2)课程体系设计存在重复、脱节问题。

中职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高职生源大多来自普通高中生,虽然所招的生源文化水平不同,但面对所学的专业基础一样,所以,本应高于中职办学层次的高职学校在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方面较难超过中职,甚至在某些课程领域重复办学,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3)职业技能培养上的重复和倒挂现象。

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实践条件不足,设施设备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开足实践课,而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推向了高职学校。

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还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设备、场地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不能体现“高”的特点,从而导致中高职技能培训方面出现倒挂现象。

(4)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落后于建筑行业发展。

中高职衔接前期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充分调研企业用工需要、人才规格要求,没能相互对接研讨,导致中职目前的课程设置陈旧,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5)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

专业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教师讲解、演示,课时容量小。

缺少能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视频材料、先进教学设备,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关键问题分析目前中职建筑教学和高职建筑教学缺乏有机衔接,具体问题如下:①中高职课程各成体系,各有思路,没有寻找结合点。

浅析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的协作与配合

浅析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的协作与配合

杂, 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较多 , 出现质量 问题 的概率大 。因此 , 在
商在资质 、 质量保证体 系 、 生产能力 、 生产工 艺 、 业绩、 信誉等方 施工过程 中 ,要求 对班 组施 工的每项隐蔽工程先 由项 目部施工 面符合屋建工程 的需要 。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 筑材料 , 要 实行分 技术员 和班组进行互 检 ,如果发现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有异 常
建 筑工程施 工中 , 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是一些小 的东西 , 一
面 了解 、 掌握各 专业 的工 序 , 设 计的要求 , 这 样才有可 能统筹各
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 , 但有 时也会 出现一些较 大的问题 , 让 专业 的施工队伍 , 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 到位 。建立 问题责 我们很 难补救 , 甚至无法挽救 。这就告诉我们 , 即便是这些小 的 任制度。建立 由管理层 到班组逐级 的责任制度 。建立奖罚制度 , 问题 , 如果事先不设法 考虑解决 , 事后 处理起来也 很麻烦 , 有时 在责任制度 的基础上建立奖惩 制度 ,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
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 。通过各部 门的认真检查 , 可 以 同中 自己应负的责任义务的态度 , 认真对待协调 问题 。同时 , 从 发现 ,
提高行业标准 , 施 工和管理水平 上讲 , 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 把 问题减小到最小。
是十分必要 的。
3 . 组织协调 : 建 立 专 门的 协 调 会 议 制 度 , 施 工 中甲方、 监理
二、 加强管理 。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人 员应定期组 织举行协调会议 , 解决施工 中的协调问题 。 对 于较 复杂 的部位 , 在施工前应组织专 门的协调会 , 使各专业 队进一步 明确施工顺序 和责 任。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 , 不论是会 签 、 会审 在在 , 或者说 所有 的技 术管理人 员 , 对 自己的工作 、 签名应 承担

中职建筑专业技能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探讨

中职建筑专业技能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探讨

中职建筑专业技能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探讨概要:通过对于中职建筑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不断教学探究,以及对于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对于建筑专业技能学习热情的提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断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深度、合作的技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师生喜爱,并被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由于其教学成效显著,被广大教师和学生们誉为近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

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

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还有一些国家叫“班级群组互助学习”等等。

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为起点,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团体的提升为目标,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一个人,如果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那么他(她)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具有社交能力的现代型专门人才。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与别人沟通交流,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2、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一个都有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校是教学的主战场,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

学生到学校里,不管是上课学习,还是与同学生活相处,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

人人都是平等的主体。

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3篇)

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3篇)

第1篇一、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性1. 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随着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高职衔接有助于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高职衔接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促进职业教育改革。

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4.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中高职衔接,学生可以提前接触行业前沿技术,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的实施策略1. 完善中高职课程体系。

根据行业需求,优化中高职课程设置,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确保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充分利用中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备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方式,提高中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质量。

4. 推进校企合作。

鼓励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技能。

5.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6.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三、结论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完善中高职课程体系、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推进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第2篇一、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1. 符合行业发展需求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施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高职衔接能够培养出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

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

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的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暴露出一个严峻的问题:高职教育与建筑施工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育与建筑施工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一方面,高职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过于追求热门,忽视了市场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不符。

2. 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胜任。

一方面,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实践性课程较少,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更新滞后,难以满足建筑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求。

3. 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在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术研究,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不足,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4. 校企合作不深入高职教育与建筑施工行业的校企合作尚未形成深度融合,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迅速适应。

一方面,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高职衔接的对策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此基础上,学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

2. 优化课程设置高职教育应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校应关注建筑施工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毕业生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本文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为例论述在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施“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专业知识与岗位标准相结合;岗位技能培养阶段,岗位技能与职业资格相结合;校外顶岗实习阶段,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并从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校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校企对接 三段三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080-03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明显进步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急需一大批适应建筑市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目前虽然建筑类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使培养的学生能直接为企业所用,是中职学校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构建具有创新特色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非常必要。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重视人才技能培养,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适应专业发展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根据专业的特点,与建筑企业深度融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对接,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1),实现对接化、岗位化培养。

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专业知识与岗位标准相结合。

在学生的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方面,学校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

第二阶段为岗位技能培养阶段,岗位技能与职业资格相结合。

学校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按照项目把第一阶段所学单点知识和技能串接起来,建立有效联系,整体把握应用;同时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赛训合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获取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为顶岗实习“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作者:余展来源:《教育界·下旬》2016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大。

笔者调研了所在区域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建筑施工过程特点,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实践建议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基本建设规模持续增长,建筑业处于重要战略发展阶段。

2009年,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全市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2014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714.14亿元,同比增长18.46%,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创新高。

建筑业抓住新型城市化战略机遇,依托大桥经济迅猛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途径是非常关键的,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专业,创办于1985年,主要培养建筑施工基层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分施工、装饰、造价三个专门化方向,目前在校学生600多人,在宁波地区现有开设该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是规模较大的一所。

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并且是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的重点建设专业。

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实习条件改善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创新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筑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深入探索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论文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论文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论文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大。

笔者调研了所在区域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建筑施工过程特点,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十三五关键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对接,模式,探索,论文,近近年来,建筑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大。

笔者调研了所在区域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建筑施工过程特点,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基本建设规模持续增长,建筑业处于重要战略发展阶段。

2009年,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全市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2014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714.14亿元,同比增长18.46%,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创新高。

建筑业抓住新型城市化战略机遇,依托大桥经济迅猛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途径是非常关键的,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专业,创办于1985年,主要培养建筑施工基层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分施工、装饰、造价三个专门化方向,目前在校学生600多人,在宁波地区现有开设该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是规模较大的一所。

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并且是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的重点建设专业。

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实习条件改善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中高职土建类专业对接情况概述及对接模式思考——基于福建13所中高职院校实证调研

中高职土建类专业对接情况概述及对接模式思考——基于福建13所中高职院校实证调研

中高职土建类专业对接情况概述及对接模式思考——基于福建13所中高职院校实证调研于克晓【摘要】Joint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s a new topic. Combi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of 13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joint model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it is proper to join school core culture, career planning for students, teaching courses, the capability of staff and training ba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etter joi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中高职对接是一项新的课题,结合对福建省13所中高职土建类专业学校的调查研究,对中高职土建类对接模式进行探讨,认为可以采取学校核心文化对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接、教学过程对接、师资力量对接和实训基地对接等模式,以更好促进中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有效对接。

【期刊名称】《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5)002【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中高职对接;土建类;模式【作者】于克晓【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系,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完成《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职协调发展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闽教办高〔2012〕6号)的任务,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积极开展工作,根据文件精神,针对福建省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八所高职院校、福建省惠安开成职业专科学校等五所中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分发问卷1000份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统计汇总分析,探求中高职对接的有效模式。

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的协作与配合思路探索

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的协作与配合思路探索

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各专业的协作与配合思路探索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后,建筑的功能越来越齐全,专业也越来越多。

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会用到很多专业的施工队伍。

而且在实际施工中,无论是施工方案的设计,还是专业施工的施工质量,各班组都能很好的控制和保证。

但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施工队伍的交叉配合和协调缺乏合理的配合,导致工程施工的一些细节处理不尽人意。

往往在工程建设后期,施工单位会因为细部处理不到位而返工或形成质量缺陷,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还会导致资金的浪费,对工程造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功能和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各专业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的重要性。

因此,所有承包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相互配合。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各专业;协作配合引言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项目,涉及许多专业和设计,如建筑、电力、供水、排水、空调、通风、监测等。

,以及形状、使用功能、安全合理性等的设计。

因此,从交付技术和业绩管理的角度来看,建设一个高质量和高质量的项目至关重要,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和协调也不容忽视。

因此,确保建筑行业各行业之间的良好协调和管理至关重要。

1开展建筑施工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实际工作效率,现代建筑施工项目具有规模较大、内容环节多、工艺技术复杂等特征,对建筑施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施工管理涉及材料、设备、人工、资金、进度、安全、质量等内容,采用人工模式进行操作,不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容易出现差错,这时候依托信息化技术,对建筑施工进行现代化管理,就可以减少错误发生,实际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极大提高。

(2)促进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建筑施工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并且很多内容衔接较为紧密,一旦出现连接不畅、把握不足等情况,就会对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与最终效益,而对建筑施工实行现代化管理以后,就可以对建筑施工涉及的各环节内容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软件,对建筑施工需要运用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个施工流程也会更加科学合理,并指导建筑施工更加科学、有序推进。

探析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论文

探析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论文

探析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论文•相关推荐探析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论文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建筑工程专业中,建筑施工技术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课程,涉及众多建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

为了满足新时期社会市场在创新型应用人才方面的客观需求,必须转变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理念,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注重建筑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一、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观,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就中职院校来说,必须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具有模块化特点。

具体来说,要全方位分析社会市场与实践实习教学客观需求,综合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设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科学编制课程内容,使其更加合理,更具针对性,围绕建筑工程具体流程,结合中职学生已有的水平,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安排好课程内容,确保技术课程建立在工程模块教学之上,并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在该课程教学中,必须构建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操作,注重工程指导,促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为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基于就业,逐渐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能力是其重中之重。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全方位分析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等,围绕职业教育观,构建全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比如,基础工程施工、商品混凝土结构施工、土方施工,要进一步简化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显现课程模块重点与难点内容,要以工作实践为中心,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各方面技能的.训练都更加具体、形象,让班级中每位学生都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必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

关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的探索本文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建筑实训课程规范化研究》编号(JZY20242)结题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从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研究对象,集中就实训课教学模式探讨。

从专业实训课现状总结不足,包含师资、实训课教学方式、实训环境等方面问题。

围绕建筑施工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路径,主要制定契合市场需求的实训目标和计划、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做好虚拟仿实训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校企合作等。

关键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课教学;突出问题;模式优化引言:建筑行业发展极为重要,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大,故而要促进优化发展。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建筑行业培养技术人才,当前应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培育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

这就需要提高专业实训课教学成效,增强建筑工程施工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后所掌握理论、技术、能力以及具备道德与职业品质等,使其能够投身于建筑行业之中,在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助力建筑业发展。

1.专业实训课教学突出问题1.实训师资方面建筑施工专业实训课教学效果不够好,与师资方面存在问题关联大。

目前专业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强,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实训课教学安排不够合理,或者是实训内容与实际需求契合性低,以及制定的实训计划具有问题等,导致实训问题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

专业教师实训课教学能力如果一直无法提升,将会继续制约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教学发展。

1.实训教学方面建筑施工专业实训教学问题之中,教学方式不恰当以及路径过于单一,直接影响实训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专业实训课教学缺乏联动,校企合作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全面性,还有不够深入两个方面。

政府没有做好协调、激励、支持等,企业积极性未能被调动,参与实训比较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校企在实训方面合作集中在实习方面,缺少上层设计方面合作,比如实训目标确定、实训计划制定等,实训课参与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模式的探索论文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大。

笔者调研了所在区域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建筑施工过程特点,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十三五
关键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对接,模式,探索,论文,近近年来,建筑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大。

笔者调研了所在区域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建筑施工过程特点,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基本建设规模持续增长,建筑业处于重要战略发展阶段。

2009年,宁波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全市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2014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714.14亿元,同比增长18.46%,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创新高。

建筑业抓住新型城市化战略机遇,依托大桥经济迅猛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为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途径是非常关
键的,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实践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专业,创办于1985年,主要培养建筑施工
基层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分施工、装饰、造价三个专门化方向,目前在校学生600多人,在宁波地区现有开设该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是规模较大的一所。

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浙江省示范专业,并且是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的重点建设专业。

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实习条件改善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创新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筑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深入探索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因此,确定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施工中员岗位课程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以学校实训基地为依托,将工种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的体验式教学。

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选择岗位方向,借助校企合作的施工项目部环境和员岗位的顶岗实习,形成五大员岗位(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
识与职业能力,最终达成近距离对接行业企业岗位群的需求。

通过实践,所培养的学生成绩喜人,无论是技能获奖还是高职升学都有显著的进步,尤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工程算量、建筑CAD、建筑装饰等项目中均获得一等奖。

(二)建立岗位群对接模式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以“要用”“够用”为标准,打破原有体系,以工、员岗位的工作项目为中心将知识重新整合,使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行业规范、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在课程中统一起来。

通过不断创新,已逐步建立起适合施工过程导向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人才
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第1—2学期,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建筑概论、建筑识图等课程)的学习,形成岗位专业基础能力;第3—4学期,以工种实训教学项目为载体,整合传统的材料、识图、构造、施工、质检等内容,通过项目体验形成员岗位基础能力;第5学期,学生从五大员方向中自主选择学习员岗位课程,并初步形成岗位能力;通过最后学期对接岗位的顶岗实习,强化员岗位能力,达到培养的目标。

(三)构建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
基于员岗位群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理念设计,根据建筑施工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设备和师资条件,同时参照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的课程标准,确定了准行业化建筑工程项目部的评价方式,分为工、员两种。

工种课程根据考评标准采取分层分级考核,即分初级、中级
和高级三个级别,改变原来传统的评分方式,学生每个工种学习阶段可进行工种等级预鉴定,通过初级的同学可以进入中级的学习与考评,学生可以在多种工种选择一项或者多项较强的项目。

另外,通过参加全国工种等级鉴定,达到多层次、多工种的考核,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参与评价把关。

学生在完成工种岗位课程后,结合自身发展,通过项目部中五大员岗位群中五选一形式,自主选择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方向,进行理实一体的校内外学习。

此外,还可以尝试采用员岗位对工种岗位的学生评价方式,不断丰富评价多样性。

(四)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建筑专业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导者,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素质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但专业教师中大多数以年轻教师为主,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打造一支教学教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更为迫切。

以本次重点专业建设为推手,动员全体专业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切实做好提升计划,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另外积极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职或兼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

选拔优秀教师为专业带头人为重点培养对象,制定培养目标,通过参加国内外先进的中职教育考察、培训、研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提升专业带头人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主持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程开发与改革,参与课题和教材的编写,提高专业带头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
导,并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通过建设,由行业能手、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其创新协作能力不断增强,整体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日趋合理。

团队中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宁波市专业首席教师”“专业术能手”和“宁波教坛新秀”等称号,专业教研组被评为当地的“工人先锋号”。

(五)建设工员融合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人才孵化中心,应与课程体系相匹配。

积极创建以“工”到“员”岗位能力提升相适应的实训条件,形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式的实训体系,实行实验实训室规范化管理模式,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

基于项目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要求,整合原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结合项目化、高仿真、理实一体的要求,调整校内实训基地布局,优化实训项目,提高实训实习效果。

在原有的建筑工程实训区,根据建筑工种类别和建筑功能要求,重新优化实训区,划分为施工工艺流程展示区、工艺流程学习区和工艺工种操作区,布置时三个功能区相互穿插,做到教学做合一。

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创建五大员岗位对接的工作室,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设模拟工作环境,建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专业员群岗位,包括施工管理(施工员)工作室、质量管理(质检员)工作室、资料管理(资料员)工作室、安全管理(安全员)工作室、材料管理(材料员)工作室,骨干教师担任工作室负责人。

引进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室的建设工作,聘请相对应的优秀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创建企业五大员工作室必备的实训
设备和教学条件,引入工程项目必备的软件系统(如操作软件和仿真
系统),进行真实项目化教学,实现学生从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上岗能力的培养,并着力打造工作室牌子,提高地区知名度,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并成功评选为浙江省示范基地。

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发展建议
目前,建筑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程度有限,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更好地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以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建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提供帮助,为专业发展提供咨询与指导。

通过对本区域建筑行业企业的调研,基于区域建筑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群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强化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以工作项目进行编制,把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建筑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融入教材编写中,根据岗位群的课程标准,整合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课程教材。

丰富与之配套的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数字仿真、信息模拟教学等新的教学平台。

利用构建仿真的工作场景或仿真软件进行理实一体教学,使学生通过真实角色进行仿真的协同工作数字化仿真实训,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二)提升教学团队和专业辐射效应
虽然教学团队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由于专任建筑教师总量不足,转岗教师占建筑专业教师的比例较大,所以工作相对集中在部分骨干专业教师身上,任务重,事情多,如何调动和发挥骨干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团队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我们团队建设应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导师制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助推中职教学改革,有助提升整体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借助企业、行业专家指导,以优秀教师作示范引领,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能够激发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建设岗位群对接的校外实习基地,知名建筑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实习基地技术骨干为指导教师,通过企业岗位的真实锻炼,提高顶岗实习率和实践能力,逐步扩大专业辐射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