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基础篇: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练习)_有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课件

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课件

错因二
概念区分不清
对历史基本概念的考查历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 睐”。如果对单个的概念理解不清就会对同类的概念 发生混淆,选择时就会张冠李戴。对概念不能准确把 握主要在于不能对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要素全面 地把握。
学案1
补救措施 历史事件概念的内部结构包括其发展过程的各种
要素,即:开始或爆发,挫折或转折、发展或扩展、高潮或低 潮、胜利或失败等等。一般情况下:1人物概念可包括:出 生、 成长、 经历的重大事件、 思想主张、 主要著述成就或过失、 罪行等等。 2制度概念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制订制度的目的、原则; 制度的主要规定及其施用范围,演革发展等等。 3反映思想或著作的历史概念的内部结构要素主要有:针对 性针对什么社会问题、目的性解决某一问题的最终目标、 思想理论依据或缘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 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之地位
选择题属于客观型试题,是标准化、科学化考试的主体题型,也是最
贴近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最贴近教与学的实际、广大考生拿分的第一要
地。选择题具有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知识范围的宽广性、知 识要素的多样性等特点,在高考命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补救措施
学会运用新史学范式和唯物史观理解历史知识;
对有关历史题材的文学著作和影视作品上的重要历史术语及 概念要有所了解,开阔知识面; 另外, 要关注时政热点, 做到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和现实 问题进行历史思考。
三、选择题之应试技巧
分类: 史实再现型 材料型、因果型 程度型、概念型 比较型、评价型 组合型、逆向选择
1、文字型材料
例: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 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 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阅读材料, 抓关健字词 联系教材及所 学知识,进行 知识迁移 注意材料对所反映 史实的态度,准确 判断。

2019年高三全程复习方略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周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019年高三全程复习方略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第一单元第1讲夏商周政治制度及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2017· 江苏卷,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 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 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解析:B 对:由“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 为‘政治的权力’”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A、 C、D 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解读 (1)史料一体现了三公九卿制度下,各部门各司其职 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控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 旁落,充分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2)史料二中作者认为由周入秦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转型 时期,主要表现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则创立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 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 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史料三阐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
答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政权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局面。
史论归纳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 (3)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商周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史料二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 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或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 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 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 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 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 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据《中国历史纵与横》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2)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2)

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落实四审法,破解历史高考选择题关键词:选择题的命题陷阱审时间审空间审内容审题眼一、选择题常见命题“陷阱”(一).扩大或缩小限定词的外延例1.(2006·四川卷)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立对西亚国家的影响是()A.西亚各国获得大量石油财富B.直接导致两伊战争爆发C.西亚各国建立起石油化工生产体系D.西亚少数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例2.(2006·全国文综Ⅱ)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二).偷换概念,改变教材中的语言表述例3.(2006·全国卷I)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十月革命()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取得胜利的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三)通过混淆史实设置选项例4.(2008·广东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四).倒果为因,设置干扰项例5.(2006·北京卷)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

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基本接受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二、落实“四审法”,破解历史高考选择题(一).审时间限定词例6.(2009·上海卷)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高考岳麓版历史知识点

高考岳麓版历史知识点

高考岳麓版历史知识点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根基。

在这个时期,人类生活在一个比较简单的社会结构中。

在中国历史的奴隶社会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奴隶社会产生了阶级划分,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分。

奴隶社会的典型代表是夏、商、周三代。

二、封建社会时期的分裂与统一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的分裂与统一。

这个时期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社会结构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相互争霸,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三、中国历史的特点与解放思想中国历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封建制度的长时间存在。

这个特点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问题,如社会不公、经济发展缓慢等。

解放思想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重要一步。

新中国的建立给中国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四、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是中国历史的骄傲。

我们的祖先在农业、水利、冶铸、纺织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古代的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都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与文化传播中国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不仅在内政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也在对外交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通道。

同时,中国的科技、文化也通过交流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变革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变革,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建立。

中国近代史的变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

七、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前景展望中国历史是源远流长的,而且在未来也必将继续发展。

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我们将在未来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结:中国历史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庞大的历史之一。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通史整合(一)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通史整合(一)
通史整合(一)
板块一
历史
阶段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形成——先秦、秦汉
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代表,经 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逐渐过渡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1)政治上,中国早期国家是由部族演化而来的,对地方的管理相对松散,君 主权力有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贵族体系逐渐被官僚体 系所取代。 (2)经济上,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长期占统治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 耕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型,集体耕作被家庭小农经济取代,农业生产 效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
治制度的成熟,另一方面,也维持了封建政权的长时期稳定和统一。
(2)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大规模开发,唐中叶以后,南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
平衡,南北经济交流更趋频繁,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布局和文化人才的空
间分布。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3)民族关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随后出现的隋唐统一王朝,实行开明 的民族政策,民族往来更加活跃。 (4)对外关系上,隋唐对外来文化较为开放,丝绸之路活跃,中外交往频繁,佛 教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中华文化圈逐渐形成,隋唐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处 于领先地位。 (5)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佛教、道教盛行;唐朝统治 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民族交融、佛教盛 行、农耕经济都深刻影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通史视角
视角1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多元特点:中国古代一直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随着考古学 的发展,当代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的,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 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在五千年前文明程度 相当,都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2)本土特征:中国大地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这些居民不断发展演化,最终 形成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不是外来种族入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本土性,这 与西亚、北非、南亚文明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教学素材) 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教学素材) 含解析

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教学素材包)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1.古代中国与西方综合比较2.古希腊的民主政体与古代中国专制政体的比较3.比较古希腊人文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儒家思想强调“仁者爱人”“人性本善”“人之性恶”等。

②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

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要“克己复礼”;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

(2)不同点4.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1.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建立了官僚政治B.打击了贵族政治C.不利于中央集权D.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 B解析嬴政建立了官僚政治,克利斯提尼建立了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二者都打击了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嬴政的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

2.东西方先哲在对道德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中高度重视道德的有()①孟子②董仲舒③智者学派④苏格拉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孟子提倡“先义后利”,重视道德,故①正确;董仲舒提倡三纲五常,重视道德,故②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③错误;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重视道德,故④正确。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路易十四只需一声令下,治国成就和过去的军事胜利一样可以迅速取得。

昔日毁废荒凉的海港,现在建筑物环绕,既做装饰,又充防备。

……在他的旗帜的保护下,移民从各个港口出发,前往美洲,东印度群岛和非洲海岸。

与此同时,在法国本土,在他眼前,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雇佣人是成千上万,并且拥有由建筑艺术带动发展起来的百工技艺。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基础篇:第一课古代史通史整合(教案2)_有解析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基础篇:第一课古代史通史整合(教案2)_有解析

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一、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政治制度上带有部族和血缘关系的特征,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考点时空定位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 C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2.(2016·黑龙江哈三中模拟)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这表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答案 D解析周代分封制下,诸侯王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不能稳定周天子的统治,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周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比较弱,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对周边地区进行文化渗透,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可知,西周诸侯王进行武力兼并的同时,对被兼并的地区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传播了周王朝代表的中原文化,故D项正确。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三经国序民__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国家治理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三经国序民__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国家治理
识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激活思维 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秦汉
政治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关注点2 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模式的演变[史学新论] 汉武帝规定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 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 “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 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 国与汉郡无异。
4.汉代的郡国并行制 为了巩固刘家一姓的天下,汉初在延续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在地方 上分封一些同姓诸侯国,形成犬牙交错的地方管理形态。但后来诸侯 国力量增强,汉代出现了王国问题。 5.唐朝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唐朝后期节度使的权力很大,节度使任免官吏和选择继承人,独立 掌握本地税收。节度使即军队统帅,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 权。 6.北宋地方割据问题的基本解决 从军事上,剥夺节度使权力,军权收归中央。从行政上,派文臣任 地方官,设通判监督。从财政上,派转运使管理财政。这样基本解决 了地方割据的问题,但是也导致了北宋的积贫积弱。
关注点4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精彩瞬间[史学新论] 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 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晚明恰是转 型的起点。在社会结构方面,由农业转向工商业者增多,城乡人口流 动加快,自由雇佣劳动者队伍扩大,市民阶层出现。在政治方面,封 建君主专制控制力减弱,东林党、复社等近代政党雏形出现,向公众 领域扩展。在社会习俗方面,由崇尚节俭朴实转向崇尚消费和奢华。 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或出现近代思潮萌芽。 ——张显清在《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1)_有解析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1)_有解析

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对于会做的题,我们应如何快速解答呢?对于不会做的题,我们应如何保分、抢分呢?【答】审题是快速答对题的前提和关键。

无论做什么类型的试题,为了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多得分、得高分,都必须从认真审题、细心审题开始,而审题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

所谓的“题眼”就是题干和备选项中所包含的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信息”,找到了“题眼”也就意味着拿到了解题的钥匙。

要准确把握“题眼”,明确答题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技巧001】找“题眼”一:实行有效转换来确定“题眼”,即将题干化繁为简,将设问化难为易,删掉无效信息、干扰信息,保留有效信息,将材料变短变易,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解析】通过对材料的有效转换,我们能分析出的有效信息是“1787年联邦派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结合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可知,当时美国独立后面临着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困境,因此制定1787年宪法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

故B项正确。

二:抓住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

试题的显性限定条件主要有时间、空间、程度和范围等,同时也要注意挖掘出试题的隐性限定条件。

一是可以通过时间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时间限定条件通常有五种情况: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1953年;只有下限,缺少上限,如建国以前;只有上限,缺少下限,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下限皆不明确,如抗日战争期间;题干中缺少时间限定,只能通过对题意或备选项的分析来确定限定时间(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

遇到第二、三、四这三种情况,必须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以减少备选项的干扰性。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基础篇: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测试)_有解析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基础篇: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测试)_有解析

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6·沈阳质监一]据史书记载: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

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

这反映了()A.“家天下”第一次实现B.宗法制具有开放性C.血缘纽带维系王权D.周王权力高度集中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宗法制。

“家天下”第一次实现是在夏朝,A项错误;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具有内敛性,B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错误。

答案为C。

2.[2016·黄冈调研]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相继把持朝政。

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 A.地方势力群雄并起B.刘氏家族大权旁落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在古代中国,“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等势力的存在和发展都依附于皇权,当皇帝处于弱势时大权就会旁落。

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地方势力群雄并起”与宦官无关,A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源”的要求,排除B项;“宗法观念丧失殆尽”显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3.[2016·长春质检二]讼师,指古代中国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

唐宋时期,讼师得以大发展。

《唐律疏议》规定:“诸为人作辞牒,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

”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代中国讼师的出现是现代律师制度的雏形B.唐宋时期讼师的大发展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达C.讼师秉承外儒内法精神,与当时主流思想相背D.讼师往往会误导衙门公正断案,常常被处罚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

从材料可以看出,唐代讼师常被施以笞刑,宋代结案前先查办讼师,这说明古代政府对讼师的约束不断加强,讼师常被处罚,故D项正确。

现代律师制度起源于西方,A项不符合史实。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练习) 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基础篇: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练习) Word版含解析

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1.古代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力图改革田制以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均未能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A. 改革方案均不彻底B.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C. 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D. 地主阶级是统治王朝的阶级基础2.《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

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以上材料可看出宋代A. 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B. 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 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D. 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3.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 民主思想B. 无神论思想C. 科学思想D. 人文主义思想4.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A.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B.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D.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5.下图源自张帆撰写《中国古代简史》目录体例。

此体例的形成是因为中国古代A. 重农抑商政策连续执行B. 农业经济发展持续稳定C. 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 农业经济发展领先世界6.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7.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基础篇:第一课古代史通史整合(教案1)_有解析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基础篇:第一课古代史通史整合(教案1)_有解析

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古代部分(一)古代中国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内容和对象: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建立诸侯国。

(3)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拥有封地一切大权。

(5)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

(6)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强国。

但由于诸侯有较强的独立性,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1)内容:宗法制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2)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3)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3、西周的礼乐制度: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定。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4、早期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神权与王权结合。

③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2、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裁、皇权至上(特点)(2)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未任命,自掌军权)。

高考历史古代史复习讲义(岳麓版)汇总

高考历史古代史复习讲义(岳麓版)汇总

古代史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制度: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族成汤灭夏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夏商政治制度制度:内服和外服。

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辖地区。

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商朝特点:①商王在不同程度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②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社会结构,有很大自主权,对商朝承担义务,战争。

③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

周公修改内外服制度,实行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后代内容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赋;随从作战;定期朝觐西周封邦建国封国:齐、鲁、燕、晋、宋等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后期内乱,威胁中央政权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定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内容: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度维护工具:周礼——即各种礼乐制度①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②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贵族特权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家”密切结合①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②神权与主权相结合③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2.秦中央集权制度前提: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实现统一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行政、经济、军事一切大权皇帝总揽中央:三公:丞相、御史大夫(监察)、太尉②建立官制和行政机构九卿:奉常、廷尉、典客等内容地方:郡县制。

乡、里、亭等中央集权制度③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指导思想:轻罪重刑④选拔、考察官吏制度:由中央委派的专职官员进行监督,“殿”、“最”制度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①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基础篇:第3课现代史通史整合(练习)_有解析

岳麓版高考历史三轮考前基础篇:第3课现代史通史整合(练习)_有解析

第3课现代史通史整合1.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开始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文献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2.苹果公司(APPleIn C.)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

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正得益于这类高新科技的推动。

以下关于这类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被美国的一家杂志称为“新经济的胜利”B.它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推动下出现的C.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D.它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3.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中描述:“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

”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相吻合的是A. 生产合作社B. 人民公社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D. 乡镇企业4.下表是我国1953—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不包括A.“一五”计划受苏联模式的影响B.“左倾”错误使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中央经济八字方针收到良好效果D.国有企业改革使重工业持续发展5.美国财政部长福勒曾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然而好景不长,导致这一现象瓦解的原因包括①美苏争霸;②日本西欧崛起;③中国的振兴;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的新发展的表现有①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②三大改造政策③国家政权理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④ D.①②③7.1962年,中国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当时一角钱的纸币发行不久就经历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

你认为出现变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图1:1962年发行的一角券)(图2:1966年发行的1角券)A.图1中的人群全部靠右行进,被认为犯了右倾的严重路线错误,图2进行了修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
1.古代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力图改革田制以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均未能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
A. 改革方案均不彻底
B.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C. 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 地主阶级是统治王朝的阶级基础
2.《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

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以上材料
可看出宋代
A. 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
B. 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
D. 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3.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 无神论思想
C. 科学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想
4.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与
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B.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D.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5.下图源自张帆撰写《中国古代简史》目录体例。

此体例的形成是因为中国古代
A. 重农抑商政策连续执行
B. 农业经济发展持续稳定
C. 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农业经济发展领先世界
6.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
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
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
7.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按
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

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唐朝、明朝、清朝
B. 秦朝、唐朝、元朝
C. 秦朝、唐朝、明朝
D. 唐朝、元朝、明朝
8.汉朝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也不许其子孙为官。

这反映了汉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 工商皆本
B. 重商主义
C. 自由主义
D. 重农抑商
9.某学者说,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形成了现代的有权力的国家,它可以阻止社
会组织的形成,阻止其他组织能够挑战它权威的可能性。

“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专制主义
D. 科举制
10.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
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 明太祖
B. 唐太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