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2)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论语十则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论语十则2
三省吾身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获取新的知识
↗ ❖有所发现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独立思考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译文:
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 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 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重点字词:罔、殆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 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 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天时不 如地 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 且直”意境相同的:
❖ 重点字词:士、弘毅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仁以为己任”
译文: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宽广胸 怀、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 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 ‘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 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 远❖ 吗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松柏
(君子)
岁寒
(困难)
其他树木
(小人)
常青
(保持节操)
凋落
(变节)
译文:
孔子说:“天冷了,这样以后才 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行 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部分,还有 哪些是讲与人交往的。
论语十则2
(三)成语溯源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你能用这些 成语造句吗?
(四)写作特色
1、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启人心智;
2、语言朴实简洁,人物形象鲜明;
你能举 例说明 吗?
深刻而精辟的语言,是《论语》最突出的特 点,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独立成段,每一段表达一种观念,十则论语表 达各自不同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móu) 谋而不忠
孔子的学生,名参 (shēn),字子舆。
研读课文
检查。 诚实。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诚心诚意。 自己。 而不 谋划,商量办法。 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交往。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 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 吗?”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意思是“子贡请教 怎样才能做一个君 子。” 意思是“对于你要说 的话,先实行了,再 说出来。”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 “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 先行而后言。这句话用了一对 反义词“先”“后”,来强调 “做”的重要;表承接的连词 “而”,表明“行”与“言” 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地 位。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 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即《韶乐》,虞舜时的
乐曲名。 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 此高的境界。图,料想。为,作, 这里指欣赏。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 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 音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先用夸张手法极言《韶》 乐之美;再写孔子之言,其赞 叹之情,跃然纸上。这一则不 仅表明孔子对音乐有着很高的 鉴赏能力,也主张人应该有多 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论语第二则
《论语十则》(第二则)第二则:为人处事【原文】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真诚、诚实(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感悟】吾日三省吾身:改变别人是很难做到的,唯有改变自已,每日反省自已处理的问题到不到位,当时情绪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通过不断的思考,找到真正的问题,通过论语化解,以免下次重复发生,改变了自己然后再去感染别人。
为人谋而不忠乎:要时常反省,答应别人做的事,自己有没有尽心尽力的去做,要做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就是自己所做的事,能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讲,是不是合乎道义,利他人的心办事。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怎样才可以和朋友交往好呢?关键是一个信字,要时常反省自已,有没有答应别人的事没有做,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你答应了别人,那一定要尽心去办,所以我们在开口答应之前,一定要想一下我们这件事,有没有能力去办,如果办不到还不如不答应,做一个诚实不欺的人。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全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第一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曰:说,说道。
(3)学:学习。
(4)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常常;习,复习,温习。
(5)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6)说: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7)乎:语助词,相当于“吗”。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1、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篇一: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5、(《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 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 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第一则: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第二则:学习方法《强调知识的继承和创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第三则: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第五则:学习态度《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第六则: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第七则: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最新版)目录1.《论语》概述2.十则名言介绍2.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2 巧言令色,鲜矣仁!2.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4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5 礼之用,和为贵2.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2.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正文一、《论语》概述《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分为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道德、教育、人生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十则名言介绍2.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学习知识后要时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
2.2 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诫我们,花言巧语、伪善面貌的人,往往难以成为真正的君子。
2.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强调君子要专注于根本的事物,根本稳固了,道义便会自然产生。
2.4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认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成为仁者的基础。
2.5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表明礼仪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2.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诫我们学习要结合思考,否则就会一无所获。
2.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通过温故知新,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2.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认为君子注重道义,而小人只关注利益。
2.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描述君子平和有礼,小人傲慢无礼。
2.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表达了时光荏苒,我们要珍惜时间。
《论语》十章原文翻译
《论语》十章原文翻译《论语》十章原文翻译导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论语》十章原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论语》十章原文翻译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2
孔子在齐听了《韶》乐,三 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 于是感叹说:“想不到欣 赏音乐竟可以达到这种程 度!”
第 十
则
(点)曰:“莫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曾皙于是说:“暮春时节,穿上 春天的服装,约上五六莜成年 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 洗洗温泉,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然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所想 要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 就不应当接受。穷困与低贱,这是人 人所厌恶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抛 掉它凡不应当逃避。
本则讲孔子的财富观:不因富贵 或贫贱而违仁。孔子认为“富贵”要 取之有道,“贫贱”要弃之有理。此 “道”“理”在于是否合乎“仁”。
第 六
则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 行其言而后从之。”
第 二
则
贤人 想相同 内心
自我反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 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 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 他同样的缺点。”
第 三
则
代词,代这句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一句话 用来 奉行 不要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庙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祭祀孔子的地方
第 一
则
每天
我
反省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
泛指多次 自己 忠心,尽心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真”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 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 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 呢?”
10 《论语》十则2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 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 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 《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 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 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 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 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 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 取名伯 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 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 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 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 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 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 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 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 字伯鱼。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fù )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读准字音:
n 人不知而不愠(yù )
i 思而不学则殆( dà )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不亦说( yuè )乎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文分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范文一】伟大的先哲孔子创造出了伟大的思想体系儒家学派,这个学派的核心书籍就是《论语》。
其中的十则就是《论语》中的经典之作,它体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耳熟能详,影响深远。
下面我将对这十则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条可以说是有关待人接物的准则,表现出孔子对待友谊的看法。
他认为朋友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只要是好友,就应该心怀感恩,互相尊重和帮助。
第二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条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禁止伤害。
不管是语言上的伤害还是行动上的伤害,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兼顾他人的感受。
第三则:“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一条是表达了追求自由平等、发挥自己才华的想法。
五斗米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农业产品,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在这种商品上卑躬屈膝地进行交易。
孔子认为,做为一个有志气的人,不应该因为物质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第四则:“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意思是说,做事要有计划,不能轻易妄动。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一种不急不躁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做事的关键。
第五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做一个好人,就要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本”而努力。
只有将基础工作做好了,才能做出更高层次的成就。
第六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一个人要学习,就必须要懂得思考,一个人如果不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
学问不仅仅是读书,还要有思考,有灵性。
第七则:“有教无类。
” 这一手是表达孔子对平等教育的追求。
孔子认为,一种优秀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不应该有阶级分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平等教育的目标。
第八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老师。
只要是具有深厚知识并能够教导有为的人,都可以成为其他人的老师。
不要小看自己,也不要贬低他人。
第九则:“国之大事在孝。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参考)_2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高中论语十则翻译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讲:“君子,饮食别求饱脚,居住别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讲话却小心慎重,到有道的人那儿去匡正自个儿,如此能够讲是好学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别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别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别迷惑,五十岁知道得了啥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别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干达到为所欲为,想如何做便如何做,也不可能超出规矩。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别知为别知,是知也。
”孔子讲:“由,我教给你怎么样做的话,你理解了吗?懂的算是懂,别懂算是别懂,这算是智慧啊!”4、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
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
孔子讲:“何别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讲:“(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别抱怨。
”颜渊讲:“(我)愿做到别夸耀自个儿的好处[轻声](伐:夸耀),别宣扬自个儿的功劳(施:张大,夸大)。
”子路讲:“情愿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讲:“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心(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不指代‘老者’、‘朋友’、‘少者’。
安:安逸。
怀:归依[依孔安国讲])。
”5、子曰:“知之者别如好之者,好之者别如乐之者。
”孔子讲:“知道得它的人,别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别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讲:“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开心,仁者长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儒家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的译文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2
以锅台为桌,食者围锅而坐,吃饼卷肉、肉丸子、鸡蛋,用木勺喝汤,佐以疙瘩咸菜和葱白。由于就餐时消费者参与性强,加上价位适中,肥而不腻,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朝天锅自然深受人们的 喜爱。
这种小吃,一般都是在集市上,至今依旧延续着当年的习惯,只是不是集市上支起大锅,而是有临街的门头房,在集头,或是临着集市,依次的也有肉火烧,鸡鸭和乐,还有很多的小饭店。足球论 坛 https:///iaPVC/n96YoFjr/
我很喜欢吃朝天锅,这样别致的一种情景,也经常的去到集市上去凑一凑这吃法,感受一下其中的美好气氛。
记得母亲每到集市就与父亲去赶集的,只要我在家里,必定要带上我一起去的。父亲喜欢开着他的三轮摩托,问着左邻右舍,有去集市的,不愿意自己骑车或是开车的,就都拉上。东家婶子西邻嫂 子的,都喜欢与我父母一起去赶集的。一路上说说笑笑,非常的开心。
早晨,天刚刚蒙蒙亮,就早早的起床了。赶集的人们,有的是去集市上买东西的,有的是去集市上卖东西的,有的去买菜买米买油买农具农药。有的呢,去卖菜卖粮卖布做各种小买卖的。总之,集 市上吆喝声叫卖声音乐声此起彼伏,各种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并解释其含义。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 (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 ]
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9
(1)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 也。” [ ]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 (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
18
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句子。
l.lún语________
2.不亦yuè 乎_______ 3.吾日三xǐng______
4. chuán______不习乎
10
《论语》是 经典之一, 记录 及其弟子 的一部书。 共二十篇。 孔子,名 ,字 我国古代伟大的 学派创始者。 , 家、 鲁国人。 家,儒家
11
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14 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 。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在括号中解释红色字,在横线上
解释整个文句。 (1)温故知新( ) (2)见贤思齐( ) (3)任重道远( )
4、给红色字注音并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
5
下列四项中未出现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诲女知之乎 D.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填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 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__家 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______,字______, ______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 大的_____家、_____家、_____家。
01 06 11 6
02 07 12 17
03 08 13 18
04 09 14
05 10 15
1.
解释下列红色字。 1.吾日三省 2.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 4.思而不学则殆 5.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
解释下列句中黄色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诲女知之乎!( ) ④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其恕乎!( )
12
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就学习,选择他们的缺点(自己如果也 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 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13 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 据是 。 (2)请分别说出一句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 态度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