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上科学教学计划.doc

合集下载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并知道水蒸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2.经历水蒸发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蒸气的形成与水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的形成和水有关系。

【教学准备】水、玻璃片、透明塑料杯、塑料薄膜、湿布、棉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用棉签在黑板前面的玻璃上写上“水”字,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过一会儿,“水”字渐渐不见了。

3.教师提问: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6.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2题,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公平性;二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教师展示水蒸发的教学课件,并提问:1号杯和2号杯中水的多少发生了什么变化?2号杯上的塑料膜在实验前后有什么变化?(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3天后,1号杯比2号杯中的水少了许多,而且2号杯的塑料膜上出现了小水珠。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塑料膜上出现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2)学生进一步完成培养皿扣在湿土上出现小水珠的实验,观察塑料膜上水珠形成的过程。

(3)学生说一说杯中的水与塑料膜上的水珠的关系。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水蒸气”这一物质。

2.认识到水蒸气与水是同一种物质。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最新版2019秋季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版2019秋季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版2019秋季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科学第一节:科学是什么?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的定义和内容。

2.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概念的讲解和理解。

教学难点科学的定义和科学方法的讲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科学有什么了解呢?”学生:“科学就是发明新东西的。

”教师:“很好,科学确实与创新密切相关。

那么,科学具体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学生:“好的,老师。

”二、科学的定义与内容教师:“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规律的一门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

它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总结经验,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

科学的范围很广,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学生:“明白了,科学就是研究规律的。

”三、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其次,科学可以推动技术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最后,科学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

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科学真厉害,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也可以改善生活。

”四、总结和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科学的定义和内容,还了解了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用心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老师,我们会努力的!”五、课后作业1.复习和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写一篇小结。

2.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思考其中的规律。

板书设计:科学的定义和内容。

教科版2019科学三年级上教案

教科版2019科学三年级上教案

教科版2019科学三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以下单元: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重点: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教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多媒体资源:投影仪、电脑、教学软件等。

五、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实物展示等方式,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归纳小结:通过总结、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采用观察、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为学生提供反馈:通过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八、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材料的性质或特点。

收集关于水和空气的资料,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阅读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

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科学实验活动。

完成一份关于本单元学习的小报或海报。

准备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品和资料。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向同事或领导请教吗?下一步教学计划是什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或方法吗?需要提前准备哪些资源和材料?。

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涉及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变化、简单的生活现象解释等内容。

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归纳推理能力。

4. 教学安排:每周进行1-2节科学课,每节课50分钟,结合实际课程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5.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科学素养。

6.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定期参加科学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上是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期待本学期的科学课堂充满知识的乐趣和启发!。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教学规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教学规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教学规划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单元一:观察世界- 学生将研究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研究使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 研究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单元二:植物世界- 学生将研究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研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研究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用途单元三:动物世界- 学生将研究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研究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生活环境- 研究了解动物的分类和食物链单元四:自然界的力量- 学生将研究自然界中的一些力量,如重力、浮力等- 研究观察并理解这些力量的作用和影响- 研究探索如何利用这些力量单元五:天气与季节- 学生将研究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研究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 研究了解不同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现象和进行简单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评估方式- 日常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和讨论质量等来评估其研究情况- 作业和小测验:布置适当的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项目展示: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展示,展示他们在科学实践中的能力和成果资源准备-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 实验器材和材料- 多媒体设备和资料-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时间安排- 单元一:观察世界(2周)- 单元二:植物世界(3周)- 单元三:动物世界(3周)- 单元四:自然界的力量(2周)- 单元五:天气与季节(2周)复与总结-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复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每学期末进行综合复和评估,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以上为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教学规划,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2. 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方式。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与观察- 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不同的物体和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

- 学生能正确使用科学实验的步骤和工具。

2. 物体的性质与变化- 学生能区分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等性质。

- 学生掌握物体的热胀冷缩和物体的变化,如水的凝固和融化。

3. 生活中的现象与事物- 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物,如阳光、空气、水等。

- 学生能初步说明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4. 简单机械与力- 学生能简单了解杠杆、轮轴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 学生能初步认识力的概念,体会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性质和变化的规律。

- 学生通过探究生活现象和事物,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 小组展示和交流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实地考察和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博物馆等,增加科学知识的获取和实践经验。

-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事物。

4. 游戏和竞赛活动- 组织科学知识竞赛和科学实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评价方式:1. 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能正确运用科学实验步骤和工具。

2. 学生能从实践中初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正确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变化,能简单阐述物体的热胀冷缩和物体的变化。

4. 学生能通过实践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初步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019新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师:现在我们将这两个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再仔细观察老师带来的2个气球,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相同型号的气球?
.师:所以我们要挑选型号相同的气球。但是型号相同的气球质量也可能有差别,我们可以先将2个没有装空气 的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进行调整,使平衡尺保持水平。然后再给其中一个气球充气。这个气球充了气后,我们 又做什么?
科学态度: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学生材料:纸、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新课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 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学生汇报:有,空气
.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 空间吗?”]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 由。

科学教学规划:三年级上册

科学教学规划:三年级上册

科学教学规划:三年级上册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单元一:观察与实验-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教学重点:观察和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 教学内容:- 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习使用科学工具,如显微镜、天平等;- 学习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单元二:物质与变化-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原因。

- 教学内容:- 探索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学习物质的分类和测量;- 研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如溶解、融化等;-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单元三:植物与动物-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教学内容:- 学习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 探索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种类;- 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学习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

单元四:天气与季节- 学习目标: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 教学重点: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 教学内容:- 学习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 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 研究天气和季节的影响因素;- 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科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口头回答问题和小组合作情况,以及定期的测验和评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的计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的计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的计划
1. 第一单元: 身边的物体。

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并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轻重、硬软等性质。

2.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能量。

通过实验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光、声、热、电等能量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感受不同形式的能量传递。

3. 第三单元: 空气中的水汽。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水的循环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水蒸气和雨的形成原理。

4. 第四单元: 生物之间的关系。

探讨植物、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5. 第五单元: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通过实验和模型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自转、公转等现象,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念。

6. 综合实验: 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7.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2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2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和观察:通过开展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比较观察、测量观察、变化观察等。

2. 生物学知识:介绍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如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构造和功能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图示,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初步的了解。

3. 地球科学知识:介绍一些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水循环等。

通过模型和图示,让学生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4. 物理学知识:介绍一些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如力、运动、光和声音等。

通过简单的实验证明和观察,让学生对这些现象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学期:1. 单元一:科学实验和观察a. 观察天空的变化,记录天气的变化;b. 进行简单的测量实验,如测量果实和蔬菜的重量、尺寸等;c. 进行变化观察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熔化冰块等。

2. 单元二:动物的分类和特征a. 通过实地观察和图片,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和它们的特征;b. 分类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c. 制作海报,介绍一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第二学期:1. 单元三:植物的分类和特征a. 通过实地观察和图片,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它们的特征;b. 分类植物,如树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c. 制作海报,介绍一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单元四:地球的形状和运动a. 通过模型和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b. 进行实验观察,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c. 制作模型,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3. 单元五:力、运动和能量a. 通过实验,观察力对物体的影响;b. 了解摩擦力、重力和浮力对运动的影响;c. 观察和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评价方式:1. 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记录和报告;2. 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的表现;3. 制作的海报和模型;4. 期末测验和个人综合评价。

2019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新版

2019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新版

2019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科学在我身边”、“我们怎么知道”“太阳与时间”“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等五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1、整体情况: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112人,共三个班。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2、学困生情况及转化措施: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

2019--2020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共有5个班。

“科学”是学生都很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浓厚,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年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思维发散性强,有着良好的纪律性,能很好的参与课堂学习,理解能力较强。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利用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新领域。

同时,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在让学生探究实验的同时,应加强纪律教育,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无所收获”的现象。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在组织实验和外出观察的时候,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就必须从一开始严格实验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既保证实验效果,又防止意外的发生。

教材分析:《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

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针对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包括“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的研究。

在学情分析中,我们发现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但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知识衔接和研究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对水、空气和天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和转化成科学概念。

在“水”单元的研究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在“空气”单元的研究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在“天气”单元的研究中,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自己的疑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行为惯,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提高自制力和意志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总之,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与描述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意志力,让他们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气象学知识,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和预报方法。

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记录天气数据、制作气象仪器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掌握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3课了解天气现象,观察天气变化和记录天气数据,初步认识天气的变化规律;第4课到第6课制作气象仪器,了解气象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课探究天气预报方法,了解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8课总结提升学生对天气和气象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到气象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019三上科学教学计划

2019三上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教师: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材目录水/空气/天气水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空气1、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学情分析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完整)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完整)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摸三个蒸发皿的底部有什么?(注意不要烫到手)(2) 指名到前面摸…摸,汇报观察结果:你观察到了什么? (3) 这里的水珠是从哪儿来?水蒸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的?(4)小结:当水蒸气的微粒遇到较冷的杯底,就像我们同学在很 冷的时候抱在一起一样不断地抱成团,几千亿几万亿颗水蒸气微粒遇冷 抱在一起就变成了 “水”。

水蒸气冷却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蒸发后变成了什么?那教室里有水蒸气吗? (用手指一指,问: 这有吗?哪儿有吗?也就是说水蒸气就在我们教室每一处的空气当 中。

)还有哪些地方有水蒸气? {操场上有水蒸气吗?家里有水蒸气吗? 概括的说水蒸气是无处不在的。

4 •既然水蒸气就在我们身边的空气当中, 大家仔细看一看,你看见 水蒸气了吗? ?你觉得水蒸气是什么样的?(可以用多种感官)。

谁 能完整的说一说水蒸气的特点?5. 出示维恩图,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 拓展解释: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和水蒸气的有关知识,你能说一说水和水蒸 气有什么关系吗?1.水到哪里去了看不见(时刻)蒸发 无色无味 水 •••■水蒸气 (液体)(遇冷)凝结(气体)无处不在板 书 设 计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屮,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屮,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水(液态)凝固冰(固态)教学后记:自来看一看。

板:冰融化了:我要怎么来察呢?大家一起看P504.学生介察方法,生共同充。

(:(1)把冰放入杯内,用温度量,并冰的温度。

(2)冰自行融化。

在冰融化的程,按均勻的隔量温度。

(3)当冰完全化成水,温度上的数。

)5.:方法知道了之后,我就来量一下吧,同冰融化的温度和周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一次,把数据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完整word版)2019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完整word版)2019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文山市第四小学2019 学年上学期科学授课工作计划三年级 (8) 班刘畅一、学生情况解析:本班共有 65 人,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具备了初步的研究能力,思想方式也初步的由详尽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着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质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达到将科学知识创立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解析:本册教科书主要由三个大块,第一块是“水”,分为8 个课题,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杂与分别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块是“空气”1.课感觉空气2.空气能据有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块是“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察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告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三、授课措施:睁开生动的实验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研究学习。

侧重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经过丰富多彩的授课活动,把科学研究目标、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成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拥有安全参加研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依照对学生情况的认识,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 、无科学研究意识,科学研究能力差;3 、缺乏合作意识 ;4 、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第一以生动的授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供应合作与参加的机遇,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能力 ; 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睁开“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教师: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材目录水/空气/天气水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空气1、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学情分析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对于天气,学生也会有一大堆疑问,比如下雨天为什么有时会打雷?为什么一天中有时冷,有时热?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契机。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

1.“水”单元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2.“空气”单元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天气”单元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5课“风的观测”和第6课“云的观测”,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

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水”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空气”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空气特征及现象。

●以语言、绘画、文字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尝试以气泡图、矩阵图等图表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体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利用空气的性质改善生活,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天气”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天气。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

●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

●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

●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地观测天气。

四、具体教学方法和措施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