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红军长征 教案3(川教八年级上册)
川教版八上 第3学习主题第4课 红军长征
毛泽东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 于哪一年?出发地? 敌人有什么举动? 结果如何?
甘
吴起镇 1935.1
西
腊子口
西
大
草地 毛尔盖 雪山 四
河
康
渡
泸定桥 安顺场
1935.1.
长
赤
川
江
遵 义
贵
贵阳
金 沙 江
水
损失 惨重 , 湖 生死 南 攸关
江 西
1934.10.
瑞 金
福 建
州 广 西
领导思想错误 损失惨重,濒临绝境 纠正错误思想 确定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陕北吴 起镇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翻越夹金山
巧渡金 沙江
过草地
会宁,静宁将台堡三军胜利会师
渡过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 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
★ ▲
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
■
以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 的正确领导.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又是宣传队。长征又是播种机…… ——-毛泽东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 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 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 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 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毛 泽 。
东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学内容: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背景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教材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谈长征的艰难险阻,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通过加强师生互动,设置历史情境,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使学生逐渐体会历史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欣赏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等,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诵毛泽东诗歌《七律·长征》。
(配上音乐,营造气氛)长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壮烈、最惊心动魄、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页。
川教初中历史八上《第12课红军长征》word教案 (12)
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红军长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12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节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说重点、难点1、重点一: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环节。
红军长征是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关系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
它的胜利不但使革命转危为安,还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和红军优秀的品质、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起“长征精神”。
因此重点讲解。
2、重点二:遵义会议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要让学生明白党是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党,从而坚定学生对党的向往和拥护党的领导。
因此把它定为重点讲解。
3、难点:遵义会议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说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1)对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去阅读、观察、判断、比较、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2)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教育学生认识到:党是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党,从而坚定学生对党的向往和拥护党的领导。
川教版历史八上红军长征word说课教案
红军长征说课稿说课人:周东山尊重的列位领导、老师:大伙儿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红军长征》一课,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假想,从说教材、说教学进程、说教学理念、说方式四个方面向大伙儿作一个介绍。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历史》川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
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不管在本章仍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二、教材内容:要紧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致使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形,要紧包括了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三个要紧子目的内容,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
依照上述内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识记和明白得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刻把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刻和要紧内容熟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明白得: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缘故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2)能力和方式通过度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育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路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进展的艰巨历程,激发学生酷爱中国共产党、酷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熟悉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线路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阻碍。
三、说教学进程及其设计理念:(一) 导入:我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不仅引出本课的课题,而且切入了第一个学习内容:长征如此艰辛,红军什么缘故要长征?(二) 长征缘故A学生带着问题阅念书本p122第一段,进行归纳:由于王明夺取党中央领导权和“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能不长征。
《红军长征》说课稿子
《红军长征》说课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今天我说的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下面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红军长征》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2、本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同学科之间的交错与融合日益紧密,《红军长征》一课,就与地理、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紧密相关,长征路线的学习如果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中国地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长征精神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情操。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对于长征,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相关课文,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也是耳熟能详。
本课要挖掘出新意,需要费点心思。
2、学习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知水平。
3、情感态度学生或许对长征精神能做出:敢于吃苦、不畏难、勇于牺牲奉献等的概括,亦有可能觉得这些都已经过去,不再有用,总之,很可能会出现认可与疏远两种态度。
故教学策略要灵活,事先要有心理准备。
三、教学目标设计1、确定三维目标识记与理解(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以及到达陕北的时间、地点;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地点;(2)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今天我说的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下面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红军长征》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2、本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同学科之间的交错与融合日益紧密,《红军长征》一课,就与地理、思想品德、语文等学科紧密相关,长征路线的学习如果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中国地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长征精神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情操。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对于长征,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相关课文,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也是耳熟能详。
本课要挖掘出新意,需要费点心思。
2、学习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思维积极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知水平。
3、情感态度学生或许对长征精神能做出:敢于吃苦、不畏难、勇于牺牲奉献等的概括,亦有可能觉得这些都已经过去,不再有用,总之,很可能会出现认可与疏远两种态度。
故教学策略要灵活,事先要有心理准备。
三、教学目标设计1、确定三维目标识记与理解(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以及到达陕北的时间、地点;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地点;(2)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学案川教版
第12课红军长征【目标要求】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在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能够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意识和情感。
【预习导学】1、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红军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南渡乌江,巧渡,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
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飞夺,翻越夹金山,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4、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胜利会师。
长征胜利【问题探究】井冈山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到1930年,全国建立革命根据地15个,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红军为什么离开根据地要进行长征?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例题精析】1、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评述,正确的是()A.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彻底肃清了“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D. 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例行会议解析:答案A。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红军长征 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上)
①突破四道封锁线后为什么是生死关头?
②遵义会议为什么是转折点?(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结果方面来引导)。
③同学讲收集的资料(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发生的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险阻,积极进取的精神)
④引导学生注意长征结束不是1935年,而是1936.10?
⑤学生齐读毛泽东在长征结束后写的《长征》诗,指导学生诗歌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领会长征中红军战士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第4课 红军长征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
遵义会议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长征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导学生观察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启发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的原因?(由于根据地的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恐慌,妄图消灭革命根据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国民党进攻的时间、次数、结果?并由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出示力量对比表,引导学生通过力量大小来思考胜败的原因?从而得出长征的原因。同时对左倾简单说明。
国民党
军人数
共产党
军人数
红军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毛泽东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打敌虚弱等。
红军胜利
第二次
20万
5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八上历史 红军长征 教案
《红军长征》杨宗兵一、教案背景及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川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
前面承接《人民军队的建立》一课,后面开启《第四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一篇承上启下的课文。
本课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主要包含了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三个主要子目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改善学习方式,拓展教材空间,制定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认识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在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能够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
2、能力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课程强调,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也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红军的长征能够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宜,同时也能够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体会“新长征”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路线2、教学难点: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拓展四、教学方法:1、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拟依据完全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的设计理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影片资料的展示,讲解、设疑、激趣、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 红军长征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川教版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点和难点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
(全体学生)二、学生准备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红军不怕远征难》歌曲导入。
学习新课:一、检查预习目标。
(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1、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时间、重要会议、大致路线、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意义)。
2、遵义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二、小组合作讨论:1、讨论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长征精神包括哪些?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可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有关语文课文。
如:《七根火柴》等。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1、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秋京改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红军长征》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红军长征》
三里中学高松
一、教案背景及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川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
本课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主要包含了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三个主要子目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改善学习方式,拓展教材空间,制定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2、能力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强调,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也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路线
2、教学难点: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拓展
四、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拟依据完全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的设计理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影片资料的展示,讲解、设疑、激趣、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设计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丰富的课件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影片的链接适合初二学生的天性,也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教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优秀篇)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析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已不是教学的惟一资源,教师、学生本人的经历和知识储备、网络媒体上的各种资源、图片、影视资料、文物、遗址等等,都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多媒体已经成为老师们钟爱的教学媒体。
为了更好地、充分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媒体,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分析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1、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认为,七、八、九年级的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强调老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
川教版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编写,充分遵循了上述基本理念,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
其中,《红军长征》一课极为鲜明地体现出了历史课程人文教育核心的观点。
《红军长征》是川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中的中国近代史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
本课教材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内容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因此,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后记,老师都应该倍加重视。
从本课的具体内容上分析,教材首先讲了红军按照毛泽东制定的军事方针、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连续取得反“围剿”的胜利,这就使得红军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患,接着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党中央执行“左倾”错误、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导致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接着,教材简介了长征初期“左倾”错误继续泛滥,导致红军长征初期受挫,为毛泽东力挽狂澜埋下了伏笔。
紧接着介绍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红军长征进入顺利、走向胜利的轨道。
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
模板范文
1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遵义会议召开前红军所面临的险恶形势、遵义会议的内容以及遵义会议后革命形势的发展,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人们人格的力量。
2学情分析
学生地理空间感不强,上课时要帮助学生强化空间感
3重点难点
一、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二、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导入新课】
课前用多媒体播放《七律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壮烈、最惊心动魄、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页,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有一位美国记者说: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长征》说课稿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本课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于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时间、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理解目标:能够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能够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能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②指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的原因和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意义,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通过合作探究排列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便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④通过让学生概括本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⑤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长征精神,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习方法目标:①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通过观看影视资料、阅读历史材料、想象历史场景等手段加深学生对长征的印象。
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法,灵活运用。
通过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想象历史情景,构建心中的“红军长征”,达到学有所获。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解决前三个问题。
为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突出教学重点,应该要求学生对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进行当堂记忆,并及时抽查。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主要安排学生观看影片并分组讨论,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再进行补让学生讲述过雪山草地的故事,阅读历史材料、想象历史场景等手段加深学生对长因为这一环节不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去思考:一是红军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考验,给后人留下的光荣的革命传统;二是长征的胜利,推动长征的胜利,宣扬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课后作业:写一篇历史小作文《我的长征感言》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本课的四个知识大点,清理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整理出清晰的线索,本课板书设计采取了提纲式陈列:前进中的罗湖中学2010.12。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红军长征教案1 川教版
第4课红军长征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2)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红军长征教案
【课标要求】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在体会长征艰苦的历程中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能够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人格魅力。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意识和情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二、难点:遵义会议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收集长征有关诗歌和制作长征路线示意图;学生收集感兴趣的长征有关的诗歌、故事等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长征路线示意图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学生或老师收集的有关长征的歌曲,或朗诵长征有关的诗歌,从而把学生带回到那充满困难,但也充满斗志的长征岁月。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歌曲或诗歌想到了什么?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和学习第12课红军长征
一、长征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导学生观察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启发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的原因?(由于根据地的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恐慌,妄图消灭革命根据地)。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国民党进攻的时间、次数、结果?并由学生回答。
然后老师出示力量对比表,引导学生通过力量大小来思考胜败的原因?从而得出长征的原因。
同时对左倾简单说明。
国民党军人数共产党
军人数
红军指挥者战略战术结果
第一次10 万4万
毛泽东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
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
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打敌虚
弱等。
红军胜利
第二次20万5万
第三次30万3万
第四次50万7万
朱德
周恩来
那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重温长征路,一起来体验红军长征时面临的艰难险阻。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书,然后找出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地点和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看完书后,请同学试着给大家勾画出红军长征的路线,不完整的请同学继续来补充。
经过: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四道封锁线(生死关头)——遵义会议(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会师陕北——1936.10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 第五次 100万 8 万 博古、李德 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
的”左倾”战略战术:如全面出
击。
红军失败
①突破四道封锁线后为什么是生死关头?
②遵义会议为什么是转折点?(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结果方面来引导)。
③同学讲收集的资料(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发生的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险阻,积极进取的精神)
④引导学生注意长征结束不是1935年,而是1936.10?
⑤学生齐读毛泽东在长征结束后写的《长征》诗,指导学生诗歌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领会长征中红军战士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总结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探究长征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资料以及自己以前所知道的长征想想红军长征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克服困难红军战士表现出了哪些优秀的品质?(学生小组热烈讨论并回答)师:这些品质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其实就是我们的长征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团结奋进)。
师:(教师总结)长征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它光辉依旧,精神永存!“长征精神”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毅力和智慧。
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新长征”精神激励我们今天的学习,能帮助你今后在遇到困难时想起我们的红军,想起当年的长征,有足够的勇气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再坚持。
”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见到彩虹!
师:由于时间关系,不允许所有同学都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请身边的老红军,长辈讲述有关长征的故事,然后利用“心得与疑问”这个平台,把你们的心得写下来与老师同学继续交流,好吗?课外探究同学们课后自己完成。
课堂小节(略)
板书(略)
【练习巩固】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假如我们有机会参与重走长征路,你会做哪些准备?途中你会重点关注什么?。